全民創業爭創創業型城市意見

時間:2022-04-04 08:57:00

導語:全民創業爭創創業型城市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民創業爭創創業型城市意見

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城市,是發展創業型經濟,增強經濟內生動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帶動社會充分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途徑。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對于建設“四個”、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市為目標,以發展創業、創新、創造為核心要素的創業型經濟為重點,堅持市場導向,動員社會支持,強化政府扶持,引導全民參與,推進自主創業,努力形成創業促發展、促就業、促民富、促和諧的良好局面。

(二)創建目標。重點支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回歸創業人員、科研院校及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退伍軍人、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及其它具有創業能力和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創辦小微型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到2016年全市新增各類創業主體10萬個,市級以上創業示范基地達到100個、200萬平方米,五年內創業擔保貸款突破120億元,培訓創業者10萬人,培訓勞動者160萬人,創業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其中,到2013年新增各類創業主體3.5萬個,市級以上創業示范基地達到40個、100萬平方米,創業擔保貸款突破50億元,培訓創業者4.5萬人,培訓勞動者60萬人以上,創業帶動就業10萬人以上,建成適宜“創業、創新、創造”的國家創業型城市。

二、強化創業培訓

(三)整合創業培訓資源。按照培訓項目分頭爭取、培訓資金統一管理、培訓計劃統籌實施、培訓對象部門組織、培訓服務機構承擔的要求,整合各類創業就業培訓資源。支持高、中等職業技術院校和政府培訓機構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職業技術院校和一流培訓機構合作辦學,積極創建創業型大學。整合行業專家、職業咨詢師、優秀企業家等各類人才資源,組建“百人創業導師團”,培養“百名創業培訓教師”,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采取政府投資、民間投資、校企聯辦、校校聯辦等辦法,建設各類培訓實訓基地,力爭到2016年全市建成各類職業培訓實訓基地100個,創業培訓實訓基地40個,打造區域性公共實訓中心。

(四)創新創業培訓機制。建立培訓機構公開遴選機制,面向全國選擇一流培訓機構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培訓層次。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和訂單式培訓機制,免費向學員提供定向培訓服務。建立培訓補貼考核發放制度,以創業成功率評價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確定培訓補貼的發放標準,促進培訓機構提高服務質量。

(五)創新創業培訓模式。引進SIYB(產生你的企業構思、創辦你的企業、改善你的企業、擴大你的企業)小企業家培訓課程,實施千名企業家和創業成功者帶教千名創業學員計劃,推進創業培訓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工程和“百萬職工技能培訓工程”,五年內對全市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城鄉勞動者全部開展一次崗前培訓,對在崗就業人員普遍開展一次雙技能培訓,對有二次創業愿望的創業者,分期組織開展能力素質提升培訓。

三、搭建創業平臺

(六)建立創業信息平臺。建立開放式創業信息資源庫,設立市、縣兩級創業服務網站和短信服務平臺,各級開發區、主要媒體、人力資源市場、專利交易市場開設創業服務專欄,相關部門、社團組織、公共服務機構、社區服務平臺設立創業服務熱線,為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就業政策和信息服務。

(七)建立創業項目推介平臺。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創業項目,到2013年全市創業項目庫項目總量達到1萬個以上,五年內達到2萬個以上。依托各類創業服務信息平臺,開辟“創業項目超市”,每年策劃舉辦兩次“中國中小項目投資創業洽談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項目推介活動,搭建創業項目推介平臺,促進創業項目與創業者有效對接。

(八)建設創業基地。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鼓勵企業資本、民間資本投入和社會力量參與,依托各級開發區、城市綜合體、城鄉社區、農業產業化基地和在高校,創建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回歸創業園、青年創業園、婦女創業園等創業基地。建立創業基地考核評價機制,市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各地創建國家和省、市級創業示范基地,力爭五年內每個縣(市)區、開發區創建市級以上創業示范基地10個以上,全市創建國家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

四、加大創業扶持和支持

(九)加大財政扶持。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專項預算,整合相關扶持資金,設立創業扶持資金。對參加創業培訓人員提供生活補助,同時對初始創業成功的(享受微型企業注冊資本金補貼的人員除外)給予2000元一次性補貼,對已辦理和未辦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的人員分別給予1200元和8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對培訓合格后進駐市級以上創業基地的初始創業主體,3年內每年給予5000元租金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微型企業給予實際注冊資本金30%、最高為3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自主創業的城鄉勞動者在規定額度內的小額擔保貸款,給予全額貼息,貼息期限最長兩年。對回鄉從事規模種植、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的農村創業主體購買農機的,優先給予農機購置補貼;對達到國家、省、市級規范標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獎勵。對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創業的,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延長一年。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在創業,按“隆中人才支持計劃”規定提供項目啟動資金和創業資助,按“隆中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規定提供免租工作場所和住房,為符合條件的購房者提供購房補貼。

(十)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到2013年將市縣兩級政府出資的擔保機構資本金提高到10億元,2016年達到20億元,經辦銀行按貸款擔保基金的五倍發放擔保貸款。各級政府小額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免費融資擔保;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擔保費率在2%以下的,同級財政給予擔保費率1%的補貼;對每年微型企業擔保業務總金額新增1000萬元以上的擔保機構,按照新增擔保金額的1.5%給予獎勵,單戶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創業人員申請小額貸款不受出資額和注冊資金的限制,按生產經營規模和流動資金需求確定擔保貸款額度。小額貸款擔保機構將創業人員初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期限放寬到3年,將小額擔保貸款的信用反擔保范圍擴大到有擔保能力的單位人員,將從事非國家限制性行業的個體經濟組織貸款最高限額提高到15萬元,將合伙經營或創辦小微型企業貸款最高限額提高到每人20萬元、總額100萬元,對勞動密集型小微型企業貸款最高限額提高到400萬元;限額內的貸款利息按規定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貼息,提高額度的貸款利息由同級財政按照有關規定從創業扶持資金中給予貼息。

(十一)加大金融支持。大力推進信用社區和信用村鎮創建工作,優化基層金融生態環境。鼓勵銀行設立中小微型企業和個人貸款專營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機構,多渠道聚集社會資金服務全民創業。建立金融信貸激勵機制,各級政府按新增創業貸款額度的1%獎勵給貸款銀行。建立財政-銀行-股權投資機構聯動機制,通過提供創業貸款財政貼息,引導銀行信貸投入,吸引風投公司、創投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創業投資機構與創業主體對接。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對因創業失敗造成貸款損失的銀行給予適當補償。鼓勵銀行創新貸款抵押方式和信貸模式,擴大創業信貸規模,對當年創業成功的創業者和大學生“村官”創業者提供貸款利率不上浮。推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網”向縣市延伸,加快建設“小微型企業金融俱樂部”,深入實施科技金融促進計劃,深化銀企對接。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業上市融資,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爭取發行中小微型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和短期融資券,拓寬創業融資渠道。

(十二)加大稅費優惠扶持。稅務部門及時公開國家稅收優惠政策信息,嚴格落實國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扶持中小微型企業、支持個體私營經濟和鼓勵發展行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個體工商戶稅收起征點按國家規定最高標準執行。對回鄉從事規模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的農村創業主體,優先認定市級和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享受所得稅減免政策。按“隆中人才支持計劃”規定,將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所得稅和團隊成員個人所得稅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3年內分別全額獎勵給企業和個人。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的《關于免征小型微型企業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財綜〔〕104號)減免行政規費政策,工商、稅務、質監、商務、海關等部門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部分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五、優化創業環境

(十三)降低創業準入門檻。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則,推動國家法律未禁止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全面向民間資本開放,拓展創業主體發展空間。認真按照《市政府審批、監管、服務、監督創新實施方案》(政辦發〔2012〕12號)的要求,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市行政服務中心增設創業主體受理窗口,對所有創業主體注冊登記實行全程免費代辦,開辟創業服務“綠色通道”;放寬注冊登記條件,實行鼓勵發展類行業前置許可改為后置許可、簡化初始出資50萬元及以下企業注冊驗資手續、微型企業登記注冊零首付、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申請資料一表制、放寬名稱和住所登記限制條件、設立登記零收費。

(十四)完善創業服務網絡。加強市、縣(市)區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建立街道(鄉鎮)、社區(村)創業服務機構。依托市、縣(市)區和鄉鎮創業服務機構設立創業服務超市,整合創業服務資源,集中各部門服務職能,引進融資擔保、人員培訓、創業創新、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信息服務、協作配套、管理咨詢、事務、市場開拓等專業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務。政府購買和發放創業服務補貼券,創業者可自主選擇購買專業機構的服務項目。

(十五)營造創業氛圍。加強全民創業引導,采取多種形式深入持久地宣傳創業政策、創業知識、創業典型,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支持初、高中和在高校及各類職業技術院校開設創業輔導課程,高水平策劃舉辦創業論壇和創業大賽,引導全體市民學習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意識,引導創業者弘揚創業精神、誠信依法經營,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創業文化。建立各級勞模評選向優秀創業者傾斜的機制,完善“創業明星”評選機制,大力表彰獎勵優秀創業者,營造“創業有功、致富光榮”的濃厚社會氛圍,激發全民參與的熱情,掀起全民創業熱潮。

六、加強組織領導

(十六)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成立市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各項工作,各縣(市)區和開發區管委會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的工作格局。

(十七)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制定未來五年推進全民創業和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規劃,主要領導要對本地本部門承擔的創建工作負總責。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推進全民創業、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能及時研究和調整優化支持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額項目支持,合力促進全民創業工作。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督辦檢查,建立支持全民創業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調查評價機制,有效推進創建工作。

(十八)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市政府將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與各縣(市)、區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對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對工作不力的實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