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護鄉村公路工作措施意見

時間:2022-05-10 11:40:00

導語:養護鄉村公路工作措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護鄉村公路工作措施意見

一、養護管理目標

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是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方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切實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到年底,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健全、人員到位、責任明確和資金落實,確保全市經登記的農村公路“有人管養、有錢管養、有效管養”,促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正常化、規范化;到2012年底,全市農村公路基本達到路面完好整潔、排水通暢、行車安全、生態良好的目標,形成“暢通、安全、舒適、和諧”的農村公路運行體系,有效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水平,實現“村村通路、路路通暢”,農村公路管養工作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二、養護管理職責

按照“統籌規劃、分級管理、保障投入、確保暢通”的原則和“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責任體系,明確職責、健全機構。

(一)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負責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監管和指導。主要職責: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等,編制全市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建立全市農村公路管理數據庫,編報全市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監督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管理和監督省、市補助的養護資金使用,制定養護管理制度等。

(二)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本轄區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縣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轄區內農村公路縣道養護管理的具體責任主體,各縣(市)區設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內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職責:負責籌措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監督管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組織協調鄉(鎮)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

縣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主要職責:編制、實施縣道養護計劃,審核鄉村道養護計劃并指導、協調實施,組織、協調重大受災農村公路搶修工作,負責縣道、鄉道路政管理,指導村道的路產路權保護,監督、管理、使用好農村公路養護資金。

縣(市)區設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并根據本轄區內農村公路的規模、等級及路況等實際情況,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人員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人(500公里以下配置2~3人,500公里以上配置3~5人),且應具備大專以上學歷或是專業技術人員。機構人員為事業編制,工資及辦公經費由縣級財政列支。

(三)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鄉道養護管理工作,落實并監督、檢查、指導村民委員會做好村道的養護管理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各鄉(鎮)應明確1名鄉(鎮)負責人分管,配備專、兼職養護管理人員,有條件的鄉(鎮),可成立農村公路管理站,已有農村公路管理站的應予以健全完善。

鄉(鎮)(含公路管理站)主要職責:編制鄉道、村道養護計劃,組織實施鄉道養護和指導、協調村道養護,組織、協調鄉道、村道受災公路搶修工作,協助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及其養護管理機構開展鄉道的路政管理,監督、管理、使用好鄉道、村道養護資金。

(四)村民委員會負責本轄區內村道的養護管理工作。村一級應由村“兩委”成員或從農村“六大員”中確定一員,兼任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員,具體負責提出村道養護管理建議性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巡查路況并及時報告塌方、水毀等損毀情況,及時制止各種損害村道的行為,保護路產路權。

三、建立長期穩定的養護資金籌措體制,保障養護資金投入

按照“國家扶持引導、政府主體投資、群眾捐資投勞”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籌措體制,加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財政支持力度,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正常化、規范化提供資金保障。資金主要通過以下渠道籌措:

(一)省級補助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專項資金(含小修保養、大中修、水毀搶修補助資金等);

(二)市人民政府配套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三)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套安排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四)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采取一事一議等方式依法籌措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五)企業或者個人等社會捐助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六)其它形式依法籌措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

市按縣道每年每公里1500~19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800~9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元的標準,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作為市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縣(市)區按不低于縣道每年每公里1500~25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1400~17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300元的標準,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作為縣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具體見下表)。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是用于農村公路的小修保養、中修、大修的專項資金,縣(市)區、鄉(鎮)應當設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專戶,實行專戶專帳管理、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養護管理資金。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定期向社會公示養護資金使用情況并接受監督。交通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共同監督和管理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的資金,審計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四、因地制宜選定養護管理模式,逐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市場化

(一)縣道和重要鄉道的養護管理,應當逐步推行市場化管理模式,由其責任主體通過招標等方式合理選擇養護單位,實行合同化管理、專業化養護,鼓勵公路養護部門建立專業養護隊伍,承擔縣道和重要鄉道及旅游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

(二)一般鄉道和村道,可以推行班組或個人承包養護管理模式,通過公平競爭方式就近組建養護管理班組或確定養護人員,按線路實際情況需要,配置養護人員,具體實施養護和管理。

(三)對于主要為企業(集體)服務的農村公路,應積極引導收益企業認養。

(四)對地處偏遠、交通量小的鄉道、村道,可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采取沿線農民或農戶認養,或家庭承包養護,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鼓勵企業家、鄉賢、知名人士等個人參與認養。

(五)農村公路養護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進行,保證農村公路維持良好的運行狀況。

(六)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行責任制,設立養護責任牌,明確養護管理范圍、任務目標和管養責任,杜絕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管養不到位等現象。

五、加大管理保護力度,確保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遵循“政府負責、部門執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農村公路管理保護體制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行政”的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原則,制定村規民約,提高公民愛路護路意識,促進農村公路管理保護,提高農村公路通行能力。

1、市級路政管理機構負責指導、監督和檢查全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2、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及縣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內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維護路產路權,查處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違法行為。

3、鄉(鎮)及農村公路管理站配合、協助縣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做好鄉、村道路政管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員也是農村公路路政協管員,有權制止和及時報告侵占、損壞公路路產路權的行為。

六、強化監督考核,促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落實

遵循“市級指導、縣鄉為主、多元投入、強化考核”的原則,充分調動縣、鄉(鎮)、村積極性,切實組織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縣、鄉(鎮)兩級要切實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機構、人員和資金配套,并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實行績效管理。各級公安、工商、城建、國土、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定職責,協助開展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市、縣交通主管部門要按照“責任主體季度自評,縣(市)區半年檢查、市級年度抽查、省級主管部門綜合考評”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評制度,認真制定相應的考評辦法,建立激勵機制,獎優罰劣。同時,要建立農村公路基礎數據檔案,做到養護管理路段、目標、責任、獎懲“四個明確”,實現農村公路規范化、常態化管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