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特長生管理意見
時間:2022-07-22 10:42:27
導語:教育局特長生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扎實推進我市體教結合工作,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現就我市中小學體育特長生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規范體育特長生招生工作
(一)高中階段學校體育特長生招生工作
1、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招收體育特長生以本校體育特色項目和傳統項目為主,兼顧其他項目。招生計劃原則上為當年學校統招生總數的3-5%,集體項目招生計劃不少于10人。省、市示范高中招收體育特長生參照上述政策執行。普通高中體育特色班招生計劃原則上不少于30人。
2、報考省示范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考生初中畢業學業統一考試成績不得低于當年市或縣(市)普通高中統招生錄取最低分數線,具體錄取標準由招生學校制定并報市(縣、市)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報考非省示范高中的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特長生及普通高中體育特色班的,考生初中畢業學業統一考試成績應當不低于當年市或縣(市)普通高中統招生錄取最低分數線的80%。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應當達到普通高中錄取要求。對獲得省級單項比賽前三名的優秀體育苗子或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的學生,經測試可適當降低條件,由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照顧錄取。職業高中(中專)類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特長生的錄取條件由學校自主確定。
3、體育專項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示范高中體育特長生的體育專業測試項目和標準,由縣(市、區)教育、體育主管部門及招生學校共同制定,可由縣(市)招生考試機構統一組織測試。普通高中體育特色班可不單獨組織專業測試,考生初中畢業學業體育考試成績達到總分90%的,認定為專業測試合格。
體育特長生提前單獨錄取。錄取后,招生學校要與錄取的體育特長生及家長簽定參加訓練、比賽的協議,體育特長生在校期間違反協議的,按照協議約定處理。
4、普通高中錄取的體育特長生,收費標準按照統招生標準執行。體育特長生考入高等體育院校或高等學校體育系、運動系情況納入所在學校高考評價內容。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特長生招生工作
1、根據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審計署《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教基一〔2012〕1號)、《省貫徹〈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實施方案》(皖教基〔2012〕9號)規定,除經省教育廳批準的可在本轄區內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學校以外,義務教育學校一律不得以體育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經省教育廳批準的義務教育學校招收體育特長生的比例不超過學校當年招生總數的15%。
2、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本轄區初中學校招收體育特長生辦法,建立健全體育特長生資格確認制度。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學校、項目、招生計劃、錄取辦法和程序等報市教育局備案后及時向社會公布。
3、體育特長生體育專業測試的項目和標準,由縣(市)、區(開發區)教育、體育主管部門以及招生學校共同制定,并組織測試錄取工作。嚴禁學校以招收特長生的名義收取任何費用。
4、不斷規范體育特長生招生行為,嚴禁公辦中小學跨行政區招收體育特長生,嚴禁學校以招收體育特長生為名招收擇校生,嚴禁以選拔性文化考試(測試)等方式錄取體育特長生。
5、跨本學區錄取的體育特長生,享受與本學區適齡兒童少年同等待遇。學校要與錄取的體育特長生及家長簽訂參加訓練、比賽的協議,義務教育階段體育特長生在校期間如違反協議,按協議約定處理,但不得開除學生。
二、進一步完善體育特長生培養機制
(一)不斷加大初中和高中階段省級體育專項特色學校、省級傳統項目學校招收優秀體育特長生力度。積極推行“市隊校辦”運行機制,力爭5年內將同一項目的優秀體育特長生相對集中到1-2所學校,積極打造我市學校體育項目品牌。
(二)健全體育特長生管理、監督措施。全面履行與體育特長生簽訂的就讀協議,合理安排運動訓練和文化課學習時間,保證學習和訓練質量,處理好教學活動與運動訓練的關系。將運動訓練、競賽和輸送運動員的成績作為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綜合評估指標。
(三)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體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承辦運動隊。經批準成立運動隊的學校,市教育、體育主管部門在組隊經費、參賽補貼和表彰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進一步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積極開展學校體育工作。重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合理配備體育訓練師資力量,切實保障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的體育教師編制,積極引進與學校項目對口的體育院校優秀畢業生。
(二)縣(市、區)體育主管部門要安排項目教練員定期到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市隊校辦”學校(班),參與學校運動員的選材和訓練計劃的制定,并負責學校一定的課余訓練指導任務。
(三)積極推進學校體育教師參與體育教練員職稱評審工作。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將學校體育教師業余訓練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制定訓練補助標準、考核辦法和輸送、參賽獎勵政策,激勵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投身業余訓練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體育特長生管理組織領導
(一)市、縣(市、區)教育、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成立中小學體育特長生管理工作領導機構,統籌協調本轄區的體育特長生管理工作,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確保體育特長生管理工作平穩有序。
(二)加強對體育特長生招生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將體育特長生管理工作納入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考核重要內容,對管理工作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整改直至取消體育專項特色學校、傳統項目學校稱號。
(三)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高度重視和支持體育特長生招生、管理和培養工作,共同創造“體教結合”工作良好環境。
- 上一篇:多模態視頻新聞話語識讀
- 下一篇:證券市場傳聞擴散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