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辦公路三亂整治方案
時間:2022-02-10 10:02:00
導語:開發辦公路三亂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治理公路“三亂”,創造寬松和諧的交通環境,是“軟環境建設年”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依法行政的重要舉措。按照2011年中央、省、市關于糾風工作的有關實施意見和市軟環境建設年的安排部署,結合我市治理公路“三亂”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糾建并舉,懲防并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以確保全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暢通為主要工作目標,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誰主管、誰負責”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規范上路執法行為,加強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公路“三亂”,繼續在鞏固提高和防止反彈上下工夫,為促進我市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道路運輸環境。
二、工作任務
(一)清理收費項目,整治向機動車亂收費行為
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要求,認真清理向機動車收取的各項費用、罰款、集資和各種攤派,對不符合規定的要堅決取消,重復收取的要予以合并。符合規定的項目省政府審定后,實行目錄管理,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提高各類收費的透明度。
(二)清理整頓各道路檢查站(卡)
1.繼續清理整頓公安、交通、林業等部門的檢查站(卡)。不符合規定的堅決撤銷,不規范的要加以規范,并實行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管理。對國家和省政府批準的個別部門季節性、突發性設站行為進行規范,完成任務或季節過后立即撤除。
2.鞏固治理公路“三亂”成果,做好嚴查工作。加大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的覆蓋面,嚴肅查處省道、縣道以及鄉道、村(屯)自修自養道路和公路渡口的私自設卡和違規上路收費、搭車收費等問題,把治理公路“三亂”工作同路下綜合治理結合起來。
3.繼續鞏固依法規范的站、所和重要道口。林業、交通、公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建設,健全各項制度,嚴格審批手續,簡化工作環節,增設文明窗口,強化服務質量。
(三)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有關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
1.按照《國務院關于禁止在公路上亂設卡亂罰款亂收費的通知》(國發〔1994〕41號)文件要求,除交通、公安、林業部門以外,任何部門和單位一律不準上路設卡、截車、檢查、收費和罰款。有上路權的執法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下達收費、罰款指標。執法人員上路執勤要事先報告請示,不得擅自上路檢查巡視。有重大違章確需依法處理的,必須兩名以上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行使執法權,不允許獨自1人或不具備執法資格人員參與處理。工商、環保、農機、煙草、國稅、地稅、技術監督等行政執法部門,涉及營運車輛稅費等執法工作時,須在市、縣、鄉城區內有關部門批準的停車場所實施,嚴禁以任何借口上路截車檢查。
2.對各執法部門上路執法人員進行清理備案。清理各執法部門上路執法人員,各執法部門要在7月15日前將本部門上路執法人員的情況上報市治理公路“三亂”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備案,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要清除執法隊伍。
3.對各執法部門的執法案卷、執法程序進行檢查。市治理公路“三亂”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對各執法部門的執法案卷、執法程序進行專項檢查,對不合格的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和有重大錯誤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不合格的執法人員調離執法崗位。
4.規范執法行為,加強源頭治理。要加強源頭管理,減少上路執法的頻率。交通、公安、林業部門的上路執法人員,須按規定著裝,佩戴有效證件,執法程序、文書制作、票據填寫必須齊全規范,不得超越職權和范圍執行公務,更不準以權謀私。省政府批準允許臨時上路的部門,要到市治理公路“三亂”辦公室備案。推行聯合執法、綜合執法和林業木材運輸檢查制度改革,切實解決和避免多家上路執法、以罰代糾、只罰不糾等問題。
5.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各部門要認真遵守財紀律,嚴格執行罰繳分離的規定,罰沒款要及時、足額上繳市財政,嚴禁坐收坐支、截留挪用,違者一發現,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責任。
(四)確保“綠色通道”和城鎮出口的暢通
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蔬菜、鮮活農產品運輸通暢。任何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隨意攔車檢查;有超限超載違法行為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程序規定》及時處理,不得違規滯留車輛;對有超速行駛等其它嚴重危及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能夠當場處罰的,依據簡易程序處罰后,及時放行。城市出入口的公安檢查站對非通緝車輛一律不準隨意攔截;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正常行駛的外籍車輛和無明顯違法行為的本地車輛一律不準攔車檢查、扣車、扣證和罰款。
(五)積極開展規范治理超限超載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車輛超限超載工作治理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5〕30號)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措施規范車輛裝載和運輸行為。對超載超限運輸行為,要按照“源頭封阻、科學檢測、卸載放行、聯合執法”的原則進行綜合治理,嚴禁憑驗目測檢查,嚴查以罰代卸、以罰代糾、權錢交易等行為。指導交通、公安部門建立依托治超檢測站點的路面治超執法協調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使聯合執法制度化、規范化。交通、公安部門在治理超限超載過程中,對24小時內已被處罰或卸載,且能夠出示與法律文書記載的卸載后質量相一致的,不得重復處罰,在無交通安全隱患的情況下不得重復卸載;已被公路管理或公安交管任何一個部門查處的,在無交通安全隱患的前提下,另一部門不得重復查處。對交通違法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給予重復罰款的行政處罰,一發現要嚴肅查處。有超限超載違法行為的,公安交通部門要嚴格按照《道路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及時處理,不得違規滯留車輛。
(六)對規范道路交通標識和電子執法行為等工作加大監督力度
市公安局、市交通局要分別對道路交通警告標識不全、公路限速標值不科學、缺少配套解除限速標識進行清查,協同相關部門對公路限速標值進行測算,對公路限速標值不科學、缺少配套解除限速標識予以清理整頓,同時合理增設標志標線。如存在交通警告標識不全或損壞等情況將不能作為執法依據。同時,要進一步規范電子執法行為。市質監局要加強對電子執法設備的認證、檢測工作;市政府法制辦對規范道路交通標識、電子執法行為和電子執法程序不合理等問題要及時進行監督指導和糾正。嚴禁交警隱蔽執法,對此類問題市治理公路“三亂”辦公室將協調相關部門予以糾正。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要加大力度落實治理工作責任制
在治理公路“三亂”工作中,各責任部門要切實增強做好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分工,做好本職工作。對上級批轉查處的案件要嚴格按照規定時限進行調查處理。其中,交通部門作為牽頭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承擔起統籌協調、制發方案、督辦檢查、總結驗收工作;公安部門主要負責規范交警、特警在公路上的執法行為;林業部門主要負責清理整頓本部門在公路上的檢查站(卡),規范檢查人員行為;市政府法制辦主要負責規范各部門執法行為、執法程序,做好執法資格認定等工作;市財政、物價部門主要負責全市涉車涉路收費標準的監督檢查;市農委、林業、動監部門主要負責公路上動植物防疫臨時檢查站的監督管理;市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主要負責電子執法設備的檢測。各部門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市糾風辦、市交通局要對治理工作負總責,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具體部門專門抓的領導機制,細化責任目標,狠抓工作落實。市財政部門要對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給予相應的資金保障。
(二)認真開展自查自糾
各鄉(鎮)、街,市交通、公安和林業等有關部門要從本方案下發之日起利用一個月時間集中開展一次自查自糾,重點做到“十查”:一查是否做到規范執法、文明執法、熱情服務,有無不具備執法主體資格人員上路收費、罰款行為,有無上路執法部門或人員超越職權范圍,在管轄區域外攔車檢查、收費、罰款行為,或超標準收費、罰款,或對同一違法行為重復處罰的;二查是否存在未省人民政府批準擅自設立收費站、檢查站,非法流動上路查車,擅自改變合法設卡的位置或增設分站卡行為;三查是否存在隨意查車,逢車必查,違規雙向攔車行為;四查是否存在以罰代管、超標準罰款、罰態度款、重復罰款行為;五查是否存在濫收過境費,擅自提高過路(橋)費行為;六查是否存在罰款、收費不給票據或少給票據,使用不合法票據行為;七查是否存在為其它部門代查、代收、代罰行為;八查是否存在道路交通標識和電子執法設備設置、使用不合理問題,著力解決交通技術監控設備使用不規范,限速設置不科學、不合理,道路標識設置不連續、不醒目等問題;九查執法卷宗、執法票據填寫是否規范齊全;十查是否有向上路執法單位、個人下達或變相下達罰款指標,或擅自設立收費、罰款項目行為,有無執法人員利用檢查、收費、罰款權力進行“索、拿、卡、要”或發生其它各種違法違紀行為。
各單位要組織全體職工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并于2011年7月30日前將自查自糾及整改報告報市治理公路“三亂”辦公室(交通局)。在各鄉(鎮)、街和有關部門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市治理公路“三亂”領導小組將于8月份組織各成員單位開展明察暗訪工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將下發情況通報,督促進行整改。對發生典型公路“三亂”問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三)積極開展專題調研,探索長效治理機制
有關部門要圍繞公路出現“三亂”問題的原因、治理難點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和辦法。每個部門至少要完成一篇具有指導意義的調研文章。同時,要高度重視調研成果的推廣工作,將調研成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并通過實踐進一步檢驗調研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治理公路“三亂”工作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做到“學有榜樣、趕有標桿”,形成良好的治理輿論氛圍。
(四)完善查處“三亂”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嚴肅查處公路“三亂”案件
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取消公路基本無“三亂”地區資格的暫行辦法》(國糾辦發〔2006〕9號文件),堅決防止公路“三亂”問題反彈。同時,進一步完善查處“三亂”問題快速反應配套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及工作考核辦法,延伸監管,建立與第一線執法部門、人員的聯系渠道。在日常工作中繼續堅持領導帶隊上路明察暗訪制度,注重監督檢查實效,確保及時發現、及時指導、及時糾正、防微杜漸,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重點要加強節假日期間、“綠色通道”和公路“三亂”易發地區的治理力度,對典型的公路“三亂”問題,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
嚴厲查處下列五種行為:一是治理超載超限不認真履行源頭封阻聯合執法,以罰代卸或不依托卸載點隨意上路治理超載的行為;二是執法單位或人員超越職權范圍或管轄區域檢查、收費、罰款以及超標準收費、罰款的行為;三是從事執法工作人員無證上崗、人證不符、證件不全和私帶現金上崗以及罰繳不分離,票款不符,罰款開票多罰少開,重復罰款的行為;四是執法人員收黑錢、放黑車、敲詐勒索、執法粗暴、謾罵、毆打司乘人員等違法違紀行為;五是執法人員和不法分子相互勾結,護送違規車輛逃避檢查,進行暗廂操作,謀取私利行為。
(五)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定期組織執法倒查,對執法人員出現過錯的,追究當事人黨政紀責任的同時,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追究所屬單位主管領導的責任。對典型涉路涉“軟”案件要堅決予以曝光;建立考評機制,由行風監督員、媒體記者、司機代表對執法部門及其人員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并作為執法部門和人員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
四、組織領導
成立開原市治理公路“三亂”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治理公路“三亂”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同時,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把治理公路“三亂”工作落到實處。
- 上一篇:鄉鎮調整結構為農增收工作匯報
- 下一篇:醫品質量安全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