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工作方案

時間:2022-05-06 11:21:45

導語: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工作方案

為促進我區蔬菜產業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營銷,全面提升我區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和全過程質量控制水平,提高我區蔬菜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和農民增產增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進“武夷山水全域綠色食品”高質高效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將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與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相結合,拓展綠色食品產業功能,延長綠色食品產業鏈條,培育綠色食品產業新業態,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二、目標任務

以建設“生態、綠色蔬菜”為總體目標,全區綠色蔬菜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結構持續優化,業態多元融合,質量安全可追溯,蔬菜產品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到2022年12月,全區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5萬畝,建設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5個。

三、創建措施

(一)建立基地生產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區、鄉、村、企業生產管理體系。按照綠色食品技術標準建立生產管理檔案,制定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食品生產者使用手冊、投入品清單、田間生產管理記錄和生產收購憑證。二是推行“六統一”管理,即:統一蔬菜品種、統一購藥用藥、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包裝銷售。三是在基地醒目位置設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標準化創建標志牌,標注基地名稱、批準單位、建設單位、建設時間,明確行政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繪制基地位置和生產地塊分布平面圖,并對基地生產地塊統一編號,以便管理。

(二)建立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一是基地、農戶填寫好綠色食品(蔬菜)農資投入品登記卡,建立基地生產農事操作和投入品檔案。二是建立基地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把好投入品使用關。三是建立基地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許使用、禁用或限用的投入品目錄。

(三)建立技術指導和培訓制度。一是建立區、鄉、村三級技術服務推廣網絡,加強綠色蔬菜生產技術指導。二是以區農業農村局的質監站(綠辦)、植保站、土肥站、農技站、經作站等業務站辦為技術依托,加強示范基地建設。三是加強綠色蔬菜創建工作培訓,通過培訓使基地農戶基本掌握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對參加培訓考試合格者,頒發綠色蔬菜生產資格證。

(四)建立基地環境保護制度。一是加強基地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綠色蔬菜基地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開展基地環境質量保護,不得在基地方圓10公里范圍內新建未經環境評價的工礦企業,防止工業“三廢”對基地的污染,為綠色蔬菜的生產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三是基地內的畜禽養殖場糞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過高溫發酵,確保生產投入品安全有效。

(五)建立監督管理制度。一是堅持每年一次的驗收督查,經常性地督促基地農戶對綠色食品原料(蔬菜)生產操作規程的貫徹落實。二是由檢測機構進行蔬菜產品抽檢,抽檢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綠色食品原料生產資格。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不得作為綠色食品原料收購。三是建立由相關部門組織的監督管理隊伍,加強對基地環境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產品質量、市場及生產檔案記錄的監督檢查。四是構建消費監督網,加大對綠色食品的宣傳力度,逐步建立由消費者組成的社會監督網絡。

(六)打造三產融合示范園區。按照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關于《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辦法》(中綠基〔2020〕148號)的通知,為進一步拓展我區綠色食品產業功能,延長綠色食品產業鏈條,在創建期間,打造綠色食品“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區5個。積極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由龍頭企業帶動,聯合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使參與蔬菜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創建的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鏈條共建、品牌共創的利益聯合體。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創意農業、旅游觀光農業、休閑康養農業,實現綠色食品產業多元融合,農民跨界增收、跨域獲利。

四、工作步驟

(一)第一階段(2021年3—4月)。制定創建工作方案,成立區級工作領導機構,開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申報工作。

(二)第二階段(2021年5—6月)。委托專業技術服務咨詢公司進行第三方服務,同期簽訂服務合同并著手開展相關工作,爭取6月獲得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資格。

(三)第三階段(2021年7—12月)。一是建立“七大體系”。建立健全包括組織管理、生產管理、投入品管理、技術服務、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產業化經營、監管在內的七大體系。二是強化技術培訓。完成對基地各級管理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對接企業生產管理人員及基地內所有農戶的綠色食品知識、技術、基地建設管理制度專項培訓。三是開展田間試驗。在基地試驗田組織開展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綠色防控技術等相關大田試驗;實行基地允許使用投入品公告制,在各基地單元宣傳欄公布示范基地允許使用的農藥清單及肥料使用準則。四是加強綠色食品認證。依托已有綠色食品工作基礎,積極支持指導基地對接企業開展綠色食品認證申報工作。基地獲得綠色食品證書產品產量所對應的原料量和覆蓋面積要高于全區總產量和總面積的30%。五是強化監督檢查。每年至少完成4次對基地投入品銷售及使用情況進行的專項監督檢查,定期對基地產品和環境進行檢驗檢測。

(四)第四階段(2022年1—9月)。自覺接受省、市工作機構的業務指導,對照創建目標任務,進行自查自糾。收集試驗田數據比對分析,對效果良好的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綠色防控技術加以推廣普及;整理規范各類創建檔案資料;協調生態環境局出具基地環境現狀證明材料,組織有關機構取樣送檢;向省級工作機構提交驗收申請,報送完整的驗收申報材料。

(五)第五階段(2022年10—12月)。于10月底前向省級工作機構提交創建基地年度工作總結,全面完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與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工作任務,組織開展創建工作驗收,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證書。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以區長為組長,分管農業農村副區長為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及各鄉(鎮)、涉農街道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基地辦),掛靠區農業農村局,具體承擔基地日常生產管理、技術指導和組織協調等各項工作。各有關鄉(鎮)、街道或企業配套落實基地建設責任人、技術服務、質量監督和綜合管理人員,各村落實具體負責人員。建立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確保完成基地創建目標任務。

(二)強化經費保障。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區財政設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及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專項資金100萬元,確保創建工作順利實施。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50萬元,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50萬元。

(三)強化技術保障。區農業農村局成立以區綠辦、質監站、植保站、土肥站、經作站、環能站等業務部門組成的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專家技術小組,保障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協助創建辦公室制定綠色蔬菜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生產者使用手冊、綠色食品生產規章制度,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培訓。

(四)強化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有關綠色食品知識,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的有關政策法規、技術標準,正確引導綠色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增強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和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在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設置明顯的標識牌。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培訓,提升經營主體的品牌影響力,推動經營主體向外拓展發展,促進村財增收。

(五)強化監督保障。基地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基地創建工作的跟蹤推進,定期召開專題推進會,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試點創建工作中的問題,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基地建設目標責任制度,將基地建設管理工作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體系。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分工合作,確保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創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