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01 04:04:22
導語: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做好全省2018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動態管理工作會議部署和《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做好2018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內容
(一)扶貧對象動態管理
1.貧困戶脫貧退出。經過幫扶和自身努力,實現穩定脫貧的貧困戶,在規范履行退出程序無異議后,脫貧退出,并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標注為“脫貧”。
2.貧困戶新識別和脫貧戶返貧納入。所有符合標準的新致貧戶和以前年度標注脫貧又返貧的脫貧戶,在規范履行識別和返貧程序無異議后,進行“應納盡納”,并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通過“新識別”錄入和“返貧”標記。
3.貧困戶(含脫貧戶)家庭成員自然變更。包括貧困戶(含脫貧戶)家庭成員自然增加或自然減少,根據家庭成員新生兒、婚入、戶籍遷入、刑滿釋放、收養、失聯人口回歸、補錄等原因“自然增加”;根據家庭成員死亡、婚出、出國定居、判刑收監、戶籍遷出、農轉非、失聯等原因“自然減少”,并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做“人口自然變更”處理。
4.貧困村脫貧退出。對照貧困村退出標準逐項進行核查驗收,符合條件的按程序出列,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標注“出列”。
貧困縣摘帽退出另行布置。
(二)扶貧對象信息采集、更新和錄入
1.貧困戶、脫貧戶(含往年及當年脫貧戶)、返貧戶的基礎信息更新。通過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打印《貧困戶信息對照表》,入戶核實信息并采集本年度發生變化的基礎信息。在采集“在校生狀況”時,要對去年的“在校生狀況”進行核準和采集,一并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更新。返貧戶還需要采集“返貧原因”。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對“貧困戶脫貧”操作設置了校驗功能,凡“兩不愁、三保障”數據顯示未解決的貧困戶,均無法進行“脫貧”勾選操作。
2.新識別貧困戶的基礎信息采集和錄入。使用《新識別貧困戶信息采集表》采集所有基礎信息。
3.貧困村(含往年及當年脫貧退出村)和貧困村內自然屯(村民小組)的基礎信息更新。通過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打印《貧困村信息對照表》和《自然村(村民小組)信息對照表》采集發生變化的信息。
4.貧困戶家庭成員自然變更的信息采集。使用《貧困戶家庭成員自然增加情況表》和《貧困戶家庭成員自然減少情況表》采集貧困戶家庭成員自然變更相關信息。各地可根據本地情況將貧困戶家庭成員自然變更(包括自然增加和自然減少)情況,一并在貧困戶信息對照采集表中登記記錄。
5.2018年度脫貧戶和退出貧困村的脫貧措施信息采集和錄入。分別使用《2018年脫貧戶脫貧措施信息采集表》和《2018年出列貧困村脫貧措施信息采集表》采集信息,僅采集2018年度退出的貧困戶、貧困村的信息。脫貧措施為歷年享受的幫扶措施,如多次享受同類幫扶措施(項目)僅勾選一個。公益崗位脫貧受益戶需要填寫“聘用時間”和“解聘時間”,其他公益崗位脫貧受益戶需要填寫崗位名稱。危房改造脫貧受益戶需要填寫“改造時間”和“改造補助(萬元)”。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受益戶需要填寫“入住時間”和“享受搬遷人數”。
6.地理信息位置采集。通過建檔立卡手機APP客戶端開展貧困村、貧困戶(含脫貧戶)地理信息位置采集。市、縣、鄉三級管理賬號用戶名和密碼與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一致,村級賬號和客戶端下載地址另行通知。
7.農戶家庭收入計算周期。農戶家庭收入計算周期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低保金、養老金計入脫貧戶收入。
二、進度安排
(一)動員部署(9月18日至9月30日)
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做好2018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我省工作實際,制定印發工作方案,部署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有關工作。各市縣按照國家和省工作部署要求,進行動員部署并開展鄉村業務人員的培訓。
(二)動態調整和信息采集(10月1日至11月5日)
10月1日至10日,各市縣根據貧困戶、貧困村受扶持情況,進行摸底排查,掌握脫貧退出總體規模,省級適時組織開展業務培訓,進行指導。10月10日至11月5日,各市縣組織開展進村入戶動態調整,規范完成貧困戶脫貧退出、新識別和返貧納入,以及貧困村退出的各項程序;完成扶貧對象各類信息采集和更新;運用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手機APP完成信息核準及貧困戶、貧困村的地理信息位置采集等工作。
(三)數據錄入(11月6日至11月25日)
各市(州)匯總轄區縣(市、區)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數據變化情況,快速統計填報《2018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情況統計表》,于11月7日前報省扶貧辦。省里將匯總各地動態管理情況,向國務院扶貧辦申請開通系統動態管理相關功能權限,組織開展系統操作。各地要在11月25日24時前,完成全部數據的錄入工作。屆時,國家將收回錄入權限,不接受任何地區延期申請。
(四)數據分析和問題梳理(11月26日至12月5日)
國務院扶貧辦和省扶貧辦同時開展數據分析,查找梳理退出質量不高、識別納入不精準及數據質量等問題,形成問題清單。
(五)問題核查(12月6日至12月20日)
各市縣根據國家和省里列出的問題清單,組織力量進村入戶開展實地核查,對查實問題立即進行整改。
(六)完善系統數據(12月21日至12月26日)
各市縣根據問題清單核實整改情況,組織對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數據進行調整完善,并于12月26日24時前操作完畢。
(七)開展工作總結(2019年1月1日至7日)
各市縣要對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認真總結經驗做法,梳理分析貧困戶脫貧、新識別、返貧、家庭成員自然變更,貧困村退出等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同時對2018年度脫貧戶、脫貧人口和退出貧困村的脫貧情況進行總結,“既要說清楚有多少人脫了貧,也要說清楚怎么脫的貧”。各縣(市、區)于2019年1月4日前將總結報告,以正式文件報送所屬市(州),各市(州)匯總本轄區內所屬各縣(市、區)情況,形成本地區動態管理工作總結報告,連同縣(市、區)總結報告一并于1月7日前以正式文件報省扶貧辦。總結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工作開展情況、主要做法(包括工作亮點)、存在的問題、意見建議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和嚴肅的工作,直接關系到貧困人口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結果。各市縣扶貧部門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帶頭抓、親自抓、具體抓”,及時向黨委和政府匯報請示,組織制定周密工作計劃,切實強化經費、人員和辦公條件等各類保障,加強對基層的培訓指導,嚴格按進度要求推進工作,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二)嚴格執行脫貧標準
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和識別納入都要堅持國家現行扶貧標準,既不提高也不降低,以戶為單位實施確認。我國現行脫貧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為2300元,按照國家提出的每年增長6%測算,2018年現價脫貧標準按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600元執行。家庭人均純收入沒有穩定超過脫貧標準,沒有實現吃穿(包括安全飲用水)不愁以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沒有保障的貧困戶不退出;雖然享受了扶持政策,但當年扶貧成效不顯著、不穩定的貧困戶不退出;易地扶貧搬遷未入住戶不退出;家庭有義務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未接受教育的貧困戶暫不退出。
(三)規范履行識別退出程序
貧困退出嚴格按照《關于建立貧困對象退出機制的實施意見》規定的程序,堅持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執行;在貧困戶識別和退出過程中防止人為拆戶并戶等行為;新識別和返貧戶,要經“農戶申請、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等識別程序規范識別納入,要充分利用好數據比對結果,不走過場。
(四)嚴把工作質量
貧困戶和貧困村的脫貧退出工作,要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持嚴格的脫貧標準,堅持履行規范程序,堅決杜絕虛假脫貧、數字脫貧。貧困戶脫貧必須得到包括脫貧戶在內的群眾的廣泛認可。要切實糾正按指標脫貧的做法,凡實現穩定脫貧的貧困戶,在履行程序無異議后,一律標注脫貧。要做好今年脫貧規模和后兩年脫貧滾動規劃的平衡和銜接,既防止急躁冒進,也防止消極拖延。
貧困戶的識別納入工作,要把是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最重要的識別依據,重點關注仍住危房、享受低保政策、非貧困縣和非貧困村內符合條件的人群,凡符合扶貧標準的,要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
嚴把信息采集和錄入兩道關,利用好全國扶貧開發監管評價子系統和建檔立卡手機APP,隨時檢查數據質量,確保扶貧對象數據準確、真實。
(五)嚴格把握時間節點
今年動態管理工作在指標體系上有新的調整,增加了脫貧措施指標。既有新的要求,又與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貧困縣退出檢查等安排緊密銜接,各項工作任務規定的時限要求非常嚴格,各階段工作一環扣一環,各市縣一定要把握方案規定的各個重要環節和關鍵時間節點,壓茬推進不同階段工作,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六)檢查驗收全覆蓋。繼續執行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的逐層逐級檢查驗收全覆蓋機制,各級都要制定嚴格的檢查驗收工作方案。貧困人口脫貧,縣級要實現檢查驗收全覆蓋;貧困村退出,市(州)級要檢查驗收全覆蓋。嚴防檢查驗收應付了事、講人情、不到位。通過各種渠道反饋檢查驗收結果,及時糾正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杜絕檢查驗收中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對各種違規違紀行為進行嚴肅問責。
(七)加強培訓督導
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和需要,組織開展好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做到程序全面掌握、標準理解到位、系統操作熟練。動態管理工作期間,國務院扶貧辦將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實地督導,對標準把握不嚴、程序履行不規范、工作進度慢等問題進行糾正。對問題突出的,納入常態化約談,并作為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評的依據。省扶貧辦也將組織督導組,對動態管理工作進行督查指導,對存在脫貧不實、虛假脫貧和數字脫貧等問題地區,通報批評、約談黨政主要領導,并作為市縣兩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評的依據。問題嚴重、拒不整改、整改不力的,省扶貧辦將問題線索提供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 上一篇:扶貧日活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高職院校室內設計課程中實施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