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稅交流

時間:2022-09-17 01:40:00

導語: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稅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稅交流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40余家,其中國有企業6家,集體所有制企業3家、個人獨資7家,其他類型企業24家。主要經營廢舊酒瓶、廢玻璃、廢鋼鐵等。年初至今總計收購金額約1.8億元,其中從民間收購1.7億元,從工業企業購進600萬元、商業企業購進300萬元、其他企業購進100萬元。總計銷售收入1.8億元,其中銷售給生產性工業企業1.7億元、其他企業1千萬元。

二、存在問題

(一)發票管理方面。

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在收購廢舊物資時,不論收購的廢舊物資是工業生產廢料,還是家庭個人消費品廢料,也不論交易金額大小,出售方均為個人,均開具廢舊物資收購專用發票,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明顯存在未按規定向出售方索取普通發票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可能。在廢舊物資銷售環節由于廢舊物資經營企業與銷售對象之間存在某種利益關系。為了實現讓銷售對象(多為一般納稅人)少納稅款的目的,廢舊物資經營企業銷售發票中反映的價格往往高于同期同類產品的市場價,如果差距不大,稅務機關很難發現。此外,目前許多地方廢舊物資經營企業都出現了外購外銷業務,當地公司僅負責開票及核算,易造成廢舊物資經營企業成了名副其實的開票公司。

(二)企業經營大部分為現金交易,虛開發票無法查證

經過調查可知:目前廢舊物資經營企業收購對象分三類:一是各經營規模較小的個體收購攤點。二是各地的廢舊鋼材交易市場。三是生產型工業企業。其銷售對象絕大多數為生產型工業企業,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個人的屈指可數。從以上交易對象可以看出,它們都是具備轉賬條件的經濟實體,為什么不選擇能清楚查明逐筆交易的銀行轉賬方式付款,而選擇極易產生隱瞞交易的現金交易方式。其目的不言而喻:一是隱瞞銷售收入,偷逃國家稅款,私設小金庫。二是虛開收購發票,虛開廢舊物資銷售發票,非法牟利。

(三)企業庫存商品賬與實物均核對不符

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在購進廢舊物資后,均要經過收購→過磅入庫→付款→分揀→拆解→除雜-分類→過磅出庫各環節。購進時付款依據是入庫商品的重量。而在銷售時是把經過拆解、分類后的商品出庫,由于除雜后庫存商品重量減輕,容易導致商品結存為紅字。加上分類后的商品同入庫時商品又不完全一致,所以經常出現庫存商品串貨的現象,導致部分庫存商品的期末結存數為紅字。而企業又不及時進行盤點調整,以至于庫存商品帳形同虛設,帳實不符。此類問題存在既有行業經營的特殊性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管理跟不上要求造成的。

(四)未按規定設置有關會計科目

《財政部關于減免稅和返還流轉稅的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字〔1995〕006號)規定,企業實際收到計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稅后返還的增值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對于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由于企業認為直接減免稅也就是不用繳稅,不繳稅,設置“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及其明細科目意義不大,因此,大部分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未核算增值稅相關科目,這不利于企業納稅申報資料的填寫,更不利于稅務部門監管,也不能充分體現國家的優惠政策。

三、建議

(一)對廢舊物資回收單位從三類收購對象手中購進的廢舊物資應要求其一律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結合起征點對向個人收購的每次收購金額200元以下可開收購發票,否則不與享受免稅政策。

(二)企業間交易包括收購、銷售兩個環節一律通過銀行轉賬,否則廢舊物資經營企業不得享受減免稅政策,工業企業從廢舊物資經營企業購入的廢舊物資進項稅不得抵扣。

(三)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跨縣市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的業務,一律在經營所在地辦理稅務登記,核算購銷業務,由經營所在地國稅機關負責征收管理。

(四)清理目前的廢舊物資回收業務稅收政策,對不合理的,矛盾的以及不利于加強管理的予以修訂或取消,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有關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893號)。

(五)嚴把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免稅資格認定關,對不符合總局國稅發〔2004〕60號文件規定的三個免稅條件的,對貨物進、出庫無專人管理的,對賬、錢、物不分離管理的及經營單位與所屬經營人員不依勞動法簽訂勞動關系合同的,一律不予認定免稅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