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園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4 10:09:00

導語:海上花園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上花園建設經驗交流

**是我國唯一以群島立市的地級市。近年來,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八八戰略”和關于“更寬視野、更大氣魄、更高標準建設**”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心城市現代化、本島城鄉一體化、主要大島城鎮化”的發展思路,精心規劃,銳意創新,海島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建成區面積達到4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60%,城市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市,由定海城區、新城、普陀城區三組團構成的中心城市新框架基本形成,一座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現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正在崛起。回顧近年來城市建設工作,我們突出做好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找準一個建設目標,打造海上花園城市

**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背靠“長三角”,面向太平洋,在二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港口資源得港獨優,是我國沿海建大型深水港、發展臨港產業的理想之地;漁業資源得海獨厚,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漁業開發基地;旅游資源得景獨秀,以海洋佛教文化、濱海休閑文化、海鮮美食文化為依托的山海風光在長三角中獨樹一幟。同時,相對獨立的海島地理位置造就了**陽光、藍天、白云、碧海、金沙及清新的空氣、溫潤的氣候、豐富的植被等獨特的海洋生態環境。它彌補了長三角其它14個城市的天然缺陷,在長三角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借此依托江浙滬強大的腹地輻射帶動,依托優越的區位、豐富的資源、深厚的海洋文化、良好的生態環境,錯位發展,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分工和合作,把**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的“海上花園城市”,是我們在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大背景下,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從以我為中心的封閉視覺,轉變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下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一員來選擇我們的城市發展方向、功能定位、產業布局的必然結果。

二、突出兩大規劃編制,繪就城市發展藍圖

城市、海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城市發展離不開海洋經濟的支撐,海洋經濟推動城市的發展。高起點規劃城市發展必須兩方面結合起來,為此,我們多次組織力量赴國內外考察,邀請專家學者研討,編制完成了一系列戰略性、總體性的規劃。在修改完善《**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重點編制了《**群島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環杭州灣產業帶?**產業區發展規劃》。

一是**群島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該規劃站在區域的高度,分析發展條件、抓住發展機遇,提出一個完整全面的**群島的發展定位和空間戰略,對城市發展思路、空間形態、城鎮發展戰略進行了研究,為**群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宏觀指導。**城市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港興市、以景優城,打造海上花園城市”。中心城市發展的空間形態為“三組團兩點”帶狀城鎮組群,即定海城區、新城、普陀城區組成中心城區,朱家尖、老塘山為兩個發展點;全市城鎮發展的格局為“一組三副”島嶼城鎮發展軸線,**本島按照“南生活、北生產”原則形成網絡狀的城鎮一體化發展格局。全市城鎮空間發展戰略為:優先發展“三組團”中心城市,有重點發展7個中心鎮,建立起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相結合,規模不等、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鎮發展格局。

二是環杭州灣產業帶-**產業區發展規劃。該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實施“以港興市”戰略,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打造全國重要的“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現代漁業”四大基地。產業發展的重點是六大優勢產業,即船舶工業、臨港重化工業、海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大宗貨物加工業、機械制造業、海洋旅游業。產業空間布局是“一體兩翼”,即以大陸連島工程連接的金塘島、冊子島、**本島、朱家尖島為發展主體,構建產業核心區,輻射帶動由六橫、岙山等島嶼組成的南翼產業區和岱山、衢山、泗礁等島嶼組成的北翼產業區共同發展。

三、實施三大戰略舉措,建設東海特色新城

(一)實施城市中心遷移戰略,促進城鄉發展。**自唐開元二十六年置縣建城1200多年來,定海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定海老城越來越難以承受人口和環境的巨大壓力,必須跳出老城建設新的城市中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年,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報經省政府批準,選定位于定海與沈家門之間的臨城新區作為**中遠期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務中心,并根據“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量力而行、梯度推進”的原則,集中力量開發建設新城。至2005年底,新城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道路、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級行政中心基本形成,住宅等開發已有一定規模,城市配套的商業、學校、醫院和菜場等不斷建設和完善之中,綠城、財富、花園和香格里拉等高星級酒店正在建設中,中昌、煙草、能源、海運等商務大樓今年起陸續動工,文化體育中心正在建設中,海景公園、翁山公園、田螺峙公園正在抓緊建設中,統一規劃建設的農民拆遷新村推進順利,一座現代化的港口新城已具雛形。新城的建設使**“定海、新城、普陀”三組團帶狀海濱城市的形態得以實現,中心城區的布局結構得以優化,老城區人口與環境的壓力得以化解。建成后的新城還將為現代海洋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

(二)實施小島遷大島建戰略,促進資源共享。推進大島資源集約是**城市發展特有的舉措。多年來,我市堅持不懈地實施“小島遷、大島建”工程,現已有3萬多名漁農民實現了由小島向大島的遷居,其中有10多個小島實施了整島遷移。隨著小島群眾逐漸集聚到大島,政府能夠利用有限財力,集中力量抓好大島建設,有效地發揮基礎設施資源的共享性。“小島遷、大島建”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漁農民的轉產轉業,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生產環境,實現了海島人口的集聚和中心城鎮的繁榮。同時,小島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也得到了更好保護和有序開發。

(三)實施基礎設施登陸戰略,促進經濟高效。**地處海島,城市基礎設施薄弱,無法共享大陸的資源,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為此,我市幾年來全面啟動了基礎設施“四大登陸工程”,努力使**成為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一是大陸連島工程。1999年,我市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自籌資金11億元啟動連島工程一期,現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和桃夭門大橋三座大橋已建成通車。連島工程二期金塘大橋和西堠門大橋正在加快建設中,2008年可以全面通車。同時,六橫至寧波、定海至岱山的跨海大橋也已開始籌建。城市“海、陸、空”立體化交通網絡持續完善,長期存在的交通“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二是實施大陸引水工程。引水工程一期年供水量達到2160萬立方米,有效地解決了海島缺水的問題,二期正在抓緊籌劃建設。三是實施電力聯網工程,建成了**本島電網與大陸110KV聯網工程、大陸與嵊泗電力聯網工程,四縣區均實現了與大陸電力的聯網;四是實施與大陸的通信聯網工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部鄉鎮和主要島嶼的現代化綜合通信網。隨著四大登陸工程的全面實施,陸島之間日益順暢,要素流動更加快捷,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應。

四、推進四項重點工程,完善城鄉建設體系

(一)推進舊城保護工程,塑造海洋城市品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建城歷史悠久,海洋文化底蘊深厚。我們在城市建設中始終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的原則,專門制訂了《**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先后投入資金對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定海城區老街古巷、馬岙古文化遺址等重點區域進行保護和開發。同時積極拓展南海觀音文化、濱海休閑文化、海鮮美食文化、海島民俗文化,豐富了**海洋文化的積淀和內涵,有力地塑造了海洋名城品牌。

(二)推進灘涂圍墾工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陸域狹小,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飽受土地要素的制約,灘涂圍墾成為解決城市建設用地、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根本出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市開始開發與沈家門一山之隔的東港灘涂,總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相當于3個沈家門老城區。而今,東港新城已成為普陀區的新中心,這是我市在沒有占用一分耕地的情況下建造的新城區。根據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本島“南生活,北生產”的城鄉發展格局,我們又適時啟動了島北的釣浪與釣梁兩大圍墾工程,計劃圍涂造地近3萬畝。其中今年底可竣工的釣浪工程將形成12340畝可開發建設的土地儲備資源,并形成2.7公里長,水深達30米,15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的深水岸線。

(三)推進村莊整治工程,建設農村小康社區。城鄉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村莊建設。我市結合“暖人心、促發展”工程,全面啟動了以建設漁農村小康社區為目標的新農村建設,力爭五年內全市182個漁農村社區全部建成“經濟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環境優美、社會和諧、體制創新”的小康社區。在小康社區創建中,我們以規劃為先導,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為切入點,著力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全市漁農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涌現了一批以普陀區螞蟻島鄉為代表的環境整潔優美的新漁農村。

(四)推進城鄉安居工程,促進社會平安和諧。推進城鄉安居工程,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構筑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政府責任,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理性發展,同時面向住房困難群體,加大了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建設力度,擴大了住房公積金的覆蓋面,建立完善了城鎮居民住房保障體系,其中定海城區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住房問題全部得到解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房等人”的局面。實施了“四統一”的拆遷戶實物安置政策,高標準建設了拆遷安置小區,解決了群眾拆遷中的安置問題,其中翁洲新村成為全省拆遷安置示范小區。在漁農村,我市大力實施危房改造工程。今明兩年,還將完成全市漁農村住房抗災能力普查工作,進一步改善海島群眾居住環境。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依海建市,必將由海而興。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以建設最適宜人居的海上花園城市為目標,以新城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實現我市城鄉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10年,由定海城區、新城、普陀城區組成的中心城市初步形成,建成區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45萬左右,城市化水平達到65%以上。屆時,一座現代化的海上花園城市將矗立在東海之濱,為浙江城市群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