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時代高度 發展老年教育
時間:2022-02-24 10:12:00
導語:站在時代高度 發展老年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的老年教育事業伴隨著改革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改革的發展而發展。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的老年教育工作也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加快發展。
一、新時期的老年教育要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1、時代呼喚老年教育。時代如迅雷急電飛速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發展繼續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號召正在全國認真貫徹執行,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的老年教育來說,更是如火如荼,高速發展,目前我國的老年大學已有26000所,在校學員230萬人,(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劉平生2004年10月在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第二十二屆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分別比1999年增加了73.3%和77%,比2003年增加了33%和27%,這個發展速度充分說明了老年教育工作的強大生命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諧社會是一個內涵相當豐富的概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條件下,和諧社會實質上是一個民主與善治的社會、秩序與法制的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寬容與友善的社會、誠實與信任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既要發展經濟,不斷增強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又要倡導社會公德、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團結合作的社會氛圍以及和睦相處的人際環境,還要加強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期,同時也是各種矛盾交匯的時期,發展和穩定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群體,是穩定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古語說的“老人安,天下安”,就是強調老年人在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而搞好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整體素質則是發揮老年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重要作用的有效載體。老年人在老年大學學理論、學政治、學科學、學文化、學健身養生之道,他們用學到的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積極參與三個文明建設。實踐證明,老年大學成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做好新形勢下的老年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2、老年人需要老年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一般說來,人的一生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育、求學階段,這個階段大約要20——30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弱一點;第二階段是工作、創業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有30——40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強一點;第三階段是養老、繼續發揮作用階段,這個階段大約要20——30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弱一點。當然還有許多長壽的老年人退休后還有30年以上的時光。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老年人越來越富足,物質生活的追求逐步減弱,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他們需要養生保健方面的知識,滿足健康長壽的要求;需要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滿足求知求樂的需求;需要科學文化方面的知識,滿足緊跟時代的需求;需要科技常識方面的知識,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需要時事政治、方針政策方面的知識,滿足“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需求。老年人還渴望學習一些技能,希望能夠繼續發揮作用、回報社會、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老年人的這些需求都可以在老年大學得到滿足,而只有老年大學才能全方位地提供這方面的服務。老年人上老年大學的過程,實質上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過程,是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對老年大學的認知和上老年大學的愿望會越來越強烈。我國現有1.32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7%,而且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專家預計,2020年將達2億人,2050年達4億人。如何應對數億老年人三分之一的人生時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
3、老年教育是新時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干部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生的特殊群體,老干部工作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生的特殊的工作。按照老干部局的工作對象是離休干部的認知,隨著離休干部的自然消失,老干部工作也就作為遺產載入黨的工作的史冊。而老年大學的工作卻是萬古長青的事業。她只會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社會的進步而進步。由于歷史的原因,山東和許多省份的各級老年大學均歸口組織部、由老干部局協助管理,并行成了一套上下貫通、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多數地方在建設老干部活動中心時同時考慮老年大學的校舍建設,實行老年大學和活動中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實現了人員、資源的綜合利用。實踐證明,把老年教育工作列入老干部工作的內容,是符合過去老干部工作的實際情況的,許多省老年大學工作的蓬勃發展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老干部人數日漸減少,老干部兩費不再成為問題的情況下,老年教育就成了老干部工作的重點。老干部工作者要很好地總結老干部工作的經驗,總結老年人的特點、老年工作的規律和老年教育工作的規律、經驗。把老干部工作的中心挪到作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老年教育工作上來。現在就要抓好老年大學的基礎建設,組好班子,配好隊伍,建好校舍,定好制度,把老年大學做大做強,為將來老干部工作的平穩過度打好基礎。
二、新時期的老年教育要與時代同步
老年教育工作是改革開放的產物,理應與時代的發展同步。
1、要與社會發展同步。時代呼喚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就要與時展的要求相適應,與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相適應,與老干部工作的實際發展變化相適應。老年教育與時代同步就要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的進程,要搞好三個服務:要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老年人服務。當前,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我們的年大學也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在教學管理、學籍管理、教學手段、教育方式上也要與時代同步,逐步實行電器化、數字化。現在,許多老年大學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站自己學校的信息;許多老年大學對學員的學籍實行微機管理,通過一個管理系統,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信息;許多老年大學實行電化教學,采用投影儀、DVD、遠程教育等高科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有的還開設了電視老年大學、廣播老年大學和網絡老年大學;許多老年大學根據時代政治、文化和老年人的需要開設新的課程,為老年學員做形勢報告、時政報告、法律或學術講座;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許多老年大學組織老年學員就地就近參觀工農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新成就,組織學員參觀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跡,近年來興起紅色旅游,許多老年大學組織學員到革命圣地參觀,重溫革命歷程或進行傳統教育。新時代的老年教育要做到老年大學的辦學工作與時展同步,老年學員的思想觀念與時展同步。
2、要與經濟發展同步。老年教育的功能和性質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它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老干部工作、老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黨和國家社會、人文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老年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理應得到黨和國家各級機關和社會的重視、關心和支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年大學的校舍建設和教學設施的配備也要與經濟的發展相匹配,與老年大學的教學需要相適應。目前老年大學工作的發展出現了很好的勢頭,就山東來說,青島、淄博、濰坊、泰安、日照等市和即墨、萊西、黃島、沂水、蒙陰、蒼山等縣(市、區)都建起了單獨的老年大學教學樓,煙臺、東營、臨沂、棗莊、聊城、濱州等市和一些縣級單位已經立項建設新的老年大學教學樓或教學、活動綜合樓,老年教育工作呈現出一派令人振奮的勃勃生機。這當然與領導的重視分不開,也與經濟的發展有關。但也有一些老年大學校舍建設和教學設施嚴重落后,制約了老年大學的發展壯大,甚至有的非常有限的校舍也被擠占,以至使老年大學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這是應當引起有關領導高度重視的。
3、要與老年人的需求同步。人到老年,一般有五個方面的追求:物質方面的追求,精神方面的追求,情趣方面的追求,知識方面的追求,自我價值體現方面的追求。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老年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物資比較貧乏,人們的需求主要是物質的,是解決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醫。而改革開放后物資豐富了,溫飽解決了,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就提到重要位置。特別是老年人,他們在安度晚年的過程中衣食不愁,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尤為強烈。老年人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現在,他們不再是片面地到老年大學唱唱歌、跳跳舞、練練拳劍,新時代的老年人也想玩點深沉。他們有的想學書畫、剪紙、戲劇等中國傳統文化;有的想玩玩攝影、電腦、股票等現代玩意;有的想學文學、詩詞、歷史等知識來豐富自我;還有的想學家電維修、烹飪、花卉養植等應用技術,以服務家庭,回報社會。就老年人個體來講,他們的興趣愛好也是會變化的。所以老年大學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摸準老年人的脈搏,及時地適應老年人的需求。應當指出的是,我們有些老年大學,招生范圍仍然拘泥于辦學初期的離休干部,或劃定的級別,把廣大的退休干部、職工和社會老年人拒之老年大學的門外。一方面學校的資源閑置,另一方面老年人求學的愿望得不到實現。有的老年大學課程設置老是保健、書畫、歌舞三大樣,也是不行的。這樣的老年大學是注定發展不起來的。
三、老年教育要為老年人服務
老年教育有顯著的社會性、先進性和服務性。而其顯著的特點是服務性。老年教育最根本的宗旨是為老年人服務。老年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服務。
1、課程設置要依據老年人的需要。在課程設置上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來確定學科專業。了解老年人的學習愿望,滿足老年人學習的需求,開設老年人所喜愛的專業課程,制訂符合老年人實際的教學計劃,最大限度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而有所變化。要及時開設老年人喜歡的新課程,去掉實踐證明老年人已經失去興趣的課程。對于書畫、戲曲、詩詞等適合老年人長期學習的功課,還可以辦提高班、研究班。有條件的還可以組建書畫院、詩社、武術隊、藝術團等文化團體,團結凝聚一些老年人,使他們不斷提高、藝術常青,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他們的作用。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除滿足老年人求知求樂的需求之外,還要有滿足與老年人生活有關的課程,如山東老年大學根據社會上老年人護理人才缺乏的實際情況,適時開設了老年人護理課,不但招收老年人學習,還招收社會其他人員,以滿足久病、重病老年人照顧護理的需要。
2、教學方法要符合老年人的特點。老年學員共同的特點是經驗閱歷豐富,自主意識強烈,學習目的明確,理解能力強,記憶能力差。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從老年學員的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老年大學不同于普通學校,不能用“注入式”、“填鴨式”、“訓誡式”、“封閉式”、“滿堂灌”,要用“探討式”、“啟發式”、“互動式”、“開放式”。要堅持開門辦學的方針,圍繞老年學員“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許多老年大學在學員中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讓老年學員自發組織、自由結合、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一些老年大學利用一切機會大力組織學員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如舉辦書畫展、攝影展、工藝展、賽詩會、歌詠比賽、舞會、文藝聯歡會等,還組織學員參加全省、全國乃至國際間的有關展覽、比賽等活動,許多學員獲得比較高的獎項。通過展示體現老年學員的人生價值,喚起老年學員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管理要體現人性化服務。老年大學的管理工作實際上就是服務工作,老年大學的管理要采取寬松模式,寬而不亂,松而不散,體現人性化服務。一方面要加強班委會的建設,調動老年學員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山東老年大學等一些學校在老年學員中建立黨的組織,對老年大學以學員為主體的管理模式產生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和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要熱心于老年教育事業,有高尚的師德,有高超的學術造詣,有團結學員的凝聚力、向心力。老年大學的教師應當是老年學員的良師益友,是快樂的使者。通過這支隊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老年教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有較深的文化知識功底,對老年學和老年心理學有一定的研究,對老年教育工作有較高的認識,對老年人有深厚的感情,有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的思想。通過這支隊伍,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辦學水平。
4、滿足老年學員“服務社會、展示自我”的需要。推動老年學員參與社會、服務社會,是老年大學辦學宗旨的重要內涵,也是老年大學全面升華辦學實效的重要方面。老年人不僅有“求知求樂”的需求,還有“服務社會、展示自我”的強烈愿望。老年大學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組織學員參與社會活動,為老年人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搭建舞臺。許多老年大學組織學員送文化到基層,他們深入農村、學校、部隊、廠礦等基層單位,為群眾寫對聯、表演文藝節目,與官兵聯歡,為學生做傳統報告;許多老年大學積極參與當地的文化體育活動和一些大型慶典活動,成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許多老年大學參與當地的政治文明建設,參與信訪民調,進行普法宣傳,為當地的發展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做中小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等。近年來,報紙上、廣播電視里經常有老年大學的有關報道,展現了老年學員的精神風貌和老年大學的時代形象。同時也擴大了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推動了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