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發實用人才 加快建設小康步伐
時間:2022-02-26 11:12:00
導語:大力開發實用人才 加快建設小康步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桃源縣是一個擁有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40個鄉鎮和近百萬人口的大縣。近年來,我們按照上級關于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的新思路,在全縣實施以開發農村實用人才為主要內容的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工程實施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指導思想,大力培養、啟用、引進、輸出實用人才,使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實用人才工程的實施,不僅有效緩解了我縣農村人才缺乏的現狀,而且大大加快了全縣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同時也為新時期人才工作開拓了新領域。我們的主要作法是大力推行了“五建五靠”:
一、建立培訓機制,靠強能促開發。我們以全縣40所鄉鎮農民夜校和縣農廣校、農函大、職校、技校等相關專業部門建立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網點為陣地,大力組織實用技術培訓。近年來培訓各類不同層次的農業技術人員3000多名,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使他們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舉辦土木建筑工程技術、機械操作技術、電工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達1000多人;培訓農村基層組織骨干、各類行政管理人才2000人,他們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
二、建立市場機制,靠盤活促開發。我們充分發揮組織人事部門的職能作用,以人才市場為依托,和全國近二十個省市的近200家組織人事部門建立了人才市場信息資源聯系,廣泛收集、獲取就業信息,使我縣農民就業選擇范圍極大拓寬。近幾年,我們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先后向二灘、三峽、小浪底、凌津灘等國家重點工程推薦輸送優秀的土木工、鉗工、焊工達800多名,不僅樹立了組織人事部門良好的聲譽,而且為縣里直接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同時,堅持輸出與引進并重,與有關部門一道從縣外先后引進急需緊缺實用人才230人。
三、建立評價機制,靠“授銜”促開發。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實用人才雖然有實踐技能,但是在一些地方不易被群眾認可,難登大雅之堂。為了改變他們這種有“名”無“份”的現狀,我們積極探索對實用人才的評價新機制,在全縣開展鄉鎮企業專技人員、民辦企業專技人員及農民職稱評審工作,主動為各類實用人才“授銜”。到目前為止,共為鄉鎮企業專技人才申報評定高、中、初級職稱2800人,穩定了鄉鎮企業專技人員隊伍;向市職改辦申報評審民辦企業專技人員中級職稱210名,評定初級職稱667名;為1500名農民評定了初級職稱,他們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在外務工都得到了認可,待遇也比一般人高,受到了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
四、建立激勵機制,靠政策促開發。縣委、縣政府制訂了一系列具有號召力和吸引力、又切實可行的政策。如有職稱的村組干部每年享受一定數額的職稱補貼(由村級集體經濟經費列支),一般農民優先選配為村組、企業干部;農村“五大生”可擇優聘用為鄉鎮企事業單位干部;農村第一線作出了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優先申報職稱并給予重獎等等。近幾年來,我縣對200多名為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民技術人員破格申報專業技術職稱;對為鄉鎮企業技術革新、新產品開發、科技項目引進做出了突出貢獻的2名農民企業家分別給予了3萬元重獎;先后啟用了1200多名懂經營、善管理、精技術的“泥腿桿”在鄉鎮企業中擔任管理和技術骨干;擇優聘用150多名農村優秀“五大生”到鄉鎮企業和事業單位工作;公開選拔了100名優秀農村青年擔任縣委農村工作隊員;優先啟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青年擔任村組干部,從農村村黨支書、村主任中擇優提拔了38名突出人才擔任鄉鎮黨政骨干。
五、建立管理機制,靠服務促開發。實用人才的大部分為農村鄉土人才,由于其身份的不確定性,使其管理的難度加大,但如果因此而撒手不管,那農村人才勢必會陷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其作用發揮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越是難管理,就越要加強管理,越要加強服務。我們一是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服務。在全縣共選拔了18000名實用人才,分縣、鄉、村建立起3級人才信息庫。通過信息庫,我們一方面可以隨時考核其應用技術的程度、幫帶效果,實行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可以針對性組織培訓、交流等服務。二是設立人事信息員,實行跟蹤服務。我們在全縣40個鄉鎮和100多家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中聘請了200多名人才信息員,對當地實用人才實行跟蹤管理和服務,及時了解和掌握一些業績較突出的實用人才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利于我們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服務。三是建立專業協會,實行組織服務。我縣目前已建立養豬養雞協會、果聯、花卉種植協會等十幾個民間協會組織,這些組織發揮著聯誼、交流、互助等作用,很好地凝聚了眾多實用人才。科學地管理、真誠的服務,有效激發了實用人才創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