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編制四化管理交流
時間:2022-11-17 07:45:00
導語:機構編制四化管理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北湖區地處**市中心地帶,轄14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826.8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近幾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為主線,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斷提高機構編制工作水平,努力推進機構編制工作上臺階。機構改革以來,我區共設置行政機構87個,事業單位361個,共有行政編制779名,實有727人,專項編制214名,實有201人,共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3764名,實有3698人,差額撥款事業編制819名,實有828人,自籌編制654名,實有648人,做到了行政機關總體不超編,事業單位人員只減不增,基本不超編,充分發揮了機構編制管理職能作用,切實減輕了區財政的負擔,有效鞏固了機構改革成果,多次榮獲“省、市機構編制工作先進單位”。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學習宣傳與貫徹執行并重,推進機構編制工作法制化
一是積極爭取領導重視。20**年,《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的頒布實施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文件精神,為我們做好機構編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據。為學習貫徹好《條例》、《暫行規定》及《通知》精神,我們及時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專題匯報,區委書記雷曉達、區長周迎春十分重視,立即作出了重要批示,分別在區委中心學習組、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組織了領導干部進行專題學習。并要求我們將中央、省、市出臺的有關機構編制管理法規、政策和文件匯編成冊,呈送全體區級領導、發放給編委各成員及全區行政事業單位一把手,全區領導干部機構編制法律意識明顯增強,為我區機構編制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努力營造依法治編的濃厚氛圍。我們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和報紙等媒介平臺,廣泛宣傳機構編制法律法規及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深入各單位調查了解,走訪座談,不斷提高全區干部職工的機構編制意識,通過大力宣傳和深入走訪,目前我區批條子、打招呼的領導少了,爭機構、爭編制的部門少了,機構編制工作壓力明顯減小,初步形成了各級領導支持重視、服務對象理解配合、編制部門以身作則的依法治編的濃厚氛圍。三是認真貫徹執行機構編制法規政策。對照《條例》、《通知》要求,我們開展了一次“回頭看”,對歷年來制定的機構編制方面的規章制度和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凡與《條例》、《通知》規定相符的,予以保留;凡相違背的,予以廢止;凡原則上符合的,進行修改完善。實現了與《條例》、《通知》的良性互動和有力對接,機構編制工作法制化進程明顯加快。
二、堅持嚴格控編與編內調劑并重,推進編制實名制度化
一是切實把好編制審批關。近幾年來,我區嚴格執行黨政機構改革“三定”方案,嚴禁擅自設立機構、提高機構規格和變更機構名稱,嚴控人員編制數量,始終堅持機構編制“編委會”集體審批制度,形成了一套編委會領導和成員單位共同把關的良性工作機制,在機構編制審批上,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切實做到“三不”:不增設機構,工作任務新增的部門,所需機構編制通過內部整合和調劑解決;不越權審批,嚴格按審批權限和程序辦理;不混用編制,嚴格按照編制的不同類別和使用范圍審批。確保全區機構只減不增,編制在總額內調整。在編制使用上切實做到“四先四個一律”:組織部門提名研究干部先查有無領導職數,無領導職數一律不上常委會研究;財政部門安排預算經費時先看單位編制情況,超編單位一律不增撥經費;人事部門調整交流干部先問有無編制,無編人員一律不調整交流;單位進人先核有無空編,沒有空編一律不準進人。二是嚴格落實編制實名制。我區于99年在全省率先推行“編制到崗、人員到位、工資到人”編制實名制的控編管理制度。通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全區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全部實施了編制實名制的管理。在實施編制實名制的過程中,我們同樣遇到了人員多、編制少的矛盾,面對著定編難的問題,為了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我們根據經費渠道和崗位分類在全區大力推行競爭上崗辦法,通過公布編制崗位,經考試、演講、民主測評、組織考察等程序,擇優錄用,編制到人,有效地解決了定編難的問題。自實施編制實名制后,全區黨政機關的公務員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工作職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明白自己的編制性質和經費渠道,實現了編制、人員、工資發放的“三統一”。由于“編制實名制”工作落實到位,2006年公務員登記工作和工資改革得以順利開展。三是建立總量控制機制。我們本著“控制總量,內部調整,有增有減,動態管理”的思路,堅持嚴格控制財政撥款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和人員增長,對各部門呈報的機構編制議題,嚴格進行審查和論證。對不符合改革方向、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又增加財政負擔的堅決予以否決。對于當前急需增加人員編制的,我們在掌握總量平衡的前提下,經過認真調查論證,依據相關政策法規,按照增編理由充分,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原則給予調整解決。如今年,我們從職能弱化的區農保中心調整了4名人員編制到區低保中心,既體現了控制總量、內部調整的原則,又體現了編制工作積極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
三、堅持編內進人與凡進必考并重,推進選人用人規范化
一是嚴把編制入口關。近年來由于轉業軍官、退伍軍人指令性分配安置等原因,一些職能部門在把握政策上口徑不一,甚至認為退伍軍人指令性安置可以不受編制限制,要求安置到一些無編單位。針對這種不良傾向,我們及時向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必須在編內進人的建議,引起了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促使相關部門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共同把好入口關。二是堅持“凡進必考”。對于空編單位進人,我區嚴格按照用人單位提交申請,編制部門核實空編崗位,區委常委會或區公開招考領導小組集體研究,組織、人事部門組織考試考察的程序進行。對具有公務員職能的崗位,上報全省公開招考;對區內行政單位的崗位調整,實行公開選調,擇優上崗;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實行公開選聘。2005年以來,我區共公開招考錄用公務員37名(其中到鄉鎮基層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13名),為區委辦、區政府辦等單位公開選調公務員4名,為畜牧水產局、遠教中心、教育系統及衛生系統各單位公開選聘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0人。既保證了用人單位的用人質量,又體現了我區人才引入機制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凡進必考的原則,為我區社會事業發展招納了賢才,增添了新鮮血液。
四、堅持調查研究與監督檢查并重,推進監督檢查經常化
一是主動與組織部門協調,將機構編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列入區委對各鄉鎮、街道、基層黨委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二是針對機構編制方面存在的具體情況和問題,我辦多次牽頭聯合組織、人事、監察等部門對全區鄉鎮、街道及區直有關單位的機構編制情況進行檢查監督,收集第一手資料和相關數據及信息,進一步掌握情況,澄清底子。同時,我們堅持每個季度對在編人員的臺帳、卡片和手冊進行一次清理,做到上下相符,帳實相符。對部分鄉鎮存在的機構設置不規范、機構職能不清晰等問題,提出了調整、劃轉建議,責令限期整改。三是對人員異動的,及時辦理人員增減核編手續,保證了人員現狀數據的準確性。四是堅持機關事業單位編制與經費掛鉤的原則,加強與財政、組織、人事部門的進一步協調配合,每年對進入工資統發中心的人員進行一次清理,防止“吃空餉”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控制了人員經費開支,減輕了區財政的負擔。五是聯合區監察局設立了“2220224”機構編制監督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幾點體會:
一、政策法規的施行是重要法寶。一是新條例法規的出臺,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編委關于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是對過去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經驗、成果的總結和肯定。對過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和要求,如機構編制的集中統一管理,堅持“一支筆”審批,防止條條干預等作了進一步明確。特別是過去常說的“編制就是法規”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二是新條例法規的施行,是依法治編的良好開端。《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規范地方機構編制管理的行政法規,《通知》闡明了機構編制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制度,《規定》確立了機構編制監督檢查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提出了對違規行為的處理措施,這些都為實現機構編制的法制化,堅持機構編制管理的集中統一、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提供了法律依據。扭轉了過去無法可依,編制管理失之于軟的狀況。
二、領導重視是根本保證。機構編制監督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協調性強,離不開黨委、政府領導的有力支持和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無論是“編制實名制”的控編管理制度的推行實施還是日常管理,都要多請示、多協調,贏得領導重視,切實把機構編制監督管理工作擺到重要位置上來。同時,要積極與紀檢、組織、財政、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互相配合,各負其責,形成機構編制監督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為做好全區機構編制工作提供有力保證。
三、編制實名制度是重大舉措。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實行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是我區掌握機關編制“實情”、防止人員無序增長、從制度上預防超編進人、超職數配備干部、混編混崗、“吃空餉”等問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
編制實名制管理是多年來機構編制管理經驗的提煉和結晶,從實施效果來看,通過編制實名制管理,實現了機構編制總額控制與動態管理的協調一致,有效地改進和提高了機構編制管理水平,無論是控制編制總量,緩解人員膨脹壓力,還是提高管理效率,改進管理手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人員編制實名制管理制度的推行,為機構編制管理開辟了新視野,對機構編制部門依法行政、規范管理、提升水平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監督檢查是強力手段。長期以來,機構編制部門比較重視機構設置的優化、人員編制的精簡和政府職能的轉變,而忽略了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職能運行的有效監督,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制約機制,嚴重影響了機構編制管理整體效能的發揮。加強機構編制監督檢查是提升機構編制工作整體效能的有效途徑。加強對職能運行、管理效能的檢查評估,可以及時發現職能、機構、編制配置上影響工作效能的問題和不足,并迅速反饋給決策環節,以便在下一個工作循環中進行修正和優化,以求取機構編制管理的最佳效能。監督是確保決策落實的重要手段,加強監督檢查對于鞏固管理成果尤為重要。同時,機構編制工作政策性、紀律性都非常強,“編制就是法規”、“機構編制一經確定,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從這個角度看,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維護機構編制紀律、樹立編制部門的權威,客觀上也必然要求進一步強化機構編制監督檢查。
- 上一篇: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調研報告
- 下一篇:機構編制管理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