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7 07:42:00
導語: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實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既是對事業單位實現依法管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迫切需要,又是推動事業單位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年來,我縣按照國家及省市的統一要求,全面推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取得了許多實效。但隨著登記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值得思考和探討。
一、工作現狀
根據《湖南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辦法》,**縣編辦于1997年對縣鄉兩級631個事業單位實施了初始登記。2000年,又根據國務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對全縣事業單位實施了全國統一的法人登記,經重新核準登記事業單位法人233個。截止目前,全縣有324個事業單位依法取得了《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在推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過程中,堅持依法實施登記,積極探索監督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查驗協調機制。通過實施事業單位管理登記制度,政事分開初見成效,事業單位取得了獨立法人資格,合法權益得到保護。這些成績的取得,為我縣推進事業單位市場化、社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問題
一是事業單位依法登記管理的認識不到位。盡管全縣所有事業單位都參加了登記,但事業單位對登記管理制度的認識與接受仍顯不足。事業單位甚至包括一部分舉辦單位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潛意識中總感覺到登記不登記沒什么兩樣,也不影響自己開展業務活動。一些舉辦單位緣于部門小集體利益,把所屬事業單位視為自己人員的蓄水池及財力的支持庫,不愿讓其參加登記?;蚣词沟怯浟艘膊话捶ㄈ酥卫斫Y構進行管理,有名無實。
二是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獨立是事業單位取得法人資格的第一要件,是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條件。但是,目前我縣仍有90多家事業單位(主要是鄉鎮事業單位)財務不獨立,由主管部門統一管理,開辦資金證明由主管部門出具,缺乏法律效力,產權關系也難以界定,這既制約了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同時也造成了事業單位對主管部門的依賴,沒有自主意識,無法增強其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活力。
三是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監督管理乏力。一方面是依據《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對事業單位違規處罰難以操作,對一些事業單位不按時登記、變更和年檢的違規行為監管乏力。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構人員配備少,近幾年主要忙于初始登記和年檢,對監督管理投入精力不足。
四是《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查驗機制還未真正形成。2000年7月,中央編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人事部等15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問題的通知》,規定事業單位在辦理刻制印章、開立帳戶、稅務登記、法律訴訟等諸多事項時必須提供《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縣編辦會同相關部門轉發了此文件,各相關部門也都認可了這項工作。但從實際工作的效果看不理想,有的部門配合意識尚有欠缺,仍然沿襲以前的工作程序,使《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查驗機制在某些部門流于形式,《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社會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五是“雙重法人”破壞了公平競爭。登記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在辦理了《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后,還在工商部門辦理了《企業法人證書》,形成了事實上的“雙重法人”,哪個身份有利就用哪個身份開展活動,破壞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秩序。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縣上下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認識。主要是在宣傳意識、宣傳內容及宣傳方法上要有明顯改進。在宣傳意識上,應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相關知識的宣傳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宣傳工作長時間的開展下去;在宣傳內容上,要充分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等大背景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要求,在WTO新形勢下,要實現市場經濟全面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推進事業單位發展,賦予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資格,依法保護事業單位的合法權益,促使事業單位依法經營。在宣傳方法上,首先要著力抓好對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訓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子網絡、文件資料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為登記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推動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規范化。以市場化、社會化為方向,不斷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使登記管理更加趨于科學規范。(1)對現有事業單位進行清理整頓和統一規范。一是整頓規范事業單位名稱和印章,保證事業單位名稱與機構編制部門文件相一致。二是準確凝練、從細從實地界定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確保事業單位職責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避免交叉。(2)理順關系,實現政事分開。將事業單位承擔的、沒有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職能交給政府職能部門,同時把黨政機關承擔的一些輔助性、技術性工作交由事業單位承擔;改變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主要是加強政策引導,監管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領導班子或法定代表人;所有事業單位實行財務獨立,單獨核算,在執行上級有關政策規定的前提下,擁有事業發展決策權、用人權、收益分配權與內部管理權,真正確立事業單位的法人地位。(3)加大“撤并轉”力度。一是對那些長期不出成果,無社會和經濟效益,原有職能消失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二是對職能交叉、重復設置、任務長期不足的事業單位進行重組合并;三是對以經營服務為主的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直接脫帽進入企業序列。
(三)完善事業單位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事業單位的跟蹤監管。要堅持做好對事業單位的監督、檢查和服務工作,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完善監督檢查內容,健全監督檢查手段,合法有效地履行《條例》所賦予的各項法定職權。一是強化對違反《條例》行為的處罰。根據國家《條例》及《實施細則》等,強化制約手段,嚴格登記管理。二是強化日常監管。采取隨時隨機抽查或走訪服務對象等方式,加強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一但發現違規行為,及時查處,并將查處結果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引導事業單位依法開展活動。三是強化年度報告制度。通過年度報告制度,使監督管理的內容、程序等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實現事業單位動態管理,促進事業單位自我規范。
(四)多渠道開展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素質。通過舉辦專門培訓班或以會代訓等多種途徑,增強事業單位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依法維權能力和駕馭市場能力,逐步建立一支“政治上高標準、思想上高境界、業務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廉政上高要求”的高素質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隊伍。
(五)完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社會作用。一方面要認真貫徹執行中編辦等十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問題的通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運作,研究解決證書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查驗協調機制,共同營造良好的登記管理工作環境,使《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真正成為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身份的唯一合法憑證。另一方面從完善規范登記管理檔案入手,建立咨詢和查詢制度,提高《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社會服務功能。主動加強與工商、稅務、技術監督、銀行、財政、公檢法等部門的協調合作,互相溝通信息,從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業務績效情況、經濟運行情況、依法納稅情況、合同履行情況、社會投訴情況、獎勵懲戒情況及執行《條例》情況等方面,搜集整理事業單位有關信息資料數據,緊密結合年度報告制度,有效監督事業單位的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 上一篇:事業單位分類管理調研報告
- 下一篇:機構編制四化管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