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綠化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1 06:05:00

導語:村莊綠化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莊綠化情況調研報告

按照*林造字[2006]72號文件的要求,我縣組織林業技術人員按照好、中、差三個綠化檔次,對全縣的村莊綠化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并在摸清底數的同時,對近年來的村莊綠化工作進行了認真分析,形成了書面調研材料。

一、村莊綠化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為目標,以造林綠化為主線,在大力實施綠色通道建設、農田林網改造等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的同時,把村莊綠化列入全縣為民辦的實事工程,重點部署,積極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全縣農村森林覆蓋率達到——%,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村莊綠化已成為我縣林業生態建設的新亮點。我縣所轄*鄉鎮、*辦事處,共有××個行政村,總人口××*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人。到目前為止,我縣已全部完成行政村的綠化規劃,做到了一村一綠化詳規;完成綠化村莊——個,植樹——萬株。其中,人均達到10棵標準的綠化村莊——個,人均達到5棵標準的綠化村莊——個,人均5棵以下的綠化村莊——個。庭院綠化較好的村莊——個,一般水平的村莊——個,較差的村莊——個。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經驗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一是把村莊綠化工程列入年度政務督查考核內容,進行重點調度,并成立了由縣林業局、團縣委、縣婦聯、縣委組織部下派辦、縣文明辦和縣教育局六部門聯合組成的督導小組,具體來抓工程協調與督導,明確規定部門主要領導為第一督導責任人。二是實行領導包工程責任制,縣領導與各鄉鎮書記,各鄉鎮書記與綠化村莊負責人,層層簽訂責任狀,細化、量化工程任務,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

(二)制定政策,保障投入。本著打造樣板、樹立典型、增強輻射帶動力的目標,始終堅持以不增加農民負擔為原則,制定采取了多種優惠政策。一是規定村莊綠化凡達到速生林建設質量標準要求的,可抵頂速生林建設任務,享受速生林建設優惠政策。二是本著量力而行與盡力而為有機統一的原則,制定出臺了無償為農戶提供綠化苗木的優惠政策。僅此一項,縣鄉各級財政投入達300多萬元。三是積極鼓勵各鄉鎮根據各自實際,制定比縣里更優惠的扶持政策。例如我縣的××*鎮、××*鎮在積極落實縣級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采取了種活一棵樹,每株補助一元的獎勵措施,極大調動了所轄綠化村群眾的種植管護熱情。四是創新綠化方式,采取市、縣直部門與綠化村莊結對幫扶搞綠化的方式,由部門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調動了綠化村莊群眾的綠化熱情,提高了村莊綠化工程的質量和水平。

(三)先點后面,梯次推進。結合小康文明村試點建設,在村莊綠化工程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把沿省、市、縣主干線路的村莊列為第一批綠化重點,然后分步實施,按照示范村每人10棵,標準村每人5棵的標準綠化,樹立典型,以點連線,以線促面全面鋪開。

(四)統一規劃,科學種植,確保質量。在村莊綠化工程實施過程中,我縣本著打造精品工程、亮點工程的目標,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自始至終把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務求實效,做到了嚴把五關:一是把好規劃關。工程實施前期,縣林業局專門派了多名林業工程技術人員會同鄉鎮林業站技術人員,對全縣綠化村莊、學校進行了實地勘察、測量,并在摸清各村立地條件的基礎上,幫助各綠化村莊、學校分別制定了具體的綠化方案,為工程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二是把好工程關。要求凡是造林地片,必須整平筑壩拿畦。壩要夠大、夠直、夠實,畦要大小一致、整齊美觀。三是把好苗木關,注重苗木質量。所用苗木都是嚴格按照標準規格選購,胸莖達到2.5cm以上,根系完整,側枝發達。同時為防止苗木帶入病蟲害,發生蔓延現象,縣、鄉(鎮)林業主管部門的苗木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檢疫規程,對所有綠化用苗木進行了質量檢測,確保了苗木質量。四是把好栽植關。根據多數鄉鎮村民植樹不夠科學、規范,缺乏種植知識的實際,縣鄉(鎮)林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派林業技術人員深入綠化村莊,通過知識講座、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向村民傳授栽種技術要領,樹木成活率明顯提高。五是把好栽后管理關。栽后管理是綠化工程成敗的一個關鍵環節。為切實避免“重栽輕管”現象的發生,我縣綠化村莊栽植的樹木全部實行了承包到戶或專業隊管護,并嚴格落實相關優惠政策。房前屋后,實行“誰栽誰有,誰毀樹誰賠償”的獎罰機制;成片造林達到規定面積的,嚴格按照“明晰所有權、放開使用權、搞活經營權、保護受益權”的原則,給予兌現獎懲,確權發證,讓種植戶吃上定心丸,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種管積極性。

(四)強化督導,嚴格獎懲。督導、檢查是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的重要保障。在村莊綠化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我縣高度重視工程的檢查督導工作,實行了月調度、季排名、年底評比等多項督導制度,多次組織檢查人員深入鄉鎮村莊、學校等建設一線進行檢查、督導,并根據檢查情況進行統一評分排名。對工程進度快、質量好的鄉鎮和村莊大張旗鼓地進行公開表揚、獎勵;對工程速度滯后,質量差,不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施工的給予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無故拖延的,嚴格按照獎懲規定,在扶持政策上實行區別對待,提高了全縣村莊綠化工程建設的質量與速度。

三、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群眾對村莊綠化認識不足,參與造林護林的積極性不高。經過近年來的大力宣傳,多數群眾都認為村莊綠化工程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惠民利民實事工程,自覺參與栽植、管護的熱情較高,有力推動了村莊綠化工程的實施,但仍有部分群眾受傳統思想觀念束縛,滿足于村莊環境現狀,對改善自身生活環境漠不關心。個別對村莊綠工程認識不足,有甚錯誤認為村莊綠化工程是一項“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二)村莊綠化投資大、扶持政策少,造林經費短缺。我縣建制較晚,陸地是由黃河攜帶泥少淤積而成,土壤貧瘠,鹽堿化程度較重,村莊綠化的樹木成活率低下。為確保綠化樹木成活率,多數村莊需要實施客地換土、壓膜隔堿等工程造林方式,大大增加了投資成本。加之目前,各級都沒有專項的村莊綠化造林經費,村莊綠化的扶持政策少,而且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不強,造成了村莊綠化經費短缺,工程建設進展緩慢。

(三)村莊綠化與庭院經濟結合不夠緊密。目前我縣實施的村莊綠化工程,主要以村莊街道、四周空地綠化為主,庭院綠化采取“自主、自愿”栽植的綠化方式,由群眾根據喜好自行選擇樹種、花卉搞綠化,沒有專門列入村莊綠化規劃的總體規劃,統一標準、要求。群眾主要還是沿襲傳統習慣,種植一些鄉土樹木,沒有充分利用院內土地空間合理開發利用,未把綠化與增收有機結合起來。

(四)造林樹種相對單一,綠化缺乏特色。由于我縣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高,為提高栽植樹木的成活率,必須選擇耐鹽堿的樹種,但目前我縣抗鹽堿樹種篩選試驗經費短缺,試驗進展緩慢,樹種選擇上仍以多年延用的白蠟樹種為主,村莊綠化樹木單一,缺乏特色。同時,由于大面積栽種白蠟樹,造成了林分單一,抗逆性差,引發林木病蟲害大面積發生的危險系數增加。

(五)村莊綠化機制單一,市場化融資造林還沒有形成氣候。我縣的村莊綠化工程,目前仍以政府投入、管理為主,多元化融資造林體制還不夠完善,社會各界參與營林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激發。

四、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建議各級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盡快出臺支持村莊綠化工作的扶持政策,在林木確權、承包、抵押、村莊綠化樹木的管護等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充分調動群眾營林、護林的積極性。

二是加強資金扶持。一方面各級財政專項列出部分村莊綠化資金,用于工程費、苗木費、管護費的補貼;另一方面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拿出部分資金按照村莊綠化水平高低,區分檔次,參照一定的比例數兌現獎懲;再則上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大耐鹽堿樹種選育試驗經費的投入力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新樹種的選育,豐富村莊綠化樹木的品種,增強觀賞性和林分構成的合理性。

三是積極探索村莊綠化的造林新機制。按照“誰開發、誰所有、誰收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林業經營新機制,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個人參與到村莊綠化造林中來,發展包括企業、個人等私有林在內的多種所有制林業,轉變過去單純政府種植,管理難度大,造價高,樹木成活率低,效益低下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