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餐飲行業黨建呈現“三化”特征的報告

時間:2022-07-10 05:04:00

導語:非公餐飲行業黨建呈現“三化”特征的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餐飲行業黨建呈現“三化”特征的報告

近年來,上城區依托地處杭州市中心城區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經濟,其中非公經濟組織中餐飲行業發展尤為迅速,相繼涌現了“花中城”、“金色陽光”、“紅泥”、“新開元”及高銀巷“美食一條街”等具有一定知名度、一定規模的餐飲非公企業。在推動非公餐飲行業黨建工作中,該區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初步形成了非公餐飲企業“組建實效化、活動個性化、關愛人性化”的特征。

一、組建實效化。組建黨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該區在探索非公餐飲行業黨組織組建模式時,堅持從企業規模、黨員人數、構成差別的實際出發,從黨組織有效發揮作用的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通過實踐,目前已形成四種組建模式。1、單獨組建。在一些經營穩定、制度健全、實力較強、業主樂于承擔社會責任,且已在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大型餐飲企業中單獨建立黨組織。目前已建成的有紅泥餐飲娛樂公司黨總支、姊妹“花中城”黨支部等。2、行業統建。將同屬一定地域內中小型的非公餐飲企業聯合起來建立黨組織,如湖濱地區中小型餐飲企業聯合支部,吸收了“川味觀”等4家餐飲企業,支部目前有5名黨員。3、地域組建。對于黨員人數少或者沒有黨員的企業,以一個區域、一個市場為單位進行組建,以便統一管理。高銀街(美食特色街)餐飲業聯合黨支部整合了34家餐飲企業,有黨員16名。4、升格組建。針對部分集團公司下屬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的實際情況,通過將集團公司下屬的餐飲業升格為臨時黨委的形式,領導該公司所屬企業黨組織的工作,如籌建中的金宇集團索菲特大酒店臨時黨委等。據統計,現今全區從業員工在100人以上的餐飲企業有16家,已建立黨組織11個,50?100人的餐飲企業有31家,黨員22人。

二、活動個性化。促進非公企業健康發展是非公黨建的根本任務。為此該區提出“兩結合、兩同步”的方針,即“黨組織的各項工作要與促進企業發展有機結合,黨組織的各項活動要與企業個性特征有機結合,從而實現黨組織的作用發揮與企業的發展同步推進、同步實現”的目標。針對餐飲行業對菜品質量、服務素質、經營特色等要求較高的特征,該區非公餐飲黨組織著重圍繞技術、服務、經營三大領域開展活動。1、技術領域培育“尖兵”。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促進從業人員把握市場需求,提高菜品質量。如湖濱中小型餐飲企業聯合支部舉辦的技能比賽,吸引了附近多家非公餐飲企業120多名廚師參賽,評出了“創意獎”、“能手獎”等。通過這些活動,既加強了行業內部交流,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行業的良性競爭。此外,黨組織還認真抓好員工的業務培訓,鼓勵廚師參加崗位資格認證;在選人用人上,對“廚師長”一職視同高層經營管理職位,從嚴把關;在對各連鎖企業管理層的績效考核上,明確提出要充分聽取廚師長的意見。2、服務領域爭創“明星”。非公餐飲黨組織針對服務行業的特點,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在員工中發起“爭當服務明星”、“月度最佳服務員”等活動,對月度、季度、年度評選出來的服務明星,予以張貼表揚。“花中城”等企業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在原料選購、入庫、進廚、清洗、切配、烹制、出菜、傳菜、上菜、報菜等每道環節,都實施對上道環節的監督檢查,每道菜都實行編碼控制。還廣泛開展“讓顧客賓至如歸”活動,推出各項服務措施:下雨天服務員主動為前來就餐的客人撐傘,為客人的自行車坐墊套上塑料布;有老人孩子來過生日,攙扶老人、接孩子,說幾句祝福話,放一首歡快的樂曲……2002年以來,全區餐飲行業非公企業共有30余名員工獲得區級以上“服務明星”、“十佳外來務工青年”等榮譽稱號。3、經營領域當好“參謀”。在經營決策領域,非公餐飲企業黨組織擺正位置,明確與業主以及經營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做到:“參與不干預,滲透不包攬,監督不越位”,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黨組織的決議滲透到企業決策中去。比如在黨組織的策劃下,“奎元館”、“喜洋洋”等企業與所在社區結對,于重陽節當日向1000名老人贈送一張面券。這一公益舉動,既深受老人和社會各方好評,又促使企業當日營業額創下新高,成為有效的營銷措施之一。黨組織還通過各種形式發揮員工的自主管理意識,為企業出謀劃策。比如實行“員工論證會”制度,讓員工充分發表意見,對一些切實可行的給予重獎;企業內部設立“群眾質量監督網”、“信得過班組”等,集聚了員工智慧,促進了企業發展。

三、關愛人性化。保證企業正常運轉是非公黨組織的又一工作著力點。針對餐飲行業競爭激烈、員工流動性大的特點,如何打造一支團結協作、相對穩定的員工隊伍,成為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重點。為此,該區非公餐飲黨組織積極探索人性化關愛方式,以馬斯洛的分層需求理論為基礎,從員工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和更高層次發展需求出發,通過建立健全三大機制,進一步穩定員工隊伍。1、滿足生活需求,建立權益維護機制。目前該區不少非公餐飲企業在黨組織的指導下,相繼建立了“五必訪”制度,即:職工生病必訪,家庭糾紛必訪,發生意外事故必訪,思想低沉必訪,家屬來探親必訪。黨組織還牽頭成立了排憂解難小組,專門解決員工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有的在員工生日時送去蛋糕,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有的出資為外地員工解決住宿問題,除必要的寢具外,還配備電視機、熱水器等。如某餐飲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前去看望外地分店員工時,發現員工蓋的被子很薄,黨組織當即決定為員工添置新被,送上溫暖。2、加強情感溝通,建立交流互動機制。把黨建工作融于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精神培育來開展黨建工作,使黨建工作形式更靈活,管理層與員工的感情關系更信賴、更尊重、更融洽。比如開設工間操,不僅鍛煉職工身體,也增強其團隊意識;組織文藝匯演、“紅心向著黨,騎車圣地行”等活動,進一步增進了員工相互間的了解;利用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讓職工、家屬和業主坐在一起話家常等,進一步增進雙方感情。一些企業在場地緊張的情況下,建立“活動的‘黨建活動室’”:把營業用房改建為黨建活動室,營業高峰期間做包廂,在空閑時段供黨員們活動交流。3、保障長期發展,建立各方利益協調機制。非公餐飲各級黨組織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協調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的關系,合理處理勞資關系,維護員工權益。如某酒店董事長想在員工中實行工齡津貼。黨組織經過調查,認為按照原方案,從長遠看公司經濟上難以承受,而一旦取消也將損害員工長遠利益。最后經和管理層討論,決定在工作年限上設準入線,同時設津貼最高額度。這樣既考慮了業主的承受力,又維護了員工的長遠利益,從而增強了員工隊伍的穩定和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也擴大了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