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評估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5 09:27:00

導語:行業評估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業評估調研報告

一、**鎮樂器工業的基本情況及發展問題

**市**鎮是久負盛名的“樂器之鄉”,**年12月該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命名為“中國提琴之鄉”。小提琴是該鎮的優勢產業,年產量達60萬把以上,占國內產量的二分之一,世界產量的五分之一,外銷率達98%以上。全鎮現登記注冊生產樂器及配套產品的企業有60多家,其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6家,從業人員近6000人;樂器工業的年產值3億多元,占全鎮工業總量的近70%,利稅占全鎮總量的90%以上。該鎮在**年6月成立了樂器協會,現會員企業已發展到50家。鳳靈、聲威、斯坦特等3家外資企業所生產的樂器在市場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近日,據市國稅局對該鎮幾家規模較大提琴生產企業的調研,集中反映該行業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外部發展環境不如從前。歐美國家的經濟增長小,對提琴等樂器消費需求減少,加之以前中國提琴出口數量過多,在國外大量壓庫。另外,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政策對國產樂器出口影響開始顯現,出口量大幅下降,利潤空間變小。

二是無序競爭的局面激烈。“家庭作坊”十分普及,急功近利辦企業、相互間惡性競爭的現象比較嚴重,表現在四個方面:爭奪人才,造成樂器生產技術人員的混亂;爭奪客戶,造成產品價格和原料價格的波動;爭奪市場,出現了不少冒用名牌、制假售假的廠家,雖然工商和質監部門多次進行執法檢查,但仍然屢禁不止;無標生產,使大量劣質、低檔產品充斥市場,影響到整個產品的信譽。

三是整個行業贏利能力降低,企業發展后勁被削弱。由于同行業中許多中小企業相互壓價銷售、人為抬高原材料價格,產品利潤大幅減少,大部分產品已無利可圖。

四是中小企業現金交易量大,財務核算不準確,賬冊不健全,收入難控制,“進貨不要票、銷售不開票”的現象較為普遍,稅收征管難度大,稅負相差較為懸殊,如內資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行業平均稅負為4.14%,稅負最高的達10.07%,稅負最低的為1.53%,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稅收出現下滑。

五是行業協會的職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協會處于配角位置,協調能力弱,督查舉報制度等有效的管理機制未形成,工作開展不順利。協會內部各個會員企業整體發展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缺乏追求質優價高、高檔品牌、整體擴張的意識。

六是整個行業基礎性機制未能健全。如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無師資、無教材、無設施;沒有開展全面普及的樂器教育;沒有形成統一的材料采購、產品銷售市場等等。

眾所周知,由于近幾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惡性競爭,已使利潤很薄,而且因為價格低,面臨著很多國家對中國產品提起的反傾銷調查,損害了行業發展,實踐證明低價無序競爭實際上無異于“自殺”。

**樂器產業的發展和我國眾多產業集群一樣,從自然形成到產生集聚效應,經歷了由小到大、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而產業集群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諸多問題,亟需要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加以規范和引導。如何從稅收的角度培植和發展產業集群,放大集群經濟優勢,避免惡性競爭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到不僅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國家稅收不致流失,而且又要保持集群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促進經濟稅源的穩定增長,是擺在地方樂器工業面前的一個新課題也是擺在**市國稅局面前的迫切任務。

二、通過優化稅源管理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基于以上的認識,**市國稅局積極探索以優化稅源管理的模式促進行業發展的新途徑,確立了“有破有立、破與立相結合”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強化行業專項評估,建立穩定、長效的管理機制,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另一方面,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開展稅收籌劃,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引導企業走自主創新、緊密協作的發展之路。

(一)開展行業專項納稅評估,整頓稅收經濟環境。就某行業而言,往往通過1-2項確定性、真實性的主要控制指標就可以大體測算出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為此,市國稅局首先開展典型調查,探索行業管理規律。他們組織了三名業務精、工作責任心強的評估人員,挑選了兩戶核算相對健全的企業,深入生產一線,了解整個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典型評估,為開展整個行業評估提供明確思路和可靠依據。評估人員發現提琴與吉它的品種較多,各個品種的用料、售價及利潤率也不盡相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認為有兩個可以作為主控指標,一是不同類型的提琴及吉它耗用的琴弦是固定的,提琴的琴弦一套是四根,吉它及貝司的琴弦一套是六根,而絕大數樂器生產企業的琴弦都是外購的,并且取得相關的進貨發票。二是生產提琴、吉它有幾十個工序,從開料、雕刻、打磨、拋光、噴漆等,很少情況有人能夠完成全套工序,從事不同工序按件計提的工資也不同。通過耗用琴弦和不同工序生產工人工資不同這兩個核心環節,就可以基本掌握企業的生產量,再與企業申報的銷售量和庫存量相比,就可以發現企業是否存在未開票銷售等偷稅行為。以此為基礎,評估人員對企業涉稅信息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測算、對比和提煉,篩選出具有行業規律的、與企業生產經營關聯度較強的信息指標,建立起樂器行業評估數學模型,內容包括各個型號的提琴、吉它所對應琴弦種類、工人工資、單位成本、單位售價等信息指標。并組織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熟悉企業工藝流程,評估方法和要點,認真開展了納稅評估。經評估,共補繳增值稅14.11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86.72萬元,行業稅負由4.14%提高到4.74%,上升了0.6個百分點,清理空掛戶7戶,清理漏征漏管戶5戶,對9戶定期定額戶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重新核定定額,提高月定額1600元。規范的行業評估,受到了地方黨群和行業協會的一致好評。

(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行業規模擴張。**位于黃橋老區,新辦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年減免優惠政策,在堅持依法治稅的同時,市國稅局把納稅人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重要標準,創造性地開展服務工作,為優化樂器行業發展經濟軟環境獻策出力。一方面加大優惠政策宣傳力度,通過稅法宣傳月、稅收政策解讀日等多種宣傳形式,著重宣傳國產設備投資抵免、高新技術企業、老區所得稅、出口免抵退等稅收優惠政策,將優惠政策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給企業,為企業投資決策、申報享受政策優惠奠定良好基礎,為招商引資和促進樂器行業走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時,他們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幫助企業加強財務核算,對符合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的企業及時辦理相關優惠政策手續,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尚不完善的地方積極幫助企業整改完善,自**至2006年三年期間,他們共減免16戶次,減免稅額138.35萬元,認定出口退稅企業9戶,辦理出口免抵退稅額2782.14萬元,外資企業再投資退稅28.69萬元,辦理出口銷售收入超70%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2戶,減免所得稅32.67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提琴行業的發展。

(三)引導企業調整結構,提升樂器產業水平。據調查,目前中國產一把普通小提琴在國外賣人民幣300元左右,折合歐元30元左右,而一把國外名琴能賣一萬歐元以上,是國產小提琴的300多倍。中國產提琴與國外頂級提琴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在評估過程中,市國稅局以開展產業引導為重點,將國內外提琴行業最新信息及時通報相關企業,并援引意大利北部素有“提琴之鄉”美譽的小城克雷莫納發展提琴產業的例證,引導企業跳出消耗原材料、輸出資源、輸出初級產品的短視發展思路和模式,在搞好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的延伸、單位產品價值量的提升等方面做文章。一是引導企業加強新產品的研制開發,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搶占提琴新產品開發的制高點,增加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和出口,改進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二是跳出資源密集型的傳統產業框框,瞄準高檔產品,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發現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研制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以此享受國家包括稅收在內的多種政策優惠,還可以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通過多方引導,企業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不少企業已紛紛邁開創新步伐,改變增長方式,努力實現產業升級。小提琴龍頭生產企業江蘇鳳靈集團利用現代微生物處理提琴用木材通過了國家文化部組織的專家組《木材生物改性與提琴音質改良》項目研究成果鑒定驗收,驗收組組長、世界著名提琴制作大師鄭荃,國家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梁大南等7名專家察看了提琴生產現場,聽取了研究報告,并進行了提琴試奏、比對,一致認為項目進度達到了預期目標。這個項目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對中國提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進一步發揮稅收作用做大做強特色工業

通過前一階段的稅收實踐,**樂器工業正煥發出新的活力。今年5月份,該鎮樂器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259.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8%,利稅總額368.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6%。樂器行業的市場經濟秩序得到了規范和整頓,當地的集群產業呈現出既有序競爭,又分工協作,既錯位互補,又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當前,圍繞如何打響“樂器之鄉”的品牌,調優樂器工業產品結構,讓優勢產品更優,讓特色工業更特,市國稅局正與當地黨委、政府致力于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著力引導企業引進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提高小提琴、吉它、電子吉它等傳統產品的品位與檔次,擴大出口規模,開發國內市場,努力在確認“提琴產量世界第一”的基礎上,向“品質國際一流”的目標邁進。第二,加快人才引進和技術創新步伐。按照“品種求新、加工求深”的要求,組織引導開發高檔提琴、電聲提琴、爵士鼓等系列樂器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創匯水平,增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第三,積極籌建中國樂器城和中國•**鎮樂器展銷會,使**鎮不僅成為小提琴的生產基地,更是中國樂器產品的銷售基地。第四,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積極參與國內外名牌產品的競爭。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經驗,爭取有更多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多出精品,多出名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小提琴由“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完成由“工廠琴”向“手工琴”的轉變。第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尋求行業自律,不片面追求物美價廉,適當錯位發展,通過國稅、地稅、工商、技監等部門加強綜合治理,對企業進行規范性指導,制定行業標準和最低價格,積極應對反傾銷調查。向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業務指導、信息和咨詢服務,有計劃地扶持,提高重點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