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11:08:00
導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間,既是我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為了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必須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正確認識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點和切入點。
當前我們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凸顯,所以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不能低估。體制改革要想順利推進,必須選準突破口,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們認為,難點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的攻堅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制約各項改革的突破口和瓶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各項改革的整體性和配套性更強了,難度也更大了。
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這就要求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越來越依賴于政治體制改革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配套,越來越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應該看到,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越位、錯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因素。由于政府不能很好地履行職責,政府對企業投資經營活動直接干預太多,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而政府應該管的事又沒有管好,就影響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特別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過程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關系到經濟體制改革,又關系到政治體制改革,處于改革的中心環節,因此如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各項改革就很難深入。具體來說,如果政企、政資、政事不分的問題不解決,企業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如果行政壟斷不打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難以真正形成;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不轉變,也不能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關系。由此可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適時適度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而促進全面改革的整體推進,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難度也很大。
(二)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切身利益的關注度越來越強,這與政府能夠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功能形成矛盾。
我們正處于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過渡期,在加快工業化的進程中,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期望值也不斷增強。但是,我國具有特殊的國情,人口多,底子薄,地區、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同時,由于財力有限,政府能夠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只能逐步增加和提高,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也只能逐步加快步伐。這種狀況,與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形成了反差。同時,人民群眾不僅要參與改革,也要求分享改革的成果,希望盡快獲得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這就要求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處理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既要引導群眾參與改革,又要教育群眾著眼于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而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三)政府管理由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直接管理的方式向主要以經濟的法律手段進行間接管理轉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更新政府管理的理念,徹底拋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和官本位的思想,實現由政府主體向市場主體的轉變。其次,要改變運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經濟活動的做法,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主要運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進行管理,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全面實行依法行政。再次,要尊重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而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不斷加大改革的力度。因為,舊的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一經形成,就會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反作用,克服和改變它,破舊立新,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調動兩個積極性,既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一個難題。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能回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一方面,宏觀調控的權力在中央,必須從全局出發,加強中央的統一領導,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方面,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發揮地方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要做到這樣,必須明確中央與地方的職責權限,正確處理和解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合理性問題、制度性問題及規范性問題等。而解決這些問題,既涉及黨政關系,政企、政資、政事、政府和市場中介組織關系,也涉及機構設置和減少行政層級等問題,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統籌兼顧。
(五)新形勢下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成了改革的對象,對政府自身的要求高了。
長期以來,政府處于主導的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角色發生了變化,本身成了改革的對象,需要大幅度地減少和放棄自身擁有的權力和利益,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這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改革越深入,對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的要求就越高,政府的形象和績效不是由政府部門自己決定的,而是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如果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素質不高,服務意識不強,不依法行政,或者濫用權力,人民群眾就會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監督和制約。
當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切入點。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標模式,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就要著眼于完善這一目標模式。從政府管理的本質屬性來講,我國政府的實質是服務型政府,所以,改革行政體制,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方式,最根本的是要實現政府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這已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識。
- 上一篇:一把手綜合癥調研報告
- 下一篇:黨內和諧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