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思想道德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09:56:00
導語:職工思想道德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了解當前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我們采取問卷、個案訪談和專題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五省進行了調研。問卷調查包括國有企業(yè)等15種類型企(事)業(yè)的500家單位,涉及職工總數11591人,對68名職工代表進行了個案訪談。調查反映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從調查的結果分析,當前群眾思想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向上、努力拼搏、不斷進取的,保持著很高的政治覺悟和愛國熱情,保持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一是職工的政治追求更加明確,絕大多數職工對黨和政府信任程度不斷提高。本次調查中有65%的職工是黨、團員,較1997年調查時的56%上升了9個百分點。絕大部分職工認為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是代表最大多數職工利益的,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穩(wěn)步發(fā)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在個案訪談中職工普遍認為,歷史上從沒有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讓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人口走上了幸福之路,“我們職工是愛戴黨、擁護黨的,黨內的腐敗分子是極少數,不能代表黨”。調查顯示,對黨和政府表示信任和比較信任有70.6%的職工,僅有5%的職工表示不太信任和不信任。二是職工對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的未來很有信心。問卷中76.5%的職工對我國到本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表示“很有信心”和“有信心”。在對當前國家經濟形勢的總體評價中88.3%的職工選擇了“一般”。三是職工的理想信念呈多元化趨向。對人生最大的理想,21.9%的職工選擇為社會做貢獻;20.2%的職工選擇獲得較大成就;21.6%的職工選擇過安定舒適的生活;7.9%的職工選擇賺較多的錢。在一些生產經營狀況不太好的企業(yè),相當一部分職工表示最大的理想是工作穩(wěn)定,退休以后能夠有比較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
同時調查發(fā)現,由于各種思想潮流影響以及個人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生存壓力加大,部分職工的理想信念意識淡薄,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下降,政治態(tài)度消極。從抽樣統計年齡分組來看,隨著職工年齡的梯次下降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程度呈弱化趨勢;目前無工作人員的信任度較有工作人員低了18.1個百分點。低收入群體較高收入群體信任率下降。職工普遍對一些政府官員作風腐敗、辦事效率低的現象深惡痛絕,領導干部的貪污受賄、失職瀆職現象已經成為職工群眾最痛恨的問題。職工群眾對周圍黨員的評價不高,在對身邊黨員發(fā)揮作用的評價統計中,有49.5%的職工選擇了“一般”以下的回答。部分職工對社會熱點問題漠不關心,對現實感到失望,心態(tài)不積極,對人對事存在無所謂的態(tài)度。調查還顯示,目前職工信仰宗教、求神拜佛的比例有所上升。問卷統計,信仰宗教的職工比例為9.4%,較1997年上升了0.6個百分點,特別是在無工作職工群體中信仰各類型宗教比例明顯高于在崗職工群體,達到26.2%。
(二)職工思想道德水平較高,但與社會進步要求仍有差距。調查表明,《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所提倡的行為準則家喻戶曉,正成為職工自覺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經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點的重要作用日益明顯,為廣大職工群眾普遍認可。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仍然是社會思潮的主流,社會公德是絕大部分職工追求的行為準則。大部分職工認為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目前社會公德狀況較前些年有明顯進步,社會治安好轉,尊老愛幼現象普遍。問卷統計,表示參加過一兩次或經常參加扶貧濟困、捐款捐物活動的職工比例達到96.4%;職業(yè)道德建設得到了社會廣泛重視和職工的普遍認同。企業(yè)和職工個體充分認識到職業(yè)道德是保障產品質量、企業(yè)賴以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成為企業(yè)和職工自覺遵守的從業(yè)規(guī)范,成效突出。抽樣調查中職工認為職業(yè)道德氛圍“很好”和“較好”的為48.9%,比1997年的33%提高了15.9個百分點,選擇“很不好”和“不太好”的由1997年的12.9%下降到9.6%。大家認為家庭美德在保持家庭和社會穩(wěn)定方面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調查中職工普遍反映“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觀念要大力提倡,認為目前家庭美德狀況“很好”和“較好”的職工為59.3%,較1997年上升了10.3個百分點。
但是不能忽視,部分職工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各種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造成道德意識混亂、道德標準不清、誠信意識缺乏的嚴重現象。職工對當前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氛圍的評價與實際期望值差距較大。認為社會公德“很好”和“較好”的僅為26%,較1997年反而下降了1.5個百分點。個案調查中職工反映現在人與人之間親情意識淡漠,很多變?yōu)槌嗦懵愕慕疱X關系。只有43.8%的職工認為當前行業(yè)風氣“很好”和“較好”;對日常生活用品表示“非常信任”和“比較信任”的占35.7%,有20.3%的職工表示“不太信任”和“很不清楚”。
(三)職工隊伍總體上保持著健康的心態(tài),追求積極良好的價值取向,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崇尚優(yōu)良傳統,具備自尊、自信、自豪的精神。調查表明,目前職工的價值取向更加務實,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質量,把實現自我價值作為人生重要的追求,在滿足精神需求的同時對物質利益有了更高要求,更加關注在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在“如何看待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上選擇“以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為重”的職工為35.6%,“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職工為46.8%,“以個人利益為重”的職工為1.4%。職工對企業(yè)的關注程度上升了。個案訪談中很多職工表示工人要顧全大局的利益,表示國家強了小家才強,廠子要垮了我們都得垮,廠子興旺了我們才會興旺。76.6%的職工選擇在本職崗位上積極性“基本”和“充分發(fā)揮”,認為目前影響自己積極性發(fā)揮的主要因素,選擇與崗位要求相關的收入福利待遇的為62.8%。
調查也反映出,由于對改革中涉及職工個人利益的某些具體政策解釋不清、落實不力,職工個人既定目標與現實值之間的落差較大,職工對自身地位的認同感下降,認為自己社會地位很低。個案訪談中相當部分職工對自身主人翁地位和待遇的巨大反差表示不理解,認為自己“政治地位滑坡,經濟地位下降,社會地位下移”。55.3%的職工認為與5年前相比,自己目前的社會地位“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從物質追求看,80.1%的職工“對職工收入水平的評價”選擇“一般,不太滿意和不滿意”。職工的不滿情緒增長,部分職工的自卑感、失落感嚴重。調查中問及職工子女的就業(yè)問題時,絕大部分職工反映“實在沒辦法了才讓自己的孩子當工人”,有的職工說“下輩子再也不當工人”。
(四)職工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評價是積極的,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信心,希望在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中發(fā)揮主力軍的作用。絕大多數職工對黨和政府的多數改革政策表示支持,高度評價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認識到是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提高了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民主政治的進程。僅2.4%的職工“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效的評價”選擇了“不太顯著、不顯著”。個案訪談中即使是下崗失業(yè)的困難職工也充分肯定改革成效顯著,表示目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副產品,能夠理解,只是希望黨和政府盡快縮短“陣痛”周期。職工反映出對社會丑惡和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認為當前打擊腐敗的工作力度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認為反腐倡廉工作效果“顯著”和“比較顯著”的人為29.6%。
職工群眾雖然對國有企業(yè)改革表示贊同、支持和理解,但認為成效一般甚至不顯著的有64.9%,認為國企改革應尋求更為有效的出路。由于部分國有企業(yè)發(fā)展困難,困難職工群體的規(guī)模在不斷增大,部分地區(qū)社會保障措施落實不力,一些職工下崗、待崗,家庭收入水平極低,滿足不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需要。部分企業(yè)職工表示不明白,為什么越改革我們的收入越低,工人到了社會最底層。有些改革我們也想參與,但是沒有經濟實力,參與不了。部分職工對國企的改革持懷疑態(tài)度。福建省總工會個案訪談中,一些老職工和退休職工表示“寧可要過去的低工資、多就業(yè),也不要現在的高工資、少就業(yè)”。問卷顯示,當前職工最擔心發(fā)生的問題前四位分別是生病住院、下崗失業(yè)、收入減少、子女教育費用負擔過高。
- 上一篇:黨代會常任制整改措施
- 下一篇:黨員先鋒模范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