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產名促銷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08:46:00
導語:商務局產名促銷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地產名優產品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按照國家有關部委和省政府的相關要求,大力開發名優地產商品,努力搞好品牌建設,依托我省自然優勢,培育了一大批品牌商品。廣大流通企業以發展地方經濟為已任,按照“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的理念,采取多種形式推動地方名優產品流通,為地方名優商品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地產名優產品”的資源情況
我省地方名優產品主要有兩部份。一是依托農業大省自然資源形成了一批農產品及衍生產品;二是依托長白山資源形成了一批山珍系列產品。主要涵蓋:酒水、山野菜、肉食加工、干調、副食品等門類。如酒水類,有白城的洮南香、洮兒河系列、榆樹的榆樹錢、吉酒王系列、遼源的龍泉春系列、葡萄酒有長白山系列、通化系列、啤酒有金士百、冰川系列。牧業加工產品有華正豬肉、正業豬肉、德大雞肉、皓月牛肉。醫藥類有通化東寶牌人工胰島素、鎮腦寧膠囊、山雄牌萬通筋骨片、修正牌斯達舒膠囊等我省獨具特色的人參制品、梅花鹿相關產品、林蛙制品。大米及小雜糧類產品有:延邊大米、梅河大米、九臺大米、白城燕麥、油葵、綠豆等產品。山野菜品種非富,加工企業眾多。
(二)“地產名優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初步形成。
目前我省“地方名優產品”形成了一批生產基地。糧食“初加工、粗加工”、綠色有機大米主要分布在吉林、松源、梅河、延邊;小雜糧主要分布在白城、松源、延邊;白酒、葡萄酒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城、通化、肉禽蛋奶制品主要分布在長春、遼源、長白特色產品主要分布在延邊、通化,對我省特色地方名優產品生產起到了較強的支持。
(三)“地產名優商品”加工企業初具規模。
我省的糧食初加工企業以吉林糧食集團梅河口谷物有限公司、松源二馬泡綠色米業有限公司、扶余縣增盛農副產品綠色食品加工廠、延邊眾鑫、艾利特、吉林綠孚、宏糧米業、白城鶴香米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中型企業,總數達到20家。釀制白酒的企業主要以洮南香、洮兒河、龍泉春、榆樹錢為代表的4大系列大型企業,總數達到37家。葡萄酒生產企業7家。啤酒生產企業2家(雪花、金士百)。長白系列產品主要以生產人參、林蛙油、松籽、鹿茸、木耳、蘑菇、蜂蜜等中小型生產企業遍地開花。
二、地產名優產品銷售中存在的問題
(一)門檻高、進門難。
一方面,國際市場門檻越來越高,雖然去年我省農副產品出口總額同比有了很大的增長,但是世界各國都在以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為由設置綠色技術壁壘,如菠菜的檢測指標已由2項擴大到46項,大米的農藥檢測項目已增加到123項,豆類的農殘限量項目多達225項,造成農產品出口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進入世貿組織規定的“后過渡期”,農產品關稅配額數量將達到最高點,其中玉米的關稅配額量達到國內生產量的6%,國外更多優質農產品的大量涌入,將對我國相關產品和產業帶來更大的沖擊。同時,國內各大中城市也紛紛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對我省農產品的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農產品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幾十年站穩國際國內市場必須達到“標準化”生產。
(二)品質低,產銷模式落后。
一方面要建立深加工、精加工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體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優化地產品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產業化經營,應以龍頭主,圍繞一項或多項產品形成農戶+基地+公司的產銷一體化經營模式。龍頭企業具有市場開拓能力,進行農產品深度加工,為農民提供服務,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產,是產業化組織的加工中心、營運中心、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通過龍頭企業支撐,實現規模經營,如松源老醋、增盛永的小雜糧、洮南市萬絲粉絲、二馬泡的大米等產品在質量和數量都量有一定規模,但在我省流通企業上柜銷售較少,消費者缺少一個認識的渠道。
(三)規模小,低子薄。
我省“地產品”加工、生產企業大部份是中小型的生產規模,他們既有自身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缺點。企業常處在被政府和協會忽視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一直處于強勢品牌的包圍之中,已成為突破企業的發展瓶頸。“地產品”企業本身具有先天發展的劣勢,后天又極易被忽視,對企業來說,既要發揮自身靈活性的一面,又要吸取教訓,向現代化管理過度。大船抗風浪的能力很強,但不靈活;小船靈活,好轉向,但抗風浪的能力弱。所以企業一定要找準自己的生存領域并制定對應的生存策略。縱觀世界各地的企業無論是什么原因,絕大多數都是由小做大的。對我省企業來講,競爭雖然殘酷,但并不是沒有機會。
(四)管理粗放、品牌意識不強。
地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基本上處在“家長式管理模式中”,凡事一個人說了算,缺乏來自內、外有效的監控、反饋和制約,使得決策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容易導致嚴重傾向的獨裁和集權化,短期投機行為嚴重,只注重眼前不注重長遠。地產品的銷售量在本地商貿流通市場中所占的比重不高,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大部份企業依然是走出去找不到門,摸不到路。在塑造品牌并不只是那些大企業的專利,中小企業品牌塑造更有利于做大做強。所以,無論是企業大小,都要塑造自己的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和與眾不同。品牌體現品質和文化,帶來附加值,是市場競爭力的核心。
(五)經營模式缺乏創新,地產品深加工發展滯后。
由于大部分地產品生產企業經營者經營觀念陳舊,大多數固守傳統的小打小鬧的經營模式,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的管理與服務手段,創新發展的意識不夠強,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在我省象德大、皓月這樣規模的企業少之又少,“地產品”綜合性加工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所涉獵的品種還很少。基礎設施建設有規模,但生產方式較為落后,還擺脫不了作坊式的加工模式,還達不到規模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
(六)政策扶持和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雖然各市、州都制定了一些支持流通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但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條件等因素制約,一些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在地產名優企業的引導上缺乏長效工作機制,我省地產品的加工生產具備了一定的數量和規模,但在地產品的銷售、推廣還有所欠缺,地產品的生產企業還處于自籌資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找市場的初級階段。致使多數地產品的生產企業在流通的環節中困難重重,規模不大,速度不快。
(七)流通渠道不順暢.
連鎖超市和其它大型零售場所是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場所。地產名優產品應大規模進場銷售,但實際上,地產商品在超市的比例很小,具調查,大型超市經銷地產品的比例5%,小型超市的經營比例例也不過10%。究其原因,一是生產企業缺乏市場意識,參與競爭意愿不強,就地就近通過集貿市場進行銷售。二是流通企業服務意識不強,經營地產商品積極性不高,入場費相對較高,使生產企業望而卻步,就省分而言,更不盡人意,只有個別品種能夠進入省外銷售系統。主要問題,一是產量小,經常斷貨,不能常年供應。二是質量不穩定,不同批次商品質量不一樣,影響了商品的銷售。
三、推廣促銷地產名優產品的有利因素
(一)金融危機使擴大消費、拉動內需,成為經濟發展的首選政策。目前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已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并有可能進一步演化成經濟危機,資金短缺,貿易額下降。我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對出口商品的依賴度較高。我國出口貿易對國發經濟的貢獻率達60%多,面最終消費率為30%多,橫向看,國際最低,縱向看為歷史最低值,國民經濟運行安全受到極大威協,在當前形式下擴大內需,成為對外貿易的依賴度已成為必然,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刺激內需的力度,而推廣促銷名優地產商品,正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有力措施,是克服金融危機,促進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促進以農副產品為主的地方名優商品快速發展。黨的17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支援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理順農產品價格的要求,隨之而來國家必將出臺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這對提高農民收入和購買力、加強農村建設的同時也必然會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地產名優商品在數量上將會增長,質量將會提高,企業規模將會擴大。大量商品涌向市場,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滿足了人民的物質需求,這就要求商貿企業加強服務,樹立新的經營理念,大力經銷地產名優商品。在推廣促銷地方名優產品任務加重的同時,極大豐富的地產名優產品也為推廣促銷提供了有力條件。
(三)各級政府對地產商品推銷工作日益重視,是推動工作取得進展的保障。發展地方經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之一。地方名優產品多是依托本地資源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同時也構成了當地產業發展的基礎。各地政府對此類企業均非常重視,出臺了土地、稅收、資金等方面一系列政策,并將其列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還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推銷產品。省政府決定利用幾年時間,推廣促銷地方產品,打造一批地產商品銷售平臺,提高地產商品市場占有率,就最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在省政府的推動和號召下,各市州,各縣市區也將會積極行動起來,在全省形成一個買吉林名品,促吉林經濟發展的良好工作環境、輿論環境、政策環境。
(四)眾多商業網點將會為推廣促銷地產品工作起到強有力的支撐。流通業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有各類網點60萬個,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2340億元,流通規模不斷擴大,功能將不斷增強,作用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近些年來,涌現出了一批大型零售企業,規模大、設備完善、功能齊全、網點重多,社會美譽度高。在當前形式下,對推廣促銷地方產品認識明確,并能夠對地方名優產品進店銷售提供相應的便利措施,這是推廣促銷地方名優產品工作盡快取得豐碩成果的有利條件。我公司現有10個倉儲超市,100多處便利店,網點眾多、功能齊全,有條件、有能力成為推廣促銷地產名優產品的先鋒隊。
總之,開展此項工作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加強地產品推廣工作,是貫徹黨的17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生產,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是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的有力手段;是保證食品安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有效途徑,做好這項工作對促進我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篇:商務局外資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商務局吸收外資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