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工作執行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3 09:14:00

導語:醫改工作執行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改工作執行情況調研報告

醫改工作人員等人于2012年2月11日-15日在中心衛生院鎮村衛生室進行了醫改工作實地調研,現將調研的相關情況報告于下:

一、基本狀況及近況剖析:

(一)村衛生室基本狀況及近況剖析

鎮井壩村:全村轄四個社,總人口1550人,現有村醫2人,執行村莊一體化治理時期:井壩村與長壩村衛生室兼并,共有村醫4人,2009年門診人次8350人,醫療收入33200元,藥品收入132800元,藥品購進66800元,藥品利潤率49.7%;年門診人次7731人,醫療收入30300元,藥品收入122700元,藥品購進61390元,藥品利潤率50%,兩年度村醫人均年純收入約25000元。

鄉村:全村轄7個社,總人口2370人,現有村醫6人,執行村莊一體化治理時期:2009年門診7380人,醫療收入9800元,藥品收入87000元,藥品購進48350元,利潤率55.6%;年門診人次7560人,醫療收入9450元,藥品收入84010元,藥品購進46730元,利潤率44.4%;兩年度村醫人均年純收入約7900元。

鎮村:全村轄3個社,總人口800人,現有村醫1人,2009年門診人次2180人,醫療收入5100元,藥品收入50580元,藥品購進31000元,利潤率38.7%;年門診人次2150人,醫療收入4950元,藥品收入51060元,藥品購進31600元,利潤率38.10%;兩年度村醫年均純收入約23000元。

近況剖析:依據省縣政府和市縣政府提出的國家基本藥物準則要掩蓋到村衛生室的要求,我縣屬于遙遠貧窮山區縣,財務和底層醫療機構的壓力大、堅苦多,特殊是反映在村衛生室施行國家基本藥物準則并執行零差率銷售后的賠償機制問題尤為突出,并觸及村醫步隊不變。

(二)鄉鎮中心衛生院施行基本藥物準則后收入下降狀況及近況剖析:

中心衛生院:本年5-7月運用基藥種類207種,年代均勻藥品收入113592元,2012年5-7月均勻藥品收入79256元,月均勻下降34336元,下降率30.2%。

鄉衛生院:本年5-7月運用基藥種類352種,年代均勻藥品收入51000元,2012年5-7月均勻藥品收入21933元,月均勻下降29067元,下降率43%。

中心衛生院:本年5-7月運用基藥種類258種,年代均勻藥品收入170000元,2012年5-7月均勻藥品收入82000元,月均勻下降88000元,下降率51.8%。

近況剖析:三個鄉鎮中心衛生院施行基本藥物準則和零差率銷售后,與上一年同期比擬,鄉鎮中心衛生院收入下降分明,藥品收入均勻下降43.4%,門診次均費用下降19.98元,下降率42.7%,住院次均費用下降346.6元,下降率24.5%。

(三)中心衛生院內部績效審核與分派狀況及近況剖析

自年以來,中心衛生院探究單位內部職工績效審核和分派機制,充分調動了全院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但隨著國家醫改政策和工資分派政策的調整,當前本來的績效審核與分派方案已不克不及完全順應實際狀況的實踐,病院正在探究進一步完善其方案。

近況剖析:該院的績效審核和分派方案內容,縣衛生局下發的《縣衛生局關于印發〈縣鄉鎮衛生院崗亭績效工資分派準則變革指導意見〉的通知》(南衛發〔〕155號)已將其確定為示范參照根據,局部中心、鄉鎮衛生院已參照該形式運轉,當前衛生局也正在對《鄉鎮衛生院崗亭績效工資分派準則變革指導意見》做進一步修訂完善,使其到達真正充分調動全體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效果。

二、幾點建議

(一)依據實踐調研的狀況看,施行國家基本藥物準則并零差率銷售后,底層醫療機構的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大,要盡快與縣財務聯接,落實好財務綜合預算方案,給底層醫療機構吃個定心丸,保證步隊的不變和醫療營業工作正常運轉。

(二)盡快制訂完善普通診療費的賠償方案,并能否先執行新農合普通診療費預撥制的辦法,以處理底層醫療衛活力構經費嚴重的問題。

(三)進一步加大施行國家基本藥物準則和零差率銷售及網上投標收購的監視治理力度,底層醫療機構要盡快根絕非基藥的購銷,要充分發揚好局機關干部職工掛聯包干醫改督導工作的效果。

(四)按省縣政府和市縣政府的要求,盡快制訂完善村衛生室施行國家基本藥物準則的施行意見,努力擴展基本藥物準則的掩蓋面。

(五)為保證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不破,保證廣闊鄉村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公道性、可及性,明確村莊大夫職責,改善執業場合,不變村衛生室步隊,事關主要。在啟動村衛生室施行基本藥物準則的還,與相關部分配套完善村衛生室普通診療費賠償規范,并歸入新農合付出范圍,在新農合門診統籌基金中總額節制并全額付出。探究完善村莊大夫多渠道賠償機制、養老政策,健全培育培訓準則,規范執業行為,增強治理指導,進步村莊大夫服務程度,為鄉村居民供應平安有用、便利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