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供應情況調查匯報

時間:2022-04-18 05:16:00

導語:農資供應情況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資供應情況調查匯報

當前,正值備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農資市場供應情況,對于推進備春耕生產進程、確保農業獲得好收成、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市統計局組織力量,通過走訪農資經營網點和召開農民座談會等形式,對我市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市場開展了專項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謹供參考。

一、農資市場供應情況

我市農資市場總體情況向好,品種齊全,貨源充足,可以保證農民春耕生產需求。從市場貨源總量上看,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種子購進量完全可以滿足農民需求;各品種化肥購進量雖然尚存缺口,但隨著市場的正常運轉,不會影響農民春耕生產;農藥、農膜市場購進量缺口較大。

綜觀農資市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化肥市場品種需求悄然改變。2010年春耕化肥銷售量是12076噸,其中尿素5176噸、碳酸氫銨1963噸、復合肥1835噸、鉀肥1504噸、磷肥1599噸,分別占總銷售量的43%、16%、15%、13%、13%。今年到目前為止,化肥的銷售量為9001噸,其中尿素4230噸、碳酸氫銨1080噸、復合肥1620噸、摻混肥720噸、鉀肥630噸、磷肥720噸,分別占總銷售量的47%、12%、18%、8%、7%、8%。與去年相比,各肥種銷量比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尿素一直是春耕的主要用肥,銷量略有增長;其他單質肥銷量明顯下降,碳酸氫銨下降4%、磷肥下降5%、鉀肥下降6%;復合肥越來越受農民的青睞,銷售量增長3%,摻混肥異軍突起,銷售量追平磷、鉀單質肥,占市場份額的8%。

2、種子市場相對平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種子市場供應總量為500噸左右。其中水稻129噸、玉米309噸、大豆62噸;農民已購買到手中400噸左右,其中水稻108噸、玉米261噸、大豆31噸。從種子品種結構看,吉單519玉米、吉粳94水稻等優質品種的銷售量占90%以上;集1005等高蛋白大豆占領我市大豆種子市場。

3、農藥、農膜市場清淡。農藥庫存多為上年存貨,只有除草劑類藥少量上市,預計5月中旬新藥將大批量上市。農膜市場只有少量銷售,農民購買積極性不高。

二、農資市場價格情況

1、市場價格明顯上漲。受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影響,同類商品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上漲。化肥平均上漲14.55%。其中,產尿素上漲23.5%,高于我省平均上漲幅度0.4個百分點。種子市場平均每公斤上漲2元左右,漲價幅度32%,個別品種價格上漲高達50%。農藥、農膜市場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具體情況見下表)

2、同類同質產品價格不一。調查發現,化肥含量相同的同種產品,由于經銷商進貨渠道不同,價格存在差異,甚至同一鄉鎮的不同經營網點,價格也不盡相同。

3、尿素價格競爭激烈。尿素的需求量占整個化肥需求量的47%,部分經營網點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采取尿素虧損銷售、配肥經營,用配肥的利潤彌補尿素的虧損,促進資金流通,緩解資金壓力。

三、市場流通渠道

我市農資市場經營模式多樣,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是產銷直接見面。農膜、單質肥多由經銷商直接從廠家進貨,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費用。主要進貨渠道如下表:

二是品牌。復合肥、摻混肥采用區域品牌的經營模式,除廠家生產的常規品種外,經營網點也可以根據當地需求,協調廠家生產不同含量的品種,市場上呈現出品牌多、種類雜的現象。

三是委托經營。種子市場采取委托銷售模式,我市有委托權的是種子公司市分公司和市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全市所有經營點分別是兩家公司下設的委托經營點。各經營點的種子均由委托公司提供,調入的種子主要來源于、遼寧兩省的各級農科院和種業公司。

四是批發進貨。農藥市場需求量小,達不到廠家批發量,經銷商從商手中批發購進,價格高且進貨渠道不穩定。

四、存在的問題

1、農資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受原材料、人工費等因素影響,主要農資商品價格大幅上揚,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調查測算,按常規用肥、用藥等計算,預計由于種子、化肥等價格上漲致使生產成本約增加40-50元/畝,增加了農民負擔,直接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備春耕資金短缺,農業生產面臨困難。一是農業貸款發放遲緩且規模不足。據了解,我市常年春耕貸款規模為5000萬元左右,到目前時節已基本結束。而今年農村信用社才開始發放貸款,與往年相比推遲了月余,貸款規模只有2400余萬元,導致農民備耕資金籌集困難,尤其對于低收入農戶而言,購買農資所需資金更是難以得到保障。二是農資經銷商資金不足。我市農資經營網點除郵政系統外,全部是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由于價格上漲,導致資金需求量增加,加劇了經營者資金周轉的困難。

3、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誠信經營有待提高。當前困擾農民最嚴重的是產品質量、虛假廣告、缺斤少兩現象。調查發現化肥市場產品質量較好;種子市場存在陳種、“套包”現象;農藥市場存在過期農藥、“標簽農藥”。部分經銷商不講誠信,未能履行國家相關法規和“三包”規定,特別是個體和流動商販較為嚴重。調查顯示,農科部門、生產資料公司、種子公司及其下設網點均得到農民的認可,購買量相對集中。

4、農民購買農資較為盲從,科技服務相對滯后。由于經銷商增多,進貨渠道不統一,同種產品由于產地、含量、價格的不同,導致農民在購買時無所適從。除農業技術推廣站可以提供技術服務外,其他農資商店均沒有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導致農資商品利用率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增加。

五、幾點建議

1、完善市場制度,調節農資價格。一是建立農資儲備制度。農資生產企業常年生產和農業生產季節性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通過儲備調節,實行淡儲旺銷是穩定化肥價格的主要手段。相關部門應積極探索農資儲備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農資儲備制度,最大程度發揮儲備穩定價格的作用。二是完善農資價格監測制度。加大農資市場情況調研力度,詳實掌握農資市場價格情況,分析農資價格變動趨勢,及時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準確的依據。

2、制定資金保障措施,解決農民籌資難題。一是發揮信貸扶持作用。協調信貸機構及時發放農業貸款,解決農民資金短缺問題,保障農民春耕生產。同時對誠信農資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緩解經銷商資金壓力。二是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要把貧困戶的備耕生產擺上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實具體幫扶措施,盡早將春耕生產所需的資金、物資、技術落實到戶,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

3、加強市場監管,規范經營秩序。一是建立農資經營市場準入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農業部門要切實做好全市農資經營網點的布局、經營資格認證,工商部門對已經發放營業執照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全面的清理和核查,對不符合許可、登記條件的或有違法經營行為的按有關規定注銷其經營資格。二是強化市場整治力度。有關部門要圍繞化肥、農藥、種子等重要農資商品,加強監督檢查,堅決打擊哄抬物價、以次充好、制假販假售假等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維護農資市場秩序,確保備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4、適時提供科技支持,為備春耕提供保障。一是相關部門要加強信息服務。及時農情信息,引導農民適時選購春耕物資,幫助農民減少生產成本;二是加強技術培訓。利用電視等媒體開展科普講座,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引導農民科學備耕;三是加強技術指導。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整地,合理施肥、用藥,提高農資商品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