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26 11:00:00

導語: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__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動振興的重要力量。統計數字顯示,在__區邁進“全國城市中心城區第一集團”的工作中非公有制經濟地位舉足輕重。__區共有非公有制經濟基本單位*戶,從業人員*萬余人。200*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上繳稅金*億元,占全區稅收總額*5%;出口創匯*億元,占全區出口創匯總額的*%。

中共__區委始終堅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基本定位,在實踐中抓規范、塑精品、創特色,以“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工作原則,以“教育引導、延伸觸角、服務拉動、典型示范”為工作方法,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組織覆蓋、作用覆蓋、活動覆蓋”為工作目標,積極探索黨員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和諧發展的區域化非公組織黨建新格局。

一、強化領導、健全體系、培根擴源,構建區域化非公組織黨建新格局

一是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堅持非公組織黨建工作“兩手抓、三深入、四同步”。自__區十屆三次全會以來,區委對非公組織黨建工作高度重視,牢固樹立了“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黨建工作,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思想,深入企業、深入調查、文章版權歸文秘資源網作者所有!深入研究,切實做到了非公組織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步研究、同步規劃、同步落實、同步考核。2002年至今,區委多次召開__區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會議,先后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團組織黨組織設置和管理的意見》、《關于成立街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委員會的意見》、《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帶工建、團建”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區級黨員領導干部基層工作聯系點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使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有目標、有制度、有措施,逐步趨于規范。

二是以完善領導機制為保障,構建非公組織黨建“三橫三縱”責任體系。200*年,區委改變了傳統“縱向為主、橫向為輔”的垂直型模式,決定以成立區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工委為契機,著手建立“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整合化一”的組織責任體系。區委與區非公黨工委、各街道黨工委、各相關委辦局黨委簽訂責任狀,分工負責轄區內非公組織黨建工作組織、指導工作。通過“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黨工委、所屬黨組織及直管黨員”縱向三個層面和“街道黨組織、各相關委辦局、區個體勞協及私企協會黨組織”橫向三個界面,把駐街單位、廣大黨員全部聯系起來,形成了決策共商、事務共管、文明共創、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的非公黨建工作格局。

三是以培根擴源為動力,確保非公組織黨務人才濟濟一堂。

近年來,區委通過選拔、聘任、調派等方式,全區共為非公組織儲備黨務工作人才120多人,先后共推薦、選拔了15名機關黨員干部到非公組織作黨務工作和經營管理工作,還面向街道、社區選聘了一批專兼職黨務工作者,使他們成為非公組織黨建工作的宣傳員、聯絡員和指導員,成為街道、社區與非公組織的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四是以檢查跟蹤為關鍵,實施非公組織黨建“四個一”動態監督。__區非公黨工委以考核中的非公組織黨建工作記錄為依據,直接與干部調動和任免掛鉤,通過實施“一月一通報、一季一例會、半年一督查、年終一考核”的“四個一”動態監督機制,認真督促檢查非公組織黨建工作實績,切實增強領導干部抓好非公組織黨建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自覺性。

二、深入實踐、夯實基礎、創新思路,探索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新機制

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是新時期產生的新課題和新事物,即要創新工作思路,又必須符合黨的建設的實際情況。__區以“消除盲點、全面覆蓋”為目標,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把非公組織組建工作機制不斷引向深入。

一是創建激勵約束機制,增強非公企業職工對黨組織的向心力。區委根據非公企業規模、生產經營特點及職工人數,制定表彰黨員、發展黨員工作計劃,注重培養非公企業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職工,進一步凝聚民心、實現了非公有制企業和__區經濟“互惠雙贏、共同發展”。

二是創建“柔化”管理機制,增強非公企業職工對黨組織的親和力。__區委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管理的“硬”效力和服務的“軟”功能相結合,創建寓管理于服務的“三管一輻射”管理機制。即管好自己的、管住外來的、管活駐區的,輻射空白的,堅持管理非公組織企業“參與不干預、配合不遷就、引導不強制、監督不滯后”。變封閉式的管理向開放式管理轉變。例如,一些組織關系一時無法遷移的黨員,區委也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原則,在組織開展活動的時候,要求其參加,保證每名黨員都在組織中,都在組織學習中。

三是創建“三會三點”黨建工作形式,增強黨在非公企業組織中的凝聚力。

“三會”即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黨建聯席會議、非公企業黨建協調會;“三點”即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非公黨建聯絡點、黨員典型示范點。通過創新與區域化相匹配的工作形式,使__區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非公組織黨建工作的全面展開奠定了基礎。

如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實施以來,全區27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和197名區管黨員領導干部以一聯二的方式,建立448個固定的聯系點,確定了企業主聯系對象448名,通過贈送黨刊、思想交流、政策指導等方法,使全區規模以上有黨員的企業全部建立了黨組織,暫時沒有黨員的規模企業業主也全部表示:要通過優先招聘黨員等方式,盡早把黨組織組建起來。

又如__區結合區直機關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實際情況,挑選1362名非公黨建聯絡員深入到681家非公組織中,針對一些非公企業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依靠自身開展黨的工作存在較大難度的現狀,通過抓大戶、抓重點、抓典型、抓示范,積極開展提合理化建議活動,提升從業人員思想素質;通過單獨交流、集體座談、授課培訓和工余活動等方式,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營造了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深入開展的良好氛圍。八經街道在商務樓宇的總統大廈成立了黨員服務中心,公布問詢電話,定時到大廈值守,為黨員辦理各種事務,同時,邀請工商、公安、稅務、勞動等部門不定時到大廈,為企業黨員提供各種政策咨詢、工作技能培訓,從而拉近了黨員和黨組織的距離,基本實現了要黨員轉組織關系向黨員要轉組織關系的轉變,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現在總統大廈內已成立了8家黨組織。

四是開展“三個組織”共建,拓展“三個100%”黨建工作領域,進一步增強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滲透力。

2006年9月,區委下發了《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帶工建、團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黨建帶工建、團建”和“工建、團建促黨建”的黨工團三建共進活動,推進非公組織組建黨組織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夯實非公組織黨建基礎。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工會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建會工作激勵機制,建立督導機制,創新建立工會組織模式,組織員工入會和完善會員會籍管理辦法等項措施,有效破解了非公企業建會的難題,為建立黨組織做了充分的鋪墊。工會會員中入黨積極分子由原來150人增加到890人,發展黨員26人,新建黨組織25個。2005年,在對魯園農民工工會進行充分調研、準確掌握農民工黨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__區成立了全國首家零工市場魯園農民工黨支部,基本解決了這部分流動黨員無組織、難管理、易流失的問題。

三、廣辟渠道、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方法

一是堅持政策宣傳,教育引導,不斷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凝聚力。__區委堅持以增強非公企業主的認同感為突破口,通過電話、書信、走訪、面談進行政策指導,通過關心非公企業主的組織、事業和生活,取得了非公企業主的認同與支持;堅持以增強非公企業員工的向心力為關鍵口,通過專題報告、案例教育、網絡互動,大大激發了企業員工的創造力。在活動堅持送精神上門,把黨的大政方針和各級黨委、政府發展的經濟優惠政策及時傳達給非公企業;送文化上門,充分利用重大節日,企業慶典,組織文化宣傳隊上門演出,活躍了職工的文化生活;送服務上門,組織衛生清洗隊、治安巡邏隊,為非公企業提供清理衛生、看廠護院等良好服務;送信息上門,定期把各種先進技術和項目信息送到非公有制企業手中。

二是堅持注重培養,慎重發展,不斷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滲透力。區委從創新培養方式,采取結對培養,委托培養,跟蹤培養等辦法,壯大非公黨員后備力量。根據非公企業規模、生產經營特點以及職工人數,制定發展黨員工作規劃;采取贈送資料和組織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分散輔導相結合,政治理論學習與經濟理論學習相結合對非公企業優秀職工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通過全區統一培訓、各街道分散培訓、業余黨校輪訓等形式,先后舉辦了多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要求入黨人員啟蒙班、業主要求入黨人員加強班,有效地解決了非公企業中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難的問題,確保了新黨員質量。2002年以來,全區采取各種方式共培訓了1201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107人;其中僅區私營企業協會業余黨校就舉辦了8期要求入黨人員培訓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54名。新發展的非公企業黨員,解決了一些企業無黨員無法建立黨組織問題。

三是堅持分類指導,典型示范,不斷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說服力。區委采用“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的黨建工作方式,建立了非公企業黨組織典型示范點、典型示范站。讓一批在各行業表現突出的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作為推動非公企業組建工作的典型,通過召開非公組織黨建工作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現場觀摩會、先進事跡報告會,邀請非公有制企業主參加,安排未組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與典型模范單位進行互動交流,讓他們親身體會黨組織在企業經營發展、環境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2006年10月,__區在宏田通訊有限公司召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宏田通訊黨支部多年來植根于非公有制企業的新領域,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思想優勢,以新作為、新理念、新文化引領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方向,以精心、誠心、熱心盡職盡責地為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黨支部的典型經驗深深打動了參加會議的企業主們,他們紛紛表示,以前對黨組織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今后要認真思考在企業建立黨組織的問題。會后兩個月時間里,參加會議的30家非公企業有28家主動要求成立黨組織。

四是堅持服務拉動,凝聚民心,不斷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親和力。區委在區勞動局再就業中心特別建立了黨員再就業窗口,先后免費培訓黨員下崗職工500多人次,并通過向招錄企業推薦的方式,將其中200多名黨員充實到非公企業中,既實現了黨員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又壯大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隊伍。目前,這些黨員大多已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沈陽大福源超市是一家臺資企業,在企業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影響和帶動下,臺商對黨組織的接受程度和信任程度日益提高,主動到勞動局再就業窗口要求在關鍵崗位招錄黨員就業,在符合組建條件后,更積極申請在企業建立了黨組織。

四、創新載體、開展活動、豐富實踐,搭建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新平臺。

__區委開展黨建工作本著“服務、促進、引導”的組織管理理念,堅持業余、小型、分散、務實、靈活的活動形式,通過行之有效的黨建工作,穩定了企業局面,培育了企業精神,鼓舞了員工士氣,有力地促進了非公黨組織的健康發展。

一是以開展“百日攻堅”為工作出發點,開展全方位黨組織組建工作。2006年,區委靠前指揮、重點突破,區委啟動了非公組織建立黨組織“百日攻堅”工作,把抓好全區92個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建工作作為關鍵環節。提出了“溝通促排查、聯動抓組建”的工作思路,隨后,通過強化督查,活化溝通,深化排查,為迅速、準確、卓有成效地完成摸底工作創造了條件;通過組織企業經營者到其他企業現身說法,學習討論新《公司法》十九條等措施,增強業主對成立黨組織在法理上必然性的認識,用已建立企業黨組織解決企業實際難題的實際例子、企業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鮮活事實,提高非公組織所有者和經營者對在本單位開展黨建工作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迅速擴大組建率。

在百日攻堅期間,經過大膽探索、有序推進、攻堅克難,我區非公組織共組建黨組織126家,其中,外企黨組織增加了5倍,組建外企黨組織18家,使195戶企業告別了沒有黨組織的歷史,

__區在有黨員的68戶非公企業實現了黨組覆蓋100%(其中,單獨62個、聯合6個)。

二是以開展“互惠共贏”為工作結合點,圍繞企業的經營發展開展活動。__區委在非公企業中相繼開展了“爭先創優比貢獻”、“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文明路”、“黨員紅旗車”、等活動,引導黨員立足崗位講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沖鋒在前,鍛造出一批“平時工作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危急關頭能豁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在生產經營的具體過程中凸現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沈陽新世紀企業集團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主營房地產業。2004年,集團為擴大生產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工期緊、任務重,設備調試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年逾花甲的黨支部書記孫常貴主動請纓,帶領黨員技術骨干連續一個多月吃住在工地,終于攻克了技術難關,提高了效率,縮短了工期,一次就為企業直接節約資金50多萬元。

三是以開展“共駐共建”為工作切入點,圍繞構建和諧企業開展活動。__區委搭建了非公企業與外經、科技、稅務、工商等單位的對接平臺,開展“黨建工作手拉手,機關、社區、非公企業一起走”即100個機關黨組織與非公黨組織結對子,100個社區黨組織與駐區非公組織結對子活動。充分利用機關、社區的信息、資源、人才等優勢,進一步提升了企業黨組織的地位,有助于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新世紀企業集團黨支部圍繞促進經營生產和維護職工利益不斷發揮積極作用,不僅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了20多起勞資糾紛,黨員還多次承擔“楓景名城”樓盤建設等攻堅任務,成為技術骨干和業務中堅。2005年,在集團突出貢獻人員年終表獎會上,黨員們獲得的獎勵占全部獎勵的57%。企業主對黨員的工作能力、突出表現和黨組織的影響力、帶動力都大為贊嘆。從2002年以來,企業每年都拿出5萬元經費用于黨支部建設。在企業的支持下,黨支部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黨組織活力盡顯;在黨支部的推動下,公司經營的有聲有色,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年提高。

四是以開展“奉獻社會”為工作歸宿點,圍繞企業投身公益、回報社會開展活動。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奉獻社會,建立企業與社會之間的良好關系,是樹立企業形象的關鍵。__區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幫助企業確立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務于民”的經營理念,引導企業在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為社會公益事業多做貢獻。某某黨支部組織開展了以黨員為主體的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一系列慈善活動,捐款捐物達數百萬元。

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推進,確保非公組織黨建工作結碩果。

近年來,__區委和非公企業一起同興區域經濟、同獻一片愛心、同育文化熱土、同建和諧家園、同為黨旗增輝。__區在非公組織黨建工作中曾創造了六個第一:即全國個協系統第一個建立了黨支部;全省第一個發展個體業戶黨員(賈福興--1994);全省第一個在全國個協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1996);個體業戶黨員第一個被評為省優秀共產黨員(1994--王秀華);全市第一個成立了私營企業黨支部(1994—寶巖美容院);是全市第一批接納私營企業主入黨的城區(2004年—王俊山)。

截至2006年12月底,__區共組建非公組織黨組織339個,其中黨委14家、總支29家、支部296家,黨員總數達到4088人。組建工會組織1590個、建立團組織56個。不斷提高的黨組織覆蓋率、黨建活動覆蓋率、群團組織覆蓋率,不僅日益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還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初步形成了新形勢下各級黨組織、群眾組織和全體黨務工作者的積極參與、密切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和諧發展的區域化非公黨建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