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社區黨的建設,努力拓展城市黨建工作新領域
時間:2022-11-30 11:58:00
導語:大力推進社區黨的建設,努力拓展城市黨建工作新領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京是一個擁有282萬城市人口的大城市。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城市改革和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企業社會職能的剝離,城市社區的工作任務日益增多,社區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隨之顯現出來。為此,我市從1997年開始,開展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探索,從工作思路、目標任務、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初步形成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不僅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在鞏固基層政權、保持社會穩定、開展群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大大拓寬了城市黨建工作的領域,為創造富有生機的城市黨建工作新體系積累了新鮮經驗。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緊跟時展的潮流,把黨建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社區
總書記去年在上海考察社區建設時強調,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要適應新的情況,切實加強社區建設,尤其要把社區黨建抓好。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深深體會,黨的建設如果不面向社區,就難以有效解決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時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目前,由于體制改革正在深化,出現了諸如下崗、就業、醫療、外來人口管理、老年人服務、社會治安等許多新問題,而這些無不與社區相關,社區逐漸成為承接大量社會事務不可缺少的載體。與此同時,黨的建設如果不面向社區,同樣難以有效解決黨建自身面臨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大量的下崗職工黨員、流動黨員和離退休黨員滯留在社區,大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不斷涌現,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和群眾關心的問題接踵而至。社區越來越成為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工作領域,面向社區開展黨的工作,已越來越成為當前城市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認識源于實踐,認識推動著新的實踐。1997年,市委明確提出要把開展社區黨建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中組部《關于加強街道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突破口來抓,要求各城區黨組織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積極探索。1998年,又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創建“黨建工作先進區縣”活動,提出“黨的組織進社區、黨的教育進社區、黨的活動進社區”的要求。1999年,召開了全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提出了“把黨建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社區、把黨建工作的機制建到社區、把黨的工作覆蓋到社區、把黨建工作的難點熱點問題解決到社區、把黨建工作的活力體現到社區”的社區黨建工作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從而有效地加強了指導,推動了工作,全市上下對社區黨建的認識程度進一步提高,積極性空前高漲,區與區之間出現了比、學、趕、超的喜人局面。
二、創新組織載體,把黨建工作的機制建到社區
為適應社區黨建區域性、開放性的要求,我們在社區黨建工作機制上進行了大膽創新。目前,基本構建了一個班子、一項章程、一套制度、一個陣地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一個班子,即在區和街道普遍成立了分別由區委和街道黨工委牽頭的區、街兩級社區黨建聯席會,明確區、街兩級聯席會會長由區委書記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切實擔負起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責任;聯席會副會長等分別由社區內的主要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區、街有關職能部門領導擔任。一項章程,即區或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章程》明確聯席會的職責、任務;規定聯席會定期召開全體成員大會,聽取聯席會工作報告,討論研究社區黨建的主要問題;定期進行工作研討交流,組織、指導和督促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一套制度,即一整套確保社區黨建有序開展的工作制度。主要有關于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社區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的意見、關于加強離崗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特聘黨的工作指導員的意見等。一個陣地,即社區黨政校。充分挖掘社區人才資源,普遍成立了社區黨政校,強化對社區黨員和黨支部成員的教育培訓。每個社區黨政校都有黨員教育場所,有校務領導班子,有一支由社區內專家、學者組成的兼職教員隊伍,有一套社區黨員教育計劃。
社區黨建工作機制的建立,較好地發揮了區、街兩級黨組織對社區黨建工作的牽頭、協調作用,凝聚了社區各單位黨組織的力量和優勢。工作中,區、街兩級黨組織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適時提出社區黨建工作的計劃,擬定工作內容,協調各方力量;成員單位黨組織積極參與聯席會工作,支持社區黨建的開展,形成了一個由區、街黨組織牽頭,社區內黨組織廣泛參與,上下聯動、社區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區、街黨組織在實踐中鍛煉提高了領導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從單純發揮區屬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到注重發揮社區各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作用的轉變。
三、重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工作覆蓋到社區
消除黨組織建設中的“空白點”,擴大黨在城市社區工作中的覆蓋面,是社區黨建工作的一項迫切任務。我們把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以社區黨支部建設為重點,夯實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基礎。主要是:完成了組織建設的兩次跨越。起初,針對居民區聯合支部多,黨建工作不便開展的狀況,提出了“一居一支一肩挑”的工作目標。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至1998年底,全市各居委會全部單獨建立了黨支部,多數的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實行了“一肩挑”。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開始實施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全市852個居委會調整為458個社區委員會(保留居委會名稱),并同步成立了社區黨支部或黨總支,使黨的組織在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中得到充實和加強。在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中,對社委會干部實行向社會公開招聘和內部競爭上崗的做法,精干了隊伍,提高了素質。全市社委會干部由過去的3000多人,減少到2451人,減少20%。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平均年齡由過去產56.1歲,下降到48.2歲,大專文化學歷占三分之一。通過區財政出一點、街道補一點、社委會籌一點的辦法,全市社區黨支部書記的月平均收入為600元左右,有的區接近千元,從而為支部一班人潛心工作創造了條件。
二是以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的組織為重點,不斷消除黨組織建設中的“空白點”。去年全省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座談會以后,全市先后開展了兩次大規模的調查摸底工作,基本摸清了包括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內的黨員、黨組織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加快了黨組織的組建工作。對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有合適黨支部書記人選,且經營相對穩定的企業單獨建立了黨組織。對正式黨員不足3人的,按照行業相近或地點相鄰的原則,建立了聯合黨支部。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結合社區黨的建設,對投資規模小、沒有黨員或僅有個別黨員、暫時又不具備建立聯合黨支部條件的企業,探索就地、就近與社區黨支部或相鄰企業黨支部掛靠的方式,擴大了黨的工作的覆蓋面。有的則采取選派黨建工作員的辦法,開展黨的工作。
四、加強離崗職工黨員的管理教育,把黨建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到社區
近年來,大量的外地和農村黨員流向城市,大量的下崗職工黨員、離退休黨員回到了居民區。這些黨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原則單位黨組織管不著,新單位黨組織不掌握,居民區黨組織不好管,由此造成黨員教育管理的“空檔”。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市、區兩級人才交流中心、工商管理部門及個體勞動者協會建立了流動黨員黨組織,并把這項工作納入到社區黨建之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作用。
一是在街道成立綜合黨支部,具體負責社區內離崗職工黨員的管理、教育工作。不少支部建立了黨員接待日制度,向來訪的黨員傳達黨組織會議和文件精神,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收繳黨費,幫助黨員協調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二是認真落實《流動黨員活動證》、《黨員手冊》使用制度。街道、社區黨組織采取“兩統兩定”的辦法,即統一調查登記、統一發證蓋章,定期活動反饋、定期檢查評比,對流動黨員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三是通過成立各具特色的黨支部把下崗和流動職工黨員管起來。各區和街道有的在較大市場建立黨組織,有的成立了民營科技公司黨支部、私營企業協會黨支部,有的則在離崗職工黨員集中的一條街、一幢樓等建立黨支部。湖南路這條街原有22名離崗職工黨員長期游離于組織管理之外。1999年4月建立黨支部以后,黨員們每月第一個周六晚準時在借用的一間小學教室過組織生活。這樣的組織生活很受黨員們的珍惜,從未間斷。與此同時,1997年以來,全市共投資100多萬元,建立了600多個黨員電化教育播放點,開辟了社區黨員教育的新途徑。
五、廣泛開展主題活動,把黨建工作的活力體現在社區
一是大力促進社區內機關、部隊、學校和大中型企業黨組織同居民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動。結對共建活動內容豐富、扎實有效,有的社區單位黨組織幫助居民區黨支部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制度;有的專門派出政治指導員,指導居民區黨支部工作,為居民區黨員上黨課;有的為居民區黨支部解決電器設備、辦公條件等具體困難。南京軍區政治部警衛連黨支部與玄武區后宰門街道太平門居民區黨支部長期堅持“結對共建”,常年開展共創一條文明街、舉辦一次軍民聯歡會、成立一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開設一個共建宣傳櫥窗、掛鉤一所學校、幫扶一個企業的“六個一”活動,受到了、總政治部的表彰。
二是積極開展幫扶困難戶的“民心工程”活動。各區、街黨組織在社區內廣泛組織實施了一個黨支部幫扶一個困難戶的“民心工程”活動,著重解決社區群眾在就業、生活、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不少街、居黨組織把妥善安置社區下崗職工再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主動對社區內的下崗職工家庭進行走訪,并逐人登記造冊,另一方面,從下崗職工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開辟那些對勞動技能要求不高、勞動力需求大的社區服務崗位,使一大批下崗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是廣泛開展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各街、居黨組織根據社區內在職黨員的專長,組織多種類型的志愿者服務隊,深入社區和居民家中開展義診、修理、熱點問題咨詢等多項服務。有的街道還把黨員志愿者的個人專長和住宅電話編印成冊,發到社區每家每戶,或者在黨員志愿者家門口掛牌,方便居民聯系。在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的影響和帶動下,社區其它組織也積極行動起來,成立了社區志愿者協會、社區工會和社區青年聯合會等組織,動員和吸引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長的社區居民,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深受社區群眾的稱贊。
四是組織發動社區內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實施“服務社區、共建家園”活動。從1998年開始的我市居民小區出新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涉及社區內許多單位和千家萬戶。社區黨組織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并組織在職黨員成立義務服務隊,清理樓道雜物,清掃小環境,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環境的改善。
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做好社區黨建工作,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要正確處理社區黨建和街道黨建的關系。街道黨建是社區黨建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能因為開展社區黨建而忽視了街道黨建。二是要正確處理條塊關系。區、街、居黨組織在社區黨建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對社區內社會性、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的工作負有全面責任,但一定要多為駐區單位做好服務,多做社區單位想做而沒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以贏得社區單位對社區黨建的認同、理解、參與和支持,營造濃厚的社區氛圍,從而把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變成社區每一個單位黨組織的自覺行動。三是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社區黨建在繼承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同時,從實際出發進行大膽創新,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拓展工作領域。四是要正確處理工作指導和政策扶持的關系。做好社區黨建工作,要求街、居黨組織在工作思路上要實現由過去主要抓經濟、搞創收到現在的集中精力抓社區建設的轉變。因此,要加大投入,確保街、居黨組織有足夠的經費開展工作。還要加強街、居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在人力上予以保證。
社區黨建是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新課題,在實踐中仍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是培育社區意識,強化共建責任。我們正在考慮建立市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制度,由市委領導牽頭,市委組織部具體負責,市紀委、市委辦公廳、宣傳部、統戰部、市委各工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參加,定期研究社區黨建工作,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同時,還要通過宣傳引導、密切合作、加強交流等措施,強化社區意識,營造良好的社區黨建工作氛圍,促使社區黨建工作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
二是制定工作意見,規范運行機制。我們正在制定并準備提請市委下發《關于加強社區黨的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爭取在社區黨務工作者的人員編制、經費支持和激勵機制上有所突破,從而推動社區黨建工作不斷走向深入。
三是加強理論研究,指導工作開展。隨著改革的深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私營企業黨建、社團黨建、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等還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我們已經與省市社科聯、省市委黨校共同進行調查研究、理論探討、思維創新,進一步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