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8 04:1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食品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XX縣綠色食品發展情況

截止今年8月,XX縣已建成綠色食品優質稻基地10萬畝、優質綠茶基地4萬畝、優質飼料基地12萬畝;有三家龍頭加工企業開發出了乳制品、大米、茶葉等3大類17個綠色食品產品,產量達13000噸。綠色食品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l、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帶動農民增收。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建立加工原料基地,通過訂合同保價收購初級農產品,促進生產農戶增收。據調查:大米、油菜籽、茶葉、奶、豬、雞價格分別比加工收購前上揚28.5%、11.2%、21.5%、10.3%、16.2%、8.7%,廣大農戶因此而普遍受益。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了2450元,已實現連續16年增長。今年上半年農戶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54元。

    2、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縣域特色基本形成。綠色食品開發帶動各類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規模逐漸擴大,進而優化產業結構。優質大米、雙低油菜、優質綠茶、奶牛、人工牧草規模分別比1999年增長8.0萬畝、4.5萬畝、2.8萬畝、0.9萬頭、8.0萬畝;不具開發優勢的小麥面積調減了3.0萬畝,畜牧業收入占農業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0XX年的53.9%,種植業收入比重降到32.2%;依靠糧食、牧草轉化增值而獲得的收入逐步提高。以30萬頭DLY生豬、2萬頭奶牛、10萬畝優質稻、10萬畝優質綠茶為內容的“321111”工程已基本形成。

    3、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農業投入持續增加。為滿足**開發的需要,良種良法得到了大力引進、推廣應用。僅兩年多時間,引進儲備的優質稻品種達15個,優質綠茶品種8個,優質筍用竹品種3個、優質牧草品種3個;雙免耕、配方施肥、生物多樣性治蟲防病、秸稈覆蓋等先進生產技術被廣泛采用。新技術推廣周期縮短為6—7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0%。今年全縣奶牛、大米、茶葉等農業信貸投入達1億元,成為農業投入最多最快的年份。

4、生態經濟良性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縣“以林養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強農”的生態經濟大循環基本形成,工農業經濟互相促進,縣域經濟持續發展。全縣798公里省、縣、鄉道全部硬化,農村已有5278戶農戶開通了光纖電視,2527戶農戶安裝了程控電話,7187戶農戶新建了樓房,247個村修建了村社水泥路250公里,97.4%村修通了村道,衣、食、住、行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   XX縣開發**的主要經驗

l、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樹立新理念。近年來,全縣上下圍繞縣委、政府確定的“生態經濟”戰略目標,采取了形式靈活的宣傳方式。特別是1999年被國家七部委局命名為“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后,為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關于發展**產業的意見》和《建設無公害示范縣和**基地的決定》以及《扶持**產業的優惠政策》;縣人大出臺了《關于扶持**產業發展的決議》。為貫徹落實《意見》、《決定》、《決議》、《政策》等精神,縣委、縣政府聘請省農科院、省農業廳專家深入XX進行專題講座和咨詢5次;縣有線電視臺在每周2期的《綠色田野》節目中開設了《**專門窗口》;每周2期的《XX報》專門選登**專題文章;縣**產業領導小組組織社會各界專題開展**有獎征文和宣傳標語征集活動;搜集整理**基礎知識,編印**開發指南10000冊發到鄉鎮、村社;農業部門組織科技宣講團,深入到村社辦夜間培訓52場次;各鄉鎮農技服務站刷寫專項標語260幅,辦專項宣傳專欄104期;利用各種會議以會代訓近8000人次,與此同時,還分別在人民日報、XX日報、XX青年報等報刊上編出專版各一期,分別在XX、XX舉行新聞會各一次。今年,又在XX報、XX日報、XX日報發表連載文章近100篇;舉辦生態文化節。這些**宣傳方式,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對**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同時表明了XX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2、治理環境、消除公害。為滿足開發**環境要求,在2001年發表的《**宣言》和制定的《建設無公害示范縣和**基地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三禁”、“兩停”、“一推”、“一處”的環境治理措施。即:禁止使用不符合**生產要求的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塑料薄膜及其制品;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屬、激素、抗生素等物質、存在毒副作用的各種工業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禁止焚燒木材、農作物秸稈;停止引進和審批粉塵、廢氣、廢水、煙霧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停止已建但“三廢”排放不達標的企業的生產,待治理達標后再恢復生產;推廣標準化衛生養殖,沼氣池、節能灶;科學處理城鄉垃圾、污泥、污水及廢舊物品。一年多時間,關閉了小煤窯、小紙廠、鑄鋼廠、化工廠等近120家。禁用了不符合A級**生產要求的化學農藥五大類70種;禁用了激素、抗生素及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工業飼料,開始了單一化肥的限制使用和城鎮垃圾、污泥、污水無害化處理。與此同時,連續兩年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竹、還茶、還草等工程,全縣新發展速生豐產林5.0萬畝,新增各類竹林7.0萬畝,新增茶葉2.2萬畝,人工種草8.0萬畝,使全縣境內絕大部分區域適宜發展**生產。

3、制定規程,規范生產。根據國家農業部制定的《**農藥使用準則》、《**肥料使用準則》、《**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等準則和《國家種子質量標準》,XX縣先后制定了水稻、油菜籽、茶葉等22種糧經作物**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并將部分規程簡化濃縮制成**產品質量監督卡,把技術規程和農民自律為主的管理方式融在一張卡上,實行憑卡參加生產技術培訓,憑卡享受種苗和生產資料優惠供應,憑卡享受有關生產資金支持和優惠,憑卡提供檢測樣品、憑卡交售合格產品。從而規范了**生產技術行為,確保了**產品質量。

4、培育龍頭,創立品牌。龍頭企業是連接基地農戶與廣闊市場的最好紐帶和橋梁。為此,縣委、縣政府專門制定了《扶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進了XX公司、XX集團等一批具有**開發能力的龍頭企業投資優質大米、奶制品開發;同時積極扶持本地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加工產品質量,新開發出了糧、油、茶3類4個**產品,產量近6000噸。

5、嚴格執法,切實保障。**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國家強制性標準貫徹落實的過程。為確保**生產正常進行,全縣上下認真貫徹執行《森林法》、《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等文件,制定和了《**生產基地管理辦法》和**農資管理一系列通告,組建了XX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按照上述規定,對全縣從事“三藥”、“兩料”的經銷單位進行統一培訓、統一考核、統一持證經營;常年不間斷加強檢查,查處違規經營者,將不符合**生產要求的生產資料嚴格控制在使用之前;生產過程中加強用量和次數監督;產后抽樣送檢,檢測結果不符合標準規定的予以嚴肅查處,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篇2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強管理、正確定位

通過認真組織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全國奔小康,保山怎么辦,單位、個人怎么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學習,全站上下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轉變了作風,共謀單位發展,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農業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農業環保監測工作從意義上來說,必須站在發展可持續農業的高度,更新就農業談農田、就環保談污染,就農田污染談污染源等陳舊的觀念,從發展農業生態經濟的高度來談農業環保工作,以環保抓監測,從監測中攻農業生態技術,以生態技術來帶動生態經濟的發展,就是把觀念轉變到農業環保監測工作的最終目標上來。按照我省農業環保工作"三個服務"宗旨和目標,一是為領導提供科學決策服務,二是為大眾提供"放心食品"服務,三是為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農民增收服務。提出我站工作"以監測為中心,靠法制抓環保,攻科研促生態發展"的方針。

加強管理,根據市農業局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單位制度,年初制定了“農環站規章制度”,從工作、學習、財務等各方面制定了職工一年的行為規范,突出了以制度來管理單位的宗旨。結合今年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單位各種規章制度,相應制定了《農環站人事制度改革崗位職責》、《農環站人事制度改革考核分配辦法》,于2004年5月初全面完成了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單位與個人經人事部門合同鑒證,簽定了聘用合同書,同時單位還制定了"保山市農環站2004年工作項目任務書",確定了每個職工的具體崗位和職責,使每個職工都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

二、單位各項工作得到全面發展

根據市農業局工作考核目標,認真組織落實實施,年初單位制定?quot;保山市農環站2004年工作項目任務書",明確了項目主持人、承擔人、協作人,全站職工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單位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年來主要完成了以下幾項工作:

1、開展了監測室檢測和建設工作。我站監測室,在去年市農業局支持下,已經初步具備了蔬菜農藥殘毒快速檢測,農產品部分污染物的檢測及水質檢測能力。通過對全市部分商場、生產基地在重大節日(春節、五一、十一)期間對蔬菜、水果采樣檢測,蔬菜農藥殘毒檢測合格率92%,水果農藥殘毒檢測合格率96.5%。另外為了提高化驗人員技術水平,為今后化驗室工作打下基礎,我站決定分批選送技術人員到省上進行培訓,今年有二人經過培訓學習獲得了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測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驗員上崗證,下一步將繼續派人參加培訓。近年來由于市局對我站化驗室、檢測平臺建設比較重視和支持,連續兩年都安排經費進行檢測平臺建設,所以我站化驗室已初具一定的檢測能力,加之近幾年工作也開展得比較好,今年被上級確定為"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保山工作站",納入全省監測體系管理,屬全省首批。同時安排了一定的經費進行化驗室建設,完成了有機、無機樣品前處理室等8個化驗室基礎設備建設,并購置了環境監測車輛,為單位監測工作提供便利。

2、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發展。①通過廣泛宣傳,積極主動幫助農業企業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申報認證。今年全市又有3家企業(施甸生物公司的茶葉、施甸木老元的魚腥草、保山永坤飼料公司的豬肉)獲得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到目前全市通過認證的企業已達12家,基地面積14.3萬畝;通過對騰沖13家企業和隆陽區1家企業21萬畝的生產基地(涉及20個鄉鎮)的實地考查和環境監測評價,幫助14家企業撰寫了生產技術規程,加工規程、環境監測報告等共40余份報告。幫助14家企業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有2家認證綠色食品),14家企業生產基地的191個土樣全部由我站現場取樣,室內制樣,目前已經完成了環境評價,樣品檢測。另外在已取得云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12家企業中,又選擇4家企業(施甸萬興茶廠、放甸生物工程公司、施甸坤宏食品公司、保山開心食品公司)申報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幫助企業完成了所有上報材料,已報國家認證中心。②進一步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技術研究,去年我站編寫了《保山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為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了技術保證,在全省屬首家,得到各級的肯定,省環保站已經確定以我站所編《規程》為基礎,加以補充完善,報相關部門作省級地方標準出版。隨著技術的發展,對《規程》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為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3、其它業務工作:①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云南省農田(地)環境評價、動態監測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項目,今年通過大、小春兩季實施,試驗階段的工作基本結束,兩季試驗完成較好,得到了省環保站和省農科院的好評,認為道街登高點是全省三個實施點完成得最好的一個點,通過試驗,初步掌握了我市農田(地)污染綜合治理相關技術,為今后我市開展農田(地)綜合治理打下基礎。②參與環保局完成了“保山市畜禽養殖污染現狀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查清了我市養殖業的分布情況和糞尿等畜禽廢物的利用率,排放狀況,為下一步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措施,因地制宜,有的放失地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示范區、生態縣、生態鄉和生態村建設打下良好基礎。③成立了"保山市野生植物保護領導小組","保山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兩個領導小組的辦公室都是設在我站,工作已經開始起步,完成了保山市野生玉米和野生稻調查,撰寫了《保山市疣粒野生稻分布點》已上報省上,爭取列入野生植物保護目錄,完成了《保山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執法自查報告》,基本摸清了我市轉基因生物基本情況。野生玉米通過對昌寧更嘎鄉西貴村白泥塘實地調查,并采樣移栽到示范園溫室里已經成活,相關植物學性狀有待進一步研究。④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區農業環境質量監控檢測,完成了74個點的年初計劃。⑤抓好農業生態建設技術研究,做好"神內"基金的運行管理。通過對保山現有生態模式進行研究,初步摸清我市生態建設的現有基本模式,為我市生態農業發展奠定基礎。搞好生態環境調查,通過調查完成了《保山市紫莖澤蘭的生態影響》調查報告。"神內"基金通過運行周轉,大部分資金在市直及隆陽區農業系統內作為農業生態建設周轉使用,資金運行穩妥安全。⑥搞好培訓工作,參與了市局組織的示范村培訓,培訓40余人次,另外,我站還在騰沖舉辦了"蔬菜農藥殘毒檢測"培訓,為期3天,為騰沖培訓了一批檢驗人員,得到了各級的好評。⑦1000口沼氣池建設項目已經開始啟動,我站已經派人到省上參加"沼氣建設新標準"培訓,協助搞好該項目建設。

三、存在問題

1、體系建設滯后。體系建設包括技術體系建設和檢測體系建設。全市目前只有市級和昌寧縣有獨立的農業環保站,其它四縣(區)還沒有獨立機構。技術體系建設滯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檢測體系建設經去年和今年投資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監測能力,但離國家標準的二、三級站建設標準相差甚遠,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建設。

2、農業環保執法宣傳不足,執法力度不夠。經過各種法律、法規培訓,現在持有農業行政執法證件的人員很多,但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都很低。近幾年來,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田污染事件越來越多,我站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也在逐年增加,許多事件都只能通過我們現場調查,出具調查報告,協商解決,根本無法按照法律、法規處理,執法力度不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其次是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環境污染特別是農田污染的危害認識不夠,法律意識淡薄,造成執法比較困難。只有加強執法領導,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廣泛宣傳,才能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3、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環保工作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但資金投入仍然不足,近兩年來隨著業務工作不斷擴大,特別是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越來越多,在農產品認證中,基地監測,產品檢測等都需科技人員親臨指導,還有申報材料審核等都需經費開支,單位監測車輛雖已解決,但無車輛指標,無預算經費。另外,雖然成立了"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而且工作已經開展,但沒有具體工作經費,特別是技術培訓費用。

四、2005年工作計劃和打算

1、加強監測室工作,開展好監測室檢測工作,多方籌資,不斷添置檢測儀器,完善監測室建設,以監測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2、宣傳農業環保法律、法規,防治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環境,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調查處理農業環境污染事故。

3、繼續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申報認證、生產技術研究、技術培訓等工作,計劃成立"保山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4、做好農業生態經濟發展研究,探索適合我市發展的各種生態農業模式,管理好"神內"基金運行。

5、繼續設立基本農田質量監控點,擴大監控范圍,建立點位檔案。

6、搞好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和保護管理工作。

篇3

3500億元在山西就地消化

為引導煤改資金就地消化,自煤炭資源整合之初到2010年,山西政府方面出臺了四份文件,列出了一些適合投資的行業??偟闹笇枷胧牵瑸槊焊馁Y金的注入降低投資門檻、優惠稅收。凡是投資農業、旅游的,山西政府方面在按照國家優惠政策作出優惠外,再另行給予照顧。2009年8月19日出臺的《關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提出凡資源型企業轉產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均享受省級龍頭企業的政策待遇。作為配套,山西省財政等部門拿出大約3億元用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措施已初見成效。官方消息稱,通過引導,7700億資金中的3500億左右已經在山西省內完成了投資轉化,進入到高新技術、農業、教育、旅游等8個行業中。另外4000億左右的資金中,有一部分被投放到內蒙古、新疆的煤炭行業中;另一部分南下,進入深圳、香港等地用作其他項目類投資。此外,有一部分不知去向,還有一部分的主人正在持幣觀望。

55%的資金落在房地產業

2011年3、4月間,盟動力資本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山西煤炭轉型資金的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山西省10個城市和地區的117位前“煤老板”。不同于官方對煤改資金去向的說明,這份調查報告卻顯示,從投資行業來看,山西煤炭轉型資金主要投放在房地產(55%)和IT互聯網(29%);在其他(包括旅游、教育等)、農業和快速消費品領域注資的分別為23%、6%和5%。從調查來看,目前這份資金投資最多的是房地產業。在已知的煤改資金流向中,除了有大約一半被投放到山西當地,另外的投資區域集中在了北京(72%)、天津(23%)、海南(21%)等地,其中北京以絕對優勢成為煤改資金在山西省外投資的首選。這與官方公布的外流資金主要進入深圳、香港等地的說法不同。

2011年2月“晉商聯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晉商聯合”)斥資9.1億拍下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E-17商業地塊,并宣布將在此籌建晉商聯合大廈。“晉商聯合”由30位山西前“煤老板”聯合組建,其資金中很大一部分正是山西煤改后退出的閑置民間資本。它是山西煤改資本轉型投資房地產的一個縮影?!皶x商聯合”也同時代表了大部分“煤老板”在投資方式上的傾向。他們有較為強烈的憂患意識,超過六成 (63%)接受“抱團投資”的方式,還不能接受私募股權投資型的現資制度。

而隨著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持續深入,“煤老板”對于房地產的投資熱情正在消退,IT互聯網業成為重點關注領域。目前,參與調查的前“煤老板”中已有近三成(29%)注資該領域。其中,大部分選擇投資電子商務,如目前排名“2010年中國十大團購網站”的阿丫團,2010年6月獲得1.1億元投資。以及酒類電子商務網站酒仙網,2011年4月完成首輪2000萬美元融資。

在煤改推進的同時,該省還努力引導煤改資金投入文化產業,《山西省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到5%以上。近3年來,山西省民營資本投入文化產業的資金總額達425.5億元,其中,投入文化旅游產業的資金總額達326.3億元。山西煤改資金轉投旅游業的不在少數,5年來,僅煤炭、焦炭、電力等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的資金就超過了200億元。

此外,手握大筆資金的前“煤老板”,顯然也是農業產業的潛在投資者。他們轉投農業,將享受一系列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均可享受“省級龍頭企業”的政策待遇。據媒體報道,澤州縣下村鎮車老板投資2億元打造“農業循環經濟”。到2010年8月,已種植農作物約1000畝;種豬廠約有3萬頭豬,產出的沼氣可供氣百萬噸以上,年產值約10億元。

煤改資金投放的主要領域

數據來源:《2010山西煤炭轉型資金投資狀況調查報告》。

除山西省外煤改資金流入的主要地區

數據來源:《2010山西煤炭轉型資金投資狀況調查報告》。

30多名“煤老板”聚集汾陽投資酒業

為引導煤改資金重新投放于當地的發展建設,汾陽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勵機制等。早在2010年就制訂了《關于促進全市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計劃中的“一企一事一業”涉及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諸多產業共37個項目,概算投資達60多億元。

2010年9月,“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在汾陽市杏花村鎮奠基。30多名前“煤老板”計劃3年內共同完成投資50億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業集中發展區,增加銷售收入100億元,帶動20萬戶高粱、豌豆、大麥種植農戶致富。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投資17.5億元。

篇4

市洋河新區社會事業局

一、基本情況

中興村地處洋河鎮區南部2公里,全村19個村民小組,1149戶、5860人,現有建檔立卡低收入戶93戶、250人,低保戶40戶、93人。村有黨員97人,13個黨小組。全村面積7300畝,耕地6400畝,人均耕地1.3畝,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外出打工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年外出務工近千人,2017年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為7200元左右。屬區定經濟薄弱村。

二、發展現狀分析

現有基礎

1.發展優勢

一:農業基礎比較好

人均耕地面積約1.3畝,每戶耕地5畝多,耕地土質好,水利溝渠基本暢通,發展高效農業有基礎。

二:養殖前景比較好

土地資源豐富,農戶儲存小麥和玉米比較多,給養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現有養雞、養羊、養豬、養牛專業戶8家,養殖規模都不大,經濟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導和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持。

三:高效農業有一定規模

目前已流轉土地400多畝,種植50畝大蒜專業戶1家,種植350畝糧食專業戶1家。

2.不足之處

一:為民服務能力較弱

村部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沒有村民活動中心,服務功能弱化。

二:交通和水利設施比較落后

村莊內部道路未達到莊莊通,高標準農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橋梁破損比較嚴重,部分排澇溝渠破損形成堵塞,影響農業生產。

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積仍然是傳統模式的小麥和玉米種植,產量效益不高。工業方面基礎十分薄弱,只有一個家具加工廠,規模不大,工人素質不高,機械設備陳舊。三產服務業零星敲打,僅有幾家路邊小超市,幾家出售洋河小酒廠的散酒。

三、發展思路

洋河鎮是中國聞名酒都,是宿遷市經濟重鎮,圍繞洋河鎮酒都重鎮、生態旅游特色鎮的發展定位,中興村將重點發展特色高效農業項目經濟。

一是打造洋河鎮區南部特色鄉村示范點,圍繞村莊、道路、橋梁、溝渠、綠化等開展環境整治,美化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村組規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設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在洋河全鎮生態高效農業發展規劃中,重點發展規模種植糧食作物和規模養殖畜禽,引進綠色食品加工項目,實行"網上直銷",打造蘇北傳統農業特色幸福鄉村。

四、具體舉措

1、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圍繞洋河新區"十三五"規劃,對現有產業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布局,加強土地流轉,為專業化、規?;蜕鷳B化發展種養殖創造條件;統籌規劃村莊布局,爭取整理土地800畝,用足用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村民承包土地,進行專業化種植、養殖,發展規模生產,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

2、改善發展環境

大力解決中興村到鎮區的交通建設問題,積極向新區和鎮匯報協調,利用新一輪村居布局規劃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農村道路建設補助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修橋鋪路、維修溝渠。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發展環境,積極邀請企業落戶中興村,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畜禽綠色食品"網上直銷"企業、木材加工業,帶動當地群眾就業,轉移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3、強化村民的教育培訓

一是重點抓好農業新技術培訓工作。組織種養殖技術人員進農戶、到田頭,手把手傳授新技術、新方法,讓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試,推廣蔬菜大棚種植和畜禽規模養殖,而后再帶動影響一批人。

二是是依托社區教育中心,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功能,開展農村社會學習型活動,通過廣播、發放宣傳資料、辦黑板報、定期讀書交流和召開群眾會等形式,更新村民觀念,使黨的惠農政策宣傳多樣化,農技培訓講壇常態化。

篇5

關鍵詞:柑橘;農藥殘留;安全指數;風險系數

中圖分類號:S48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11203

1引言

慈溪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成片種植蜜柑,是柑橘種植的北緣地區[1]。現在種植的柑橘品種以“宮川”為主,且多集中在龍山鎮。柑橘因其產量高、易管理而受種植戶歡迎。柑橘在其果實成熟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侵害,需要把施用農藥作為防治病蟲害,提高柑橘產量的重要手段[2]。當地的柑橘多以剝皮鮮食為主,很少利用柑橘皮。部分種植戶認為,施用農藥后農藥殘留在柑橘皮上,不會對果肉有影響。但在柑橘中發現農藥殘留時有報道[3~5],基于此,利用氣相色譜儀和液相色譜儀對慈溪市散戶種植的柑橘進行了29種農藥殘留定量檢測分析,并利用相關評價指標進行了質量安全風險評價。擬通過了解柑橘農藥污染現狀和質量安全風險特點,為科學食用柑橘、柑橘農藥殘留監管和科學指導種植戶進行果樹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慈溪市本地散戶種植的柑橘作為調查分析對象。于2014年10月對慈溪市龍山鎮21家種植戶上市前柑橘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抽取樣品21批次,每批次各10個柑橘。種植戶均為散戶,種植面積在1-5畝不等。

2.2儀器設備

Agilent公司氣相色譜儀(6890N)配火焰光度檢測器(FPD)和氣相色譜儀(7890A)配微電子捕獲檢測器(μ-ECD)、Waters公司液相色譜儀(2695)配熒光檢測器(2475),高速勻漿機(IKA T18基本型),離心機(TD5A-WS),氮吹儀(DSY-III)。

2.3樣品前處理過程與方法

樣品到實驗室后,對柑橘剝皮,僅對果肉進行檢測。每個柑橘取對角線的2瓣,放入勻漿機中打碎。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25.0 g樣品放入125 mL的磨口試劑瓶中,加入提取劑乙腈50.0 mL,用勻漿機高速勻漿2 min,靜止提取30 min,倒入加有4 g氯化鈉的100 mL離心管中,充分振蕩1 min;然后離心管以4000 r/ min離心5 min,吸取上層液體10.00 mL到10 mL帶塞玻璃刻度試管中,用水浴80 ℃,氮吹儀吹至近干,待凈化。每20批次樣品做1個添標樣品作為質控樣。

2.4樣品分析與測定

按照NY/T 761-2008[6]方法凈化測定29種農藥。29種農藥詳見表1。采用外標法峰面積定量,保留時間定性,雙柱確認。檢出限和定量限均采用了NY/T 761-2008的相關數值。測定結果按照GB 2763-2014[7]進行判定。

2.5安全指數

用安全指數來評價某種農藥殘留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8],其計算公式為:

IFS=EDIc×fsIC×mb,

式中C、EDIC分別為某種農藥、農藥實際攝入量估算值:

EDIC=R?F?E?P

式中E、f、mb、F分別為水果可食用部分因子、安全攝入量校正因子、人體平均質量、水果估計攝入量;sIC為安全攝入量,采用每日允許攝入量(ADI);P、R分別為水果加工處理因子、水果中農藥殘留水平。

柑橘估計攝入量采用2002年浙江省居民水果最大消費量149.3 g/人?d[9],mb為60kg[10,11],E、P、f均取為1[8,10],F為149.3 g/人?d,R取為該農藥在該次檢測的最大檢出值。29種農藥的ADI值[7,12]詳見表1。

IFS=∑ni=1IFSCin

式中IFS為柑橘中各種農藥對消費者健康的整體危害程度[8]。

2.6風險系數

風險系數計算公式為:

R=aP+bF+S。

具體計算方法同柴勇等(2010)[13]。

3結果與分析

3.1抽樣過程中發現的農藥

在柑橘樣品抽樣的同時,通過查看農資倉庫、田間使用過的農藥瓶(袋)和詢問種植戶等方式對種植戶在柑橘上的農藥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被調查的21個種植戶不同程度地使用了7種農藥中的1種或幾種。通過歸類發現有2大類農藥,一類是用來防治霉病等的殺菌類農藥,有4種;另一類是用于紅蜘蛛、蚜蟲等,主要在柑橘成熟期使用的殺蟲類農藥,有3種。具體詳見表2。本次調查發現在柑橘成熟階段殺菌類農藥使用頻率相對較高。

3.2柑橘中農藥污染情況

通過對29種農藥殘留定量檢測發現,2批次柑橘樣品有氧樂果農藥殘留檢出,殘留檢出量分別為0.092 mg/kg和0.107 mg/kg,其余樣品中均沒有發現農藥殘留。這次調查中柑橘農藥檢出率為9.52 %,樣品農藥檢出率為3.45 %。

3.3柑橘農藥殘留安全指數評價

除氧樂果外,其余28種農藥均沒有殘留檢出,因此只計算氧樂果的IFSC值和值。經計算可知,IFS值和值分別為0.888和0.031,都小于1,說明這29種農藥在該時間段對柑橘質量安全沒有明顯影響,其安全狀態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以內。

3.4柑橘農藥殘留風險系數評價

采用短期風險系數進行分析,設定b=0.1,a=100 [8,10],由于本次檢測的數據來源于正常施檢,因此S值設為1,只計算有殘留檢出的氧樂果的風險系數。由于氧樂果農藥的樣本超標率為9.52 %,經過計算可知風險系數R值為10.62。當R值大于2.5,該危害物高度風險;R值在1.5~2.5之間時,該危害物中度風險;R值小于1.5時,該危害物低度風險 [8]。由于10.62遠大于2.5,因此為高度風險。

3.5常用標準對柑橘農藥殘留的限量要求

目前,適用于柑橘農藥殘留限量判定的常用標準有GB 276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4]和NY/T 426-2012綠色食品 柑橘類水果[14]等標準,對照標準,發現此次抽樣檢出的2批次柑橘樣品氧樂果殘留量均超出了GB 2763-2014規定的限量要求,為不合格樣品,而在NY/T 426-2012中對柑橘氧樂果的限量要求未做明確規定。29種農藥限量標準詳見表3。從表3可見,GB 2763-2014對26種農藥做了限量要求,而NY/T 426-2012僅對9種農藥做了限量規定,出現了優質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限量要求落后于國家強制標準的現象。

4結語

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在柑橘中沒有氨基甲酸酯類、殺菌類和擬除蟲菊酯類等農藥殘留檢出,只有1種有機磷農藥氧樂果有檢出。氧樂果為高毒殺蟲劑,其具有內吸、觸殺和一定胃毒作用,擊倒力快、高效、廣譜等特點,是較理想的根、莖內吸傳導性殺螨、殺蟲劑 [15]。氧樂果在花木種植中有較大范圍地使用,但在水果中為限用農藥。內吸性農藥常常會在柑橘等水果果肉中有殘留,而非內吸性農藥往往只在表皮有殘留,而在果肉中沒有殘留[16],因此在水果種植過程中應禁止使用內吸性農藥。我們調查發現氧樂果殘留檢出為柑橘種植戶誤用了在花木中使用的氧樂果。

從柑橘農藥殘留安全指數評價結果來看,29種農藥在該時間段對柑橘安全沒有明顯影響,其安全狀態均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梢娺@29種農藥都不是影響慈溪市柑橘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從風險系數分析結果來看,氧樂果在柑橘農藥殘留方面是高風險的,其余28種農藥在柑橘農藥殘留方面都是低風險的。雖然安全指數法評價質量安全已有廣泛應用[10,17,18],但目前利用安全指數來進行特定產品風險評估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如缺少一些基礎的權威的調查數據,特別是單一柑橘品種的單人日均消費量缺失和柑橘作為季節性水果都給風險評估的結果有效性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調查發現有2大類農藥在柑橘種植過程中使用,主要為殺菌類農藥。但只有1種農藥在我們29種檢測的農藥當中,而這種農藥在柑橘中有檢出。可見,提高檢測能力,對種植戶使用的農藥進行全面檢測,切實實現對柑橘質量安全的全面監控已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慈溪市農林局.慈溪農業志[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295.

[2]袁吉澤,張O,余建偉.降低桔子皮中有機磷農藥殘留的技術[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2,31(3): 283-288.

[3]羅江,劉小文,齊瓊,等.永州市水果中有機磷農藥殘留抽樣調查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4(4):59- 61.

[4]張耀海,焦必寧,趙其陽,等.我國主產地柑橘的農藥殘留現狀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1,37(4):189-19.

[5]唐淑軍,梁幸,賴 勇,等. 水果農藥殘留研究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2010(8):253-255.

[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 761-2008, 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7]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GB 2763-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8]金征宇,胥傳來,謝正軍.食品安全導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75-82, 255-257.

[9]金水高.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十: 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數據集 [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0]柴勇,楊俊英,李燕,等.基于食品安全指數法評估重慶市蔬菜中農藥殘留的風險[J].西南農業學報,2010, 23(1):98~102.

[11]聶繼云,李志霞,劉傳德,等.蘋果農藥殘留風險評估[J]. 中國農業科學, 2014,47(18):3655~3667.

[12]李厚品,劉路,呂磊,等.貴州畢節市售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分析[J].北京農業,2013(18).

[13]柴勇,楊俊英,李燕,等.基于食品安全指數法評估重慶市蔬菜中農藥殘留的風險[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1):98~102.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 426-2012, 綠色食品 柑橘類水果[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5]姚建國,周卯星,馮瑜.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分析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3(2).

[16]王冬群.翠冠梨不同組織中農藥殘留分布規律[J]. 浙江農業科學,2013(1): 63~66.

篇6

品牌形象是品牌形成和的基礎,會消費者對品牌的忠實程度,從而影響該品牌的市場份額乃至的生存和發展。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消費者事先難以了解和評價企業所提品的價值。因此,企業應樹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以將有關產品的實際價值和特色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樹立特色品牌形象的第一步就是賦予品牌一個好的名稱和設計一個能與之相對應的視覺符號———標志。品牌名稱是品牌的第一代言人,一個好的品牌名稱能體現品牌的內涵、文化和檔次,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對于新產品來說,它可以使消費者產生對此產品的好感,激發嘗試的沖動;對于老產品來說,它可以培養消費者對此品牌的偏好和忠誠。品牌標志是形象化和視覺化了的品牌,在創造和維護品牌資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應通過其設計和造型傳達出某種與產品相對應的文化、精神和追求,使消費者通過這些品牌標志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不同的品牌,將自己對某種品牌的情感與這些標志聯系在一起,進而產生對品牌的記憶、偏好和忠誠。品牌名稱和標志是品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時刻向人們傳達著各種信息,是一種零投資、大收益的廣告。因此,中國企業要創立國際知名品牌,必須提高品牌名稱和標志意識。首先,應避免“同名同姓”的品牌。據調查,在中國擁有“熊貓”品牌的企業有331家,“天鵝”有175家,“海燕”有193家[5]。這種品牌共有的現象,一方面使得企業無法在品牌建設和提升的過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費者無法根據品牌來識別產品,導致市場混亂的局面,極大地制約了中國本土品牌的建設和發展。其次,還應當加強對品牌名稱和標志的保護,通過各種手段維護自己品牌名稱和標志的獨特性。為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企業應事先在有關國家進行注冊,必要時還應當將與本企業品牌名稱、標志等諧音、形似的名稱標志也進行注冊,以避免商標模仿行為的發生。

樹立特色品牌形象的另一重要步驟是將品牌溶入到某種文化當中。隨著感性消費的到來,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牌傳播的文化信息所帶來的別樣滿足。因此,品牌有無競爭力,能否為消費者接受,并不完全取決于物理性能方面的差異,還在于其品牌是否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能給產品注入活力,給買賣雙方溝通帶來方便,賦予一個企業長盛不衰的生命力。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傳統工藝的源遠流長享譽國內外。然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西方大量產品流入國內市場,對本土品牌造成嚴重沖擊。激烈的競爭要求中國企業應當揚長避短,努力挖掘民族文化內涵,運用各種本土化、特色化、通俗化的傳奇故事與典故給本土品牌披上文化的盛裝,以提高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從而彌補技術上的缺陷。這就要求中國企業首先要推出能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推動物質精神文明發展的產品或服務,并能引導一種新的、健康的消費方式和觀念。其次,在創造產品文化的同時,孕育一種商業文化,將“顧客至上”真正融入管理企業的精神之中。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對文化的需求,將產品的物化功能與文化內涵聯系起來,并籍以廣告、公關、促銷等傳播手段,將目標對象心中最珍貴的、最難以忘懷的那部分情感,對人生的體驗和感受,其所追求、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描述出來,賦予產品這些消費者喜歡的內涵和意義,建立目標對象對品牌的聯想,從而達到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效果,以加強其對該品牌的忠誠度。再次,在品牌中體現民族精神,這樣既可以引起外國人的好奇,又可以引起本國愛國者的民族情懷與文化共鳴。

(二)綜合運用多種品牌營銷手段

當前,中國市場已進入初步成熟的過剩時期,市場競爭日趨白熾化。因此,廠商要贏得競爭優勢,不能再固守原有的、單一的、落后的品牌營銷模式,而應綜合運營各種營銷手段,從多種角度接觸消費者,尤其是加強對營銷、關系營銷、綠色營銷的運用。

體育營銷,尤其是對重大賽事的贊助,對品牌形象的樹立和品牌聲譽的傳播,效果十分明顯,是一種相對來說低投資、高回報且見效快的營銷手段。例如,三星近些年的崛起就與體育賽事密不可分:1986年漢城亞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4年廣島亞運會,1998年曼谷亞運會,2002年長野冬季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2002年悉尼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2002年釜山亞運會……三星公司均以贊助商的身份出現。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三星的品牌形象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在前段時間INTERBRAND公司進行的2002年年度品牌調查中,三星的排名從第42位升至第34位,上升了8位,品牌價值達64億美元[6],成為全球品牌價值上升最快的公司。

關系營銷,是指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和,使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如消費者、分銷商、供應商、政府等建立起長遠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它強調與消費者的交流與溝通,通過服務來滿足、方便消費者,以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達到提高市場份額的目的。中國企業要運用好關系營銷,關鍵是想辦法留住老顧客,并與顧客建立起長久、穩定的關系。發現,吸引一位新顧客所引發的費用是留住一位老顧客費用的5倍以上,爭取一個新顧客要比維護一個老顧客多出6-10倍的工作量,顧客忠誠度水平增加兩成,營業額就上升40%[7]。因此,企業可以借助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多種媒體溝通渠道,對品牌的細分市場和目標顧客進行共性與個性并重的調查,建立以顧客為核心的主要利益關聯方的數據庫;按照誠信、平等、互利的原則,與顧客進行個性化溝通并建立起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進而形成顧客對該品牌的高滿意度和高忠誠度。綠色營銷,是伴隨近年來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而產生的,隨著環境保護運動的不斷廣泛和深入,法律、道德和輿論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過程和后果,將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予以更加嚴格的監督和限制。最近公布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表明:大約80%的德國人,50%的法國人在超級市場購物時會選擇環保產品;而美國在1989年的調查報告中,77%的人認為,企業的環保信譽會影響其購買決策;日本調查顯示,超過90%的顧客對綠色食品感興趣[8]。中國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偏好也在加強。因此,企業應努力開發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包裝,組織綠色生產,使品牌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符合國際通行的環保標準、區域性環保標準和國別環保標準;根據市場調研,了解、誘導和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潛在需求;積極參加促進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公共事業,實現企業和社會雙重的可持續發展。

(三)把握品牌營銷環境

時代在變,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在變,信息傳播方式也在變,這些都要求企業品牌在傳播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握品牌的時代營銷環境,與消費者的審美意識與消費觀念同步。

在品牌傳播過程中,企業總是在以美學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自己品牌的形象,包括產品的內在功能美、外形美、包裝圖案美、色彩美、廣告設計美、口號語言美等等。然而,人們的審美意識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因此,中國的品牌要走向國際市場,必須與時代同步。美國通用面粉公司運用了長達幾十年的主題化形象代言人貝蒂·克洛克的事例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貝蒂·克洛克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最初由紐約家尼維莎·麥肯繪制。在1989年唐納利公司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在24-29歲和55-64歲的人群組合中,貝蒂·克洛克是各類產品中最受信任的廣告代言人。原因之一就是貝蒂·克洛克在多次重塑過程中,總能跟上和婦女在美國所扮演的新角色。1955年時,她抿著嘴微笑;1965年時,她脫掉白領衫,換上了珍珠色的高領衫;1972年,她穿上了職業女裝;1986年,她已演變為一位打著蝴蝶結的職業婦女。這些裝飾的變化都是順應當時潮流的。如今,發展日新月異,品牌的營銷環境變化加速,為了避免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弱化,中國企業的品牌管理者應加強品牌環境意識,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在保證品牌定位一貫性的前提下,塑造新的品牌形象,維護品牌優勢,使品牌永葆青春,走品牌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根據目標市場定位品牌

2001年,美國營銷協會評選對全球影響最大的觀念,評選結果是定位論。所謂定位就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找到一種能夠讓消費者感覺到并接受的產品或服務。由于消費者年齡、性別、個人愛好、收入水平、家庭狀況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對消費的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對同一品牌的取舍傾向也是不同的;一個品牌要想同時滿足所有消費者,甚至使他們都形成對產品和品牌的忠誠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國企業必須根據消費需求的差異性,運用系統的方法,把整個目標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子市場,對不同的子市場定位不同的產品和品牌,并有針對性的滿足消費者,以使企業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這種方法也就是細分市場,要求對目標市場的消費者心理進行縱向深入探索,并以此為基礎,對消費者的價值觀念、購買行為、偏愛程度、消費需求等因素準確把握,然后,針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樹立不同的品牌形象,也就是針對某一細分市場給某一品牌有效的定位,使這一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有著一個清晰的概念,占據特定的地位。運用這種方法,有時能出奇制勝,尋找到另一潛在市場,獲得巨大效益。

中國企業要正確運用品牌定位方法,必須注意賦予品牌一個清晰、確定的定位。游離的品牌定位不利于消費信任度的建設。維護品牌清晰的定位,首先,應該通過各種宣傳讓消費者了解這種品牌的內涵、價值和優勢,突出品牌的獨特之處,讓消費者感受到它的不可替代性,即該品牌為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在功能、質量、服務或營銷等方面是競爭對手不可替代的,似乎是市場上的“唯一”,這種差異可以源于產品本身所提供的物質利益,也可以來源于由產品引申出來的某種想象的概念,如“萬寶路”香煙體現的是男子漢自由、豪爽和力量,“健”牌體現的是瀟灑和溫文爾雅,“555”體現的是企業家的成功,這種通過人為渲染出來的抽象概念所制造出來的差異,也可使這種品牌深入人心。其次,在進行品牌傳播和品牌延伸時,應保持品牌定位的一致性與連貫性,而且這種定位所傳達給消費者的信息不能過多,一定要清晰、簡單,否則消費者很難記憶,從國內外著名品牌的發展歷程來看,簡明、一貫性的品牌定位至關重要,可以使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深刻。

篇7

關鍵詞 中華蜜蜂;熊貓牌蜂蜜;技術規程;長青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312-02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panda honey″ was summarized,including operation mode of panda honey,the inspection procedures of honey sampling,harvest,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dures of honey.It depended ecological fair product as the carrier and introduced social participation to realize the new model of ecological value chain many benefits finally.

Key words Chinese bee;Panda Honey;technology regulations;Changq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最近幾年,自然保護專家學者、自然保護區、社區居民形成共識,發展中華蜜蜂(以下簡稱中蜂Apiscerana cerana)養殖業具有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洋縣山區居民有依靠當地土蜂資源和家庭條件養蜂取蜜的歷史傳統,但是,養蜂的收入極不穩定。專家從氣候變暖、電磁干擾、病毒和真菌感染、蜂群過勞或營養不足、農藥危害、管理措施方面解釋蜂群衰退失調、國家食品標準[1-9]。面對自然保護、產品質量、原產地品牌認證等新問題,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筆者開展中華蜜蜂蜂蜜樣本送檢規程、采集運輸養殖業調查和熊貓牌蜂蜜取樣質量檢測工作,以期在熊貓牌蜂蜜創立、可持續發展中華蜜蜂養殖業,探索以生態公平產品為載體,引入社會參與,最終實現生態價值鏈,多方受益的保護新模式。

1 中華蜜蜂養殖歷史和棲息地概況

長青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東經107°25′~107°45′,北緯33°26′~33°43′,周邊與9個行政村接壤,現有人口5 087人,人口密度為5~9人/km2。管護森林面積3萬hm2,大部分是大熊貓的冬春棲息地,是秦嶺大熊貓保護重要的組成部分。洋縣中蜂分布于海拔700~2 200 m之間,中蜂相較洋蜂個體小,適宜在蜜源分散的山區生活。中蜂飛動敏捷,嗅覺靈敏,勤奮、抗病、耐寒、耐熱力強,但產蜜量和分泌王漿的能力略低于洋蜂。洋縣山區開花植物上千種,但是分布不均,特別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早春開花,對中蜂種群影響大。該區域屬季風性氣候,季節性變化明顯。全年具有雨熱同季、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等特點,氣候隨海拔升高而呈垂直變化。海拔700~2 200 m年均降雨量850.0~996.6 mm,年均氣溫5.1~12.3 ℃,>10 ℃積溫2 125.7~3 490.4 ℃,年均無霜期182~208 d。日照春夏多、秋冬少。

2 熊貓牌蜂蜜運作模式

選擇大熊貓保護區原產地條件,調查蜜源植物。在各項質量指標檢測的基礎上,制定熊貓牌蜂蜜質量控制標準。制定蜂蜜送檢樣本的采集規程,蜂蜜采收、儲存及運輸規程,認證無公害綠色食品“熊貓牌蜂蜜”。提高養殖技術與管理水平,采用高質高價策略。

3 蜂蜜送檢樣本的采集規程

一是每個蜂場分別送樣;每份送檢樣品從原蜜中采集約500 mL。二是容器材質可以用無毒塑料,必須無毒、無異味,使用前必須清洗消毒,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高溫蒸煮過后,日光曬干。三是將蓋口擰緊密封,以避免運輸中的二次污染。將樣品快遞至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進行檢測。

4 蜂蜜采收、儲存及運輸規程

4.1 采收的見證、溯源

采收全程應有養蜂人和熊貓蜂蜜項目負責人同時在場。項目負責人在現場起到見證采收蜂蜜信息的作用,以及所負責地區蜂蜜采收的匯總及溯源跟蹤。負責人在采收時拍攝每個蜂場、生產者的照片;并制作蜂蜜采收匯總表。

4.2 采收機具

采收所需要的各種機具,都必須無毒、無異味。使用前必須清洗消毒。消毒用75%的酒精,如果條件不具備也可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高溫蒸煮過后,日光曬干備用。要選用不銹鋼、全塑或木質的無污染分蜜機;選用不銹鋼割蜜刀;一定不能選用鐵桶,或有生銹部位的搖蜜機或割蜜刀。

4.3 采收操作現場

采收操作現場必須清潔干凈無積水,消除污染源及蒼蠅孳生地,工具、容器擺放齊整,備有清潔水和滅菌消毒器具。

4.4 采收

采收的蜜脾應該完全封蓋;蜂蜜水分含量應低于20%。操作時間應在上午進行,盡可能避開采集高峰期和不良天氣,操作時氣溫以不低于14 ℃為宜。采收后需用60目以上的篩網將蜂尸等雜質濾出。

4.5 裝桶

應使用蜂蜜周轉專用桶,無毒、無害、無異味。專用桶如是鐵桶,需經附著力強的無毒、耐酸食品漆(環氧樹脂)做特殊處理;也可選用陶、瓷罐(缸)或木桶無毒塑料桶。容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干凈。蜂蜜裝入周轉專用桶后,桶口一定要封緊。每桶盛裝不可過滿,應留有20%左右的空檔,以防轉運時震蕩受熱外溢或膨脹爆裂。

4.6 產品信息標簽

在現場經生產者和見證人同時確認后,填寫附件2信息標簽,一式2份:一份以不易損壞的方式固定在包裝容器的側面;另一份作為專用桶口封條。標簽中的蜂場GPS點位、水分含量、波美度、重量等信息,用標準儀器測量。專用桶編號以項目區為單位連續編號。

4.7 儲存

蜂蜜嚴禁露天存放,儲存要設專用庫,按品種分等級分別存放,并堆碼齊整,放置平穩。庫房內要保證清潔陰涼、干燥通風,防潮濕、防爆曬、防風沙、防止溫度急劇升降。庫溫以5~10 ℃為宜,一般不要超過20 ℃,空氣相對濕度一般不得超過75%。蜂蜜要遠離污染源,杜絕與有毒、有害、有異味、不衛生及腐蝕性強的物品同庫、同處貯存。儲存期間應經常開庫檢查,及時糾正處理引起質量變化的各種不利因素。

4.8 運輸

運輸工具要清潔干凈,裝運過的車輛、船只未經沖洗消毒前不得裝運蜂蜜,不得與有異味或有同載混裝。運輸途中蜜桶要疊好、捆牢,避免顛簸和日曬雨淋。

5 結語

通過制定熊貓牌蜂蜜技術規程,探索以生態公平產品為載體,引入社會參與,最終實現生態價值鏈,多方受益的保護新模式。

6 致謝

感謝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給與的資金資助,感謝長青自然保護區華陽、茅坪中心保護站吳永林、許全石、楊振民等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給予的無私幫助。

7 參考文獻

[1] 李智,張福盈.土特產品,洋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2] 樊賢,潭墾,和紹禹.河南省5個地點中華蜜蜂的初步調查[J].蜜蜂雜志,2005(3):28-29.

[3] 呂云嶺.黑龍江省野生中華蜜蜂調查報告[J].農業科學,2010(12):110-111.

[4] 余林生,韓勝明.中華蜜蜂群體越冬及數量動態特征[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5):721-724.

[5] 余林生.棲息環境和種競爭對中華蜜蜂群體分布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4):553-556.

[6] 曹義鋒,余林生,丁健,等.皖南山區中華蜜蜂個體發育特征的研究[J].蜜蜂雜志,2006(10):3-5.

[7] 張波,麻友琴,袁朝暉,等.中華蜜蜂種群趨勢與影響因子[J/OL].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網絡版),2011,9(6):10-14.

篇8

一、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績

1、生態建設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縣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針上重開發、輕保護,急功近利的行為造成了自然資源的嚴重破壞和生態環境的惡化。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縣的毀林開荒加劇,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山光了、草沒了、水利變成水害,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因水土流失、水患、風沙等災害造成糧食單產平均下降了50%以上,超坡耕地平均畝產還不足100公斤。一次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就形成災害,1994年的水災,全縣90%的水利設施毀于一旦,兩萬多畝糧田被沖毀,其它損失更為慘重。面對我縣的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嚴重失調的現實,做為縣政府環境保護的職能部門,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成了我們首要的工作任務。原創: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縣自然生態破壞的情況,制定恢復治理措施,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我局協調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從1995年下半年開始,深入全縣各鄉鎮,利用半年多時間,開展了全面細致的調查。調查后,我們形成了綜合調查報告,專題向縣委常委會議做了匯報。嚴酷的歷史和現實,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清醒的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明顯地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下決心整治,將無法向全縣人民和子孫后代交代。因此,常委會決定,把加強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確立為治縣方針。從此我們開始了生態縣的建設工作。

為了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全縣的生態環境,環保局牽頭,匯同有關部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全縣生態環境的建設意見和建議。據此,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成立了《××縣生態建設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在編制規劃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省環??蒲兴鶎<业闹笇В涍^半年的艱苦努力,完成了《規劃》的編制工作,并于1997年2月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于2002年3月份經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專家評審組評審驗收后,正式命名為國家第二批生態示范區的縣份,我縣也是全市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按照生態示范區建設的要求,每兩年國家要對生態示范區進行復檢驗收,我縣2004年7月通過了國家生態示范區專家的驗收,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好評和肯定。

我縣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后,縣委、縣政府和全縣各級干部群眾十分珍惜所取得的榮譽和成果,繼續努力建設不停步,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我縣生態建設規劃的總體目標認真組織實施,一步一個腳印的扎扎實實抓生態建設工作。

我縣于1996年匯同省環??蒲兴幹屏恕丁痢量h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2004年在原有規劃項目繼續實施的同時,我們為了生態建設上檔次、提水平、登臺階,又修訂編制了《××縣生態示范縣建設規劃》。同年9月份通過了省專家組的評審和縣人大常委會通過。

我縣的生態示范縣建設始終遵循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以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以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兼顧為目標。在生態示范縣建設過程中,我縣始終堅持有計劃地安排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恢復建設和改造的原則以滿足人們的高質量生產生活的社會需要,既維持了整個自然的生態系統平衡,又保持了資源環境的完整性。通過多年建設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合理開發、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實現了我縣目前的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我縣圓滿地完成了生態示范縣建設工作的各項指標任務,2004年7月順利通過國家的復檢驗收。今年國家還將對我縣生態示范縣建設工作進行復檢驗收,我們有信心完成好相關的工作和任務。

2、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環?!八捻椫攸c工程”。

一是實施了以煙塵、揚塵為重點的“藍天工程”

強力推進了限期使用清潔能源和潔凈煤技術產品的工作。對全縣工業、采暖鍋爐、洗浴業、沿街燒烤、飯店爐灶進行了全面普查登記和整頓工作,對小型爐灶采取全部限期使用清潔能源或潔凈煤技術產品,禁止原煤未經改性處理直接燃燒。推廣型煤、柴油燃料。到目前,全縣各飯店爐灶使用型煤、燃油、燃氣等燃料已達20%,依法限期治理了工業及采暖鍋爐的煙塵污染,去年對21家單位下達了限期治理通知,今年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努力治理煙塵和揚塵,改善城鎮內的大氣環境質量。

二是實施了以飲用水源保護、流域治理為重點的“碧水工程”

特別是去年松花江發生特大水體污染事故后,使我們加強了防范措施。強化了飲用水源水質的保護,我局積極協調螞蟻河上游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嚴密監視水質的變化情況,加強了新城水庫水質的管理,嚴格控制在飲用水源周圍經營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動,確??h城內居民飲用水的安全。

三是實施以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綠色工程”

我們主要做好加快生態示范區。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升級步伐,在全面做好我縣國家級生態示范縣的復檢驗收準備工作的同時,申報了新城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同時加大了有機、綠色無公害基地建設。我局和農業等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增大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面積,推廣無公害農作物種植技術,積極爭取標識。使我縣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產業形成了規模和系列生產鏈條,產品打入省外市場,大幅度增強了全縣無公害綠色食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是實施了以整治擾民噪聲為重點的“安靜工程”。

對擾民聲源加強了專項整治力度,對居民樓內的風機、水泵、歌廳等超標聲源進行全面整治。兩考期間,在學校周圍設定禁聲區,保證了學生不受噪聲的侵擾。推進了環境噪聲功能區達標建設,新建“安靜小區”4個,對主干街路采取了控制車輛禁鳴等措施,從而提高了噪聲達標率。

二、存在的環境問題和所面臨的形勢

盡管我們在環境保護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的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某些方面正在加劇,前景令人甚憂。我縣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兩個方面。

1、生態環境惡化的隱患依然存在,本世紀初國家加大了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的力度,使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緩解和改善。但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民種田直補的政策實施后,極大的調動了種地積極性,由于對林地管理的不嚴、毀林開荒現象比較普遍,個別地方還相當嚴重,有的將林地變成農田,將丘林剃光種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全縣范圍出現了大面積新增耕地,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護又遭到劫難。孕育著新一輪的生態危機。如不加強保護和有效管理,將對實現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2、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失衡,環境污染加劇,人們生存的環境質量下降。

一是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的思想在政府和企業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企業追求利潤,政府追求稅收,往往就將環境保護邊緣化。我縣很多企業在項目的建設和生產過程中不愿環保投入,認為上環保設施增加企業成本,減少利潤收入,而不計所產生的后果和企業長期的發展。這種與科學發展觀相悖的思想在我縣企業中較為普遍。因此,長期以來,發展經濟投入高,環境保護投入低的畸形發展模式,制約了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使總體社會發展失去了平衡。

二是環境污染與人們生活所要求的環境質量有一定差距,環境污染加重,治理污染緩慢。我縣工業企業絕大部分集中在縣城內,所有企業在規模上都屬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產品都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競爭力。相反都是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但在我縣看來又都存在實際困難,不能采取關停措施。因此,邊改造、邊治理、邊生產,如:縣水泥廠雖然幾經改造,但都不能徹底治理,污染依舊很嚴重,亞麻紡紗的廢水也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因此,老污染源的治理相當緩慢。由于我縣環保準入的門檻低,又出現了一些新的污染源。如,我縣興安麻業從去年以來,所排放生產廢水進入農田和污染小井水,造成多次群訪的環境污染糾紛案件,在處理上非常棘手,也給我縣今后環保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難度。

近年來,我們雖然實施了一系列的環保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投入低,污染的總趨勢沒有得到遏制,還在呈發展上升趨勢。在大氣污染方面,我縣城鎮共有工業窯爐18臺,0.5噸以下取暖爐229臺,配置除塵設施的僅有28臺,占總數的12%,飲食服務行業的散煤爐灶231個。這些窯爐、爐灶年耗煤5.5萬噸,其中工業用煤1.8萬噸,取暖用煤3.5萬噸(包括居民散戶用煤),原創:飲食服務行業用煤0.3萬噸。2005年,縣政府對21家取暖鍋爐污染嚴重的單位下達了限期治理通知,但只有5家單位完成了治理任務,其他單位都以沒有資金為由至今沒有進行治理。由于機動車數量的激增,車輛尾氣也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沙塵天氣的增加,空氣質量有所下降,特別在冬季,縣城內時常被煙霧所籠罩污染嚴重的是二、三月份。在噪聲污染方面,商業廣告音響、歌廳音響、鼓風機、建筑施工噪聲、機車喇叭、馬達聲等,使城鎮特別是城區繁華地段噪音污染特別嚴重,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在廢水污染方面,目前,我縣城鎮年用水量為300萬噸,其中:工業用水量為48萬噸,居民用水量為252萬噸。每年排放廢水、污水量為240萬噸,其中:工業廢水38.4萬噸;生活污水201.6萬噸。工業廢水排污單位主要有:紡織業5家;制藥業2家;制酒業1家;食品加工業1家;木材加工2家;再生造紙業1家;醫院4家。上述單位均無廢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排放對象主要是鎮內辦公和住宅樓,入管網85家。這些廢水和污水經污水處理廠直接排入螞蟻河,可是污水處理廠一直未投入運行。給下游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隱患和危害,尤其是未經處理的工廠廢水和醫療廢水蘊含著污染事故的危機。因此,加強環境保護、加強污染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緩,否則將抵消我們發展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制約我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今后的工作任務和奮斗目標

1、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兩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環保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獻計獻策,全力提供環境保護的指導和支持,實現天藍、地綠、水清,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

2、加強生態示范縣建設,努力協調有關部門,加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努力創建具有我縣特點的生態小區和生態村屯,積極培植和推廣綠色產業和產品,為打造××縣的綠色經濟做貢獻。

3、加強污染的預防和治理。堅持污染防治從源頭抓起,嚴把項目的審批關,認真落實“三同時”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同時加大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認真實施大氣治理計劃,開展城鎮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著重整治對人們生活、工作休息影響較大的噪聲污染。同時積極向國家爭取資金,啟動污水處理廠運行,開展有效的污染治理工作。

4、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全縣人民的環境意識。

篇9

關鍵詞:富硒;茶葉;前景

1引言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成茶中硒的濃度在008~012×10-6,比紅薯干、玉米、大麥、小麥、大米、黃豆、油菜籽的含硒量都高,因此稱茶葉是人類食物鏈中植物環節及補硒途徑的高硒資源。產于富硒地區的茶葉即為富硒茶,茶葉的硒80%是對人體有益的蛋白有機硒[1]。富硒茶葉有“抗癌之王”、“抗氧化之王”之美譽,具有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輻射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防治克山病、大骨節病、近視、白內障等40多種疾病,對吸煙者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2]。

近年來廣西自治區環保廳對全區土壤硒等元素的含量分析表明,廣西東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均有富硒土壤分布[3]。在北部灣地區、防城港十萬大山以南,欽州市除欽南區外所有地區,南寧市區正東方向100km、正南50km的夾角地帶之外,均可發展富硒產業。河池市周邊50km范圍及北部區域,桂林市湘桂鐵路以北包括永福全境,賀州和梧州全境等區域,土壤硒含量均在05mg/kg以上,屬于富硒土壤。而據中國科學院對巴馬、永福等長壽之鄉的調查研究發現,巴馬的土壤和谷物中硒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永??h土壤中硒含量為1.1mg/kg,為全國平均值的3.8倍。調查顯示,凡是長壽地區的土壤及食物都富含硒,廣西目前有七大長壽之鄉,均是富硒最多的地區。

2富硒茶的功能

在人體內,硒是一種稱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必需組成部分,該酶具有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及功能不受過氧化物破壞的作用[4]。而維生素E是人體內的抗氧化劑,它能抑制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一些不穩定的化合物的過氧化,從而保護機體的組織器官,延緩人體的衰老??梢?,硒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二者在這一功能上有密切的協同作用。1973年Rotmck報道發現了硒的生物學作用,明確硒是維持機體生命的必需物質,聯合國衛生組織宣布,硒是人和動物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近來的醫學研究表明:缺硒會導致40多種疾病發生,因而,補充一定量的硒能很好的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保護人體健康,尤其證實了硒對心腦的保護作用。1974年,1979年和1989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三次修訂食品添加劑法規,不斷提高硒的添加量,達到每天200μg,國際生物無機化學家協會主席勞斯博士則認為硒的攝入量應提高到400μg左右,可以防止許多癌癥的發生。1998年10月,中國營養學會在“每日膳食營養素供應量”與我國的膳食指南中,將硒列為每日15種必需營養素之一,指出人應該和攝入淀粉、蛋白質一樣,每天也必需攝入一定量的硒,國內外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經過大量臨床試驗證明,防止疾病,需定量補硒,但就目前而言,普通食物含硒量較低,富硒食品較少。根據中國營養學會調查報告,我國成年人每日硒攝入量僅為266μg,距中國營養學會和國際硒學會推薦的攝入量50μg和60μg相差甚遠。

富硒茶葉是根據茶葉是否富含硒(天然有機硒,達到0.20-5.00標準)來劃分的,它是以是否富含某個特別的營養元素劃分的特種茶葉。富硒茶葉較普通茶葉滋味更醇厚甜爽,香氣也更持久濃郁,不僅能使人們享受到品茗的樂趣,而且又為人們補充了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5],國內專家對富硒茶深入研究發現,該茶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質過氧化,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班塊的形成,預防和治療動脈粥狀硬化的作用,以及促進生長發育、延長生長等。 富硒茶一般就是綠茶,但富硒茶不完全限于綠茶,也有富硒茶是工夫紅茶等[6]。富硒茶中的硒與綠茶中的多種營養素協同作用,比單純的硒或茶葉營養素對人類健康要大的多。富硒茶葉的各種有益元素和營養指標均高于其它綠茶,硒的含量是其它綠茶的幾十至幾百倍,抗衰老免疫功能作用明顯優于其它茶葉。富硒茶葉中的酚類、黃酮類等物質有抗氧化作用(類似福鼎白茶有“美女茶王”稱號的白毫銀針),它們與硒之間有協同作用。研究表明[7],茶樹是天然富硒能力較強的植物,茶樹體內硒的主要累積形態為蛋白質硒,約占茶葉中硒含量的90%以上,硒在茶樹體內的運輸方式為無機硒和小分子有機硒,除少量與色素、多酚、核酸和果膠呈結合狀態外,其余均呈游離狀態。研究表明[8],茶葉及茶湯中80%以上為水溶性有機態硒,茶硒浸出率為25%~40%,飲茶可使人們能主動而又不間斷攝適量硒。這就為開發富硒茶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茶這個大眾接受的載體,富硒茶葉把硒和茶中的有益元素充分結合,更加有益于生命防衰老健康長壽[9]。長期日均飲用富硒茶500mL,是人體補充有機硒和其他各種有益元素的最佳途徑。

3富硒茶產業現狀

富硒茶特指產于世界公認的富硒地區、有確切的天然有機硒含量、綠色有機的原生態茶葉。世界公認的富硒地區,特別是世界唯一的獨立硒礦床只在中國被發現,真正含天然有機硒的茶葉來源于中國,而富硒茶葉是中國不同于傳統名優茶的又一茶葉大類,“硒”與“茶”的結合深具中國特色[10]。著名的富硒茶葉有:鶴峰富硒茶葉,紫陽富硒茶葉。其中以鶴峰的富硒茶葉最為聞名,在世界享有很高聲譽[11]?,F如今世界大多數人口在缺硒地區生活,就目前而言,富硒食物較少,普通食物含硒量較低,而茶葉是世界三大健康飲料之一,茶葉的硒80%是對人體有益的蛋白有機硒,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富硒茶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但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天然富硒茶產量較少,在茶飲市場中捉襟見肘。

4廣西茶葉的現狀及生態環境

4.1發展現狀

廣西歷來是我國重要茶產地之一[12],廣西茶園面積到2012年已突破100萬畝,目前年產量3.75萬t,單產位居全國前列,規模位居全國前10名,茶園良種無性化率達25%,高于全國平均數9%,地方優質茶品牌有100多個,創新名茶30多種,名優茶約占總產的15%,部分綠茶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和歐盟有機食品認證。近年來,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茶葉產業的發展。凌云、昭平、三江、靈山等都已經成為了廣西的產茶大縣,茶葉產業已成為廣西一些縣、鄉(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如凌云白毫茶原生地的凌云縣,該縣半數以上的群眾依靠茶葉生產實現了脫貧致富,而茶葉已成為該縣初具規模的優勢產業。

4.2生態環境

廣西是茶葉原產地之一[13],年平均氣溫在16.8~238℃,1月平均氣溫除高寒山區低于10°C以外,其他地區均在10°C以上,無霜期在248~365d,廣西主要是紅、黃土壤,呈酸性,pH值4.5~6.5,有機質含量較高,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非常適宜優質茶葉產品的形成。由于廣西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形成了獨特氣候,是茶葉生產的最適宜地區,使茶樹生長期長,開采早,產量高。另外,廣西工業發展滯后,環境的污染程度較輕,植被的覆蓋率高,與福建、浙江等傳統產茶大縣相比,具有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葉生產的明顯優勢。

5廣西富硒茶的開發前景

中國人喝茶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之一,甚至在老百姓說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茶也占據一席之地,以茶待客,以茶送禮都是延續了上千年的禮儀。廣西是全國的重點茶區,目前廣西60多個市、縣擁有特色茶園面積102萬畝,茶葉產量3.75萬t,地方優質茶品牌100多個,創新名茶30多種。新世紀以來廣西茶葉產品品質產生了跨越性的提升,2011年廣西送樣參加第九屆“中茶杯”評比,取得35個獎項,獲獎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持中茶杯評比活動的國家一級評茶師劉栩副研究員對廣西茶樣高度評價,認為廣西參評茶樣“與國內一流的同類產品相比,旗鼓相當,特色同樣突出?!?012年中國茶葉學會年會落戶我區梧州市,是廣西茶葉產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12]。

廣西已檢驗證實的富硒茶產區目前為止有玉林市東北部的寒山茶場,玉林寒山茶含硒量平均在0.24mg~0.51mg/kg,達到農業部富硒茶葉標準(茶葉中硒含量≥0.250mg/kg),屬中高水平。據2013年1月15日廣西日報的報道,從廣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獲悉:經過自治區地礦局、環保廳科技人員歷時5年的調查分析,已基本確認廣西富硒土壤面積達2.12萬km2,為目前中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圈定出的最大面積連片富硒土壤。自治區地礦局對南寧、北海、貴港3個地區開展的調查顯示,調查的4350萬畝土地中發現富硒土壤的有3181萬畝,其中富硒水田59265萬畝、旱地563.1萬畝、林地1553.85萬畝、草地2691萬畝[13]。經抽樣分析,發現在富硒地區產出的水稻、玉米、花生、荔枝、茉莉花等作物中硒的含量相當高,是天然的富硒農產品。如今廣西茶葉事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鼎盛時期,廣西茶產業的茶園美、茶韻濃、茶市早、茶品優、茶節樂,應該在其他重要的產茶縣區進行含硒調查研究,充分發掘廣西的富硒茶資源,形成規模性生產,在扶持現有茶葉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進一步圍繞市場變化而注入新的內容,利用我區優越的自然資源,發展優質茶產業,開發出具廣西地方特色的富硒茶產品,迎合當前消費者的需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拓廣西茶產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梁曉嵐,陳春林.茶葉中硒的研究進展[J].福建茶葉,1994(3):17~19.

[2] 梅紫青.紫陽茶葉的歷史現狀與未來[C]//全國生化學會.2006年全國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408~415.

[3] 唐廣生.廣西富硒土壤面積2.12平方公里居全國之最[N].廣西日報,2013-01-22(6).

[4] 胡秋輝,朱建春,潘根興.硒的土壤生態環境、生物地球化學與食物鏈的研究現狀[J].農村生態環境,2000(4).

[5] 杜琪珍,沈星榮,方興漢.茶葉中的硒成分分析[J].茶葉科學,1991(2).

[6] 徐娟.硒對綠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及其富硒綠茶的抗氧化和抗肝癌作用[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3.

篇10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國際賈易問題對策

隨著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在農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而在未來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據有關權威機構統計,2000年世界農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5600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一的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基因生物工程技術有關。因此,轉基因食品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焦點。這種現狀對作為傳統的農產品貿易(出口)大國的我國在該領域保持并擴大份額無疑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積極關注和預測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研究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中的有關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尤其是建立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已日顯緊迫。

一、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DNA雙螺旋結構片段。無數特定的基因相互連結,構成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轉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特定生物體中,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的過程。以轉基因生物體直接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叫做轉基因食品。

自從1983年首例轉基因煙草問世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爭論甚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支持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可增強糧食產量,減少食品生產的投人,有助于解決世界范圍的糧食間題;(2)轉基因農作物具有抗病蟲害特性,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種,使食物更加可口;(4)轉基因技術可準確地生產人類想要的動植物品種,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使癌癥等頑癥的治療可望取得突破。反對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使不同物種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學上的混亂;(2)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問題,疾病可能有很長的潛伏期,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難以確定;(3)一些人對轉基因食品存在過敏反應;(4)轉基因食品的營養作用、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對環境的威脅等問題還未得到證實或解決;(5)一些實驗已經表明了轉基因食品的負面影響。上述兩派觀點爭論至今,雙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尚有待時間來證明。

二、當前國際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狀況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資料顯示,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達4000萬公頃,2000年約為4500萬公頃,增長十分迅速。進人21世紀以來,其發展勢頭更是迅猛。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是轉基因技術采用最多、最先進的國家。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準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S0億美元。專家預計,在本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歐盟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使美國出口商每年蒙受約2億美元的損失。美國要求其出口商向歐盟提供他們出口的玉米并非轉基因產品的證明,但歐盟只認自己的檢驗標準。1999年7月,歐盟環境部長們決定無限期延長對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禁令。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表明,受歐洲國家和本國市場抵制的影響,2000年全美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銳減了24%,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轉基因大豆則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也有較大進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品種的轉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轉基因藥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譜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目前我國只有抗蟲面、矮牽?;ā⒖共《咎鸾贰⒖共《竞脱邮旆训壬贁灯贩N進入了商業化生產階段。據國外一家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1999年中國種植了3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較1998年增長了2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主要品種是棉花。該報告表示,目前中國轉基因農產品的播種面積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國在轉基因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報道,國家出人境檢驗檢疫局日前利用改進的PLR結合核酸雜交技術,從一批進口大豆中成功檢測出了轉基因成分。此外,廣東、江蘇等省的出人境檢驗檢疫局也具備了對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能力。

三、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

在世貿組織的現有多邊貿易協議中,與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有關的協議有二,即《衛生與植物檢哭刻昔施協議》(SPS)和《技術貿易壁壘協議》(TBT)。前者規定:各成員國為保護境內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檢疫措施,并允許各成員國在認定某種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時,自行制定本國的規則并建立相應的貿易壁壘。后者規定: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必須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實施的成本必須與目標相稱。具體到轉基因食品,由于各種觀點的科學依據不足,人們的認識不同,現有多邊貿易協議的規定過于模糊,解釋空間過大,對轉基因食品缺乏約束力。

由于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慮,世貿組織有關協議的規定不甚嚴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世界各主要農產品貿易國都對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采取了不同立場,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爭端不可避免。以下為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1)美國:在生產、流通中不給予任何限制;不人為劃分消費食品是否屬于轉基因種類;基因改造作物毋須用標簽注明;反對在國際貿易中對轉基因食品施加貿易壁壘。(2)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要求在其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產品加貼標簽,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強調世貿組織成員國應有權采取預防性措施,主張制訂有關生物標簽的多邊規則。(3)英國:支持發展生物科技,但在沒有證據顯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況下,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經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飲食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轉基因成分,否則罰款5000英鎊。(4)俄羅斯:不明令禁止轉基因食品上市銷售,但對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有在包裝上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要求;從2000年7月1日起,沒有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轉基因食品將禁止上市。(5)日本:持較為中立的立場,一方面對轉基因食品有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對其安全性又有所顧慮;規定采用基因技術獲得的農作物及食品不能作為綠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種轉基因食品目錄,對目錄中列明的品種需要加注標簽。

據上可知,對轉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觀點和立場,將直接決定一國或地區對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在轉基因技術開發領域一直處于國際前列的國家,極力主張對轉基因食品采取寬松的管理。美國作為轉基因產品商業化生產的積極倡導者,認為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與非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沒有實質的區別,轉基因食品是一種科技創新,是用現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選擇的過程,只要轉基因食品通過新成分、過敏原、營養成分和毒性等常規檢驗,就可以上市。

二是歐盟內部大多數國家奉行較為嚴厲的管理制度?;镜恼J識是,在轉基因食品(作物)擁有眾多優越性,如遺傳性穩定,有利于保護環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鹽堿、抗干旱的能力,增強作物產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著潛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對此則需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發展來加以進一步的證明,除非有技術的證據支持,并足以表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則將不改先前的嚴厲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對于美國和歐盟,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應用性開發較晚,相應的管理法規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這些國家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權衡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較為溫和的政策和措施?;镜挠^點是,轉基因食品(作物)是未來農產品發展的必然方向,雖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較模糊的、不確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趨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轉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轉基因食品(作物)的發展,同時又滿足本國及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對糧食產量的進一步要求。

四、我國的相關對策分析

各國在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之爭。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不一致,轉基因技術水平的差異,以及產業規模的不同,更加劇了各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市場決定觀念,歐盟及其他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實質,則是對美國在這一領域壟斷優勢的抵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其經濟利益。鑒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長期影響,世貿組織各成員國在短期內不可能在科學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因此難以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各成員國只能自行制定相應的貿易標準和政策。

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產品出口大國,應盡早制定有關轉基因食品進出口貿易的政策法規。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相應的對策安排:

1.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上有三種模式或路徑:一是將轉基因食品視同其他普通農產品,對其進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三是在嚴格檢疫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允許轉基因食品進口,并在進口的轉基因食品包裝上作出提醒性標記,讓消費者判斷是否購買。不難發現,第一種選擇可能對我國農業帶來巨大沖擊,導致某些農產品市場最終被幾個擁有轉基因技術的跨國公司所壟斷,以致對經濟安全造成影響;第二種選擇可能會給我國對外談判、履行承諾帶來很大壓力,并可能引發貿易戰;第三種選擇符合國際慣例,可能是對我國較為有利、可進可退的政策選擇。此外,對進口農產品進行嚴格的轉基因檢疫,張貼提醒性標記,會加大進口商的成本(約增加10%左右),消費者也可能會持慎重態度,從而削弱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力,以維護我國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