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18 22:0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匠精神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8月8日,市委辦黨支部組織我們辦公人員集體觀看我市先進人物的英雄事跡,不管是筑夢天宮的凡事做就要做到極致的張強,還是我市主張精細化管理的環衛處主任張軍剛,亦或是見義勇為的交警姚軍,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因為工匠精神,他們閃閃發光;因為工匠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不凡的事業。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以工匠精神來尋求發展與突破,我們辦公室的人員也不例外。黨員干部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更當深入踐行,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節。
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黨員干部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干事創業、責任擔當、信念追求各個方面,才能將自己磨煉成一名優秀的黨員干部。在學習工作中要做到一絲不茍,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要堅決摒棄“過得去”“差不多就行”的心態和“不拘小節”的思維陋習,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把高標準、嚴要求的態度體現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篇2
技藝,工匠傳承的不息
傳承“工匠精神”,倘若離開其精神的本質,追逐功利,無法靜心、潛心、用心,就難言鑄就精品工程,更談不上質量追求中那種物我相融的境界,其產品即使被冠以優質工程之名,也難副其實,就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人的接力,才使得“工匠精神”在中國的歷史上延續了數千年。
有著江風海韻之稱的江東大地,不乏傳承“工匠精神”的優秀人士。南通籍的建筑師孫支廈,是實現中國傳統建筑工匠向現代建筑師過渡的代表人物,他所設計的江蘇省咨議局、南通總商會大廈、濠南通別業等,成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經典之作。公司將“工匠精神”不斷創新發展,演繹為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三化融合的先進管理格律,以編制《建筑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手冊》作為項目管理圭臬,以每年組織規模的項目樣板觀摩,賦予“工匠精神”全新的內涵,使之深深地鐫刻在每一位員工的心里,將本企業現場施工管理水平推向一個嶄新的層面。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新常態下,就是因為堅定不移地秉持“現場就是市場,質量贏得未來”的工匠理念,方使企業做穩,做精,做強,做大和做久的夢想,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極具明證的是,公司就是以這種理念博得了建筑市場的青睞。
質量,工匠的價值核心
“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體現,集中在創造產品的質量上。如果沒有工匠的風骨挺立,再宏大的建筑也難以經得起風雨的侵蝕而矗立至今。所以,人們愛將歷史的掌故與那些經典的建筑一起聯想回味。
富有代表性的有:建于公元584年的河南漯河的小商橋,至今還在使用,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的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如今仍然堅固屹立,建于1077年的江西贛州的福壽溝排澇系統,仍在保佑著一方的安寧;河南林州的紅旗渠,50年依然滴水不漏……。其中無不蘊涵著中華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精髓。
與之相形見拙的是,近些年來,一些施工企業在求速度,求規模,求發展意志的催生下,只重短期利益,或缺商業道德,粗制濫造等現象時發生,于是,部分地區的“樓倒倒”“墻脆脆”、“路面天坑”等豆腐渣工程,被不時見諸于報端。究其原因,并不是企業制度、規范的缺失,而是施工隊伍素質的參差不齊,工匠特質的淡出。殊不知,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已經從生活水平的提高轉向了生活品質的攀援,對建筑產品的質量,使用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索求,早已不是當年杜甫僅僅只滿足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企盼了。追求品質的途徑沒有捷徑,只有精益求精、專業和專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將樹立質量品牌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旗幟鮮明地開展以“魯班獎“為主題的工程創優工作,旨在保持工程質量的綠樹長青。
精神,工匠拱衛起建筑
讓“工匠精神”拱衛時代建筑,就是需要我們將這種精神完全運用到實際施工生產中去,作為精益求精核心特質的“工匠精神”,其實以其豐富的內涵,早已演繹為一種創新管理,打造精品工程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方式了。
篇3
發展是解決新疆問題的總鑰匙。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推進發展。具體地講,我們要的是加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調整結構的發展,是
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發展,是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是廉潔高效、開放和諧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把立足點放在切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上來,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實現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發展。
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造就大發展的引擎。
只有靠新型工業化“火車頭”帶動,新疆經濟才能實現后來居上、跨越發展。我們一定要把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現有產業的競爭力;要集中力量有重點地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強、輻射帶動力大的工業園區,吸引新的工業投資,推進產業集群;要繼續全力以赴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在疆發展,加快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要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制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把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放到戰略層次,采取重大舉措予以激活、推動、提升。
必須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打牢大發展的基礎。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把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好,大幅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要加快發展特色農牧業,提高農牧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圍繞棉花生產基地建設,延伸棉產業鏈,提高棉產業的競爭力;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必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大發展的拉力。
城市化作為工業化的空間依托,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樹立現代城市理念,突出產業支撐,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為核心,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增加就業為重點,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支撐功能強大的城市格局,力爭在內形成若干個中心城市。
必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形成大發展的張力。
發達的第三產業,是經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城市繁榮興旺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提高生產業水平,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物流、商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業;加快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住宅產業、中介服務等生活業。要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使旅游業成為新疆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必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大發展的平衡。
受資源、地緣、歷史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新疆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表現為南北疆發展差距較大,部分群眾生活仍比較困難。沒有南疆的大發展,就沒有新疆的跨越式發展;沒有廣大農牧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沒有新疆的長治久安。今后,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財政投入、項目支付,都要向南疆三地州等困難地區傾斜,以促進這些地區加快發展,逐步縮小區內發展差距。
必須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掃除大發展的障礙。
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是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任何形式的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按部就班都會成為大發展的障礙。必須推進財稅、金融、投資等重點領域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必須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體制保障。
必須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拓寬大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