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寄語范文

時間:2023-03-20 01:1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雷鋒寄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雷鋒寄語

篇1

風、也跟著湊熱鬧。

從夢中驚醒、原來我是睡著了。

昨晚、夜很靜。

但沒想到那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本是打算一晚不睡、但意志力還是沒能抵過疲憊的侵襲…

雨打在玻璃上、霹靂啪啦。

風吹著窗戶、感覺就像快要被吹倒一般。

這個城市的天氣、總讓人捉摸不透。變化多端。就像人生一樣。

經過近期的一些事一些人、我感觸很多。學會了很多、 懂得了很多。

非常感謝它們。

外面的風似乎吹的沒那么厲害了。

但雨還是沒有減小、反而加大了它的力度。

雷也來了。雷雨交加。聽…沒騙你。

萬物的變化、真快。因為風它又來了。

用耳朵聽著外界的聲音、一切、都是那么猝不及防。

這一切都那么的現實、是我太天真。

篇2

[關鍵詞] 防雷檢測雷擊風險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TU856文獻標識碼: A

一、防雷檢測工作的分析

隨著近年來防災減災的宣傳和人民安全意識的提高,防雷檢測工作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但是大家對防雷檢測工作的現狀及工作內容還是有所欠缺,因此分析防雷檢測工作的現狀和內容,有利于讓更多的人增強的防雷意識,從而更主動的支持防雷檢測工作,這對全社會防范雷電災害有著重大意義。

1.1防雷檢測工作的現狀

近年來,關于防雷檢測工作法規和政策不斷得到完善和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雖然為防雷的組織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只作了原則性的法律規定,要實現防雷組織管理的法制化和規范化,還必須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法規和政策。因此全國各省紛紛出臺了《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辦法》等相關性法規,明確規定了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規范和標準。凡是從事防雷檢測工作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取得相關資質,所有防雷檢測工作都必須遵從國家技術規范或行業標準。按照“充分利用社會管理資源”的管理觀念,氣象部門加強了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形成了合力,使防雷管理各項工作落到了實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比如通過與建設部門的合作,加大了對防雷設計審核、施工監督和竣工驗收的管理力度。通過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合作,對易燃易爆場所等重點對象形成嚴格管理,杜絕安全隱患。

1.2 防雷檢測工作的主要內容

防雷檢測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兩點,其一是防雷裝置的檢測,其二是防雷裝置的維護。目前我國對防雷裝置的檢測實行定期檢查制,一般是每年檢測一次,不過處于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的防雷裝置,每半年檢測一次。此外,不僅要對防雷裝置進行定期檢測,還要對檢測合格的防雷裝置進行定期維護,以排除外力或人為對裝置的破壞。

防雷檢測工作大體可以分為前期準備、檢測實施、總結復檢三個基本步驟。

前期準備工作。首先要了解被檢單位的情況。對被檢單位至少應了解其大概情況,如具體地址、規模、性質、類型等;簡單了解和掌握與被檢單位有關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有關的規范、規定,包括國家標準規范、行業規范、國際規范(如IEC、IEEE的有關規定)以及有關的安全程序、操作規程等;配備具有相應專業特長的檢測技術人員;根據不同的檢測環境和設施準備不同的檢測設備;要提前充分考慮到檢測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相應的對策或解決方法;制定出詳細的檢測方案。

檢測實施工作。主動同被檢單位出示有關證件和文件,是防雷檢測規范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查看隱蔽工程相關圖紙、詢問有關情況,如地網的做法、屏蔽的網格尺寸、墻內或地下接地體及其材料規格等;檢查相關項目和測量接地電阻值、避雷帶和引下線的截面積、焊接長度、引下線的間隔距離、避雷針的保護范圍、電涌保護器的引線長度、土壤電阻率等,并計算相應的結論。

總結和復檢。整理檢測的數據和結果,對所測數據進行誤差訂正,進行必要的計算,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應找出相應的規范中的內容,并將規范的要求和問題一起寫進報告;寫出隱患的整改方法、措施或方案;報送技術負責人審核檢測報告,審核無誤后,由技術負責人簽發、存檔;如果在檢測中發現存在隱患,應責令被檢單位進行整改,整改后應進行復檢,復檢的程序基本同上。

二、雷擊風險評估現狀

雷擊風險評估是屬于一項發展中的新技術,主要是針對建設項目事先做出雷擊風險評估,可以讓建設單位及早認識到建筑物自身遭受雷擊的風險,能進一步提高其對防雷工作的認識。

2.1 開展雷擊風險評估的法律依據

開展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有:(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3)中國氣象局第20號令《防雷減災管理辦法》;(4)中國氣象局第21號令《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以及地方的氣象和物價部門的法律、法規。依法辦事,有法可依,是開展雷擊風險評估的重要基礎。

2.2 雷擊風險評估的工作形式以及項目內容

2.2.1 工作形式。根據氣象管理部門的要求以及許可,由具備相關資質的雷擊風險評估單位按照國內外的一系列的標準進行評估。

2.2.2 主要內容。結合建設項目的性質、功能、結構,對其所在區域的雷暴特點、雷擊規律、地形地貌、土壤電阻、周邊環境等進行綜合勘測、分析,對可能遭受的雷擊風險及后果影響等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評估結論提出防雷工程設計的重點和有關非工程性措施建議,為建設項目防雷工程設計、施工和維護,以及采取雷電災害預警和防御應急響應等措施,提供科學、系統的依據;可分為項目的預評估、方案評估及現狀評估。

三、開展防雷檢測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必要性

3.1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腳步的不斷推進,高層建筑、現代化電子設備和人員、財產密集場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擊事件和雷電災害損失呈逐漸上升的趨勢,雷擊的發生形式也日趨多樣性。為此,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定期對建筑物的防雷設施進行檢測,綜合考慮建筑物遭受雷擊的風險,對其概率及雷擊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析計算,是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所必須的。

3.2雷擊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需要

通過雷擊風險評估來確定風險安全等級,落實針對性防御措施,能從源頭上減少雷電災害,能使風險管理者和風險預防者正確認識和評價風險,是科學系統地設計、建設防雷工程和采取非工程性防雷措施,降低雷擊風險的重要技術手段和基礎工作。

四、防雷檢測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目前社會上部分人在思想認識的存在誤區,認為防雷檢測技術手段簡單,雷擊風險評估并不能完全防止雷電災害的發生,所以沒有用處。這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對防雷工作的錯誤認識,導致了當前社會的整體防范意識還不到位。雷電災害屬于自然災害,目前無法控制和完全避免,但是通過安裝防雷設施和定期檢測,以及開展雷擊風險評估,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雷電災害發生的概率,是當前最有效的防范手段。因此需要氣象部門與政府職能部門多溝通和協調,加強宣傳和推進防雷檢測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提升社會認可度,只有全社會都意識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把災害風險降到最低。

結語

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防雷檢測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也在發展和推進,還會出現各種困難和問題,從社會認知到制度規范,以及技術手段上都需要不斷進行完善,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月紅,勞洪福,淺談雷擊風險評估[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23

[2]王常余.鄒躍平.電氣接地防雷190問[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8)

[3]李景祿.現代防雷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篇3

[關鍵字]資源共享 背誦法 摘抄法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兒童要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必須建立在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的基礎上。詞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詞語,是我們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語言積累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任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活動的驅動力。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有了主動性,就能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情感轉化。教師可以常利用一些課余時間給他們講許多積累詞語的真人實事,告訴學生積累詞語的重要性。每天拿出固定時間組織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在學習園地上開辟“華麗辭藻大本營”,選登同學摘記的優美詞句。以“華麗辭藻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辦個人手抄報。交流手抄報時,也交流了優美詞句;同學定期交換讀書筆記本,把每個同學的讀書筆記作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財富,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各種形式,以激發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

二、勤閱讀開闊眼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報刊和課外書籍,擴大閱讀面,注意閱讀材料的多樣化。“蜜蜂廣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例如學完四年級上冊的《卡羅納》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了解《愛的教育》這本書,再激勵全體學生課后閱讀這部影響深遠、廣為流傳的名著。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許多課外讀物詞語豐富,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并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

重視語言積累就得增加閱讀量。《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提出:“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積累語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誦。有些課文是要求整篇背誦的,教師應十分重視教給學生最基本的背誦方法。可以在學習完袁枚的《所見》與楊萬里的《小池》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齊讀、小組讀、賽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對短小精悍的古詩牢記于心。指導學生背誦《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課文篇幅較長,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列提綱背誦的方法背誦。有些詩歌、名言警句,則可以采用手抄和背誦相結合的方法。 此外,還要防止學生遺忘,能熟讀成誦的,也要隔三差五的復習一下。

二、勤摘抄加深印象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要做積累語言的有心人就應當在讀到好詞佳句、優秀詩文時都要熟讀成誦,最好隨手摘抄下來,以加深印象和方便今后運用。

要讓學生明確讀書做摘抄的好處,采用講名人讀書做摘抄的故事是引導他們做摘抄的方式之一。摘記法也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方法。要想學生養成勤摘抄的習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在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詞語的能力很有幫助。再定期批閱,平時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定時把積累的語句進行整理分類。為了養成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積累的好習慣,教師的檢查是必需的。剛開始采用全面檢查的方法,當學生漸漸形成習慣的時候采用了隨時抽查的方式,可以抽時間,也可以抽人員。這樣的指導督促堅持一段時間,學生自然就會形成摘抄的習慣,可能還會成為他們今后工作和學習的一個良好開端。如果學生們堅持做摘抄,并能由淺而深,由雜而精,由個人摘錄到集體交流,由純粹的摘抄到配以一定的花邊、淡雅的圖案,由簿記式到卡片式等等,那么他們一定會在知識的發現、尋找、記錄、梳理、提取、醞釀、重組甚至在美學,在修身養性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生活中積累詞語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都跟周圍的人、事、物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頭語言,都是語言中的精華,如俗語、歇后語、諺語。在上網、看電視或與人交談時,可以把自己從中學到的優美詞匯或語句摘記在本子上。有空時經常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如一些電視廣告,餐廳標語中的優秀語言,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做得更好!”“用我們的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輕松面對,應付自如”等等,也值得我們去積累學習。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記、多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提高。

四、常運用鞏固詞語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學生積累的東西引導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大膽地運用所積累的詞語,可以在批改作文時,對好詞好句加以好的評價。還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說說聯想到的警句名言;組織分組競賽,看哪組寫出相應的詞語多。如寫出表示“看”的字詞;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語;表示“春、夏、秋、冬”的成語;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數字開頭的成語等等。通過一系列活動,鞏固復習所積累的詞語,又激發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

篇4

關鍵詞: 語言積累 詩文誦讀 讀寫鏈接 體驗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語文能力,不能單單依賴教材,依賴課堂。這是因為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既得益于課內,又得益于課外。在此思想指導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拓展積累途徑,創造練筆機會,搭建體驗平臺,進而豐富學生語言,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一、搞好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促進學生人格語言共同發展

教師要在教好課本,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視野延伸、拓展到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上,喚醒“沉睡”的資源,賦予它們鮮活的教育價值,增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情感,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的提高。課外語文學習資源是無限的,經典詩詞和現當代優秀詩文是語文學習資源中一朵艷麗的奇葩。在小學階段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浸染,既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更要能在價值觀方面給予正面影響,積淀文學素養,在學生幼小的心田上播下優秀品格的種子。所以,《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要完成75首經典詩詞的背誦任務。但這只是一個“保底”要求,教師只要激發了學生興趣,培養了他們背誦的習慣,最終的背誦數量就會遠遠超過這個規定的要求。

為完成或超額完成課標要求,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語文教師有責任引領學生徜徉于中華經典詩文之中,與經典詩文結下不解之緣。“熟讀成誦”也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一條行之有效的做法,誦讀可以與美讀與品讀相結合,但重點應放在“誦”上,要誦出中華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品味出情感美、意境美。筆者認為學校要以“必背古詩詞75首”為依托、為起點,抓好誦讀積累活動,堅持每日一誦,搞好晨誦活動。一是利用早操之后的10分鐘時間在操場上進行集體誦讀,二是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內進行誦讀,時間可以利用早操之前約5-10分鐘的時間或午后預備鈴聲之后5-10分鐘時間。各班可選擇一名學生負責本班兩個時間段的誦讀活動,每日在教室內進行兩次誦讀,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級內領誦的學生可以定期更換,即采取輪流體驗的方式,爭取人人都有鍛煉、體驗的機會。

完成75首古詩詞誦讀任務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古今賢文》等古代經典,可以讀一讀陳木城、金波、樊發稼現當代詩人的詩歌作品,并結合“六一”兒童節、全民讀書日、國慶節、元旦等節日定期舉辦一些誦讀活動,活躍誦讀氛圍,激發誦讀熱情。

二、搞好“讀寫鏈接”,從閱讀中借鑒寫作方法

閱讀教學承載著培養學生理解、感悟能力的責任,閱讀是理解、吸收、內化,寫作是運用、表達、傾吐,二者之間有密切聯系。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閱讀打基礎、作鋪墊,為此,教師要樹立“讀寫結合”意識,做好“讀寫鏈接”工作,使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不再是“兩張皮”,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而且要引導學生欣賞文本的表達形式,歸納寫作方法,相機進行“讀寫鏈接”,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借鑒寫法,相機滲透寫的指導與訓練。

為增強“讀寫鏈接”的實效性,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中,要用心研讀教材,瞄準讀寫結合點,開展仿寫、補寫、續寫、擴寫、改寫等活動。關于“仿寫”,可以仿句式、仿修辭、仿構段形式、仿篇章結構。“補寫”,可以挖掘文本中的“留白”,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比如,教學《嫦娥奔月》時,筆者布置了這樣一道練筆作業:嫦娥是怎樣與逢蒙機智地周旋的?請展開想象的翅膀,用一段話描述。再如,閱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文章之后,筆者要求學生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以表達兒子對父親教誨之恩的感激和對他的思念之情。像這種通過圍繞課文內容設計的小練筆,有助于激活學生思維,激發習作興趣。

三、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寫好觀察與體驗日記

為豐富學生的練筆素材,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機會,搭建平臺,讓學生親自做一些事,開展一些活動,這樣才會豐富體驗。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雨雪風霜,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和描寫的對象。比如,伴隨五彩繽紛的秋天的到來,筆者在班里組織學生開展了主題為“秋色博覽會”的系列活動。筆者把這次博覽會辦成了一個活動的、變化的、動態的展覽,時間從入秋開始,經中秋到暮秋,貫穿整個秋季。筆者要求學生在秋天的田野、樹林、花園等地點或場所中,以自己的一雙慧眼捕捉秋天的信息,記錄下自己的發現,然后借助某種形式在展覽活動中呈現出來。

篇5

一、暴雨

1.暴雨信號由氣象臺,學校依據區電視臺或電臺播放的暴雨信息做出反應。

2.黃色暴雨信號的應急工作

(1)總務處布置檢查所有建筑物、設施設備,做好防淋、防浸的各項工作。檢查及排通校內的排水設施。

(2)學生停止在室外活動,教導處、班主任督促學生返回室內。教室內的學生嚴禁喧嘩,以免造成恐慌,值日老師到班檢查學生紀律、考勤。

(3)學生上學或放學應帶備雨具,禁止騎自行車的同學騎車打傘。

3.紅色暴雨信號的應急工作

(1)繼續做好黃色暴雨信號的應急工作。

(2)校內所有人員暫停一切戶外活動和作業。

(3)總務處組織好低洼易浸物資的轉移或保護。

4.黑色暴雨信號的應急工作

(1)總務處做好校產的保護工作,根據雨情做好校園排澇工作;學工處做好師生的管理工作;教導處宣布停課并做出恢復上課的時間及課程調整安排的通知。

(2)師生留在課室內密切留意天氣的情況。班主任到班管理并安撫學生情緒、照顧學生安全。

(3)黑色暴雨信號后,師生應留在家中或學校不要外出,校內的師生要到情況適宜才能回家。

(4)如果學生處于往返學校的途中,應立即就近找安全地方避雨,電話通知家長接回家中,并致電班主任履行請假手續。

(5)班主任加強學生考勤的管理,對不在學校的學生與家長聯系,明確其去向。

(6)各班、各辦公室、各功能室的責任人要做好本責任范圍內人員與物資的安全保護工作。學校對造成損失的情況做出評估。

5、暴雨警報解除后,各班主任要立即分別向總務處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各處室要迅速向校長室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

二、臺風

1.臺風信號由氣象臺,學校依據電視臺播放的暴雨信息做出反應。

2.白色注意信號與綠色警告信號的應急工作

(1)學校各部門做好防風準備。

(2)總務處做好建筑物、設施設備的檢查。

3.黃色警告信號的應急工作

(1)學校進入防風狀態。

(2)學生停止室外活動。

(3)所有人員不在迎風窗戶下停留、行走。

(4)總務處組織好建筑物、設施設備的保護工作。

4.紅色緊急警報信號的應急工作

(1)學校進入緊急防風狀態。

(2)總務處做好校產的保護工作,教務處宣布停課并作出恢復上課的時間及課程調整安排的通知。

(3)師生應留在家中或學校不要外出,校內的師生要情況適宜才能回家。

(4)如果學生處于往返學校的途中,應避免在樹下、陽臺下、燈箱廣告下、窗戶下停留,立即就近找安全地方避風,電話通知家長接回家中,并致電班主任履行請假手續。

(5)已返回校內的學生,班主任到班管理并安撫學生情緒,照顧好學生的安全。對不在學校的學生要與家長聯系,明確其去向。

(6)各班、各辦公室、各功能室的責任人要做好本責任范圍內人員與物資的安全保護工作。學校對造成損失的情況做出評估。

(7)總務處組織好建筑物、設施設備的保護工作。

5.黑色特急警報信號的應急工作

(1)繼續做好紅色緊急警報信號的應急工作。

(2)總務處負責切斷學校的電源。

(3)所有人留在安全處避風,直至警報解除。警報解除后還應留在室內密切留意天氣變化,防止余風吹襲。

6.臺風警報解除后,各班主任要立即分別總務處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各處室要迅速向校長室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

三、雷暴

1.各部門要注意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2.一旦有雷雨預兆,所有人員應停止室外活動,班主任督促學生返回室內。課室內的學生嚴禁喧嘩,以免造成恐慌,班主任到班檢查學生紀律、考勤。

3.雷暴雨期間

(1)學生留在課室內學習,班主任或科任老師到班管理紀律,值日教師加強檢查。

(2)如果學生處于往返學校的途中,應立即就近找安全地方避雨,電話通知家長接回家中,并致電班主任履行請假手續。

(3)如果學生留在家中,并且當時情況不適宜上學,可致電班主任履行請假手續。

(4)班主任加強學生考勤的管理,對不在學校的學生要與家長聯系,明確其去向。

4.總務處組織好建筑物、設施設備的保護工作。

5.雷暴雨結束后,各班主任要立即向總務處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各處室要迅速向校長室報告人員與物資的情況。

篇6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炎;預防;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臨床多發病,發病后病勢纏綿,骨質破壞呈進行性發展,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加上相當一部分治療藥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威脅到生命安全。基于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特殊性以及治療中面臨的難題,已引起了臨床工作者的大量關注。回想三千年前開始流行的天花,對人類而言,近乎于毀滅性打擊,但疫苗一旦問世,則消于無形,并且沿用至今,截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一個曾經肆虐橫行的疾病,被控制并消滅,是何等的壯舉?這是一個“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的成功典范。那么,對類風濕關節炎而言,是否也可以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過自身抗體造成對關節軟骨的攻擊而發病。自身抗體是產生免疫攻擊的始動環節,和自身抗原結合則發起免疫反應。迄今為止已報告的類風濕關節炎自身抗原有10余種,其中Ⅱ型膠原蛋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類風濕關節炎自身抗原之一[1]。它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中,激發由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 ,極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始動靶抗原。以Ⅱ型膠原蛋白這一疾病的始動環節作為突破口,有可能預防疾病發生。

美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先采用雞天然Ⅱ型膠原嘗試治療RA患者,獲得了顯著療效,引起醫學界對這一療法的高度重視[4]。繼之在國際上廣泛展開了口服Ⅱ型膠原誘導免疫耐受的研究[5]。隨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發現,直接口服自身抗原誘導免疫耐受存在諸多不足,如抗原在消化系統易被降解、維持時間不長、免疫耐受誘導率不高、耐受的維持需反復給藥等,而且所需蛋白表達和純化過程較為繁瑣,難以獲取大量、高純度所需抗原。近年發展將編碼抗原的DNA質粒(基因疫苗)直接注射動物并使其在體內表達的技術可免除上述弊端,從而為免疫預防開辟了新途徑。

基因疫苗具有操作簡單、抗原性強、表達時間長久等特點,為控制免疫反應提供了一種新手段,并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預防手段和治療方法[6]。介于同一抗原在不同種屬之間免疫原特定表位的差異,直接選用人CⅡ,構建人CⅡ基因疫苗,可能避免由動物抗原過渡到人自身抗原的摸索過程。疫苗構建成功后,可對已發病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但更為重要的作用在于對有遺傳易感,有高發趨向的潛在發病群體進行預防;若果經驗證,疫苗無副作用或無明顯后遺毒副作用,甚至可以在全體人群中開展普遍接種,象天花疫苗一樣。那么,類風濕關節炎將有可能被從疾病譜里除名。就產生的臨床效應來看,能預防疾病的發生,無疑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是任何臨床治療措施產帶來的臨床效果所不能比擬的,將為該疾病的處理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所以盡管對于該方法的摸索是漫長而艱辛的,但其理論上的可行性值得為之努力。

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中,可能還有和CⅡ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關鍵的自身抗原,但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個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選擇好關鍵的啟動抗原或者聯合幾個重要的自身抗原,利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性,構建基因疫苗,誘導免疫耐受,可能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防患于未然,可能是解決這一臨床難治病的一條理想途徑。也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Sapadin AN, Fleischmajer R.Tetracyclines: nonantibiotic propertie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 Acad Dermatol. 2006 Feb;54(2):258-65.

[2]Min SY, Hwang SY, Park KS, et al. Induction of IL-10-producing CD4+CD25+ T cells in animal model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ype II collagen.Arthritis Res Ther. 2004;6(3):R213-219

[3]Matsumoto I.The pathogenic role and production system of autoantibod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Nihon Rinsho Meneki Gakkai Kaishi. 2005 Dec;28(6):365-71.

[4]Trentham DE,Dynesius-Trentham RA,Orav EJ, et al.Effec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ype Ⅱcollagen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Science,1993,24:1727-1730

[5]Van HJ, Pavelka K, Vencovaky J, et al.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Ⅱ study of subcutaneous interferon beta-1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Ann Rheum Dis,2005,64:64-69.

[6]Piccirillo CA, Prud’homme GJ. Immune modulation by plasmid DNA-MEDIATID CYTOKINE GINE TRANSFER. Curr Pharm Des,2003,9:83-94

作者簡介:王安宇,男,(1976-),醫學博士,從事風濕免疫病中西醫結合研究

基金項目: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基金項目(黔省專合字[2007]351號)

貴州省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黔科合SZ字[2009]3047號)

篇7

雷鋒,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他雖然沒有沙場上浴血奮戰的經歷,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僅憑著一顆樸實無華的心在生活與工作中,在短暫的22個春秋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方便大家學習。

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1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美好品質 從小事開始》

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蒸籠一樣的房間里完全沒辦法呆下去,一向悅耳的知了聲,也變成了煩躁的禍根,就連平時鬧得最歡實的那只雜毛狗都藏到了灌木叢中,嘴里拖著長長的舌頭。

涼亭成了我們的好去處。那里有一株老槐樹,涼亭就掩映在濃密的樹蔭下,透過樹葉間縫隙投下來的陽光斑斑點點,讓我們沉悶的心情也稍稍的有了一點涼意。

遠處有一位清潔阿姨在清掃路面,可我們一點都沒有去關注過她,哪怕她在寬闊的路面上顯得那樣"醒目".我們完全沉沁在屬于我們的樂趣里----嗑瓜子,喝冷飲,高談闊論。她是在什么時候來到我們身邊的 ,我們完全不知曉。而我們也很配合,當阿姨清掃我們腳下的時候,我們都從善如流的抬起了腳。于是就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清潔阿姨一直圍著我們打轉,我們旁若無人的繼續享受美味的零食。

當我總感覺哪里不對勁時才發現,阿姨一直在清理我們制造的垃圾,而她的臉上沒有一點不耐煩和怒意,甚至沒有要提醒我們一下的意思。她只是默默地,默默地,一點一點的清理著我們的戰場。

或許是烈日真的太炙熱了吧,我突然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悄悄的彎下腰,一片一片地撿拾地上的垃圾。阿姨笑了,她說,你真是個小雷鋒。再一次聽到這句話,和以前聽到這句話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我總是很自信的;可現在,心里只有羞愧和無地自容。

我開始懷疑自己:我真的是一個"小雷鋒"嗎?我具有雷鋒一樣的優秀品質嗎?我有雷鋒一樣的美好品德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可我們曾經在不經意間,干過多少"小惡",又錯過了多少"小善".當這些小的惡積累起來,將是多么驚心動魄的罪惡;將這些小的善積累起來,又將是多么輝煌燦爛的成績。我終于確信,我要努力做一位雷鋒式的美德好少年。

雷鋒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雷鋒短短的一生,僅僅22年的時光,可他卻做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他總是永不停息的、全心全意的去幫助他人,為人民服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用他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助人為樂"這四個字,也塑造了一種催人向上的偉大精神----雷鋒精神。

從身邊的小時做起,不管多小的事,只要你幫助了他人,或者僅僅是你沒有給他人帶來妨礙,你就做到了"雷鋒精神".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它卻能帶來一縷昂揚的精神意志,它的作用就會變的很大很大。當每個人都貢獻出一份力量的時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又將迎來一次嶄新的騰飛。

學習雷鋒,不需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想著他人、關愛他人,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別人需要理解,需要幫助,需要關懷的時候,伸出你的雙手。爭做雷鋒式的美德好少年,其實就是這樣簡單。

朋友們,雷鋒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而且也必將永遠存在,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堅信,雷鋒精神必然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當中發揚光大,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同學們,朋友們,開始吧!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這一分、這一秒開始,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幫助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讓我們爭做新時代的"小雷鋒"吧!

謝謝大家!

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2雷鋒,就是這一縷陽光、這一滴水、這一粒糧食、這顆最小的螺絲釘,雖然他的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長存。

有人說:“現在都進入九十年代了,人人都想著怎樣為自己,誰還會發揚雷鋒精神去幫助別人呢?”那么在進入九十年代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學雷鋒,雷鋒精神就真的過時了嗎?

當你在大街道上跌倒,有人在一旁嘲笑你,卻沒有扶你的時候;

當你的錢包被小偷偷走,旁人看見卻不敢吱聲的時候;

當你一個人需要人幫助,卻沒有人愿意幫助你的時候。

在座的各位,您,會是什么心情呢?想必會酸、苦、澀。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扶你,去幫助你,你是喝令他走,并說這種精神過時了,還是心存感激地接受幫助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當有些人對雷鋒不屑一顧的時候,雷鋒卻悄悄地走出國門,我們感到震驚,也感到無比地自豪。雷鋒作為我們人民軍隊的普通兵,卻名高天下,被世人所敬仰。

記得小時候,雷鋒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里,我們用一雙小手撿廢鐵,參加義務勞動,悄悄地做了好事不留名,雷鋒的精神就象春天綿綿的細雨,以潛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潤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

雷鋒的名字對有些人來說已經陌生,雷鋒的精神對有些人來說已經不可思議,可是在邁進新時代的時刻,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人們需要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需要富于開拓,勇于進取和創造的勇氣,我們的社會更迫切地需要雷鋒精神不是嗎!

不是連帶著紅領巾的孩子都在尋找雷鋒嗎?

不是連擠公共汽車的老爺爺、老奶奶都在懷念雷鋒嗎!

不是人人都希望社會風氣越來越好嗎!

不是希望市場經濟發展之后人與人仍然誠實不欺、和諧融洽嗎?

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雷鋒精神在我身邊。

雷鋒,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他雖然沒有沙場上浴血奮戰的經歷,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僅憑著一顆樸實無華的心在生活與工作中,在短暫的22個春秋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作為一種默默奉獻精神,它不是一瞬間的光芒四射,也不帶有絲毫堂皇的理由,但卻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每每提及雷鋒,我的耳邊就回響起雷鋒那樸素而又發人深醒的話語。每每吟誦那一句句熱血澎湃、催人奮進的誓言,我就想起了我們_x班的一個個活雷鋒。

有一種學習叫見縫插針。作為班長的王楚舒認真負責,從不用居高臨下的態度面對同學,每當同學有難,第一個沖去幫忙的總是她。在學習上,也是毫不懈怠。忙忙碌碌深入鉆研的身影不正是雷鋒“釘子”精神的現實寫照嗎!

有一種永恒叫無私奉獻。看!我們的勞動委員焦坤又在領導大家去打掃清潔區,每當他“同學們,加油干”的口號響起時,我們心中的熱情就猛上心頭。干活最賣力的也是他,每當他回來時,總是一副汗流夾背,揮汗如雨的樣子,但臉上卻總是樂呵呵地笑著,仿佛能為班級作出貢獻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有一種約束叫嚴格自律。作為副班長的薛亞輝,他總是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誠實有信,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摒棄攀比虛榮的思想,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

有一種行為叫團結協作。力量從團結來,榮譽從集體來。班級生活中,各個小組間和睦相處,公平競爭。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定能將前進路上的一塊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

驛路梨花處處開,雷鋒精神代代傳。斗轉星移,移不走雷鋒的無私精神;歲月流逝,逝不去我們的不盡熱忱。讓我們牢記雷鋒的話語,將雷鋒精神時刻銘記在心,從點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實踐雷鋒精神,爭做五中的“小雷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4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在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唱這首歌了,哪時候還小,不理解到歌詞的含義。現在我忠于明白了,雷鋒為什么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唱,他永遠活動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因為這段話是雷鋒叔叔常說起的一段話,雖然雷鋒叔叔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這段話卻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雷鋒叔叔非常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一直舍不得扔。我們現在的生活富裕了,盡管不用像他那樣穿打補丁的襪子,節儉的精神還要有。因為我們雖然沒有為家里掙錢的義務,但有節約的義務。不亂花零錢;不用白紙做草稿;鉛筆不能用半截就扔掉;少吃零食,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身邊的一件件小事處處給我留下了節約的機會。

雷鋒叔叔還特別助人為樂。他把幫助別人看成一種享受快樂的方式。我認為作為一名三年級小學生,助人為樂的前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想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去幫助別人呢?我們首先要經常做鋪床、疊被子、收拾書包、洗襪子等這些小事,另外,同學生病時送出的親切問候,教師節送上的溫馨祝福,家長生日時獻出的美好祝愿等等,我認為這都是我成長路上助人為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作為少先隊隊員,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向雷鋒叔叔學習。“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想法,因為幫助他人是快樂的,它帶給你滿足與自豪。哪怕不留名,你也會得到雙份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他人無法體會的到的。學習雷鋒我們還應該從平時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三月的陽光更加明媚,讓身邊的人們更加幸福,讓雷鋒的精神代代相傳,讓雷鋒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扉!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0關于雷鋒的演講稿5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一個不知道叔叔的英名!他的名字就叫-----雷鋒。

雷鋒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可他的精神依然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在雷鋒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實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的堅守崗位?我們立志要當永遠的活雷鋒,而不是3月5日的雷鋒;我們不用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要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來學校時,如果看見了體格較弱卻在費力地拎著大包小包的同學,自己有沒有去幫助他?在交作業時,有沒有想過要幫老師把沉重的作業搬到辦公室去? 你可以彎腰為他人撿起一本書;你可以扶盲人過馬路;你可以為有需要的人讓座;你可以扶起摔在地上的小朋友……

讓我們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那些人是有著雷鋒精神的。

老師,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不知批改過多少作業,不知少休息了多少個夜晚。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們懂得了怎樣做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他們的悉心教導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全部,回報的也總是別人的快樂。他們正如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我們辛勤的圓丁不正是雷鋒的傳人嗎?解放軍戰士,他們守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用生命砌起共和國的長城。沖鋒陷陣,是排頭兵;抗洪搶險,是排頭兵;舍己救人,還是排頭兵……幾天幾夜都未曾合眼,他們無怨言;與親人聚少離多,他們無怨言;無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他們無怨言……他們真正做到了

正是因為有人交警、老師、解放軍戰士和青少年這些人,我們的社會才更安定、繁榮,民族才更團結友愛,朝著文明邁進的腳步才更穩健,我們的國家也才更強大,未來也才更加充滿希望與活力。 不管是老師,解放軍戰士,青少年也好,他們都具有雷鋒這種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可是人為什么活著?生命的意義在哪里?雷鋒以自己的行動為我們做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回答。同學們,請允許我以雷鋒的這句話作為這次演講的結束語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同學們,讓我們像雷鋒那樣,在平凡的生活中,干出一翻不平凡的事吧!

篇8

對聾生而言,語言儲備越多,語言積累越豐富,交流表達時則越有文可用,有理可循,內容越具體,語句越通順。相反地,則思緒混雜、漏洞百出,這甚至不關乎其殘存聽力的多少。豐富聾生的語言積累,是提高其語言能力的前提與關鍵。那么,如何豐富聾生的語言積累呢?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中積累語言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實踐證明: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讀”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更能讓學生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漢語詞匯豐富,運用靈活,要使學生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等在大腦中固定下來,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系系統。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要求學生有選擇地多讀多背,或記住大意復述課文,并每日安排15分鐘的交流活動,說說自己感受深的、欣賞的句段,引起學生間的情感共鳴。這樣一來,如《師生情》《荷花》《家鄉的橋》《雨》《失敗是個未知數》等一系列富有情感和畫面美的文章印入了學生的心中,并蕩起層層漣漪,為其交流表達提供了素材,提供了模仿、學習的腳本。

此外,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讓學生多讀點。給予大腦皮層多方位的語言刺激,同時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從而使聾生在說話、作文時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在教學中應注意盡量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其騰出閱讀時間,推薦閱讀書目,教給閱讀方法,摘錄優美句段,撰寫體會文章,并定期進行交流、表揚。如教研組結合聾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收集“四季組”“節日組”“生活組”素材,使聾生在親切可感的語言環境中感悟文章,積累語言,培養能力。又如在班級中開展“背誦小能手”活動。將學生分成三人一組,選出負責人,把背誦內容分為“課內文”“課外文”“課內詩”“課外詩”四大項,一周一評,評出“背誦小能手”,每周一總結。這些不僅調動了聾生閱讀的興趣,更極大地豐富了其語言積累,發展了語言能力。

二、模仿成文。在仿中積累語言

仿即模仿、仿照,是一種在預設的情境中,聯系已學過的語文知識。運用所儲備的語言素材,進行模擬表達訓練。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仿述、仿寫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聾生一方面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它是一個不斷構建的動態過程,其終端就是所謂“內部語言”,在建構的過程中不斷向“材料倉庫”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斷向前,由原本含糊的素材變得逐漸清晰,并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去模仿課本中精彩的語句,模仿作者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在模仿中進行遣詞造句,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如《槐l五月》中,教學“嗡嗡嗡……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這兩句時,可巧妙地將這兩句話變換為詩歌的形式,在感受到詩的韻律美的同時,深化對花香、花美的喜愛之情,模仿語言的表達方式。

此外,在教學中還應突破教材的限制,注重發掘課本資源及聾生生活資源,創設與文本相近或相似的情境,引導學生模仿運用語言。即要拋“薄”引“厚”,把一棵樹上成一片森林,引領孩子們在感悟課文“篇”的魅力之余,激發起對書本的閱讀興趣,同時更要引導學生超越簡單的好奇心,在認真閱讀整本書后,再勾連教材中的選文,深入領會作家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純熟的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不知不覺當中走上創作之路,獲得一顆珍珠,進而一整串甚至更多串的珍珠。

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中,縱觀整部《水滸傳》。寫到林沖與“不敢”相關的內容加起來有14處之多,其中“豈敢”1處、“怎敢”1處、“敢到怎地”1處、“哪里敢”2處、“如何敢”3處、“不敢”6處。將14處“不敢”的不同表達,替換到這里,你猜猜,林沖又會怎樣連說呢?

生:林沖連說:“豈敢,豈敢。”

生:林沖連說:“怎敢,怎敢。”

生:林沖連說:“敢到怎地,敢到怎地。”

生:林沖連說:“如何敢,如何敢。”

生:林沖連說:“哪里敢,哪里敢。”

師:說來說去,沉淀的還是兩個字“不敢”。這不敢中還有多少忍耐啊!(板書大大的“忍”)。

像這樣。讓學生深刻體會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環境中的運用所表示的含義也各不相同,從而使學生在寫作中也會時刻留言自己寫作語言的運用,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回憶再造。在寫中積累語言

當聾生經過熟讀背誦積累一定的語言,并經過模擬仿寫,初步運用語言素材后,我們還應該通過多寫多練,使其不斷地“翻箱倒柜”,回憶并再現、再造,以保證積累的長久性。其中,回憶乃為“清倉”,調出積累的所有語言材料。再現、再造是將記憶中的語言素材,結合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進行篩選、調整、改造,形成個人風格,從而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加大語言調轉的密度,要求學生多練筆。眾所周知,聾生對寫作抱有直覺性的恐懼,所寫內容單調乏味,常常是平鋪直敘,語言表達顛三倒四、抓不住重點,所以得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在有法可循的情況下去完成這件事。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習作練習和講評習作上花大力氣。要化寫作為無形,做到口頭與書面相結合,片段與成文相結合,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在小要求、小難度的交流或日記寫作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寫作內容。

如在一次“難忘的活動”習作練習中,選取了學生的一次課外游戲(添鼻子),拍成錄像,并剪輯、制成教學課件。課堂上播放錄像,引導學生有序、有理、有情地模仿敘述,激活了其自身的語言積淀,并再造、豐富了語言積累,令他們由衷地感受到:寫作不過是我手寫我口、寫我心罷了。

篇9

關鍵詞:金融體系;變革;系統性風險

根據銀行與市場在金融體系中重要性的不同,可以將金融體系劃分為“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這兩大類型。近年來,各國的金融體系大都經歷了一場以市場化為核心的結構性變革。本文主要從金融體系變革的角度來研究系統性風險的產生。

1 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

1.1 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影子銀行體系的飛速發展

1.1.1 金融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近年來,金融市場創新不斷出現,金融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飛速,一些衍生品脫離了基礎產品的發展,規模巨大。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2007年底,全球金融衍生品總值已達到516 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總額48萬億美元的10多倍。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快速發展是金融體系的一大結構性變化。

1.1.2 影子銀行體系的迅猛發展。近20多年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銀行業表外業務的調整擴大,非銀行金融機構依附于銀行業信用資產發展衍生業務,在銀行體系外形成了強大的影子銀行或虛擬銀行系統。

1.2 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方式的變化

1.2.1 經營模式的變化。在傳統的銀行模式下,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并持有貸款,銀行所關注的重點都是信用風險管理以及如何將異質性資產轉化為同質性債務等。

1.2.2 風險管理方式的變化。金融體系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分散和管理風險的手段。把銀行看做一個資產風險轉換的部門,它向存款者發放安全資產,然后再將籌集的資金貸款給借款人,轉換為風險資產,銀行憑借規模經濟和信息生產的優勢,通過管理風險來獲得收益。

2 金融體系變革下系統性

風險的累積系統性金融風險通常指金融風險從一個機構傳遞至多家機構,從一個市場蔓延到多個市場,從而使得整個金融體系變得極為脆弱的可能性。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催生了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隱患,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金融市場快速發展與風險累積

2.1.1 場外交易風險增大。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得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復雜。巨額的衍生產品的交易,復雜的交易鏈上任何一家機構倒閉,都可能形成整個金融市場的癱瘓。

2.1.2 影子銀行體系下流動性過剩及逆轉的風險。在市場主導型的金融結構下,隨著影子銀行體系的迅猛發展,其所創造的大量金融衍生品成為貨幣的替代工具,這些金融衍生品成為一種新的流動性創造形式。過多的流動性是威脅經濟穩定的隱患,流動性或流入實體經濟,引發通貨膨脹;或流入金融市場,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即所謂的“資產通脹”。

2.1.3 影子銀行的經營方式與風險累積。影子銀行體系具有內在的脆弱性。當危機爆發的時候,投資者信心的喪失和證券化產品崩潰,導致信用鏈條斷裂,使得影子銀行無法繼續通過短期融資來維持發展,借短放長的模式無法持續,影子銀行普遍遭到市場擠兌。

2.2 利益鏈條中的缺陷與風險轉移的真實效果

2.2.1 利益鏈條中的缺陷。次級住房按揭貸款市場的信用風險,通過資產證券化很容易擴散到衍生品市場,影響到借款人、貸款機構、基金公司、個人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甚至不知情的外國投資者等各個利益群體,形成十分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2.2.2 風險分擔的真實效果。表面上看,金融市場通過向投資者提供各類金融創新工具來使風險得到分散,這種風險分擔機制的本意是通過把風險轉移給有承受能力、承受意愿而且能夠管理這些風險的合適的金融投資者,以達到金融體系內風險的有效管理和增強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2.3 現代金融體系下的交叉性金融風險

現代金融體系下,許多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同時涉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這種融合會內生出跨市場的金融風險。跨市場金融風險具有系統性、潛在性、復雜性等特征。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表明:第一,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可能催生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次貸危機說明,現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不只是那些沖擊金融體系的外在的、重大的、不可預見的且難控制的事件造成,而更多的是由于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產生,是一種內生于金融體系的風險。第二,現代金融體系下,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共生關系。因此,銀行和市場相互依賴,而不是兩種可以互相替代的融資制度。第三,金融體系各個組成部分(金融機構、市場和產品)的內在依賴性和關聯性大大增強,市場參與者的集體的行為和共同風險的暴露通過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等因素對經濟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第四,監管當局應該針對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的特征,以及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本文認為一國政策當局應該采取相應對策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3.1 加強系統性風險的監管

3.1.1 建立宏觀審慎監管體系。監管當局在加強對單個金融機構監管的同時,注重從系統性風險的角度考慮金融機構的風險集中和經濟中的順周期問題,關注系統性風險的來源、表現和變化趨勢。建立恰當的反周期監管機制。

3.1.2 把影子銀行體系納入金融監管。各國監管當局應該考慮將影子銀行系統納入監管,加強對投資銀行、對沖基金,以及場外交易的監督管理,強化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對于場外衍生品市場的交易,應要求其在受監管場所并通過受監管的結算體系來完成結算。

3.1.3 加強跨部門的監管協調和監管合作。在實施宏觀審慎監管中應加強兩者的合作與溝通,信息共享、通過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檢測、分析與評估,采取前瞻性的政策防御系統性風險爆發。

3.2 加強對流動性和杠桿率的管理

3.2.1 加強對流動性的的管理。(1)關注總體流動性經濟中的流動性逐漸的超越了銀行體系貨幣量的范圍,演變成為一種“總體流動性”。(2)建立流動性緩沖金融機構越來越依靠批發市場來滿足其大部分資金的需求。

3.2.2 加強對杠桿率的管理。(1)設立基于資產風險調整的杠桿率。目前資產負債表杠桿比率并沒有揭示資產的不同風險特征,更沒有考慮金融衍生物和表外業務的風險,監管當局應當考慮根據風險大小來調整杠桿率,考慮風險的不同來源。(2)通過杠桿比率限制和核心資金比率配合來管理流動性。監管當局應該嚴格限制金融機構,尤其是影子銀行體系的杠桿的比率,各個國家在全面考慮自身市場完善程度、參與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金融安全等多因素基礎上,合理確定好杠桿率,防止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過度的擴張和過度的承擔風險。

3.3 基于“金融穩定”的貨幣政策框架

一方面,在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削弱了金融系統的清償能力時,應該放松貨幣的政策,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穩定信心,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另一方面,在資產價格明顯被抬高時,信貸增長太快,中央銀行應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對金融市場進行適當信用控制。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流動性的度量及其與資產價格的關系[J].金融研究,2008(9):44~55.

篇10

關鍵詞:障礙設計;安全風險;兒童藥品包裝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5)01-02-0039-03

The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about Security Risk Categories Based on Barriers Designed, Taken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Design for Example

HUANG Mi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ckaging design bears safety, advocacy of contents, and on this basis it also bea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day the product is very rich , their colorful packaging is good but too fine, the built-in products is easy to remove , these factors have l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takes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design for example, analyses the strategies that barriers designed integrates into the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about security risk categories.

Key words :barrier design; security risk;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Internet :.cn

一、障礙設計概述

障礙設計是一種逆向性思維的產物,是從安全性的角度入手,在設計中融入必要的“障礙”,從而在犧牲便利性的基礎上提升安全性,增強設計的社會責任屬性,這種看似增加麻煩的設計是為了以犧牲便利的方式,達到安全的目的,從而使人在心里、生理活動中更具合理性。包裝設計中的障礙設計一般是在包裝的功能、材質、色彩、結構上等設置一些必要的障礙,特別是存在安全風險的產品包裝,提高包裝開啟等的復雜性,給人的操作造成一定的障礙,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障礙設計體現出的人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機對話,一種辯證的設計理念。障礙設計看似與無障礙設計對立,其實不然,增加障礙只是為了設計自身的更加無障礙,而且障礙設計是一種情感、安全等弱勢群體需求考量的無障礙,看似繁瑣,實則為了滿足更多人心理、生理的需求。

二、包裝障礙設計與兒童安全

兒童心智不成熟,無法準確識別潛在危險,特別是當今設計五花八門,兒童的辨識力差,很容易誤食、誤用,這也不僅限于兒童產品,同時也包含一些非兒童專用的成人類產品,因兒童好奇心很強,很多東西都想去看看、摸摸、嘗嘗,因此有必要在一些包裝設計中考慮到兒童安全因素。兒童安全包裝由美國在1970年通過《有安全包裝條例》(PPPA)給予定義:“一種用于兒童安全的包裝,其設計結構使 5 歲以下兒童在合理時間內難以開啟或取出一定數量的有毒或有害物質,而對正常成人來說卻不難開啟,但這并不意味著此包裝使所有兒童在合理時間內不能打開或獲取一定數量有毒或有害物質。”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兒童安全包裝設計的發展緩慢,迄今為止還沒有出臺過相關法律法規,行業內也無明確兒童安全包裝規范,但是兒童誤食藥品的中毒事件卻屢見不鮮。因此,要保護兒童的安全,除了在立法上規范藥品外,還需要對藥品在設計上融入一些安全因素考量,杜絕與減少兒童接觸包裝內裝藥物的機會,同時在一些非兒童的藥品的設計中,也需要充分考量,阻止兒童產生興趣,同時在開啟方式上設置一定的障礙,轉移兒童的興趣點,減少兒童誤食現象。

三、兒童安全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適當設計

包裝設計要適度,并不是一味的提高其便利性,包裝設計的需求考量需要在保證內裝物安全性,用戶便利性的基礎上,融入適度原則,不可過度設計,同時也要考慮到群體的心理。生理需求。其一,結構考量。包裝設計中的結構不僅需要考慮實用性,不盡需要考慮直接使用者的便利性,同時需要在結構上考量到其他接觸群體的安全性,比如兒童吸食果凍窒息事件正是因為其包裝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而當今的吸嘴式結構設計則安全的多。當然,結構設計不可為了安全而過于復雜,需要把握適度原則。其二,功能考量。包裝設計是一種功能化的設計,是搭配內裝產品的設計,這種功能性體現在對內裝產品的保護與對內裝產品的介紹兩個方面,適度設計需要在考慮其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去除或者改善一些無效、繁雜的功能,比如在兒童食品包裝中不宜附帶小玩具,而藥品包裝中不宜采用食品圖樣作為裝飾等。

(二)安全設計

安全設計是以安全考量為基礎的設計,在包裝設計中融入一些必要的安全,開發適合特殊群體的包裝設計,安全設計需要設計師在包裝的各方面綜合分析,不僅需要注意包裝的直接接觸群體,更應當注意潛在接觸群體。兒童心智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他們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想象去使用包裝,容易產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設計原則必不可少。在所有存在安全風險的,兒童可能會接觸到的產品包裝中,都有必要融入安全性考量,本著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行設計,比如食品與藥品的包裝要采用無毒無害的包裝材料、藥品的包裝不可過于花哨,改變常規的開啟方式,采用按壓旋轉的方式等等。

四、基于兒童安全的藥品包裝設計策略

綜上所述,障礙設計主要圍繞兒童、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采用被動方式,讓他們遠離安全風險,這種設計猶如馬路上的護欄,約束橫穿馬路的行為正是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障礙包裝設計以兒童安全障礙居多,而兒童安全障礙設計又以藥品包裝設計更甚,因此筆者接下來將以,兒童藥品包裝設計為例,分析基于障礙設計的安全風險類產品包裝設計策略。

(一)采用感官障礙法

兒童的理性思維很弱,他們認識事物主要依靠個人感官,在處理一些他們沒有見過的事物的時候,他們會對獨特的造型、優美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或者動聽的聲音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他們會不加考慮的去摸索、去品嘗。另外,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會在不自覺中模仿大人的行為,比如吃藥的動作等。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藥品的兒童安全包裝設計應該從有意設置一些感官障礙入手,反其道而行之,在藥品包裝設計中盡量抑制兒童的興奮點,阻止他們不必要的包裝關注欲望。

對于兒童來說,最好的規避理由是厭惡,他們當對一種事物產生厭惡,自然會遠離。基于這一規律,一些藥品的包裝中不可采用過于艷麗的顏色,而多采用一些樸素的顏色,甚至選擇一些兒童不喜歡的顏色與圖案。一般來說,兒童對醫生、醫院或者護士的一些元素會望而生畏,在一些成人藥品的設計中,可以融入一些相關因素,采用“恐嚇法”設計。圖1的藥品包裝中加入了醫院紅十字的標志,這個標志會讓兒童望而生畏,從而阻止他們探索的勇氣與行為。當然,如果是關于兒童常用藥的包裝設計,則不可采用這種方式,但是并不能因此設計一些趣味性圖案來吸引兒童,畢竟藥品并不是兒童自助服用,需要家長指導,對于兒童常用藥的包裝設計中可以采用其他感官融合的方式,比如在包裝材料中加入兒童厭煩的醫院消毒水的氣味,或者在包裝上加上提示裝置,轉移兒童注意力的同時引起家長的警覺。(圖1)

(二)采用技能障礙法

兒童雖然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是他們的知識、經驗畢竟有限,因此在設計中可以有效運用這種暫時性的技能缺陷,在藥品包裝設計中融入一些技能化的開啟方式,從兒童技能的盲區入手。比如兒童的力氣很小,那么可以將瓶蓋設計為按壓旋轉瓶蓋結構,當家長蓋嚴瓶蓋,依靠兒童的智商,根本無法做到按壓的同時把瓶蓋旋開,即使讓兒童不小心拿到藥瓶,他們幾次嘗試后也會主動放棄。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兒童對文字、圖案的理解欠缺的方式,引導家長采用不宜發現的暗碼開啟,只有通過暗碼提示才能實現瓶蓋的開啟,這種技能化的開啟是一個兒童無法做到的。

當今藥品中泡罩包裝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特別是在一些成人藥品中,但是傳統的泡罩包裝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因為兒童只要取出藥板,很容易把藥物取出,而且這種取出方式對兒童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加上現在的糖衣片及膠囊的甜味刺激,其安全風險是不可小覷的。圖2為一種兒童安全藥品包裝盒的設計(楊光設計并申報專利),這個是采用了典型的技能障礙方法,“在紙盒上沿切撕線 2 撕開并在折疊線 4位置折疊后形成內凹式卡口及拉片 3,卡口嵌入內含泡罩板 5 邊緣的缺口 6,形成限位裝置。需要取出藥品時,用力拉出紙盒上卡口邊緣的拉片可將卡口復位,取出泡罩板,而且可以反復多次使用。”這個設計的操作方法是一個兒童根本無法完成的,即使他們刻意去模仿家長行為,也因為雙手配合不到位而取不出藥品。(圖2)

(三) 采用行為障礙法

兒童的行為能力較弱,一些成年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有些兒童卻無法完成,比如拿起一個很重的東西,開啟一個很緊的瓶蓋等,而這種行為的障礙恰恰能成為障礙設計的突破點,比如一些瓶蓋設計的很緊,兒童開啟便會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這種局限性也給婦女和老人造成了不便,因此單純依靠蠻力設計并不可取,而設計中應該采用增加其開啟方式的復雜上的方法,從而創作出更多的、更行之有效的思路。圖3為一種復合式的擠旋蓋藥瓶,這種瓶蓋分為內外兩層,內外兩層瓶蓋是通過外殼上的按鈕3相互連接的,只有在旋轉的時候按住按鈕,瓶蓋的內殼與外科才會一起旋轉,否則只有外科空轉,無法打開瓶蓋,而兒童因行為的障礙無法領會按壓的動作,因此當他們將外殼旋轉多次,并且無法開啟瓶蓋后會將這個藥瓶丟棄一旁,從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圖3)

五、結語

包裝障礙設計在設計領域發展時間并不久,是一種全新的理論,且是一種辯證的方法學,是本著合理、適度的原則提出的“復雜化”包裝,當然障礙包裝同樣追求障礙功能實現基礎上的最優化。本文以藥品包裝設計為例,以兒童為定位群體,分析障礙包裝設計的原則,并且提出了感官障礙法、技能障礙法、行為障礙法等設計方法,因筆者個人能力有限,有些觀點可能有失偏頗,還請批評指正。兒童包裝障礙設計在外國運用已經極為普遍,但是在國內考慮到成本問題,很少企業采用,同時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去約束這一行為,即便是關于障礙設計的一些經典設計或者專利已經很多,但是應用到實際的卻很少,因此有必要多方面積極努力,不僅需要在設計上提出更多的切實可行的方式,同時也應當在立法層面上加以約束,提升藥業公司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文雯.“200000000 兒童藥盒安全誰來管”[N].健康時報,2014.7.14,第 2 版.

[2] 蔡玉碩.“解決兒童產品包裝安全問題的途徑”[J].包裝工程,2014.1.

[3] 馬洪娟.“美國兒童安全包裝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上)”[J].中國包裝工業,2003.6.

[4] 瓔珊.“ISO 頒布新的包裝標準保護兒童安全”[J].上海質量,2013.1.

[5]張瑞直.兒童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性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8.

[6]熊興福,舒余安,黃婉春.產品設計中心理學問題探討[J].包裝工程,2003,(3).

[7]王向陽,李燕.基于消費者心理的藥品包裝設計[J].包裝工程,2007.(2).

[8]何鈕,熊興福.兒童藥品包裝安全性新探[J].包裝工程,2006.6.

[9]戴雪紅.視覺認知在兒童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世界,2010,02.

[10]成建剛.產品障礙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