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感言范文

時間:2023-03-27 22:4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修感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研修感言

篇1

研修隨筆感言:研修,永無止境

絢爛七月,齊魯園丁們共同享用了一場研修的饕餮盛宴。它的色、香、味讓人大快朵頤、齒頰留香。研修之"色",在于那繽紛多彩的學習內容。專家視頻、學習園地、課程簡報,每一項都精彩紛呈。研修之"香",在于教師們認真專心的學習態度。感言,作業,篇篇原創,寫出了自己的智慧真言,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研修之"味",在于研修中濃濃的"人情味"。青年教師積極上進"秉燭話研修",老教師不甘落后,病房忙研修,研修路上,處處是感動。今夏的研修,讓人回味無窮。

盛夏的余溫悄然消退,研修的熱火卻在齊魯大地上越燒越旺。磨課,在每個團隊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了打磨出一節高質量的課堂,群組成員們紛紛獻計獻策,提供相關資源,評論修改教案,參加研討會議,分工觀課議課……在磨課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上一節好課就像是打造一塊美玉,只有經歷了無數次磨煉,才能使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同時也感受到了團隊力量的強大。讓人抓耳撓腮的難題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迎刃而解。每一次磨課都是一次蛻變,群組的每一位成員在這蛻變中一起進步、共同提高。

小小的研修將不同城市、不同學校的教師緊緊聯系在一起,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不分你我。研修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研修的精髓會內化到每一位教師的課堂中,研修的精神將伴隨每一位園丁左右。在今后的從教道路上,我們會高唱著《最炫研修風》,讓研修之花遍地開放。

研修,永無止境!

篇2

β-內啡肽、甲狀腺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在軍事應激時的變化 韓翠華,劉青,柒兵,張瑾,趙軍武

幼兒蝮蛇咬傷并發心臟、肝臟損害2例 趙曉東,黨偉,張憲,何忠杰,彭國球,孟海東

燒傷對兔血紅細胞內游離氨基酸濃度的影響 黎君友,賴業馥,孫丹,Li Junyou,Lai Yefu,Sun Dan

射頻消融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療效初步分析 張許文,張春紅,羅北捷,易周,黃黨生

透析患者靜脈置管致鎖骨下靜脈狹窄1例報告 宋巖,李冀軍,黃黨生,沈東,羅北捷

短期飲用牛奶對生長突增期少女骨密度和身高的影響 劉加昌,張瑾,歐陽巧洪,劉青

絲裂霉素膀胱內灌注致尿道狹窄8例報告 楊渝,秦萬長,嚴培榮,李冀渝

危重病人的氧輸送和氧耗問題 林洪遠

成纖維細胞在成人、胎兒皮膚傷口愈合中差異的研究進展 簡華剛,付小兵,姚榛祥

修復細胞分化的調控機制與鑒別 趙志力,付小兵

國外燒傷皮膚代用品研究進展 吳志谷,付小兵

肺泡Ⅱ型細胞與急性肺損傷 柳琪林,胡森,盛志勇

腸道干細胞 邢峰,郭寶琛,付小兵

153Sm-EDTMP治療癌性骨痛的影響因素研究 歐陽巧洪,田嘉禾,滕小梅,劉加昌,張瑾,文志道

北京地區毒蛇咬傷流行病學特點與急診救治 趙曉東,黨偉,張憲,何中杰,彭國球,孟海東,文宇

糖尿病足干性壞疽伴高滲性昏迷、DIC治愈1例 胡景勝,馬學毅,聶孝艷

基因治療在創面愈合中的應用 程飚,付小兵,盛志勇

正常與異常的細胞分化 趙志力,付小兵

使用兔進行創面愈合實驗研究的體會 孫同柱,付小兵,陳偉,孫曉慶,楊銀輝,趙志力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在泌尿生殖系統的表現 楊渝,秦萬長

彈片傷救治中的失誤與教訓 李全岳,付小兵,李曄

血管活性藥物對膿毒癥患者肝腎功能的影響 李東偉,程尉新,胡森,謝志毅,何忠杰,林洪遠

小兒燒傷后靜脈穿刺的體會 張翠英

鋅營養狀態對燒傷創面修復的影響 郭振榮,李利根,趙霖,柴家科,鮑善芬,李烽,盛志勇

對燒傷后死亡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 張靈芝

腹式子宮切除術中縫合與不縫合盆底腹膜的隨機研究 魯永鮮,劉昕,張素梅,劉靜霞,張琳

鎮痛生肌靈治療褥瘡171例臨床觀察 伍建華

MODS大鼠胸腺樹突狀細胞病理改變及作用研究 陸江陽,王曉虹,孫宇,胡森,楊毅,李玲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1例并文獻復習 文仲光,郭英江,茅培英,馬楠

創傷性休克及復蘇 林洪遠

大面積深度燒傷病人延遲入院的臨床特征 趙東彥,楊曉東,趙海春

嚴重創傷對淋巴細胞的激活作用:一個曾經被忽視的問題 梁華平,王正國,朱佩芳

泛素-蛋白酶體途徑的組成及其生物學作用 吳焱秋,柴家科

基質溶解酶-7在結、直腸癌腫的作用 潘海燕,范培錫

提高臨床見習課程教學質量若干問題的思考 李建福,孫明華

卡介苗膀胱灌注的并發癥(附二例報告) 楊渝,秦萬長,李冀渝,馬唅,林荗虎

封閉負壓吸引治療難愈性創面過程中的護理體會 張翠英,張靈芝

腹部火器傷繼發腹腔感染6例尸解分析 李全岳,付小兵,農江,曲海燕,周立

封閉式負壓吸引治療慢性創面的機制探討及護理對策 張靈芝,張翠英

休克期切痂對大鼠肝組織ICAM-1及TNF-αmRNA表達的影響 賀立新,郭振榮,柴家科,呂藝,郝岱峰,盛志勇

整張E字形中厚自體皮片修復全顏面部肉芽創面 劉軍輝,楊曉東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腹部切口愈合影響的臨床觀察 王濤,黎沾良,張鑫奎,焦華波,喬治,李基業

穴位注射bFGF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鳴320例 周成勇,劉達根,田京發,李伯信,付小兵

皮瓣轉移或移植修復小腿皮膚缺損 張樹明,劉光軍,王長江,王成琪,范啟申,張成進

三0四醫院招收研究生啟事

小兒吸入性損傷的臨床特征及防治 張宏,楊曉東,王峰,Zhang Hong,Yang Xiaodong,Wang Feng

新方法治療慢性難愈性潰瘍1例 王曉玲

PCNA在增生性瘢痕和慢性潰瘍中的表達特征及其意義 孫同柱,付小兵,顧小曼,楊銀輝,孫曉慶

頜骨骨折合并顱腦損傷的早期救治 閆穎,張建強,張皖清,劉軍,孫鵬,劉斌,賈密,王曉玫,張立立,程尉新

燒傷科手術室預防感染的措施 閆長鳳

我院臨床檢出細菌的耐藥現狀分析 蔣偉,常東,黃志紅,張素霞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修復創面的臨床觀察 任志中,趙川

細胞凋亡與瘢痕 劉志國,陳玉林

四肢霰彈槍傷臨床救治原則的研究進展 章亞東,侯樹勛

小兒會燒傷瘢痕整形術后的護理 劉霞,楊建申

科室與供應室清洗器械的對比觀察 唐中華,王靜,劉清云,李秋

空氣清菌片在燒傷病房空氣消毒中的應用 王淑君

384例北京地區健康少女骨密度測量結果分析 劉加昌,張瑾,歐陽巧洪,文志道,滕小梅

提高無細胞異體真皮基質復合移植的成活率 姜篤銀,付小兵,柴家科,盛志勇,陳璧

排雷中地雷炸傷傷情特點及防治 李全岳,何富強,曲海燕,農江,付小兵

外源性EGF促進吸入性損傷大鼠肺泡Ⅱ型細胞增殖和肺水轉運 柳琪林,胡森,陸江陽,王誼冰,楊毅,盛志勇

雙單抗夾心ELISA方法檢測血漿及組織中金葡菌腸毒素B 李紅云,姚詠明,施志國,董寧,于燕,陸連榮,盛志勇

間苯三酚顯色法微量快速測定木糖含量 黎君友,孫丹,Li Junyou,Sun Dan

細胞凋亡和PCNA表達與肝細胞癌分化狀態關系的研究 張艷玲,梁后杰,肖文華

離體皮膚氧耗量測定與微機數據分析系統的研究 吳志谷,耿淼,黎君友,賈小明,陳圣清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在難愈性潰瘍組織中的表達特征 孫同柱,陳偉,付小兵,楊銀輝,趙志力,盛志勇

迷走神經興奮對內毒素血癥大鼠腫瘤壞死因子的影響 姜小國,胡森,石德光,孫丹,晉樺,黎君友,柳琪林,盛志勇

液氮冷凍尖銳濕疣的臨床療效觀察 鄒先彪,張晚霞,劉少卿,楊宇光,郭晉平,張文英

冠心病患者的中性粒細胞化學發光變化 王宇玫,佟欣,李平生,彭朝津,楚勤英,羅敏,姜玉萍

創面愈合過程中創緣表皮干細胞的再分布 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孫同柱

無細胞異體真皮基質的研究進展 姜篤銀,楊銀輝,陳璧

空間環境對13株微生物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謝瓊,李勇枝,宿雙寧,吳元亮

超聲檢測技術在判斷腕部電燒傷血管損傷中的應用 柴家科,李利根,陳越秀,胡曉娟,楊紅明

原發性結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臨床表現特點 劉達根,周成勇,陸江陽,劉曉鄉

低溫保存皮膚纖維連接蛋白和層粘連蛋白的表達 賈曉明,王翠娥,吳小紅,李豫川,曹軍田,甘永華,蔡宏

用瘢痕組織矯正高位重瞼 京薩

成批燒傷中重度患者長途轉送后的救治 楊紅明,柴家科,高建川,李利根,郝岱峰,盛志勇

層流潔凈手術室的運行管理和保養 閆長鳳,劉淑華,李韶然

膽堿能遞質對LPS刺激外周血釋放細胞因子的影響 呂藝,孫丹,胡森,吳焱秋,盛志勇

區域氏按摩療法在面部燒傷后新愈合皮膚的應用 盧軍玲,路琳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參與皮脂腺導管構成的初步研究 方利君,付小兵,程飚,孫同柱,李建福,曹榮,王玉新

上皮細胞向免疫細胞轉分化促進創傷后假性上皮瘤樣肉芽腫的形成 姜篤銀,付小兵,陳偉,孫同柱,盛志勇

篇3

多彩的教育

——赴青島學習研修有感

銀川市興慶區第二小學音樂教師 王環

我有幸參加青島學習,是提升專業發展很好機會。到青島后,參觀的第一所學校是青島王埠小學,一進校讓人眼前一亮,學校簡歐式的建筑讓人感覺清新美麗,看孩子們做課間操時,發現孩子們排隊有序,跑步整齊,走路不語,當時很疑惑,為什么孩子們這樣儒雅?在王埠小學校長帶著我們參觀學校時,逐步打開了我的疑團。

邊走,校長邊介紹,在開學初,為保障管理運行,制定了《青島王埠小學教學常規》、《青島王埠小學班主任工作細則》、《青島王埠小學護導細則》、《青島王埠小學一日常規》《德育工作制度》等,逐步形成王埠小學管理制度體系,保證了教育教學工作穩步扎實的進行,我想這是這些儒雅的孩子形成規矩的第一步吧!接著我們開始參觀學校的功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王埠小學的心理咨詢室,整個教室色彩亮麗,有孩子們喜歡的毛絨玩具,有精美的書籍,有孩子們自己做的彩泥,溫馨又不失文化底蘊,接著是孩子們的活動室,錯落有致的沙盤,趣味數學盒,我們又走到少隊工作室,每一處無不顯示出學校的溫馨。當校長把我們帶到他們的茶藝室時,我看到古色古香的桌椅,精美的茶具,柔和的光線,仿佛讓人置身于文雅又沁心的藝術茶樓。讓我很震撼的是,學校有一個無土栽培室,只要感興趣的孩子,都可以去嘗試種一粒種子或一種蔬菜或一株小花,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以及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了解了很多植物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特性,培育出很多精美的植物,為冬日的校園增添了極美的一抹綠。最后參觀的是學校的陶藝室,孩子們經過老師的指導,做出一件件精美的陶器,或花盆或筆筒或工藝品,但都有這些物件的實用價值和工藝性,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花盆,種上自己喜愛的植物,這何嘗不是一種修身養性呢?青島王埠小學的校訓只兩個字"向上"他們的辦學理念是"一起成長"辦學宗旨為"崇尚自然規律,關懷生命成長,共享幸福生活"全校老師及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德行,有智慧,有氣質的現代中國人",王埠小學的師生們便向著他們"向上的"精神不斷努力不斷前行!

第二天,我們參觀的是青島東川路小學,校長直接帶領我們參觀的是學校的特色課程,孩子們正在興致勃勃的參加各種自己喜愛的活動,有"豆子作畫"孩子們用各色不同的豆子做出精美漂亮的畫、有"織毛衣"孩子們拿著細長的竹簽認真的編織、有"雞蛋上作畫"孩子們小心翼翼的拿著手中的雞蛋殼,生怕一用力就會傷害到它,仔仔細細的涂畫、有"彩泥基礎班"有"石頭畫"有"刮花課程"有"葉貼畫課程"有"石頭畫課程""有書法課程"有"網頁制作"有"布藝發卡"有"棋藝類"有"手指畫"等等,孩子們"玩兒的"不亦樂乎。東川路小學的校長說:教育應該促進每一個人從現在持續到未來的不斷成長,不斷跨越,她說蘊積人生的智慧的五大素養:人文、科學、身心、藝術、實踐。學校根據校園里兩顆已逾百年的加拿大楊樹,得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尊生命、楊個性、鑄和諧,她認為基于面向未來的教育就是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應該淡化學生對學校課程的掌握程度,而應著眼于未來真實生活的挑戰和改進,也就是將學生成長的焦點從"知道什么"向"能做什么"轉變。人人都能選擇,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課程。

緊接著參觀的是青島銅川路小學,銅川路小學的校長非常熱情的帶著我們參觀了學校,走在樓道的時候聞到濃濃的奶香味,不好意思問,抱著好奇心,緊跟校長的步伐,學校的每個角落都像家一樣溫馨,有"樂在棋中",孩子們在課余時可以下棋,有"我是小小數學家"有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還有趣味數學的教具,有"繪本區",低年級的孩子隨時都能看到五彩繽紛的故事書,學校的每個角落都是色彩斑斕的實用處,緊接著參觀功能室,在科技室看到孩子們做的科技作品,想象力加上動手實踐,還有老師的正確引導使得孩子們做出的一件件作品有模有樣,科技室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我想,我的想法你看得見!走到三D打印機旁,參觀的老師都很好奇,如何操作這么復雜的機器,當時校長立刻找來了幾個學生,一個負責整個三D打印機室的講解,一個孩子負責電腦編程,一個孩子負責操作打印機的使用,一邊操作,一邊給參觀者介紹,落落大方,不禁讓參觀的一行人開了眼界。一路走一路看,銅川路小學的校長詳細的為我們講解學校的特色,最后帶我們走進一間教室,進去后看到孩子們圍著圍裙,帶著頭巾,在做牛軋糖,此時終于揭開了我一進樓道時的疑惑,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做的香甜可口的糖果給每一位老師吃,校長說,孩子們喜歡,就開展了這門課,孩子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食物。銅川路小學的墻上寫著一句話: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

篇4

首先,課前互動和課題引入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在聽課中我發現,課前老師和學生互動較好的情況下,他的課堂就比較成功,老師們大多會從我們的生活著手,把學生帶人到課堂。例如,梁老師所講: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這一課中的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復習課,其中提到:課前學生趣味配音練習能使課堂學習變得豐富、有趣,還能夠把學生帶入到創設的情景當中。導入部分的配音視頻有一句話:You’ll have an unforgettable time if you abandon your mobile phone.梁老師把這句話應用到自己身上:If Miss Liang take a wild advanture like Bear, she will ……這樣貼合實際的例子,通俗易懂,師生關系會更融洽,學生會更有興趣參與其中。

其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整個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多樣的課堂互動模式當中。例如,梁老師用一些帶有英文的優美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問:“what’s the wild environment like? ”學生回答:“Few people, few houses……”尤其是,梁老師設置真實的語音留言情景,讓學生聽了她的朋友Johnny給她發的語音郵件并布置下任務:Listen to the voice mail and choose the wild animals.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他們就能更有興趣地完成任務。

然后,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這次學習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教態親切,表情豐富,輕松、活潑。在梁老師的課堂中,我確實聽到了梁老師和學生們的笑聲,也看到了她和學生們的笑臉。梁老師的笑聲,真的有感染力,讓我禁不住拿梁老師舉例。二,善于利用多種手段輔助教學。比如這堂課中梁老師用到的圖片,配音視頻等等。三,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作為后盾。That is, to give students a glass of water, the teacher must have a running water.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常流水。

篇5

優秀教師演講思考感悟一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自從當了老師開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不管當初是怎樣走上這個崗位的,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對得起老師這位稱號的。

左相平所做的也是大多數老師在做作的,無論是關心學生學習,還是關心學生的成長,還是關心學生的未來,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身體成長上,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在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

我們許多老師都是在默默無聞地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許多老師去了又有許多老師來了,還是在做作這樣一個相同的事情,許多人的事跡我們沒有人去發現去挖掘,也沒有人去在乎這樣的事情,但是老師的工作最終還是需要有人干的,仍然還是會有許多象左相平老師一樣去實實在在干好老師工作的老師,所幸的是左相平老師的工作被挖掘了出來,讓人們知道還有那么一些人在為教育事業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我們知道我們的時代在進步,科學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需要的知識在進步,我們許多的老師并不缺少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但是卻缺少迅速適應社會變化的精神,或者說是能力,當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如何讓我們盡快地適應這種變化,擁有這種精神。

左相平老師說得好, “ 我實際上沒有什么信念,我就想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不要誤了學生,就是這樣,其他的也沒有想過。我從心里想的就是你既然愛這個崗位你就要讓學生喜歡你。 ”

要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好說不好做的,特別是當一個現代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老師就更不容易了,因為我們現代的教育不只要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還需要大膽創新的精神,需要實現 “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 的教育理念的能力。

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實際上我們是要能夠借這東風,達到我們在教育教學能力上徹底轉型的目的,我們現在的許多老師每天都在工作上辛苦地干著,可是總不見效果,為什么呢?因為在做許多無用功。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不只是要苦干,還需要巧干,不會巧干是不可能干好現在的教師工作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去獨立自主的學習,是如何建立學生能夠終身學習的教育機制,然而我們現在的許多教師的力氣都沒有作在刀口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見效微小。

當然一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如何是與這個學校的領導者如何去進行管理和要求是有著很大關系的,左相平老師的教學成功不只是因為他的教學能力方面,還在于他本身就是校長,他的管理,他的決策自然就是符合他的教學要求的理念的,而我們其他的學校是否也是這樣的符合教師們的能力盡量發揮的理念呢?

比如在備課上、在上課上、在管理學生上、在學生作業上、在學生輔導上、在營造教學環境上、在保證教學條件上、在處理師生關系上、在考勤方式上等等許多相關問題上都會帶來不同的正面影響或者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是真的為教育教學著想,那么這些問題是不可能被忽視的。

我希望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的事跡,是為了借一個讓我們的教育事業獲得進一步發的機會,而不是以往那些徒有形式的老套模式。

蠟燭精神永不朽!

優秀教師演講思考感悟二

11月來,我去聆聽了“綠城之秋”的多節語文、教學課,回想每一位老師的課,真的是受益匪淺。人們常說:聽名師講課是一種藝術享受,他們在課堂上并非單純作為教師在講課,同時也是作為藝術家在表演,他們總是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著學生,震撼著學生的心靈。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收獲和心得體會:

一、首先學會的是:學會了如何去聽課:(一)聽課時該聽什么。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聽課時需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注教師的教,它包括:第一,重點難點的突破,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否突破,標志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第二,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第三,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是關注學生的“學”。(二)聽課時的角色定位:既是審美者,也是參與者。我們要多學習名師們的長處、閃光點,為我所用,所以在聽課時,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

聽課聽什么呢?我們師范生聽課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吸收經驗。所以我們去聽課的首要的目的是要看名師們怎樣教。還要聽課堂設計,聽教師怎樣講,看學生怎么學;要以審美的心態去聽課,以參與者、研究的心態去聽課; 聽課后的還要及時地反思、總結。

二、現在,回味所聽的數學課和數學報告,總的說來,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名師們都善于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一節課的開始就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開始的情景創設得好,就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欲望,收到先聲奪人、出奇制勝的效果。

這些觀摩課,導入新課有的是創設認知沖突的思維情景,使孩子徘徊在思維的矛盾中,從疑問中產生“探個究竟”的想法,如王宏偉老師的《比賽場次》、黃世忠老師的《中位數》;有的是創設懸念,緊扣學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狀態,如徐斌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的是把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讓孩子們一開始就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產生非要學習的愿望,老師的《數學廣角》、郭廣成老師的《打電話》、郭莉老師的《秒的認識》。不論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來開講,都是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它體現了教師對教學全過程的匠心思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它表現出教師創造性教學藝術的設計。

(二)教師很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重視過程、注重體驗。

(三)善于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 ,教師能適時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展示課上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個個如沐春風,如飲甘泉,人人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實現了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中有 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沉思、有聯想……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為師生的雙邊活動注入了活力。有矛盾的困擾,有無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機智的幽默,有解決問題的歡呼和掌聲……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實現了認知與情感的統一。

以人為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技能技巧,聽課、聽名師講座是教師的必修課,也是是我們師范生成長的一個捷徑,聽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學習還在繼續,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將不斷反思,更上一層樓!

優秀教師演講思考感悟三

吳邵萍,一位平凡工作崗位上的人演繹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光榮與神圣。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讓我們真正領悟到了教育的真諦就是“愛”

最近,在省教育廳號召下,大江南北的教師掀起了“向吳邵萍學習”的熱潮。吳邵萍的先進事跡使我深受感動,她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將在這些先進教師先進事跡啟迪和鼓舞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師使命感,做一個富有愛心的好老師。

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開展所有工作都要落實在一個"愛"字之上。

愛生,就要愛的有“真情”。愛,是教育的本色,吳邵萍愛孩子賽媽媽,愛園勝愛家,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身邊的一切,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們應當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我們理性的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我經常對自己說“假如我是孩子”,所以我就會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當我們希望別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么教別人的孩子,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假如他們是我的孩子,家長對我們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們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的愛他們,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扣擊他們的心扉,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這是一種責任。我們要像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篇6

一、更新了觀念,開拓了視野

培訓期間我們聆聽了很多專家教授的講座。這些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著我的心田。他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真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其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平時忙于教學很少靜下心來學習,參加省“工程”培訓,通過聽講座、以及與同學的互動交流,使我們加強了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了自身創新使用教材和改進教學方法的能力,以及教學實踐能力。使我感覺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

二、認真學習,啟迪智慧

曾經我是個不太愛讀書的人,去書店買書也只是會考慮買學生思維訓練、練習冊、教學技巧、教案集等方面的書籍,雖然在工作中也感到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但也不知道該讀什么書。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開闊視野,積淀自身的素養,錘煉自身的數學功底。

三、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對學生說,“你得思考,光聽不行!”今天當自己成為學生的時候,不由得又想起了這句話——“你得思考,光聽不行!”

思考應該是一種習慣,只不過在日常工作中“懈怠”了思考,而變得不愿思考,日久天長也就不會思考了。這又何嘗不是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學生的現狀呢?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愛思、勤思、會思是何等的重要。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寫教學隨筆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還有教育博客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管理器,它更是一個人反思工具,是一個多向人際互動的裝置,它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這次培訓使我感受到了壓力,也增強了信心

篇7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已有15年了,跟隨新課改的腳步也有10年。在本次學習中,我認真閱讀了各地優秀課改經驗,(浙江:有效習題設計,北京:比較閱讀,江蘇:情境教育,山東:單元整體教學。)使我對如何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真正體驗了課改帶來的效應。

課程改革的十年,我校全體老師都在享受著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成果。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但是經過10年的摸索、體驗,教師們已經步入了正軌。記得新課改的頭兩年,教育局領導到我校調研時問:“對新課改有何認識?”老師們回答是:“新課改都把我們教師改蒙了,都不會上課了。”當時局領導還批評了我們,說我校教師“胡攪蠻纏”。其實這也是實話,當時真是蒙的。可現在就不一樣了,老師們都學以致用了,部分老師還成了高手,都在感嘆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呢!課程改革后,課堂角色從單純的注重知識傳授轉化為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后教師們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法。經常就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有趣問題爭論不休。課改不僅改變了教材,還改變了老師、學生等,這是一個全新的改變。

課堂的改變也讓我們領略到了其中的樂趣。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更多了,學習更有興趣了。不再是以前的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抄寫的教學模式了。課上我們往往會為一個個問題爭得熱火朝天。學生也感受了我們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盡可能地組織他們應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更注重的是培養他們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調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方式逐步多樣化,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還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有驚喜。

課改后的教材也是個全新的變化,比如語文:同樣的內容安排在一個單元,學習完每個單元后,還有詞語盤點、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等加以鞏固所學內容,這樣的安排感覺更加科學合理。以前的內容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很多,現在就不一樣了,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并且在教學中留給學生更大更寬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課改后的所有課程都要求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滿足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真正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總之,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觀念也要不斷的更新,因此,全國上下課程改革也是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不斷學習。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將是令人鼓舞的變化。

篇8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老師》

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來臨,教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于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整個過程。

正像人們所共識的那樣:社會的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依靠教師。教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我們有十分的理由向教師們表達我們的敬意。

是老師淵博的知識,讓同學們們感受文明與希望;是老師寬廣的胸懷,讓大家懂得寬容與忍讓;是老師慈善的目光,讓你們由懦弱變得堅強。當同學們遇到挫折灰心喪氣時,是老師在你們心田播種希望;當你們取得成功一帆風順時,是老師及時開出"驕兵必敗"的良方。老師總是笑語盈盈,讓大家充滿力量。即使偶爾慍怒的目光,也讓你們感到親切與盼望。老師是多么偉大。有人把老師比做水,說她滋潤了一片幼苗;有人把老師比做蠟燭,說她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還有人把老師比做辛勤的園丁,說她用畢生的心血精心得澆灌著你們這些祖國的花朵。

日升日落,老師揮灑著血汗,寒冬酷暑,老師永遠滿腔熱情,指引著你們不斷前進。在將來,無論你會成為挺拔的喬木,還是低矮的灌木,都將會用生命的全部向老師致敬。在此,對于那些不尊重老師的學生,你們應當反省一下自己,應當給老師送上最虔誠的祝福與最真摯的謝意。

師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夠滋潤干涸的心靈。它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著一份驚人的偉大!有時,師愛是一劑特效藥,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靈魂;有時,師愛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份沉甸甸的師愛,有誰能夠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誰能夠真正償還呢?

感恩教師,并不需要我們去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下課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放學了,向老師招招手,說上一句"老師再見",這依然是對老師的感恩。

不要再把這些歸結于是無謂的小事,不要再不屑于這些在你身邊的點點滴滴。因為在這點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正是你對老師的尊重和肯定。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敬重和認同,你我如此,更何況于那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揮灑在教育園圃中的園丁呢?

讓我們,在試場上,認真應試,仔細答題,牢守紀律;讓我們,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給班級一個整潔的環境;讓我們,在寢室里,把寢室布置得窗明幾凈,給室友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我們,在校園的小徑上,看到地上有紙屑果殼,能夠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拾起來……

我想這一切的一切正是老師對我們多年來不斷教育的成果,也是一種感恩,同時也是我們對老師平時諄諄教導的一種最好的回報。

篇9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我們與各位老領導、老同志歡聚一堂,共慶我國傳統節日重陽佳節,感到由衷的高興。在此,我代表區委辦公室全體職工向你們表示節日的慰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雖然有多年在區政府辦公室工作的經歷,但對區委辦公室的工作,較為陌生,可以說還是一名新兵。我也深知,區委辦公室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領導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在這里,我也希望各位老領導、老同志一如既往地關注區委辦公室,為我們工作把關定向。我們一定以各位老領導為榜樣,繼續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推進區委辦公室工作。

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黨的歷史,愛護老同志就是愛護黨的財富。在你們面前,我們永遠是晚輩,永遠是學生。在區委辦公室這個大家庭里,我們是你們的子女和親人。記得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尊重老人的人,不可能是一個真誠的人,也不可能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尊重和孝順老人,是做人做事的起碼要求。我們區委辦公室歷來就有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我們一定會團結全體干部職工,繼續更加重視老干部工作,喜老同志之所喜,憂老同志之所憂,更富有成效地做好老同志工作,在政治上關心老同志,在生活上照顧好老同志,確保老同志待遇,真心誠意解決好各種實際困難,努力把為老同志服務的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我們衷心祝愿各位老領導、老同志晚年幸福,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繼續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安康的新**發揮余熱,獻計獻策,作出新的貢獻。

篇10

炎熱的8月,上海驕陽似火,我們一行30人來到華東師大參加骨干教師強化培訓,短短的一周時間聆聽了十幾位專家教授不同風格的精彩報告,收獲很大。可以說,每一天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盡管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感想頗深。這次強化培訓不僅讓我們收獲大量的知識和理念,更重要的,它讓我們深切體驗到,學習,對于老師是多么重要。學習,對于做一個有品位的教師,做有品質的教育,有多么重要。進修培訓的價值不僅在于讓我們感到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新了多少理念,更重要的是在一場場報告中帶給我們強烈的情緒感染與深刻的理念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感悟到教師的使命與素質的提高的緊迫性、感悟到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欠缺的東西太多了。

這是一個超速的信息時代,據統計《紐約時報》一周報道的信息量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接觸的信息總量還要多。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應對不確定的最好辦法---終生學習 終生發展 終生適應。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傳道,授業,解惑”始終是歷史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教師的職業是特殊的職業,教師的發展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教師的成長是學生成長的前提,教師的優質是一所學校實施優質教育的前提,如果還停留在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現存問題,無疑會導致工作效率的偏低甚至是問題難以解決。高紀良教授在他的報告中講到:不要拒絕任何知識,學習是為了豐厚教師的積累,一個教師積累的厚度和深度,決定了他職業生涯的長度和寬度。

參觀考察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帶給我們的更是震撼和觸動,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辦學設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無不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教育思想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必須改變習以為常的、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樹立新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學生在學校獲取的知識、技能不可能滿足學生終生的需要。因此,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一些現有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掌握不斷獲取知識、加工信息的能力,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終身受益。

徐建平校長的講座閃爍著教育智慧光芒,視角別具一格,解讀深入淺出,教育案例鮮活,發人深省促人深思,“作為教師,教了多少人不值得自豪,影響了多少人才值得驕傲。”簡單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師不但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專業,教師要做有品質的人,做有品質的教育,用心去做教育,發現和發揮每一個孩子的潛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教書育人的路上,教師自身要首先勤奮刻苦,不斷自我充電,形成深厚的專業功底,這是教師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師能培育出各種優秀學生的必備條件,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正如古語所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實踐--研究--思考--發展”每一環節不可缺少,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狀態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感悟。反思每一節教學活動,研究每一次教育行為,科學評價教育教學水平,在“且行且思”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聆聽楊敏毅教授的報告《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教育的真諦,生活的本真,她的報告生動、有趣、有品位。尤其讓我們回味無窮的是她那細膩、精致的旅途觀察和旅游心得,讓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審視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尤其是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激起了我們內心陣陣漣漪。楊敏毅教授報告中一些富涵哲理的經典案例,使大家深受啟發。比如楊教授把財富、事業、生活、生命、家庭五個方面比作具有象征意義的橄欖球、橡皮球、水晶球、熱氣球、玻璃球5個球,使老師們饒有興致在下面自我對照并深入思考;再如楊老師把“有親人、有朋友、有事業、有生活”歸納為幸福人生4個元素等,讓老師們對自己的人生狀態有了更新的認識。吳金瑜校長典型的“上海小男人”,中性化的表情和聲音讓大家好不習慣,但他講的內容卻很吸引人,體現了思想的深刻,他用很豐富的肢體語言給我們講述著生動的課例,引發大家對知識的再認識,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再理解。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