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0 16:37: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八年級知識點總結

篇1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1浮力知識點總結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2壓強知識點總結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

6.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7.-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

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3力知識點總結

1.什么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

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

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

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

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4簡單機械知識點總結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5運動和力知識點總結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物體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就叫做二力平衡。

篇2

1. personal adj. 私人的;個人的

2. special adj. 特別的;特殊的;專門的specially adv. 特別地;特殊地

3. receive v. 收到;接受

4. mouse n.老鼠 pl. mice

5. snake n. 蛇

6. child n.孩子;兒女pl. children

7. pig n.豬

8. advantage n.有利條件;優點【反義詞】 disadvantage n.不利條件;缺點

9. perfect adj. 完美的;理想的

10. rabbit n.兔;野兔

11. company n.伙伴

12. cost v. 花(多少錢);價值

13. asleep adj. 睡著的

14. choose v. 選擇 choice n.選擇

15. present n. 禮物

16. open v. 打開【反義詞】 close v. 關閉

17. instead adv. 代替;而不是

18. enter v. 參加;進入

19. nearly adv. 幾乎

20. winner n.勝利者

21. interested adj. 感興趣的

22. encourage v. 鼓勵

23. progress n. 進步;前進

24. suggest v. 建議;提議 suggestion n.建議

25. besides prep. 除……之外

26. mention v. 提及;說起

27. drive v. 開車;駕駛 driver n. 駕駛員

【短語小結】

1. fall asleep 入睡

2. rather than 勝于

3. give away 贈送;分發

4. the Olympics奧林匹克運動會

5. the Olympic Committee 奧委會

6. take an interest in 對……感興趣

7. make friends with 與……交友

8. photo album 相冊

9. good idea 好主意

10. interesting / friendly enough 足夠有意思/足夠友好

11. on one’s tenth birthday 在某人十歲生日的時候

12. make a meal 做一頓飯

13. take (good) care of sb. = look after sb. very well (好好)照顧某人

14. at night 在晚上

15. all day 整天

16. not ... at all 一點兒也不;根本不

17. make sb. happy 使某人開心

18. gift giving 送禮

19. someone else 別人

20. for example 例如

21. make progress 取得進步

【句子運用】

1. Why don’t you get her a camera? Why don’t you ...? 雖然在形式上是個疑問句,但卻常用來表示一種建議,意為“你為什不……?”。例如:

Why don’t you come and see the doctor? 你為什么不來看醫生呢?

Why don’t you go there tomorrow? 你為什么不明天去那里呢?

Why not ...?可以看作是Why don’t you ...?的省略形式,語氣比較婉轉,后接動詞原形。例如:

Why not go to school by bus? 你為什么不乘公共汽車上學?

接受用這種方式提出的建議時,常用Good idea! / That’s a good idea! / OK. / All right.等作答。拒絕用這種方式提出的建議時,用No, thanks.等作答。

Why didn’t you ...?用來詢問一件事本該做而實際上沒有做的原因,說話人含有責備的口氣。我們往往用because ...來回答。例如:

―Why didn’t you attend the meeting? 你為什么不出席會議?

―Because I was ill. 因為我病了。

2. How about some tennis balls? / What about a watch?

How / What about...?意為“……怎么樣;如何”,常用來詢問、了解情況或征詢對方的看法、意見或建議,后接名詞、代詞或動詞的-ing 形式。例如:

How about going to the cinema with me? 同我一起去看電影怎么樣?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drink? 來點兒喝的怎么樣?

The boys went to the cinema. What about the girls? 男生去看電影了,女生呢?

3. The movie was boring. I fell asleep half way through it.

fall asleep 與go to bed 用法區別:

fall asleep 意為“睡著;入睡”。 例如:

He was just falling asleep when there was a loud knock at the door. 他正要睡著時就有人大聲敲門。

The old man sat in his chair, closed his eyes and fell asleep. 老人坐在椅子上,閉上眼睛就睡著了。

go to sleep 或get to sleep 也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例如:

Finally the children went to sleep. 最后孩子們睡著了。

go to bed 意為“就寢”,強調“上床睡覺”這個動作。例如:

He usually goes to bed at 10 o’clock in the evening. 他通常晚上十點鐘上床睡覺。

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昨晚我睡得太晚了。

4. In the USA, some people ask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give money to charity rather than buy them gifts.

rather than 意為“而不是”,用來連接兩個并列的成分,如名詞、代詞、形容詞、動詞的-ing 形式等。例如:

These shoes are comfortable rather than pretty. 這些鞋不好看,但穿起來很舒服。

I’d like to go in summer rather than in winter. 我想夏天去,不想冬天去。

I always prefer getting up early rather than going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 我總是寧愿早起床,而不愿意不吃早餐就去上學。

I decided to write a letter rather than make a phone call. 我決定寫信,而不打電話。

5. We should try to make progress before the Olympics.

make progress 意為“進步;取得進展”。progress 是不可數名詞,沒有復數形式。例如: Lucy is not making much progress at school. 露西在學校進步不大。

We are glad that he has made such good progress. 他取得這樣大的進步,我們感到高興。

6.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Beijing Speaks English program?

hear of 意為“聽說;得知”,指間接聽到某人或某事的一些情況,其后可接名詞或動詞的-ing形式。例如:

I have never heard of that place.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那個地方。

He heard of her coming and waited there the whole morning. 聽說她要來,他便在那兒等了整整一個上午。

7. If you look hard enough, you’ll find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句中的enough 是副詞,意為“足夠地;充分地”,修飾副詞或形容詞時,應位于其后。例如:

This book is easy enough for a

six-year-old child to read. 這本書內容淺顯,六歲的孩子就能看懂。

I can’t see clearly enough. 我看得不夠清楚。

此外,enough 作副詞時,還可修飾動詞。例如:

Have you played enough? 你玩夠了嗎?

enough 還可作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這時enough可放在名詞前面,也可放在名詞后面。例如:

We have enough money / money enough to buy a car. 我們有足夠的錢來買一輛汽車。

way 意為“方法”,后接“of + 動詞的-ing 形式或動詞不定式”,意為“……的方法”。 例如:

That is the best way of doing it. 那是做這件事的最好方法。

篇3

現在八年級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對七年級數學不夠重視,在升級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輔導班來彌補。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地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地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七年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八年級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七年級數學的基礎,八年級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那怎樣才能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一味地死記硬背概念和公式,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地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八年級、九年級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得一團糟。

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地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學生對該學科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么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

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

篇4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B-0039-01

板書就好像課文的精縮版“名片”,好的板書能夠直接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在初中歷史課堂上,一般教師使用板書的情況如下:(1)課前,使用提綱挈領式板書,板書的脈絡清晰、要點明確,上課前書寫于黑板上,有助于學生在課始自讀課文時迅速把握重難點。(2)課中,使用娓娓道來式板書,教師邊講邊板書,與學生共同探索課文內容,變繁雜的課文為簡單的提綱,有助于學生直擊要點、深入課堂。(3)課即將結束,使用總結式板書,幫助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抓住最有效的內容,回歸課文本體,掌握主要內容,分清講授內容的主次。在此,筆者主要結合實例,談談如何進行歷史課堂板書設計。

一、數字框架式和大括弧式

數字框架式板書主要運用阿拉伯數字、中文數字、羅馬數字等,把課文分為大小不等的幾個層次,將單個分析與綜合總結相結合,適用于內容比較集中、單一且層次比較清晰的課文。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課《》的板書(見圖1),這樣的板書對學生理清課文的基本脈絡有較大的幫助,在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最后總結時都可運用,是歷史課堂中比較常用的板書形式。

數字框架式板書與大括弧式板書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把課文內容層次化,不同之處在于形式的差別。如《》的板書也可以設計成圖2的樣式。兩者相較,大括弧式板書的直觀性更強,能更多地體現知識點的遷移和交叉關系。

二、表格式

在歷史課堂上,表格式板書的運用相對較少,一般適用于內容較多且雜的課文,利用表格特有的分項特點進行設計,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面,變凌亂為有條理,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知識。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可運用表格式板書(見表1)。

表1

由于初中歷史課單位授課內容相對較少,而表格式板書囊括內容較多,所以表格式板書更適用于專題式復習。由于繪制表格所需時間較長,教師一般需要在課前提前準備。此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出美觀、清晰的板書,對教師的粉筆書寫要求較高。因此,很多教師把表格式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這樣,既能節省時間還可以保證板書效果,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三、線索式

線索式板書最常用的符號是線條和箭頭。線索式樣板書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箭頭表現出課文內容的不同層次,是數字框架式板書的變形,但又比數字框架式板書更能夠表達出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另一種是利用箭頭的形狀表達出強烈的推進感,適合層層深入、內在聯系比較緊密的課文。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板書形式(見圖3)。

四、設計初中歷史課堂板書應注意的問題

1.忌畫蛇添足,過多過密。板書是課文內容的重現但不是重寫,板書起的是綱領性的作用,是課文的“靈魂”而不是課文內容的單純重復。有的教師所設計的板書事無巨細、洋洋灑灑,反而使得條理不清晰,重難點不突出,這是板書設計的大忌。

篇5

一、樹立信心,明確目標

信心是動力,目標是方向。八年級英語生詞多,課文長而且難,聽、說、讀、寫要求高,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八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欲望都有較大發展,僅靠老師和家長“強迫”是很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要使他們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必須先向他們講清學英語的道理,更要不斷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有要學習的內動力,才能激發學習積極性。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身上。教師首先要有信心,相信師生共同努力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決不能放棄,使他們經過努力,看到自己的成績,學有所得,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 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與輔導

八年級教學總的著眼點應是兩個“實際”,一是學生學習程度的實際,二是教材實際。要“因材施教”,不能脫離實際跟著考試試題轉。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

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點語法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語法層面,要搜集材料,適當拓寬。同時有效的借助媒體手段提高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面,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四、改革教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注重灌輸知識,搞一言堂。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學習習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夯實基礎,查缺補漏

英語基礎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對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加強這一要求。首先要立足課本,夯實基礎。那種迷信資料而放棄課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同時,那種排斥資料中所提供的先進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課本是基礎,而好的資料則是加深課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但資料可以突出課本的重要內容,可以提供課本中所不具有的先進理念和與時俱進的信息。因此,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進行拓展練習,都要在立足于課本的基礎上進行。

六、講練結合,練重于講

篇6

一、對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的分步實踐

1.基于情感領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講演能力

中學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情感領域的學習,因此對于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口頭表達能力欠缺的七年級學生,我們倡導教師通過側重培養他們的講演表達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科學習能力。

在七年級分步推進的第一階段,我們將第一階段的目標定位在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培養大多數學生講演時外在方面做到口齒清楚、聲音洪亮、語速適中、大膽自信等;內容上做到有針對性。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講演時外在方面做到姿態端莊,注重禮儀禮貌,能恰到好處地以手勢、動作,目光、表情幫助講演;內容上做到有邏輯性,層次清楚,有條理。第三階段目標是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中指導、幫助學生為講演做準備,如收集、整理資料,開展討論;在內容上做到辯證、多角度地進行講演。第四階段目標是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學會為講演撰寫發言稿(詳稿)、發言卡片(簡稿);在內容上做到能辯證、多角度地進行講演。第五階段目標是學會使用PPT輔助講演;內容上進一步做到針對性、邏輯性、辯證、多角度,并強調語言的精煉與概括。第六階段目標是講演時在內容上進一步做到具有感染性、獨創性。第七階段目標是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團隊的講演。第八階段目標是學會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演練、學科講演。

通過對以上階段具體目標的實施,我們認為時政播報、演講、點評同學的發言、講述事例、表演小品或課本劇、根據情境回答問題、辯論、課堂討論等是提升初中思品學科學習能力的重要形式。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等是教學點評的重要方式。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要求和布置不同任務,優等生要求獨立講演,聲情并茂;中等生鼓勵獨立講演,聲音洪亮;后進生可以找人合作。

2.基于認知領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中學課堂教學還需要解決認知領域的學習,因此對于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比較強的八年級學生,我們倡導

教師通過側重培養他們閱讀教材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科學習能力。

教育學者布盧姆認為“記憶過程促進學習的保持,其他五個過程促進學習的遷移”,因此我們將八年級第一階段目標定位為:以課本的前言和目錄為載體,了解課本構成,從宏觀上把握學習內容,了解整體知識結構;以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載體,學會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某節或某段的中心意思。第二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載體,訓練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準確地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第三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載體,學生經過分析,能表達出節與節、目與目之間的關系(總分、并列、遞進、因果、條件等)。第四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載體,學生經過分析,能表達出框與框之間的關系,表達方式可以包含口頭表達和書面(如畫結構圖)表達。第五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載體,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能夠詳盡地寫出一課或一個單元的結構圖,知識點概括全面。第六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載體,學生能夠創造性地畫出一課或一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圖,結構圖涵蓋重要知識點,體現自己對知識的思考,發揮創造性思維。第七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載體,學生能夠精煉地構建一課或一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圖,體現宏觀性。第八階段目標是:以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載體,學生能夠構建出整本書的知識結構圖,突出重點,體現對知識的宏觀和整體性把握,體現系統性思維。

通過對以上階段具體目標的實施,我們發現建設小組、教會學生認識單元題、課題和框題、學會用相應的符號、動手實踐是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制定讀書卡、合格證等是對學生評價的有效方式。

3.基于動作領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中學課堂更需要解決動作技能領域的學習,因此對于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提問質疑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欠缺的九年級學生,我們倡導教師通過側重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科學習能力。

我們將九年級第一階段的目標定位為:能培養大部

分學生敢于提問,了解“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提問方法,能從認識事物的一般性邏輯思維過程來提問。如:什么是責任?為什么要承擔責任?怎樣承擔責任?

第二階段目標是:能讓學生了解不同思維層次的提問方法,絕大部分學生能提出第一類梳理教材基礎知識類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能提出第二類基礎知識理解運用類的問題。如:我國最基本國情是什么?我們該如何全面辯證地看待我國的基本國情?第三階段目標是:部分學生能對教材、教師、社會現實提出有獨創性、批判性思維的質疑問題,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討論及課本閱讀解答問題。如:目前社會貧富差距在拉大,實現共同富裕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嗎?第四階段目標是:學生能對自己的提問能力做出回顧總結。

通過對以上階段具體目標的實施,我們提升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首先就要明確問題價值判斷的標準:有效性、準確性、科學性。其中對于學生提問中的優質問題給出了評判的標準:答案不是現成的,需要經過自己加工歸納、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及其他知識來解答的,引起大家思考的問題。

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的資源平臺建設

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有利于教學新思維的實施和優化。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查閱、存儲、提取、整合、提問、鑒賞、交流、探究、實踐、創新等多維度、多層面的思想品德學科能力,我們著力進行了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平臺建設。

1.教學資源建設

在2012年暑期期間,面向全南京市的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師網絡培訓就是以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提升課題研究為主要培訓內容,我們的研究成果已成為南京市重要的教師培訓資源。《新課程自主學習與評價》是全南京市學生配套教材使用的學生用書,每冊書每個單元都有單獨的一個欄目屬于我區開展的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學習能力提升的階段實施內容,這也使其成為一份不可缺少的學習資源。

2.活動平臺建設

篇7

【關鍵詞】初中物理;中考復習;有效教學;方法

復習這一教學環節是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同時這一環節的教學將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條理化的梳理,此外,借助復習教學的實施來備戰中考也是當前復習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而當下的初中物理復習之中依然存在著借助題海戰術開展訓練的情況。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疲乏,也很難獲得高效的復習成效。那么,該如何開展初中物理的總復習教學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的能力發展這一雙重目標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簡要論述。

一、夯實基礎、構建體系

中考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所學知識的一個綜合考察,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但是,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考題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所以,深究考試題目的根本,筆者認為一定要抓住基礎知識,要在夯實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點綜合起來運用。

因此,筆者認為在復習教學之中首先就要扎實學生的知識體系,即夯實基礎,并且搭建起知識的脈絡體系才可以更好地調動所儲備的知識。唯有如此,學生才可以立足基本從而更好地迎接總復習教學的其他幾個環節。

而要在復習教學中夯實基礎并且構建知識體系,筆者認為一定要抓住每一個知識點,分章分節對知識進行梳理,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網絡復習。這樣才可以將每一個知識點都復習到,不會遺落任何一個知識點。并且教師可以采取先章后冊,先分冊后總結的方式開展復習教學。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章》中進行復習教學,主要就包含了以下幾個知識點:

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2.聲音的特征:響度、音調、音色;三個特征分別于發聲體之家的關系

3.噪聲的防治:噪聲的等級及危害;噪聲的控制方法

4.回聲定位

5.聲音的其他用途

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將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細化的深入復習,再依次對其他章節開展教學,最后在八年級上冊所有章節的復習完成后再一次將八年級上冊的所有內容進行一個梳理和知識脈絡體系的構建。

二、抓住弱點、突破難點

對所有知識點進行網絡式、地毯式的復習是為了掃除學生還存在的知識盲點,但是任何一門科目、任何一個知識的學習都必然會有難易之分,也會有重點與次重點的區別。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以及復習教學中這樣的情況同樣存在。

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抓住弱點,突破難點”的方式實施復習教學。所謂抓住弱點就是抓住要抓住學生在復習之中還存在的問題開展進一步的復習教學,也就是要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復習情況,依據學生的復習要求來進行深化的復習。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復習進展情況一般可以借助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以學定復”。

例如:

1.定期的考核

2.師生交流

3.學生將自己復習中遇到的難題寫下來交給老師

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教師就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為下一步的復習教學指導方向。例如:

學生反應: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是指“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關于這個內涵理解不是很到位,特別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運用還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學生的這一要求,教師就可以在下一步的復習教學中進行調整,給“牛頓第一定律”留下一定的時間來強化學生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所謂“突破難點”則是指教師根據歷年來的中考特點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并且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劃定哪些內容屬于復習教學的難點。然后再進一步對這些內容進行強化訓練或者是講練結合力求在復習的過程中將每一個難點知識點拿下。也爭取讓學生盡可能在復習之中就對這些知識的難點有一個了解并及時解決。

例如:在歷來的考試之中,“力與運動”這個部分的知識點都是考試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難點。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教師就完全可以依據這一情況對“摩擦力、重力、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等知識點進行深度講解,并且配合相關的習題:

在運動場上常見到這樣一些場景,其中表現出的現象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

B.跳遠運動員要助跑一段距離才起跳

C.投擲鉛球時.鉛球離開手后繼續向前運動

D.跳高運動員跳過桿后從最高點落向

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弱點,解決考點中的難點,并且贏取復習教學的勝利。

三、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中考是一個綜合考察,這便意味著這一場較量不僅是對學生的知識考察,也是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等其他能力的考察。

所以,筆者認為在復習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的知識體系,知識的扎實程度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以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給學生減壓,讓學生以一個輕松地狀態迎接復習教學的實施,也要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教師則要注意在復習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考場應試能力以及綜合反應能力。

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有效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在獲得復習效率提升的基礎上打贏中考物理復習這一仗從而贏得中考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居萬喜.初中物理復習課有效教學的策略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年第8期

篇8

一、利用課堂小結,給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新課結束以后,可以結合教材,給學生介紹物理學家的一些優秀品質和勤奮、嚴謹的研究態度,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如授完八年級物理教材中《光的色彩 顏色》一節課后,我講述牛頓在研究光學時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他克服這些困難的艱苦鉆研。學生還可以自己補充一些他們所知道的科學家刻苦鉆研的小故事。讓學生通過這些科學家的事跡從而了解到“刻苦和一絲不茍的鉆研精神,是科學家們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科學家們的人格魅力和一絲不茍的刻苦鉆研精神極大地鼓舞和激勵著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榜樣,信心倍增。由此可見,巧妙地進行課堂小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性情,鼓勵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二、利用課堂小結,理清學生的知識點,鞏固其知識體系

學生剛剛上完一節課,在課堂上初步建立的知識點由于很多是自己小組間討論形成的。往往是不牢固的,不穩定的,甚至有些知識點還不夠完整。特別是剛學的知識容易和以前的知識混淆,產生糊里糊涂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及時進行課堂小結,幫助學生理順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如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物態變化》一章中:“蒸發”和“沸騰”雖然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但由于學生平常沒有注意觀察,很容易發生混淆。為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蒸發”的特點,同時把新學內容與生活中對“沸騰”的理解進行比較,歸納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且探究它們之間內在的聯系,使學生容易掌握、記憶。在歸納小結新舊知識時注意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而是要有目的性,讓學生善于總結抓住知識要點,理清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的區別。使學生掌握住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使學生學習起來游刃有余。

三、利用課堂小結,承上啟下,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物理知識點它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系統性,很多情況下上一章節的結尾和下一章節的開頭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各個章節之間存在的聯系,設下懸念,承上啟下,為新課的講解作鋪墊。如講完八年級物理教材中《光的反射》后,在歸納小結的時候我問學生:“如果把平面鏡換成其他器材比如玻璃磚,還是和剛才一樣用光線斜射玻璃磚,會什么現象?和剛才相同嗎?”等學生看清楚以后,我接下來又提問:“一部分光在玻璃上發生反射,而另一部分光卻進入玻璃磚中且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是為什么?它遵循什么樣的規律?這就是我們下一章要研究的問題——光的折射。”這樣,既拓展了新課內容,又埋下了伏筆;而且預習了新知識,把課堂小結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內容,為新課的講解作鋪墊。那么,怎樣才能把一節課的小結做好呢?我覺得一節好的物理課堂小結應該具有目的的明確性、鮮明的針對性、整體的概括性、豐富的趣味性等幾個特征。

物理課堂小結除了要具有以上所講特征之外,還應該具有自己的獨特體現形式和設計理念,本人在教學中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

1.總結概括

學生在學后必須要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完整的印象,在一節課要結束之前,教師可以用幾句簡單明了準確的話或者圖表等方法,對一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大體的概括,總結出知識的體系和主線,深入主題,強調重點,講清關鍵的知識點。這種小結的方法一般在新課知識點較多,講授時間較長或者章節的最后總結時使用。

2.分析比較

為了使學生對課上學習的知識在本質特征上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一個知識講解結束時,教師可以用提問、對比、總結等方法,將所學知識的各個知識點以及新知識與以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或者找出它們之間各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

3.練習鞏固

這種小結的方法一般適用于較難理解、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的講授。如在《歐姆定律》的教學后,學生對于公式不一定能夠很好的掌握,此時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題來強化學生的能力,達到鞏固的目的,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4.設置懸念

物理知識點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系統性,很多情況下上一章節的結尾和下一章節的開頭有著一定的聯系。

5.預習引導

物理各章節之間有很大的聯系,老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對后面的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預習。教師在用這種小結方法時,要考慮全面,著眼整個知識體系,根據下一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提出有針對性的預習提綱,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做無用功。

6.首尾照應

很多老師在開始上課時都會提出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用來設置一個懸念以引入新課,這種方法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因為老師提出的是他們經常見到卻不能解釋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們會學得非常有動力。

篇9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活用地圖。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學困生上課精力很不集中,東張西望,講小話,打瞌睡,或者做菩薩一動不動。我從初一開始,我就注重培養學生上課除了做筆記外,一定要看地圖的習慣。記憶知識點也對應地圖來記。

對初二的學生來說,臨近生地會考,學生壓力極大。我只能立足于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0分鐘,盡量讓學生多讀、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后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后作業盡量減少,學生負擔減輕了。

二、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出成績。初二會考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做法,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進攻”,把中考考點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內容下做好標記,印發給學生,每天布置任務,逐日檢查。其次,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次,重點難點各個擊破。

扎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但僅僅記憶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會考的綜合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針對會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

三、培養興趣,激發潛能。

初一上冊地理難度較大,部分女生總認為地理難學,缺乏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我堅持在每節新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大量的圖片資料,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聽效果。我還在教學中采用做些簡單的小游戲、分組比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課堂生動了、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四、關注后進生的成長

后進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績的提高。如何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后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來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這方面也為我們出了很大的力氣。一是安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助;二是每天清查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三是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配合;四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任課老師單獨輔導。五是多給學生以信心與鼓勵。

五、精誠合作,虛心學習

由于我是非地理專業的老師,專業水平不如同行兩位老師。于是我主動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教學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雖然我是有著明確目標,也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但還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該更細,更實,更好。

八年級地理教學總結與反思

2012年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撰寫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級數學備課組總結

轉眼間,一學年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學年中,我們八年級數學___備課組緊緊圍繞學校工作計劃、教學處工作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認真___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求真務實地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實踐新課程的理念,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現將這一學年工作回顧如下: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新課標的出臺對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尤其是我們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緊扣教材體現新課標、新理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學期我們備課組繼續加強了對數學新課標的理論學習,使老師們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還學習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學理念如:洋思中學、的先進思想。并鼓勵教師大量閱讀教育書籍,切實改變教育觀念,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

2、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和家里學習習慣的培養。___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并通過各種途徑經常與家長聯系,及時交換意見,共同___孩子的成長。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習慣有了一定的提高。

3、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反思提高:

我們組教師積極撰寫課堂教學隨筆、反思或案例,上傳研修結果。每位教師都能按時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的撰寫。組內教師教學相長,平時積極開展個人間的合作研討,交流教學經驗,討論教學問題,努力提高備課、上課質量。組內教師齊心協力,教學成效顯著、各教師嚴格按照學校工作計劃、教導處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計劃和備課組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并做好相關備課資料的積累。承擔備課任務教師嚴格按備課計劃,認真鉆研教材,盡心設計教學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備課任務。在備課探討時,組內教師做到用心聽,著重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統一重點、難點;啟發引導語言的設計;上周教學的心得或反思等。每位教師都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的觀點。在上課前,每位教師再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體現個人的特色,作好第二次備課。老師們結合研究課題,平時積極參加學校___的各種教研活動。認真落實觀課、議課活動,在觀課、議課活動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使個人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提高。做每件事都多一點認真、多一點主動。

4、教師跨班上課,體現資源共享:我組教師毫無保留的交換班級進行上課(如:左老師到一、二班上課,丁老師到三、四班上課等)體會其他班學生的特點,為___備課積累素材,為更好的進行___備課做準備。你也教我的學生,我也教你的學生,學生都是大家的,我們一起來教。

通過___備課以來,我組教師普遍認為:___備課效果不錯,收獲頗深。每位教師畢竟能力有限,這樣我們可以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另外,這樣節省了很多時間,我們可以來干更多的事。學生好象也在教師___備課的影響下,開始了一些原來沒有的活動:打破班的界限交流,問別班老師題等。

總之,我們八年級好象真的成為了一個整體,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一個向上的整體。

雖然我們已做到了很多,但工作中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自己樹立更高的目標,不能安于現狀,得過且過,要多思考,多反思。鞭策自己不斷進步,這將是我們永遠追尋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的。

八年級數學備課組總結范文二

我們八年級數學備課組在本學期繼續認真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將新課改的理念滲透到數學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學生學法,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數學教學工作,下面總結一下工作情況。

一、狠抓常規工作

我課組教師們注重師德學習,嚴于律己,誨人不倦。面對學生基礎薄弱這一事實,不怨天尤人,而是積極主動以極大的熱枕來進行教學。教師們針對學生現狀,精心備課,精心上課,并抓好學生的課堂練習、課后作業的反饋,及時訂正,及時補漏補缺,為此,教師們利用了大量的課余時間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二、重視教學交流

備課組平時盡量找機會討論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1)上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2)學生們是否有特好或不好的情緒反映;(3)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

(4)商量更好的講解方式。

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學期本著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每一個學生都能合格的信念,努力營造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主動為學生服務的育人氛圍。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不忽視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也不放過每一學生的弱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在教學中學校普遍采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所謂先學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所謂后教,就是指學生合作學習,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最后教師點撥,從而解決差生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師提問、做練習,都由差生打頭陣,讓差生的問題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師生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既讓優等生能力強了,又讓差生基本解決了自己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課后輔導的主要對象也是差生,交流談心最多的也是差生,由于全組老師的辛勤耕耘,使所有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四、根據學校要求,做好日常工作

我們備課組活動每周一次,每次活動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并將每次活動精神落到實處。認真對教學常規進行檢查,本學期對教師的備課情況進行了細致檢查,不定期地檢查課堂教學情況、作業批改反饋情況等。另外,我們還認真___聽課活動,包括校內和校外的公開課和講座,通過學習與探討,有力的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水平。

以上所述,只是這一學期來我們備課組教師工作的一部分。當然,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取得的成績尚不理想,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一如既往務實地工作,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真誠地希望同志們給予批評指正,幫助我們提高。

八年級數學備課組總結范文三

轉眼間,一個緊張、充實、有序、奮進的學期又結束了。在這個學期中,我們八年級數學組的四位老師都能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緊緊圍繞學校工作計劃、教學處工作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認真___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現將我們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好___備課,做到心中有數。

開學前期,我們組在認真學習一些理論的基礎上,圍繞八年級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從交流準備稿、到___商討備課到平時的備課,老師們對全冊教材的地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做到了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鉆研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我們組的老師按學校提出的備課標準認真備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課后,認真反思小結,認真批改每一本作業,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學困生。

三、團結協作,資源共享。

我們組是個團結的組。我們幾位老師經常在平時交流自己的教學經驗。整個小組團結協作,既吸收了外界的教育信息,又騰出了時間鉆研自己的教學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認真開展教研活動,積極撰寫論文。

本學期我們組每位老師都被安排一堂公開課,組內的老師都能按時聽課,認真寫好聽課記錄。這期間,整個團隊的各位老師能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在反復的備課、聽課、評課過程中大家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平時我們也積極參加校、縣、市教研活動,并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在組內交流。

五、需改進的方面。

1.由于對于教材的解讀能力還不夠,對學生的學情準備不充分等,導致本備課組的___備課形成的教學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待加強和提高。

2.我們每位教師的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進步,對于聽課“聽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這三個問題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評課也還是停留在點上,未能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

3.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要多閱讀教育刊物,多寫教學反思,用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

改變現狀需要每一位老師為自己樹立更高的目標。我們不能安于現狀,得過且過,要多思考,鞭策自己不斷進步,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追尋的目標。

總之,我們全組老師將在教務處的帶領下,不斷努力,不斷追求,奮發向上,使我們的備課組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