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做的好事范文

時間:2023-03-21 05:37: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雷鋒做的好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雷鋒做的好事

篇1

每一年的學雷鋒活動都會使我們對“雷鋒精神”有新一層的認識,今年也不例外。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件事都被我們記住,因為那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實踐準則,使每一個中國人所崇尚的。

(一)釘子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求實,敢于鉆研,敢于深入。只有深入進去才能看到實質,才能有所收獲。雷鋒同志教我們做“釘子”,讓我們深入的去干每一件事,丟棄浮夸和浮躁,它使得干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學習,更要有探索精神。對于我們,中考的腳步越來越近,復習中我們更要有不言放棄的“釘子”精神。在這一個月來,同學們充分弘揚雷鋒精神,釘子精神,在班級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勇于趕超,勇于拼比,不甘落后,積極向上。每次考試的優異成績是對此最好的見證。

(二)一心為公

雷鋒同志敢于為集體為國家犧牲的精神讓我們每個人深感佩服。雷鋒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個人的利益上升為國家的利益,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作為中學生,我們更要學習他這種一心為公的精神。在學習雷鋒活動中,我們有了很大的收獲。

(三)團結一致雷鋒是一個團結集體,服從集體的人。我們在集體中生活學習的中學生,更要學習他這一點。同學們敢于為集體出力奉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在班級建設和班級管理中都涌現了一大批敢于為集體奉獻的優秀中學生。跑操時的整齊步伐,喊口號時的響亮聲音,,衛生掃除時的積極踴躍,紀律嚴明衛生清潔,每個同學都為集體作著貢獻,都深深融入到了集體中,在集體中感受快樂,在集體中享受知識的沐浴。

(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雷鋒是這句話的履行者,他用年輕短暫的生命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這句話,也給了雷鋒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雷鋒堅守崗位,為人民服務,樂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是一個真正的黨員。哪里需要幫助那里就有他。我們在學雷鋒活動中更是弘揚了這種精神。同學民利用午休時間體老師打掃辦公室;課下彎腰撿臟,為學校環境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互相幫助補習功課。相信將來在社會上,有困難的地方不僅有雷鋒,還有我們。

(五)正義的雷鋒

篇2

就常常聽到“雷鋒”這個名字

聽到人們贊揚雷鋒的詩句

聽到人們講起雷鋒的英雄事跡

敬愛的雷鋒叔叔

您嚴格要求自己

對待個人主義

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毫不留情

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

不應該是我們的作風

敬愛的雷鋒叔叔

您對人民無限的愛

您對敵人刻骨的恨

我們要學習您的愛憎分明

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敬愛的雷鋒叔叔

我決心以您為榜樣

把愛奉獻給需要關懷的

篇3

關鍵詞:防雷;放散管;排風管;接閃器

引言

雷電災害是一種目前人類還無法抗拒的嚴重自然災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及設備損壞的事件屢有發生,雷電導致的火災、爆炸、建筑物損毀等事故頻繁發生。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中新建高大建筑物導致雷電活動的影響不斷加劇;建筑物內各種網絡、通信、自動控制、樓宇智能系統等抗干擾能力較弱的現代電子設備使用越來越普及,易燃易爆場所、電力供電設備的迅速增加等客觀因素使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自然界每年都有幾百萬次閃電。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

對于雷電災害越來越重的情況,雷電防護的形式也越來越嚴峻,人們對雷電災害的防范意思仍然十分薄弱,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國家的技術規范甚至是強制性的技術規范不能有效地貫徹執行。

防雷工程不按規范建設,不少建筑物甚至標志性建筑物防雷措施不完善,私人住宅大多沒有防雷裝置,使得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導致嚴重雷擊事故發生;忽視了危害性越來越大的雷電電磁波脈沖的防護。雷擊后采取補救措施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容易造成社會治安問題。

施工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嚴重影響施工質量;未設計先開工的情況普遍存在,造成無法補救的隱患;即使安裝了防雷裝置,也沒有定期檢測或者防雷裝置經檢測發現隱患提出整改建議后,出現拒不整改等問題。

在日常檢測工作中,經常碰到屋面上一些突出物,如電視天線、旗桿、屋頂金屬柱桿、放散管、排風管、天窗和工廠排出導電塵埃的煙囪及廢氣管,沒有防雷裝置,也不和建筑物防雷裝置相連。這些地方極易遭受雷擊,卻被忽視了。特別是一些涂裝行業,例如游艇、汽車、家具、皮革行業等等,根據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我們一般把這些建筑物劃分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而這些行業中廠房、生產車間的屋面總是布設許多的放散管、排風管。這些放散管、排風管組成材料有的是采用鋼管(壁厚≥4mm)、有的是采用一般金屬鐵皮、有的是采用高阻燃的PVC管等等各種型材的,對于這些作為放散、排風的屋面突出管,在我們的日常防雷檢測工作中,個人認為應該“善待”它們的防雷措施。

1 屋面放散管、排風管的防直擊雷措施應該引起檢測工作的注

意。主要是接閃器選擇和布設問題上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根據我國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第4.3.2條 對于突出屋面的風管,放散管等突出物體,應用如下方式進行保護,

1.1 排放具有爆炸性的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管道應符合本規范第4.2.1條二款的要求。

1.2 排放沒有爆炸性的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煙囪,1區、21區、2區和22區爆炸危險環境的自然通風管,0區和20區爆炸危險場所的裝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本規范第4.2.1條三款所規定的管、閥及煤氣放散管等,其防雷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2.1 金屬物體可以不裝接閃器,但一定要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

1.2.2 在屋面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外的非金屬物體應裝接閃器,并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

根據以上的條款,不難看出這些放散管、排風管的防雷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在實際的工作中,也目睹了由于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而引發的雷擊災害,2006年08月03日晚,臺風“派比安”登陸前后,廈門某皮革廠生產大樓遭雷擊引起火災,火勢猛烈、即便是當時的大雨也沒能抑制火勢,消防部門緊急出動了十多輛消防車,持續奮戰5個多小時,才將大火熄滅,損失相當嚴重。分析其事故的原因,竟是因為雷擊屋面的放散管而引起的。

在防直擊雷措施上,排放爆炸性的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排風管應布設避雷針保護,避雷針保護范圍至少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排放沒有爆炸性的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排風管如果是金屬的,可以直接利用其本身作為接閃器,并與屋面避雷帶相連;如果是非金屬的,可在其旁邊布設一根避雷短針,使避雷針能夠保護到放散管、排風管管口,并把避雷針與屋面避雷帶相連。

(1) 有條件架設獨立防雷裝置

(1-1)避雷針高度

排放具有爆炸性的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間應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

無管帽時,應確保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圖1)。

根據圖1可以得出:

經推導得出保護排放爆炸危險氣體放散管的針高為

式中:hx-被保護物或計算點的高度(m);rx-避雷針與被保護物間間距(m);hr-滾球半徑(m)。

有管帽時,應按表1確定接閃器的保護范圍:

表1 有管帽的管口外處于接閃器保護范圍內的空間

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計算垂直高度時,要從管帽的頂部開始算起,而水平距離從管口算起即可,要嚴格按照表1的規定,保證在同一分類下,垂直高度和水平的距離處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一個標準大氣壓=1.01325×105pa=1.01325X105kpa。

對于排放危險氣體,有爆炸性質的粉塵或蒸氣這一類的排風管,放散管、呼吸閥等等,需要對所排氣體進行處理,確保排放物不能達到爆炸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外,如果不能長期點火燃燒,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僅保護到管口。

(1-2)避雷針與被保護物的間距

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其有聯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圖2),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地上部分:當hx

Ri-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支柱處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贅)

hx-被保護物或計算點的高度(m)。

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應有獨立的接地裝置。獨立避雷針的桿塔、架空避雷線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網的各支柱處應至少設一根引下線;對用金屬制成或有焊接、綁扎連接鋼筋網的桿塔、支柱,宜利用其作為引下線。每一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贅.在土壤電阻率高的地區,可適當增大沖擊接地電阻。

(2)無條件架設獨立避雷設施

根據規范所述,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防直擊雷措施,首先應采取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但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架設獨立避雷設施進行雷電防護。

對式1.1 h=hr-進行推導:為達到一類防雷要求,取滾球半徑hr=30m,假設避雷針針高h=hr=30m

(2-1)令避雷針與被保護物間間距rx≈0,可得hx≈11.97m。

其物理意義是:在一類防雷要求下,對于排放爆炸危險氣體的無管帽放散管,單只避雷針可保護距地面最高約11.97m的放散管。

(2-2)令被保護物或計算點的高度hx≈0,可得r≈11.97m。

其物理意義是:在一類防雷要求下,對于排放爆炸危險氣體的無管帽放散管,單只避雷針可保護距地面最遠約11.97 的放散管。

所以當無管帽放散管管口高于地面11.97m,設置獨立避雷針已無法滿足一類防雷的要求,此時可利用放散管所在的建(構)筑物自身的高度,在建(構)筑物上架設避雷針。由于雷電保護裝置直接安裝在建筑上,保持在防雷裝置與金屬物體之間的安全距離不再是可能的,為了有效地防止反擊發生:所有避雷針應與避雷帶互聯;引線應不少于兩個,應在建設統一,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超過12米;建筑,內還應設置均壓環,環間距應不超過12米,所有引下線,建筑物的金屬結構和金屬設備均應連到環上,均壓環可以使用電氣設備接地裝置;防止直接雷擊的接地裝置應圍繞,鋪設環形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每一引下線的沖擊不應超過10?贅,和所有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及進入大樓,金屬管的內容,接地裝置可兼作防雷電感應。

對于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其滾球半徑hr=30m,所以當放散管所在建(構)筑物高于30m時,還應考慮防側擊雷的措施:從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構)筑物四周設水平避雷帶并與引下線相連;30m及以上外墻上的標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相連。

2 在做好屋面及屋頂的突出設施的防直接雷電傷害的同時,一些特殊環境,還要求我們考慮防雷電感應和防靜電的措施,有一些還要防止電磁感應現象的干擾。因為有些雷電并不直接作用在建筑物或者設備上,當雷電通過建筑外部的線纜,電流通過時,因為電流的變化產生感應磁場,或者帶電粒子在光速下延電纜線路或散,通過相應的導體進入到室內,室內的電子設備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侵害和損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閃電發生后,聽到雷聲之前,相關設備有可能已經被損壞了。

3結束語

屋面放散管、排風管是屋面以上最先接觸雷電的地方,放散管、排風管、天窗和工廠排出導電塵埃的煙囪及廢氣管,由于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因此做好屋面放散管、排風管的防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篇4

五蓮縣實驗小學六年級十一班 王曉博文

輔導老師安紅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句話是雷鋒生活的目標。為他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就是雷鋒。大家一見到做好事的人經常首先想的是雷鋒,聽人家說做好事不留名的也是雷鋒。而且有一句話這樣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在雷鋒故事中,我看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傍晚,雷鋒見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一個小孩,身上背著包袱,急匆匆的走在大雨中。就走上前去寧可自己淋透也把衣服披在婦女身上,抱起孩子走了二個多小時的路把婦女送回了家。別看這是一件小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邊,我想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人走上前去幫忙。正因為是一件小事所以大家才都不會去做,而雷鋒做到了才顯示出雷鋒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大為感動,我覺的大家應該向雷鋒叔叔學習,從小事做起幫助別人。

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雷鋒撿釘子的事。在我看來地上到處都有被人遺棄的釘子,螺絲等小物件。我們誰都不會為此彎腰撿起來,而雷鋒甘愿做別人眼中的傻子,因為雷鋒要回去把這個釘子修理好,重新用。這就是雷鋒的釘子精神,雷鋒在日記中這樣說:別人說我是傻子。而我甘愿做這樣的傻子,因為國家需要這樣的傻子,人民也需要這樣的傻子。其實我覺的雷鋒的這種釘子精神正是我們缺乏的。

篇5

雷鋒叔叔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雷鋒叔叔雖然剛活了22歲就離開的我們,可他帶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回憶,雷鋒叔叔以短暫的生命為人民做的好事數也數不清。如:援災區捐款獻愛心,幫戰友補被子,協助炊事班洗白菜,在列車上為別人服務,為丟了車票的婦女買票,幫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找兒子,冒雨送帶著兩個孩子的大娘回家……他做的好事從不留名。所以人間流傳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有人說他是“傻子”可他說:“我要做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用的人,我甘心做這樣的‘傻子’。”雷鋒叔叔關心別人的好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做一個幫助別人的好學生。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之后在馬路旁看見一位老奶奶,她行動很不方便,身旁需要人幫忙,我剛想跑過去,在我后面的大姐姐急忙飛奔過去扶起老奶奶,不留名就走了。

這不就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嗎?

其實做一件好事并不難,做一輩子好事卻沒多少人能辦到。雷鋒叔叔就是從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編織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我們應該學習雷鋒叔叔這種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們能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是多么幸福!我們要利用每一分一秒來改寫自己的一生。正如雷鋒叔叔所說: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

篇6

3月5日,是大家熟知的一個日子,是為了紀念雷鋒的日子,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去做好事,去學習雷鋒的精神,正所謂雷鋒精神代代傳。上個星期五是學習雷鋒的日子,是第46個雷鋒日,雷鋒的精神是無加的。

轉眼第四十六個雷鋒日立刻來了,雷鋒雖然犧牲了,可是他的精神卻永遠活著,雷鋒是一個人民子弟兵,他無償的為人民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星期五,我學著雷鋒做了一件好事,其實在我的眼里做好事其實應該的,做好事不應該收取報酬,應該無償的幫助人民,不應該收取報酬,這僅僅是我自己一人的觀點,可是現在有一些人為人民做好事并且還收取報酬,我覺的這樣跟做壞事沒有什么區別!

我做的這件好事是幫忙扶老奶奶過馬路,其實扶老奶奶過馬路并不是一件好事,本來人民就倡導尊老扶幼,我做的這一件好事并不算,因為這本來就是我該做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正在拄著拐杖要過馬路,我一看急忙過去這位老奶奶過馬路,老奶奶看了一個勁的直說謝謝!我撓了撓頭,說:“不用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老師天天說要尊老愛幼,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老奶奶聽直夸我。夸得我就像是一個尊老愛幼的模范似的,我嘴上沒有說什么,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雷鋒精神代代傳,雷鋒是一個人民子弟兵,他能無償的給人民奉獻,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心,他不收取報酬才是最可貴的!雷鋒是黨的好兒子,是人民的好榜樣!雷鋒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就是:“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雷鋒常把自己比作一顆螺絲釘,他認為默默奉獻是他的職責。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這種精神,默默無聞的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奉獻!雷鋒精神代代傳!

篇7

小時候,我就搞不懂這個問題。學習雷鋒好榜樣,那么雷鋒的榜樣又是誰呢?班里的小組長看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就說:“我告訴你,雷鋒的榜樣,是他身邊的領導。領導做好人好事,雷鋒也跟著做好人好事。”

我眨眨眼睛說:“小組長,你是我身邊的領導,那我就跟著你做好人好事吧。”

小組長笑道:“對,遠學雷鋒,近學領導。”

我就跟著小組長做好人好事。我們早出晚歸,打掃衛生,拾金不昧,幫助同學,照顧孤寡老人,愛護公共財物……我的臉上灑滿了陽光,樣樣學著小組長。

“雷鋒的榜樣是誰呢?”

上中學以后,我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雷鋒的榜樣真的是領導嗎?帶著問題,我找到了班長。班長是我小學時的小組長。班長點著我的鼻子很認真地說:“我再告訴你一遍,雷鋒當初學的是領導!領導做好事,雷鋒也就跟著做好事了!”

我若有所思地說:“哦,我明白了,好人是一茬茬成長起來的。近朱者赤,雷鋒是跟著領導做好人好事的!”

班長瞪著我說:“就是這樣。你還是跟我學吧!我做好人,你也就做好人了!”

班長不是和我開玩笑。班長是個上進的好青年,班長是共青團員。跟著他,我也會成為一個好青年的。于是,我就繼續跟著班長,做各種好人好事。我們常常幫助困難的同學,還到社會上參加公益性活動。我和班長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學校或社會上的“學雷鋒光榮榜”上。

“雷鋒的榜樣是誰呢?”

參加工作后,我又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困惑。雷鋒當初真的是學習了身邊的領導嗎?我產生了懷疑。因為我身邊的領導,也就是我的科長,不知為什么,很少做好人好事。帶著困惑,我去請教科長。科長曾經是我小時候的小組長,還曾經是中學時的班長。這些年來,從學校到社會,他一直是我的領導。

“你怎么這樣傻啊,多少年了,還在想這個問題!”科長訓斥我,又苦口婆心地說:“我再次告訴你,雷鋒的榜樣是他身邊的領導!”

我結巴著說:“可是……可是……”

科長的臉色變得很嚴肅:“可是什么?你有什么可懷疑的嗎?”

我把話憋在了肚子里,深深地嘆了口氣。

科長緩了口氣,拍著我的肩膀說:“兄弟,你真是太傻了,傻得可愛。你想學雷鋒,你就自己學吧。你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吧!好嗎?”

我愣愣地望著科長,感覺他有點陰陽怪氣。既然是這樣,那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吧。于是,我就自己學雷鋒了。怎么學呢?我一定嚴格要求自己,確保自己不做壞事。我想,不做壞事,也就相當于做好事了,這大概就是學雷鋒的底線吧。

“雷鋒的榜樣是誰呢?”

若干年后,我腦子里又冒出了這個奇怪的問題。我之所以說“奇怪”,是我已經學會對一些問題說“不”了。當然,我不是說不要學雷鋒了,而是越發覺得學雷鋒有必要了。可是,“雷鋒叔叔三月里來四月走”,人們很難見到他的身影了,許多人都在嘆息“雷鋒叔叔不見了”。原因在哪里呢?在領導嗎?唉,現在的領導,做了多少好事呢?只見到他們經常去喝酒、洗澡、按摩……

帶著問題,我找到了處長。我要和處長認真談一談,怎樣讓雷鋒同志盡快歸來,或者說,怎樣讓領導們盡快地值得我們群眾學習。處長就是我從前的小組長、班長、科長。不過,處長早就不是從前的那個他了,他已經換了老婆,換了房子,換了小車……他這種做法,我是看不上眼的――與雷鋒精神格格不入嘛。雷鋒同志是怎么做的?雷鋒同志主張“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處長望著我,話里有話地說:“又是來和我討論問題?又是問雷鋒的榜樣是誰吧?這個問題,不要找我談了,你去找別的領導吧。”

碰了一鼻子灰,當年的小組長、班長、科長,現在的處長,讓我碰了一鼻子灰。

我悶悶不樂地走了。我誰都不找。我獨自在街上溜達,走進了一家書店。我買了幾本和雷鋒有關的書,回到家里,苦讀起來。

很快,我就找到答案了:雷鋒當初學的就是身邊的領導啊!雷鋒跟過許多領導,那些領導,言傳身教,都在做好人好事,雷鋒受到了感染,也就開始做好人好事了。那時的領導多好啊……可是,現在呢?我終于明白了,我失眠了。

我真的憋不住了。我決定厚著臉皮,再去找處長談談――雷鋒當初是以領導為榜樣的。真的,雷鋒確實是以領導為榜樣的。

篇8

我沒有見過雷鋒,但是他的事跡早已在我心中。媽媽經常給我講雷鋒叔叔的故事:雷鋒叔叔幫一位大嫂買火車票;幫一位老奶奶送回家;幫同班戰士洗衣服……總之,他的事跡讓我感動。

雷鋒從小家境貧窮,嘗遍了酸甜苦辣,因此雷鋒從小立志為人民服務。在我聽媽媽講雷鋒做過的好事中,有二件事讓我記憶猶新:第一件事是雷鋒在一次外出到沈陽火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望丈夫,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票硬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淚問:“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雷鋒說:“我叫,住在中國。”第二件是雷鋒幫一位老奶奶送回家的事。有一天,下著大雨,雷鋒正要回部隊,可是他看見路邊有個老奶奶站在雨中,很無助的樣子,雷鋒想:這位老奶奶肯定是遇上困難了。他走到老奶奶身邊,問她:“老奶奶,你怎么這里站著?怎么不回家啊?”老奶奶說:“我忘記了回家的路!”雷鋒問老奶奶住在哪里,老奶奶只記得她所在村子的名字。雷鋒脫下雨衣給老奶奶穿上,帶著老奶奶一路走一路問把她送回了家,可是自己因為淋雨凍得感冒了!像這樣的好事,雷鋒做的不計其數,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啊!

雷鋒就這樣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正如人們所流傳的那樣:“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一個偉大的名字,在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寶貴的青春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兒子。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向雷鋒同志學習,繼承雷鋒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在學習和生活中要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為黨為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興寧市第二小學四年級:黃宇浩

篇9

演講開始的時候是車良梅講的,她是第四代雷鋒車手,她都是在講別人做好事的事情,從這里我體會到了她只在講別人的事情,沒有講自己的事,這種做法真正體現出她毫不為己,真心為別人著想。

第二位是72歲的老人李保英,她是第一代雷鋒車手,她講的事自己的事情,她那真實的做法真是把我感動了。

她一開始時講她在一個工作時間看到了一個無人看管的小男孩,好像是跟他的家人走失了,她就把他抱回了家,把他的衣服換下來,給他洗澡。后來這個小男孩對李保英說:“我現在有兩個媽媽了”。

李保英老人還講了一個讓我感動的事情,也是在工作時間看到了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可是那個小女孩沒有奶吃,李保英老人就去買來奶粉給她吃。

后來,由于她的兒子大兵缺乏了李保英對他的關愛,身體出現不適,李保英帶他到醫院,醫生確診為小兒麻痹癥。原來是因為李保英對別的孩子的愛太多,而忽略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她并不后悔,因為她幫助了更多的孩子。

雷鋒車從1963年開始創立,開始由于時代困難,所以就是用平板車來幫助別人,然后是自行車,電動車,后來成了旅游車。

雷鋒車組到現在一共堅持了五十多年,就想說的“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的好事”。

我覺得我們生活的時代會變得這么美好,那都是因為這些雷鋒車手對我們的大愛無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有空閑的大人們你們是不是也該做一些好事啊!

篇10

至于“雷鋒是誰?”,答案可謂千奇百怪。很多同學當即回頭小聲問同伴,然后捋捋后腦勺說“不認識”。有的說是“當兵的”,有的答道“天堂里的英雄”,有人甚至想到“抓妖精的和尚”。追問下去,原來這名小學生將《白蛇傳》的雷峰塔和雷鋒想到一起了。

其中一名男同學拍拍胸膛大聲回答:“雷鋒是黨里的一個人,不過已經死了,”說完樂呵呵地笑。據了解,能答出問題的小學生均是學校布置了學習雷鋒作業的同學,不少同學正準備藉此“助人為樂”機會和同學出去玩耍一番。

近四成辦公室雷鋒有“私心”

某知名求職網站日前推出一項“辦公室學雷鋒”調查顯示,近七成職場人稱自己身邊有“雷鋒”同事,“給飲水機換水”成為最常見、最常做的好事,另有近四成白領坦言做好事是為求得好人緣。

該調查有來自廣州、北京、上海等地6000多名職場人參與。被調查者認為,其實這些熱心同事常做的就是一些看似瑣碎、最普通不過的小事,最常做的就是“給飲水機換水”,其次是替同事跑腿代買物品、早飯、午飯等。另外,幫助同事搬運重物和主動清掃辦公室也是職場白領常做的“好事”。據職業專家分析,千萬別小看這些與業務看似無關的小事,但若養成良好素養和習慣,其對業務發展也有許多直接幫助。

在談及做好事的原因時,不少職場人也不乏有功利目的。38.8%的職場人坦言,自己希望給同事們留下好印象,從而使自己的人緣更好。也有6.1%的職場人表示,通過幫助別人可以積累人脈關系,為自己未來的職場發展奠定基礎。

扎堆學雷鋒市民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