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英語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3-04-04 06:4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下英語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應掌握的詞組:
1. babysit one’s sister 照顧妹妹
2. visit one’s grandmother 看望奶奶
3. spend time with friends和朋友們一起度過時光
4. visit cousins 看望表弟等
5. Go to sports camp 去運動野營
6.go to the beach 去海灘
7. go camping 去野營
8. Go shopping 去買東西
9. go swimming 去游泳
10. go boating去劃船
11. go skating 去溜冰
12. go walking去散步
13. go climbing 去登山
14. go dancing去跳舞
15. go hiking 去徒步遠足
16. go sightseeing 去觀光
17. go house-hunting 去找房子
18.go on a hike 徒步旅行,go bike riding 騎自行車旅行,go fishing 去釣魚
19. do some shopping 買東西
20. do some washing 洗衣服
21. do some cooking 作飯
22. do some reading 讀書
23. do some speaking訓練口語
24. do some sewing 做縫紉活
25.that sounds nice 那好極了
26. at home 在家
27. how about=what about ……怎么樣?
28. how long 多長時間
29. how far 多遠
30. how often 多長時間一次
31. how much, how many 多少
32. have a good time =have fun= have a wonderful time= enjoy oneself 玩得高興,過得愉快
33.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出示某物給某人看
give me the book=give the book to me 給我書,
pass me the cup=pass the cup to me 把杯子遞給我,
sell me the house=sell the house to me 把房子賣給我
buy me a book =buy a book for me 給我買書,
make me a cake=make a cake for me給我做蛋糕
篇2
1. Why don’t you get her a camera?
Why don’t you ...? 雖然在形式上是個疑問句,但卻常用來表示一種建議,意為“你為什不……?”。例如:Why don’t you come and see the doctor? 你為什么不來看醫生呢?
Why not ...?可以看作是Why don’t you ...?的省略形式,語氣比較婉轉,后接動詞原形。例如:Why not go to school by bus? 你為什么不乘公共汽車上學?
接受這種方式提出的建議時,常用Good idea! / That’s a good idea! / OK. / All right.等作答。拒絕這種方式提出的建議時,用No, thanks.等作答。
2. How about some tennis balls? / What about a watch?
How / What about...?意為“……怎么樣;如何”,常用來詢問、了解情況或征詢對方的看法、意見或建議,后接名詞、代詞或動詞的-ing 形式。例如:
How about going to the cinema with me? 同我一起去看電影怎么樣?
The boys went to the cinema. What about the girls? 男生去看電影了,女生呢?
3. In the USA, some people ask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give money to charity rather than buy them gifts.
rather than 意為“而不是”,用來連接兩個并列的成分,如名詞、代詞、形容詞、動詞的-ing 形式等。例如:
These shoes are comfortable rather than pretty. 這些鞋不好看,但穿起來很舒服。
I’d like to go in summer rather than in winter. 我想夏天去,不想冬天去。
I decided to write a letter rather than make a phone call. 我決定寫信,而不打電話。
4. We should try to make progress before the Olympics.
make progress 意為“進步;取得進展”。progress 是不可數名詞,沒有復數形式。例如:
Lucy is not making much progress at school. 露西在學校進步不大。
5.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Beijing Speaks English program?
hear of 意為“聽說;得知”,指間接聽到某人或某事的一些情況,其后可接名詞或動詞的-ing形式。例如:
I have never heard of that place.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那個地方。
6. If you look hard enough, you’ll find a good way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句中的enough 是副詞,意為“足夠地;充分地”,修飾副詞或形容詞時,應位于其后。例如:
This book is easy enough for a six-year-old child to read. 這本書內容淺顯,六歲的孩子就能看懂。
I can’t see clearly enough. 我看得不夠清楚。
此外,enough 作副詞時,還可修飾動詞。例如:
Have you played enough? 你玩夠了嗎?
enough 還可作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這時enough可放在名詞前面,也可放在名詞后面。例如:
We have enough money / money enough to buy a car. 我們有足夠的錢來買一輛汽車。
Unit 9
1. Most of us have probably heard of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 Perhaps we have even seen them in movies.
maybe, perhaps 與probably 的用法區別:
maybe 意為“也許;大概”,口語中很常見,但沒有perhaps 正式。例如:
Maybe you put the letter in your bag. 也許你把信放在你的包里了。
Maybe he will help me. 也許他會幫助我。
perhaps 意為“或許”,表示說話人對當前的事有疑問,不肯定。例如:
Perhaps it will rain in the afternoon. 也許下午會下雨。
Perhaps I can see him tomorrow, but I’m not sure. 或許我明天能見到他,不過我還不能肯定。
probably 意為“很可能地;大概地”。說話人對某事的發生有相當把握時用probably。例如:
She is very ill and will probably die. 她病得很重,命可能保不住了。
2. 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end up 意為“結束;最后成為/處于”。例如:How does the story end up? 這個故事是怎么結尾的?
We set off for Newcastle but ended up in Scotland. 我們動身去紐卡斯爾,可后來卻去了蘇格蘭。
3. 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
這是個強調句,強調的是原因狀語從句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強調句的結構形式為“It is / was + 被強調成分+that/who 從句”。被強調的成分可以是除謂語和表語之外的任何句子成分。假設有這樣一句話: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我們可以用下面四個句子來分別強調句中的主語、賓語、地點狀語和時間狀語。
It was we who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主語we)
It was a class meeting that we hel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強調賓語a class meeting)
It was in the classroom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yesterday. (強調地點狀語in the classroom)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held a class meeting in the classroom. (強調時間狀語yesterday)
4. I want to travel, especially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such as 與for example用法區別:
兩者都意為“例如”。for example 一般只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一個”為例,作插入語。例如:
His spelling is terrible! Look at this word, for example. 他的拼寫太糟糕了!看看吧,比如這個單詞。
such as 用來列舉同類人或物中的幾個例子。注意such as后面不可用逗號隔開。例如:
She likes drinks, such as tea and coffee. 她喜歡喝飲料,例如茶和咖啡。
5. My English writing is good, but I need to improve my listening skills.
improve 意為“提高;改進;改善”,用作及物動詞。例如: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your speaking. 這會幫助提高你的口語能力。
If the company refuses to improve its pay offer, we shall go on strike. 如果公司拒絕改進工資方案,我們就舉行罷工。
6. On the one hand, 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 ...
英語中,分數由基數詞和序數詞構成。分子用基數詞,分母用序數詞。分子是1時,分母用單數形式;分子大于1時,分母用復數形式,即在序數詞詞尾加-s,基數詞和序數詞之間的連字符可省略。如:one-fourth 或one quarter (四分之一);two-thirds(三分之二);five-twelfths (十二分之五)。
population 意為“人口”,是個集體名詞。population 用作主語時,如果說話人意在強調整體意義,則謂語動詞為單數形式;如果強調個體,則謂語動詞常為復數形式。例如: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s growing rapidly. 這個國家的人口數在迅速增長。(強調整體)
Two thirds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are farmers. 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民。(強調個體)
7.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have been to 表示曾經去過某地,現在已回來,后面可接次數,如once(一次), twice(兩次), three times(三次)等。例如:
I have been to Shanghai twice. 我去過上海兩次。
She has never been to Hangzhou. 她從未去過杭州。
8.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答語“Me neither.”相當于“Neither have I.”。在此句式中,neither 后面的助動詞由前面的謂語動詞決定,即當前面的謂語部分只含一個實義動詞時,neither后面的助動詞為do, does或did; 如果前面的謂語中含有系動詞be或情態動詞,則neither后面的動詞同樣為系動詞be或情態動詞。例如:
―He isn’t a student. 他不是學生。
―Neither am I. 我也不是。
―I don’t like sports. 我不喜歡體育運動。
―Neither does my sister. 我妹妹也不喜歡。
―I can’t swim. 我不會游泳。
―Neither can I. (Me neither.) 我也不會。
9. Harvey had a great time at Water World.
have a great time 相當于have a good time, have a nice time, enjoy oneself,意為“玩得高興”,“過得愉快”。例如:
Did you have a great time in the park? 你在公園里玩得愉快嗎?
10. You can take a ride on the boat for several days, and you can sleep and eat on board.
on board 是習語,意為“在船(火車、飛機)上”;也可作“上船(火車、飛機)”解,board 前面沒有冠詞。例如:
The train didn’t start until all of us came on board. 等我們大家上來后火車才開動。
on the board 意為“在木板上”。例如:
Put the bread on the board before cutting it. 在切開之前把面包放在木板上。
11. I discover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 was to speak English well.
discover, look for, find, find out 都有“發現”之意,但用法不同:
1) discover指發現或偶然發現原來就存在但一直未被認識的事物。例如:
Who discovered America in 1492? 是誰在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的?
2) look for 作“尋找”解時,指尋找的動作和過程。例如:
Are you still looking for that place? 你還在找那個地方嗎?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你在找什么?
3) find指尋找的結果,即“找到”,通常指偶然發現。例如:
I looked for my pen here and there, but I couldn’t find it. 我到處找我的鋼筆,但是沒找到。
Where did you find your lost bike? 你丟失的自行車是在哪里找到的?
4) find out 指經過觀察、調查把某事、某物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例如:
Please find out when the train leaves. 請查一下火車什么時候開。
【實戰演練】
( )1. ―Why don’t you go there with me tomorrow?
―_______. I will go there with you.
A. That’s a good idea B. That’s my pleasure
C. That’s interesting D. That’s funny
( )2. What about something _______?
A. to be drunk B. to drink
C. drinking D. drunk
( )3. I always prefer _______ early rather than_______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
A. getting up; going B. get up; go
C. to get up; to go D. get up; to go
( )4. We are glad that he has _______ in a very short time.
A.made believe B. made against
C. made progress D. made after
( )5. He _______ her coming and waited there the whole morning.
A. heard from B. heard out
C. heard tell D. heard of
( )6. 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______Australia, Canada and so on.
A. for example B. taking example
C. such as D. such for
( )7. ―The population of this village is ______ than that of that village.
―That’s right. Lots of people of this village left their hometown for big cities.
A. larger B. smaller C. more D. fewer
( )8. ______ is the population of London?
A. How much B. How many
C. What D. What number
( )9. ______ of my classes come from the rural area.
A. Two third B. Seconds three
B. Second third D. Two thirds
( )10. When he was a child, he liked to ______ how things worked.
A. discover B. look for
篇3
項目學習法不僅是如何探究而是關于如何設計與管理項目學習整個過程的新的方法。它是集眾多學習方法的長處進行全面的整合與提升的結果。本研究所記載的項目學習法在集體備課中的應用是由楊爽老師主持的項目學習法國家級課題的實驗之一。該集體備課項目從2011年12月開始至2012年2月23日結束。
二、人才能力標準
(一)工作能力
高效的工作者應該熟練運用資源管理、人際交往、信息管理、系統概念、技術能力,同時應具備基本技能(閱讀、寫作、數學、口頭表達)、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推理能力、創造性思考能力、決策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個人素質(責任心、自我價值、自我管理、社交能力、誠信)等基本素質。
(二)知識時代的必備技能
無論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還是對任何職場中的人士來講,要如何學會和掌握這些21世紀的技能以適應不斷的變化并獲得發展?我們認為一個最基本的策略就是熟練運用項目學習法(Project Based Leaning,PBL)。
三、實驗目的
通過項目學習法的學習,真正實現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項目學習法做指引,我們在課堂上也能夠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們的各方面的能力。
四、組織過程
2011年12月,我們開始了“八下”集體備課項目。首先,項目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確定“八下”教材分析的整體思路,并學習教材分析的相關理論。在掌握了基本原則和策略之后,我們又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通過幾輪的集體備課,逐步形成了集體備課展示會的基本模式:我們對“八下”教材進行了整體分析,把教材分為語法、閱讀和話題三部分,每部分由不同的小組負責。接下來我們把每部分做成一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下又有若干分支。如語法子項目整合了“八下”教材中的語法項目,給了所有參加項目展示會的教師一個整體的感觀。同時,每個子項目小組還展示了我們寶貴的項目成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們容易犯的錯誤及解決辦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法、每位教師獨到的教學方法和每個單元相應的教學資料。
五、實驗結果與思索
經過這一實際探索,我們發現項目學習法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項目學習法給每位參與者都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和平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項目學習法提倡的是百花齊放共爭春,這一方法給每個參與項目的人都提供了發展空間,對于成長中的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有利的。
(一)教師教學管理能力提升
親自參與的集體備課讓所有的教師都從多個方面對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對教材有了更好的把握,無論是命題,還是講授,還是其他相關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
1.命題能力提升
參與項目研究之后,我們決定還給學生原生態的課堂及習題。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習題都是我們智慧的結晶,我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緊扣教材,以講授內容做習題的范圍,力求課堂講授什么內容,習題就練習什么內容。同時,緊扣中考的出題要求——讓我們的習題深入生活,讓每道題都有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做背景,讓他們能夠活學活用。這樣的一套題呈現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樣的一套題批改結束,我們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是薄弱環節,講解的時候更重點突出。
2.授課模式基本形成
大家都知道,英語分聽、說、讀、寫四個訓練內容,而我們的課也相應地分這樣四種,在這一活動中,我們慢慢地形成了這四種課的講授模式。筆者僅以聽力課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聽力課就是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分聽前、聽中和聽后三個部分,聽前給學生們做準備,把聽力中涉及到的詞和短語都先交給學生,那么在接下來的聽力過程中,依據人的大腦對已知信息的反應能力會比其他快這一特點,學生會很快獲取所需信息,學生就能夠較好地完成聽力任務。聽后,為了鍛煉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我們在聽后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根據聽力內容回答。在這三個步驟進行之后再根據聽力內容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兩人活動或者分組活動,然后請同學展示。那么這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聽說能力就有效地得到了訓練,孩子們的能力也一定會在有效練習之后得到提升。
3.課堂利用率提高
在項目學習法指導下的新的備課模式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目標,更為我們提供了授課模式。在集體備課的時候,教師就已經討論了每一課時要怎么講,講解哪些知識點,講解到什么程度,上課的時候就更是胸有成竹,課堂利用的效率自然是大大提高。如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決定了用role play的方式進行展示,課文中的每句話都由學生來表]。這樣課文就變成了活生生的連環畫,這樣的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還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不再是死記硬背課文,有了生活場景,學生掌握得比平時要好。
(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
參與項目研究之后,我們自主命制學生的習題。以往我們的練習題都是成題,里面難免會有一些和教材內容并不完全匹配的內容,學生們沒有見過,做這樣的題準確率不高,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慢慢地產生了懈怠情緒,他們認為認真聽課和不認真聽課是一樣的,聽了也不會做題還不如不聽,長此以往,有的學生的成績就越來越差。現在不一樣了,在這一活動進行之前,教師就先鼓勵學生,現在是聽多少練多少考多少,成績的高低完全取決于大家的聽課效率,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學生的自信心加強了
我們都知道,自信的老師和不自信的學生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結果。以前,確實有些學生是不自信的,不敢開口說英語,明明是很外向的孩子,一說英語就結巴。現在,我們有了聽說課,我們給孩子們創造了各種機會展示他們的英語,發音不標準沒有關系,語法有疑問也沒有關系,只要你敢于開口,老師幫你!展示過后同學們及時的掌聲更讓他們得到了鼓勵,慢慢地,學生們敢于開口說英語了,也樂于展示了,英語終于成了他們溝通的工具。
篇4
關鍵詞:課堂教學 英語 有效導入
一堂課最成功、最關鍵、最令人關心的就是導入環節。導入技巧在成功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技巧是成功英語教學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師生共同演奏一個教學樂章的前奏。好的導入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在師生心靈深處架起一座方便彼此交流互動的橋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對教與學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對老師的基本人生態度。導入環節實質上是幫助學生整理原有的知識體系并使之調整到適于接受新知識的狀態的過程。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因此,有針對性且具創造性的導入能激活舊知識,誘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控教學氣氛,獲得課堂教學的試探性反饋,成為教師對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的初步依據,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強的凝聚力。下面就仁愛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關內容舉例說明新課導入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渲染氛圍
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中進入主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直觀、形象、引人入勝。在學習八下Unit6 條件狀語從句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我播放了歌曲If you are happy. 引起了學生的極大反響,甚至有學生在跟著哼唱做動作,我抓準時機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課堂,問他們如果高興會做什么。接著講授新課。
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和與教材相關的背景資料,借助影視片和教材里的插圖,教師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感受其語境、產生心理共鳴的同時,積極主動參與,樂意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協作、會話。并且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
二、音樂導入,陶冶性情
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用音樂導入新課不但可以喚起大家學習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寓美育于英語教學之中。根據課文的需要,可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例如: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 主題時,先放一首當時在排行榜上大熱的流行歌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接著讓學生欣賞其他類型的一些音樂的片段,學生討論歌曲是屬于哪種類型的音樂,特點,盛行于哪個年代等等。 Hip-hop,Jazz,country music, classical music 等等生詞一一出現,既使學生感性地認識本課的話題,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去了解更多以及用英語如何表達。再如:在主題為“節日”的單元,可以先播放幾首經典、耳熟能詳的節日歌曲和音樂,如“步步高”、“ 恭喜恭喜”(傳統春節), Jingle Bell, Santa Clause is coming to town, Silent Night (Christmas) 等,讓學生馬上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去,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談論節日,從而自然地進入到對這一主題的學習中了。在八年級上冊的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我設計用歌曲dream來導入,T: It’s a nice song about dreams. My dream was to be a teacher when I was young. What’s your dream? S: My dream is to be a …。跟著熟悉的歌曲,學生輕松地步入了關于職業的課堂教學內容中,一節課聽得津津有味。
三、體驗導入,啟人心智
我記憶最深的是在教學八年級上冊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中,我帶了一些制作水果沙拉和奶酪的材料和工具,學生一看,興致馬上就來了,我選了部分同學分批上來嘗試,在制作過程中還引出了一些新的詞匯。通過這種實實在在的體驗,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參與到課文所設計的動手活動中,能讓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個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對一串英語單詞的簡單枯燥的記憶。現在要是問起學生制作方法和過程,還能用英語講得頭頭是道,對他們來說這堂課印象實在太深了。
四、生成導入,承上啟下
在平常的教學中,不可能指望每堂課那些原本就活潑好動的學生們時時刻刻都很安分,沒有不規范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隨機應變,采用靈活有效的針對性方法組織課堂導入,從而為即將傳授的知識作鋪墊。一次在教學八年級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時,我走進教室,發現場面還非常熱鬧,我沒有進行簡單的批評責備,而是面帶微笑地開始了課堂導入:
T:Did the bell ring?
Ss:Yes.
T:Did you hear the bell?
Ss:Yes.
T:Is our classroom noisy?
Ss:Yes.
T:What were you doing?
Ss:Talking.
T:So you were talking when the bell rang.(我邊說邊把句子寫在黑板上。)此時的學生們以為要挨批早已安靜下來,而我卻借此把新課知識點呈現了。幾個因偶發事件而提的問題變成了有效的課堂導入。
總之,教無定法,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法更是多種多樣。我們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類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等原則靈活加以運用。在平常教學中,我們要避免表面的花俏和熱鬧而不顧及內容而流于形式的做法,使導入這一“點睛之筆”確實地服務于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靈活恰當地設置新課的導入,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5.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造句 學以致用 和諧寬松自由師生關系 學習興趣 求異思維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科學家對美國和中國學生進行了一個測試,結果是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可以,但是創造力卻比美國學生差很多。而未來的實際需要大批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即需要能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和創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膚淺的想法。
一、用所學的單詞、短語來造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
造句練習是從學習語言過渡到應用語言的必要途徑。在造句之前,有必要弄清所學詞匯的解釋,研讀教材給出的例句,然后通過模仿例句,靈活而有規律地變化部分句子成分,就可以選出富有創造性的句子。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有使用英語來進行交流。過去,我們的許多教師和學生對造句教學法很不重視,往往只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實踐我認為造句不僅是記憶、積累和掌握單詞的最好方法,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因為造句可以讓學生主動的認識和接受教學內容,主動的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聯系實際,造就創新精神。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5中,我要求學生用“make a living by doing”造句,學生造出了很多句子:“Yao Ming makes a living by playing basketball. Zhou Jielun makes a living by singing. My father makes a living by driving. My mother makes a living by doing a laundry. My sister makes a living by selling books. His cousin makes a living by mending cars. His uncle makes a living by cleaning cars.”這些句子的內容是學生生活中的、他們非常了解的事情。他們通過觀察—模仿—思考,創造出新句子,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和諧寬松的合作師生關系。
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合作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
我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對學生自信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經常在新課引入中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入新知識。這樣,學生容易大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我總是面帶微笑,經常走到學生當中去,親切地和他們交談,對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讓他們感受到真誠的關懷、信賴和摯愛。一旦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我就給予及時表揚,這樣就讓學生大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大膽創新。記得在一次課堂競賽中,我讓學生用“If I am …, I will …”來句子接龍。我引導學生大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展開豐富的想象,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看哪一組說得又多又好,對于說得好的給予獎勵。結果這個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學生熱情高漲,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創新精神。如果老師太過于嚴肅,學生在課堂上放不開,思維禁錮,就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喚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有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是學習者內在的“激素”。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思維的內在動力,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在興趣的推動引導下,學生大膽思維,從而培養創新能力。
篇6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學生狀態及原因;有效專注;策略探究
一、問題的提出
Go for it!教材時代感強、涉及面廣、容量大、信息多、語言要求較高,對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相對偏難,學生在接受過程中困難較多。我校是一所普通公辦學校,有本市戶口的學生數較少,學生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底子相對薄弱,知識面狹窄,認識水平不高。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時,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表露出各種神情態度。
二、學生課堂表現的各種神情態度調查分析(學生人數為95人),現將分析歸納如下:
學生英語課堂精力不集中的成因分析
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如何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提高學生對英語課堂的關注度,即運用有效專注教學,吸引學生的眼球,引領好學生的思緒,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筆者認為,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教師事先要摸準學生的認知基礎,適時適當降低要求、放慢節奏,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活用教材,找準教學內容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發揮其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啟心靈的窗戶,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眼睛,讓學生的眼睛發亮;只有延伸課外學習時空,抓漏洞,補缺憾,煥發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功樂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專注教學法原則
1.真實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情景。教師要讓學生清楚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之間的關系,使他們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運用。
2.階梯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形成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以及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3.做中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輸出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
四、專注教學法策略
(一)優化課堂導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1.巧用時事新聞導入
學生對國內外的重大事件以及身邊的時事比較關注,以此導入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級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if...?Reading中,筆者利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各種資料圖片自然連貫的引出本課主題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big accident?及本課重點詞匯和生詞a big accident,homeless,tent,donate sth to sb.Some people got injured.Many houses fell down by earthquake.學生在課堂上注視著畫面,神情沉重甚至流淚陷入悲痛中,課堂中學習非常認真。我趁機問What should we do?How can we help them?學生積極地發言,有的說I will give my pocket money to them.We should offer them money and food.有的說We should offer them water and medicine.還有的說We should help them build their houses.這樣培養了他們的愛心,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活用影像導入
視覺和聽覺的直觀感受可以給學生提供理性認識和思維的依據,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它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1)插圖導入
為了創設情境或提示教材的重點或難點,Go for it!本套教材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利用這些插圖導入新課,效果非同一般。例如,在教Go for it!英語八下Unit 7 Reading這一課時,我依據課文插圖將課文改成短劇,讓學生扮演在公共汽車上的各式各樣乘客:有吃零食亂扔垃圾的、有打手機大聲說笑的、有抽煙的、有隨地吐痰的、有三五成群大聲聊天的。再加入幽默的旁白人員,隨著學生們神情動作的再現,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2)視頻導入
利用合理的MTV、電影片段、新聞片段或記錄片片段導入新課。在課堂上一展示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較難的單詞與詞組因為配了圖片變得有趣且易記。學生因為看到許多精彩的圖片而心情愉悅,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
案例:在教Go for it!九年級上“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時,要求學生通過談論各自喜歡的旅游勝地,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了給學生創設具體生動的直觀情境,我根據課文的要求在網上載了幾段視頻,并事先布置學生去預習課文和查找有關談論旅游的各種表達方式。上課開始了,在Greeting and free talk后,我把電腦鼠標輕輕一點,屏幕上出現了我事先準備好的法國巴黎名勝古跡、購物、乘地鐵的視頻,因為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所以同學們觀看得津津有味,既可以激發學生學英語興趣,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啟了他們的求知欲。
3.善用實物導入
實物直觀、形象,將事物帶入課堂進行教學學生倍感新鮮有趣,而且語境真實。例如Go for it!八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我提前通知學生準備自帶水果、食物、飲料及相應工具。在課堂上與他們一起制作水果色拉、香蕉奶,布置課后回家制作水果色拉、香蕉奶昔孝敬父母,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及懂得感恩、孝敬長輩。
(二)優化課堂提問設置,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技巧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出色的課堂提問可以使“一臉疑團”的學生“豁然開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瀾不驚”的被動局面轉化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不僅要以某些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還要從文章巧妙的藝術構思中提出問題,充分把握問題的“四度”,即問題的廣度、深度、坡度和難度。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一語道破,“導”在關鍵上,緊緊把握住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1.創設情景因勢設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情景體驗在問題深入階段非常關鍵,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少而精的情境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疑問,拓寬思路,深入漸變,保持良好的思維狀態,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2.環環相扣啟發提問,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
教學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現和領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在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的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心理特征,以提問來激發他們的思維,環環相扣,步步引入,使他們始終關注并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積極進行語言實踐。我認為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其各種思維能力是教學提問藝術的最主要的功能。
3.方法多樣,靈活提問
專家從不同角度將問題設置作了多種分類。以提問的程度式分,提問有判斷式(What)、描述式(How)、分析式(Why)和評論式(What do you think of...?);以認識目標出發,提問可分為認識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掌握性提問和應用性提問;從提問形式來看,提問可分為導入式提問、判斷式提問、疑問式提問、填空式提問、對比式提問、討論式提問等等。從提問的對象來分,可分為單個回答式提問、小組討論式提問和全班討論式提問等。例如有時用個人“獨唱”。教師因材施教,以一個接一個的接龍形式依次回答,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經常進行個別提問,目的是課堂有更高的課堂凝聚力。有時用分組“重唱”。讓學生以2人或4人一組進行討論得出答案,再集中回答。有時用全班“合唱”,教師面向全班學生,學生齊聲作答。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設計出難度依次上升,內容環環緊扣的問句,來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增加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即通過一連串精心打造行之有效的問題,引領和抓住學生思維,提高并實現課堂專注度。
五、成效與反思
通過各種專注教學法的綜合有效運用,英語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快樂學習的空間,激勵了學生正向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挖掘了創新能力;促進了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秩序“活”而有序;同時激發了教師教學智慧;為教師自身提供了一個創新思維的空間。
作為英語教師,即使在外部語言學習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也應該潛心探究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利用已有的一切資源和機會,挖空心思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趣味性,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始終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這樣就再也不會在課堂上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態,取得較好教學效果。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關注教學中課堂合作學習如何有機統一;課堂上的關注有效學習能否延伸到課外……作為一線的教師將帶著這些問題一直研究下去,本人將不斷探索出適于學生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于志輝.Go for it!教材的特點及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05).
篇7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一】
根據教育局要求,按照學校延時開學教學工作方案,堅持教師線上指導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天賚小學一年級數學組經過討論與準備,開展了有序的線上教學工作。
一、線上教學活動
網絡教學第一天,家長反饋名師直播課堂效果較好,同時反映部分學生因網絡卡頓影響觀看。老師們及時調整策略,把精選的微課和錄制的視頻推薦給孩子,再針對重點知識進行在線輔導,保證全體孩子掌握知識。在孩子們觀看直播的同時,一年級數學組成員也認真聽課做筆記,并且全天候為學生答疑解惑,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
二.作業布置與批改
作業主要采用作業盒子,學生在線提交作業后,系統自動批改,在所有學生提交后教師及時總結反饋,并進行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書面作業則是一一點評。雖然是隔空教學,但是老師依然是兢兢業業地輔導學生、一絲不茍地批改作業。
三、改進措施
雖然教師們盡心盡力做了很多工作,但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個別家長對線上教學不重視,孩子不能完成作業。老師們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對特殊時期的工作方式能夠理解,從而重視孩子的學習!另外,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較長會影響孩子視力,所以盡可能減少電子作業加強書面作業。為避免刷屏減,輕家長的負擔,進行小組抽查,批改作業。
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縱使病毒猖獗,我們也能創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式,為天賚的娃們創造更好的明天!
更多關于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內容歡迎點擊進入↓↓↓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教師心得體會總結
疫情期間教師線上授課感受總結
疫情期間教師線上教學的反思和總結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情況通報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二】
初三是由縣里的名師進行專題教學,我全程聽了自己所帶學科的課,名師講解都緊扣中考命題點,而且知識講解詳實,我聽后都感覺收獲頗多,相信如果學生能認認真真聽課,收獲會很大。而且學生可以針對自己薄弱的科目或者知識點反復觀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這樣的新的教學形式,我是懷著好奇和疑慮而接受的。
一、優勢:
(一)學習了一門技能。通過幾天的培訓和實踐,對網上授課有了較深的理解,并且能給學生上直播課了。
(二)學生的學習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重新學習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
二、不足:
(一)和學生互動不方便。
(二)不方便管理學生。
(三)學生之間不能一起探討所學內容。
(四)老師和學生不能進行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希望疫情快一點結束我們都能回歸實體課堂。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三】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役到來,我們看不見它,卻深受其害。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打亂了我們的生活。這對于即將要開學的我們來說,更是不知所措,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讓我們有了頭緒。
在看到“停課不停學”的文件后,學校就通過釘釘直播給我們培訓如何操作,怎么樣去開展直播,學校也就疫情防控時期停課不停學做出了具體的安排,各個年級、教研組也紛紛召開會議,認真對如何落實“停課不停學”進行了研討。
“停課不停學”目的在于通過先進的網絡手段,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媒介,讓學生在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由任課老師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為延期開學對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對于大部分老師來說,在線授課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平時在課堂上習慣了和孩子們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突然要開展沒有學生參與的線上授課,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通過一周緊鑼密鼓地準備,在開始直播之前我們進行了線上測試,確保孩子能夠順利收看。直播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通過互動區域和學生進行適時的互動,便于老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一開始用手機發起直播,發現用手機直播,畫面晃動厲害,非常影響聽課效果。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式,我改為使用釘釘直播課進行線上教學,我也在幾次試播中慢慢有了一些經驗,總結如下:1.雙擊需要進行直播的釘釘班級群;2.在發消息的區域有一排圖標,當光標移動到“發起直播”時點擊,在群最上方就會出現“發起直播”的一排圖標,點擊“開始直播”;3.選擇“屏幕分享”模式,將釘釘最小化,打開桌面上保存的PPt,點擊放映,就可以授課了;4.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關注互動區域,學生如果有疑問,老師要適時進行答疑講解,及時和學生互動;5.課程結束,鼠標移動到電腦上方,就會出現剛才發起直播時的一排圖標,點擊“結束直播”,直播課結束。我在發起直播時選擇了保存,這樣大家就可以在群里看直播的回放,電腦和手機觀看直播的打開方式略有不同:手機觀看直播或回放,需要打開群頁面右上方的“”圖標,點“直播回放”,就可以看到觀看直播過的內容,也可以自己發起直播;電腦上觀看回放時,要點擊釘釘群右上方“直播回放”的圖標,選擇自己需要的視頻進行回放。線上發起直播還可以進行多群聯播,這也意味著一個老師授課,同年級的所有班級學生可以同時聽課,其他老師則可以參與學生的互動。這樣的講課方式,不但鍛煉了老師的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
線上直播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也給孩子們的學習創造了機會。線上教學在繼續,老師學生的學習在繼續,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期待與學生見面。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四】
受疫情的影響,假期延長,為了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我們一二年級老師和學生在中心校和校委會的安排下從*月*日到*月*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線上教學。現將一二年級網絡的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1、認真按學校的課程表上課,每天早上7:50以前都能及時開啟打卡模式,進行一天的工作,語文老師提前都會在釘釘群或微信群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關于誦讀的學習任務或預習新課,8:00準時開啟一天的晨誦課,并讓學生進行誦讀打卡,家長們把孩子誦讀的視頻發到群里,個別老師還會對學生的誦讀進行適當的指導。分享直播鏈接,提醒孩子們10:00準時進行市局直播的在線學習之后進行班級內部直播學習的知識落實與督促,在班級直播時能進行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完成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并及時在家校本里布置當天的作業。
2、數學老師每天的9:00-9:40都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計算訓練為下午的市局直播課做好準備,每次的直播課完后在班級群里對學生本節課的重難點加以輔導,在家校本布置適量的作業并進行詳細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長還是能積極配合老師完成各項打卡任務,作業提交及時,有個別家長由于上班,爺爺奶奶照看,不會操作,作業不能及時上交。
4、由于線上授課是老師、家長、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難免存在著許多問題,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少,沒辦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重難點落實的效果不是太好。
總之,網絡教學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式,既方便又靈活快捷,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學習和適應。
疫情期間網上教學總結【五】
20**年春天這個開學季,是我任教30年來特別不同尋常的季節,前所未有。舉國上下,因為疫情,都在群策群力,醫護人員沖鋒在前,國家陷入最危難的時刻。
作為教師,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報效祖國。兩個多星期以來的課前準備及網上直播教學工作,使我的心情猶如乘坐過山車似的,忽而緊張至極,忽而徹底放松,忽而欣喜若狂。
20**年元月底,為了響應上級政府提出的停課不停學工作,學校領導開始接二連三地布置,要求教師在家利用網上備課,各個教研組利用網絡討論如何去備課?如何制作課件?如何錄微課?甚至如何進行網上直播?
備課、制作課件操作起來相對容易,平時我們都是這樣認真準備的。
9號晚上又失眠了。為什么呢?因為想著開學第一天直播的事情。網速會不會慢呢?要上的課件一遍遍在腦子里過電影,還有哪兒不夠完善?學生們的參與熱情怎么樣?他們會聽懂老師講的嗎,會適應這種網上教學方式嗎?
10號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吃罷早飯。就開始準備電腦、U盤、課件、課本、甚至茶杯等。打開書、打開電腦、打開課件,進入釘釘群。哎呀,群里熱鬧極了,聊什么的都有,大家都有點惶惶不安,不知所以。調好設備后,8點40我開始進入釘釘群,心中那個忐忑,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遜于當年為人師第一次上講臺時,也好像要上教研課或全市觀摩課似的,小心臟砰砰地跳不停......8點50打開直播并進行四年級全級聯播,直播過程還算流暢,心情也慢慢放松下來。直播進行近20分鐘,布置完提前準備好的作業,與孩子們互道再見,順利結束了生平第一次直播。
接下來與學生家長單獨溝通,了解一下直播的情況,聲音大不大?孩子們能聽懂嗎?結果是還行還好。付出著,也收獲著,同時也就收獲了快樂。
下午開始打開釘釘、優教信使、微信,驗收孩子們發過來的作業,一會釘釘,一會優教信使,一會微信,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上傳的音頻、視頻一個一個聽,上傳的書寫作業利用微信編輯功能一頁一頁批改,并記下錯誤率較高的,以便于第二天給學生多加以講解。
11號我們開始同步收看河南教育廳利用有線電視、網絡電視、微信公眾服務號、大象新聞等平臺,進行中小學同步課堂名師直播課。每節課做到認真聽講、邊聽邊記筆記,根據網上所講的教學內容修改頭天準備好的作業及練習題,并及時發到釘釘、優教信使、微信群里。下午4點半準時進行釘釘群四年級英語課文跟讀、作業講解、答疑解惑、難點知識點解讀等。7點以后翻看學生背書作業、書寫作業,及時糾錯并進行作業完成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