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治療及預防范文

時間:2023-05-17 11:3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頸椎病的治療及預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頸椎病的治療及預防

篇1

【關鍵詞】  益氣化瘀補腎方; 氣虛; 血瘀; 腎虛; 頸椎病; 大鼠

wang yj, shi q, jiang jc, bian q, liang qq, li cg, zhou q, cui xj, lu s, zhou cj. j chin integr med. 2009; 7(1): 5358.

    received may 30, 2008; accepted july 24, 200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5, 2009.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ull text linkout at pubmed. journal title in pubmed: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free full text (html and pdf) is available at .

    forward linking and reference linking via crossref.

    doi: 10.3736/jcim20090108open access

    mechanism of yiqi huayu bushen recipe in treating cervical syndrome in rats with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yongjun wang, qi shi, jianchun jiang, qin bian, qianqian liang, chenguang li, quan zhou, xuejun cui, sheng lu, chongjian zhou

    institute of spine disease,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yiqi huayu bushen recipe (yhbr), a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ing cervical syndrome (cs) with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in rats.

    methods: a total of 30 threemonthol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untreated group and yhbr group; there were ten rats in each group. the rat model of cervical syndrome with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wa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disease and syndrome models. after onemonth yhbr treatment in yhbr group, all rats were sacrificed. serum, plasma and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were detected and observed by radioimmunology, histo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etc.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rats in the untreated group showed obvious signs of deficiency in vital energy, such as tiredness, ptosis, few movement, bluishpurple tongue and tail and weight loss; the weight of uterus and appendages, and the ratio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were decrease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 (cd62p) were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serum estradiol was decreased. yhbr could improve the above indexes except for the weight of uterus and appendages. he staining showed annulus fibrosus with cracks, diminish of pulposus nucleus, and decrease in the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the thickness of endplate in the untreated group; and yhbr could improve the changes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but no obvious changes in endplate. type ⅱ collagen protein (col2a1)was distributed in every part of the annulus fibrosus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was decreased in untreated group; yhbr could increase col2a1 expression in annulus fibrosus as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col2a1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 mrnas were decreased in un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1); the expressions of col2a1 and timp1 mrnas were higher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rna was lower in the yhbr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untreated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 yhbr may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cervical syndrome with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by regulating immune system, coagulation system and endocrine system, and delay the degeneration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by regula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metalloproteases in intervertebral disc.

    keywords: yiqi huayu bushen recipe;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kidney deficiency; cervical syndrome; rats

    益氣化瘀補腎方是施杞教授的經驗方。本研究利用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動物模型,探討益氣化瘀補腎方對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的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3月齡spf級sd雌性大鼠30只,體質量(240±20)g,由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合格證號為scxk(滬)20030003。

    1.1.2  主要儀器  全自動石蠟包埋機、組織脫水機和輪轉式切片機(德國leica公司,型號分別為eg1160型、tp1020型和rm2135型),光學顯微鏡和圖像分析系統(日本olympus公司,bh20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美國beckman公司,du 800/vis型),四通道熒光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儀(澳大利亞cobett公司,rotor gene 3000型),基因擴增儀(德國eppendorf公司,mastercycler personal型),γ放免計數器(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環儀器廠,sn682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facscalibur型),全自動自清洗血流變儀(北京普利生儀器有限公司,lbyn6c型)。

    1.1.3  主要藥物和試劑  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天津市生物化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12020493),鹽酸腎上腺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62),鹽酸氯胺酮(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國藥準字h31021897),益氣化瘀補腎方由黃芪15 g、川芎9 g以及補骨脂15 g等組成(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制劑中心提供)[1]。中藥水煎劑灌胃給藥,含生藥量0.687 g/ml,1次/d,3 ml/次。雌二醇(estradiol, e2)放射免疫分析藥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125i環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125i環磷酸鳥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上海中醫藥大學核醫學實驗室),ⅱ型膠原兔抗鼠抗體(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ⅱ型膠原蛋白表達免疫組化試劑盒(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 agc1)、ⅱ型前膠原基因(type ⅱ procollagen gene, col2a1)、基質金屬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引物(大連浩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藻紅蛋白(phycoerythrin, pe)標記的鼠抗人血小板表面α顆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 cd62p)抗體(英國serotec公司),trizol試劑(美國mrc公司),逆轉錄酶(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分組與造模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將30只大鼠按隨機區組設計,分為正常組、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模型組(簡稱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每組10只。

    1.2.2  動物模型建立方法  動物模型的建立參照病、證模型復合而成的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模型[2],頸椎病造模3個月后,正常組和模型組正常飼養,益氣化瘀補腎方組予益氣化瘀補腎方治療1個月,然后統一取材檢測。

    1.3  指標測定

    1.3.1  動物行為和體征的觀察  每天觀察實驗動物的精神、活動、皮毛、尾色、大便,有無縮肩拱背以及覓食等情況,3 d記錄1次。

    1.3.2  子宮及附件形態和質量測量  動物用戊巴比妥麻醉后,取出子宮及附件,為了與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相統一,正常組取出子宮及附件后去除雙側卵巢。先用肉眼觀察子宮及附件的形態,再用電子天平稱量子宮及附件的質量,每組隨機取8個樣本,進行統計分析。

    1.3.3  血漿camp和cgmp含量檢測  動物用戊巴比妥麻醉后,腹主動脈采血1 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離心,取血漿,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要求,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camp和cgmp含量,并計算其比值。實驗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核醫學實驗室完成。由于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或失誤(其他血液樣本同此),使各組樣本量分別為7、7、7。

    1.3.4  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  上述方法采血5 ml,肝素抗凝,搖勻,全自動自清洗血流變儀檢測血液流變學變化。模型組有2個樣本血液發生了凝固,所以樣本量分別為10、8、10。

    1.3.5  血cd62p檢測  上述方法采血1 ml,肝素抗凝,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62p的表達。取0.1 ml抗凝血,加入pe標記鼠抗人cd62p抗體20 μl,混合,4 ℃放置20 min;加2 ml紅細胞溶解液放置10 min破紅細胞;離心2 000 r/min,5 min,棄上清液;用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洗滌細胞2~3次,再懸浮于0.3 ml pbs中,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62p的表達。實驗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細胞所完成。每組8個樣本。

    1.3.6  血清雌二醇含量測定  上述方法采血2 ml,離心,取血清,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要求,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e2的含量。各組樣本量分別為8、7、8。

    1.3.7  椎間盤組織病理學觀察  取大鼠頸椎間盤,4%多聚甲醛固定24 h,清水沖洗后,20%乙二胺四乙酸脫鈣4周,脫水,透明,包埋,連續6 μm橫斷面切片,he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每個正中矢狀面椎間盤結構。

    1.3.8  頸椎間盤ⅱ型膠原蛋白表達的檢測  采用免疫組化方法,具體操作步驟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棕黃色為陽性染色,每個標本在20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1.3.9  頸椎間盤agc1、col2a1、mmp13以及timp1基因表達的檢測  用trizol法抽提mrna,逆轉錄后,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基因表達。引物及反應條件參照文獻[3]。用6個樣本進行統計,結果用待測基因與βactin灰度值的比值表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實驗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動物行為和體征  正常組大鼠喜動、活動靈活、皮毛光澤、無眼瞇(眼瞼下垂)和縮肩拱背現象。其余兩組大鼠造腎虛模型后,形體逐漸肥胖,少動;在造氣虛模型后7 d左右,開始出現倦怠少動、喜臥、皮毛蓬亂無光澤、眼瞇和縮肩拱背現象,隨著時間的延長癥狀逐漸加重;造血瘀模型后6~7 d大鼠出現舌質瘀紫,尾色瘀青。益氣化瘀補腎方組動物上述行為和體征狀態恢復較快。

    2.2  子宮及附件形態和質量  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正常組比較,子宮縮小,輸卵管變細,質量明顯減輕,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模型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2.3  血漿camp、cg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  模型組與正常組比較,血漿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正常組比較,血漿cgmp含量降低(p<0.05),與正常組和模型組比較,camp/cgmp比值增高(p<0.05)。見表1。

    2.4  血液流變學變化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低切還原黏度均明顯增高(p<0.01);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模型組比較全血高切黏度顯著降低(p<0.01);各組間聚集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表1  血漿camp、cg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表2  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

    2.5  血cd62p表達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cd62p表達明顯增高(p<0.01)。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模型組相比,cd62p表達明顯降低(p<0.05)。見表3。

    2.6  血清e2含量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和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血清e2含量明顯降低(p<0.01)。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血清e2含量比模型組增高(p<0.05)。見表4。

    2.7  頸椎間盤he染色  正常組頸椎間盤纖維環排列稍紊亂,髓核稍有皺縮,軟骨終板潮標清晰可見,關節軟骨層較薄;模型組與正常組相比,頸椎間盤高度降低,纖維環出現裂隙,纖維排列紊亂,髓核縮小,軟骨終板變薄;益氣化瘀補腎方組頸椎間盤高度維持正常,纖維環排列稍紊亂,髓核結構良好,軟骨終板變化不明顯。見圖1。

    2.8  頸椎間盤ⅱ型膠原免疫組化染色  正常組ⅱ型膠原在髓核與纖維環以及軟骨終板均有分布;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ⅱ型膠原表達減少,主要表現在纖維環;與模型組相比,益氣化瘀補腎方組ⅱ型膠原在纖維環的表達有所增加。見圖2。 表3  血cd62p的表達表4  血清e2含量

    2.9  頸椎間盤agc1、col2a1、mmp13和timp1 mrna表達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col2a1和timp1 mrna表達降低(p<0.01);益氣化瘀補腎方組與模型組相比,col2a1和timp1 mrna表達增高,mmp13表達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p<0.01)。見表5。表5  agc1、col2a1、mmp13和timp1的基因表達

    3  討  論

    頸椎病屬中醫學“筋傷”范疇,無論外邪侵襲還是勞損等病因所致,皆離不開氣血的變化。頸椎病的發生發展除離不開氣和血外,其與腎的關系亦較為密切。《素問·六節臟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所謂精,據《靈樞·本神》所曰“生之來謂之精”,即指先天之精氣,也就是腎氣,它對人體之生長、發育及形體之盛衰始終起著主導作用。頸椎病發生之相關因素中,椎體骨質增生、骨質疏松都與腎氣是否充盈、骨與髓能否得到滋養不無關系。《張氏醫通》云:“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脊而上,至肩背痛。”這里也提出了腎與頸椎病的相關性。大鼠的行為狀態,血漿camp和cgmp含量與免疫和代謝功能密切相關,血液流變學和cd62p是血瘀證的重要指標,血清雌二醇含量的減少表示腎功能低下。本實驗中,這些實驗室指標的測定結果說明模型組大鼠出現了氣虛、血瘀、腎虛證的相關病理改變。頸椎間盤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變化,證實了模型組大鼠有明顯的椎間盤退變。該模型可以用于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的相關研究。

    益氣化瘀補腎方由黃芪、川芎和補骨脂等中藥組成。黃芪不僅有增強免疫、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強心和抗衰老等作用,也具有保護腎臟的作用[4]。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其有效成分川芎嗪和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鈣拮抗、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5]。補骨脂有較強的雌激素樣作用[6],還能通過調節神經和血液系統增強免疫和內分泌功能。可見,益氣化瘀補腎方的作用不是單一方面的,而是通過多系統和多靶點發揮治療作用。實驗結果表明,益氣化瘀補腎方可以通過免疫系統、凝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虛血瘀腎虛型頸椎病證候的相關指標,增加細胞外基質的基因和蛋白表達,抑制降解酶活性,從而達到延緩椎間盤退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jiang jc, li cg, zhou q, bian q, liang qq, cui xj, lu s, zhou cj, shi q, wang yj. mechanism of yiqi huayu bushen recipe in treating cervical syndrome with kidney deficiency in rats. j chin integr med. 2008; 6(12): 1280128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江建春, 李晨光, 周泉, 卞琴, 梁倩倩, 崔學軍, 盧盛, 周重建, 施杞, 王擁軍. 益氣化瘀補腎方對大鼠腎虛型頸椎病的作用機制.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8; 6(12): 12801285.

2 wang yj, shi q, jiang jc, liang qq, bian q, li cg, zhou q, cui xj, huang m, liu qg, lu s, zhou cj. establishment of a rat model of cervical syndrome with qi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j chin integr med.2008; 6(11): 1152115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篇2

關鍵詞 治未病 青少年頸椎病 防治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的脊髓神經根或血管受壓引起的相關臨床癥狀,癥狀和癥候多種多樣,上自頭顱,下至腿足,淺始皮膚,深至某些內臟均可有異常表現[1]。通過近年來文獻報道和門診頸椎病患者的就診情況分析,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出現低齡化趨勢[2]。據調查顯示:青少年頸椎病患者占頸椎病患病人群10%~20%,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小[3]。已引起全社會和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就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綜述。

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特點

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發病因素主要有頸椎的退行性變,慢性勞損,先天性椎管狹窄,50%以上發病與外傷有關[1]。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頸部的酸、痛、脹,肩臂疼痛、麻木,眩暈。并伴有頸部肌肉的拘緊,壓痛,頸部活動受限,皮膚感覺減弱,肌力下降,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頸試驗陽性相關體征。X線片檢查可見頸椎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椎間隙狹窄,雙側鉤突增生等病理性改變[2]。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內容

唐代醫家孫思邈則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階段,并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事之前”。并倡導“發宜常梳、齒宜常叩、耳宜常鳴、腹宜常摩”的養生保健大法。明代名醫張景岳對哮喘證治論述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以后就有“發時治肺,平時之腎”之說,至今指導著臨床實踐。“治未病”思想作為中醫防治疾病的理論核心,其科學內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就是對疾病預防學和養生學的總體概括,是對人的生命和健康狀況進行管理的一種手段和機制。

防治措施

未病先防:針對青少年頸椎病發病的特點。首先,要糾正不良。長期低頭伏案學習者,家長要糾正小孩的不正確坐姿,不能駝背、彎腰、低頭或偏頭長期看書,堅持做到適當休息、勞逸結合。入睡前要調整睡枕,長時間不良的睡眠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所以睡覺時應選擇合適的枕頭,一般以6cm左右高度為宜[3]。這樣可以使椎間隙內壓恢復,避免椎間隙內壓持續升高,使后側韌帶松弛、張力降低,與前側韌帶不平衡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其次,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無任何頸椎病的癥狀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數次進行緩慢屈伸。左右側屈及旋轉頸部的運動,使頸部肌肉、韌帶、軟組織得到充分的牽拉放松,使紊亂頸椎小關節以及內在平衡得以調整。最后,要避免頭頸部外傷。青少年在體育鍛煉時,要充分做好預備活動,避免頭頸部外傷。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長時間受空調或風扇的冷風刺激,冬季注意頸肩部保暖。

已病早治:①手法治療:讓患者靠坐在靠背椅上,術者站于身后,運用拿、捏、揉、按、點等手法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在頸部肌肉起始處查找“壓痛治療點,確定治療部位[4]。一手固定患者頭部,一手用拇指指腹點壓治療點,指下有明顯團塊,按壓有酸困沉感且有明顯的舒服感,松手后癥狀明顯減輕,每次30分鐘,1次/日,10天為1個療程。②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肩井、后溪、懸鐘、阿是穴等。風寒侵襲者加合谷、風池;氣滯血瘀者加內關、膈腧;肩痛者加外關、肩;背痛者加天宗。施平補平瀉手法,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1次/日,10天為1個療程。③中藥治療:治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由葛根、麻黃、桂枝、生姜、甘草、芍藥、大棗組成,以葛根湯為基礎組方,藥用:葛根18g,白芍18g,桂枝9g,麻黃9g,赤芍12g,蜈蚣3條,漢防己15g,生姜5片,大棗1O枚,甘草5g。偏頸肩部疼痛,頸部僵板的頸型以原方治療;偏頭痛頭暈,欲嘔或嘔吐,加天麻12g,半夏12g,藁本12g。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30天為1個療程。中藥外治療法以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為主,如常用的敷貼藥、噴劑等。

既病防變:青少年頸椎病早期可出現頭痛、項僵、肢體麻木,如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是不可避免的。會使癥狀進一步加重,出現頭暈、四肢無力、步履不穩,影像學方面由早期的頸椎弧度變直發展為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甚至脊髓變性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因此抓住頸椎病的發展的主要矛盾,即各種原因造成的頸椎間盤的退變,是指導防治頸椎病的核心理念,而消除矛盾,則成為防治頸椎病的技術關鍵。

討 論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如果能在診治過程中多做些青少年頸椎病預防教育宣傳,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定會降低。目前西醫科學大力提倡預防醫學,而祖國傳統醫學已早在《黃帝內經》中充分論述了預防遠遠勝于治療的重要性,所以筆者認為傳統醫學“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即:預防,是具有科學性、遠見性的預防醫學。

參考文獻

1 裴的善,汪公才.頸椎病的全身表現[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5):536-538.

2 顧千里,潘子毅.枕頜牽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3,11(1):44-46.

篇3

[關鍵詞] 青少年;頸椎病;綜述

[中圖分類號] R6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b)-011-03

頸椎病(cervial spondylosis)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如神經根、脊髓、椎動脈、食管、交感神經等所引起的臨床癥候群[1],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30歲以下特別是青少年則少見。但近年來,許多研究者發現,頸椎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低齡化,據沈爾安報道[2],我國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就已高達10%甚至更高。由于頸椎病一般病程較長,易反復發病,且臨床癥狀表現不一,常常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帶來嚴重影響,尤其對正處于身心健康發育期的青少年影響更大。因此,青少年罹患頸椎病的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相關的研究報道也越來越多。現就有關青少年頸椎病的研究現狀作簡要綜述如下:

1 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學習壓力的加大,許多青少年也逐漸出現類似頸椎病的頭、頸、肩、臂部等各種臨床癥候群,以往常以“項背綜合征”、“電腦綜合征”、“青少年頸部軟組織勞損”等不同名稱命名。1994年,張先發等[3]首先在四川省豐都中醫骨外科學術會上將其命名為“青少年頸椎病”。關于青少年頸椎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相關的研究報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觀點和學說:

1.1 先天或發育性因素

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是維系軀體平衡的重要支柱。頸曲的出現對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沖重力的震蕩,防止脊髓和大腦受損傷具有重要意義。而頸椎骨骼較小,上面不僅要承擔較大體積和重量的頭顱,而且還要承擔伸屈、旋轉、側屈等較大幅度的運動,因而在力學上形成了較為不穩定的骨骼結構,在生理狀態下,它必須借助堅強的頸椎骨骼和軟組織才得以保持平衡,維護頸曲的正常生理功能。王以進等[4]研究認為,維持人體正常頸椎生理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部分:①內源性平衡,包括椎體、附件、椎間盤和相連的韌帶結構,為靜力平衡;②外源性平衡,主要為頸部肌肉的調節與控制,是脊柱運動的原始動力,為動力平衡。其中任何環節遭受破壞均可能引起頸椎穩定性的改變。青少年長期低頭伏案學習、長期保持不良姿勢玩電腦、看電視、長期不良的睡眠姿勢和頸部不協調活動等,其頸椎并非僅僅單純的處于前屈狀態,還往往伴有頸椎的側彎、旋轉等,這種復合狀態會使頸椎局部所受應力位移明顯增加,從而危及和破壞頸椎的動靜力學平衡,導致頸椎病的發生。同時由于頸椎椎管呈三角形,左右橫徑較大而前后徑較小,加上頸段脊髓呈橢圓形膨大,這種解剖形態上的差異使頸椎存在先天性或發育性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骨刺形成、后縱韌帶骨化以及黃韌帶肥厚或骨化等時易使頸髓受到刺激和壓迫。裴仁和[5]對50例30歲以下頸椎病患者研究發現,30歲以下的人其頸椎較細長、頸部韌帶和頸肌較薄弱,這可能是導致頸椎病早發的因素之一,而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其他類型頸椎發育性改變如異形椎并存椎管狹窄、頸椎失穩、骨質增生或椎間隙狹窄等時,在上述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態特點的基礎上加入其他致病原因如外傷時,亦是30歲以下頸椎病患者的重要病因。

1.2 頸椎間盤退變理論

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和上下軟骨板構成的一個完整的解剖單位,起著吸收震蕩、應力傳導、維持平衡的作用。頸椎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活動度最大,故頸椎間盤發生退變較早。椎間盤發生退變時,髓核脫水、彈性降低,引起椎間隙高度降低,椎節不穩、減弱或不能緩沖應力;纖維環纖維和基質變性,使纖維組織排列紊亂,纖維變細,容易斷裂。軟骨板發生變性時,其作為髓核和纖維環進行體液營養物質交換的半透明膜功能減弱,導致纖維環和髓核失去滋養,變性加快。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退變使椎間盤的形態和功能發生改變,破壞頸椎的應力平衡,導致鄰近的椎體、關節突、鉤椎關節、韌帶發生改變,引起頸椎各結構不能維持其正常關系,導致頸椎退行性不穩。因此,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頸椎病發病的最初病理改變。青少年長時間操作電腦、玩游戲,長時間低頭伏案學習和工作,長時間看電視等保持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使頸椎產生勞損,進而使尚未退變或僅處于退變早期的青少年頸椎間盤和頸椎關節軟骨提早發生變性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1.3 慢性勞損理論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種超限活動多引起的損傷,但明顯有別于意外傷,是一種長期超限負荷[6]。正常人頸椎穩定性是由頸部的內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維持的,當這種平衡狀態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后,就會引起生物力學的失衡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湯珊珊等[7]分析認為以下幾方面因素是青少年頸椎出現慢性損傷而導致頸椎病發生的重要病因。

1.3.1 坐姿不當當青少年長時間操作電腦、玩游戲,長時間低頭伏案學習、工作,長時間看電視等時,其坐姿往往長時間處于同一個姿勢,這就容易使肩膀以上部位長期保持于一個不正常的位置,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狀態。久而久之,頸肩部就會出現僵硬酸脹,頸部變硬,關節、韌帶、椎間盤因此遭受長期的負荷,頸椎間盤內部壓力就會增高,頸部肌肉就會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從而使頸椎進一步損傷,最終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1.3.2 睡眠狀態不正確青少年如長時間頭歪向一側俯臥睡覺,就會使頸項部肌肉和韌帶長時間處于扭曲狀態,枕頭高度不符合要求或不用枕頭睡覺,這些都是導致青少年頸椎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枕頭的不合適很容易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

1.3.3 體育鍛煉不足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骨骼、肌肉的生長尚未完全定型,當青少年長時間沉迷于操作電腦、玩游戲,長時間低頭伏案學習、工作,長時間看電視等時,戶外活動就會明顯減少,由于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很容易使青少年頸椎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囊出現松弛和勞損,從而影響到頸椎的穩定性,使頸部出現僵硬和酸痛,嚴重時可導致頭昏、上肢麻木、肩背痛等頸椎病癥狀。

1.4 生物力學理論

頸椎的生理曲度是由椎體的前緣或后緣連接而成,為連續和諧的曲線,是人類站立后為適應脊柱的四維平衡而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正常的頸曲決定了頸椎的生理功能,是反映頸椎平衡的重要指標。頸椎生理曲度的變化最早地反映脊髓、神經根、血管、交感神經等受損傷或受刺激的改變,應視為維持頸椎穩定的各種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結果。青少年如長期坐姿不良、伏案學習等使頸椎長期固定于某一個位置,維持頸椎正常前凸狀態的各肌群長時間處于失平衡狀態,就會引起肌肉防御性痙攣,使頸椎呈扭曲狀態。這種肌群疲勞性損傷是可逆性的、功能性的,但如不及時糾正治療,由于應力作用的長期影響,頸椎生物力學就會發生改變,以至于關節突和鉤椎等關節遭受較大的應力和剪力損傷,解剖結構關系失常,就會引起骨的生長和形態學的變化,最后發生節段性退變[8]。張先發等[9]研究發現,當青少年頸椎生理彎曲度改變達到一定程度時,維持頸椎穩定性的生物力學平衡即遭到破壞而趨向于一個新的平衡,繼而就會出現解剖學和組織學的改變,從而導致椎間盤各部受力不均、位置發生變化,椎間隙呈前寬后窄、前窄后寬或變窄,椎間孔縮小或變大,項韌帶、項肌和關節囊位置發生改變等,最終導致脊柱形態學發生改變,繼之出現組織學和病理學的變化,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2 臨床特點

頸椎病是由頸部骨骺、軟骨、韌帶及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累及鄰近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及軟組織,并由此引起的一組癥候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復雜,其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等。當累及交感神經時還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雙眼發脹、發干、雙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感等癥狀。也有的出現吞咽、發音困難等癥狀。如果疾病久治不愈,還會引起心理損傷,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癥狀。伍光輝等[10]結合近年來的有關文獻對青少年頸椎病的臨床特點作了分析,認為青少年頸椎病與成年人頸椎病比較,有其自身特點:①發病年齡小,年齡多在12~16歲。②致病原因較多,如長時間電腦操作、玩游戲,長時間低頭伏案學習、工作,長時間看電視,長時間臥位或半臥位讀書、看報,長時間處于不正確的書寫姿勢,睡覺時枕頭高低不當等。③臨床多表現為持續性頭、頸、肩、臂部酸脹痛,可伴有頭暈、頭痛、眩暈、惡心、嘔吐或咽部異物感等癥狀,也可出現心悸、胸悶、記憶力下降和失眠耳鳴、全身乏力、視力下降、反復“落枕”等癥狀。④頸椎X線片常無明顯陽性改變,多為輕度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棘突偏斜等。⑤經嚴格休息和理療等常可緩解。

3 影像學研究

頸椎病的X線表現一般分為非骨軟骨性和骨軟骨性改變。中老年人頸椎病的X線改變多以椎間隙和相應的小關節狹窄以及各部位骨刺的形成等退行性改變為主,這些表現一般稱之為骨軟骨性改變,而非骨軟骨性改變一般是指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椎體旋轉、滑脫等征象。黃德尤等[11]總結156例青少年頸椎病患者的X線表現,結果發現青少年頸椎病的X線表現以非軟骨性改變最為多見,其發生率明顯高于同組的骨軟骨性改變,特別是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達到91.7%,因此,認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是青少年頸椎病的重要影像學征象之一,是早期診斷青少年頸椎病的一個重要指征和客觀指標。薛藝東等[12]對60例青少年頸椎病患者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頸椎病的X線平片主要表現為生理曲度異常、椎間隙狹窄、鉤椎關節增生、椎體前或后緣骨刺、椎間孔狹窄、椎管狹窄;CT主要表現為頸椎間盤膨出。MRI檢查可發現椎間盤突出,但對脊髓(硬膜囊)的壓迫較輕,另外發現部分患者的椎間盤在T2WI上有信號減低的征象。

4 預防和治療研究

關于青少年頸椎病的治療,孫保和等[13]認為,根據青少年身體可塑性大的特點,青少年頸椎病的治療與中老年人頸椎病的治療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在對500例青少年頸椎生理曲度出現異常的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時,發現青少年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是完全可以校正和恢復的。眭承志等[14]認為,青少年期頸椎病的治療應以調整頸椎外源性穩定、恢復其正常的生理順應性為主,重點在于矯正其生物力學的失衡。手法的效能在于松解頸肩背部痙攣僵硬的肌群,增強衰弱肌群的興奮性,調整頸椎結構性紊亂,恢復其正常生理彎曲度和其穩定性,從而緩解對頸部神經和血管的激惹,以達到治療目的。黃茂俊[15]在采用頸部牽引配合推拿、功能鍛煉治療青少年頸部軟組織勞損患者時,發現效果亦很滿意。而對于青少年頸椎病的預防,紀經和[16]提出了以下幾項預防措施:(1)糾正不良的:①嚴格正確的坐姿:當低頭伏案玩電腦、學習、看電視等時,脊柱應正直,頭部不可過分前傾,不聳肩,不歪頭,使頸部保持于均衡穩定而又不易產生疲勞的,避免頸椎長時間處于一種固定不變的姿勢;②糾正不良的睡姿:選擇舒適適合的枕頭,睡眠應采取側臥或仰臥;③避免長時間臥位或半臥位看書、看電視;(2)防止外傷:各種意外傷、運動損傷盡量避免。頸部受傷后,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后果;(3)體育鍛煉: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頸肩部肌肉鍛煉,以緩解肌肉疲勞,增強肌肉韌度,提高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平時多做有益于緩解因低頭伏案玩電腦、學習、看電視等造成頸肌疲勞的運動,以保持兩側頸肌緊張力的均衡,對于頸椎病的預防有著積極的作用。秦鴻利等[17]則建議以下預防措施:①繼續貫徹“三個一”,保持正確的坐姿,即“頭離桌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②減少在電腦、電視前的時間,以不超過1 h為度;③經常參加室外活動,減少伏案時間,也可以經常做頸部保健操來緩解頸部疲勞,消除慢性損傷。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很多疾病也隨著這些改變而發生變化。青少年長時間低頭伏案玩電腦、學習、長時間看電視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些因素均可對青少年的頸椎造成嚴重損傷,使得近年來青少年頸椎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甚至有廣泛發病之勢。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生長發育時期,一旦患上頸椎病,就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發育。因此,青少年頸椎病不僅僅是醫學界面臨和急需解決的新課題,同時也是社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孝平,石應康,邱貴興.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58.

[2]沈爾安.關注青少年頸椎病[J].婦幼保健雜志,2005,12(12):18.

[3]張先發,沈利華,李建康,等.對兒童青少年頸椎病病名來源的探討[J].西部醫學,2009,21(2):337.

[4]王以進,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1989:156-191,232-233.

[5]裴仁和.青年人頸椎病病因及臨床特點探討[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2,10(4):56-58.

[6]李家順,賈連順.頸椎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4:262.

[7]湯珊珊,林梅.青少年頸椎病的常見病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外醫療,2010,29(27):131.

[8]董蔚青,李鎮中.青年頸椎病的生物力學探討[J].現代醫用影像學,2009,18(3):136-138.

[9]張先發,郭維知,葉守貞,等.青少年頸椎病的病因病機及預防[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6,4(5):16-20.

[10]伍光輝,吳佳奇,黃家駿,等.亞健康與青少年頸椎病的防治研究進展[J].西部醫學,2008,20(6):1301-1302.

[11]黃德尤,陸玉敏,李清鋒,等.青少年頸椎病X線平片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9,20(10):788-790.

[12]薛藝東,劉廣忠.青少年頸椎病的影像學特點與早期診斷[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4):497-499.

[13]孫保和,畢明君,王華東,等.青少年型頸椎病分型的商榷[J].中國醫療前沿,2007,2(21):36-37.

[14]眭承志,王彥偉,肖紅,等.青少年期頸椎病發病原因初探[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5,2(13):55-56.

[15]黃茂俊.推拿、牽引治療青少年頸部軟組織勞損[J].按摩與導引,2005,24(3):17.

[16]紀經和.青少年頸椎病的相關性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7(11):90.

篇4

【關鍵詞】 軍隊機關人員;頸椎病;治療方法

頸椎病也叫頸椎綜合征,是頸椎的骨關節、椎間盤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損傷、退變,導致頸神經根、椎動脈、頸交感神經甚至頸段脊髓受到刺激或損害而出現的臨床證候群。

1頸椎病的常見病因

1.1不良的睡眠如高枕、伏案休息等。

1.2工作姿勢不當長期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造成頸后部肌肉韌帶組織的勞損。另外在屈頸情況下,椎間盤的內壓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現退變。另外若長時間地保持挺胸、抬頭、收頜,可使頸部肌肉緊張,頸椎曲度變直,也可以產生頸椎病,即所謂“軍人頸”。

1.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造成外傷,頸椎急性損傷治療不當,或反復損傷使組織不能得到充分修復,產生纖維化或瘢痕形成,也是頸椎不適的原因之一,所以頭頸部的練功要注意,不能蠻練。

2頸椎病的癥狀

1)頭頸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

2)頸部有僵直,活動時有疼痛。

3)伴有手肩臂感覺異常疼痛(皮膚過敏、蟻走感、手指發熱、發冷等),手指無力。

4)由于顱內供血不足可引起腦后部缺血而表現一系列頭部癥狀,如偏頭痛、視力障礙、耳鳴、聽力減退等。

5)有椎管狹窄者可在低頭時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的感覺。

3頸椎病如何預防

3.1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習慣正常人仰臥位枕高應在12 cm左右,側臥與肩等高、枕頭的高低因人而異,約與本頭等高為好。頸椎病患者與正常人大致相同,椎體后緣增生明顯者,枕頭可相應偏高些;黃韌帶肥厚、鈣化者應偏低些。枕芯內容要求細碎、柔軟。常用谷皮、蕎麥皮、綠豆殼、草屑等充填,而海綿、棉絮、木棉等均不適應。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此種形態可利用中部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對頭頸部可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

3.2固定姿勢工作習慣的改善對于低頭工作或頭頸部固定在一姿勢下工作的人,首先要使案臺與座椅高度相稱,適于自身盡量避免過度低頭屈頸,桌臺可適當高些,勿過低,半坡式的斜面辦公桌較平面桌更為有利。除改善工作條件外,另一個必須注意的方面是應有工間操,包括頸椎保健操。在長時間工作中,做短暫的頸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轉及回環運動,以改善頸肌疲勞,恢復最佳應力狀態。另外每日早晚堅持必要的鍛煉可達到預防及治療頸椎病的作用。對于專業化程度高的工作,適當改變工種,或定期輪換工作,對預防頸椎病均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3.3注意感染的影響咽喉部炎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因為這類炎癥一旦經淋巴系統向頸部及關節囊擴散,往往成為頸椎病的原因或誘因。因此,防止各種上呼吸道炎癥,預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潔,也是預防頸椎病的措施之一。

4治療方法

4.1非手術療法

4.1.1一般治療在頸痛發作的急性期,提倡適當臥床休息,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臥床以硬板為宜。嚴重者可在頸部兩旁置沙袋制動。

4.1.2理療常用的理療方法主要是熱療、臘療、紅外線、超聲波、激光局部照射等。

4.1.3推拿、按摩按摩與推拿法能夠使活動受限的頸部得到緩解,但操作時應注意動作柔和。

4.2手術治療法手術治療法主要用于常規非手術療法無效或癥狀較重的患者。

4.3自我療法

4.3.1頸圍限制頸部的過度活動,緩解椎間隙內的壓力,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

4.3.2牽引可以在家中,低枕頭,糾正高枕無憂姿勢。作用:限制頭頸部活動,有利于椎間隙內突出物的還納。

4.3.3倒立能緩解因頸椎壓迫神經而引起的頭痛和偏頭痛。

4.4運動療法頸椎系列運動操。

4.4.1 方法 ①向前低頭、向后仰頭、左右搖擺各兩拍。每節做2×8拍。②逆時針、順時針旋轉。每節做2×8拍。

4.4.2 要求做操時動作速度要慢,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不引起劇烈疼痛為限;做操要持之以恒,每天2~3次,每節從2×8拍做起,逐漸加至4×8拍。

篇5

白躍宏:頸椎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它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一項科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9.5%的男性和12.5%的女性主訴有慢性頸痛,頸椎病的總體發病率為24.4%。而隨著現代社會工作壓力的增加,腦力工作者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頸椎病的發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往往使人疼痛不適,容易疲勞,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有針對性地防治頸椎病顯得尤為重要。

Q:經常聽到有朋友友說脖子疼,僵硬,這些是不是都是頸椎病的發病癥狀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癥狀需要我們注意是不是思上了頸椎疾病?

白躍宏: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頸痛,肩酸、手麻,頭暈、惡心、胸悶,四肢乏力等。很多病例表現很不典型,往往只有單一的癥狀表現。正因如此,臨床上往往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誤診,延誤治療。

Q:白教授,您剛才說頸椎病在臨床上往往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呢?

白躍宏:最大的誤區就是出現頸痛、手麻,就認為是頸椎病。雖然頸痛、手麻是頸椎病最常見的癥狀,但是,其他不少疾病同樣可以有這些表現。最常見的是上肢神經卡壓性疾病。腕部正中神經卡壓稱腕管綜合征,表現為手橈側三指半發麻、手脹,常夜間麻醒,使勁甩手后減輕。經常用鼠標的人可能出現腕尺管綜合征,表現為小指和無名指橈側麻木。小指、前臂內側感覺異常的還要考慮尺神經有否在時受壓或是胸廓出口綜合征。如是手背、虎口處感覺異常,還需排除橈淺神經的卡壓。體格檢查和肌電圖檢測可以幫助鑒別。除此之外,如有肩背痛或伴有咳嗽,還應排除胸部腫瘤。尤其是原來有頸椎病,再次出現這些癥狀時,更易被誤診。因此,發病后應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Q:總是聽有人說頸椎病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這個病,就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放棄了治療,只要發作的時候能緩解癥狀就可以了。白教授,您對此有什么見解呢?

白躍宏:這種說法不正確,積極的治療不僅可以減輕痛苦,還能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預防繼發性病變。頸椎病的治療包括急性發作期治療和緩解期的治療。急性發作期患者癥狀加重,此時我們治療的原則是制動,解痙,消炎鎮痛,采用的方法有使用頸托、頸部牽引,多種電療、非甾體類消炎藥物、針灸、推拿,關節松動手法等。在緩解期,癥狀減輕或消失。此時我們主要采用頸肩部活動度鍛煉,頸肩部肌肉力量鍛煉。如果有頭暈癥狀的患者,不適合做頸部旋轉,特別是環轉運動,易誘發頭暈;有脊髓壓迫的患者應避免頸部大范圍的活動。

Q:我們都知道頸椎病的診斷最后肯定依賴醫生,那患者本身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白躍宏:因為頸椎病的病癥表現多樣,所以我們不能單從臨床表現來“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我們必須從“根”上針對性治療。建議懷疑患有頸椎病者向正規醫院的頸椎病專家門診醫生咨詢,只有確診為頸椎病后才能進行針對性治療。診斷頸椎病的主要依據是:有年老、長時間伏案工作,使用電腦等誘因,頸痛、肩酸、手麻,頭暈,惡心,胸悶等臨床表現,頸椎退行性改變或椎動脈孔變窄的影像學改變,與癥狀相符臺的體檢表現,除此之外還要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Q:一般我們認為頸椎病是老年病,都是50~60歲的中老年人比較容易患病,可是近年來時常聽到10來歲的小孩子得了頸椎病,這是什么原因呢?

白躍宏:兒童患頸椎病多是因為長期使用固定坐姿又缺乏適當鍛煉而形成的。現在的孩子由于沉重的學習任務,每天讀書,寫字的時間很長,再加上望子成龍的家長平時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在校學習以及家庭作業外,還在校外報了許多的奧數班,作文寫作班,英語班等等。就算是放寒暑假時,有了放松的時間,孩子也會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打電腦游戲上,長時間的固定坐姿使得孩子們的頸部關節經常咯略作響,日積月累,導致頸部酸脹疼痛不適癥狀日益顯現。甚至出現人們常說的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好。有些孩子甚至出現頸部活動受限制,斜頸等癥狀。

Q:孩子們的這種狀況,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白躍宏:兒童頸椎病,早期預防是關鍵。比如,定時改變頸椎,即當頭部向某一方向轉動過久之后,就應向另一相反方向轉動,并在短時間內重復數次,這樣既有利于頸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勞,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學習,不能讓孩子長時間伏案讀書寫字,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導致近視,當伏案讀書45分―一1小時后,應抬頭遠視半分鐘左右,有利于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如果實在無法避免的話,每一小時起身活動一下頸肩部。

Q:對于那些也有不良習慣,有可能患病的孩子,您有什么好建議嗎?

白躍宏:最重要的是改變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求他們不要長時間以固定坐姿看電視、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用電腦最好與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因為長期處于低頭狀態,頸椎前屈,椎間盤壓力隨著時間的延長可驟然升高,一旦超過本身代償限度,必然產生髓核后移乃至后突,從而導致頸椎病發生。因此,兒童在屈頸一段時間后,應恢復自然片刻。

另外,改善睡眠狀態,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生理曲線。要注意使用合適的枕頭,枕頭質地要柔軟,透氣性好,不宜過高過低,孩子最好以8~10厘米高為宜,切忌“高枕無憂”: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不要給孩子睡太軟的床。最好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膝呈屈曲狀,全身肌肉放松。腰背部平臥于木板上,使雙膝,雙髖略屈曲,這樣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對不習慣仰臥的兒童,采取側臥位也可以,但頭頸部及雙下肢部位仍采取上述姿勢為最好。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桌面呈10度一30度斜面工作對孩子最好,還有書包不要太重,盡量使用雙肩書包等。

篇6

關鍵詞 頸椎病 綜述 非手術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 是因椎間盤變性、突出, 頸椎骨質增生, 韌帶鈣化等蛻變而造成頸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脊髓被刺激受壓引起頭痛、頭暈、頸肩上肢部疼痛發麻、胸痛甚至是下肢痙攣性癱瘓等的一種病變。頸椎綜合癥一般多發于40 歲以上年齡者; 或長期從事伏案工作者, 如電腦操作員、繡織工人、文職工作者等; 或經常從事頸肩部負重者,如體操運動員等。

根據不同臨床表現頸椎病分為五種類型: ①神經根型表現為頸項疼痛, 向上可牽至枕部及后腦, 向下可牽至到肩背及向上肢放射, 肌力減弱, 手指麻木, 持物無力。②脊髓型表現為頸項疼痛不明顯, 四肢僵硬麻木, 進行性無力, 下肢癥狀的出現早于上肢。③椎動脈型表現為頸肩痛或枕區痛, 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惡心及視物模糊。④交感神經型表現為枕部痛連及頭痛或偏頭痛, 眼窩脹痛, 視物模糊, 心悸, 胸悶, 四肢發涼, 局部多汗, 手指端發紅發熱, 舌麻等。⑤混合型臨床上出現兩型或兩型以上癥狀者。

1 治療方法

1.1 牽引適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頸椎病, 可以緩解疼痛, 減小椎間盤壓力, 緩解神經根受壓。倪紅聯[1]等認為對CSA 患者的頸椎牽引應選擇地進行,用“頜枕帶輕重量間斷性牽引”對47 例頸椎不穩的CSA 患者進行牽引治療, 效果顯著。龔星軍[2]等人采用頸肩牽引, 手法松懈, 俯臥旋轉, 手法拔伸, 圓枕療法, 對108 例2 個療程后治愈67 例, 好轉35 例, 無效6 例, 總有效率為94.4%。鄒越彬[3]等人采用JOYIIB型多功能頸椎治療儀進行為時10~20min 重量為體重10%~20%重量牽引結合推拿手法對風池穴、頸夾脊穴、肩井、頸椎椎旁壓痛點、頸肩部、肩胛骨內側緣、上臂、前臂等處采用揉、接、點、拿等手法, 配合局部滾摩擦法。

1.2 推拿和按摩具有通經活絡、協調陰陽、正骨理筋、消腫散瘀、解痙鎮痛的功能, 能改善局部血液供應, 解除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 分離軟組織粘連。力量由輕到重再到輕, 由淺入深。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為度。力求做到柔和、深透、連貫、流暢、沉穩、著實、簡捷、高效。張少全[4]采用肩背痛區滾法5min, 痛點揉法、彈撥法5~10min, 頸夾脊、風池、風府、肩井、天宗及背部阿是穴施點按法對137 例患者治療, 治愈98 例(71.4%), 好轉35 例(26.27%), 總有效率為97.81%。吳鑫亨[5]取穴風池、天鼎、大椎、肩中俞、肩井、天宗、肩貞、曲池、手三里、合谷(頭疼痛眩暈加印堂、頭維、太陽、率谷等: 視物模糊、目脹加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 配以按、揉、撥、拿、動為主, 搓、捏為輔的純手法治療238 例患者。治愈212例(89。08%), 顯效18 例(7.56%), 總有率99.16%。杜桂琴[6]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 包括局部按摩、針灸、拔火罐, 口服氯唑沙宗片1 片/1 次, 3 次/1 天, 或芬必得1 片/1 次/1 天, 在此基礎上加頸椎和頸部肌肉足底反射區按摩, 在相應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籽。結果發現療效明顯且復發率(36.8%) 低于對照組(52.9%)。韋貴康[7]采用一系列手法對頸椎進行整合。手法包括: 調骨類、理筋類和對癥類。調骨類用于骨關節輕度移位患者, 理筋類用于軟組織損傷者, 對癥類用于一些突出癥狀患者。2~3 天做1 次, 7~10 天為1 個療程, 1~2 個療程療效顯著。

1.3 針灸針刀治療是在治療處刺入, 到達病變處進行輕微切割、剝離, 疏通經絡, 順暢氣血, 從而達到止痛去病的目的。湯國祥[8]等以針刀為主治療頸椎病, 治愈率為89.6%, 有效率為96.9%o 吳素芹[9]采用針刀治療+封閉治療+正骨手法治療頑固性頸椎病,總有效率為86.5%o 柯于麟[10]運用TDP+電針、手法治療, 再輔以靜滴丹注射液等綜合治療椎動型頸椎病152 例, 顯效115 例, 總有效率100%。

1.4 理療目的是活血化瘀、鎮靜止痛、緩解痙攣和加強保護性抑制。理療可加速炎癥水腫消退, 改善神經血供, 松弛肌肉。朱隨芝[11]等人用針刺和醋療20~30min,治愈率94%, 總有效率為100%。陳慶法[12]采用北京產YYD- 335 型音樂電治療儀, 電極并置于C6 以上橫突體表, 選用迪斯科現代曲、西班牙斗牛士和廣東音樂走馬等樂曲, 每天1 次, 每次30 分鐘,10 次為1 療程。120 例患者治愈81 例(70.9%), 有效32 例(26.6%), 無效3 例(2.5%), 療效比對照組頸帶牽引顯著。

1.5 圍頸和頸托目的是使頸椎制動、牽張, 緩解肌肉痙攣, 鞏固療效。謝志強[13]等人采用低溫塑板為材料的頸托, 使頸椎相對固定, 佩帶后頸椎前屈、后伸及旋轉動作均限制在10~15 度。佩帶1 小時休息1 次, 間隙做頸頸部前屈、后伸、旋轉動作, 并重復5~8 次。除進食、睡覺、洗漱均佩帶, 持續2 月。治療有效率為87.5%, 顯著于常規治療組(藥物、理療等)87.5%。郭丁選[14]等人采用中藥液(透骨草、伸筋草、紅花、當歸、天麻、川芎等30 味)置于頸部, 開啟自行研制的電圍頸治療儀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每次30分鐘, 每天1 次, 15 次為1 療程。結合小針刀在頸部壓痛點、結節或條索狀物進行剝離松弛, 解除肌肉痙攣及神經血管卡壓狀態。110 例患者治愈83 例(75.5%), 好轉27 例(24.5%), 總有效率100%。

1.6 藥物藥物治療是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為主。鐘康華[15]采用2%利多卡因5ml、曲安萘德40mg、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mg、生理鹽水10ml 等藥物對頸椎患側注射, 1 次注射一側,1 周注射1 次, 最多不超過3 次。51 例患者治愈30例, 占58.8%, 顯效16 例, 占31.4%, 有效5 例, 占9.8%, 總有效率為100%o 范東[16] 采用中藥(鉤藤25g, 葛根30g, 天麻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紅花10g, 當歸10g, 赤芍10g, 茯苓10g, 澤瀉l0g, 半夏10g, 丹參15g, 白術l0g)結合針刺百會、風池、腎俞、

脾俞、內關、關元、豐隆、足三里等穴位對50 例患者治療, 治愈30 例, 占60%, 顯效18 例, 總有效率96%。

1.7 西方手法

1.7.1 關節松動技術(jioint mobilization): 是澳大利亞的麥特蘭德(Maitland)主創, 所以稱為Maitland 手法, 又稱澳式手法[17]。主要手法程序為: ①分離牽引,一般松動, 緩解疼痛; ②垂直按壓棘突, 增加頸椎屈、伸的活動范圍; ③垂直按壓橫突, 增加頸椎旋轉的活動范圍; ④垂直松動椎間關節, 增加頸椎側屈和旋轉活動范圍; ⑤側方推棘突, 增加頸椎側屈的活動范圍; ⑥后伸擺動, 增加頸椎屈、伸的活動范圍; ⑦側屈擺動, 增加頸椎側屈的活動范圍; ⑧旋轉擺動, 增加頸椎旋轉的活動范圍。雷邁[18]采用Maitland 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57 例, 治愈49 例, 好轉5 例, 無效3 例, 有效率94.7%o 雷邁[19]采用Maitland 手法治療椎動脈頸椎病, 每日1 次, 每次30 分鐘, 10 天為1個療程, 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療法的對照組。

1.7.2 麥肯基(Mckenzie)治療技術: 是由新西蘭治療師Robin Mckenzie 創立的, 主要通過姿勢矯正和醫療體操來治療頸腰痛的方法。引進力學原理主要靠患者自己完成練習, 感受痛區或痛點。出現“向心化”現象, 說明治療所采用的運動方向或是正確的,如果疼痛向外周擴散, 則治療是錯誤的[20]。預防是麥肯基一大特點, 因為預防的重要性不亞于治療。彭小文、張盤德[21]采用Mckenzie 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回縮位置做頸前屈、后伸、旋轉, 停1 秒后回中立位。患者不能自行完成的醫者幫助其完成。1 年后復發率5.8%低于傳統推拿治療的對照組22.6%o趙強、肖少華[22]毛玉容、黃東峰[23]認為Mckenzie 治療法效果優于其他常規治療法。章巖、高恒強[24]認為Mckenzie療法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復法率低于對照組, 并且在預防頸椎病中作用明顯。

2 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注意事項

2.1 非手術治療頸椎綜合癥的適宜人群①輕度頸椎間盤突出癥及頸型頸椎病; ②早期脊髓型頸椎病, 癥狀輕微者; ③不能耐受手術的年老體弱者, 預期頸椎手術后療效不明顯者; ④手術恢復期者; ⑤輕型椎脈型頸椎病; ⑥輕型神經根型頸椎病; ⑦頸椎病的診斷尚未明確需要觀察者。

2.2 禁忌癥頸部急性炎癥、頸部急性損傷、頸部惡性腫瘤、頸部新鮮骨折、頸部結核。

3 結論

頸椎病發病因素主要是頸椎退行性改變, 但在治療上, 應根據不同臨床表現利用先進的診療手段,因人而異, 把握最佳治療時機, 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療效。現在, 在治療頸椎病研究上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 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 治療方法較多, 同一病、同一個癥狀的手法治療方式差異也很大, 手法順序差異也較大, 甚至相反。第二, 治愈后復發率較高。第三, 相對其他治療方法文獻而言,頸椎病運動療法的科學文獻寥寥無幾。第四, 在療效評估上也缺乏統一性和客觀性, 多憑醫者主觀評定,主觀因素大, 相互可比性小。如果在治療發面有更嚴格、更統一的診療技術和評判標準, 在臨床方面有更多、更科學的實驗研究支持而不是憑單純少數的權威、專家的經驗, 醫療康復學科將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而這些將是廣大醫護、體育工作者今后的一個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倪紅聯, 羅志軍.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選擇性牽引治療, [J]浙江臨床醫學2000.9(2)

[2] 龔星軍, 應曉健,等.牽引結合手法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 [J]中醫正骨2005.5

[3] 鄒越彬, 鄔強.非藥物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54 例體會, [J]按摩與導引,2006.8

[4] 張少全.按摩治療頸椎137 例, [J]按摩與導引,2006.6

[5] 吳鑫亨.按摩手法治療238 例頸椎病體會, [J]按摩與導引2006.4

[6] 杜桂琴.足底按摩及耳貼壓法治療頸椎病19 例, [J]陜西中醫, 2006.27(1)

[7] 韋貴康.頸椎損傷性疾病的整合手法, [J]中醫正骨, 2006.5(P3)

[8] 湯國祥, 蓋飛月, 湯兵祥.以針刀為主治療頸椎病, [J]中醫正骨2000.6

[9] 吳素芹.針刀配合其他療法治療頑固性頸椎病74 例, [J]中醫研究.2000.2

[10] 柯于麟, , 汪祖光.綜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52 例臨床分析, [J]按摩與引導2006.9

[11] 朱隨芝, 韓英.針刺醋透治療儀治療頸椎病50 例, [J]菏澤醫專學報1998.1

[12] 陳慶法.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物理療法, [J]中國康復, 1997.2

[13] 謝志強,等.佩帶頸托對頸性眩暈的療效分析, [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5)

[14] 郭丁選,等. 電圍頸加小針刀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10例, [J]人民軍醫, 2004.47(10)

[15] 鐘康華, 招仕富.頸前筋膜注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推病的臨床觀察, [J]按摩與引導2006.7

[16] 范東.中藥配合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J]中醫正骨,2005.5.

[17] 燕鐵斌.頸椎疾患松動手法, [J]按摩與導引1995.3(P36)

[18] 雷邁.Maitland 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J]按摩與引導2006.6

[19] 雷邁.應用Maitland 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J]中國療養醫學2006, 8(15)4

[20] 徐輝. 麥肯基治療技術治療頸椎病, [J] 中國臨床康復2003.2

[21] 彭小文, , 張盤德.Mckenzie 法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的應用, [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7(27)7

[22] 趙強, 肖少華,等.Mckenzie 方法配合微波和低調波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的療效觀察, [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1(28)1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頸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齡25~81歲,40歲以上發病較多189例。

1.2方法

1.2.1頸椎牽引頸框牽引是治療頸椎病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方法,適用于椎動脈型、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椎牽引可以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損傷的軟組織修復,促進水腫的吸收和炎癥消退,松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矯治脊柱后關節的微細異常改變,使脊柱后關節嵌頓的滑膜復位,或有助于關節輕微錯位的復位,改善或恢復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改變突出物或骨贅與周圍組織的相互關系,減輕神經根受壓,改善臨床癥狀。頸椎牽引方法有兩種(1)坐位牽引:適用于病情較輕或經臥位牽引后需要繼續牽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頜布帶牽引,牽引重量由3~5kg開始,每天牽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過10kg。每次時間20min,最長不超過30min,每周治療6次,1個療程10次。(2)臥位牽引:適用于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牽引,常在病房使用。牽引時頸部保持30~45,持續性牽引時重量從2~3kg開始,逐漸增加到4~6kg,每2小時休息10~15min,2~3d或癥狀緩解后牽引重量再減少到2~3kg,并逐漸縮短牽引時間或改為坐位牽引。

1.2.2推拿按摩適用于除嚴重頸脊髓受壓以外的各型頸椎病,可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有利于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供,減輕疼痛。治療前對患者的病情應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當,在頸、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1次/d,10d為1療程。

1.2.3藥物療法

1.2.3.1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主要是針對神經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損傷性炎癥,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常用于頸痛、肩痛、上肢麻木的患者。主要藥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

1.2.3.2肌肉松弛的藥物這類藥物使肌肉的痙攣得到緩解,解除對脊髓、神經、血管的刺激,如復方氯唑沙宗片0.25g,每次1片,3次/d,飯后服用,7d為1療程。

1.2.3.3鎮靜劑能減輕神經的興奮性,也能使肌肉的緊張得到緩解,適用于精神興奮、緊張、激動的患者。一般常用地西泮,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腦安神的中成藥。

1.2.3.4神經營養藥對任何一種類型的頸椎病都有治療意義。常見的藥物有維生素B1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另外,其他復合維生素也可。

1.3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癥狀及陽性體征消失,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好轉:癥狀好轉或穩定,能參加一般工作和勞動。無效:癥狀無改善。總有效=治愈+好轉。

2結果

228例患者中治愈162例(71.1%),好轉63例°°(27.6%),無效3例(1.3%)。總有效率98.7%。

3護理

3.1心理護理

頸椎病病程長,患者多出現煩躁、焦慮、抑郁情緒波動等不良心理情緒[3],因此臨床護理時不但要注意患者的身體癥狀,而且也要注意伴發的心理問題。對于因頸椎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患者,要主動進行解釋、安慰和關心,以消除患者緊張急躁情緒,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時要求患者家屬進行配合,從生活及治療兩方面緩解患者焦慮,消除或減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3.2疼痛護理

頸部疼痛為頸椎病的主要癥狀,雖然沒有生命威脅,但其導致的頸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適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會喪失工作能力[4]。護理人員對頸部疼痛癥狀要予以重視,讓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機制、治療方案及預期效果,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減輕疼痛;告知患者風寒潮濕刺激會導致疼痛程度加劇,注意頸部保暖;輔助患者使用鎮靜劑幫助睡眠,保持室內安靜,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癥狀加重。如患者疼痛較重時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以緩解疼痛。

3.3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可減少頸椎負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腫及癥狀的消除或減輕。一般以仰臥位為佳,俯臥位可破壞頸椎自然生理曲度,易造成1~4頸椎扭傷。仰臥位枕高一般為患者的雙肩寬與頸部之差的一半,側臥位枕高與肩等高,以便于頸肩部肌肉放松。頸椎后緣增生明顯者,枕頭可相應偏高;黃韌帶肥厚及鈣化者枕頭應偏低[5]。

3.4糾正頸姿

注意防止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長期伏案低頭或仰頭工作均可破壞頸椎的生理平衡。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過程中注意頸部,不彎腰不低頭,軀干挺直,保持頭頸部于頸椎前凸的生理位置。避免頭頸長時間處于固定,持續1h左右應變換位置并做頸肩部的多方向運動,避免頸肩部過多負荷,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避免突然快速轉動頸部,以防眩暈或突然暈倒。脊髓型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持頸椎穩定,防止過度伸屈造成脊髓損傷。預防慢性損傷,除工作或業余時間做平衡運動外,還可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以增強肌力和體質。另外,可選擇一些規律性的長期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預防頸椎病的再發。

3.5頸部肌肉練習

加強對頸部肌肉的強化練習,增強其功能運動,方法:

(1)取站立或坐位,雙手交叉緊抵頭后枕部,頭頸用力后伸,雙手則用力阻之,堅持10s,放松10s,10次為1組,每天10組。

(2)取坐位,雙手托下頜,下頜向下用力,雙手則用力阻之,堅持10s,放松10s,10次為1組,每天10組。

3.6牽引的護理

牽引前讓患者大致了解牽引的原理、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牽引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一旦發生頭暈、惡心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牽引治療。牽引的重量和時間應根據患者的自我感覺適時調整,注意壓瘡的發生。

篇8

一是中老年人,頸椎過多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形、彈性減弱、椎體邊緣骨質增生。老年人閑暇時間較多,經常躺著看書、看電視,時間長了會導致頸椎前后韌帶松弛,繼而引起頸椎骨質增生、小關節紊亂、韌帶肥厚、鈣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變,最終導致頸椎病。

二是工作姿勢不當者,如辦公室人員、電腦操作員、文字工作者、教師、科研人員、駕駛員、重體力勞動者等。由于長期保持固定姿勢工作,使頸部伸頸肌一直處于痙攣狀態,久而久之,頸部伸頸肌平衡失調,最后導致脊柱失衡,引發頸椎病。

三是睡眠不佳者,人的一生1/3是睡眠時間,枕頭偏高會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小關節平衡失調,加速頸椎的退變。

四是不良生活習慣者,如長時間低頭玩麻將、打撲克、躺在床上或沙發上看電視、看報紙等,這些不良習慣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彎曲狀態,頸后肌肉和韌帶組織負荷過大,易引起頸椎勞損。

五是有外傷史及頸椎先天性畸形者。另外,頸椎病患者女性高于男性。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習慣和方法可防治頸椎病。

1.臥床休息是治療頸椎病的最基本方法,臥床休息包括衛生用床、衛生用枕、衛生的睡眠姿勢、合理的睡眠時間。不衛生的用床、用枕以及錯誤的睡眠姿勢,都會造成頸椎間盤和頸椎骨質增生等退行性改變,壓迫或刺激頸椎的周圍組織。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枕頭的高度要適宜,以維持頸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同時,睡硬床、睡眠使用頸椎平衡支架(作為枕頭的替代品)、多平臥少側臥不俯臥、早起早睡、睡足8 小時等都是防治頸椎病的方法。

2.正確的運動,可選擇適合頸部鍛煉的頸椎操,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做適當的慢跑、快走、游泳、打球等運動。每天堅持做頭頸部前傾、后仰、左右旋轉1~2 次,每次10 分鐘。

3.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正確姿勢,日常坐姿保持頸胸腰背的挺直,工作1小時左右要活動一下頸部肌肉,使其得到適當休息。看電視時,電視與眼睛最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這樣既能預防頸椎病,也能避免頸椎病加重。

4.非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如推拿、理療、熱敷、針灸、牽引等。

5.手術治療:如果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不斷加重,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篇9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71―01

1、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了頸椎病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2天~6個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頸僵、頸痛、活動不便、手麻或提物無力,頭昏頭痛、眩暈等。

2、治療方法

2.1物理治療 改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減輕神經根的刺激,緩改肌肉緊張與痙攣,以減輕疼痛,改善癥狀。選用低中頻電熱療法:采用“力王”MA―3治療儀或“LHZT系列電腦整體治療儀”治療,電流強度中等,每次30min,每日1~2次,15~20天為1個療程。

2.2針灸治療 調氣活血、舒筋散寒、通絡止痛,減輕疼痛和肢體麻木。以督脈、太陽、少陽經穴為主,取風池、風府、大椎、頸部夾脊、肩井、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電針20min,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

3、護理

3.1心理護理 該病年輕患者較多,疼痛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多疑等不良心理表現,患者要求治療的心情迫切,但對治療的成敗,往往有很大的心理負擔。筆者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說明頸椎病的發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癥狀的出現是逐漸形成的,治療不可能有立竿見影之效。要避免急躁情緒,過分急躁的心情,不利于治療,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甚至還誘發其他疾病;向患者說明治療的必要性及頸椎病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癥狀,恢復功能和防止再發,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絕大部分神經根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通過保守療法可以緩解甚至治愈,能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對頸椎病反復發作者,讓患者了解其發病原因,只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可行的治療方案,治療及時,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緩解癥狀。

3.2預防保健 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防止慢性損傷;避免抬重物;合理用枕,睡覺時不可俯睡,枕頭不可過高、過硬或過平;注意保暖,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風寒吹襲。因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導致疼痛。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注意姿勢: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調整坐姿,預防工作及學習造成的慢性勞損,長期伏案工作者要多參加平衡運動和工作姿勢相反的運動。伏案工作30min左右后,要改變頭頸部,活動頸部,以緩解頸肌緊張。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制作一桌面呈10度~30度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長時間寫字時,可造成頸椎出現弧度改變,應保持正確書寫姿勢。還應減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另外應注意電視機放置高度使頸椎姿位適中,避免臥床看電視或閱讀。

3.3保健運動 在給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教會他們做頸椎保健操,但應注意幅度和強度,如果方式不正確或者強度太大,容易使頸部血管發生痙攣、扭曲變形等現象,引起血液動力學改變,誘發或加重腦供血不足,尤其老年頸椎病患者,做頸椎操一定要柔和。

一般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部保暖,以避免因寒冷刺激而誘發頸椎病。

篇10

【關鍵字】職業性頸椎病;治療;伏案;牽引;按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長期從事電腦操作以及伏案工作的人員也在不斷地增多,而由于長期埋頭工作,使得頭部長時間的前屈給肌群產生負荷,久而久之便造成了頸部脊椎、韌帶、肌肉勞損及骨質增生,統稱為頸椎病。而當前對我院的職業性頸椎病患者的治療資料進行回顧,從而分析職業性頸椎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調查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92位由于長期埋頭工作,而造成頸部極度疲勞,形成的頸部脊椎、韌帶,肌肉勞損和骨質增生,也就是頸椎病的患者,其中有58例男性,34例女性,而年齡在20―30歲為16例,占17.39%,年齡在31―40歲的為62例,占67.39%,年齡在41―50歲為14例,占15.22%。職業:主要為從事與計算機操作、教師。

1.2臨床表現

92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頸肩部疼痛,有些是伴有頭痛、頭暈和惡心的癥狀。有些則是手指竄麻、手臂酸痛,還有患者出現了視力下降、眼球發脹及惡心癥狀。而針對不同類型頸椎病的具體臨床表現見表1。

表1頸椎病的分型圖

通過X線檢查體征,具體生理曲度變異比例見表2.。

表2 生理曲度變異情況表

2療效的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可以分為治愈、顯效、好轉和無效這樣四種。治愈是指癥狀消除或者是基本消除;顯效指頸肩部疼痛出現了明顯減輕,改善了頸部活動;好轉是指頸部活動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同時頭暈頭痛現象明顯減輕,上肢感覺運動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進;無效是指癥狀特征沒有發生改變。

3治療的結果

經過2個月的推拿及牽引治療,完全治愈的有28例,顯效的有19例,好轉41例,無效的為4例。

4職業性頸椎病成因

人體其具有7塊頸椎骨,它主要是為了承接頭骨和軀干,而由于神經血管其相互交錯密集,頸椎骨甚至可以說是全身的生命樞組。而由于其非常脆弱,所以在人們長期進行電腦操作時,頸椎也自然一直處于緊張狀態。CI―4椎體其處于一種后曲,如果人們不合理進行休息,便會使頸部骨節,筋肉也會由于過長時間的過分牽引而痙攣,從而在時間的累積下,鉤椎關節會出現椎體平衡失調。椎間盤變性,椎體增生等癥狀。韌帶勞損鈣化,由于病變會牽扯到椎動脈和交感神經,便會出現頭暈和心慌。這也是職業性頸椎病其引發的重要原因。職業性頸椎病多發生在C5-6,C6-7節段。這種主要是由職業的原因引發,所以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

5治療方法

5.1牽引及其具體方法

牽引主要是作用于脊關節,能夠起到解攣通脈的作用。通過對頸椎活動的限制,來促進組織的充血,并起到水腫消除的作用。因為頸部肌肉痙攣的解除,大大減輕了椎間盤的壓力,而對椎間孔和椎間隙的增大,更能夠很大程度上緩和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這樣可以使得椎間盤組織向周緣的壓力有效得到緩沖。從而可以促進存在外突出的纖維環組織消腫,頸椎曲面能夠改善,并增大頸椎的活動范圍。

牽引的方法:我院主要是利用枕頜皮帶牽引法。對輕度癥狀表現的患者采用間斷牽引,每日只需要1次,并1次持續30分鐘。而重度患者要持續牽引,并每天2次,每次也是持續30分鐘,但這兩次中間要間隔6―8小時。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帶頸椎托。而根據年齡和體質來確定具體的牽引重量,一般都是由輕開始,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來逐漸加量。一般都是15次或是半個月為一個療程。

5.2推拿及具體的手法

推拿也能夠起到活血通脈的作用,主要是消除肌肉痙攣,糾正鉤椎小關節的紊亂,并松解神經根的黏連,有效解除疼痛和麻木。

推拿主要是采用滾法、拇指彈撥法及一指禪推法。穴位則是采用頸椎夾脊穴,能夠經絡背部膀胱經。

5.3理療及具體的方法

理療主要的功能是消炎消腫、溫經通絡和解攣止痛。其可以針對神經根和周圍的軟組織炎癥、水腫而進行消除,從而有效的緩解和改善韌帶出現的鈣化和骨質增生的情況,通過組織代謝的增強,減輕疼痛感。

其具體方法是利用超短波療法及中頻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對超短波療法主要是每日一次,持續20分鐘,把15次作為一個療程。而中頻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則是每日一次,每次是10分鐘,同樣也是15次為一個療程。

6討論

職業性頸椎病已經成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病,而由于長期的伏案工作或是從事電腦操作,致使頸椎肌肉僵硬,氣滯血瘀,引發骨質幀增生刺激神經根或者是由于椎間孔過于狹窄而使得神經根受到壓迫所形成的。而通過牽引、推拿及理療,可以很好的解攣通脈、消炎消腫、溫經活血。從而血液循環有效得到改善,更增強了局部血液的供應,促進病變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孫雨.中醫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研究概況[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0)

[2]李新生,劉佳,廖繼東,趙村輝,李道通.平樂治筋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06)

[3]婁宏君,高曦,張燕麗,徐英杰,邢凌昊,張新. 脊痛消膠囊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模型大鼠脊髓組織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及組胺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06)

[4]趙明華.火針療法對頸型頸椎病患者頸痛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4(07)

[5]王瑩,沈衛東,王文禮,張翮,陳彤宇.“項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