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監督主任履職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0 07:5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務監督主任履職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2年3月,我鎮第一次通過法律程序,民主選舉產生了61支村務監督委員會,這支龐大的農村紀檢監督隊伍由201人組成,并在各村成功開展工作。這一新生組織的產生,需要我們首先解決的是:村務監督委員會要“監督什么、怎樣監督、如何有效監督、發現問題怎么處理”,如何使村務監督委員會不成為一個虛設的機構等問題,為此鎮黨委、紀委在一年多的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反復運用“理論+實踐”的方式,將工作進行改進和提高,逐步摸索出了一條有效管理和深入推進的成功道路,從而掀起了村級“小紀委、大監督”的工作新格局。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成立,即拓展了村級監督的渠道,同時也規范了村級事務的有效管理,為全鎮農村的社會穩定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做出了不小貢獻。
一、加強隊伍管理,實現村務監督制度化、規范化。
一是“八有達標”強保障。實施村務監督,首先達到了有隊伍、有辦公場所、有牌子、有制度、有計劃、有臺賬、有考核、有工資保障的“八有標準”,為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和行之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二是“坐班守攤”嚴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村兩委成員同時實行坐班制度,統一在村委會集中辦公,鎮紀委不定期對村務監督委員會考勤情況進行抽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年終考核范圍內。三是“量化考核”督作為。根據年初鎮紀委制定的《關于村務監督委員會考核辦法的暫行規定》,以“三促進、四落實”為標準,嚴格量化考核辦法,實施優秀、稱職、不稱職三檔考核標準,并按相關檔次按規定發放年度工資補貼,實現村務監督委員會“有報酬化”的工作,從而增強工作積極性。四是“狠抓學習”強能力。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定期參加業務培訓,采取集中學習與部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教育,從而提高村務工作監督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規范運作程序,保障村務監督有章可循。
一是“一手冊”專業指導。通過一年來的逐步摸索,結合我鎮實際首先制定了《榛子鎮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指導手冊》,對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開展給予全程指導,同時也有效的解決了“監督什么、怎樣監督、如何有效監督、發現問題怎么處理”等疑難和具體問題。二是“三并行”切入式操作。從監督“人員”入手行使監督權;鎮紀委采取權力下放的形式,將村干部廉政勤政承諾、述職述廉、民主評議等黨內監督的權力下放到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在規定期限內上報監督情況和工作開展情況。從監督“權力”入手行使監督權;凡是重大事項的決策,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按要求召開相關會議的前提下,要有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參與討論,但不越權干預。從監督“錢財”入手行使監督權,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后,我鎮村級財務管理的“戶口簿”增加了新的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把關,明確規定任何村級財務票據沒有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簽字審核,不得入賬報銷,村級財務管理實現了支部書記、村主任、理財小組組長、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四把關”,使村級財務管理有效地置于多重監督之下。三是“一提示”全方位履職。采取有效手段防止違規現象發生,通過發放《廉政提示函》的形式,對村級事務開展的重要環節進行提示把關。四是“兩到位”處理分步進行。及時向鎮紀委反映村干部違紀違法和村級事務管理違紀違規問題等;協助鎮紀委對違法違紀問題進行處理,并執行到位,負責對執行情況的落實對群眾公布到位。
三、提升監督水平,確保村務監督發揮作用。
一是監督工作開展在“一對一”政策支持下進行。針對監督的六項重點內容(強農惠農政策落實、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村務公開、民主理財、集體土地征用、工程項目招投標),鎮黨委、政府分別制定了《榛子鎮農村兩委干部勤廉政承諾的有關規定》《村級重大事項報告的有關規定》《農村財務管理的有關規定》等六項制度,對監督工作開展實施政策支持。二是監督工作開展在“雙溝通”中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負責向村民收集意見和建議,以發放《村民意見征集函》的形式,開展與群眾的溝通,村務監督委員會將意見收集整理后及時與村兩委進行溝通,在村兩委同意下將合理意見建議進行采納實施,密切了村干部、村力監督委員會與群眾三者的關系。三是監督工作開展在“兩定期、一反饋”中督辦。村務監督委員會每月定期向鎮紀委報告工作,鎮紀委對村務監督委員會上報的相關情況,采取定期督辦的方法及時敦促工作落實,村務監督委員會再將落實情況反饋給鎮紀委,并做備案、存檔處理。四是監督工作在“示范帶領”下逐步夯實。村務監督委員會是一個新生事物,工作初始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我們逐步探索,為此鎮黨委在吳莊子和王官營村建立了兩個示范點,并制定了整體工作方案,在一年多的工作實踐中,村務監督委員會切實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為村干部工作作風轉變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也為其他村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