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專業規培范文

時間:2023-08-10 17:3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醫學專業規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口腔醫學專業規培

篇1

作者簡介:王禹弘,趙青(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正畸科/四川大學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610041)

1入學、學制與學位

在中國,高中畢業生通過高考的篩選進入口腔醫學院開始本科學習。在美國,學生在申請牙學院前,需要先完成3~4年本科教育,申請者參加牙科入學測試(DAT)和面試,牙學院根據這兩項及學生的推薦信和平均績點(GPA)決定錄取人選;在英國,申請人需要參加英國臨床能力傾向測驗(UKCAT),并且也需要經過面試。這些招錄程序與國內考取研究生的過程相似,對學生的考評相對全面一些。

國內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的口腔醫學生在前面4~5年接受相同的本科階段教育,所有課程合格獲得口腔醫學學士學位(BDS);本科畢業1年后才可以報名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七年制在最后2年完成碩士階段的學習,八年制在最后3年完成碩博士階段的學習,畢業時分別獲得口腔醫學碩士(SMM)與口腔醫學博士(SMD)專業學位;五年制學生畢業時可繼續攻讀3年碩士學位,七年制與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也可以繼續攻讀3年博士學位,或者在碩士階段選擇5年碩博連讀,完成深造。目前,隨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的實施,上述繁雜的學制體系已被“5+3”的主流模式取代。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牙學院和香港大學牙學院的本科教育分別為5年和6年,學生畢業時均獲得BDS學位;在英國,獲得學位后需通過執照考試,才可在牙科協會(GDC)注冊和行醫,而香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學生獲得BDS學位后不需再另行考試即可行醫,也可以申請繼續攻讀碩士;在美國,口腔醫學生在牙學院學習時間為2~4年,畢業時均獲得牙科博士學位(DDS),但需要通過nationalboarddentalexamination(NBDE)考試才可以申請行醫執照。由于中國沿用了前蘇聯的模式,因此口腔醫學使用“stomatology”一詞,然而,除了表面上拼寫不同之外,中國的SMD在本質上與美國的DDS或美國醫學博士(PhD)也無明確對應:中國的SMD需要掌握熟練的臨床技能(達到DDS水準),同時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與PhD培養相似)。現在國內正在逐漸劃清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的界限,前者主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畢業后可進入實驗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研究工作,后者側重于臨床實踐的鍛煉,畢業后從事口腔臨床工作。

2畢業后教育:住院醫師規培與專科醫師規培

住院醫師規培是畢業后教育的重要部分,對醫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有一定影響[1]。規培幫助學生完成從理論知識到臨床實際操作的過渡,規范行醫標準,這對于提高中國現有口腔醫療質量是十分必要和有力的措施。2015年規培在各省市全面啟動,預計至2020年,完成規培將成為進入醫療崗位的硬性要求[2]。醫學生學習年限長,加上33個月的規培,時間投入大,回報晚,若非政策要求,許多學生并不愿意參加規培,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值得思考。目前,2015級及以后的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參加規培,即并軌規培。這樣的安排可以為學生節省時間成本,但是這3年較為辛苦,也需要院校更科學的管理和學生更高的自律性,保證在上課、規培、實驗及跟師學習之間取得平衡[3]。

據調查,發達國家的人口與牙醫比例約為1500∶1左右,其中實施了專科醫師制度的國家中,專科醫師占口腔醫生比例為10%~17%,香港的人口與注冊牙醫比例約為3039∶1,其中專科醫師占比約10%[4];然而在中國大陸地區,即使是一線城市,牙醫與人口比例也高達5201∶1[5],專科醫師的培訓時間為2~4年,具體培訓、考核方式尚在試點摸索之中[6]。在美國,紐約和特拉華州規定口腔醫學生在完成DDS課程后必須參與至少1年的住院醫師培訓以規范臨床操作、保證醫療質量,并將此列為獲得執醫資格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其他地區并未強制執行,學生可自由選擇是否參加[7]。經美國牙科醫師協會(ADA)認證的口腔專科共有9個[8],這需要2~3年的專科培訓。20多年前,英國開始實施牙科基礎培訓(dentalfoundationtrainingprogram),幫助牙科醫生完成從畢業到執業的順利過渡[9];在英國,有13個牙科專科,申請人培訓3~6年以取得專科醫師證書(CCST)[10]。另外,歐洲多國相互承認其他國家的牙科教育并通過繼續專業教育(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CPD)統一各國牙醫水平及保證牙科醫療質量,截至2013年,有14個歐洲國家將該教育項目定為必須實施的[11],可以看出他們對醫生水平的重視。在香港,為了解和學習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術新進展,口腔醫師可以自愿參加3年的CPD;若要成為專科醫師,則必須經歷3年的基本訓練及3年的高級訓練,以獲得被認證的8個專科資格證之一[12-13]。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口腔專科醫師制度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其培訓模式及方法比較成熟,但不完全相同,我國在發展口腔專科醫師制度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并結合本國現狀。例如,我國人口眾多、醫患比例失調,許多人的口腔基礎治療尚不能得到保障,更不用說口腔專科治療,因此,在培養口腔全科及專科醫生時,要考慮到其結構比例。

3教師隊伍

香港大學牙學院與美國的牙學院會甄選優秀的開業醫師做兼職教師,他們和牙學院里的全職教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指導學生牙科專業的臨床技巧,也可以在醫患溝通、開業執業等方面指點迷津,還可以為牙學院節省薪酬開支。但是這樣的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據美國牙科教育協會(ADEA)報道,2013-2014年,有290個全職及555個兼職崗位空缺,較之前增加,尤其是全職崗位,其中一大原因是教師選擇開業而放棄教學工作[14]。

中國口腔醫學院校的教師通常是本院畢業的醫生。近年來,有學者表示擔憂:“近親繁殖”式的循環會導致院校的思維和文化愈發單一,不利于長遠發展。可喜的是,國內口腔醫學院校對教師發展逐漸重視起來,國際交流較以前增多,一些院校每年邀請國內外學者開展講座、教學,也會輸送人才到其他國家進行訪問、交流;通過授課技能培訓和比賽,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可促進教學水平的增長[15]。

4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

在中國,各口腔醫學院校本科期間課程包括公共課程(如英語、政治)、醫學基礎和臨床課程(解剖、大內外科等)及口腔醫學課程[16]。學生接觸口腔醫學專業課程的時間一般在第三四學年、在臨床科室中實習的時間大約10個月。英國國王學院牙學院的本科同樣是5年,其課程安排也包括基礎科學和臨床實踐,但他們的基礎科學主要是與牙科相關的學科。在美國,學生已經先完成了4年的通科教育,因此他們在牙學院期間的時間相對寬裕,可以集中于牙科專業學習。可以看出,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兼顧專業知識深度與人文知識廣度并非易事。但現代高等教育與傳統技術教育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尚需探索更優化的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

另外,在國內,國家及一些院校提供專項資金和平臺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及創新思維,口腔醫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科學研究,但是由于大多數學生早已習慣“填鴨式”教育,這種要求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培養方法普遍被學生認為是“揠苗助長”,得到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還有待改進[17]。

5學習模式與授課方法

目前國外牙學院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18],例如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不設立教材,由老師提供一個病例或主題,學生分工合作查閱參考書、文獻等,整理之后匯報,老師再點評。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學生查閱參考書和文獻也是實踐循證口腔醫學的過程[19]。在國內,本科生、研究生的學習以本專業的經典書本為教材,學生可以對該專業的基礎知識、理論有系統性的學習和掌握,但也容易形成定式思維。另外,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較為被動。隨著教學改革,國內一些院校也嘗試了PBL并取得初步成效[20]。但是,PBL的推廣還面臨著應試教育的巨大阻力,需要教育者們更多的耐力與恒心。

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國內患者與醫生比例不協調,老師和學生均需要承擔較繁重的醫療任務,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很快熟悉臨床操作,但也容易導致學生成為學技術的學徒而非醫學生。相對而言,西方的牙學院更體現教學的職能,對學生的要求主要不在于患者的量而在于治療質量。國內本科生的實習集中在最后10個月,理論學習與實踐容易脫節;實習時間相對較短,有些科室只能走馬觀花。作者見到美國牙學院的學生臨床實習時間多為2年,近年來的課程改革也強調在將理論與實踐課程進行整合[21];英國國王學院牙學院也為學生安排了2年時間進行輪轉,并且學生在入學最初幾周即可以開始參與對患者的治療,這與歐洲醫學教育中“早期接觸臨床工作”的理念相吻合[22],但是這種早期參與臨床治療需要指導老師更細致的督導以保證醫療工作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歐洲分別有ADEA與歐洲牙科教育協會(ADEE)負責制定、頒布及更新牙科教育方面的指南或標準,以引導牙科教育的發展。而國內現存的口腔協會及醫師協會中尚無分工如此細致、作用如此明確的機構,這方面的學習和借鑒或許可以減少中國口腔醫學教育將來發展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