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醫學影像技術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09-19 17:41: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談對醫學影像技術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放射影像學;實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6-79-02
隨著影像專業技術和內容的日新月異以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迅速普及,實習生對醫學影像學的臨床實習要求也相應提高。目前在我科實習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有五年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有五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還有南京醫科大學國教院臨床醫學專業的留學生,他們實習時間長短不一,從2星期到5個月不等,面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實習時間及要求的學生,如何作出行之有效的實習帶教,我們也是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的曲折過程[1]。
1健全制度,提高師資隊伍
1.1建立完善的教研室管理制度
臨床實習教學是醫教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教研室與醫院負責教學的科教處密切配合,在教研室主任領導下,結合醫院和學校的相關制度制訂了詳細的《放射影像科實習要求和注意事項》,由教學秘書負責實習教學的統籌安排。在實習學生進科之前,由教研室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結合各個學校的實習帶教大綱特點,給學生制定在放射影像科詳細的實習輪轉計劃表。學生到我科第一天,由教研室主任介紹本科的基本情況及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提出科室對實習學生在紀律上、學習上及生活上的要求。
為了確保實習任務的順利完成,我科建立了嚴格的考勤、考核制度。首先每位學生有各自具體的實習輪轉表,要求嚴格按表執行,并將每一位實習學生的工作態度、實習成績、出勤情況、考核結果記入教師專用的實習學生考核手冊,通過考核,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良性的督促;同時教研室及時與科教處溝通,了解實習同學對我科的反饋,及時糾正不足之處。
1.2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帶教老師的素質和責任心與實習學生實習效果的好壞密切相關[2]。嚴格的言傳身教,規范的操作規程和閱片程序是我們對帶教老師的基本要求。帶教老師高尚的醫德、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豐富的醫學影像學知識和經驗、過硬的操作技術、嚴謹的治學態度是目標實現的保證。作為有資格帶教的醫師,要明白自負的責任,任勞任怨去完成帶教任務。
2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制定不同的帶教管理模式
2.1五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3]
五年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在放射影像科實習時間為4~5個月,由于實習時間較長,采取的帶教模式主要為“導師制”,“導師制”是教研室的南京醫科大學教改項目,其主要內容是采取類似于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即一位實習同學配一名高年資的醫師(第一帶教老師)和一名低年資醫師(第二帶教老師),由第一帶教老師全面負責實習學生的學習、生活等事情,如遇第一帶教老師休假等情況,則由第二帶教老師全面負責管理,偶遇第一、第二帶教老師都不上班,我們還有半月輪換一次的專門管理臨床專業實習學生的老師來負責協調管理,以確保實習學生有老師帶教。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實習目的明確、積極性高,實際帶教我們做了下面幾點:
2.1.1嚴格的考勤制度 對學生像帶教老師們一樣進行排班,每日早八點考勤并參加上午的讀片討論會,要求實習同學預先做好準備,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參加討論,讀片后再上各自的班。
2.1.2強化動手操作能力 科室寫報告都是在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上完成,由于醫學影像專業在放射影像科實習時間長,我們給每位學生都發放了寫報告專用的姓名和密碼,剛開始要求學生“只看不寫”,即對照圖像看老師怎么寫報告,自己來體會,兩周后要求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報告,再后來要求學生自己單獨完成報告,通過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學會通過圖像怎么來診斷疾病,同時只有通過自己獨立寫報告才會發現問題和不足,不斷以此提高診斷水平,這也是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向放射影像科醫師轉變的過程。安排學生1周時間到技術組學習,要求熟練掌握不同部位的攝片要領,因為有些學生畢業后可能會到二級醫院工作,醫師、技師可能一身挑,這也是為將來工作打基礎。胃腸班和透視班每周安排一次,帶教老師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帶教,有條件時可放手讓學生操作,但帶教老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2.1.3回顧性學習 科室有專門的醫師進行手術核對任務,將有影像資料又有手術、病理等資料的患者全部錄入 PACS,每一個病人都有一個固定的號,在PACS點擊“教學資料”就可以查閱患者的臨床、實驗室檢查、影像、手術、病理等全部資料,方便學生回顧性學習,不斷提高診斷水平。
2.1.4鼓勵學生參加市醫學會舉辦的各種講座和讀片會 一般每個月1 次,由不同醫院放射影像科主持,讓同學們開拓眼界,互相交流,為今后的學術活動打下基礎。
2.1.5全面考查 采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考核辦法,理論考試除筆試外還有一題為制作PPT匯報,內容為讓其談談放射影像學在某一方面的最新進展(自己選題、查資料、做幻燈片)。閱片是考試的重點,除了詳細描述影像表現、影像診斷外,還要寫出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以及如何選擇進一步檢查等,我們還計劃在不同學校間分組開展讀片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五年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在放射影像科實習時間一般為2 周,這2 周內主要實習普放及部分CT內容,雖然時間緊,但任務量大,以前帶教老師和學生在思想和認識上也不太重視,認為是走過場,同時管理不嚴謹,考核松散,因此放射科在臨床醫學實習學生眼里便成為“放假科”,每個月科教處召開的學生座談會,放射影像科都成為被批評的對象,如何做好臨床醫學專業實習學生的帶教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的問題[4]。
2.2.1思想重視,嚴格管理 對每一批次入科的學生由教學秘書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們認識到在放射影像科實習的重要性,然后給每位學生發一張實習的注意事項及實習要求,同時要求帶教老師明確教學大綱內容,提高責任心,重視臨床學生教學。嚴格的考勤制度:每天早八點實習學生必須參加讀片討論會,每天進行不定時的查崗;嚴格的管理模式:臨床醫學實習采取“定崗制”的帶教模式,“定崗制”即把兩周的實習時間具體到每天在什么崗位實習什么內容,每個崗位的老師負責在其崗位實習學生的帶教、考勤等內容
2.2.2計算機輔助教學兩周實習的時間很緊,遇到的病種也不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教學片做成電子圖庫,并編制相應的適合實習教學的軟件,讓學生在電腦上閱片,同時安排一名老師負責答疑以提高教學效果,學生通過閱片可進一步鞏固見習階段所學的基礎知識,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初步建立實際閱片分析能力。
2.2.3每周1次講座學生入科第1周的講座內容是按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制作的教學片,帶教老師用半天的時間講解;第2周的講座是由高年資醫師主持的讀片討論會,采取互動的模式,主持讀片討論會的老師積極為學生創造參與討論發言的機會,比方說可以討論一些基礎知識,并引導學生結合病理學、解剖學知識對病變進行分析。學生可以積極參與,以提高他們在放射影像科實習的興趣。
2.2.4創造實際操作的機會除了閱片診斷外,放射影像科存在許多需要動手操作的內容,如透視檢查,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灌腸檢查,學生一般對放射影像科的大型設備較為好奇,能親自動手操作而普遍興趣較高,而在實際操作中也更容易理解書本上有關檢查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使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增強實習的興趣和熱情。
2.2.5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主要針對七年制學生及留學生開展,由英語口語好業務能力強的老師帶教,通過雙語教學提高了老師及七年制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又增強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及老師之間的感情。
2.2.6嚴格考查,綜合考評 實習結束時一方面進行理論考試,另一方面進行現場門診病例報告的書寫,即學生扮演放射影像科醫師的角色,寫幾份報告,由簽片醫師把關、打分。教學秘書根據實習學生的理論考試、書寫報告、醫德醫風以及出勤率進行綜合考核。
總之,要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醫院、學校和學生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斷加強附屬醫院的設備和師資建設,采取合理的實習學生管理模式和恰當的施教方法,激發實習學生的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才能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盧鈴銓,許民生,張林,等. 影像診斷學教學改革思路及初步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73-74.
[2] 王書智. 臨床醫學院的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53-54.
[3] 陳國平,顧建平,王書智,等. 提高放射影像學實習質量的探討[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15):186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