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術與心理學范文

時間:2023-09-28 17:3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心術與心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讀心術與心理學

篇1

一、鮮活靈動,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于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但是,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現代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把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能使教學手法具有多樣性,使教學氛圍輕松、活潑;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狀態下自主、積極地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自主建構知識。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西湖風景圖”;然后指著各個景點逐一向學生介紹西湖的秀美風光;最后,我給“西湖”來了個特寫,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道:“同學們,西湖風光中最壯觀的要數‘蘇堤春曉’了。你們看,在青山的襯托下,到處一片生機勃勃,多么令人神往!從古到今,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為它傾倒,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大詩人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到此,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知,多媒體技術的適時引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加強,體現了“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生動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二、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

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更寬的道路。因為多媒體課件是以教學課題為主要線索,為強化教育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設計,為充分利用計算機硬件資源、盡量發揮軟件的表現手法而編寫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適時地引入多媒體課件,化抽象為直觀,化靜為動,那么將為課堂教學中排疑解難起到重要作用。

如《鵝》這首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鵝的叫聲、鵝的形象以及鵝的動作等,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將這些豐富的信息表達清楚,而多媒體教學卻正好適合表現它們。教學的具體步驟:(1)“曲項”:利用動畫展現一只白鵝浮在水面上不斷伸曲脖子。(2)“曲項向天歌”:在前一個動畫的基礎上,點擊“播放器”,播放鵝叫的聲音。(3)“白毛”:利用一幅靜止的大白鵝浮在水面上的圖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綠水”:展現一只大白鵝浮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閑的神態。教師在此引導學生觀察水、鵝毛的顏色對比以及鵝的悠然動作。(5)“紅掌”:出示白鵝揮動紅色的腳掌向前劃水的動作,配上劃水的“嘩嘩”聲。(6)整體講解這首詩時,出示一幅動畫:楊柳依依,一個小孩在不斷向湖里那群歡叫著的鵝拋撒谷粒。

整個教學過程圖文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出了原詩的意境,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化解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得以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理解了詩意,同時強化了記憶。

三、信息靈活,培養探究精神

多媒體網絡具有大量儲存信息的優勢,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有助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及發現問題、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2

論文摘要:首先分析了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各種因素,然后就實施“讀書療法”的必要性、現實性及具體方法進行了論述,最后對“讀書療法”進行了客觀評價。

現在,隨著社會各界關注力度的加大和高等院校一系列保護政策的陸續出臺,大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相反,倒是由于各種心理障礙引起的心理疾患,成了導致大學生輟學甚至走向極端的主要原因之一。云南某大學的一名大學生殘殺其4名同學的重大刑事案件,就是一起由心理障礙演變成人生悲劇的典型案例。另據南開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天津市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情況良好的人數,占學生總人數的74. 74%,但仍有25.26%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因此,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各種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對于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形成心理障礙的各種因素分析

1.1學習壓力。主要是英語學習、考級的壓力。據報道,一名大學生至少四分之一的時間用在英語上,英語已成為大學生耗時最多的一門功課。"4級考不過,就發不了畢業證,6級考不過,就業時用人單位就懷疑英語水平不夠。”因此,從進人大學校門開始,英語學習就成了大學生必過的一道“坎”,這無形中增大了學習的壓力。

1.2就業壓力。隨著我國進人市場經濟和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雙向選擇在給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帶來靈活性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再加上所學專業的冷熱程度和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

1.3情感困惑和人際關系緊張。情感困惑主要是指戀愛受挫。凡事有成功就有失敗,戀愛也不例外。戀愛一但受挫,對人的心理打擊遠遠超過身體創傷所形成的傷害,并且,這種打擊有時與其他壓力、困惑交織在一起,往往能毀掉一個人的美好前程,甚或斷送一個人的生命。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一般出現在性格內向或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身上。他們進人大學之后,舊的人際關系面臨解體,而新的少際關系尚未建立,在各種激烈的競爭中,原先的優勢受到挑戰,由于性格和原有習慣、見識的局限,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再加上溝通的困難和其他因素的制約,在心理上形成疙瘩和在客觀上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也就在所難免。

1.4經濟因素。隨著高等教育收費越來越高,給一些低收人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雖說人窮志不窮,但手頭的不寬裕每每使一些大學生在許多場合很“沒面子”。長此以往,必定在他們的心理上產生一些陰影。

1.5對疾病的恐懼。尤其是那些患有各種疑難疾病和傳染病的大學生,常常因為缺少對疾病的科學認識而對治療失去信心,再加上疾病的痛苦和各種顧慮的困擾,很容易產生悲觀絕望的消極情緒,從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2.“讀書療法”的實施

2.1實施“讀書療法”的必要性和現實性“讀書療法”是一種在醫生或有關專業人員指導下有選擇、有計劃、有指導的閱讀活動,是治療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現代醫學研究表明,30%一75%的疾病與心理因素和生活境遇有關。對于那些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型血管陛頭痛、惡性腫瘤、支氣管哮喘、消化隆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來說,采用單純的物理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治療效果有時并不十分理想。俗話說,心病祛,百病消;心病還需心藥醫。因此,對于一些與心理因素有關的疾病,不妨輔之以“讀書療法”,或許會收到意外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何不再開列一個對癥的圖書目錄,將身病心病一起施治?

實際上,“讀書療法”在西方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國古代也有“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說苑》)的說法?!白x書療法”在我國之所以一直未被推廣應用,一則由于運用“讀書療法”治療疾病的效果目前還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標準;二則缺乏經過專門培養的人才;三則是由醫院的“心理門診”實施還是由圖書館的“參考咨詢”部門實施,一直沒有定論。其實,這些問題并不重要,可以邊實踐邊探討。而且,在高等學校開展“讀書療法”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①大學生的文化水平較高,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②大學圖書館擁有學科門類齊全和數量豐富的藏書,甚至有的大學醫院也設立了自己的圖書館或圖書室,這為“讀書療法”的實施提供了物質條件;③醫務人員具有豐富的醫學心理學知識和臨床治療經驗,圖書館員擁有廣博的咨詢學知識并占有大量的文獻資料,二者為“讀書療法”的實施提供了知識和技術支持。因此,醫務人員與圖書館員如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實行強強聯合,“讀書療法”的實施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讀書療法”的具體實施方法“讀書療法”能夠治病療傷,主要取決于閱讀過程和圖書的內容。通過閱讀,可以使患者集中注意力,沉浸在書中內容的相關部分或人物的喜怒哀樂之中,并由此引起對與自己有關問題的思考、對過去的回憶、對相似事件的聯想和對主人公的認同,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使患者逐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實現心理轉變,進而從焦慮和痛苦中解脫出來,達到自我調適、加速病情緩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圖書的內容是引發患者產生共鳴的關鍵,只有那些能夠解答患者的疑問、使患者產生美的享受、愉悅患者身心、陶冶患者情操、激發患者想象、引導患者積極向上的圖書讀物,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因此,具體實施“讀書療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要做到“對癥施書”與“因人施書”相結合?!皩ΠY施書”是說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癥來推薦圖書。例如,對于冠心病患者,可以給他推薦張問渠著的《冠心病》;對于腫瘤患者,可以給他推薦程惠華等主編的《常見腫瘤防治333問》?!耙蛉耸笔侵敢槍Σ煌幕颊邅韺D書的內容進行選擇,避免“千人一方”。例如,對于大學生患者來說,既有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大學生,也有即將畢業的四年級大學生,還有碩士生和博士生;既包括男生,也包括女生;既有漢族學生,又有少數民族學生;甚至,有的高校還有留學生等等,所有這些不同情況,都應該仔細斟酌,區別對待。況且,即便是同一個年級(或年齡)、同一個性別、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也還有姓氏的不同,更不用說重名重姓的大學生也大有人在,不一而足,具體操作時都不能一概而論。另外,在向患者推薦圖書時,還要考慮圖書內容的廣泛性和可讀性與圖書形式的多樣性的問題。既要包括科普性、生活常識方面的讀物,也要有小說、人物傳記和藝術方面的讀物;既要有純文字的圖書,也要有圖文并茂的圖書。例如,針對大學生的學習障礙,可以推薦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高教研究室編的《和大學生談學習方法》,由匈牙利人卡莫·洛姆布著、葉瑞安翻譯的《我是怎樣學外語的》。又如,對于戀愛受挫的大學生,不妨建議他(她)看一看前蘇聯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傊扑]的圖書在內容上要引人人勝,在形式上要賞心悅目。

第二,對患者的閱讀活動要給予積極的指導和適當的干預。所謂閱讀指導,就是要在閱讀方法、閱讀興趣和閱讀的內容等方面給患者以建議和引導。它要求指導者具有閱讀學、咨詢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從事指導的實際經驗。而閱讀干預就是根據心理學的原理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它要求干預者善于傾聽患者的訴說,了解患者的閱讀感受,及時回答患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并對原有的閱讀計劃做出隨時調整,以適應患者的閱讀需求和治療需要。

3.“讀書療法”的評價

3.1“讀書療法”的優點?!白x書療法”具有以下優點:①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壓力和痛苦,起到愉悅身心、緩解癥狀、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如果運用的及時和恰當,還可以做到提前預防各種心理障礙的形成。②這種療法經濟方便。它既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又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尤其是那些涉及個人隱私方面的心理障礙,通過閱讀有時便可以自我解決,從而將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③通過閱讀,尤其是閱讀一些好書,可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為今后成功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積累經驗。

篇3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術應用;案例

[引言]

在水利建設工程中,通過對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結構分解,每個工程都會分解為很多的重要子工程。分項工程有:溢洪道防護墻加固、主堤壩灌漿等;子工程比如說:混凝土的施工過程就包含了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砼澆筑工程等等,這些子工程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極高,稍有差池就會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安全構成威脅。所以說,施工技術的管理作用于施工的關系可以說是決定性的。管理好各分部分項的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下面是關于幾點我在某中型水庫的做工程的事例,以及一些觀點。

1、關于水庫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中重點和關鍵環節

水利工程施工特別是中型水庫水利工程的施工都面臨著原先建筑物的加固和受力條件的改善問題,而預應力錨固技術是在預應力巖錨與混凝土預應力拉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它在工程施工特別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有著巨大潛力的應用。實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施工技術管理實踐表明它能有效地滿足加固改善原有建筑物的目的,也能有效的在工程項目彰顯其科學實效性質。其實際應用中一般要結合GPS定位測繪技術,并根據水利工程設計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錨固深度,預先對基巖或建筑物施加主動的預壓應力,從而達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條件的目的。做好了各項參數的記錄,從而更好的實施好水利工程管理。

2、關于水庫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術管理中大體積碾壓混凝土技術應用的分析

該技術使用填筑土石壩的大型運輸,振動碾壓機械,壓實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體積,薄層碾壓上升的澆筑方法,這種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資省,經濟效益高。碾壓混凝土有別于常規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壩的填筑方法,采用通倉薄層式的鋪料,振動碾表面壓實,而常規大壩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狀分塊,插入式搗固。工程實踐顯示了碾壓混凝土的優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經濟效益高。

3、關于水庫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技術管理中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應用的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閘壩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導流。導流時段的劃分、導流流量的選擇、導流方案及措施的擬定等,均應按國家建設計劃的要求為標準,按水工建筑物主體工程的控制進度作為主要依據??刂菩允┕た傔M度實際就是科學地施工,且如何在安全度汛中施工尤為關鍵。導流工程必須最大限度地滿足施工總進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識,在設計中做到細致有度,將技術完全應用于圍堰中,才能保證堤壩的安全穩固。

4、案例分析

4.1 水庫堤壩迎水坡的混凝土澆筑

有一中型水庫,建于60年代中后期,設計庫容1000萬立方,集雨面積35平方公里。由于歷史條件所限原因,其迎水坡的構筑體主要是:在夯實均質土面上鋪不甚平整的花剛巖。經有關部門研究決定,將現迎水坡澆筑混凝土,令表面光潔平整。迎水坡長度是280米,面積是1050平方米左右。以下是工作流程:①設計混凝土砼板②在坡腳砌矮墻③平鋪細沙石④砌筑混凝土砼板⑤修平縫隙,并上鋪防護膜⑥對混凝土坡面澆水⑦工程驗收。本次工程共用C15水泥25噸,細沙石900立方米,防護膜1300平方米。混凝土砼板的設計規格是(長方體):長0.8米、寬0.6米、厚度0.04米。共需此砼板2300塊。坡腳短墻是高0.9米,厚度是0.06米。鋪墊細沙石厚度是0.6米。此次工程共動用20個人力,52個工作日,還有一些小型機械等。只有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做到嚴謹、細致,還要制定科學、效率的施工計劃,才能達標完成工程,為水利工程體發揮出服務社會的實效性。

4.2 溢洪道兩側砌筑防護墻

溢洪道設計高程是:32.40米,主干道長1050米,渠道寬4.2米。此次工程是清除淤泥,渠底實現硬底化;在主干道兩側砌筑防護墻。此項工程由某水利工程建設公司投標競得。本單位作為該工程監理公司的第三方。我作為監管員之一,記錄了此次工程的從施工至竣工的概況。

1>清淤工程

此工程共動用了50噸鉤機2臺,分別在主干渠道口與渠道尾,逆向施工。而動用了3臺大型汽車運輸淤泥,來回共有126車次。該工程完成共計43個工作日。

2>防護墻與硬底化

此工程共用去方石1300立方,c15水泥660噸,細砂7200立方,以及2臺大型攪漿機等。工程完成共用132個工作日。該水庫屬于中Ⅱ型,但由歷史原因形成其在設計上有一些施工技術上的不足。以下是幾點新的施工技術的要點:

①溢洪道地基滲流控制的施工措施:消除壩體溢洪道地基滲流,防止有害的浮托力產生,對設置在壩體上的泄槽的斜坡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設計要求,除采用常規的工程措施,如強化止水結構、加強趾板灌漿外,更應強調緩坡段泄槽底板下的排水及壩體的總體排水的施工措施。該水庫壩體溢洪道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壩體的排水能力,在壩底部靠近河床部位填筑強排水體(粗料堆積區),厚度12m,并與壩體溢洪道相通。(2)緩坡段位于岸坡基巖之上,其泄槽底板及導水墻下設置網格排水溝,溝內回填粒徑2-4cm礫石,這樣形成的橫向排水有利于消除泄槽地基的滲水。施工中部分區段由于地質因素出現超挖,該部位排水溝用漿砌石砌至設計高程,再回填礫石,這樣超挖部分就可以一次澆筑。要選用滲透系數較大的埋筑材料,才更好的控制滲流。

②泄槽底板砼澆筑:壩坡段泄槽底板坡比I=0.65,是溢洪道施工的難點之一。由于坡度陡,人工直接抹壓不可能,如果采用覆蓋模板的方法分倉澆筑,則不可避免的有模板縫造成的表面不平整不光潔,影響泄槽底板表面的光滑度。應要采用滑模技術澆筑。滑模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滑模緩慢提升,下部砼接近初凝,砼更容易成形;2、滑模下部設有人工抹面平臺,便于砼收光收平。該水庫溢洪道壩坡段在28.77和28.78高程處各有一道摻氣槽和阻滑板,且阻滑板上部有高10cm的挑流坎,給模板滑升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施工中采用的措施是滑模“過橋”技術,用150×150方木桁架支撐,方木上部釘鋼板作為滑道,滑模通過木桁架后及拆掉該桁架,再將滑模下滑至阻滑板位置,之后重新澆筑上層泄槽底板砼。

篇4

【關鍵詞】杜威教育思想;創新能力;信息技術

一、引言

杜威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所倡導的“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課程教材”、“從做中學”等教育思想給近代中國的傳統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以陶行知、陳鶴琴及為代表,他們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引入中國,這種影響不僅在近代中國,在現代的教育教學中仍然有著杜威的教育思想。

二、信息時代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挑戰

“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板X學森之問”說到底就是中國教育缺少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彪S著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認識世界、掌握世界的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的產生,如何培養學生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快速適應社會并具有創新能力?杜威教育思想中注重社會、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注重學生的經驗與教材都給我們在信息時代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三、杜威教育思想與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信息技術支持的“經驗與教材”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杜威認為,課程教材應該盡可能以兒童直接的親身經驗作為基礎,同時課程教材必須與現在生活的經驗聯系起來。“經驗與教材”相結合的教學思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杜威還指出:在傳統學校中,按照科學原則組織起來的教材“其實并不適合于兒童,只有兒童的心智達到成熟的地步,他才能理解為什么教材的安排采取這種形式,而不是別的形式。只有兒童的心智達到了這種成熟的地步,才能夠采用按照科學原則組織起來的教材”。在他看來,兒童比課程教材更為重要。

教材作為學校教育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知識都是來自于教材,教材的結構及內容應該適合相應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和知識水平。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練習等都是在符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而制定的,教學內容的呈現必須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只有符合學生當前認知水平的教材才是成功的教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課程教材以其豐富的媒體呈現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多媒體信息內容的跨時空、跨地域和情境性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間接經驗,很多以前傳統教育中沒法再現的場景、現象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奠定了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電子讀物改變了傳統書籍知識呈現的固定性和線性,將知識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出來,相關知識的連接性表現得更為突出,電子讀物的非線性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容易。電子讀物中的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間接經驗,改變了傳統學校中按照科學原則組織教材而并沒有注意兒童心智成熟的缺點。以豐富的電子讀書資源和呈現形式,結合學生本身心智發展,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開發適合兒童心智和發展的電子讀物,以其知識的無限性和豐富性將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以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做中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批判傳統教育“書本中心出發”,杜威主張“從做中學”。在他看來,“人們最初的知識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應該認識到,自然的發展進程總是從包含著從做中學的那些情境開始?!?/p>

“做中學”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論基礎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盲目的推崇“做中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知識、技能的快速進步,但是作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必須基于“做”才會有創新產生,通過做和實驗去發現原理、現象,結合已有的理論知識將知識升華并變成創新。“做中學”促進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實踐操作,不斷豐富的軟件為學生的實驗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改變了傳統實驗實現困難、大量的資金、危險等缺點,學生可以根據現有的軟件進行設計,比如Protel、3DMAX、FLASH、Autocad等軟件。三維虛擬社區系統實現角色在虛擬世界的互動與交流,角色之間可以通過為文字、視頻、語音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肢體的互動。利用微博、BBS構建基于主題的協作式學習,讓學生利用相關知識,在小組的共同參與下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體現的同時,讓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也得到了體現,更能實現一種團隊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BBS的“頭腦風暴”打破傳統教育中對正確答案的限制,沒有既定的參考答案給學生提供更寬廣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能借助別人的觀點看法使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開闊自己的思維發展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3.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相結合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杜威首先論述了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并明確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包含了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創新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創新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和改造生活。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生活的需要以及對生活中經驗的總結。培養的學生適應于社會,適合社會需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杜威認為學校教育與社會相脫離是最大的浪費,他在《我的教育信條》一書中明確寫道:“兒童的社會生活是其一切訓練或生長的集中或相互聯系的基礎。社會生活給予他一切努力和一切成就的無意識的統一性和背景?!苯逃粌H要讓孩子獲得書本知識,更要讓孩子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見識。學校即社會,學生的教育除了來自于老師的教以外,也來自于社會,來自于自然界。

創新思維的產生與社會、自然、人類是相聯系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更多的依賴于互聯網和計算機,互聯網將全人類鏈接到了一個廣泛的虛擬世界,人們之間的交流、交往不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信息時代的人們生活在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之中。社會環境的變化必然也會促使人們生活、工作、思維方式的改變。創新作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動力和源泉,同樣也會受到影響。虛擬世界給創新思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虛擬的人際交往、虛擬實驗、虛擬現實技術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更有利的平臺,互聯網資源的豐富性和無限性為創新思維提共了更豐富的資源。虛擬的廣泛的人際交往為個人的創新思維提供了更好的可咨詢的對象。信息時代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如圖1)。創新思維、學生個體、社會、虛擬社會、自然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

圖1 創新思維、社會、學生之間的關系

四、結語

杜威的教育思想對我們信息技術環境下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然而我們一定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恰當的利用其思想來為我們的教育服務。陶行知針對當時中國人對教育普遍存在的“做、教、學分離,知與行脫節,教育與生活脫離”觀念,對杜威“做中學”思想進行了中國化改造,形成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因此創造一條適合學生個體發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的新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爭對學生個體,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少限制、更多的學習空間,少些評判成績的標準,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定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單中惠.現代教育的探索——杜威與實用主義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近現代美國教育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EB/OL].http://.cn/tkc045a/FED/Course2/chapter8/A1007002TC0833.htm.

篇5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閱讀 整合

1.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必然趨勢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由“好讀”變成“會讀”。在教學中,老師明明教了許多閱讀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但事實證明,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這樣的方法,僅僅只是關注文章的內容,而忽視了了解文章的中心,寫作的方法,寫作的順序,以及文章思想感情的提煉。這就導致了,閱讀始終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課程的整合打破原有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學生、文字對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進入語文閱讀課堂中之后,我們可以發現,一堂課中會更多的出現圖畫、音樂、視頻、相關文字……材料,課堂的容量飛速擴大。在課堂上老師、學生、各種教育素材相互碰撞,激勵出更多的思維的火花。

“教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教。” 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為結構,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信息技術與隨文識字教學、理解詞義教學、質疑教學、課內詞語句子的積累教學、勾畫重點詞句、批注教學、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教學等整合。例如:隨文識字是現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讓孩子在課文中學習生字,通過語言環境的學習了解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將老師和孩子手中的“小書”變為“大書”,并且可以通過預先的設置將這些生字突出出來,這樣孩子在看老師出示的“大書”的過程中就可以留意到這些需要教學的生字。在以前老師往往只有花很多的時間將重點句段抄寫在黑板上,再進行勾畫。如果課文比較長,就只有通過講述告訴學生,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優生都找到半天了,學困生還在滿頭大汗的大海撈針。信息技術的使用,老師不僅僅可以把全部課文展示出來,而且還可以將如何勾畫、書寫的過程展示給孩子。這樣就連學困生也可以通過“依樣畫葫蘆”來慢慢養成這樣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中使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老師和學生更加自然、輕松的學習生字。在以后的隨文識字教學中老師更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

3.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能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當學生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尋求答案,養成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知識。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實際操作與探究,學生可逐步掌握信息科學技術的相關知識,并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信息能力。讓學生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去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為今后的生存發展打下基礎。

4.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趨勢,展望。

上述一些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整合,對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方法,不過是掛一漏萬。但是從我的初淺嘗試和感受中不難看出,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在不斷嘗試通過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讓課堂中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的效率得到更多的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學習到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而借助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我們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5.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養。

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的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具備普通教學的基本素質,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樹立現代教育思想觀念,克服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具備計算機技術、視頻技術、音頻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會運用多媒體網絡化教育環境下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全方位地加強自身適應信息生存環境的能力。而這一適應過程,勢必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獲得了生機,其效果是傳統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拘一格,還需要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地探究和總結。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謝幼如 《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6

一、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微課這種新的教學資源正改變著傳統課堂?!拔⒄n”全稱“微型視頻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的出現,對移動學習時代的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微課設計中,教學內容選擇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反映微課要集中表現或傳遞給學習對象什么樣的內容(并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制成微課)。教學內容應該盡量選取那些學生通過自學理解不了、具有較大教育教學價值且相對簡短又完整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可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加工、修改和重組,使教學內容精簡又完整、教學目標聚集又單一、教學形式策略多元、表現方式多樣化,使其更適合微課方式表達。

教學內容的微處理。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而對其進行微處理。根據微課時長短、知識粒度小的特點,在內容分割上,把課程分割為不同教學過程。分別是:一揭題設問,激趣導入;二切入主題,逐步推進,引發思考。

(二)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表現形式,優劣性直接決定微課質量。目前微課視頻媒體呈現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及混合式微課。筆者認為,該微課更傾向于視聽演示,擇優選用了軟件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PPT+手寫板”的制作組合。

(三)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設計源于設計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業為客戶提供Web及Web-based產品情緒情感體驗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國內,顧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動學習的可用性設計研究,他們認為,“對于微型移動學習設計,除了考慮內容、媒體設計之外,還需要從用戶角度對其可用性進行設計”。

微課作為在線教學視頻,需要滿足在線學習者為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情感體驗。尤其現今信息時代,數字化教育資源已頗為豐富,要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必須從學習者角度出發,提高重視可用性設計的意識。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有別于傳統課堂模式,是一種顛倒化課堂模式,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空間,將知識傳授擴展延伸到課堂外,提倡學生運用多樣化學習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識,同時課堂內著重對知識加以內化,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溝通。翻轉課堂對教師知識傳授與學生知識學習加以轉換調換,是一種基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提高。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課前設計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首要步驟就是課前設計,通過課前設計,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加以調動,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提高,增強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2.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的設計環節是在課前設計的前提基礎上,對學生課前學習進一步深化及鞏固,從而將學生物理知識轉化為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物理思維意識。

3.習題及作業設計

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較易陷入的教學誤區之一就是開展題海戰術,忽視物理概念的傳授、物理過程的體驗,導致學生盲目做題,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借助翻轉課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關習題及作業,根據學生具體學習能力差異,把作業主動權放手交給學生,既能培養學生物理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較為寬松的習題及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不再過度注重解題數量,而是更重視解題質量及過程,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注意要點

1.教師要著重加強自身素質能力提高

翻轉課堂涉及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如多媒體課件制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做到整體掌握,在制作視頻等資料時,既注重形象直觀,又進行有深度的提煉加工,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要點。

2.注重全體學生有效參與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自主性發揮,強調學生開展有效的自學。而在學生自學環節,由于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差異,容易出現知識學習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參與積極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性則有所不足的現象,對此,教師要加以重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環節,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到翻轉課堂中。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7-260-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求教師應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換、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必須正確把握這一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讓信息技術成為構建活力課堂的得力助手。這也是時代要求的反映,體現了教育的現代特征和課程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工作于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教學中構建活力課堂?現代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切入點。

一、聲樂相融,入境生情,引領學生感悟文本

詩歌語言精練但情意深長。由于小學生的領悟能力有限,他們對于古詩的情感和意境韻味的感悟還停留在表層,需要借助外界刺激使其產生直接、深刻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習古詩《贈汪倫》時,在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并初步朗讀的基礎上,為加深學生對詩歌含義的理解,選取李叔同《送別》曲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并簡要介紹這首曲子。在悠揚溫婉的樂曲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個人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審美體驗,與教師、文本產生共鳴,達到與詩歌“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視頻展示,具體直觀,引導學生理解難點

1、化抽象為具體,易于理解。二年級課文《葡萄溝》中,“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鑒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加上缺乏生活經驗,他們難以理解“陰房”、“碉堡”、等含義,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沉悶的狀態。此時,我播放出預先準備好的介紹葡萄干制作方法的視頻。視頻畫面華美、講解詳細,學生看得非常投入。觀看完畢,我又順勢提問:“誰愿意說說葡萄干是怎么做成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踴躍舉手,紛紛嘗試用自己的話陳述制作方法,課堂氣氛由先前的沉悶轉為活躍。由此實現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難點的化解。另外,《恐龍的滅絕》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撞擊說”,同樣可以使用這一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視頻獲得感知,繼而理解內容,再以口頭陳述的方式進行應用和再創造,從而實現了“感知理解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情景再現,生動直觀。在《開天地》中,課文描繪了開天地的過程,但要使學生真正感受這一過程,則需借助多媒體的視頻展示。我從互聯網中搜集了視頻動畫,通過情景再現,學生得到直觀體驗。緊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和體會。從教學效果看,在學生的陳述和飽含深情的朗讀中,他們較好地理解了的獻身精神。由此,課本中靜止的、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動態的、具體的動畫,實現了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動畫游戲,新鮮刺激,激發小組合作興致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通過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新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此理念相符合?!靶〗M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學習和交流。但小學生年齡小,需要教師的引導。通過具體實踐,課堂中創設學生喜歡的、具有挑戰性的動畫游戲情境,讓每一小組合作沖關,激發小組合作興致并提高效率。

四、多重結合,表現力強,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且引導學生仔細體文本所反映的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生活形象,感受和領悟情感,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實現心靈的碰撞,感悟課文所承載的真、善、美。因此,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在《可貴的沉默》一課中,伴隨著悅耳動聽的《生日歌》,多媒體課件上播放動態的生日場景圖,畫面中搖曳的燭光、漂亮的蛋糕、閃亮的燈光,立刻勾起學生們的幸?;貞洝=處燀槃萏釂枺骸巴瑢W們過生日時,有哪些難忘或有趣的事情嗎?”輕松的氛圍,熱衷的話題,大家踴躍發言。學生在表達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與文中小朋友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學生朗讀時聲情并茂,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更好地把自我情感融入故事中,感受著文本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由于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和前面的情感鋪墊,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也逐漸豐富,因此在教學的最后環節中,設計“我手寫我心”拓展活動。學生在《感恩的心》樂曲聲的溫馨氛圍中,認真專注地在“心靈卡片”中寫下對父母的心里話,并在課后將其送給爸爸媽媽,這無疑又是體驗情感的好機會。

綜上所述,在以上的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集中通過畫畫、音樂、視頻等多種結合,表現力強,避免了傳統課堂中平淡、粗淺的弊端,是構建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強有力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 林偉民,侯建成.活力課堂――讓生命煥發活力的教學藝術[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篇8

【關鍵詞】 學齡期手術; 術前心理護理干預; 配合程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1-008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of the school age patients.Method: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900 cases of school age who underwent electiv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400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0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s before oper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usual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usual care,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Mild anxiety,moderate anxiety,and severe anxiety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chool age operatio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operation degree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Fangchenggang City,Fangchenggang 53802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1.047

近年來,由于醫學模式不斷轉變,完善、更新、擴展手術室護理活動范圍,從單純的術中護理延伸至手術全過程[1]。對于學齡期患兒而言,手術常使其產生強烈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表現為恐懼、焦慮、緊張等,術前很難配合臨床工作。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減少患兒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兒的臨床依從性,已引起廣大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2]。筆者選取行擇期手術的學齡期患兒900例,術前采用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提高患兒配合程度,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使患兒良好康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行擇期手術的學齡期患兒900例,術前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400例)和觀察組(500例)。對照組:男200例,女200例,年齡6~11歲,平均(8.2±1.3)歲,體重25~36 kg,平均(29.4±3.7)kg。觀察組:男250例,女250例,年齡7~12歲,平均(8.9±1.6)歲,體重26~37 kg,平均(30.2±3.8)kg。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行常規護理,包括:術前訪視,簡單介紹麻醉及手術方法、目的,預防感冒,講解術前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術前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支持和安慰。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觸患兒,可抱一抱、逗一逗患兒,與較小患兒握手,以增加親切感;鼓勵稍大患兒作自我介紹,了解其喜好、年齡、姓名等,適時切入患兒感興趣的話題,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語言講解手術意義、過程、配合要點、注意事項等,爭取患兒的積極、主動配合。(2)減輕及消除家長顧慮。仔細詢問并了解患兒家長對手術的要求和顧慮,耐心解釋手術的可靠性、必要性、安全措施,減輕家長的思想負擔,使其全面配合臨床工作,并給予患兒來自親情的強大心理支持。(3)在手術室旁設置童趣化麻醉、手術誘導間,術前20~30 min,讓護理人員和家屬陪同患兒進入誘導間,鼓勵患兒選擇喜歡的游戲玩耍,術者、巡回護士應親切的向患兒打招呼,增加信任感,并親切交流;通過討論卡通片了解患兒喜歡的人物,提前告知患兒一會兒要打針,讓其學習卡通人物做一個勇敢的小孩,使患兒有心理準備;讓患兒借助醫療器具模型扮演護士角色或醫生,為家屬模擬檢測SpO2、心率、靜脈穿刺,指導患兒正確控制疼痛,如讓患兒家屬說“一點都不疼”等,傳達正性情緒言語,使患兒術中全面配合治療;還可采用正向激勵法,當患兒配合較好時,給其一枚卡通笑臉,以此鼓勵患兒繼續保持;采用講故事來轉移患兒注意力,告知患兒手術中只需要閉一下眼就好,防止患兒過度緊張。(4)認知干預。及時糾正患兒及家長對麻醉、手術的錯誤認知,介紹手術人員、麻醉、儀器設備、手術室環境等基本情況;對患兒恐懼、焦慮情緒原因進行分析,給予針對性解釋,告知患兒及家長不良情緒對手術治療、機體造成的危害,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兒的心理狀態(采用Zung焦慮評估量表[3],即SAS,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以上)及配合程度(配合:患兒能夠安靜進入手術室;不配合:患兒哭鬧、掙扎現象嚴重,需用強迫手段進入手術室)等。

1.4 統計學處理

集數據錄入EXCEL(2010版)進行邏輯校對并分析,導出清潔數據后經SPSS 14.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形式錄入,采用字2檢驗,以α=0.05進行校正,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心理狀態對比

觀察組輕度焦慮、中度焦慮、重度焦慮人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的配合程度對比

觀察組配合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93.80,P=0.0000),見表2。

3 討論

學齡期是兒童人格和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控制能力逐漸增強,對生病、死亡有一定的認識。雖渴望自身疾病痊愈,但又擔心治療帶來的損傷,產生焦慮情緒,主要來源于:外界事物及家長影響;不適應陌生環境;對疼痛的恐懼感[4-5]。手術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挽救生命,但會對患兒造成強烈的刺激,出現退縮或過度吵鬧、哭叫現象。臨床醫護人員應針對性地進行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以減少精神創傷,消除不良心理,取得患兒信任,使患兒保持良好狀態,并配合麻醉、手術。根據統計資料發現,需要術前探望、指導的患兒及家長高達98%,其中迫切需要的占30%~32%[6]。術前講解手術治療目的及患兒術中配合的重要性,能夠緩解焦慮、緊張情緒,使患兒、家屬做到心中有數,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以最佳心態配合手術,利于術后恢復[7]。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輕度焦慮、中度焦慮、重度焦慮人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配合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學齡期手術患兒應用術前心理護理干預的心理狀態、配合程度更好。術前煩躁、哭鬧,易導致呼吸道黏膜充血,劇烈增加分泌物,而空氣和更多分泌物在哭泣吞咽時進入胃內,引起胃擴張,術中易發生窒息、嘔吐[8-9]。我國目前大多數兒童為獨生子女,一旦患病,家屬便格外擔心、焦慮、緊張、恐懼。與病房工作相比,手術室工作的特點、性質、形式、內容均不同,患兒及家長與手術室護士接觸時間較短,單以術前交流很難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進行全面掌握,故在交流中護士需做到精神高度集中,仔細、耐心傾聽對方談話內容,及時進行答復,防止引起患兒家長反感,使其感到孩子受到重視,更好的配合臨床工作,改善護患關系[10]。

綜上所述,對學齡期手術患兒應用術前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改善患兒心理狀態,提高配合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曉晨,常久靜,祖玉新,等.激勵式心理干預在唇裂Ⅱ期修復術患兒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2):329-331.

[2]何玉鳳,張麗娟,劉立新,等.心理干預對咽部手術患兒合作程度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3):425-426.

[3]周小蘭.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在骨科手術患兒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4):102-104.

[4]周國仙.手術前患兒分離焦慮的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2,27(8):80-81.

[5]段楠.心理護理在緩解患兒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123-124.

[6]鄧麗珊,張青.心理干預對門診手術患兒合作程度的影響[J].廣州醫藥,2012,43(5):76-77.

[7]金偉,寧麗麗,劉燕京,等.人工耳蝸植入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探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20(1):118-120.

[8]曹月香.耳鼻喉手術患兒的心理護理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6(15):3589-3590.

[9]王雪.心理護理在小兒腎穿刺手術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2,24(5):1004-1005.

篇9

[關鍵詞]獨立學院 數字信號處理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圖像處理、語音通信、自動控制、航空航天、國防軍事以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數字化進程越來越迫切,“數字信號處理”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生力量,其電子信息類專業普遍開設了“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理論性強、抽象概念多,而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出現畏學、厭學心理。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至關重要。筆者依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切實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該課程與前后課程的聯系

數字信號處理在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前修課程有信號與系統,后續課程有DSP 技術、通信原理、數字圖像處理及識別等。一方面,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與信號與系統課程之間有著許多交叉重疊的地方,如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Z變換、離散時間傅里葉變換等內容。為了節省課時,突出重點和難點,授課過程中對重復性內容只做簡單介紹、復習;強調信號與系統課程的重點應當放在連續時間信號與連續時間系統的分析和處理上, 強調基本概念、基本變換和基本方法的學習, 培養起信號類課程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1]。而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則應當立足于離散時間信號和離散時間系統的分析和處理, 強化系統設計、工程應用思想。

另一方面,把握好本課程與后續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開展教學。在平時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借助matlab軟件,引入數字信號處理在通信系統、數字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實例。在“DSP技術”課程中,要求學生用軟硬件平臺實現數字信號處理,如設計一個小型視音頻系統。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后續“DSP 技術”、通信原理、數字圖像處理及識別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啟發式教學法

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做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課前回顧、設問法、討論法等方式,使學生弄清楚為什么研究這個新知識、新知識的定義、物理含義是什么,有什么性質和實際用途。精選具有代表性的例題,講解透徹,注意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使他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課堂上分配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練習或討論,以 加深學生對于基本理論及方法的理解;同時布置課外作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多復習多預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理解透徹。

(三)總結歸納法

總結歸納法是一種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它利用特殊的前提推導出普遍性結論,是對知識的高度概括。總結歸納法可以幫助學生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規律化,直接運用結論解決問題,增強學習的信心。例如書上對于“IIR數字濾波器的脈沖響應不變法”,只給出了一階和二階模擬系統的數字化公式[2],沒有具體介紹設計原理和公式。因此,筆者在給學生講解時作了適當補充。先以流程圖的方式展示脈沖響應不變法的設計過程,然后逐步推導其過程,直至歸納出脈沖響應不變法的一般設計公式。接著指出書上給出的公式只是該設計公式的特例,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驗證。這樣學生既學到了基本原理及方法,又掌握了知識的來龍去脈。

(四)興趣激勵法

興趣教學法就是在保證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著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樂趣[3]。在本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興趣激勵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緒論課和開始講授濾波器的設計時,先舉例說明數字濾波器在語音消噪、圖像處理、心電濾波、信號調制與解調等方面的應用,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字濾波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為課程后面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和準備。

(五)研究式教學法

研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從網上或圖書館查找資料,選取小課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如在講授“數字濾波器的設計”這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完成一個“數字濾波器的設計與應用”方面的研究小報告,其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的10%。研究小報告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5人。各組成員團結協作,查找方案,確定設計方案,借助matlab軟件編寫調試程序,設計出合適的濾波器,并將其應用于實際領域。上課時利用一定時間,分組演示將給其他同學看,要求陳述清晰明了,能夠回答老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的任何疑問。通過這種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鉆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當然,教與學的過程也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又能給予老師極大的啟發和靈感,從而可以進一步指導其科研和教學。

(六)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

將校級教研項目的成果引入到教學中。如將教研項目研究成果“FIR數字濾波器在VSB調制解調中的應用”[4]引入到教學中,使學生既熟悉了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和實際應用,還體會到了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利用知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手段

(一)將多媒體授課和黑板教學有機結合

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教授有機結合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步一步地展示授課內容,輔以圖片或動畫演示,既幫助學生獲得了直觀的印象,進一步加深了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又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趣味性。而對于公式的推導計算或教學重點的介紹,采用黑板板書的方式,可以方便學生緊跟老師的講解思路,理順知識脈絡,加強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介紹FIR數字濾波器中的“窗函數幅頻特性的影響”時,卷積過程給H(w)造成了起伏現象,涉及的公式很抽象,討論項也較多,直接讓學生看書上圖或用多媒體放映,學生都很難理解H(w) 曲線圖是怎么形成的。筆者經過幾輪授課,覺得采用邊用多媒體講解邊在黑板上畫圖的方法,效果更好,也更形象更直觀。即先在黑板上,用虛線畫出理想低通濾波器的幅度Hd(w)的曲線圖來,以方便與FIR濾波器的H(w)作比較。然后針對討論的每一種情況,用多媒體講完討論的結果后,都在黑板上描出對應的幅度歸一化值來。最后以w=0為中心,畫出另一半對稱曲線,便可得到如書上所示的H(w)曲線圖來。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很快地領會了H(w) 圖的形成原理,還可以自己總結得到加窗所產生的影響??梢?,光采用純粹的多媒體教學或黑板教學,并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只有將多媒體授課與傳統的板書教學有機融合,才能真正發揮這兩者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引入matlab實例教學

由于數字信號處理理論抽象,概念性強,學生很難理解。而Matlab軟件作為一款國際公認的最優秀的科技應用軟件,具有強大的矩陣計算和圖形處理功能,語句簡潔直觀,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廣泛應于信號處理、自動控制、通信、雷達、生物醫學等領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數字信號處理的算法原理,運用matlab軟件編程,現場運行出結果,以圖形圖像的方式直觀地展示抽象的理論。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和理解所學知識,還能體會到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效率。例如在介紹完DFT的理論后,引入一個matlab實例:對下面的連續時間信號進行譜分析

xa(t)=0.15sin(2πt)+ sin(4πt)-0.1 sin(6πt)

該混和信號分別包含了頻率分別為1Hz、2Hz的小信號和頻率為3Hz的大信號共3個正弦信號,但從圖1上半部分的時域波形圖來看,似乎只含有一個頻率成分的正弦信號,很難看到小信號的存在,這是因為它被大信號掩蓋了。這時調用matlab中的fft函數對該信號做譜分析,可得到如圖1下半部分所示的幅度特性。由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信號頻率成分的存在,而頻率為2Hz的大信號幅度比兩個小信號大多了??梢娫跁r域中很難辨識的小信號成分在頻域中卻很容易識別。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信號檢測的例子,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地DFT變換的物理意義,掌握其實際用途。

四、結論

本文針對獨立學院“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特點,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探討了課程的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這種教學方式、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較大提升。俗話說“教無定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學,筆者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多借鑒其他院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探索出一套更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教學方法,使他們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為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羅軼.信號與系統與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吉首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1,32(1):118。

[2]王華奎.數字信號處理及應用[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耶曉東.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興趣教學法初探[J].高教論壇,2011(1):97

篇10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公共數學課 應用型教學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應用型教學與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將公辦院校優質的教學資源、管理模式與社會資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緩解我國高等教育的供給不足,成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獨立學院畢竟是新生事物,同公立院校相比,它的歷史較短,理論基礎較薄弱,生源為三本招生,學生的基礎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獨立院校都將辦學模式定位于,除少部分畢業生繼續進修走研究型人才培養道路外,獨立院校要為社會生產各部門培養大量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應用型的優秀畢業生。它要使畢業生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具有創新能力,能夠不斷地自主學習,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公共數學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性課程,是高等教育各專業課程的預備課程,同時又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課程,因此,它對高等教育的應用型教學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理論型教學不利于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2.1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理論型教學

2.1.1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課程設置及教材選擇

在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設置一般沿襲了公立學院的課程設置。作為高等教育基礎課的公共數學主要有:文科類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工類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課程。這三門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在大多數獨立學院中都是設置為必修課程的,并且在大一第一學期就開始微積分(高等數學)的學習?,F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不光在課程設置上沿用公立學院的形式,同時對公共數學課的教材選擇上也多數都采用了獨立學院的母體公立學校的教材。

2.1.2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教學內容

由于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教材選擇仍沿用公立院校的教材,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與公立院校差別不大。多數都是圍繞著考研大綱和專業課學習的需要,制定相應課程的教學大綱,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例如:微積分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極限、導數、中值定理、積分、微分方程等內容;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及線性代數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有具體的要求。

2.1.3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教學方式

在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教學方式上主要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課上老師通過板書演算、推導相應的數學理論,證明數學結論。課下學生自主練習這一模式。

2.1.4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成績考核方式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成績考核仍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完成一套試題來考核這門課程的學習情況。這套試題一般包含了數學理論的結論證明,運用數學理論實踐計算等內容。

2.2 現階段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社會生產各部門要求高等教育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是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要具有創新能力。而所謂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問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學生具有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獨立思維的創新意識。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方式、考核方法等都沿用的公立學校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通過數學理論的概述、推導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為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提供理論基礎,這是側重于理論型教學的模式。它要求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數學理論基礎,才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理論。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三本招生,本身的理論基礎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采用理論型教學的模式,會使得學生使用教材自主學習很困難。最終,學生為完成考試,必然會忽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放棄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為了應付考試的試卷而死記硬背。從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

3 獨立學院公共數學課嘗試應用型教學以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建議

3.1 靈活課程設置,選擇應用型教材,向應用型教學轉變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公共數學課的設置上可以采用一些靈活的措施。在開設公共數學必修課的同時,設置一些選修課程。公共數學的必修課程中主要內容涉及在后續專業課學習中會用到的基本的知識與方法。在此課程中,只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但要求學生要能掌握相應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能使學生不會因枯燥難懂的理論而失去對數學課程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建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以便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根據課程設置的不同,在為公共數學必修課程選擇教材時,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理論敘述簡單明確,推導過程較少,而實踐應用方面較多的教材。教材的選擇能夠使學生簡單明了地看到需要了解的理論是什么,并知道能夠通過這個理論作什么,以及在實踐中可以解決哪類問題。

3.2 由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轉變

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公共數學課的教學方式上可以嘗試采用多樣化的形式??梢赃\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把一些復雜的理論通過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極限的思想、積分的思想的等等。可以將理論與樹形圖相結合,使學生直觀地知道為什么用這個理論以及怎么運用。例如:復合函數求導、全概率公式等。還可以把老師講授的方式轉變為老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可以設計某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可以通過已知的哪些數學理論解決。

3.3 改革公共數學課的考核方式

為改變學生為考試而學習,為考試而死記硬背,忽視知識的應用的問題??梢园压矓祵W的考核方式轉變為理論考核與實踐應用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在實踐階段,這兩種考核方式可以各占總成績的50%,考核方式發展成熟后,可以相應地調整比例。在理論考核中,可以同現階段的考核方式一致,采用通過一張試卷來測試學生對基本的知識點的運用情況。在實踐考核中,可以通過教師布置一些實際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運用所學的數學理論進行歸納、總結來分析問題,并最終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