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范文

時間:2023-10-09 17:1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戶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北京農村宅基地確權辦法年底出臺昨天,市國土局局長魏成林透露,在完成本市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后,全面啟動本市農村地區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確權和登記發證,支持本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林權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試點工作,力爭年底前出臺關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一系列政策及程序辦法。

對于宅基地換房一事,魏成林表示這種提法并不準確,真正的含義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目前,試點地點還沒確定。

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新規:超占宅基地登記分類處理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區的部分市、縣外,全國都已實現不動產登記發新停舊,不動產登記制度順利落地實施。國土資源部地籍司(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近日在作出上述表述時透露,個別地南方農村報訊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區的部分市、縣外,全國都已實現不動產登記發新停舊,不動產登記制度順利落地實施。國土資源部地籍司(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近日在作出上述表述時透露,個別地方農村不動產登記仍然存在不規范問題。

為此,這位負責人指出,國土資源部近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宅基地如何進行確權登記等作出明確規定。

宅基地統一配身份證

這位負責人介紹,20xx年,國土資源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此后,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著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基礎薄弱,個別地方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展緩慢,一些地方宅基地一戶多宅、面積超占嚴重等突出問題。這位負責人說,特別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遲緩,直接影響了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

據介紹,為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提供政策供給,國土資源部再次下發《通知》。根據《通知》,這位負責人強調:農村頒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不能有任何含糊。

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房屋所有權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重要內容。這位負責人指出,要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等法規政策規定,頒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

同時,要根據當地工作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開展房地一體的農村權籍調查,將農房等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定著物納入調查范圍。這位負責人要求,農村權籍調查不得收費,不得增加農民負擔。此外,還要將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房屋等定著物一并劃定不動產單元,編制不動產單元代碼,為農村不動產配上身份證號。

《通知》要求,開展權籍調查時,不動產登記機構應將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房屋的權屬調查結果送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說明,同時以張貼公告等形式公示權屬調查結果,做到農村權籍調查公正、公開,充分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一戶多宅應公告無異議

對于農村住宅歷史遺留的一戶多宅等如何進行確權登記,《通知》也作出具體規定。

針對一戶多宅問題,《通知》強調,宅基地使用權應按照一戶一宅要求,原則上確權登記到戶。

考慮到實踐中戶籍管理與宅基地管理不銜接,公安部門規定有獨立住址才能分戶,而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在戶籍分戶后才批準使用宅基地,因此導致符合當地分戶建房條件未分戶但未經批準另行建房分開居住的。這位負責人稱,《通知》要求地方結合實際經本農民集體同意并公告無異議,并按規定補辦有關用地手續后依法予以確權登記;未分開居住的,其實際使用的宅基地沒有超過分戶后建房用地合計面積標準的,依法按照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償使用

宅基地面積超占也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通知》明確對于歷史上經過批準的宅基地,認可批準的效力,按照批準面積確權登記。對于未經批準占用宅基地的,《通知》分歷史階段予以處理。

因宅基地使用面積標準是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規定的,1987年寫進土地管理法。《通知》結合國土資源部有關規定,又考慮到當前不動產登記工作加快推進的有關要求以及宅基地試點改革正在探索對超占面積進行有償使用等。這位負責人說,這部分宅基地分1982年以前、1982年至1987年、1987年以后3個歷史階段對宅基地超占面積如何確權登記進行了規定。

具體登記規定包括: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范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后至今未擴大的,無論是否超過其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均按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超過面積按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的結果予以確權登記。

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后,農民集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符合規劃但超過當地面積標準的,在補辦相關用地手續后,依法對標準面積予以確權登記,超占面積在登記簿和權屬證書附記欄中注明。

非村民依法取得的應確權

針對非本農民集體成員(含城鎮居民和華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通知》規定要依法予以確權登記。

這位負責人介紹,非本農民集體成員使用宅基地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政府實施扶貧搬遷、地質災害防治、新農村建設、移民安置等項目組織農民易地建房使用宅基地。他說,這種情況使用的宅基地都是經統一規劃和批準的,應予以確權登記。這位負責人強調,為防止遷新、建新不退舊,《通知》要求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銷登記后,再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種是1999年之前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城鎮居民和華僑)合法取得的。對于這種情況,這位負責人指出,因宅基地屬于農民的福利性待遇,但對非農業戶口居民(含城鎮居民和華僑)因轉讓、贈與房屋以及經政府審批建房等方式占用宅基地的,《通知》認可其合理性,分1982年前、1982年至1999年兩個歷史階段,規定了確權登記的政策。

因為1999年文禁止城市居民再以自行建造或購買的方式獲得宅基地。該負責人強調,所以1999年之后城鎮居民使用宅基地的,不予確權登記。

針對沒有權屬來源資料問題,《通知》強調,要查明歷史使用狀況,屬于合法使用的,宅基地要經農民集體確認并出具證明,集體建設用地要經農民集體同意,公告30天無異議,鄉(鎮)政府核實,縣級政府審定或批準后,予以確權登記。

進城落戶農民權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