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現狀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4: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即時通信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現代通信技術;接入網技術;光纖通信技術;藍牙技術;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TN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現代通信新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線通信技得到很大的提升。相比于過去的通信技術,現代的通信技術在技術及其應用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機創新。當前的社會中,通信對社會的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現代通信網絡技術。

(一)接入網技術。接入網技術是通信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其負責光纖端與用戶端的連接。其在使用過程中以復用以及交叉連接的方式對信號及信息進行傳遞。但接入網技術不具有信號的交換能力。接入網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很多的優勢,在使用過程中各種業務都可以高效的進行,同時其還具有組網便捷、信號光纖化傳遞、環境影響小、結構可差異性改變等的優勢。接入網在其使用過程中還有著非常好的網管能力,在數據和信號的傳遞過程中,其成本與用戶的業務量大小沒有關系,而僅與用戶有著密切的關系。接入網技術還可以對電信通信中的信號傳遞給予很好的支撐。僅需對光纖兩端的借口僅需相應的配置以及設置就可以實現。當前,接入網在電信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相關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二)光纖通信技術。光纖通信在現在通信技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發展開始于上世紀的七十年代,隨著其應用的深入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據統計資料表明,光纖通信的信號和數據傳遞量達到了一年翻一倍的速度,而信號的和信息的傳遞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上世紀的10 Mb/s的傳遞速度以更新為當前的10Tb/s。光纖通信技術在其使用過程中具有很多的優點,像信號的頻帶寬、信息傳遞過程的容量大、信息信號傳遞速度快、抗外界干擾能力大、信號傳遞質量高且無串音等優點,同時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光纖的直徑小、質量輕、耐腐蝕、無電氣干擾等特性使其在施工過程中占用的空間小,同時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在各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前,全網絡的光纖化是光纖通信技術現階段的研究方向,在光纖的信號傳遞過程中,以光節點來取代電接點,這有利于信號帶寬的提升。同時光為載體實現信號和數據在光纖中的傳遞提高極大的提升信息和信號等的速度。從當前的通信技術發展狀況可以看出光纖通信是將成為最關鍵的通信技術,同時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網光纖化相信在不僅的將來能夠實現。

(三)藍牙技術。藍牙技術在現代的通信技術中屬于一種非常高端的無線通信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其可以在近距離內已非常小的成本實現電腦與通信設備之間的聯系,其在連接過程中的速度也是非常的迅速。當前,藍牙技術能夠實現手機、電腦、IPDA、無線耳機等很多接收設備間信號及數據的共享。藍牙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將通信設備間的信息和信號傳遞進行簡化,從而提升信號和數據傳遞的速度,完善了無線通信的應用。藍牙技術具有很多的優勢,有利于其應用的推廣。當前藍牙技術的使用是免費的;接收設備的多樣化,各種手機、電腦、無線耳機以及汽車等都有著很好的應用;使用便捷迅速,藍牙技術在其設計理念中有一定的即時性,其沒有專用的安裝設備,同時該技術還具有安裝以及設置便捷的優點;藍牙技術的規格在世界上是統一的,當然也是目前設備支持率最高、功能最多以及傳遞安全性高的技術。當前,藍牙技術正朝著芯片集成化的方向前進,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藍牙芯片將更加的小巧和廉價。此外,提升藍牙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的抗干擾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外界干擾的減少有利于數據傳遞速度的提升,最后藍牙技術僅可以在近距離內進行傳遞,這是目前限制其發展最大的問題,很多的研究人員正視圖解決這個問題。

二、現代通信新技術的前景

現代的通信技術對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中發揮這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各國都對通信技術進行著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從當前的發展事態來看,現代通信新技術的前景非常的廣闊。從當前的通信技術的使用狀況看,無線網絡的融合將是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關鍵。在現代的通信技術中,各種的信號和信息傳遞技術間有著很好的補充,實現各種信息信號傳輸間的融合,不僅方面于網絡環境的監控,更可以降低用戶間的信號及信息傳遞中影響?,F代通信技術進行革新化的發展才能夠滿足人們及各種行業對信息傳遞的要求。只有在使用過程中實現通信技術和用戶以及行業進行緊密的鏈接才能做到網絡技術的革新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完成無線通信的跨領域進步,同時各種革新性的技術的出現有利于通信技術的進步。此外,無線通信過程中信號及數據的個體化以及移動電話、掌上電腦等設備的多元化都給予了無線通信領域非常多的潛在的價值,而個體用戶對于無線網絡的需求也對通信技術的進步有著很好的提升,同時也對通信領域新技術指明了方向。

三、結語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線通信技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F代通信主要有接入網技術、光纖通信技術以及藍牙技術等新技術。不僅在現在的社會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未來通信技術發展的關鍵點。相比于過去的通信技術,現代的通信技術在技術及其應用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機創新。當前的社會中,通信對社會的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在當今的社會中,很多新技術由于無法與實際的需要相匹配的而被更淘汰或者其他技術所代替,特別是在通信領域中更是如此。該領域的新技術有著非常大的價值潛力,當進入到實際操作過程后會產生很大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陶連永.現代通信新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J].信息通信,2013(1):251.

[2]胡洪濤.我國光纖通信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科技探索,2010(8):56-57.

[3]羅輯,高家利,秦正.藍牙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理論與探索,2006(3):36-37.

篇2

[關鍵詞]無線通信 應用 發展趨勢 優劣分析

中圖分類號:TN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1-0306-01

引言

因以往通信設備不能解決用戶地域分布和對應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術優勢和不足共存的矛盾。無線通信技術是現代通信的主流趨勢,帶動通信行業的迅速發展。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通信用戶參與到無線業務中,支持無線通信事業。無線通信技術傳輸速度快的同時具有抗干擾和兼容的優勢特點,滿足通信行業的快速需求。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和生產上的幫助,我們應該將目光放長,觀察角度更多元,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新型的無線通信技術。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發展無線。

1.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科技化、信息化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趨勢,同時也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元素。經過長期以來的研究,特別是近幾年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它在全球范圍內的試用投入著漸擴大,用戶數量不多擴大,到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目前,無線通信及其應用已成為當今信息科學技術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然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還面臨一大堆技術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使它不斷的發展完善。市場投入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和以往3G、2G產品相比較它有很大的優越性。同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完成網絡設施的改造建設,這對無線通信的發展速度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無線技術在通信領域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和調整。

1.1 無線技術優劣分析

Wi-Fi的技術和產品已經相當成熟,而且大批量生產。盡管Wi-Fi技術有廣大的應用市場,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由于無線網絡使用無線電波傳輸數據信號,所以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攻擊,造成損害。使用嚴謹的網絡防范對策;和相關設備商及安全產品供應商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對所有可能出現卻仍未出現的安全問題展開跟蹤。此外運營商還必須創建無線安全機制,從根本上保障無線通信網絡的安全。

1.2 無線技術的應用及展望

從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到最終的市場推廣,還有大量的技術難題要攻破。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優點,也存在不可否認的缺點,這些都是在無線通信技術應用推廣過程中,必須加以重視的重要問題。要對無線通信技術的優點和優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要充分認清其存在的缺點和缺陷,并從優勢出發,并著眼于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采取相應措施,努力應用好、推廣好、普及好這一重要的新一代通信技術。目前,在電網電力系統通信中仍然以具有高傳輸率、高帶寬、高可靠性等特性的光纖通信為主,無線通信將以其迅速部署、不受地面限制等特點尋求到在電力系統通信中的應用。無線通信高傳輸率、覆蓋面廣等優點可以成為電力系統通信的一個重要補充手段,為電力系統構建綜合通信網提供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

2.無線網絡優化與發展

2.1 無線網絡的融合需要協同優化

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網絡運營商規模的不斷壯大,這使得無線網絡優化不單純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而是給任務管理和流程優化等工作方面也帶來了極大的困境。無線網絡優化工作與運營商運維管理體制關聯密切,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尤其是近些年來,蜂窩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基于WCDMA的網絡已經在亞洲和歐洲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商用,而LTE、4G也成為了行業的焦點業務。目前,我國無線通信領域中已經形成了多種網絡制式共存的局面,而通過融合的方式來促進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運營多種制式蜂窩無線網絡也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讓無線網絡優化在技術上存在很大的障礙。因為對于多種無線網絡制式共存的背景下,就意味著優化無線網絡的工作涉及面更加廣,不只是要對單獨網絡的優化,還要充分考慮2G、3G網絡的協同優化問題。

2.2 優化無線網絡的未來動向

2.2.1 采取措施,確保其發展

無線網絡優化使用嚴謹的網絡防范對策和相關設備商及安全產品供應商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對所有可能出現卻仍未出現的安全問題展開跟蹤。此外運營商還必須創建無線安全機制,從根本上保障無線網絡的安全。使網絡優化的目標、流程和效果的評估相結合,成為一套完整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健全的閉環,并進行反復的驗證。建立閉環優化對于無線網絡的整體質量起著重要的促進意義??梢酝ㄟ^用戶的投訴、性能預警等方式來尋找網絡發生故障的原因;也可以借以高科技手段來定位故障及其類型,采用人工或者程序來制定相應的方案。最后對于優化工作的效果進行驗證。運營商而言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對經驗進行優化和對網絡進行有效的規劃,加強對這些流程的梳理,不僅可以提高當前的工作效率和資源的使用率,也可以形成一個完整高效的團隊,可以加強一個運營商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

2.2.2 基于客戶感知的業務優化

面對數據業務不斷發展擴大的情況,通信網絡為相關用戶所提供的業務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形勢,僅僅依靠網絡指標來對無線優化工作進行評價已經不合適了。因此,對于數據行業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無線網絡的優化工作要立足于用戶感知的基礎上,以面向業務的優化作為工作的目標。

2.2.3 無線通信網絡的綜合化和多樣化

在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結構模式勢必會向著綜合化和優化進行發展轉變,并且還能夠達到網絡的寬帶化以及分組化。因此在目前的無線通信技術應用中,就應該注重在其同一核心網絡上進行多種信息的傳輸,并且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逐步開放網絡管制。

3.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各類應用科學技術也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更新。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以往通信技術不可比擬的優點,但也存在不可否認的缺點,在它的應用推廣過程中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加以重視,早日解決這些問題。既全面了解無線通信的優點,也要充分認清其存在的缺點和缺陷,做到去粗取精,將這一重要的新一代通信技術應用好、推廣好、普及好,讓無線通信技術的優越性彰顯在人們生活中。因此,無線通信技術也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成熟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將其同其他網絡通信通過融合等方式,緩解它給人們帶來的壓力,最終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通信體驗。

參考文獻

[1] 李仲賢.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1(7).

[2] 黎建波.下一代無線通信關鍵技術研究[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1).

[3] 吳鐘海,王洪源,錢文霞.基于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10(8).

篇3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統計工作的地位也在逐漸的提升,統計人員的地位也在逐漸的提高,作為重要的人才是輸出基地,高校的統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其工作的目標是為了促進高校教育的發展,但是隨著近年來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統計工作無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如何改進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從目前我國高校發展的形式來分析,試圖找到解決現狀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統計 現狀 改革措施

前言: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高校的統計工作發展卻相對比較緩慢,而統計工作又是決定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從我國目前的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改進高校統計工作中的不足,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我國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

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

高校統計工作調查范圍擴大,其所涉及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換,內容也逐漸增多,但目前高校統計工作發展相對滯后,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作不夠全面、缺乏科學性

從我國統計工作的現狀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統計工作形成了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體系,但是隨著教育結構的調整與變化,傳統的統計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統計工作仍維持著傳統的調查內容,沒有進行科學的轉換。

(二)領導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從我國高校的統計工作現狀來看,其工作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關注,統計的相關信息業不被受到重視,造成員工對工作的不重視,對數據沒有進行及時的處理,往往造成工作的失誤,信息的失真,影響整個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三)統計技術的手段落后

從目前的統計工作現狀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高校統計工作仍集中以人力收集為主,計算機進行處理,但是從國際的統計工作技術手段來看,我國高校的手機技術較為落后,相對而言存在著時效不及時、準確性差,缺乏共享性等不足,不利于統計工作的發展。部分高校的采用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但對信息的收集意識不強,造成工作的數據遺漏現象嚴重。

(四)統計分析工作開展不夠全面

統計分析可以把數據、情況、問題、建議等融為一體,是發揮統計工作信息、咨詢、管理、監督和決策支持功能的重要環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統計工作仍以采集數據、處理數據、上報報表為主,對于統計后的數據也只是做簡單的、表面上的事后分析,對統計數據未能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

(五)統計隊伍流動性很強

從目前我國的統計人員組成狀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統計人員很少是專業人員,大部分人員都是一些非專業人員,而且身兼數職,形成應付報表的狀態,影響統計職能的發揮與統計工作的發展。

(六)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的高校統計工作管理水平不足,高校統計工作中涉及眾多的報表,各大報表之間存在著互相的聯系,但是由于缺乏監督和協調機制,高校的統計工作是孤立的,各數據之間缺乏共享。另外,就高校的管理部門而言,高校的上級管理部門存在“缺暢”的現象,它們為了了解學校情況,多頭布置報表,統計指標體系不一致,部分相同的統計指標的統計口徑也不同。這樣使統計工作歸口管理難以落到實處,重復調查,交叉統計的現象依然存在。

二、改革措施淺析

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從不足中進行分析,找到解決的對策,我國的高校統計工作必須進行不斷地創新與完善。

(一)完善傳統的統計方法

從我國的教育統計方法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統計方法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因此要建立科學的統計方法,采取科學的調查方法,立足于高校的教育目標,不斷地完善統計報表制度,及時的進行修訂與調整,不斷地完善統計工作。不斷地完善統計調查的方法,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工作。

(二)增強領導的工作意識

針對目前我國的統計工作中領導的不夠再重視的現狀,加強統計工作的領導非常重要,提高領導的意識,重視統計工作。對高校的統計工作加強管理,改善目前的管理意識,加強統計工作的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分別負責的制度,增強對統計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的工作。

(三)提高統計的質量

統計工作對高校的工作管理極其重要,因此要加強統計工作的管理,提高統計工作數據的準確性,進行依法的統計管理,認真執行國家的相關法律?,F代的統計人員要對統計工作有一個良好的認識,恪守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對統計工作的核查給予足夠的重視,提高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促進高校統計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四)提高統計人員的素質

加強統計工作的管理最主要的是人員的管理,因此,要嘉慶對統計工作的管理,提高統計人員的素質。因此,作為現代化的統計工作人員,要持崗上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改善自身的專業水平,加強相關的培訓,建立穩定的隊伍,打造適應我國現代高校體制改革的特色性的統計隊伍。

(五)加快現代化的進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高等教育不斷地進步和推進,我國的統計也在不斷地增多,傳統的統計工作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要加快現代化的進程,推進我國統計工作的發展與進步,實現統計工作的信息化處理,實現高速化、通信傳輸網絡化、信息儲備的數字化,提高我國管理的水平。

(六)加強和深化統計分析

作為高校管理和決策的參謀助手,高校統計工作在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例行報表的同時,應該積極跟蹤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科研水平、財務狀況等主要統計指標的變化,實事求是、深入認真的采集各項數據,并及時將信息匯總歸納,認真分析,以統計報告的形式上報學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從而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職能,促進高校更好更快發展。

篇4

關鍵詞: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家庭關系;自我損耗;閉合型;開放型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31

1引言

當今社會,即時通信工具的迅速發展和波及范圍的快速膨脹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人際交往成為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一種最新、最r尚、最便捷、最多元化的方式,即時通信工具成為網民最常用的通信工具?;ヂ摼W所帶來的信息傳播方式變革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重構,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必然相應地在結構、功能等方面發生變化。作為最早的社會關系之一,家庭關系其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會關系的變遷。研究即時通信工具對家庭關系的影響,為人們考察社會網絡與社會關系的復雜聯系提供了一個具體而獨特的范例。

大多數學者集中于即時通信工具對家庭關系的負面影響上,王嘉晰(2015)認為網絡媒介技術的廣泛使用擴大了社會支持系統,由此可能使得子女更傾向于獲來自社會關系網絡的支持,減弱家庭關系的強度。在個體層面上,Kraut等(1998)發現互聯網減少了個體與家庭成員間的交流,使用互聯網意味著更少的身體活動和更少的面對面交流,進而減少了個體與家庭成員間的交往。但是也有學者經調查發現即時通信工具在青少年與家庭、朋友、學校的關系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和父母都認為網絡增強了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和學術成績。

在深入分析即時通信工具使用和家庭關系的影響時,由于這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中介機制,填補這一空缺是重中之重。實際上,即時通信工具需要使用者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需要不斷思考權衡,極易影響情緒。自我損耗理論常被用來解釋自我控制領域的相關問題,但是在復雜的智力活動和人際交往中也常常得到應用。自我損耗后的人對自我的評價更為消極,對未來預期更為悲觀,甚至于疲于應付交際活動。個體在使用即時通信工具后能否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控,不讓消極情緒影響家庭關系,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此外,基于以上假設,本研究推測交際網絡類型在上述理論框架中發揮著調節變量的作用。交際網絡類型這一變量是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開放型網絡指的是擁有較多弱聯結(與一般朋友的交際)的人,閉合性網絡指的是擁有較多強聯結(與密友和家人的交際)的人,相比之下,Granovetter認為前者比后者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來維護這種關系??紤]到個體間交際網絡的類型存在差異,在消耗精力上的不同勢必會導致個體在自我損耗上的不同。因此,我們猜測交際網絡類型可以作為調節變量對理論模型進行補充完善。

本研究引入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這一變量,致力于探究其對家庭關系的影響,具體研究如下:(1)兩者之間是否為正向關系;(2)探討自我損耗在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應,旨在揭示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和家庭關系之間的內在傳導機制。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會導致自我損耗,高自我損耗的個體是否難以維持良好的家庭關系;(3)交際網絡類型是否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和自我損耗之間發揮調節作用,也就是探討交際網絡類型是否發揮了定義本研究理論的邊際條件的作用。

本研究的貢獻如下:(1)即時通信工具作為當前的熱點話題和研究趨勢,本研究基于自我損耗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對其產生的影響和造成這一影響的中介機制和調節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詳細闡述,拓展了即時通信工具研究領域的深度;(2)中介變量自我損耗的引入為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和家庭關系之間搭建了理論的橋梁,交際網絡類型發揮了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和自我損耗之間的情境作用,為未來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角度。

2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2.1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和家庭關系

即時通信工具是指可以提供即時文件、文字、圖像、語言、視頻等多種格式的媒體數據的工具。即時通信工具的迅速發展和波及范圍的快速膨脹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人際交往成了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一種最新、最時尚、最便捷、最多元化的方式,即時通信工具成為網民最常用的通信工具。在校大學生中最有影響力的即時通信工具有:騰訊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是指使用者和即時通信工具之間存在的一種依戀的感情關系,具體表現為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頻率、感情關系,具體表現為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頻率、對其信任程度上。

國內外學者都意識到了即時通信工具使用對家庭關系的重要影響,但大多比較關注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Huang H等學者認為,使用即時通信工具成癮的青少年較于同齡人表現出膽怯、疏離家庭、同齡人和學校的可能性和嚴重性更高。高水平即時通信工具成癮的青少年和低水平的學業成績顯著相關。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即時通信工具在青少年與家庭、朋友、學校的關系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和父母都認為網絡增強了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和學術成績。美國一項針對青少年和父母的調查顯示,每天都上網的父母和孩子在相處時會有更強的關系改善感,經常使用網絡孩子和父母傾向于表達積極的想法。青少年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造成了其家庭關系的差異。然而將視野不局限于青少年,即時通信工具通過打破空間距離,克服了地域限制,極大地方便了親子之間的交流,尤其是那些遠離父母忙于工作的人,相較之下,它在家庭關系上的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研究者提出了假設一:

假設一: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有顯著的正向效果。

2.2自我損耗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間的中介作用

心理學研究發現,個體的行為有時和個體的心理自我損耗相關。Baumeister等人提出的自我損耗理論認為自我調控需要較大的能量來對抗本能、習慣等反應,該能量會因為連續使用而被暫時的消耗掉,個體先前的自我控制會造成個體隨后的自我控制水平的下降。

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的增高為個體出現自我損耗提供了條件。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跨越了地域的障礙,但同時也使得個人的交際圈子擴大,接受的信息容量遠遠超過真實世界。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高的個體往往需要使用即時通信工具時處理來自家庭、公司、學?;蛘吣吧说炔煌巳旱男畔?,需要較于以往成倍的自我能量來應對虛擬網絡中復雜的關系。Fischer等學者認為自我損耗后的人傾向于淺層認知加工,自我損耗后的人傾向于認同與既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忽略與之不一致的信息,因為調整自己的信念屬于深層認知加工,而且不一致的信息會引起個體不愉悅感,這些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我能量,從而深陷于自我損耗的狀態中。即時通信工具使用的過程包括斟酌和考量言語,轉換自己的真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等等,這些深層認知加工的過程造成了自我能量的耗竭。高度依賴即時通信工具的個體處理的信息相較于低度依戀的個體更復雜,深層認知加工更頻繁,自我損耗的速度也會更快。

即時通信工具滲透了家庭、工作、學習,而“工作狂”在21世紀的企業越來越常見,并逐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較于家庭,現在人們往往傾注更多心血在工作上。想象一下,一位使用即時通信工具(如微信、QQ)和客戶整天周旋的銷售經理是無暇想起家中的父母和孩子的,即便想起,也疲于再用手機進行問候,哪怕手機近在咫尺。因為先前的交際活動消耗了自我能量,使得個體處于自我損耗狀態,而這種能量短期內是無法恢復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對方自我控制能力和信任感直接相關,而是否處于自我損耗狀態是個體自我控制能力的體現。在之后的交際活動中,個體其維持家庭關系的欲望和動力將會下降此外,注意力能力理論也表明當有限的個人資源需要滿足多種工作需求時,認知資源的有限性約束了個人有效地對注意力做出分配以及投入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說,當個體感知到對方處于自我損耗狀態時,對方可以感覺到態度的冷淡和疲憊,尤其是最了解自己的家人,這種感覺更易被感知,信任感極易得到降低。根據社會交換理論,人們給予別人的同時也希望獲得相應的回報(互利互惠),人們從別人獲益的同時也承受返還相應回報的壓力。家人在長期的冷漠待遇下無法獲得理想的回應和關心,長此以往,先前積累的信任感、原來的理解和支持仍會被瓦解。通過這樣的心理過程,已經深陷自我損耗的個體在短期內無法恢復足夠的自我能量來進行交際,而勉強應付的個體在加深自我損耗程度的同時還會與家人交惡,長期下來,家庭關系會越來越惡化。由此,我們提出假設二和假設三:

假設二: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自我損耗有顯著的正向效果。

假設三:自我損耗機制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之間起中介作用。

2.3兩類交際網絡的調節作用

社會網絡是一組行動者之間的特殊聯系,社會網絡中既可以是個人層面的,也可用于組織層面,甚至可以推廣到民族和國家的集體性質的社會實體層面。

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有三種形式:強聯結、弱聯結和聯結缺失。Granovetter認為強聯結與弱聯結的組合使社會成員團結在了一起。弱聯結假說認為如果A同時與B和C有聯系,則B和C之間很可能存在聯系(其中,A-B和A-C為強聯結,而B-C則為弱聯結)。弱聯結發揮著連接兩個緊密聯系的朋友圈子的關鍵橋梁的作用。Granovetter認為弱聯結(相識)相較于強聯結(密友和家人)在社會網絡的內部更少見,而卻只有弱聯結才能連接兩個由強聯結形成的社會網絡。擁有較多弱聯結的個體相較于擁有較少弱聯結的個體占據優勢,因為前者與網絡中的其他部分保持著聯系。但同樣的,擁有較多弱聯結的人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來維護這種關系。

在富有弱聯結的開放式網絡中的成員可以獲得來自各種渠道的多樣性信息,但同時這些信息也是難以解讀,因為開放式網絡提供解讀信息的背景信息很少,且不夠準確。理解這些信息往往需要深層認知加工,并且這個過程伴有的體驗很有可能是讓人厭煩的,這些加速了個體自我能量的耗竭。和開放型網絡相反的是,伴有^少弱聯結和較多強聯結的閉合型網絡易于獲得解讀詳細的深層次信息,因為閉合型網絡中的個體聯系緊密,來往頻繁。理解這些信息往往是淺層認知加工,較于開放型網絡需要更少的自我能量,個體更不容易進入自我損耗狀態。

本研究根據社會網絡結構中三個維度―網絡規模、網絡密度和關系強度區為開放型和閉合型兩類交際網絡類型。網絡規模是指社會網絡中的人數,自我中心網絡的規模是排除“自我”之外的人數。網絡密度,亦稱網絡封閉性,是指所有網絡成員的實際聯系數量與最大聯系數量的比率。在關系強度的相關研究當中,測量指標多用“親密度”和“交往的頻率”。

在開放型的交際網絡類型下,人們要處理的人際關系(工作、家庭等)網絡龐大復雜,接受的信息具有多樣性、復雜性、難理解性等特征,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我能量和認知資源,使得人們減少家庭的聯系,從而導致家庭之間溝通的質量、數量下降。長此以往,會影響到和諧家庭關系的構建。然而,在閉合型的交際網絡類型下,人們所處的網絡規模和網絡密度小,交際關系簡單,接受的信息具有單一性、易理解性的特點,自我調控過程中消耗的自我能量較少,不會或者較小程度地影響家庭之間的溝通質量和數量。

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設四:

假設四:交際網絡類型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自我損耗的影響過程中起調節作用,即交際網絡類型為開放型時,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自我損耗的正向效應越強,反之越弱。

綜上,本文構建了一個中介和調節效應模型來解釋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其家庭關系的內在機制和邊界調節,模型如下:

3研究方法

3.1研究對象和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選取了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武漢5所高校。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武漢上述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選擇大學生作為本研究調查主體的原因如下:(1)大學生人際關系類型多樣,按主體可以劃分為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朋友關系和家庭關系等,便于研究在多種人際關系下即時通信工具對家庭關系的影響;(2)大學生作為新興事物的擁躉,據調查,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大,高達25%,大學生作為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最l繁的群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問卷為線上發放,共發放問卷218份,有效問卷數為210份,有效率為96.33%。最終參與者的描述性統計分析顯示:在性別方面,男性占29.36%,女性占6697%;在年級方面,大一占36.24%,大二占2798%,大三占18.35%,大四占11.93%,研究生占229%。

3.2測量工具

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通過詢問被試在常規的一天內花費在即時通信工具上的時間。我們根據使用時長在六小時以上、介于兩小時到六小時、低于兩小時將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劃分為重度依戀、中度依戀和低度依戀。

家庭關系:采用陳艷鶴所使用的中學生家庭親子關系量表,雖然量表是針對中學生編制,但問題并沒有特別針對中學生,對大學生也適用。本量表共20個項目,如“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我會安慰他們”(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61。

自我損耗程度:為了評估損耗任務是否有效,考察被試的主觀看法,在完成損耗或非損耗任務后,我們改編了Lewandowski的自我損耗測驗的問題,采用問卷形式讓被試回憶并報告自己在和父母聯系時“過程中的自我舒適度”、“需要多大程度的努力”(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本次測驗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60。

交際網絡類型:分三個維度―網絡規模、網絡密度和關系強度測量。網絡規模以在校大學生所列舉的人數來確定。大多數學者都將“核心討論網”的規模限定在5人,因為回憶的偏差會隨著成員數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部分學者如邊燕杰認為,中國人的網絡規模大于限定的3-5人,為28.46人。所以本研究正式采用的調查問卷中將網絡規模設定為10人。

網絡密度是網絡內的連接數占最大連接數的比例。網絡規模為N時,網絡中最大連接數為N(N-1)2(如圖,網絡中的最大連接數為15,網絡密度為715=046?)。網絡密度低于平均值為開放型網絡,高于平均值的為閉合型網絡。

關系強度從在校大學生與網絡中其他人的親密度、交往頻率兩方面來測量,克服利用單一維度來測量關系強度。量表共兩個條目,分別為“您與他/她的親密程度”,“您與他/她的交往頻率”(1=親密程度非常高,5=親密程度非常低)。

控制變量:本研究選擇3個組織行為學中常見的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年齡、年級作為控制變量。它們的具體編碼情況如下:在性別上,0為男性,1為女性;在年齡上從18歲到25歲不等;在年級上,由低到高依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3統計方法和分析思路

本研究采用SPSS21.0進行所有的統計分析。運用SPSS21.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方法考察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自我損耗與家庭關系的關系,以及交際網絡類型的調節作用。

4數據分析結果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r=0.554,p

4.2假設檢驗

本研究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方法對前述的假設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關于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影響(假設1),以及自我損耗的中介作用(假設2和假設3),我們根據Baron等提出的檢驗中介變量的三個步驟來進行分析:首先,檢驗自變量(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結果變量(家庭關系)的關系;然后,自變量(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中介變量(自我損耗)的效應;最后,當控制了中介變量(自我損耗)對結果變量(家庭關系)的影響之后,檢驗自變量(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的效應是否有顯著變化。

可以看出,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顯著正相關(M2,β=0.498,p

關于交際網絡類型對在校大學時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自我損耗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本研究采取Baron等的程序:在控制了人口統計學變量之后,依次置入自變量和交互項來預測結果變量。為了避免自變量與交互效應項相關過高而產生共線性,本研究先將自變量和調節變量進行中心化處理再計算交互效應項。從表3可以看出,交際網絡類型對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自我損耗之間的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M7,β=0.257,p

按照Zhao等提出的中介分析程序,本研究參照 Preacher等和Hayes提出的有調節的中介分析模型進行 Bootstrap 中介變量檢驗,樣本量選擇5000,結果如表4 所示:當交際網絡類型的水平不同時,間接效應顯著。具體來看,在95%的置信區間下,當交際網絡類型為開放型網絡時(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 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通過自我損耗對家庭關系的影響不顯著, 置信區間為(-0.0039,0.2927),該區間包含0;對于處于閉合型網絡的大學生,自我損耗程度并不發揮中介作用,置信區間為(0.0847,0.5692),該區間包含0。此外,控制中介后,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影響是顯著的(b=0.4643,CI=[0.3305,0.5981])。

此外,研究者分別取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交際網絡類型的平均數加減一個標準差的值代入回歸模型中,進行繪圖。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當交際網絡類型為開放型時,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和家庭關系之間的正向關聯性較強;當交際網絡類型為閉合型時,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自我損耗之間的正向關聯性較弱,因此假設4亦獲得證實。

5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影響效果,尤其是自我損耗程度的中介作用與交際網絡類型的調節作用。概括而言,研究結果顯示:(1)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有顯著的正向效果;(2)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自我損耗有顯著的正向效果;(3)自我損耗機制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之間起中介作用,交際網絡越開放越高,二者之間的正向關系越強,但是增強到一定程度后會隨著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的增強出現減弱或保持不變。

5.1理論意義

本研究的理論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1)大多數著眼于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對人際關系造成的影響的研究,并未針對家庭關系進行研究。本研究針對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影響,對當前即時通信工具的研究領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和拓展,該研究結果表明了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重要意義,并應會啟發未來更多的研究在考察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影響因素時,將自我損耗作為重要的中介變量加以深入探討和分析。(2)本研究基于自我損耗理論,檢驗了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發揮影響的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證實了自我損耗機制在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之間起中介作用,此發現為解釋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與家庭關系之g關系的內在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視角。

5.2實踐啟示

本文研究不僅有助于意識到即時通信工具對家庭關系造成的深刻影響,也為今后研究即時通信工具對人際關系甚至工作績效等方面的影響提供了不同的視角。現在,很多人醉心事業、忙于維持和外界的關系,卻忽視了家庭。但在他們獲取成功后,在家庭上的缺失使得他們或是忙于離婚,或是和家人疏于聯絡,或是窮于應付來自于家庭內部的煩惱。家庭關系是人際關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我們作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我們能放棄一項職業,卻不能放棄這些角色,相反,我們要設法完成這些角色”。實踐啟示具體如下:(1)即時通信工具使人們方便的同時,其使用的頻率、時間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否則使用過度勢必會造成各方面人際關系難以兼顧,成為維持家庭關系的動力而不是阻力。(2)有研究者認為,自我損耗的出現其實是被試的主觀認知,若被試認為心理能量的是無限的,或者被告知心理能量是無限的,就不會出現自我損耗的效應。該理論雖然存在缺陷,夸大了自我認知的效果,但也從一方面肯定了個體的態度可以減輕自我損耗的后效,個體可以通過有效的心理建設和心理暗示減輕自我損耗,從而以積極心態構建和諧家庭關系。此外,個體應保持工作、家庭、學習等的平衡,將花費在人際關系中不必要環節的精力放在家庭關系上。

5.3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之處:(1)研究設計方面。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變量之間因果關系還需驗證。盡管橫斷面設計并不會損害調節效應分析的結果,但今后的研究最好能采用縱向研究多時點地來收集數據,以便對本研究中所探討的問題和假設進行更為嚴格的考察和驗證。此外,本文僅針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對象單一,未來可以考慮在企業、政府等多種機構中進行調查。(2)中介機制方面。本研究基于自我損耗理論探究自我損耗的中介作用,實際上,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還有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或機制來影響家庭關系。例如,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亦能夠通過促進大學生和家庭的聯系從而提高來自家庭的支持和認同,進而影響家庭關系。可見,今后的研究可以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即時通信工具依戀程度對家庭關系的中介機制做更廣泛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龐怡,許洪光,姜媛.即時通訊工具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16):169170.

[2]張晨陽.互聯網對現代家庭關系的影響――基于媒介情境論的思考[J].今傳媒:學術版,2016,(12):162164.

[3]王嘉晰.家庭溝通中新媒介技術的應用對親子關系的影響研究――以大陸在臺學生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01).

[4]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et al.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53):101103.

[5]Hu Y,Wood J F,Smith V,et al.Friendships through IM: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Intimacy[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4,10(1):0000.

[6]譚樹華,許燕,王芳等.自我損耗:理論、影響因素及研究走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5):715725.

[7]Fischer P,Greitemeyer T,Frey D.Ego depletion and positive illusions:does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ity require regulatory resourc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7,33(9):1306.

[8]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9]棠.現代網絡社交工具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

[10]Hagger M S,Wood C,Stiff C,et al.Ego depletion and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4):495.

[11]Fischer P,Greitemeyer T,Frey D.Self-regulation and selective exposure:the impact of depleted self-regulation resources on confirmat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8,94(94):382395.

[12]蔡寧偉.“工作狂”現象研究――一個文獻綜述和典型案例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1):5865.

[13]Gailliot M T,Baumeister R F,Dewall C N,et al.Self-control relies on glucose as a limited energy source: willpower is more than a metaph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7,92(2):325336.

[14]Ahuja M K,Thatcher J B.Moving beyond Intentions and toward the Theory of Trying:Effects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Gender on Post-Adop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J].Mis Quarterly,2005,29(3):427459.

[15]Bartunek J M,Krim R M,Necochea R,et al.Sensemaking, sensegiving,and leadership in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C].1999.

[16]Cook K S,Emerson R M.Power,Equity and Commitment in Exchange Network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8,43(5):721739.

[17]Shipilov A V,Li S X.Can You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Structural Holes Influence on Status Accumula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8,53(1):73108.

[18]Singh J.Collaborative Networks as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Patterns[J].Management Science,2005,Sl(5):756.770.

[19]Junco R,Cotten S R.Perceived academic effects of instant messaging us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6(2):370378.

[20]陳艷鶴.中學生親子關系量表的初步編制與應用[D].鄭州:鄭州大學,2012.

[21]Lewandowski G W,Ciarocco N J,Pettenato M,et al.Pick me up:Ego depletion and receptivity to relationship initiation[J].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2,29(8):10711084.

[22]邊燕杰,李煌.中國城市家庭的社會網絡資本[J].清華社會學評論,2001,(2).

[23]Fleming L,Mingo S,Chen D.Collaborative Brokerage,Generative Creativity,and Creative Succ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3):443475.

[24]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C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82.

[25]Aiken, L.S.,West,S. G.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J].Newbury Park,CA:Sage,1991.

[26]Zhao X,Lynch J G,Chen Q.Reconsidering Baron and Kenny: Myths and Truths about Medi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7(2):197206.

[27]Preacher B K J,Hayes A F.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C].AND REACTIONS TO ETHICAL COMPROMISES,2010.

篇5

【關鍵詞】光纜光纖通信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1引言

當前,光纖通信技術在實際運用中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被譽為最有前途的通信技術之一,現代化通信支柱的地位非它莫屬,光纖通信技術也被稱為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如今,信息量如天上繁星不可勝數且復雜多變,光纖通信技術已被人們當成主要的傳輸媒介,對于信息網架構的整體面貌具有深刻的影響。光纖通信技術在當今信息社會發揮無比倫比的作用,前程似錦。本文主要對光纖通信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及其具體的發展趨勢做具體闡述[1]。

2光纖通信的概況

提出具有低損耗特點的光纖能夠被應用于通信領域中,從而由此打開光纖通信領域的大門的時間是1966年,美籍華人高餛與霍克哈姆對此,由此光纖通信技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光纖通信技術的開始階段是在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首次研制出光纖,其損耗為20dB/km。光纖通信的載波是1014Hz的光波,傳輸媒質為光纖。光纖通信因為它具有低損耗和傳輸頻帶寬以及容量大的優點,而且其具有體積小和重量輕以及抗電磁干擾強等眾多優點,因此被眾人所喜愛。

3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的現狀

3.1波分復用技術

以能獲得較多的寬帶資源為目標,波分復用技術通過對單模光纖低損耗區進行充分利用,最終效果明顯。光纖的低損耗窗口具有多個信道,它的劃分是根據每一信道光波的波長來達到劃分的目的。光波是信號的載波,在發送端應用合波器的方式來合并規格各異的信號光載波,一根光纖中就合并規格各異的信號光載波,以這種方式進行信號傳輸。在接收端口,應用分波器對其進行區分,由一根光纖變為多根光纖。除了在光纖非線性時的情況下,因為不同波長的光載波信號可以當作是相互獨立單獨存在的個體,因而一根光纖中能夠實現多渠道光信號的復用傳輸的目的。

3.2光纖接入技術

光纖接人網技術,其意義和價值非常重大,它也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要達到信息高速傳輸,且要滿足更多受眾需求的目的,其寬帶具有主干傳輸網絡是重要環節,但用戶接人部分更是關鍵的部分。光纖接人網技術,其信息傳輸達到高速化。在光纖寬帶接入過程中,因光纖到達不同的位置,其應用也有很多種類,例如FTTB、FTTC和FTTCab以及FTTH等應用。這些應用被稱作為FTTx。光纖到戶,其簡稱為FTTH,FTTH是光纖寬帶接入的最終方式。FTTH提供全光的接入,所以,對光纖的寬帶特性加以充分利用,從而滿足受眾不受限制的帶寬要求,對于寬帶接入的需求也可以充分滿足。當前,國內可以向受眾提供FE或GE兩種寬帶,它可以很好地滿足大中型企業用戶。因此,這種接入方式比較理想[3]。

4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光纖通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超高速度和超大容量以及超長距離傳輸就是人們對光纖通信技術所追求的具體目標,全光網絡更是人們所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標。1)傳輸技術波分復用技術能夠滿足超大容量與超長距離傳輸的要求,對于光纖傳輸系統的傳輸容量具有巨大的提高,在將來的跨海光傳輸系統中應用前景更加廣闊。這些年,波分復用系統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當前的1.6Tbit/WDM系統被廣泛應用在商用領域,在此過程中全光傳輸距離擴展幅度也較高。提升傳輸容量,采取光時分復用,也是應用OTDM技術的一種很好的辦法,與WDM通過增加單根光纖中傳輸的信道數。這種方式可以明顯提高傳輸容量,而且這種方法合理科學。以提高單信道速率的理念,提高傳輸容量,這種理念與現實相符,這同時也是OTDM技術的主要內容,OTDM技術最終實現的單信道最高速率較普通速率高達640Gbit/s。2)單通過OTDM與WDM對光通信系統的容量提高,傳輸容量畢竟有限,另外一種方式是對OTDM信號進行波分復用,最終對傳輸容量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應用偏振復用,簡稱為PDM技術,其對于減弱相鄰信道的相互作用所取得的效果顯著,見效快。主要是因為在超高速通信系統的基礎上,歸零(RZ)編碼信號沒有較大的占用空間,其對于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降低,而且在對光纖的非線性情況下,光纖的偏振模色散中,RZ編碼方式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所以,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統所使用的傳輸方式一般都是RZ編碼。WDM/OTDM混合傳輸系統在系統本身就可以找到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4]。3)光孤子通信。光孤子與其他光脈沖相比較,它的存在較為特殊,例如ps數量級的超短光脈沖就是較為特殊的例子。光纖的反常色散區,光孤子就存在這種區域之中,群速度色散和非線性效應互相平衡,光纖進行傳輸時需要長距離傳輸,波形與速度沒有變化。光孤子通信技術,對光孤子加以利用,把光孤子作為載體,通信過程中可以實現長距離無畸變的通信,如果其在零誤碼的狀況下,其傳輸的信息距離非常遙遠。4)全光網絡。它是人們一直所追求的信號傳輸方式,它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光節點來代替電節點??上攵涔濣c之間也是全光化的,信息在進行傳輸時,信號在進行互相交換時,在運行的過程中它是以光的形式在進行的,用戶應用交換機對信息進行處理操作的過程中,按比特運行的這種方式已不存在全光網絡中,它的路由是由波長所決定的。在傳統的光網絡中,節點間以全光化的形式存在,雖然已被實現,網絡結點處卻一直采用電器件,對于當前通信網干線總容量的繼續提高有所限制,因此如何實現真正的全光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

5結束語

光通信技術對于信息技術具有支柱性作用,雖然在發展路程中會有許多難走的路,但它是通信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現代通信的發展趨勢來看,光纖通信更是將來通信領域的王者。人們所追求的全光網絡目標的腳步也會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于虹霞.光纖通信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8):107.

篇6

【關鍵詞】 移動通信技術 4G 5G

一、引言

移動通信技術出現以來,發展迅速,用戶群體不斷擴大,用戶數量更是出現了井噴。不斷增長的用戶數,對移動通信技術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推動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從目前市場發展情況看,移動通信正處于快速發展和擴張狀態。但在移動用戶數量分布不均勻的大中型城市以及規劃不是很合理的小城鎮中,會出現信號不佳,信道不能滿足需求,頻率資源有限,掉話率升高,阻塞率較大,導致移動的用戶體驗欠佳等情況。而多媒體技術與數據業務的發展對移動通信的依賴更明顯,這些均要求移動通信的寬帶通信能夠有更強的寬帶無線通信能力,更合理和更優的寬帶通信配置。

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在世界范圍內呈現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發展特點;移動通信行業改革創新力度加大,并力爭擴大市場的規模。移動通信生產發展迅猛,規模增大,能力增強,技術突飛猛進,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產業主體以外商獨資或者中外合資為主。移動通信的生產仍然停留在零器件的組裝和整機的安裝時期。現階段,發展較為成熟的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并得到廣泛的應用。

4G移動通信技術在世界范疇內都得到不錯的發展,其中,歐洲品牌通信廠商發展較好的有:諾基亞、愛立信和西門子等。這些歐洲品牌的通信廠商占據的國際移動通信市場份額較大,地位舉足重輕。而亞太地區中,4G移動通信的研究開發在韓國和日本相對較早,并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國的4G移動通信技術研究發展較晚,但由于其優良的訪問速度,以及容量和帶寬大,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更得到了用戶的青睞。

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特點

縱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特點主要有:寬帶化、綜合化、多網融合、信息容量擴大化、自適應通信網絡。

在寬帶化方面,人們對帶寬的需求是逐漸增長的,2G時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傳輸速率僅為9.6kbit/s,3G時代增長到2Mbit/s,而4G時代則是100Mbit/s,將要實現的5G時代是200Mbit/s,這些都說明移動通信技術的高寬帶化。

而隨著人們對于通信的要求不斷增多,移動通信技術必須朝著綜合化發展,接入核心網的方式由固定接入發展為無線本地接入和移動蜂窩接入。而無線通信協議則加速了無線數據的發展,促進了綜合化和融合化。用戶在使用移動通信時,不僅要求其滿足通信和信息需求,更要求其能夠提供娛樂等業務,這些要求歸結體現為數據信息、語音信息和視頻信息的多媒體整合和多網融合。在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中,為解決多用戶問題,移動通信技術又呈現出信息容量擴大化。容量擴大化要求實現多用戶的識別,同時能夠實現智能動態分配資源的功能。因此,自適應通信網絡也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特點。

四、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5G技術是目前的研究重點。5G技術全面商業使用,還需要經過技術研究、標準化及外場試驗等。雖然,目前5G技術研究還在基礎探討階段,但產業界和學術界均認為5G標準融合是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大方向?;仡?G,3G時代,通信協議標準存在巨大的差異。而4G移動通信,核心網TD-LTE與LTE-FDD高度相似,無線傳輸也有較高的相似度。對于即將實現的5G時代,頻譜的使用效率將會更高,系統架構與核心技術進一步完善,通信標準將實現統一,媒體之間,移動終端之間以及各通信網絡之間將實現無縫連接。無論是廣播電視網絡,還是蜂窩移動網絡,或者衛星網和無線局域網絡之間,甚至包括藍牙,都能夠集成為一體,真正實現無縫通信。屆時,移動通信網絡的智能性也將變得更高,網絡能夠根據用戶具體需求進行信道和資源的合理分配,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網絡利用率。并且,還將實現接口的開放、網絡和協議共存的局面,兼容性將更優、更平滑。

五、結束語

移動通信技術自出現以來,在經歷短短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G到4G之間的所需要的發展時間及發展效果來看,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日益迅猛。通信速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信容量提升也非常顯著。但與人們的多媒體通信需求相比,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改進。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特點主要有寬帶化和綜合化,以及融合化和容量擴大化。移動通信技術必將以“人的體驗”作為核心發展方向,滿足人們對于各媒體信息的寬帶和速率需求,提高用戶體驗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胡堅波. 中國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和趨勢[J]. 世界電信, 2006, 19(1):40-43.

篇7

關鍵詞:視頻通信;現狀;趨勢

中圖分類號: S972.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視頻通信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視頻通信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視頻通信的發展中,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視頻通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在未來的發展中,抓住視頻通信的發展趨勢,推動其進一步完善。

1、當前視頻通信發展狀況

在視頻通信相關協議標準不斷成熟以及編碼、信息壓縮技術和寬帶接入技術普及不斷深化的今天,視頻會議已達到平穩發展的時期,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1 當前以H.323協議為主的協議未來或將被SIP取代

當前各大運營商視頻通信所采用的協議主要是H.323協議,不過隨著視頻通信在互聯網上的應用不斷發展,SIP因為其自身的諸多優勢(例如,簡練、開放、兼容以及可擴展等)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未來或將取代H.323協議。另外,由于設備廠家向著國際化以及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大多數的設備廠家多會采用一些新的標準協議。當前,主流的視頻終端設備均支持H.264編碼,能夠提供基于H.239的雙流技術,同時還能夠提供CD級的音頻效果,改變原有的單聲道編碼方式。1.2 視頻會議系統正在從專營模式向著公眾運營模式發展

就傳統的視頻會議系統而言,其主要是政府機關或者大型企業自建,通常由一個廠家提供設備,并且能夠按照用戶的需求,對設備進行個性化設計。雖然這種方式在初期建設的時候速度比較快,但是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整個系統相對比較封閉,互通性比較差,很難和其他的設備或者廠家設備互通。在系統建成之后,其管理主要是用戶自管。因此,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從維護水平還是成本投入上來講,都很難讓人滿意。

由于上述視頻會議系統的局限性,當前國內的各大運營商都推出視頻通信業務。這其中,中國聯通的“寶視通”以及中國電信的“新視通”都已各自形成了覆蓋全國的視頻通信網絡,在業界已具備較大的品牌影響力。由運營商提供的視頻通信系統相比較傳統的視頻會議系統,管理支持系統功能增強,其包括的功能主要有設備管理、資源調度、用戶安全管理等。另外,由運營商提供的視頻通信系統具有較強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覆蓋范圍、標準化程度以及可擴展性等方面。用戶無需前期的高額投入,主要購買或者是租用終端設備,就能享受電信級的服務。

1.3 在保證高端市場的基礎上逐漸向中低端市場滲透

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中,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市場也變得越來越規范,不少小廠商因為受到標準、資金、技術等限制,在市場競爭中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對于那些價格高,且產品更新慢的國外廠商也面臨著競爭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設備廠商只有尋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夠求得生存,而保證高端市場,并逐漸向中低端市場滲透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因此,在國內各大運營商都開始瞄準公眾及家庭用戶,推出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和家庭用戶適用的業務。

2、當前視頻通信發展遇到的問題

2.1 視頻通信終端成本高

在視頻通信系統價值鏈中,終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因為終端的成本高,從而對整個通信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設備廠家以及運營商當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降低終端成本。

2.2 系統標準化程度還需提升

當前H.323協議雖然已經變得非常成熟,但是在視頻會議的管理支撐環節涉及并不多。當前,用戶對視頻通信的要求并不僅僅停留在視頻會議階段,而是對系統的可控、可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很多的設備提供商推出針對自家設備管理支撐系統,卻并非考慮不同廠家系統之間的互通性。這種情況下,導致了專營模式下的視頻通信系統與其它廠家終端設備很難兼容。

另外,目前主流的視頻終端均已支持H.264視頻編碼技術和H.239雙流技術,但兩項技術較新,廠家對一些技術細節的理解存在分歧,使得不同廠家設備間的互通存在問題。

2.3 網絡承載方面缺乏有效的故障診斷方法

網絡質量對于視頻通信系統影響很大,當前設備中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故障診斷手段,其中對一些網絡故障的監測和對信令的跟蹤能力不足,導致用戶無法對故障進行預斷,在故障產生之后,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故障定位,從而直接影響了運營商視頻業務的開展。

3、視頻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

3.1 增強設備的網絡適應能力,提高其并發容量

視頻通信系統對網絡質量要求很高,目前用戶寬帶接入方式的多樣性和接入環境的差異性,使得接入質量存在一定差別,因此提高終端對網絡的適應能力十分必要。視頻設備廠商不光要追求采用高效壓縮、最新的編碼算法,更要注重對設備抗誤碼能力的提高,通過采用先進的線路補償機制和帶寬處理機制來適應線路質量的變化,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設備的QoS機制。另外,隨著視頻通信客戶群從傳統的高端客戶向公眾客戶轉變,提高系統容量,使其滿足支持大容量并發的需求也變得十分重要。同時,面對公眾客戶,更要注重采用人性化設計,增加設備操作的方便性和系統的可擴展性。

3.2 增強協同辦公功能,提高系統的靈活性

在寬帶網絡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以企業為主構成的中低端市場將是視頻應用的另一個重要領域。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急需提高辦公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面對不斷變換的市場需求,快速作出響應,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視頻會議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一些廠商紛紛推出了旨在提高中小企業辦公效率的協同辦公類產品,這類產品可以看作是對傳統視頻會議系統的一個補充。協同辦公類產品集成了視頻、語音和數據等多種通信方式,具有強大的電子白板和應用程序共享功能,并可提供清晰的視音頻通信。同時,系統還可提供由用戶自己定制的企業通訊錄,并可與企業原有的郵件系統相結合。用戶通過這種協同辦公類產品可以實現靈活的日常工作溝通和項目討論。作為傳統視頻會議系統的補充,協同辦公類產品具備許多優勢:豐富的數據協作功能;可提供方便的系統安裝部署、擴容和產品升級;使用靈活,可以隨時隨地召開網絡會議;可滿足客戶個性化的定制需求。

3.3 豐富系統業務類型,提供增值業務功能

目前在各大運營商提供的視頻通信系統當中,可視電話終端也占有一定的數量,但國內幾家運營商可視電話業務的發展情況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用戶群有限,用戶規模小導致終端的使用率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業務種類單一。在可視電話發展初期互通對象少,使用頻率低的情況下,要完全依靠視頻通信業務來實現可視電話的大規模發展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可考慮在系統平臺上提供增值業務,通過可視電話終端向用戶提供增值業務,以此來促進視頻業務的發展。目前的可視電話終端采用寬帶IP作為承載網絡,大尺寸彩色LCD作為視頻呈現手段,高速處理及存儲能力作為硬件平臺,具有支持下一代寬帶業務的先天優勢。除此以外,隨著互聯網上視頻應用的不斷推出,用戶往往希望不論在專營模式下或是在公眾運營模式下,能夠不斷使用新的業務。這就要求相應的系統平臺具有提供增值業務的能力,系統應支持開放的能力接口,以利于第三方應用提供商靈活的業務開發能力實現快速的業務部署。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視頻通信是現代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但是在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只有不斷地摸索研究,不斷地完善發展視頻通信系統,是運營商以及設備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的關鍵,同時也是滿足不同用戶使用需求的重點。

參考文獻

篇8

幸運的是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從未停步,上海高中近500名信息科技一線教師在實施中積累了諸多經驗,這些經驗反過來極大地助推了課程改革。有別于全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這一課程名稱,上海稱之為“信息科技”課程,因此在課程定位、課程目標以及教學實施方面,呈現出一些區域特點。

實施現狀

1.信息素養深入人心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一課程目標得到大部分教師的認同,教師能區分課程目標、階段目標與課時目標,能對三維目標進行整體思考,亦能較好把握三個維度的描述技巧。教師能有意識地在學生需求與教學目標之間取舍和平衡,以往的教學目標制定以教師主觀的預設為主,體現的是教師意志與經驗,往往沒有過多地關注學情的評估與分析,現在教師能更加關注目標是否真正基于學生原有水平及學習的需求,并且能在特定的現實條件下實現,包括考慮教學時間、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資源的限制,符合學生當下與長遠發展的需求。

2.教學設計體現至理

學生不應該僅僅成為技術的使用者,還應該成為技術的理解者。與初中階段以操作和實踐活動為主體現致用的宗旨不同,高中階段的教學設計則更多地追求至理,所謂“至理”就是探究信息處理過程中的方法與規則,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以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經歷需求的分析、方案的設計、工具的使用等過程,主動思考與分析,體會信息科技中蘊含的智慧,明白操作背后蘊含的道理。具體表現為:很多教師能挖掘學習內容的思維價值,能從技能操作層面提升到理解原理層面,能引導、支持學生完成技術方案的設計、質疑與評價,并在其中注重思辨,使之客觀而又有與高中生相匹配的思維深度。教師能設計有效的“學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較為充分的模仿、遷移、探究與創新,嘗試總結其中的規律,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單作為學習支架。

3.重視新技術探究

新技術既可以是對學生而言“新”的未學過的內容,也可以是當前新出現的技術。我們很難預測信息技術的具體發展走向和應用程度,如新搜索技術使“高級搜索”不再依賴邏輯符號,信息存儲僅僅在本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資源管理器的概念在淡化,文件管理不再僅僅是文件夾。這促使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具有適應新技術的能力。近年來,很多教師實踐“新技術探究”這一主題,關注課程的動態生成,增強經典內容與新技術之間的聯系與互動,他們有意識地選擇與新技術有關的內容,采用分散、滲透或者集中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某一新技術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嘗試使用該技術解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和評價其優勢及不足,討論其應用及帶來的雙重影響。提升對新技術感知的敏銳性,拓展和更新信息科技知識,形成了樂于嘗試的習慣。

4.以實驗與活動促進理解

專注于概念的獲得,但并不專注于知識本身的理解是以往教學中被忽視的問題。例如,關于“計算機病毒”的“潛伏性、破壞性”,以往的教學只是以生物病毒進行類比,或從字面上解釋,學生難以獲得學科視角的理解。如果概念的學習只是從一個概念到一段話的解釋,是一段抽象語言到另一段抽象語言的學習,沒有自主性的生成,沒有經歷過對現象的提煉,沒有模擬經歷過別人經歷的東西,那么學生的知識就不能融會貫通,就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

近年來,一些教師設計了一系列動手動腦相結合的實驗與活動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數據壓縮實驗、數據傳輸試驗、漢字編碼活動等。以“圖像的有損壓縮”內容為例,以往的教學,只是讓學生使用工具對圖像格式進行轉換,比較它們的大小和清晰度,學生只能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圖像經過壓縮降低了質量”。但是“降低圖像質量”究竟如何降低,如何理解圖像壓縮是一種“重新編碼”學生不得而知,也就無法真正理解。一些教師設計了“圖像有損壓縮實驗”,讓學生利用工具,打開圖像的十六進制代碼,對比圖像在壓縮前后的不同,學生基于客觀事實獲得真正的理解。又如,通過“網絡組建與檢測”實驗,讓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拓撲結構、觀察并連接設備、檢測連通”等過程,從而促進其對網絡設備功能的理解。再如,利用不同顏色的卡片制作“二進制與十進制”轉換的實體教具,通過一定規則下卡片之間的替換,模擬“除二取余”的過程,促進學生理解二進制與十進制轉換的方法。

5.重視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

信息科技課程的育人價值體現在生存價值、發展價值以及倫理價值三個方面,要讓學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識,遵守信息使用規范,就要改變以往講授式和說理式的方法,如今大部分教師能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通過案例分析,剖析其中涉及的信息安全或道德問題,通過身邊發生的小事,討論個人隱私保護,通過“保護知識產權的利弊”的辯論引導學生的思辨??上驳氖?,在注重對學生信息倫理道德引導方面,很多高中教師也注重挖掘內容本身蘊含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又如,通過學習計算機從機械到電子的發展過程,展示計算工具的結構從簡單到復雜不斷演化的過程,了解帕斯卡、萊布尼茲、巴貝奇、馮諾依曼等科學家的故事,體會他們發現問題的敏銳、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科學家解決問題中的艱辛與智慧,激發學生內心對科技真正的熱愛。

問題與反思

當前,上海高中教學實踐與研究,盡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但是在有些方面仍需要反思與改進。

1.強化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意識

課程標準是教學設計的基礎,但是課程標準本身對某一節課的細節框架不具有指導意義。由于課程標準在內容與要求方面的規定較為籠統,而學業考試中如果出現了一些超出學習要求的內容,教師們在教學中就不得不多講一些,讓學生再學得深一些,以免遺漏,這使得教師對于學習難度和廣度的把握會出現一些偏離。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細化教學基本要求,另外一方面則要強化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意識,把握好教學基本要求。

2.進一步思考如何用大概念引領教學設計

由于教材的更新往往有一定的滯后性,內容難免會脫離學生當下的生活實際,有的內容只是概念和術語的聚集,難以體現其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價值,有的內容之間缺少明顯的內在聯系,使整個知識體系顯得較為零散。因此對教師而言,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大概念框架”,一個超越具體的章節與內容細節的框架,教學設計要以大概念為引領,這些大概念能夠解釋眾多的物體、事件和現象,它們是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畢業后的生活中會遇到的。例如,二進制、信息壓縮、漢字編碼等內容,看起來是獨立的知識點,但是它們背后的大概念都是信息編碼,因此要從信息編碼的角度整體設計,并加強其中子概念間的聯系。

篇9

【關鍵詞】網絡通信技術 發展現狀 發展趨勢

網絡通信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科技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互聯網的推廣與應用,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必然會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通絡通信技術已逐步往綜合發展化、個人特征化、智能化及寬帶化的方向發展。網絡通信技術已經從原來簡單的信息通信轉變為復雜的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不僅能夠支持各種非實時通信和實時通信,還能夠支持各種寬帶、窄帶以及多種網絡傳輸協議,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使網絡通信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還需要相關人員應該對其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1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1.1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多媒體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有效推動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多媒體技術不僅涵蓋了圖像數字技術和語音技術,還包含了海量存儲技術和無線技術等其他高端科技成果。比如,三重播放業務就是運用媒體技術將數據、視頻及語音集于一體,具有服務質量高、傳輸速率高等特點。三重播放業務的推廣與應用,推動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廣播、電視以及網絡音樂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1.2光通信技術的發展情況

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人們對數據的處理和數據的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線路傳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因而才有了光通信技術的產生。光通信技術不僅是發現衛星系統和無線通信的基本條件,最重要的是能夠滿足用戶對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的高要求,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光通信技術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比如光傳輸系統、光接入技術、關節點以及光纜光纖等等,從而使得低成本、高性能的多模光纖技術及常規非零色散位移光纖和色散位移光纖得到更加成熟的發展。除此之外,光通信技術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對航天領域的納米光纖技術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目前,已在國外得到生產試用。

2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2.1向融合技術的趨勢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進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計算機通信網絡能將自身的優勢和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服務,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計算機通信網絡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相互滲透與相互兼容,逐漸組合成為全球通信信息網絡。由此表明,網絡融合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僅能夠提升網絡的穩定性和適用性,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還能夠降低費用、節約開支。因此,網絡融合技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2向無線通信技術的趨勢發發展

無線通信技術是網絡通信技術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其中,WIFI最具有代表性,目前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WIFI作為市場的開拓者,將傳統的網線上網局限性模式轉變為開放性模式。尤其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使無線局域網變得更加成熟,從開始的小范圍應用擴大為當今的主流應用。隨著無線局域網性能的逐步穩定,為市場的持續增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內部網絡建設也在采用無線局域網,基于這種加大應用程度和研究力度,打好發展形勢,不僅能夠推動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進程,同時對于我國信息產業和通信市場進軍國際市場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3向衛星通信技術的趨勢發展

衛星通信技術是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新方向。它是以通信衛星為中轉站,與地面進行高速率信息傳遞的通信技術,是我國發展衛星通信事業的重要方向。衛星通信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可以通過廣播和組播的模式進行工作,且覆蓋范圍非常廣泛,并可以提高多媒體信息遠距離傳輸服務和因特網的連接服務。為了將這些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除了需要借助增大衛星功率和帶寬、高效的星上電源系統、星載大型可展開式天線等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網絡通信技術。衛星通信系統的中間站是通信衛星,也被稱之為多媒體衛星,其具有很寬的帶寬和較高的有效全向輻射功率,并擁有交換能力和星上處理能力。借助寬帶通信衛星通常應該由口徑較小的終端,提供何種多媒體業務和高速、雙向的因特網接入服務。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通信技術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目前,通信技術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計算機網絡。因為,為了使網絡通信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為人們以及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我們認為,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正確認識當前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并針對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分析,不斷更新思路、勇于創新。

參考文獻:

[1]徐書欣,王永樂.網絡通信中差錯控制技術的應用與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72(03):56-57.

[2]王漢斌,王妍妍.一種適用于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的傳輸協議[J].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2012,56(04):39-41.

[3]谷慶華,李成貴.Java多線程技術在網絡通信系統中的應用[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13,66(04):52-53.

篇10

1 短波通信的應用技術優勢和發展過程

短波通信技術自誕生以來,逐漸應用在多個領域。短波通信技術最早應該在軍事通信領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短波通信開始產生了技術升級和新型技術并用,例如信道自適應技術、差分調頻技術和寬帶直接序列擴頻技術。在短波通信的技術升級中,通過信息化技術引進,實現了信道編碼技術和信道均衡技術的創新。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發展后,短波通信技術取得本質上的進步,短波技術與數字處理技術相結合,運用微處理器,實現了數據傳輸的高速度和高精神度。美國、瑞典、澳大利亞都實現了短波電臺的現代化管理。短波通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各個領域對短波通信的利用率,在不斷的應用實踐中,推出了符合各個行業需要的硬件設備系統和軟件操作規程,又一次提升了短波通信的應用地位,保障了短波通信的行業地位。在實踐中發現,短波通信的可靠性、穩定性、通信質量和通信速率都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 短波通信的發展趨勢

2.1 短波通信由單一自適應轉向全自適應技術

自適應技術主要應用的設計理念就是通過連續測量信號和系統變化,利用環境對自動系統的改變結構和參數變化,達到系統能夠適應必要的干擾。短波通信依靠選頻和信道建立技術,同時輔以功率自適應技術和傳輸速率自適應技術,合并調制解調技術和分集、編碼技術,將多種技術綜合起來應用,實現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結構上的完美設計。單一自適應向全自適應的發展是短波技術的必然道路,能夠更多體現短波技術的價值。

基于短波通信技術的特點,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單一自適應已經難以滿足短波通信的要求,從單一自適應向全自適應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保證短波通信質量的關鍵措施。基于這一特點,短波通信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將從單一自適應向全自適應發展,以滿足短波通信的需要,達到提高短波通信質量的目的。因此,正確分析短波通信技術的特點,并認真研究單一自適應和全自適應的差異,對把握技術升級和整體質量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短波技術更新變化的重要推動力。

2.2 短波通信由低速數據通信向高速數據通信的發展

短波通信需要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受電磁干擾現實特點和規律的影響,短波通信中保密的內容一般隱蔽性不強,通常通過對短波通信進行電子防御技術的使用,就可以規避信號傳輸中的這一矛盾。在傳統的短波跳頻電臺中,傳輸以模擬話音為主,語音質量差,通信距離短。短波通信由低速向寬帶高速數據通信發展,就是為了實現短波擴頻技術,更好地提高通信內容的隱蔽性。

在短波通信初期,短波通信在數據傳輸效率上處于較低水平,無論是通信內容的隱蔽性還是通信的整體效率都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在這一狀況下,短波通信將如何解決電磁干擾問題和避免電磁干擾成為重點發展內容。在這一理論支持下,短波通信技術的發展有效提高了通信速度,達到了規避電磁干擾和提高電子防御效果的目的。因此,短波通信在經歷了低速數據通信以后,朝著高速數據通信的方向發展,既保證了通信的整體質量,也提高了通信整體速率,滿足了通信的實際需要。因此,由低速數據通信向高速數據通信發展,是短波通信未來發展的重要特征。

2.3 短波終端技術向調制解調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