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行業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攤經濟行業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最近,我們按照上級部門的部署,結合本職工作,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了文物管理方面的調查。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地方在文物法制建設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其主要表現:
1、在進行城市改造、城鄉基本建設等工程中,有法不依,不按照規定履行文物調查和勘探手續。有些地方借口時間緊,工期短,項目重要,就想方沒法繞開文物行政部門,自行其事,強行上馬,其結果是造成文物的損失。我們看到,在文物保護范圍內建工廠、修道路,建設一些與文物景觀不相協調甚至危害文物安全的建筑。這種情況,在一些較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更為嚴重。張家口市宣化區的長城城墻,被現代建筑搞得千瘡百孔。盧龍古城被附近的工廠肢解得支離破碎。
2、文物走私活動十分猖獗。我們在一些比較偏僻的山溝里經常聽到文物販子“光顧”的消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人看準了文物這塊一般人不容易涉足的領域,專門到農村去收購文物。有些人打著什么“收藏協會”的幌子從事騙人活動,有些人就干脆明目張膽走村串戶收古董。
3、盜掘古墓的行為特別普遍,且無人過問。今年秋天,我們在某縣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為人所知的墓群都被人盜挖。這些人將石板墓的上層石板掀開,將墓內的人骨和他們認為沒用的東西丟棄,將有用的隨葬品據為己有。
4、相關部門配合不力,文物干部力量單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指出:“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這說明文物保護不只是文物部門的事,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公安、工商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感到,來自相關部門的配合太少了,也太難了。
二、問題的原因
造成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原因是文物法制建設不健全,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文物政策宣傳不夠。作為一部行業法律,文物相關法令在一些地方重視不夠,甚至在一些執法部門被忽視。在一些地方的普法教育活動中,被宣傳的法律除了被稱為“根本大法”的《憲法》外,往往是《土地法》、《森林法》、《水利法》等和社會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文物保護法》常常被擱置一邊。至于報刊上的宣傳,則除了文物專業報刊外,一些綜合性報紙尤其是象《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這樣的全國性大報,往往缺乏正面的、積極的、經常的文物政策法律報道,偶有提及,多數是一些典型案例以及由此引發的法律法規性的言論。因此,除了文物專業人士外,平常百姓對文物法律的理解和知曉,往往是片斷的、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這就在事實上(盡管我們如何不愿意)形成了法律的缺失。
2、對文物犯罪行為打擊不力。近些年來,在一些地方加大了打擊力度,但主要限于那些大案要案,而對廣大農村的司空見慣的倒賣文物、盜挖古遺址古墓葬等行為卻顯得鞭長莫及。有一個鄉鎮的文化站人員,發現有人在集市上收買文物,報告給派出所,竟沒有人前去過問。而對那些倒賣文物的販子,公安部門也只是以罰代管,罰款了事。還有一次,我們發現一伙人正在盜挖古遺址,當場對他們進行了教育,并把情況反映給當地公安局,公安人員前去調查,發現那幾個人都特別窮,就不了了之了。我們在鄉下調查,經常聽老百姓反映,有人走村串戶收買文物(古董),卻無人過問。縣城大街上,有人公然擺地攤收古董,也似乎合法化了。
最近幾年,一些地方招商引資謀劃項目,開礦辦廠,在文物保護范圍內違法施工,造成文物破壞,地方政府以保護投資人利益為名,無視文物損失,明顯偏袒違法者,也在客觀上助長了一些人的文物違法意識。
3、相關部門缺少配合。文物執法本來是文物、公安、工商、海關等部門齊抓共管的事,可是在一些地方,卻成了文物部門一家獨立執法,這就使得執法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如果得不到相關部門尤其是公安部門的支持,就更顯得獨力難支。前幾年,我們都看到了某地開發商違法在文物保護范圍內施工,文物干部在得不到領導和司法部門的支持的情況下以“人墻”抗爭,這種悲哀其實不是文物部門一家的悲哀,而是我國法律的悲哀。聽說在一些地方,還存在公安部門知法犯法的情況,破獲文物走私案件收繳文物不移交給文物部門,而是自行“處理”。這就給人們帶來疑問:文物法令還能夠順暢執行嗎?
三、問題的對策
首先要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大力宣傳文物政策。這種文物保護意識不僅僅是文物部門自身的事,各級政府官員也應該懂法,提高政策水平。我們不能要求領導什么都能精通,但是起碼的部門法律應該知道,至少不做有損于文物的事。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對于那些走村串戶收買文物的販子,不要再麻木不仁無動于衷,要形成一個無形的文物保護網絡,讓有損于文物保護的人物和行為沒有市場,而不是象現在這樣的任他們天馬行空。要讓走私分子沒有藏身之地,“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那樣才能營造牢固的文物保護氛圍。
其次,要真正彰顯法律的威力,不要形同虛設。對于那些擾亂文物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要痛下殺手,殺一儆百,不給他們留下任何可乘之機。要整頓法律秩序,改變以罰代管的模式,顯示法律的尊嚴。要從上到下,形成一個嚴密的管理網絡,在每一個環節都嚴格執法。最主要的,是每一個地區,每一級執法部門,都以法律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