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日常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日常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717.0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9-0346-02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長油礦管理局)(簡稱延長石油),主要經營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采,石油煉制和化工,油品管輸、儲運和銷售,天然氣化工和石油化工工程建設等業務。下設油田股份、煉化、管輸、銷售、財務五大專業板塊,以及陜西興化、陜西化建、西安延煉工貿、延長石油材料公司,榮列2006年中國企業500強第100位、中國企業效益200佳企業第15位、中國企業納稅200佳第29位。截止2006年底,延長石油集團公司總資產600億元,職工6萬余人。2006年,延長石油生產原油926.6萬噸,加工原油9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03億元、稅金89億元、利潤76.7億元。延長石油已有百余年歷史。1905年成立“延長石油廠”;1907年打成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結束了中國陸上不產油的歷史。為了初步的探索油田職工的口腔保健知識和社會現狀,提高油田職工及離退休職工的口腔保健意識,促進油田建設。員工身體不健康,影響到的不只是他們自己,也影響了他們在公司的生產力。2008年9月在油田公司開展了一次職工健康體檢。就口腔保健知識和觀念的典型性調查,現將對加強油田職工口腔保健的建議報告如下:
1 口腔醫療需求十分普遍
通過2008年油田職工查體可以看到口腔病變不僅給油田職工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會發展成為影響全身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2008年9月份,我們對1934人進行了口腔檢查,得到以下一些數據:缺失牙共4730顆,齲壞牙齒1336顆,平均每人缺失2.446顆,平均每人齲壞0.691顆,其中,只有少部分人做過正確的修復和治療,大部分未做任何治療,還有一部分人因為觀念、經濟、環境、當地的條件差,在無奈的情況下做不正規的修復,使得義齒質量低,做工粗糙,義齒與鄰牙接觸不良等出現一系列問題,導致患者出現咬合痛,咀嚼功能下降,鄰近牙齒受損及松動,口腔黏膜出現潰瘍,口腔異味等;一部分人認為少一兩顆牙無所謂不用管,其它的牙照樣可以用,結果導致對頜牙伸長,鄰牙松動,得牙周病,牙齒脫落,這樣形成惡性循環。現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要在職工及家屬中體現。因此,希望對各采油廠配置口腔綜合治療臺及輔助器械和專業人員,讓廣大職工及家屬能夠享受到相關組織的關懷與溫暖,體現出從“齒”開始的人文關懷。
2 加強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力度
調查結果表明90%的職工口腔健康知識來源于電視而通過書報、雜志、學校和網絡途徑的口腔保健知識微乎其微,僅有10%~20%的職工是各種牙膏換著用,其余職工已有固定思維定勢,認為藥物牙膏能治病,一直用就不生病。通過這次調查約60%的職工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但卻未治療過。原因竟是自我認為健康無病或不痛不需要就醫,如果疼痛難忍時才會到醫院。由此可以看到職工心理上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輕視與冷漠。這也說明口腔衛生事業在職工中服務的不足,針對到各采油廠查體了解到職工口腔保健知識說明口腔保健意識缺乏的情況。對基層職工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應加強,在油田電視節目中適度增加口腔保健知識,講座及科普圖片。通過耳濡目染,使人們更加了解口腔保健知識及應用到日常生活,在油田幼兒園、學校也應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孩子求知欲強,好奇心強,對新知識接受快。正確,實用的口腔保健知識在孩子心中扎根落戶,伴隨他們健康成長,并且收益終身。只要加強對油田職工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力度,潛移默化下,整個油田職工及家屬的口腔健康狀況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普遍改善。為油田職工編撰保健手冊,使大家可以隨時閱讀和自己健康息息相關的保健知識。
3 以促進油田職工健康為己任
以防治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為己任,其中“預防為主”是基本方針,我們呼吁相關的部門重視、關注油田職工的口腔健康,同時也將此次調查提供信息給有關部門,為改善油田職工的口腔健康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使油田職工享受到現代的口腔技術和口腔服務,促進口腔醫療事業的發展更加和諧,細節化優質服務于油田職工是我們最大心愿。職工醫院是為服務職工而產生的特殊醫院。沒有職工,就沒有醫院。無論任何時候,服務職工這個根本都不能丟。丟了這個根本,醫院就失去存在的意義。“職工至上,服務為本” 。醫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油田職工這個中心來開展,全心全意地服務好職工,扎扎實實地做強職工品牌。要正確處理做好主業與開拓市場的關系,通過積極拓展社會醫療,收治社會病員,擴大職工醫療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增強社會競爭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職工醫院全面發展。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在做好油田職工服務的基礎上。
篇2
1.1一般資料
對某小學進行分層隨機抽取100名小學生,其中三年級學生有34名,四年級學生有35名,五年級學生有31名。男同學有48名,女同學有52名,他們的年齡在8~12之間歲,平均為(10.69±1.25)歲。
1.2調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識、行為的調查:用問卷的形式對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的知識以及行為進行調查,其評估標準是我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飯前飯后洗手,飯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數在兩次以上,牙刷應該選用小頭軟毛牙刷,因為這能夠有效避免牙齦出血以及齲齒的發生,同時可以減少局部細菌的滋生。(2)口腔檢查方法:對全部兒童進行口腔體檢,評估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口腔監測標準,監測兒童進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數,然后對所有兒童的評估結果建立檔案。
1.3健康教育內容
1.3.1進行健康教育的基礎就是宣傳口腔的基本知識,主要請專業的口腔醫師為兒童進行講解,其講解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兒童乳牙、恒牙的概念,還有牙齒的基本結構,以及牙齒有幾種類型,同時介紹不同類型牙齒的功能;除此之外,應該著重向兒童介紹有關牙菌斑和齲齒的知識,明確告訴他們導致齲齒的主要病因就是細菌、口腔內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導兒童要養成正確的生活飲食衛生習慣: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飲食習慣,合理飲食,禁止暴飲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時要明確告訴孩兒童口腔衛生疾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鄒玲1,賽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疆博樂833418;2.新疆博州蒙醫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對健康教育應用于兒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方法隨機選取某所小學中的小學生共100名進行研究,然后進行為期一年的口腔衛生疾病的預防與健康教育,并對教育前后兒童對口腔衛生知識、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狀況的了解進行對比,評估結果。結果在進行健康教育前兒童普遍缺乏對口腔的知識,在經過為期一年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兒童對口腔知識有了明顯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顯著降低。結論對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提高兒童對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同時也能夠糾正其錯誤保健習慣,從而顯著提高口腔衛生狀況,降低口腔發病率,值得在臨床上大為推廣。關鍵詞:兒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圖分類號:R780.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類和淀粉,他們會在結合后產生酸性物質,造成牙釉質的受損,并最終形成齲齒。此外,禁止兒童在睡前吃含糖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為在夜間這些食物殘渣會腐蝕牙齒。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控制食物的進食量,飯后堅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溫開水或者淡鹽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積聚在牙齒上。此期兒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纖維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為這些食物能夠清潔牙齒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為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對牙齒產生摩擦而起到清潔的作用。
1.3.3指導兒童學會使用正確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傳進行刷牙的目的,明確告訴兒童堅持刷牙能夠去除牙菌斑,同時也能夠保障個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頭軟毛牙刷進行刷牙,因為這不但適合兒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夠充分接觸到孩子牙齒的周圍,可以徹底對牙周進行清掃。牙膏的選擇應該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換品牌。堅持每天刷牙兩次,采用豎刷法。
1.3.4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每隔半年去口腔醫院檢查一次口腔衛生,做到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衛生習慣,防止疾病的發生。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若P<0.05說明存在明顯差別,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對實驗中的兒童進行健康教育,然后對比教育前后兒童的口腔衛生知識、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狀況,結果教育后兒童對于口腔知識的了解,口腔保健行為以及口腔疾病狀況均大大優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3討論
篇3
醫學生作為具備醫療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群,他們的口腔健康行為和口腔保健意識還會緊隨其從事的口腔醫療工作被廣泛傳播到社會各個階層中去,對全民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疾病的診療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通過認識醫學生對樹立和保持健康行為起作用的各種影響因素,能夠更好的制定和實施最符合高等院校醫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醫學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我國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為包括利用牙刷、牙線、牙簽清潔牙齒;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潔治;氟化物的應用;對口腔疾病及時診斷、治療等。該文主要闡述影響醫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的主要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 個人因素
醫學生個人所學專業、對口腔健康的態度、生活習慣都影響其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專業學生對口腔健康行為的求知欲望、3個月內更換牙刷率、使用小頭軟毛牙刷率、豎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線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潔牙、去口腔門診就診率等健康行為明顯高于非口腔專業的學生。這是由于口腔專業的學生通過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學習,能夠系統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對于全身健康的影響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慮到自己未來從事口腔醫療職業等原因,更加會自覺地進行正確的口腔健康習慣及行為。隨著入校后醫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積累,高年級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明顯優于低年級的學生。個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為就越好。例如:在學生會里負責拉贊助工作的學生,他們的社交活動較多,注重個人形象的同時,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噴霧制劑、刷牙頻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診的頻率也都明顯較高。女生的口腔衛生行為明顯優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對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將口腔健康知識付諸于實踐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顯著優于男生。例如:男生經常一起熬夜打網絡游戲,游戲結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覺;男生吸煙,喜歡喝碳酸飲料行為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嚴重影響口腔的健康狀況。
2 家庭因素
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受家庭因素影響較重。家庭的經濟、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重視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對影響醫學生的健康行為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中小學文化甚至有的都沒讀過書,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不潔牙、吸煙、喝酒、咀嚼檳榔,甚至存在齲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門診檢查、治療,這樣的無視、消極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醫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而且口腔診療費用較高,很多醫學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狀況較差,但經濟條件受限,一般不會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診。相反家庭經濟條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對口腔健康越重視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學生定期口腔檢查率、潔牙率、齲齒充填率、缺失牙修復率等等口腔健康行為越好。
3 學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經過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獲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為中的。但是調查顯示,醫學院校大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回答的正確率欠佳,在這樣沒有知識為引領的醫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習慣就更令人堪憂,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識才可能對健康行為的形成產生影響。所以,加強醫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獲得也是影響口腔健康行為的重要因素。而在醫學院校大學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識的途徑中,學校教育就占到56.4%。醫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課堂外還有多種途徑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內貼吧、校園廣播站開辟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知識內容的教育專欄;每年9月20日開展免費口腔檢查、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咨詢、口腔疾病診療咨詢等愛牙日宣傳活動;利用墻壁板報,如:食堂、教學樓、實驗樓、宿舍等的墻壁,將口腔健康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形式或在學校宣傳欄櫥窗內開辟口腔健康教育專欄;利用學校校報、舉行口腔健康教育講座、口腔健康知識競賽等多種多樣的教育信息傳播途徑,更能引起廣大學生的興趣,能夠在業余時間,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轉變成日常口腔健康行為。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新載體,更容易被醫學生接受。最近幾年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且校園內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醫學生無論在實驗室、圖書館、宿舍、餐廳等學校的各個角落隨時隨地都能瀏覽到網絡上口腔健康知識、健康保健行為宣傳內容。而且,學生集體住宿,朝夕相處,彼此間有很強相互影響和滲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為極易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帶動更多的學生建立、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
另外,建議學校組織大學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體檢,讓學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對醫學生的身體健康會有哪些危害,使學生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根據自身具體狀況,從根源出發提高口腔健康意識,改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對口腔疾病進行早起預防和早期治療,從而提高口腔健康狀況,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4 牙科畏懼癥
牙科畏懼癥是指患者對牙科診治過程或其中某些環節表現出緊張、焦慮和恐懼的情緒。牙科畏懼癥是影響人群牙科就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口腔健康檢查、診療的;在以往的診療過程中有記憶深刻的疼痛或者和醫護人員發生過口角,有不愉快經歷的都會導致醫學生產生牙科畏懼癥。例如:口腔專業的學生,經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假期臨床見習、口腔科實習的系統“武裝”,他們對牙科的畏懼程度顯著低于非口腔專業的學生。醫學生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遺傳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煙等不良行為習慣的更懼怕到口腔科就診,因為這些學生通常會產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診。
篇4
1.1對齲齒的認知就單獨的齲齒知識點,參與調查的小學生作答正確率均較高,但能夠把所有正確的選項都選出的小學生只有23.42%。其中無論單獨的知識點還是對齲齒的總體認知,項目組小學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小學生。
1.2對口腔健康行為的認知在對日常口腔健康行為的認知中,81.75%的被調查小學生知道“應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項目組小學生(87.19%)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對于“刷牙出血要咨詢醫生”,總體正確率為72.66%,項目組小學生(89.01%)顯著高于對照組(53.75%);而對于“使用含氟牙膏”,總體認知較低(51.06%),對照組小學生(67.50%)反而高于項目組(37.01%)。此外,僅有26.97%的小學生知道“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利于牙齒健康”。
2口腔衛生行為
小學生能做到晚睡前從不吃甜食、早晚各刷一次牙,項目組分別為43.24%,78.04%,均高于對照組的12.50%,42.50%;94.46%的項目組小學生自己用一個漱口杯,對照組為81.01%。父母會經常檢查他們刷牙的效果及能做到正餐之間從不吃零食的小學生,項目組分別為28.47%,47.77%,對照組分別為33.75%,37.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3口腔衛生服務利用情況
3.1實施窩溝封閉情況37.84%的被調查小學生實施了窩溝封閉,其中項目組為55.31%,對照組為17.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477,P<0.01)。
3.2口腔衛生服務利用原因在過去1a中有過口腔衛生服務利用行為的小學生為578名,其中項目組296名,占本組學生總數的52.95%;對照組282名,占58.75%。項目組小學生口腔衛生服務利用前3位原因為定期檢查(28.38%)、牙疼(26.35%)、補牙(16.22%);對照組前3位原因為:牙疼(34.78%)、拔牙(43.48%)、定期檢查(10.87%)。其中定期檢查、補牙報告率服務項目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而拔牙的對照組小學生顯著高于項目組(χ2值分別為9.72,11.82,20.90,P值均<0.01)。在沒有就醫行為的小學生中,49.11%認為自己牙齒很好,不需要檢查;13.17%的小學生表示父母沒有帶自己去醫院;20.09%認為牙齒的問題不嚴重,不需要治療;9.60%認為有問題的是乳牙,早晚要替換掉,不需要治療。
3.3就診衛生機構類別在就診衛生機構的選擇上,選擇省市級綜合醫院和私人診所的小學生對照組(36.17%,14.90%)均高于項目組(19.93%,2.37%),選擇口腔專科醫院的小學生項目組(72.30%)高于對照組(42.55%)。經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6.53,11.55,18.10,P值均<0.05)。
4討論
篇5
【關鍵詞】小學生 口腔保健 健康教育 行為干預
【中圖分類號】R78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9-000-01
齲病、牙周病是少年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齒列為危害人體健康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僅威脅著成人的健康,同時也導致兒童齲齒等疾病的發生。學生口腔健康行為的形成受到家庭環境、家長文化素質、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口腔衛生行為的養成起著關鍵作用,對此,我們在口腔試點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干預,并在干預前后進行口腔狀況檢查和口腔衛生知、信、行問卷調查以檢驗干預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遼寧省營口蓋州市口腔試點學校三、四兩個年級學生共528人,其中男300人,女228人,年齡8~10歲。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采用設計調查問卷,經過統一培訓的班主任做填寫說明,由學生自行填寫,采取當場發卷,立即做答,當場收卷的方式,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調查1次:2008年3月發放調查問卷522份,回收有效卷507份,有效率97.13%,2009年5月發放問卷528份(同一批學生),回收有效卷514份,有效率為97.34%。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基本知識、口腔保健態度和口腔健康行為。
1.2.2 口腔普查 干預前后對試點學校學生進行口腔狀況檢查,所有的檢查由口腔專科醫生實施。
1.2.3 干預方法
(1)健康教育:通過宣傳資料、宣傳專欄、定期為學生上口腔保健課及舉辦口腔衛生知識講座和知識競賽等方式,為學生傳授系統的口腔衛生知識,促進口腔健康行為的養成。(2)干預性治療:督促患有齲病的學生及時到醫院治療。
1.2.4 統計學分析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 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口腔知識知曉率情況
干預后,學生對“一生有二副牙齒”、“乳牙有20顆”、“經常吃甜食會損害牙齒”、“含氟牙膏能預防齲齒”和“正確的刷牙方法”的知曉率分別為96.89%、94.94%、98.05%、97.28%和86.38%,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
2.2 干預前后對待口腔疾病態度變化情況
干預后,認為患有齲齒和牙病應該就醫治療的學生分別為86.96%和80.54%,均比干預前顯著提高(P
2.3 干預前后健康行為形成變化情況
干預后,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形成率顯著提高,“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每次刷牙時間3min以上”、“每次更換牙刷不超過3個月”和“定期口腔檢查”的形成率分別達到95.72%、81.71%、89.11%和92.8%,均高于干預前(P
2.4 干預前后學生患齲狀況
干預后,學生患齲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而充填率有所提高。其中,干預后乳牙患齲率顯著降低,恒牙充填率顯著升高(P
3 討論
3.1 結果顯示
(1)經過一年多系統的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比干預前明顯提高,其中“一生有二副牙、經常吃甜食會損害牙齒、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預防齲齒”等知曉率≥96%,已達到了《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1―2010年)》提出的目標,表明針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是必需的、通過對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從而在行動上有所改進,使以前一些不正確的衛生習慣得以改變,表明行為干預是有效的。但調查結果也表明,還有近14.12%的學生還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更談不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這說明部分學生對刷牙缺乏足夠的認識。刷牙是每個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能有效地預防齲齒,因此應從小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2)學生乳牙患齲率明顯下降,但充填率提高不顯著,這一方面與家長對孩子的牙齒特別是乳牙齲病重視不夠,認為乳牙始終要被恒牙替換,治療不治療無所謂,沒有認識到口腔保健對其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與人們口腔保健意識淡薄、保健知識欠缺有一定關系。
3.2 學校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模仿性強,求知欲高,可塑性大,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黃金時期[2]。學校應將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培養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衛生狀況。
3.3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小學生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有賴于家庭因素,家長本身的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習慣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開設家長課堂,或利用家長會對其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家長口腔保健意識,從而帶動、督促子女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曉陽.論醫學模擬教育平臺構建與應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68-69.
[2] 馮奕文.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其知識、行為的影響.實用預防醫學,2008,15(5):1621-1623.
篇6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過對居民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講解保護口腔健康應掌握的知識,生活方式關系著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結果:從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飲酒都是可以威脅口腔健康的問題。
結論:對居民講解口腔健康的知識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對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關鍵詞:口腔衛生口腔衛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13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漲,居民壽命普遍延長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識的學習,而健康知識應從口腔健康開始做起常言道“病從口入”,衛生部門應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從中提高居民的身體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針對口腔疾病的預防和口腔健康應改善不正確的生活方式。
1相關資料與方法
1.1相關資料。居民口腔健康衛生的調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衛生的知識不注意口腔健康,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從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食物不干凈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對口腔衛生及口腔健康應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預發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衛生。
1.2保護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衛生保健可以通過宣傳從而讓居民對口腔衛生有了解,保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衛生如:飯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護理保證口腔衛生的健康,大多數居民對口腔衛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確的[2],注意口腔衛生可以從日常飲食開始護理,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以及飯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預防的理解還是存有誤區,應該對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與知識提高認識。
1.3老年人口腔衛生。隨著社會發展老齡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對口腔衛生的認識上缺乏知識性和理解性,從而形成老年人對口腔衛生不了解引發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衛生應引起關注,進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衛生和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口腔內牙齒老化,導致口腔內存有異物應在飯后漱口清理口腔內的衛生,保持口腔清晰預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衛生的習慣。
1.4口腔衛生。口腔衛生給很多居民帶來困擾,預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口腔內的健康,提高口腔衛生的認識程度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對口腔問題的關注性。從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廣可以讓居民對口腔衛生有所重視[3],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保持口腔衛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居民自我保護口腔衛生的形式,從而得到良好的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2方法
保持口腔衛生的健康可以預防口腔疾病,促進口腔的健康以及身體健康,保持口腔衛生每天早晚要堅持刷牙、飯后漱口從而保持口腔內的衛生,飲食方面應注意食物的衛生以免對口腔造成傷害。口腔衛生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居民,因為口腔疾病屬于常見病發率無年齡界限,所以保持口腔衛生極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口腔疾病綿延擴大形成口腔潰爛,提高居民對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內的清潔,合理預防口腔疾病的爆發。
2.1口腔衛生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問題也在進一步的困擾著我們,口腔衛生可以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口腔衛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現口腔疾病應及時進行治療,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發病率較高復發效率也是較高,所以應該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對口腔衛生的認識進行口腔疾病的預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視,不注重口腔的衛生會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針對口腔疾病的癥狀應保持[5]口腔的清晰,養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潔的習慣可以預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遠離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內清潔,口腔健康檢查可以起到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不注意口腔衛生可能引起口腔潰爛或更嚴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發病率極快要及時治療,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時應及時的進行口腔衛生的治療,避免口腔疾病進一步的蔓延形成更嚴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當前社會發展極快居民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口腔衛生健康進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衛生的健康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衛生關乎著居民的口腔健康極其重要,所以應該保持口腔內的清晰遠離口腔疾病。提高對口腔衛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認識,合理的保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現在正在逐步進行完善。
4結果
口腔衛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價值[6],口腔疾病的爆發時間短無季節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廣大居民注意口腔衛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不規則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關鍵如吸煙、飲酒、都會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調整生活方式來預防口腔疾病,戒煙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對口腔起到保護作用,口腔衛生的健康應引起廣大居民的重視,從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預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討
針對口腔衛生以及口腔疾病進行探討,口腔衛生是口腔疾病的發病因素。所以,居民應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內清晰,從而達到預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衛生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在針對口腔保健的過程中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居民口腔衛生是維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衛生才可以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榮,劉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識和行為現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艷,丁亞萍等.大學生口腔保健狀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02):88-90
[4]文斌,黃彥,何予敏.對圍產期婦女開展口腔衛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江西醫藥.2010(03):239-240
篇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6-0077-01
【關鍵詞】老年 肝病病人 健康教育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肝病病人406例,對其中162例老年肝病病人進行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在406例肝病病人中,經統計,肝癌37例,肝硬化248例,肝炎121例;男311例,女95例;城市病人254例,農村病人152例;60歲以上的老年性肝病病人162例。
2 健康教育
2.1 目標(計劃實施) 針對病人存在的知識缺乏、營養失調、潛在的并發癥等護理問題給予指導。
2.2 飲食指導 介紹老年病人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在尊重老年人飲食習慣的情況下:(1)指導病人進食優質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水果、谷物等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有食管靜脈曲張者避免破裂出血,進少渣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多用蒸煮方式烹調;(2)有腹水者限制鈉鹽的攝入,如含鈉飲料、醬油等,以防加重腹水;(3)有肝性腦病者,禁用蛋白質食物。
2.3 心理指導 老年肝病病人的共同特點是擔心病情惡化,煩躁易怒,性情怪癖、固執,自尊心強。指導家屬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盡可能滿足合理要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解釋情緒激動可誘發上消化道出血,使病人保持積極樂觀態度,鼓勵病人樹立信心。
2.4 起居指導 (1)保持病室空氣清新,通風良好;(2)說明休息的重要性,能減輕肝臟的負擔,有利于肝功能恢復、肝細胞修復和再生;(3)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以促進食欲;(4)病情允許者,可適當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逐漸增加抗病能力。生活要規律,活動要適度。
2.5 行為指導 在162例老年肝病病人中有飲酒史者占93例,對此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講解酒精性肝病的危害、并發癥、預后、防治原則,說明肝病病人為什么必須戒酒。(1)酒精在腸道內吸收很快,90%以上的酒精在肝內分解代謝,被乙醇脫氫酶氧化為乙醛,直接損害肝臟,使肝細胞變性、壞死;(2)多次大量飲酒可引起食欲不振、嘔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癥狀;(3)乙醇的毒性常影響肝臟對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正常代謝,導致嚴重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硬化;(4)飲酒是慢性肝炎復發的誘因,鼓勵老年肝病病人摒棄不良肝病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2.6 護肝指導 (1)宣傳肝炎預防、保健知識;(2)指導病人服用保肝藥物,助消化藥如食母生、多酶片等;(3)針對老年人肝臟的特點及肝病的存在,故應慎重用藥,以免加重肝細胞損害。
2.7 隔離指導 病人因患肝炎、肝硬化,擔心自己的病傳給家人,因而思想負擔重,有孤獨、自卑感,應指導病人和家屬怎樣消毒隔離。(1)各種食具和物品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觸過的被褥衣服進行暴曬;(2)日常用品(如水杯等)單獨使用;(3)家庭實行分餐制或碗筷隔離。
2.8 出院指導 因人而宜,針對不同的老年性肝病病人進行不同的指導,介紹出院后的飲食、休息、用藥、活動、并發癥的預防及觀察、復診時間等。
3 效果評價
3.1 通過與老年肝病病人和家屬召開座談會、發調查表、設意見簿等,廣泛征求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反應,有95%的病人受益,學到了自我保健及護理知識,對多種宣教形式滿意,尤其是對“酒精與肝病”的關系認知效果最佳,93例有飲酒史的病人中,自動戒酒者89例;吸煙41例中,戒除34例。自我保健知識的了解情況,見表1。
篇8
【關鍵詞】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門診牙齒保健規劃
1 背景
作為社區醫院口腔科門診醫師,從醫廿余年來,每日就診的口腔疾病患者絡繹不絕,所謂“幾十年如一日”一點也不夸張。而近些年來,隨著專業技術提高,治療范圍的拓展,僅筆者本人于門診預約病人時間已達兩周以上。面對這種現實,作為基層醫院的口腔科醫師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1]結果顯示,我國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患齲率為88.1%;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根齲患病率為32.7%;65歲~74歲老年人患齲率為98.4%;65歲~74歲老年人根齲患病率為63.6%。該調查將口腔內無牙齦出血、無牙周袋及無附著喪失或附著喪失不超過3毫米的狀況定義為牙周健康。調查顯示,全國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牙周健康率為14.5%,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兩成。
面對這種現狀,有關專家指出[2]“專業醫生有責任為病患和群眾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解除他們對專業治療的恐懼情緒,讓他們明白,加強對口腔疾病預防以及初期治療的重視是為了減少治療的成本。”并強調在全社會普及宣傳“預防+治療+有效交流”這一現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來提高我國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加強醫患之間有效流,減少牙病患者就診時疾患程度,倡導保健性口腔檢查,提高社區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驟
作為基層醫院的口腔科門診,日常接觸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該類疾病患者一般自覺癥狀和臨床體征均較明顯后才到醫院看病,就診時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盡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別高,而牙齒疾患的處理是慢工細活,并須有抗炎消腫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癥、并發癥等操作規范的客觀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發生?進而言如何保持牙齒健康?或講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齒保健?這不單是臨床醫生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亦應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識。
3.1 牙齒保健的重點環節
3.1.1 良好漱口習慣
在口腔科門診工作中,當對患者提及漱口時,他們經常提出“一天應漱口幾次?”、“用什么漱口?”這樣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飯后溫水漱口”是既能達到牙齒保健的目的又簡便易行的辦法。
飯后漱口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飯后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周炎、齲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溫度也是有講究的,倘若漱口時不注意水溫,牙齒受到驟冷或驟熱的刺激,不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還會直接影響牙齒的正常代謝,從而發生牙病,縮短牙齒的壽命。尤其是患有牙齒過敏,齲齒、牙周炎、口腔潰瘍、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熱刺激,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而溫水則是一種良性保護劑,對口腔、牙齒、咽喉都有保護作用。
3.1.2 正確刷牙
正確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齒及牙周組織菌斑和軟垢,可起到預防齲齒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損傷牙齒及牙周組織的豎刷法。刷上頜后牙時,將牙刷置于上頜后牙上,使刷毛與牙齒呈45度,然后轉動刷頭,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復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頜后牙時,將牙刷置于下頜后牙上,刷毛與牙齒仍呈45度角,轉動刷頭,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復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頜前牙唇面刷法與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時,可將劇頭堅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時,將牙刷置于牙齒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來回刷。
在堅持飯后漱口的基礎上,刷牙的時間每天應做到早起和晚上臨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鐘才能將牙齒的各個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為重要,它能清除當日三餐積存于牙齒上的食物殘渣污垢。否則,在夜間睡眠狀態下,口腔內滋生細菌,污物與唾液的鈣鹽沉積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會使牙齒發生齲齒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選擇
牙刷是大多數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選擇牙刷方面一般人們不是十分講究。那么,怎樣選擇有利于牙齒健康的牙刷?據口腔科專家建議[3]: 牙刷刷頭有大小及形狀之分,通常普通刷頭因為刷頭面積相對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觸,比較適合刷前門牙等靠前的牙齒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備有一個超小刷頭的牙刷,是因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齒(如智齒),位置比較隱蔽,不易刷到,而小頭牙刷能在口腔內靈活轉動,可刷到每一個牙面以及縫隙,特別是靠后的牙齒用小刷頭清潔效果更好。
不同年齡組,在選牙刷上也是有講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選擇(特別是幼兒)有它的特殊性,絕不能使用與大人完全一樣的牙刷;學齡前兒童選擇刷頭小、刷毛軟、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時則選擇刷頭大些的兒童牙刷,為吸引孩子愛刷牙,常常會選擇孩子喜歡的卡通造型。為家里老人選牙刷時,要注意避免過大過寬的刷頭,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齒磨損及牙周退縮,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還配備上與牙縫匹配的小型間隙刷,它可是一種專門用來清潔較大牙縫的特殊牙刷。
不論刷頭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軟。柔軟的刷毛一般彈性比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與牙之間、牙齦溝內等隱蔽處的細菌和食物殘渣,而且不會讓牙齦受損。
另外,及時更換牙刷也是保持牙齒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個重要環節。究竟多長時間更換一次牙刷?專家對此意見不一,通常認為1到3個月。據我們以往臨床宣教和調查的情況,有條件的家庭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牙刷,并建議一個牙刷的使用時間不應超過3個月。
3.1.4 牙結石的危害
牙結石是一種附著在牙面和齦緣上或齦緣下的一種石狀物。通常由于口腔衛生不佳,在細菌作用下,鈣磷沉積而形成包括口腔脫落上皮、細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礦物鹽的沉積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其次是磷酸鎂和碳酸鈣,有機物占少部分。這種鈣磷沉積是緩慢的,如果經常刷牙可隨時去除,否則會越積越多、越厚。另外,某種原因造成一側咀嚼習慣者,其不用的一側牙齒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積較多的牙結石。
牙結石形成后對人體的危害取決于機體對牙石刺激反應性和修復能力,有的病人表現為牙石的壓迫致牙齦萎縮;而另一些則表現為牙齦受刺激后炎必增生,嚴重的則表現為牙周組織的破壞而發生牙周病,出現牙齦出血、口臭、牙周溢膿、牙齒松動等改變。
3.1.5 定期進行正規口腔檢查
據調查顯示[4],美國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進行2次口腔健康檢查與清潔。而在中國,60%以上的百姓從未看過牙醫,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的習慣。
齲病和牙周病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口腔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是導致牙齒喪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樣防止齲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動因素,牙結石尤其是牙齦下結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禍首。而定期口腔檢查、定期潔牙能有效維護和保持牙周組織健康。
結合臨床經驗和我國經濟現狀,一般建議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這是擁有一副健康牙齒的基本保障。
3.2 門診牙防措施
各級各類醫院或門診不僅是醫療服務的窗口,更應是宣傳普及醫療衛生知識的最佳舞臺。在提高我國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標和意義方面,口腔科門診進行牙病預防、牙齒保健的講解和宣傳,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徑。
3.2.1 宣教
除臨床醫護人員在接診中對每一位患者進行針對性較強的牙齒醫療和保健性指導外,可在診室內外布置形象、簡潔、明快的宣傳圖片和文字說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個月)更換宣傳欄,能夠起到更好的臨床效果和社會效應。
3.2.2 回訪
通常對于曾經就診的患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電話回訪或家訪,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帶來更廣泛的社會效應。多年來,我們通過電話預約門診和不定期電話回訪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門診就診人員的數量和范圍,而且在牙齒保健知識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上也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效果。
3.2.3 個體化牙防措施
對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進行針對性的宣教,經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結果。凡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師對此都會有較為深刻的體會,而定期或不定期電話回訪恰恰又是“個體化”醫療宣傳的有效手段。
4 總述
我國口腔健康水平處于一個不高的水平,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不斷提高全民素質、讓更多的人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這不僅是國家現在和未來在口腔衛生保健事業上的目標和追求[5],也是每一個社會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口腔科醫師如何把這種責任和義務轉化為行動并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去?該規劃即是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答。
參考文獻:
[1]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齊小秋主編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中老年人蟲牙比孩子多》來源“食品藥品安全網”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責編: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篇9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門診診治牙周炎的40~60歲絕經期婦女35例為牙周炎組。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牙周炎;②40~60歲的絕經期婦女;③有正常思維和語言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嚴重心、肺疾病、腦、肝及腎疾病。同時選取40~60歲的絕經期無牙周炎的健康婦女45例作為對照組。
1.2調查內容
除年齡、民族、學歷、居住地等一般情況外,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健康行為:是否有吸煙、飲酒及嚼檳榔等習慣;②口腔健康狀況:是否有牙齦出血,是否自覺有口腔異味、牙齒松動、夜間磨牙、食物嵌塞等;③口腔保健:刷牙次數、時間,是否定期潔牙,是否有口腔就診史和自我口腔健康評價等。問卷中內容由患者填寫或由患者口述調查員填寫,共發出問卷98份,最終回收80份。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年齡比較
兩組絕經期婦女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見附表。
2.2絕經期婦女患牙周炎的影響因素
絕經期婦女患牙周炎與居住地、口腔就診史、使用牙線及漱口水、使用牙刷種類無關(>0.05),與未接受高等教育、不正確的刷牙方式(每日刷牙次數及時間少、刷牙方法錯誤等)、未定時潔牙相關。見附表。
2.3兩組患者的口腔健康滿意度
2.3.1牙周炎組牙周炎組對自己目前的牙齒、牙齦健康及口腔衛生狀況評價較好的分別占25.7%、25.7%和51.4%。絕大多數患者同意口腔健康對自己生活很重要,僅有2例農村及大專以下學歷患者覺得口腔健康對自己生活無所謂。大部分患者同意應定時口腔檢查、預防牙病首先靠自己,有7例對口腔檢查持無所謂態度。2.3.2對照組對照組對自己目前的牙齒、牙齦健康及口腔衛生狀況評價較好的分別占48.9%、53.3%和55.6%。所有對照組調查對象認為口腔健康對自己生活很重要,絕大部分同意應定時口腔檢查、預防牙病首先靠自己,僅有2例農村及大專以下學歷的對照組調查對象覺得定時口腔檢查對自己生活無所謂。
3討論
牙周病是一種全身和局部聯合作用的多因素疾病,對絕經期婦女而言,牙周病的產生無疑與全身因素密不可分。絕經期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全身性骨質疏松,造成牙槽骨的萎縮以及牙齒的脫落,因此絕經期婦女是牙周炎的易感人群。除雌激素水平的影響外,個人口腔保健意識和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也與牙周炎的發生息息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除激素水平的影響外,絕經期婦女發生牙周炎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學歷、刷牙時間、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方法及定期潔牙。未受過高等教育、刷牙時間越短、刷牙次數越少、橫刷法、無定期潔牙習慣的絕經期婦女患牙周炎的可能性較大。牙周病的預防可以通過刷牙這種機械性除去口腔軟垢和牙菌斑的方法起良好的預防作用。有研究表明,刷牙次數的多少、刷牙時間的長短與牙齒缺失呈負相關[2]。調查發現,雖然多數人都能做到每日刷牙,但絕大多數人在刷牙次數、刷牙時間方面并非完全正確。牙周炎的預防要做到:刷牙2次/d,3~5min/次,早晚都要刷,晚上尤其重要,飯后要漱口,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9]。調查顯示,牙周炎組僅有1例患者刷牙方法完全符合正確刷牙的標準。絕經期婦女作為牙周炎的易感人群,除培養刷牙意識,更要注意正確刷牙方法的培養。由于牙菌斑生長24h后就逐漸不易用一般的刷牙方法去除,因此早期控制應放在第一步。指導絕經期婦女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用豎刷法,一般要求1d數次刷牙,飯后刷牙,自己有專用的牙刷,牙刷要選用柔軟的刷毛,選用最好的保健牙刷并定期更換,必要時視自身情況選擇牙線和牙間刷。有研究表明,同時使用Bass刷牙法和牙間刷清潔牙間隙對慢性牙周炎病情控制最為有效[10]。本調查顯示,兩組在使用不同類型的牙刷及更換牙刷頻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考慮與樣本搜集量不夠有關。無定期潔牙習慣的絕經期婦女更易患牙周炎。本調查顯示,牙周炎組僅有5.7%的患者有定期潔牙習慣,遠遠少于對照組(40.0%),表明專業的口腔潔治對牙周炎的預防有積極作用。齦上潔治作為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的重要方法,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牙周病的基礎治療方法用于臨床[11]。口腔潔治可清除日常刷牙時無法清除的牙菌斑和牙結石,可有效預防牙周炎,并防止復發。絕經期婦女需要專業的保健指導,提高對定期潔牙的重視程度。如告知患者每隔6~12個月需潔治1次,尤其是發現有牙齦出血的患者,早期到醫院就診,可以有效預防牙周炎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炎組和對照組的口腔就診率分別為45.7%和48.9%。≥1/2的牙周炎患者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口腔治療,反映出其口腔保健意識的淡薄,缺乏防病、治病的概念。保健意識的薄弱同時還可以體現在是否使用牙線及漱口水,牙周炎組和對照組使用牙線分別占25.7%和35.6%,使用漱口水僅占20.0%和24.4%。牙線的使用可以幫助清除牙鄰面的食物殘渣,減少牙菌斑的生成,從而達到預防牙周炎的目的;漱口水可減少主要致齲菌及牙周主要致病菌,對預防口腔疾病具有指導意義。
篇10
【摘要】目的 掌握鄂爾多斯市集體兒童健康狀況,為提高集體兒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將2004~2008年鄂爾多斯市18所幼兒園3~6歲兒童健康檢查的資料統計分析。 結果 體格發育指標5年間變化,按年齡別體重(W/A)、年齡別身高(H/A)和身高別體重(W/H)達均值加減標準差人數的百分比呈逐年增加趨勢,營養不良患病率波動在2.99%~1.95%;5年間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貧血患病率波動在3.06%~3.75%;5年間齲齒患病率呈下降趨勢,視力低下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結論 兒童營養發展不平衡,今后應進一步加大托幼園所的營養管理,加強口腔保健的管理,廣泛推廣適合集體兒童使用的預防措施,加強兒童眼保健的管理。
【關鍵詞】動態變化;體格生長;營養
為了掌握鄂爾多斯市集體兒童健康狀況,探討托幼園所兒童生長發育的動態變化,對本市的18所幼兒園的5年健康檢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找出本地區集體兒童健康的變化趨勢,為提高兒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2008年鄂爾多斯市18所幼兒園3~6歲兒童健康檢查的統計資料。
1.2 方法 (1)營養不良的評價標準:采用WHO推薦的年齡別體重(W/A)、年齡別身高(H/A)和身高別體重(W/H)的診斷標準診斷低體重、發育遲緩和消瘦。界限值為M-2s;(2)肥胖的評價標準:根據WHO同性別W/H>20%為肥胖診斷標準;(3)貧血診斷標準:血紅蛋白測定采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末梢血法,血紅蛋白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X2檢驗。
2 結 果
2.1 體格發育指標 5年間變化 W/A、H/A和W/H達標( ±s)人數分別由65.0%、63.5%和66.0%上升到70.9%、69.8%和70.8%,呈逐年增加,差異有顯著性(X2分別=25.2,28.1,17.0,P均
2.2 集體兒童患病變化情況 5年間營養不良患病率波動在2.99%~1.95%;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趨勢,2008年比2004年增長1.95個百分點,差異顯著(X2=24.91,P
3 討 論
3.1 體格發育情況 5年資料顯示,3~6歲集體兒童W/A、H/A和W/H達標人數的百分比呈上升趨勢。反映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托幼園所衛生保健管理得到了加強,托幼園所更注重了對兒童營養、預防疾病方面的管理,兒童整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2 營養性疾病分析 兒童的營養狀況是衡量兒童健康水平的靈敏指標,營養不良患病率能反映出該地區群體兒童健康水平。5年間低體重、發育遲緩和消瘦型營養不良患病率波動在2.99%~1.95之間,雖然患病率較低,但下降不明顯,說明營養不良患病率達到平臺期;肥胖患病率5年間呈上升趨勢,單純性肥胖已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反映出兒童營養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一部分兒童處于營養不良的一端,一部分處于單純性肥胖的一端。貧血患病率5年間患病率波動在3.06%~3.75%之間,但5年下降也不明顯,說明貧血仍是影響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今后應進一步加大托幼園所的營養管理,打開營養管理的新局面,首先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讓家長參與到科學膳食中來;其次對園所的保健醫生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科學膳食的管理能力;第三要把科學膳食和適量運動和日常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改善兒童的行為,讓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第四定期的體格生長和營養監測要加強,及早發現體重變化和營養指標的變化,預防和治療營養問題[3,4]。
3.3 齲齒患病情況 齲齒患病率5年間呈下降趨勢,由2004年的37.9%下降至2008年的29.3%,說明托幼園所的口腔保健管理得到加強,與采取的一些口腔預防措施有關。但不能忽視的是齲齒患病率還處于近30%,提示應進一步加強口腔保健的管理,廣泛推廣適合集體兒童使用的預防措施,同時加強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注重牙齒營養衛生,全面保護兒童牙齒,降低齲齒患病率。
3.4 視力低下情況 視力低下的發生率,5年間呈上升趨勢,2008年比2004年增長5.1個百分點。說明兒童的眼保健工作需要深入的開展。一方面要宣傳眼保健知識,加強用眼衛生的管理。同時加強對眼的全面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異常,及時確診,盡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楊衛平,杜鑫.北京市東城區0~6歲兒童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3):202-203.
[2] 劉湘云,陳榮華.兒童保健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9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