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中醫健康指導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的中醫健康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血壓的中醫健康指導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114人,經過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調查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3歲,其中,有男性患者54人,女性患者60人,經過對患者檢查后發現,患者均患有高血壓疾病,滿足我國2005年所設定的高血壓防止指南診斷標準,可對其進行調查研究。

1.2方法

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對照組共56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人,女性患者32人,觀察組患者共58人,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8人,經過調查研究,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壓等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對照組采用我院以往的方式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采用我院以往所使用的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主要方式為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并定期有專家或專業醫生對患者進行書面宣教,向患者支出該疾病所應注意的方面并指導高血壓患者建立起科學的生活方式,保證患者能夠對該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日后服藥控制疾病的過程中能夠相對的更加專業。當健康指導完成后,由護理人員對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與治療情況、病情恢復程度以及依從性等方面進行對比觀察,并根據得出數據討論出兩種護理方式的優劣。

2.結果

我院對患者實行定期回訪制度,對于兩組患者定期保持聯系,在兩組患者分別治療兩年后,我院對患者的收縮壓以及伸縮壓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數據如下表一、二、三所示:

表一: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前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

表二: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前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

表三: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兩年后收縮壓以及伸縮壓情況對比

根據表格可知,觀察組患者經過兩年治療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控制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3.討論

高血壓是當今社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并且,高血壓還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基礎,高血壓能夠影響人體內心臟、肺部、腎臟等許多重要器官的功能,進而使得人體內器官提早衰竭,人的壽命將會大大減少。

篇2

阜新市中醫醫院急診,遼寧阜新 123000

[摘要]高血壓前期是在JNC-7報告中被首次提出,指血壓介于正常血壓與高血壓之間的狀態,臨床大量研究資料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險因素。“治未病”屬于中醫學理論,是為防止疾病發生或者發展而采取的相應措施,其中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健康管理則是改變既往單純予以藥物治療的方法,以患者個人不同健康危險因素為根據而進行的健康綜合干預。該研究主要從高血壓前期概念與危險因素、生活干預為主的防治方式及治未病指導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3大方面,對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高血壓前期建立健康管理體系進行探討。

[

關鍵詞 ]治未病;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5)02(c)-0147-02

Study Guid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ZHANG Dandan

Fuxin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mergency ,Fuxin,Liaoning Province,123000 China

[Abstract]Prehypertension was first proposed in the JNC-7 report, refers to the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tatus ranged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research data indicate tha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isease or the development and taken its central idea of including non-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both changed in two ways. Health management is changing the method of previous drug therapy alone be healthy individual patient risk factors for different health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specific measures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concept of pre-hypertension, prevention-oriented way of life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o guide prehypertension aspects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ed prehypertens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Treating disease; Prehypertension; Health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張丹丹(1975.11-),女,遼寧黑山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研究內科護理學。

高血壓是以舒張壓與收縮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因此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現代醫學認為其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該病癥目前仍較為廣泛地存在知曉率低、控制率低以及治療率低等問題,表明預防高血壓的力度不足。隨著中醫理論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群健康管理意識的逐步增強,探討如何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思想下,制定規范化的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1 高血壓前期概念與危險因素

高血壓前期這一概念首先是在2003年的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第7次(JNC-7)報告中被提出,120~139/80~89 mmHg是其規定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范圍。臨床研究指出,超重、肥胖是造成高血壓前期的主要危險因素;此外,性別、年齡、吸煙、家族史以及空腹血糖等亦屬于高血壓前期的獨立危險因素[1]。由此可知:高血壓前期危險因素繁多,了解并掌握其概念和危險因素,有助于針對性指導高血壓前期患者建立規范健康管理體系。

2 高血壓前期以生活干預為主要防治方式

高血壓前期人群已處于亞健康狀態,且已成為發展至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文獻指出:與血壓正常的人群相比較,高血壓前期人群進展為高血壓的概率高達2倍,提示早期對高血壓前期人群給予規范健康管理有助于預防高血壓疾病的發生[2]。同時JNC-7報告和2007年的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提出,改變高血壓前期人群的不良生活習慣應當是防治該病癥進展的主要方式,具體可包括減少鈉鹽攝取量、加強運動鍛煉、戒煙戒酒以及維持情緒穩定等多個方面。總體而言,高血壓前期患者應該從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著手,以建立規范的健康管理體系。

3 治未病指導高血壓前期建立健康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

與常規健康教育有所不同,健康管理是以患者個體健康危險因素作為依據,通過改變既往單純予以藥物治療的方法,并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可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治未病”最早出自于我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也是我國現存成熟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是指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實現防止疾病發生、進展的目的,中心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就未病先防而言,注重通過飲食、精神等日常生活方式的調養預防疾病;就既病防變而言,注重掌握病癥發生、進展以及傳變客觀規律,予以針對性調養以便防控疾病進一步惡化。祖國醫學認為,高血壓屬于“頭痛”、“眩暈”等范疇,肝腎陰陽平衡失調是其主要病理機制,外因多為情志失調兼飲食、勞倦內傷,內因多為體內陽盛陰虛、精氣衰減[3]。隨著中醫治療高血壓研究的不斷深入,將中醫理論中的“治未病”思想應用于指導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能夠充分利用辨識體質、辨證論治等中醫的獨特經驗,為早期防治疾病提供指導。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點在于養生,主張順應自然客觀規律的變化、保持精神持守而不外散以及調和陰陽平衡,以達到提高機體抵抗病邪、適應外界環境的目的。膏粱厚味、疲勞過度、情志不暢等均易引發高血壓,高血壓前期理念的提出是高血壓防線的前移,對容易罹患高血壓病癥的人群具有警示作用[4]。

3.1.1 調理情志 情緒起伏波動變化大,是誘發人體血壓升高的直接因素之一。祖國醫學認為,突然而強烈的精神刺激會導致人體氣機逆亂,造成體內血氣陰陽失調,進而容易誘發疾病,因此消除消極情緒、保持精神愉快、維持平和心態等調理情志措施對于防控高血壓前期的進展具有積極意義[5]。

3.1.2 節制飲食 祖國醫學認為,若過食肥甘厚味則容易造成痰濕上擾,若過食辛辣等刺激類食物,加之煙酒無度,容易化火傷陰,最終導致形成高血壓病癥,因此合理制定膳食計劃對于降低并維持血壓水平尤為重要[6]。具體健康管理措施如下:指導患者堅持飲食有節制,以低鹽、低脂、低熱量為總原則,多食富含鈣、維生素的食物,均衡攝取酸、甜、苦、辣、咸五味,以使體內臟腑各得其養;堅持少量多餐制,以便減輕機體胃腸負荷。

3.1.3 加強運動 適當的運動鍛煉有助于促使人體氣血通暢、控制體重、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及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有利于提高人體心血管調節能力,促進血壓水平保持穩定。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戶外有氧運動均是較好選擇。但是高血壓前期患者應當注意,需根據自己年齡、耐受度等條件對運動量進行適當增減,同時秉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鍛煉意識。

3.2 既病防變

高血壓前期患者自覺癥狀尚不明顯,因而出現可疑癥狀且具備高血壓危險因素者,應當行早期檢查,以便爭取控制疾病進展時間并確保良好治療效果。中醫體質學說指出,體質對于個體對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易感性具有決定性作用,可影響證候類型及疾病的發生與發展[7]。其中陰虛、氣虛和痰濕被中醫體質理論視為高血壓前期中的危險因素,因此針對患者個人體質進行健康管理,有利于促使其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平衡。

3.2.1 陰虛體質 高血壓前期老年患者多為陰虛體質,形體消瘦、急躁易怒,常伴有腰酸腿軟、尿黃便干等癥狀,所以應當從飲食和心理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飲食方面而言,告知患者多食芹菜、冬瓜、豆腐、瘦肉等食性平和、養陰清熱的食物,同時應當避免辛辣等刺激類食物,日常可沖飲白茶、枸杞子茶等。就心理方面而言,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注意其情緒變化,以便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進而消除患者心理顧慮。

3.2.2 氣虛體質 若高血壓前期患者為氣虛體質,則多表現為倦怠乏力、易煩健忘,久之則在其舌質暗紅邊會出現瘀點,所以應當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8]。就飲食而言,應當指導患者多食黑豆、紫菜、海帶等行氣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同時應避免雞肉、牛肉或生冷食物等,日常可沖泡山楂、絞股藍茶等。就生活習慣而言,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充足,住宅保持干燥、通風,氣候變化較大時注意及時加減衣物。

3.2.3 痰濕體質 若高血壓前期患者為痰濕體質,則多肢體麻木、頭暈頭重,所以應當從飲食和日常保健方面加強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就飲食而言,告知患者多食山藥、紅棗等化濕健脾的食物,同時少食油膩食物。就保健而言,患者應注意避雨避寒,定期進行運動鍛煉,輕柔按摩太陽穴等。

綜上所述,高血壓可引發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病癥,生活方式干預是防治高血壓前期發展的主要方法。治未病以預防為中心思想,是中醫學說中的重要理論,指導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時以治未病為指導思想,同時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具體經由調理情志、節制飲食、加強運動等環節實現未病先防,并根據患者陰虛、氣虛、痰濕等不同體質進行既病防變,有助于維持機體血壓水平,且能夠降低高血壓前期發展至高血壓的幾率。

[

參考文獻]

[1]劉巍,熊興江,王階.高血壓前期的中醫認識及治療[J].中國中藥雜志,2013,14(38):2416-2420.

[2]王雅琴,陳志恒,曹霞,等.高血壓前期健康管理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16):11-13.

[3]俞蔚,嚴靜,章一豐,等.浙江三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6(33):668-671.

[4]賈成林,陳瑜,張騰.醫藥對高血壓前期干預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3,3(30):156-160.

[5]田坤明,王瑞,由天輝,等.高血壓前期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和干預[J].實用醫學雜志,2013,8(29):1357-1359.

[6]劉倩倩,孫貴香,何清湖,等.高血壓前期亞健康狀態中醫證候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6(12):745-747.

[7]項穎,白桂春,吳黎明.高血壓前期的中醫辯體質施護[J].中國基層醫藥,2012,12(19):1913-1914.

篇3

關鍵詞: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血脂;血尿酸

為探討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異常、SUA升高的關系,我們開展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SUA關系臨床研究,為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提供客觀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北海市中醫院心內科住院及門診就診的北海籍或在北海居住>10年高血壓病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4例,女126例,年齡41~80歲。選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人員50例作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0~80歲。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 高血壓病診斷參照《心血管治療指南和建議》[1]標準。血脂異常診斷標準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確立的標 準[2]:TC>5.72 mmol/L,TG>1.7 mmol/L,HDL-C3.64 mmol/L。尿酸升高按國際高尿酸血癥(HUA)定義標準[3]:SUA男>420 umol/L,女>357 umol/L。中醫辨證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為依據。將高血壓病分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肝火亢盛、陰陽兩虛4個證型。

1.3納入標準 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年齡40~80歲,并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狀患者。

1.4方法 由3名中醫主治醫師對每例高血壓病患者采集病史并記錄,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分別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并由副主任醫師審核確定證型。患者禁食12 h后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5 mL,用美國德靈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TC、LDL-C、HDL-C、TG 、SUA。健康體檢者50例按同樣方法檢測血脂、SUA。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各組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

2.1高血壓病各證型分布分布,見表1。

2.2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異常情況 200例高血壓病血脂異常152例,占總數76%,TC升高141例、LDL-C升高74例、TG升高58例、HDL-C降低4例;SUA升高76例,占總數38%。各證型患者血脂、SUA異常率比較,見表1。

2.3高血壓病各證型血脂、SUA水平比較,見表2。

2.4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血尿酸的關系 本結果高血壓病各證型組、對照組血脂、SUA異常率比較;TC、TG、LDL-C、UA水平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或顯著差異(P

3討論

目前中國高血壓人群已高達2億;>18歲居民血脂異常率為18.6%[5];HUA約占總人口的10%[6]。本研究200例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高達76%、SUA升高為38%,明顯高于對照組及我國普通人群,表明高血壓患者易并發血脂異常及HUA。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血壓常與高脂血癥、HUA心血管危險因素并存、互相影響[5-6]。因此,對于高血壓治療,要同時控制高血脂、HUA。與文獻報道[7]相比,本組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率、血脂水平也較高,考慮與本地區為沿海城市,人們進食較多高膽固醇、高嘌呤海鮮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血脂、SUA升高與痰濕壅盛關系較大。表明痰濕壅盛是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的主要病機。中醫學古籍中雖無"血脂異常"之病名,但其關于“脂”“膏”的論述與現代醫學的“血脂異常”非常相似。古人認為,本病多發生于“肥貴人”,乃“膏粱之疾”。《素問?異法方宜論》云:“西方者……其民華食而脂肥。”這意味著本病的發生與肥胖、過食肥甘厚膩密切相關。素體脾虛或過食肥甘厚膩有礙脾之運化,脾之運化失常,則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濁。因此,痰濕內阻是血脂異常的基本病機[8]。現代大量醫學臨床與實驗研究已證實了高脂血癥為血中之痰濁.。

《金匱要略》有:“盛人脈澀小,……歷節疼,不可屈伸”的論述則闡述了肥胖脾虛濕盛體質易發痛風之病機。現代學者認為高尿酸血癥也是代謝紊亂所致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而使過多的尿酸停于體內形成有害之物,與“濁”相似[10]。

總之,本研究結果對高血壓病中醫辨證論治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潤霖,吳寧,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療指南和建議[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60.

[2]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172.

[3]心血管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診治專家共識專家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0,10(4):253-256.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趙文華,張堅,由悅,等.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特點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5):306-309.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1-30.

[7]張云飛.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紊亂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7,48(7):626-628.

篇4

關鍵詞:中醫預防保健指導;高血壓控制;臨床效果

高血壓主要是收縮壓或是舒張壓升高,多指收縮壓超過140 mmHg,舒張壓超過90 mmHg[1]。通常,高血壓的發生會使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受到嚴重損害,患者的心臟功能、腦功能、腎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且逐漸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傳統控制高血壓的方法多是采用西藥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效果不甚明顯[2]。本文探討了中醫預防保健指導對高血壓控制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為期一年的時間里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壓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42歲~76歲,平均年齡為(58.32±1.8)歲。本組患者中,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為(6.58±2.6)年。對照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43~77歲,平均年齡為(59.32±1.9)歲。本組患者中,病程2年~11年,平均病程為(6.58±2.4)年。鑒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資料等方面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緩釋劑進行治療,10 mg/次,2次/d[3]。連續用藥2個月。

1.2.2觀察組治療方法 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指導的方法進行干預治療。具體干預方法如下:

1.2.2.1引導患者進行自我保健 在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保健。例如可以安排有益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壓平穩的活動,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釣魚、養花草的方式陶冶情操。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按摩保健,用食指、中指按摩前額,用手掌對太陽穴進行按摩,將手指分開作梳頭活動等,每次持續5~10 min。

1.2.2.2采用食療方法進行治療 傳統中醫食療方法可以有助于平衡陰陽、幫助患者調和氣血。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可以選用以下食療方法:①選取500 g芹菜,用水煎服[4]。為有效調節其口感,可以加入適量白糖,代替日常茶水飲用。也可以取250 g芹菜加入10枚紅棗,以水煎服。②選30~40 g左右的山楂,取100 g粳米,10 g砂糖。將山楂放入砂鍋中,用水煎成濃汁,之后把殘渣去掉,把粳米放入濃汁中,加入砂糖煮粥食用。每次食用2次,可做加餐,但宜飯后食用。連用7~10 d,即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情況進行記錄并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對比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通過卡方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其舒張壓為(96.8±2.6)mmHg,收縮壓為(157.1±3.7)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其舒張壓為(97.6±2.4)mmHg,收縮壓為(161.2±3.3)mmHg。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和收縮壓沒有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為(78.9±2.4)mmHg,收縮壓為(112.0±3.2)mmHg。對照組患者舒張壓為(88.6±3.1)mmHg,收縮壓為(121.8±2.9)mmHg。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差異明顯,P

3討論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指導對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常規的西藥治療方法對于高血壓的控制有限,且長期服用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副作用,而采用中醫預防保健的方式加強對患者進行干預,可以使患者在相對安全、放心的情況下達到有效控制血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登,王志泉,曹海濤,等.社區高血壓中醫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1751-1753.

[2]馬亞,王高玲,申俊龍.有效實施社區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新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4,27(06):59-61.

篇5

關鍵詞:中醫;預防;高血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而高血壓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高血壓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是以動脈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持續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病,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在高血壓等慢病的防治過程中,中醫藥一直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歷代醫家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有效的預防保健方法,對高血壓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1中醫預防高血壓

1.1調節情志 中醫認為保持心態平和,情緒樂觀開朗,避免精神緊張,消除過分的奢求,悲怒不生,消除精神疲勞,調節臟腑功能,肝氣暢達,從而減慢心率,減低血壓。

1.2控制體重,適當鍛煉 高血壓的發病與人的體質有關,肥胖者預防高血壓應適當減肥,合理減少飲食量,適當增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減低體重,減少高血壓的發病機會。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年齡>40歲的人,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便于早治療。預防高血壓應調節好生活,盡量做到生活規律有序;要注意調節飲食,切勿過饑過飽。同時應注意飲食應清淡,避免高熱量、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三高"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提倡低鹽、低脂、低熱量的飲食原則。嚴格控制鹽的攝入,一般人攝鹽每天控制在6 g以下,中老年人應控制在4 g以下,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患者,最好每天控制在3 g以內,高血壓患者每天應控制在2 g以下,同時應少吃腐乳、醬油、腌制食品等[2]。

1.3戒煙限酒,適當飲茶 吸煙飲酒與血壓升高有直接的關系。吸一支煙可以使血壓升高25 mmHg,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動脈管壁變薄、變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壓。同時,專家建議高血壓患者最好戒酒,絕對禁止酗酒。中醫認為,茶葉具有清利頭目,提神、利尿等功能。因高血壓患者多屬陽熱之體,肝陽偏亢,因此飲茶要清淡適量,故一般以飲用綠茶、清茶等性偏涼的茶葉。

2中醫防治高血壓的保健方法

2.1按摩保健 ①浴面分抹法:搓熱雙手,從額部經顳部沿耳前抹至下頜,反復20~30次。然后再用雙手四指指腹從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雙側太陽穴,反復多次,逐漸上移至發際。手法輕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壓力以局部產生溫熱感為度。本法可降低血壓,增進面部光澤。②揉攢竹穴:用雙手拇指端分別按揉雙側攢竹穴約100次,用力要均勻。此法可減輕頭痛、頭暈等癥狀。③抹橋弓:頭偏向一側,用雙手四指指腹分別在對側耳后隆起處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口處,雙手交替進行,反復多次。此法有顯著的減壓效果。此外,如果高血壓患者在堅持服用減壓藥物,可用"抹、擦、梳、滾、揉、按"六字按摩法,可幫助鞏固降壓療效。抹,就是抹前額;擦,就是用雙手手掌摩擦頭部的作用兩側;梳,就是將雙手手指微屈,先從前額發根開始,一寸一寸向頭頂、腦后推著,邊推邊梳;滾,即滾動腰背部;揉,就是揉動腹部;按,按摩穴位。這些方法可以通經活絡,降低血壓。

2.2洗腳敷藥 晚上臨睡前,用溫水洗腳泡腳,洗泡過程中可以揉按交心涌泉穴,揉搓腳趾,然后用藥粉(牛膝30 g,吳茱萸5 g,為細末,分10次外用),醋調后用膠布外敷于足心,第2 d早晨去掉。

2.3食療方 ①醋花生仁:花生仁以食醋浸泡密封1 w后方可食用,每晚臨睡前服用2~4粒,嚼爛服下。②紫菜海帶湯:紫菜海帶適量,煮湯服用;③菊槐茶:、槐花、綠茶各等分,水代茶飲。④菊苗粥:甘菊苗30 g,切細和入梗米煮粥,加冰糖適量。⑤菊楂決明煎:生山楂15 g,10 g,草決明15 g,水煎成300 mL,分2次服用。

3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加大,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高血壓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對高血壓患者采用必要的中醫保健指導和預防,不僅可以讓他們對高血壓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認識到危害,及早采取干預措施,避免疾病以及并發癥的發生;而且還可以讓他們自覺得運用中醫保健方法進行自我保健,達到寧心安神、降低血壓、鞏固療效等作用,還可以降低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病率和致死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中醫特色護理;脈脹;高血壓病;預防保健

高血壓病是指血液在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持續高于正常水平的現象,其發病多無明顯癥狀,由于血管壁長期承受較高壓力,易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1]。高血壓病雖不可治愈但卻可控制,臨床西醫常以降壓藥物來治療高血壓病,但部分患者常因認知不足、服藥依從性差、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不佳等因素導致血壓控制不穩,甚至惡化[2]。中醫認為高血壓病屬“脈脹”范疇,可因外感六、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自然衰老等多種因素起病,多為本虛標實之證,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療效肯定,廣受醫患認可[3,4]。高血壓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其護理與治療并重。中醫特色護理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運用傳統中醫藥技術和方法,基于整體觀念予以辨證施護,從而保護人群健康,具操作簡便、費用低、適用性廣等特點[5]。基于此,本研究對高血壓病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并設計隨機對照試驗探究其應用效果,為臨床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收治的高血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共入組120例,隨機(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強。見表1。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高血壓病分級為1~2級;②高血壓病病史超過1年,需長期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③年齡<80歲;④可自理生活;⑤知情同意參與研究,且配合度高。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病者;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及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者。1.3干預方法2組均予以常規降壓/控壓藥物治療,期間停止其他降壓治療行為,治療6個月后門診復診,接受相關測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鍛煉指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定期隨訪等。觀察組接受中醫特色護理,具體為:①膳食護理。依高血壓病患者的證型予以個性化膳食指導,合理選用山藥、粳米、紅棗、海帶、芹菜、山楂、綠豆、天麻、決明子、何首烏、葛根粉等常見食材和藥材,肝陽上亢者多用決明子、山楂、綠豆、葛根粉、芹菜等等偏涼性食物以平肝潛陽;腎精不足者多用山藥、何首烏可固精益腎;氣血虧虛者多食山藥紅棗粥來補血益氣;痰濁中阻者可以海帶天麻湯來化痰清濁。②情志護理。按中醫五步法(測情、順志、移氣、施術、收氣)實施情志護理,通過和患者聊天來了解其病因,依據患者個性及具體病情擬定護理方法,采取音樂理療、按摩等方法進行情志疏導。③中醫技術護理。依據具體病情予以耳穴壓貼治療或足部穴位按摩,患者可根據自身適應性選擇其一,由專業人員指導患者掌握操作方法,患者每日自行按壓。④健身氣功。由專業人員指導患者學習并掌握太極拳和八段錦,發送教學視頻方便患者跟練,每日早晚進行。1.4觀察指標①血壓控制。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2組干預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②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2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6]。SAS、SDS均包含20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患者自評癥狀出現頻度由低至高分別記1、2、3、4分,各條目得分之和為粗分,將粗分轉化為標準分(標準分=粗分×1.25后取整數部分,0~100分)后作為最終評分,其中SAS<50分、SDS<53分為正常狀態,SAS、SDS的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③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記錄2組6個月隨訪期內心絞痛、腦梗死等心腦血管時間發生情況。④生活質量。使用高血壓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ICD-HY)V2.0評估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QLICD-HY共46條目,分為軀體功能(10條目)、心理功能(11條目)、社會功能(8條目)、高血壓病特異模塊(17條目)共4個領域,采用5點等距評分法(記1、2、3、4、5分),各領域粗分為該領域條目評分之和,隨后用極差變換法將粗分轉化為標準分(0~100分)作為該領域最終評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1.5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與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記作(x珋±s),行配對t檢驗或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記作%,行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均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壓控制2組干預前SBP、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SBP、DBP均明顯降低(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BP、DBP均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2心理狀態2組干預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2.3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在6個月隨訪期內,觀察組發生心絞痛1例,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67%(1/60),對照組發生腦梗死2例、心絞痛6例,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為13.33%(8/60),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33,P值為Fisher精確概率法結果)。2.4生活質量干預前,2組QLICD-HY的各領域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QLICD-HY在軀體功能領域、心理功能領域、高血壓病特異模塊領域上的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社會功能領域評分則無明顯提升(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在軀體功能領域、心理功能領域、高血壓病特異模塊領域上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4。

3討論

篇7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醫;隨證治療;中醫證治

【中圖分類號】R22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85-01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理妊娠情況,嚴重的患者可導致胎兒死亡[1]。中醫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也有較多研究,且多從脾虛、肝旺、氣滯等方面對患者給予治療[2]。我院為分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醫證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現進行了本次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7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6例,年齡在20~41歲之間,平均(30.24±4.22)歲。初產婦24例,經產婦12例。孕周在18~39周之間,平均(30.55±2.67)周。輕度妊娠高血壓24例,中度妊娠高血壓10例,重度妊娠高血壓2例。實驗組36例,年齡在21~41歲之間,平均(30.67±4.59)歲。初產婦26例,經產婦10例。孕周在19~39周之間,平均(30.85±2.66)周。輕度妊娠高血壓25例,中度妊娠高血壓8例,重度妊娠高血壓4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孕周和嚴重程度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包括硫酸鎂靜脈滴注、地西泮肌肉注射、心痛定舍下含服等。

實驗組患者給予中醫隨證治療。其中脾虛濕盛型給予真武湯加減治療,藥物處方包括山藥、白芍、白術、黨參薏苡仁、白蒺藜、冬瓜皮、茯苓等;肝旺脾虛型給予肝脾湯治療,藥物處方包括石決明、鉤藤、白術、天麻、澤瀉、茯苓、白蒺藜、半夏、黨參和山藥等;肝腎不足型患者給予滋肝益腎湯治療,藥物處方包括生地黃、枸杞子、黃芪、杜仲、玉竹、茯苓、薏苡仁、菟絲子、木瓜、旱蓮草、女貞子等;心肝火旺型患者給予龍膽天麻湯治療,藥物處方包括生地黃、生白芍、夏枯草、丹皮、澤瀉、薏苡仁、黃岑、鉤藤、石決明和天麻等。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血壓下降到正常水平,且眩暈和水腫等癥狀消失,在停藥后無復況。好轉:患者治療后血壓下降,且臨床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3]。

1.4 數據處理:將我院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經過治療后,患者血壓控制更好,總有效率為95.65%,其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患者(82.61%)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病理變化時由于患者的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各個器官的缺血和缺氧,進而發生水腫、蛋白尿、頭暈和頭痛等臨床癥狀[4]。

祖國醫學中對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辯證治療,是根據患者不同病癥給予不同的治療。其主要將妊娠高血壓分為腎虛、脾虛、氣滯和肝旺四個類型[5]。其中脾虛是指患者的陽氣虛損,且失于升清。導致運化無權;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面目和四肢浮腫,皮薄光亮,且出現疲勞、氣短、口淡、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淡、潤脈緩滑等,嚴重者還會出現頭暈頭重、胸悶心煩、嗜睡等。腎虛者多為下肢浮腫、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潤脈沉遲。肝旺者出現肢體腫脹、胸悶脅脹,其苔薄脈弦細。氣滯者在意頭暈頭痛為主,出現氣鳴痰粗,且脈弦滑,舌紅,上蒙清竅。

我院實驗組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給予了不同的中醫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有效率為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采用中醫證治具有較好的效果。

而中醫證治治療期間,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點:首先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如患者的年齡、產次、胎兒數、勞動強度、體型、家族史等,為其進行有效的辯證分型,根據患者的舌脈和體質作為參考,以區分各種病癥。其次,要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給予健康宣教,針對患者的情況給予積極的預防,尤其重視母體寒熱、虛實等偏差。第三,重視患者的不同臨床癥狀,從我們實際工作中發現,盡管使用中醫辨證可以有效地對患者的類型給予區分,但是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一,可能伴有不同的臨床癥狀,因此要注意給予隨證加減。最后,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注意為患者補充鈣劑等,共同為其給予治療。

總之,使用中醫辨證治療對妊娠高血壓患者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其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癥,給予不同藥物,并隨證進行加減,注意觀察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樓豪英.益氣聰明湯加減治療早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60例[J].現代醫院,2011,11(5):44-46

[2] 梁宏光,孫立峰,崔瑩等.早期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與腦出血相關性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12):1909-1910

[3] 江玉清.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72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7):1191

篇8

【關鍵詞】 高血壓;中老年;中醫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22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35-01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損害,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屬中醫眩暈、頭痛范疇。我院根據高血壓患者不同癥狀和癥候分類采取中醫護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120例患者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50-75歲,平均(62.2±6.5)歲;I期高血壓23例,Ⅱ期高血壓61例,Ⅲ期高血壓36例。

1.2 護理措施

1.2.1 基礎護理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暴露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也要避免處于嘈雜的環境中,因此,在進行中醫護理時,首先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環境安靜、整潔,外出應注意保暖,冬天洗澡水溫不能太高;日常起居方面,在患者剛發病時應盡量臥床休息,閉目養神,各種活動盡量做到有人陪護,以防止發生意外。待患者的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后,則要鼓勵患者進行適當活動,這樣可以使經絡通暢,營衛氣血調和,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對中老年人來說,主要的運動方式有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運動,如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等。每日進行1-2個運動單元的運動,注意運動要勞逸結合,運動強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避免劇烈活動致血壓升高[1]。

1.2.2 情志調護 中醫認為人體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變化與病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其血壓波動與情緒有非常密切的聯系[2]。因此,護理人員要多關心和尊重患者,告知患者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鼓勵病人說出引起焦慮、煩躁的原因,及時發泄情緒,保持樂觀態度,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飲食干預 中醫認為過食肥甘、高鈉鹽,過度飲酒可損傷脾胃,聚濕生痰,痰郁化熱而誘發高血壓病[3]。因此應注意飲食護理。要求患者低鹽低脂飲食,禁食或降低腌制品食用量,少吃甚至不吃單糖類,控制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戒煙限酒,日飲酒量

2 結果

以血壓降至正常,或血壓未降至正常但臨床癥狀消除確定為好轉;其他定為無效。經精心治療及護理,本組120例高血壓患者,好轉115倒,有效率95.83%。

3 討論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發病與起居不定、飲食不節、七情五志過極及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因此,本文依據患者不同病情,實行針對性中醫護理。首先保持高血壓患者生活環境整潔、安靜,室內空氣新鮮,并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運動康復方案;通過開展情志調護,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依從性及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飲食護理方面,根據患者情況實施辨證施膳,指導患者正確飲食。通過開展一系列中醫特色護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組120例高血壓患者,好轉115倒,有效率95.83%,說明中醫護理在控制中老年高血壓方面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文英.高血壓病的飲食辨證施護[J].光明中醫,2011,26(5):1047-1048.

篇9

關鍵詞:高血壓;耳穴;穴位磁貼;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4.1R255.3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27

文章編號:16721349(2015)01007803

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心血管病之一,已經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而我國的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血壓病以其較高的發病率及致殘率成為我國全民健康和社會醫療的重大問題[1]。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社會心理行為與其疾病發生、發展、預后有著密切的關系[2]。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的關注重心已由疾病轉移到了患者,因此在關注高血壓是否降壓達標的同時,更應注重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外治法在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3,4]。本研究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高血壓管理庫中門診就診的輕中度高血壓患者260例,采用耳穴辨證配合穴位磁貼進行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中心高血壓管理庫中門診就診的輕中度高血壓患者260例,年齡45歲~80歲,高血壓病病程≤5年;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由肝、腎等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發熱等感染性疾病;有精神疾患或癲癇、癔病等;妊娠或哺乳期;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等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30例。

1.2診斷標準癥候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2 年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高血壓病診斷分型標準[5]。高血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6]。

1.3治療方法治療組:除絡活喜治療外,給予耳穴

辨證配合穴位磁貼治療:其中耳穴辨證治療選取降壓溝、皮質下、角窩上、神門為主穴;配穴為陰虛陽亢+肝、腎;肝火亢盛+交感、肝;腎氣虧虛+腎、脾;痰瘀互結+配內分泌、三焦;將耳穴磁珠貼敷在選用的耳穴上,每穴按壓10 min,每日自行按壓3次,每3 d更換1次,雙耳交替,4周為1個療程。按壓時要求耳廓有輕度發熱、發脹、微痛感,刺激強度依患者情況而定。穴位磁貼治療選取雙側涌泉穴,選用2枚納米穴位磁貼(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分別貼于雙足涌泉穴上,2 d更換一次。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周。對照組:予絡活喜治療,療程同治療組。

1.4療效標準

1.4.1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量表得分從生理癥狀、軀體化癥狀、失調、睡眠狀況、生氣或活力、焦慮、壓抑、強迫狀況、人際關系敏感、工作狀態、敵對等11個維度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定。以改善率評價高血壓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改善率≥50%為顯效;改善率≥25%且

1.4.2降壓療效評價患者每1周進行一次血壓隨訪,采取汞式血壓計測量坐位右臂血壓,休息10 min后測血壓兩次,兩次間隔時間1 min~2 min,取平均值,非同日測量血壓2次。降壓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顯效:舒張壓下降 10 mmHg (1 mmHg=0.133 kPa)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上,須具備其中 1項。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了10 mmHg~19 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1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1.4.3中醫證候療效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結束治療后進行評價。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4]。采用積分方法評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不超過30%。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符合正態分布時,計量資料自身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符合正態分布時,采用卡方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所有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病程、體重指數、心率、吸煙、飲酒史、血壓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2.2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量表積分比較(見表2)經治療后量表的11個維度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但治療組下降較對照組明顯。治療組較對照組在總分、壓抑、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方面都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杜氏高血壓生活質量積分比較(見表3)治療組生活質量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

2.4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值比較(見表4)兩組患者經治療收縮壓均下降明顯(P

2.5兩組中醫證候療效(見表5)治療組中醫證候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在醫學上被稱為是“隱形殺手”,是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基礎,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2]。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絕大多數是輕、中度高血壓(占90%),輕度高血壓占60%以上[7]。對于高血壓病患者,藥物治療對于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困惑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是:血壓有所下降,但生活質量卻沒有明顯改善[8]。隨著醫學由生物模式向社會生物心理模式轉化,對慢性疾病單純以生物醫學指標評價療效還很不夠,應注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而數千年來祖國醫學在高血壓治療方面有獨到的理論,尤其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獨具特色,值得重視和深入探討[9]。所以,挖掘、總結和優化適合在社區開展的、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肯定、費用低廉的中醫適宜技術,對于高血壓非藥物治療手段的豐富及社區綜合防治有著積極的意義。

高血壓屬于中醫學的“眩暈”“頭痛”等范疇。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肝、腎陰虛為主,標實以風、火、痰、瘀為主。“內病外治”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的外治法對治療高血壓病也同樣頗有療效。中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耳廓正面分布著100多個人體五臟六騎、四肢百骸穴位,通過按摩耳廓正面,能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耳背降壓溝可平肝熄風,涼血祛風,按摩耳背能激發五臟經氣,穩定血壓,改善癥狀[10]。穴位貼敷治療是在中醫經絡理論和中藥藥性理論的指導下,將相關藥物置于穴位局部的皮膚,使其發揮中藥的功效和藥理作用,同時又體現經絡腧穴的生理功能,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以及扶正祛邪,通過溝通表里上下而調節人體各部分機能平衡,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1]。

耳穴辨證貼壓配合穴位磁療作為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獨特的療法,具有療效可靠、無化學性刺激、無任何毒副作用等優點,是純粹的中醫自然療法。本研究顯示兩者配合改善生活質量有效率達到85.38%,治療組較對照組在生理癥狀、軀體癥狀、睡眠狀況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

耳穴配合穴位敷貼療法能夠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的中醫證候,提高生活質量,操作簡單,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能夠被受試者所接受,減輕患者的生理、心理負擔,有著廣闊的前景,但其遠期療效如何,對患者靶器官的保護有何作用,這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高飛,高焱莎.我國高血壓流行病學現狀[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2,26(5):307309.

[2]鄒濤,何澤慧,劉楊晨,等.高血壓患者109例生活質量調查[J].廣東醫學,2013,34(16):25662568.

[3]張艷,范磊.中藥配合耳壓法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8):907909.

[4]陳民.穴位貼敷聯合降壓藥物改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5):53153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6]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7]He J,Gu D,Wu X,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5,35(3):1124 1134.

[8]張敬平,錢云,沈洪兵,等.高血壓病患者癥狀與生命質量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101103.

[9]劉福明,孫麗霞.高血壓病的非藥物治療方法[J].甘肅中醫,2007,20(5):8384.

[10]陳宏秋,張敦憨,陸志杰,等.耳穴按摩保健操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引導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2,34(10):15601562.

篇10

1.1收集資料通過家庭入戶訪視、健康體檢篩查、門診就診等方式,了解社區高血壓患者人數、患者個人健康信息,制作高血壓管理臺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按居住小區樓棟單元加以整理分類存檔,及時更新。

1.2評估需求評估居民需求,確定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健康問題,通過發放“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表”、“高血壓自我管理調查表”,了解居民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詢問居民最希望能夠得到的健康咨詢和幫助,確定居民及患者最需要解決的首優、次優問題。

1.3制訂計劃制定俱樂部全年工作計劃,對高血壓患者實行三級管理制度,根據患者的血壓(輕、中、重)程度、服藥依從性進行三級管理:一級管理三個月隨訪一次(健康教育和非藥物干預),二級管理兩個月隨訪一次(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三級管理每月隨訪一次(用藥指導和高血壓專科門診治療)。對中、重度高血壓、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予以重點管理,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患者加入高血壓健康促進俱樂部,對其用藥、生活方式進行積極干預。

1.4實施健康教育(1)加強宣傳力度。與社區基層居委會聯合舉辦高血壓俱樂部啟動儀式,發動社區熱心居民幫助宣傳俱樂部;邀請慢病專家在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發放俱樂部入會宣傳冊;收集高血壓患者信息,鼓勵每一位高血壓患者自愿加入俱樂部;制作生動、通俗易懂的高血壓防治知識課件在社區健康教育視頻上滾動播放;設計居民愛不釋手的宣傳資料,在宣傳資料上配上日歷、記事欄、營養配方、標準體重測算公式等。(2)定時間、定地點。固定俱樂部開展活動的時間,便于社區宣傳、居民記憶。本社區高血壓俱樂部健康促進活動定于每月30號的上午9時,無論節假日均正常開課,活動時間一個小時,地點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室。結合本社區還開辦有糖尿病健康促進俱樂部的實際情況,為方便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兩種疾病的慢病患者減少往返次數,高血壓講座之后上午10時開展糖尿病俱樂部的相關活動,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離開或繼續參加活動。(3)提高主辦人員組織能力。健康教育人員應學習如何開展社區活動,具有主導、控制活動現場的能力,通過調動現場氣氛,滿足患者需求,達到寓教于樂、患者愿意繼續參加活動的目的。組織者可在每次授課之前穿插與當日健康講座內容相關的互動小游戲,如夾豆子比賽鍛煉手指功能、找穴位比賽普及中醫知識、快速搶答學習高血壓知識,并發放限油壺、限鹽勺、軟皮尺等小禮物活躍現場氣氛。通過活動前10分鐘的小游戲可迅速調動患者情緒,促使患者盡快融入到講座之中。每次講座之后提出重點問題,下次活動中再次提問,增強患者對知識的記憶,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提高健康教育者授課技巧。健康教育者自身的學識功底、演講口才、情緒調動等方面的素質,對于講座成功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健康教育者應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面對不同的人群,都能夠進行溝通交流。講課前充分準備,了解患者所需,解答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授課者可采取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案例應盡量選取身邊居民比較熟悉、貼近生活的事例,爭取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5)與時俱進。健康教育者不僅要學習傳統的醫學知識,更要學習新的醫療知識和技能,掌握新的健康理念,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自我“充電”,加強對相關學科的擴展閱讀,及時向社區居民傳播新的醫療知識。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產品,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在健康教育中心播放,加強健康教育效果。通過信息網絡等傳媒工具,擴大高血壓健康促進俱樂部在社區的影響力,宣傳高血壓防治知識,提高社區人群健康水平。(6)加強聯系。充分利用上級醫院醫療優勢,爭取得到上級醫院的醫療增援,邀請高血壓病專家到俱樂部講課,讓社區高血壓患者足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到高端的醫療衛生服務。

2評價效果

每次俱樂部活動完畢后,及時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發放“高血壓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了解患者對講座內容的掌握程度。對活動全過程及講座內容的各個細節做出深刻細致的分析和剖解,總結得失、歸納經驗,糾正不足,改進方法。注重這些平淡和細微之處可以幫助提高健康教育者的授課、組織能力,獲得俱樂部成員的支持,為長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打下基礎。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