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背景范文
時間:2023-12-15 17:3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典園林背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古典園林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古建修繕與保護)專業的基礎課,建筑尤其是中國的古建筑自古與園林環境聯系緊密,因此,該課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護的內涵和外延。對課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設計題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完善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究、體會、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
關鍵詞:
建筑學(古建修繕與保護)專業;古典園林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建筑自古以來就與自然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古代的園林與建筑是并行發展的,上自帝王的宮殿與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與私園,建筑與園林在建造的過程中都是統一考慮的,尤其是中國的古建筑,蘊含著先人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繕與保護方向的學生非常有必要學習和掌握園林景觀尤其是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但該專業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只有建筑學外部空間設計的理論知識,缺乏園林設計的基本知識。學生如何在短短的課時內掌握并且能夠運用園林設計方法和要素設計傳統園林景觀,是古典園林設計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的
教師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基礎知識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夠進行中小規模的古典園林設計。此外,教師要求學生在設計的同時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準確地將調研、分析語言轉化為圖面語言,二是如何將現代景觀的設計語言用傳統園林的要素表達出來,三是如何在滿足現代園林空間功能的同時體現傳統園林文化的意境和內涵。
(二)教學內容
理論課程首先講授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要素與方法、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其次講授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構圖和意境。實踐課程主要安排兩個作業,第一個是場地調研,第二個是具體設計,這可以加深學生對古典園林設計及表達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希望通過作業使學生能夠將現場調研和設計構思很好地轉化為設計語言,并且能夠將現代園林空間功能與傳統園林設計要素相結合,擴大建筑設計的視野、寬度和深度。
(三)教學方式和流程
在教學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理論與實踐各12個課時。理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與意境營造、構思要點。實踐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個課時,以三或四人一組進行調研,講解對場地的理解和感悟,隨后由全班學生與教師一起分析和點評;第二階段4個課時,個人對場地進行深入構思并繪制平面草圖,以調研現狀為基礎,深入繪制平面草圖;第三階段4個課時,深化草圖,完成設計圖紙。
二、實踐課程題目設計
(一)題目設定
設計題目對場地、面積及設計背景進行限定,設計成果統一為A3大小的裝訂文本。設計基地主要選擇南陽市白河的小島——月亮島,四周臨水,要求學生在基地內部自行選擇1~2hm2的用地設計漢代背景的古典園林。該處是南陽市公園用地,既要滿足現代公園的空間功能需求,又要體現園林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設計成果要求
總體設計要求學生利用該基址使之形成一處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園林式休閑空間,運用古典園林設計方法組織建筑、綠化、道路、山水元素,創造美景宜人的游賞環境,營造獨具匠心的園林意境。設計成果要求包括總平面圖(比例自定)、設計分析圖、總體剖面圖、整體鳥瞰圖、局部透視圖若干及各項設計說明。
三、教學成果分析
(一)學生加深了對調研分析語言與設計語言的轉化能力的理解
對于場地的調研分析是整個古典園林設計的基礎工作,也是整個場地設計構思的關鍵。對于場地的現狀、歷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學生能夠從場地的背景出發進行園林空間布局。比如,一個學生的場地調研從現狀要素的分析出發,確定場地的出入口以及場地的基本空間結構,從而確定場地的構思和基本布局。
(二)學生加強了對現代景觀的空間功能與古典園林設計要素的轉換能力的理解
學生設計的場地不同于傳統的私家園林,學生在設計中要體現現代公園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時體現傳統園林的文化內涵。中國古典園林在有限的空間里,綜合運用了多種設計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質空間的拓展到意境空間的聯想升華,這些設計手法看似傳統,實則與當代環境心理學、現代設計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個古典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用傳統園林的設計要素表達現代園林的空間功能。
(三)學生對古典園林與詩詞書畫等關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園林與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同時與當時的詩詞書畫相互影響。詩文題詠與某些景象相結合,被組織到景象之中,點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闡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華到精神的高度,從而成為園林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通過設計,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園林與詩詞書畫等的相互影響和聯系,許多學生用題詞或者景點題名來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閣、正凝堂、致遠齋、經畬書屋、珠箔舫等。
(四)學生加深了對古典園林空間造景手法的理解和運用
古典園林景觀要素種類豐富,排列多樣,看似表現出自由隨意的風格,但實際上古典園林空間邏輯清晰,體現出有序的空間脈絡。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設計加深對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運用,通過模型感知、剖面表現等體會所設計的園林空間布局和豎向空間表現,同時進一步通過細部空間的設計和表現,學生掌握了園林空間從大到小的轉化和設計,進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體、植物的運用和相互組織的方式。
四、結語
在古典園林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基本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學生也在該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設計中對古典園林設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學中也出現很多問題,如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現狀場地條件,對于場地內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準,在設計中暴露出對該課程知識儲備明顯不足等。結合課程中的具體問題,筆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解決問題,以期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更加完善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究、體會、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
作者:趙瑞 王婷婷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篇2
關鍵詞:中西園林;自然環境;造園手法;哲學思想;自然觀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igin, nature, gardening, culture,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source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y thoughts and view of nature.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gardening;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對世界古典園林體系的劃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部分學者認為分為三大流派:西亞園林、歐洲(歐美)園林和東方(中國)園林;也有學者認為是歐洲園林、日本園林和中國園林三大流派;還有的認為分為中國園林和歐洲園林兩大流派。但無論如何劃分,最終都可以歸納概括為以中國園林為代表的東方自然山水式園林和以法國園林為代表的西方幾何規則式園林兩大體系。
園林在中國稱園、囿、苑囿等,西方稱之為Garden、Park、Landscape等。中西方古典園林的成型、發展并形成各自的獨立體系,均與其文化內涵的各方面存在相當的差異有關。
1中西園林的起源
1.1西方園林的起源和形成
西方園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公元前3 000多年前,尼羅河兩岸土壤肥沃,適宜于農業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濫,退水后需重新丈量耕地,因而發明了幾何學。古埃及人把幾何概念用于早期的園林———果蔬園中,一塊長方形平地被灌溉水渠劃分成方格,方格中整整齊齊地種植著果樹和蔬菜。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農業性質的園子逐漸演變為專門供統治階級享樂的觀賞性園林,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規則式園林。
公元前1世紀未,古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希臘半島、小亞細亞、非洲北部、西亞洲等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羅馬帝國,古羅馬的造園藝術繼承了古希臘的造園藝術成就,并添加了西亞造園因素,發展了大規模庭院。至此,西方園林的雛形基本上形成了。
1.2中國園林的起源和形成
中國傳統園林的原型是放養動物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的苑囿。苑囿的出現可以上溯到商、周。首先出現的是皇家園林,歷史上最早有信史可證的商帝殷紂王所建的“沙丘苑臺”和周文王所建的“靈囿”、“靈臺”、“靈沼”。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許多離宮,還在咸陽“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開創了人工堆山的紀錄。歷經了2 000多年的發展、變遷,到明清時代,園林發展到了極致,形成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文人園林等多種不同的園林形式。
2中西方古典園林的差異
中西方古典園林雖然在起源時都與農業有過不同程度的關系,而且很相似,但是,基于其地理環境的不盡相同,對自然的態度和哲學思想的不同,因而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2.1中西古典園林選址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
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一般在城市邊緣地區或離城較遠的地區,范圍很大,注重軸線的強調與處理,周圍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噴泉、雕塑來表現其氣勢恢宏的人工美。
(2)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
《園冶》一書中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得影隨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營造出一個別致小巧的天地,列舉了選址的幾個必要條件:“遠來往之通衢”、“藉參差之深樹”、“如方如園,似偏似曲”等等,并針對山林地、村莊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點提出了“園地惟山林最勝”,“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筑”,“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木,水浚通源,橋橫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筑,足證大觀也”,“宅傍與后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觀點。
2.2中西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
西方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人工美,無論是希臘、羅馬、文藝復興園林、伊斯蘭園林,還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都是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案的組織,甚至連花草、樹木、水體都方方整整,總之,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關系中去。
(2)中國古典園林的處理手法
師法造化,崇尚自然,“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這是歷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所遵奉的重要原則。模山范水,象天法地,運用人力,巧奪天工,藝術地再現自然的天地萬物及其壯麗景觀。古典園林藝術注重意境的創作與表達,皆以自然為比喻,采用象征、聯想、比擬和隱喻等手法再現自然美。
2.3中西方古典園林文化上的差異
(1)中西方古典園林哲學思想的差異
和所有的藝術一樣,造園藝術也毫無例外地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思想又是在一定哲學體系的影響下滋長的。從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看,是把美學建立在“維理”的基礎上。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比達哥拉斯學派便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這個學派提出來的,這種數字的或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深刻影響著歐洲藝術界,強調整一、次序、平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企圖用一種程式化和規范化的模式來確立美的標準和尺度,它不僅左右著建筑、雕刻、繪畫、戲劇、音樂,同時還深深地影響到園林。
和西方古典園林的情況大為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深受儒教、道教的影響,崇尚“法師自然”,既蘊涵著莊子“道法自然”的命題,又寓意著儒家“自然比德”觀的思想,儒道兩家都注重從總體來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注重觀察事物的對立面及其相互轉化。古代中國人的這種宇宙觀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
(2)中西方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差異
西方古典園林經過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到17世紀下半葉形成的法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一直強調著人與自然的抗爭。強調人工美高于自然美,體現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自然觀。法國美術理論家丹納曾說:“……不給自然以自由。水必須噴進或噴出,而且必須落到池子或盆子里。……人們對無生命的東西毫無興趣,不能承認它們有靈魂和它們自己的美,它們只是達到目的仆從。”“天人相勝”的觀念、理性的追求已體現在西方園林之中。可以看出,西方自然觀的發展,是把人與自然分開來認識自然、探索自然規律的。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形成了依賴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態,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禪師語:“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天與人決不是相對抗的,相反,人應該盡力體察天道,踐履天道,使自己的行為合于天道。從漢以前的園圃式或自然山水式,到唐宋之際,詩歌、繪畫等的發展,所展現的都是人與自然的情與理,即使是明清的皇家園林,也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力圖去模仿自然、再現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自然美的園林風格。
3結語
中西園林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兩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的不同,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園林的交融、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園林的差異性,汲取其藝術的精髓,才能科學地繼承古典園林的優秀成果,開拓嶄新的現代園林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2、孫文福,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品格的文化闡釋
篇3
【關鍵詞】:古典園林;意境;自然;樸素
1、中國古典園林歷史背景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它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及對地域性景觀的認識,有助于現代人對本土景觀資源和歷史傳統的深刻認識。惟有營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觀特征,又滿足本地居民生活習慣和審美趣味的園林作品,才能使中國現代園林真正走向發展與成熟。
2、造景表達方法
中國人崇尚的是“師法自然”的園林理念,“詩情畫意”的園林理法,中國古典園林講究與自然的融合,展現自然之美,而所追求的是深邃的意境。
2.1小中見大
不論中西方園林,視覺表現都是一個重點的方向,中國園林強調的是“小中見大”的設計手法,以有限的面積來營造出無限的空間,引人無限的遐想。所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便是中國園林典型的象征手法。一山一水體現出來的都是無盡的意境。
2.2詩情畫意
中國古典園林深受中國山水畫的影響,著重表現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講究的是詩情畫意的韻律節奏,在狹小的空間中表現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勢。山石、林泉、溪水等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素材,通過一定手法的組合安排,位置的錯落,營造出所要表達出來的自然含蓄浪漫的空間氛圍
3、空間布局
中國古典園林的布局特征看似無規則,實則有矩。給人以含蓄、意味深長的審美感受。利用的設計手法和設計語言,如散點布局、環形游線、動態景觀、巧于因借等,為追求真山真水的意境,在園林的整體布局上偏重主體結構及宏大的氣勢。巧妙地運用水、石、花木、建筑來構景布局,采用“巧于借景”,“花街鋪石”及“漏窗透影”等手法,突破空間,講究景深和層次,注重意境的創造。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回味。
3.1筑山理水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是再現山水的自然美,不落人工斧鑿的痕跡。如何堆山疊石,如何筑山理水是古典園林別講究的,中國山水畫講究“得勢為主”,因而園林布局中要有氣勢,不單調賦予變化,就要有輕重、高低、虛實、靜動的對比。山石為重、實、靜,水、云霧為輕、虛、動,把山與水恰當地結合起來,使山有一種靈動的氣勢,使水有漫延的神態,則水之輕、虛、柔更能襯托出山石的堅硬、凝重,水之動必更見山之靜,達到氣韻生動的景觀效果。山石賦予景觀深層含義。
3.2亭臺樓閣
山,水,植物,建筑,構成園林的四個基本要素。想要營造出曲徑通幽,婉轉含蓄的空間氛圍,亭臺樓閣等中式的構筑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構筑物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于空間的構造與氛圍的渲染是點睛之筆。對于較大的水面,利用堤,島,亭,橋,廊等實體來分隔;園中建亭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可坐歇欣賞,可供人小憩、納涼、避雨。做點景之用。
3.2季相造景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的景觀。園林四季的變化是大多詩人大家的靈感來源,所以在造景時利用植物等有季節性變化的對象來將園林中的景觀營造不同季節的效果變化,不同的季節,植物的色彩形態表現各異,從而園林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在配植方式,利用色彩的變化、過渡,實現園林景觀的色彩構圖。
4、中國古典園林的現代意義
在當今城市加速發展,生活快節奏的形勢下,傳統古典園林有些方面已不符合當代人的需求,這就要求現代的園林即要傳承傳統古典園林的精髓,又要復合都市人的審美要求,增強園林的現代感,將“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融合在城市當中,讓景觀從形式上與城市的氛圍節奏相融合,協調統一。
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園林上的影響是深遠的,不論在設計理念,設計手法,意境體現,都是現代園林所需要借鑒的,園林體現的不僅是一個景觀空間,更是現代人接近自然的一個方式。要在園林中不僅要美觀,更重要的是對意境的一個體現,讓人在園林的景觀空間中得到一個真正的心靈上的放松,讓園林景觀的設計更有意義內涵。
5、蘇州拙政園案例分析
蘇州拙政園在中國古典園林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江南私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整個園子山清水廣,竹木掩映,建筑得宜。園分為中園、東園、西園、三個園區,依據水體、路徑、廊架、和主體建筑來分割空間,為了在有限的園區面積內賦予豐富變化的風景,設計當中把每一個部分都進行了琢磨與推敲,“屏蔽而通,欲揚先抑,欲藏先露,欲放先收”的原則,來把最美的景色藏與隱蔽幽深之處,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余,并求得意境之深邃。建筑方面風格獨特,構思巧妙,以亭的變化居多,形式不一,疏密關系強烈。植被變化也是四季不同,讓人們置身園中在不同時間都能有不同的體會。
結語
傳統古典園林舊的園林形式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必定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繼承與創新是園林藝術生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并不是完全的照搬,古有古的韻律,今有今的節奏,惟有繼承傳統中優秀的部分、結合如今的發展,勇于創新、融貫古今、博采眾長,才能使中國現代園林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術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馬愛民.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淺析.
[3]陳從周.《說園》.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4]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7-19.
篇4
關鍵詞:現代環境景觀設計;古典園林;現代園林;簡析
1 現代環境景觀設計
現代環境觀景觀設計是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導向,其主要倡導的是用更平實的態度和更長遠的眼光為每一個城市建設一種和諧的現代環境景觀。即城市的設計與規劃要遵從自然,尊重人類,尊重地方特色、人文精神。現代環境景觀設計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歷史悠久造園發展的必然結果。
2 古典園林
2.1 思想理念
古典園林受美學思想意識的影響,與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屬于美學意義的一種載體。雖然古典園林的構成是由自然景觀與人工造園藝術的巧妙結合,但中國的古典園林設計其美學思想主要還是受到了道家的思想影響,主要的體現的是“天人合一”、“法師自然”的藝術境界。
2.2 功能布局
古典園林中建筑設計有兩方面的作用,它既可以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又可以實現觀賞風景的愿望。中國自然式園林,其建筑a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
2.3 造園手法
古典園林的素材主要有山、水、石、植物與建筑。通過這些元素的綜合,創造出“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在景點設計方面,注重借與框、漏與藏、實與虛的布局,可以讓人的視覺和整個景觀聯系在一起,使眼中的景觀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
3 現代園林
3.1 思想理念
現代園林設計主要強調的是理性與實踐的作用,其設計思想主要是從維理學角度出發。現代園林追求的是一種幾何構造的關系,是西方園林設計思想的主要依據。
3.2 功能布局
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主要是受到西方維理思想意識的影響,其運用幾何構造關系,將水體、建筑、花壇、草坪等進行布局,這種方式都是從整體效果出發的,追求的是對稱布局。
3.3 造園手法
現代園林的整體布局要在符合建筑設計的基礎上,以建筑為標準,確定主軸線。運用雕塑、建筑、植物及人工噴泉為主要造園要素,表達的手法理性而且直白。
4 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融合
4.1 融合的必要性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已逐漸被人們所遺棄,更加可惜的是很多經典的設計手法只有很少的設計師能夠掌握。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的精髓是為我們更好的實現現代園林設計的理論基礎,在現代環境景觀設計中,將古典園林融合到現代園林是我國設計者傳承和延續古典園林的歷史責任。
4.2 古典園林的指導作用
在現代環境景觀設計中,由于西方造園理論的沖擊,很多設計者設計出來的圖紙上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幾何構造的曲線,在視覺上的沖擊力極強。但是,忽略了設計的尺度感,容易產生關系混亂的感覺,最終僅僅成為畫框的作品。中國古典園林里有很多手法和表達方式是值得借鑒的。
4.3 現代園林的包容性
從現代園林與古典園林的內容和形式比較來看,現代園林設計是在提供傳統的藝術審美的前提下,還肩負著對現代社會功能性需要和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在現代環境景觀設計中保留、利用古典園林,從而傳承古典園林文化,詮釋新景觀設計美學。現代園林要將不同形式、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景觀要素綜合在一起,產生形式上的沖突,擺脫傳統的束縛,從單一的設計藝術形式走向多個風格派系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要融會貫通,古今結合、洋為中用,不斷地探索科學嚴謹的新型設計理念,在遵從古典園林造景方法的前提下,合理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取其長處,融中國文化思想與西方現代觀念,創造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
5 結語
近些年,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對園林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代園林在觀念、體制、專業、設計理念、園林實踐等等諸多方面還相對滯后,無法滿足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我國現代環境景觀設計注重的是現代園林的功能性與社會需要,忽視了對古典園林文化內涵的傳承,由此我們應盡快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理論,根據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結合現代園林的功能性,才能建造出更加合理的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新中式;古典園林;景觀設計
1 對傳統文化的訴求
隨著近十年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景觀作為衡量居住區品質優異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沒有好的景觀設計就沒有好的生活品質,然而當前居住區建設中大量盲目地抄襲國外案例,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繼承與發揚,同時,在繼續創新的基礎上,如何創造中式的符合高品質環境要求的居住區是當務之急。當“歐陸風”、“西洋風”、吹倦的時候,更多的人們開始懷念起古時的“中國人家”:秦磚漢瓦、抄手游廊、深深庭院,還有居住其中的天倫之樂……,這些正是中國特有的審美觀和生活價值觀在中式住宅的每一寸空間的涌現。
2 傳承古典園林的精髓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典園林在諸多方面有其獨特之處,這些正是造園藝術的精髓,也是現代景觀設計所要傳承、創新的重要部分。意境方面:傳統園林意境的表達方式主要表現在園林中的借物寄情,例如廳堂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等,特別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利用空間變換從而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造園手法,使園林在富有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更為豐富多樣。“詩情畫意的中國園林”是對中國園林意境的最好表達,同時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傳承精髓所在。植物配置方面:傳統園林植物配置追求“師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正基于此理念造園者喜好在園林建造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觀,將亭、臺、樓、閣等園建與山、石、花、樹等自然因素相互協調融合為一體,充分運用植物色彩來渲染園林環境,從而表現所要傳達的意境。吳良鏞先生在《鄉土建筑的現代化與現代建筑的地域化》中提出:“無論發達的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均存在著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如何積極達成進步的世界文明,而同時又延續原有的文化遺產。這就是我們的悖論,如何既成為現代的,而又回歸到自己的源泉;如何既恢復一個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參與到全球文明中去”。“新中式”景觀的設計思想源自古典園林,直接表現在對古典園林景觀空間布局與造園手法的再現,是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本土地域化的景觀。“新中式”景觀設計則是從古典園林中汲取適合當代的設計精華,將古典園林本土化的東西消化、吸收、推敲、重構、傳承、創新、融合于當代景觀設計中,用另一種視角、另一種手法來展現,最終達到新景觀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承形、延意、傳神。
2.1 新居住理念
理念(concept)是一種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疇。居住理念(resident concept)也就是指對居住的觀點、看法與信念,是人們在選擇住所時所遵循的原則、標準,它因時代、文化、信仰等的不同而不同。伴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重房屋質量與居住面積、功能與結構、景觀與生態環境等方面,“綠色”、“健康”、“運動”、“便利”、“文明”、“生態”、“低碳”等具有時代背景的詞語逐漸成為高品質居住產品的代名詞。
2.2 新技術、新材料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居住區景觀呈現出元素多元化景象,加工技術的不斷創新導致各種新材料的涌現,讓設計師擁有了更廣闊的造景選擇空間。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利用現代的感知來認知自然,利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來展示自然之美,或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更為環保的材料去擴展和延伸觀賞者的感知能力,同時為達到景觀效果,“新中式”景觀設計運用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通過創新方式共同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美。
2.3 新審美觀念
中國傳統造園中意境的體現過多的注重于“花木寄情、狀物比興”所產生的象征寓意上,然而拌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人所追求的超脫隱逸、虛靜、清逸、淡遠的審美情趣難以契合現代人簡潔、明快、開朗、大方的審美情趣。隨著文化藝術表達方式的不斷發展,通過在象征型意境以外拓展寫實型意境,以更精確的方式表現現代的審美情趣,既注重對物境的精確描繪,又深刻揭示現代人對生活環境的本質要求。北京廬師山莊公共空間采用簡潔明快的造景手法,充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利用簡單的幾何元素展示形體之美(圖1)。
2.4 新設計思想
中國傳統造園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文脈”,二是“地脈”,如崇拜自然、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等。正是基于此從而造就了中國傳統園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之美的造園思想,這也符合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主旨。“新中式”景觀設計傳承、發揚以自然為主體的設計思想,倡導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科學的認識包括自然類型、自然元素、自然形式、自然過程在內的全面的自然含義,在此基礎上根據場地的自然條件和景觀特征,營造出與之相適應的景觀,體現出自然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獨特性。
3 傳統中孕育的新中式
3.1 空間布局
“新中式”景觀設計繼承了傳統造園的諸多手法如動靜結合、虛實對比、參差交錯、互相掩映、曲折迂回、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通過空間的劃分形成不同形狀、體量、尺度和主題的多樣化的景觀空間,彼此之間相互密切聯系、互相滲透,最后將各個空間有機地串聯組合成整體性的景觀空間。深圳萬科第五園的公共區域利用景墻作為界限,在公共區域劃分出靜態和動態的空間,同時借助鏤空景墻形成交相呼應的景觀空間。
3.2 傳統意象符號的表現
中國傳統意象符號可以說是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如圖騰、花紋以及一些特定的事物樣式等。“新中式”景觀設計同樣采取了中國傳統意象符號表達手法如以諧音寓意、借形寓意以及音、形交互寓意等,諸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龍、鳳、雙魚、蝙蝠、玉兔、龜、蘭花、荷花、牡丹、石榴、松、竹、梅等豐厚的傳統意象符號。正是基于如此深厚的文化符號底蘊“新中式”景觀可以在景亭、景墻、大門、廊架、地面鋪裝、座凳上等具置融入具有傳統意義的圖案符號,用簡化或抽象的手法來傳達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廣州云山詩意·人家采用古代文字作為景觀基底,利用放大鏡及鋼具模型等現代手法來構景,現代中透出古樸氣息(圖2)。
3.2 傳統設計手法
“新中式”景觀設計繼承和創新框景、抑景、障景、借景、對景、漏景、夾景、添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造園手法,在外形上運用現代的景觀元素和景觀材料,營造出的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感受,例如運用框景手法用以加大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3.3設計意境
意境是任何設計的初始。“新中式”景觀追求適度的隱喻、恰當的素材、委婉而不張揚、含蓄并非模棱兩可的境界。“新中式”景觀設計,首先仍應確定設計的主題立意,即項目定位,然后通過分析得出該主題立意的主要特性,以及與哪些要素存在著“同形同構”的對應關系,從而通過直觀生動的實境形態和空間來比喻、暗示、寓托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使景觀更具有“敘事性”,傳達易于理解的意境。
篇6
關鍵詞:古典園林手法;現代景觀設計;運用與對策
Abstract: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classical garden with technique has become a trend,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gardens technique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analyzes it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for the concerned personage reference consultation.
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 techniqu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Use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 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代景觀設計已成為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豐富了城市建設景觀效果。但現代景觀設計也是建立在古典園林手法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成。
中國古典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遠在周朝,我國就有園林營造的記載,囿即古典園林的雛形。秦朝阿房宮、漢代上林苑、隋代西苑、宋代艮岳均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精品。直到現代,我國古典園林中的美學特征已廣泛滲透到現代景觀設計中,為整個城市建設服務。園林創作和管理人員如何正確理解古典園林手法的特點及其跟現代景觀設計的關系具有深遠意義。
古典園林手法的總體特點
通常我們所說的古典園林手法指的是在農耕文明的背景下,由多種藝術融合而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相比,歷史最久、持續時間最長、分布范圍最廣,是一個博大精深而又源遠流長的風景式園林體系。按照中國園林手法的類別來講,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人工及天然山水園林兩大類。
人工山水園林主要是指經人工營造后的園林,是指在平地上經開鑿水體及建造假山,并配以花木的栽種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的主旨在于將天然的山水風景縮影到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一般這種園林都是建造在平地之上的,而且以城鎮居多,起到點綴城市,美化生活環境的作用。
天然山水園林主要是指建立在天然山水中,運用傳統的堪輿理念,點綴具有宗教、觀景、休憩、地標功能的建筑或構筑物,使之成為天然山水的一部分,在自然景觀中起到點睛的作用。這就是我國眾多自然風光優美的風景名勝區、名山大川均有人文景點點綴期間的原因。自然山水園林也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與自然共生的和諧理念。
分析我國古典園林的美學特征
我國古典點園林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是跟其美學特征有關系。在當代我們所說的景觀設計究其根本是從古典園林的美學特征繁衍而來的,所以要掌握古典園林的美學特征才能更好的把握現代景觀設計的精髓。
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徑、流水營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的境界。園林中的建筑物常見有亭、臺、樓、榭、閣等,房屋之間用長廊貫通,假山石、流水、植物配合建筑物組成富于韻律美的園景。和西方園林不同的是,中國園林設計含蓄抒情,以曲為貴,強調移步換景之妙,不似西方園林一目了然。園林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景中帶畫,耐人尋味,平靜中有變化, 變化中有收斂,無論是大園子還是小園子,都各有特色。
在中國古典園林幾千年的營造史中,也總結出了欲揚先抑的空間對比手法、峰回路轉的角度變換方式、巧于因借的構圖模式等等眾多的園林手法,但其精髓還是對不同層次美的追求。
簡述古典園林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總體來講,現代景觀設計是在古典園林的基礎上進行的,論及古典園林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古典園林中的自然觀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園林的精髓在于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充分運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靜態與動態空間布局:小橋流水、疊石飛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等,營造出有形或無形的空間性格:花影,花香,蟲鳴等。這些都是在廣博的自然畫卷中經過高度的概括與升華,形成的“高山流水,鳥語花香”的佳境。這些對自然景觀的濃縮與創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會了創作的個人情趣, 形成了中國古典園林“文人山水園”的精華。我們會感受到中國古代園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謂“雖由人作,宛白天開”。
(二)古典園林中創新思維方式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自然始終是園林創作的素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古典造園以自然山水為創作摹本,造園者通過對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華于園林中,成就了無數美景名園。因此,深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應是園林創作設計的基本源泉。師法 自然的過程就是設計者將自己對自然美的親身經驗加以濃縮概括,提純典型后再用自然元素表達出來分享給大家的過程。園林設計師應當廣游天下美景,多接觸真自然山水,多搜集積累景觀素材,近而更好的總結它們美的本質,才能把它們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放到設計作品中。
古典園林中的設計技巧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中通常會追求意境,用現代景觀設計的思想來講,我們在分析古典園林是一定要注意其內涵,要將園林的意境和所設計的具體實物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要力爭讓人在有限的園林實景中感受到無限的藝術內涵。具體對于景色、情景和意境主要做以下解釋:
其一,景色。眾所周知,沒做園林都是有無數的景色堆積而成的,不過不同的景點代表的情景和含義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景觀設計時,結合古典園林中對景色的要求實現“情”、“境”結合非常關鍵。要做到這點,設計人員在設計景觀時必須將建設,山石,環境同想要表達的意境現結合進行考慮,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其二,情境。這方面主要體現人們對于景色的直觀感受。古典園林的情境通常是通過有限的山水讓人感受無限的想象空間的感覺。要體現園林的情境,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其所處的實際情況,如水面聚而不分,僅在東南和西北伸出水灣小澗,黃石池岸疊石處理成穴狀,卻能造成源頭深遠,使你感到水面與外界寬廣的河流山澗相連,無形中擴大水面界線,給人余意不盡的印象。
其三,意境。一旦人們對于情境有所感觸,自己的思緒將會隨之變化,它是反映大家內心深處深層次的東西,是對我們內心意念的一種升華。通常人的思緒都是隨著身邊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古人通過題額、置石等手法來表達園林中的景觀精髓。作為景觀設計工作者,帶動人們的思緒,讓大家產生一種積極,舒暢的思緒和重要。要做到這點,不僅要通過樹木、山石、水景、建筑、雕塑等因素的組織,注重景物的外形、尺寸、空間比例、色彩等具體細節,讓人感受其中的美感;再通過層次性的光影、質感、氣味和聲音的結合讓人對其產生聯想;讓人感受環境的優美,享受自然深處的舒適,使人的心靈獲得釋放。
四、總結
綜合全文,不管現代景觀遠園林設計的如何巧妙,它在本質上都是在借鑒古典園林手法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作為設計人員,我們要時常學習古典園林手法中的優點,靈活的運用于平時的景觀設計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岱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思想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1,(06X).
[2] 閆妍.淺談中國古典園林及其在當今景觀中的繼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4).
[3] 魏勝林、徐夢螢.中國古典園林宜居環境和生態理論與現代生態住區規劃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0,(19).
篇7
【關鍵詞】古典園林設計;現代居住景觀設計;應用
隨著建筑行業不斷的發展,居住區也成為了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現代居住區景觀,不只為遮風擋雨的地點,應該為提供人們觀賞和休息的場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學、合理的對現代居住區的景觀設計進行完善,并具有中國民族和古典園林設計的特色,為當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古典園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園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為主,以植被當成裝點,因為山水植被為自然風景的重點裝點內容。然而,古典園林并不是通過模擬原態的方式將歷史的構造重現,需要人們通過其原始的狀態進行改造和適當的調整,并加工,形成一種神似的境界。
1.2詩情畫意:詩情畫意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表現方式,并屬于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創造出來的意境,為古典園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園林的意境一般會以構思創作的形式,將園林景觀達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這也是自然環境所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涵韻。其和花草樹木一樣,能夠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受。中國園林還可以叫做“文人園”,一般和很多的詩文、書畫、楹聯可以聯系到一起,其給園林景觀也增添了詩情畫意的感覺。
1.3可與自然有機結合:秦漢時期,人們就已經把物質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環境相聯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們就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了離宮別館,以及亭臺樓閣等。通過上千、上百年的累積,人們建筑景觀已經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園林建筑的種類繁多,其具有多種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夠聯系到一起,達到相互襯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將園林景觀作為主體,即為構圖中的重點內容。
2古典園林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發
2.1古典園林為現代園林設計的主要靈感
古典園林設計的根本思想為現代園林設計的理論的主要內容,古典園林屬于風景式的園林,人們會通過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設計內容可通過多種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將其達到美化自然環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緊密聯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園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風景園林的設計人員應給予風景園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關注,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設計更多的優質園林作品。園林藝術為直觀體驗的藝術類型,即為不通過專業的知識進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園林的藝術。此外,這種直觀的藝術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時代的變化、文化藝術的變革等。
3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不足
3.1風格問題
現階段,很多居住區的景觀的設計內容,從設計到構造首先會考慮的內容為其外觀的美觀,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開發商為達到美觀性,一般情況下會以促銷的方式,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加大了投資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們的房款和物業管理的資金。如,北方地區的居住區將南方的景觀列入設計的內容,會以南方的樹種為主進行大面積的種植,并建造面積非常大的水體。客觀來講,北方居住區的景觀,在設計方面應體現北方景觀自身的特征。居住區內的景觀的設計,需要滿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區域的設計應該滿足區域特征居住景觀的要求進行設計。
3.2意境問題
由于現代居住區當前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點,因此活動的空間非常多。如健身廣場、兒童活動場地,這些基本的設計均為尺度比較大,多將鋪裝作為重點內容,對圍合方面密閉空間沒有合理的進行設計。古典園林主要將景觀的內斂和曲徑通幽的感覺進行表現,人們能夠在私密的空間進行休息或洽談。現代居住區景觀一般會表現出“一覽無余”的效果,娛樂設施、休閑娛樂場所等均為人們正常視線下可以觀察到的。還有部分的景觀設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對于居民來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3施工問題
隨著社會和時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越來越多的新型建造技術涌現出來。施工人員通常情況下,更加依賴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手段,對于傳統的技術和工藝完全摒棄。很多居住區能夠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構建的亭臺和樓閣,毫無傳統工藝的特色。
4古典園林設計在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4.1古典園林的作用
現代居住區景觀的設計,應該從觀念上作以改變,應針對古典園林造園方面的理念設計方法進行學習。把園林景觀設置到具有特殊的環境內,而不僅僅為對古典園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藝方面進行調整,把理論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幾方面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傳承古典園林設計好的理念。
4.2貫徹天人合一的意識
自然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園林所要達到的思想,是為了達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為中國園林的中心內容,而古典園林一般多以自然規律的方式建造園林,將自然的景物和藝術進行重現。和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現代居住區的設計應全面的考慮到場地的發展情況,盡可能合理的規劃基地植被。
4.3以現代的方式完善古典園林的設計
現代居住區的景觀設計,需要按照一定的視域空間作為設計的范圍,將地平線設定成空間參照,以確保和地域景觀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園林所需要達到的無限外延空間整體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見大的古典園林,在比較局促的空間內應通過對比、突出、加強的方式,以環形游線的形式構成散點的視點和視線,防止出現“一覽無余”的園林景點。同時,可通過山體、屋頂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天空,進而達到擴大空間感的效果。對于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以有限的空間表現出不同的空間效果,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5總結
當前,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得到更多專業人士和人們的關注。新社會體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術的條件下,需要不斷學習并傳承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僅對其外在的形式進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過于簡單均會都整體的設計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響。現代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只有在古典園林設計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造和完善,并將其功能和外觀持有同等的關注,才能更好的進行設計和建造。
參考文獻:
[1]鄒偉周.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繼承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1(11).
篇8
關鍵詞:東方園林;西方園林;園林造景
一.我國常見園林造景手法
造景主要是指在滿足工程技術要求和遵循園林藝術法則的前提下,運用各種造景手法,合理組織各種造園要素,使之成為若干具有審美價值的景觀和空間環境,同時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創作行為。園林藝術法則在具體造景創作中尚要用到許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為如下幾種:
(一)主景與配景
主景或主景區是風景園林的構圖中心,處理好主配景關系,就取得了提綱摯領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聳,客山須是奔趨”,或四面環山,中心平凹。2.軸線對稱法 包括絕對與相對的對稱手法。3.百鳥朝鳳”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動勢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圍景觀的動勢集中部位。4.構圖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園林空間的幾何中心或相對重心部位,使全局規劃穩定適中。5.園中之園法 不少大面積風景區或園林在關鍵部位設置園中園,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勝。
(二)層次與景深
沒有層次就沒有景深。中國園林,無論是建筑圍墻,還是樹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區空間等,都喜歡用豐富的層次變化來增加景觀深度。景深一般分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個大層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當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時,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從而使景觀顯得豐富。尤其是園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狀混交、立體栽植、群落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較好的景深效果。有時為了突出主景簡潔、壯觀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層次。
(三)借景與屏景
《園治》云:“嘉則收之,俗則屏之”,講的是周圍環境中有好的景觀,要開辟透視線把它借進來,如果是有礙觀瞻的東西,則將它屏障起來。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可透視、感受的范圍中來,稱為借景。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豐富游賞的內容,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于有限之中。
(四)對景與抑景(障景)
對景多用于園林局部空間的焦點部位。多在入口對面、涌道端頭、廣場焦點、道路轉折點、湖池對面、草坪一隅等地設置景物,一則豐富空間景觀,二則引人人勝。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壇(臺)等景物作為對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擋視線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國園林講究“欲揚先抑”,也主張“俗則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組織游人視線發生變化,以增加風景層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樹叢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構成。
(五)分景與隔景
分者將空間分開之意,隔者將景物隔離之意,二者類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進行景區劃分,分而不離,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進行景物隔離,隔而不斷,景斷意聯。如頤和園人口區用宮墻將空間分離層次,又用牡丹臺(自然式臺崗)隔擋視線,但隔而不斷。人們通過塹道,繞過山口,則豁然開朗而至昆明湖景區。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橋分隔水面成南北兩片,西堤分湖面為東西兩部分,萬壽山分昆明湖為前湖后湖,確實分而不離,隔而不斷,水陸相通,層次幽深。
(六)夾景與框景
在人的視野中,兩側夾峙而中間觀景為夾景,四方圍框而中間觀景則為框景,這是人們為組織視景線和局部定點定位觀景的具體手法。類似照相取景一樣,往往達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對景的奇異效果,夾景多利用植物樹干、斷崖、墻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門窗、柱間、假山洞口等。選擇特定角度,瀕取最佳景觀。
(七)透景與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評標準,前后透視為“透”,上下漏水為“漏”。這里,景前無遮擋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擋為“漏”,有時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時便為“透”)。在園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環洞等形成若隱若現景觀,增加趣味,引人入勝。
(八)點景與題景
在風景園林空間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與主景和主景區有視線直接和間接聯系的部位,如山頂、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邊、瀑側、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風景視線而又處于視線控制地位或景區轉折點上,經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為景點,以打破空間的單調感,從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點景作用。另外,我國園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觀特點,根據它的性質、用途,結合空間環境的景象和歷史進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詩意濃、意境深的園林題詠。其形式多樣,有園額、對聯、石碑、石刻等。
另外,還有朦朧與煙景、四十造景等常見手法。
二.東西方園林造景思路的差異
人們習慣于將以中國為代表的自然式園林成為東方古典園林,將以法國為代表的規則式園林稱為西方古典園林。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相比,由于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文化氛圍等方面的差異,造園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達各自不同的觀念情調和審美意識,產生了東西方園林的差異。
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由文人、畫家、造園匠師們創造出來的。自然山水式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基本特征。在中國園林里,不規則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觀構圖的主題,而形式各異的各類建筑卻為觀賞和營造文化品味而設,植物配合著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環曲折,達到一種自然環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空間。以法國宮廷花園為代表的由建筑師、雕塑家和園林設計師創作出來的西方規則式古典園林,以幾何體形的美學原則為基礎,以“強迫自然去接受勻稱的法則”為指導思想,追求一種純凈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花園多采取幾何對稱的布局,有明確的貫穿整座園林的軸線與對稱關系。水池、廣場、樹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軸上依次排列,在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常布置著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著軸線,軸線控制著園林,因此建筑也就統率著花園,還原從屬于建筑。
造園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國傳統建筑以土木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質為主。在布局上中國傳統建筑多數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強調向上挺拔,突出個體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題上,中國傳統建筑以宣揚皇權至尊、明倫示禮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揚神的崇高、表現對神的崇拜與愛戴為中心。
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風格以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為基調,西方古典建筑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曠、封閉的內部空間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激情與迷狂。
在園林布局上,黑格爾曾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筑原則于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圓子,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的很整齊,圍墻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為一座露天的廣廈”。西方古典園林無論在情趣上還是構圖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原則。園林設計把建筑設計的手法、原則從室內搬到室外,兩者除組合要素不同外,并沒有很大的差別。中國園林不求軸線對稱,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黑格爾在他的著作中曾專門論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同一于一些差異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大道完美的境地。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于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遨游山林并寄情于山水間,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于自然山水園,但絕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和加工。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在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題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
園林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呢?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上分析。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特定的哲學思想體系下成長的。從歷史上看,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尋求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們提出的。這種美學思想頑強地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她強調秩序、均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直線等。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與西方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由于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彩。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著中國山水畫的脈絡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沒有什么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十分浩瀚。這些繪畫理論對于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并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萃取其精華。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域是有形的詩。詩對于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反應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的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樸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造園的“重情寫意”的美學思想。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進程中,東、西方的園林由于文化傳統、地域條件、經濟發展的差異而形成了各自的園林體系,進而也形成了各自的游憩自然觀、游憩思維模式、游憩社會關系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健.東西方園林建筑的差異[J];安徽建筑;2002年04期.
[2]許麗;許穎.中西傳統自然觀和園林藝術形式差異的比較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3]董升忠;徐文輝.從中西園林比較看世界園林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3期.
[4]陳展川.詩意與理性——中西古典園林風格比較[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篇9
關鍵詞:創新觀念;現代園林;規劃設計;具體應用;作用
Abstract: although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in the world has a gard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with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how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design better in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evelopment, is the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and thinking the important issues to consider.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based on this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in our country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necessity,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garde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mor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Keywords: innovation idea;modern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 application; role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三大主要園林體系中東方體系的創始國和繼承國,尤其中國古典園林更是獨樹一幟。時至今日,中國傳統園林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西方現代園林共同成為中國景觀行業的兩大山脈。為了滿足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如何能將中國傳統園林和西方現代園林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創新觀念在現代園林規劃設計中作用,成為排在景觀建設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現代園林設計建設現狀
(一)我國現代園林規劃設計處于起步階段
在國際上,景觀規劃設計一直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專業學科存在。但是在中國,這一學科專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正經歷著結構分化、重組、轉變,以適應我國的具體國情并滿足其需求。中國古典園林作為東方園林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典型代表,歷經千百年,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卻逐漸與城市現代化建設脫節,日漸不能滿足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景觀規劃設計的需求。
隨著中國城市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我國景觀規劃設計呈現出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為了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需求,我國景觀規劃設計正從以古典園林為核心的傳統園林設計轉向以現代景觀為核心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使得我國景觀規劃設計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盡管如此,古典園林作為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其中蘊含的精髓文化是我們所不能拋棄的。因而,我國現代園林建設應充分結合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優勢,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景觀規劃設計風格。
(二)缺少鮮明的個性化特征
目前,中國景觀規劃設計在形象上具有一定問題。全國各地有著諸多園林景觀建筑,但是從南到北鮮少有個性化突出、耐人尋味的景觀建筑,照搬模仿的現象尤為嚴重。不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園林景觀建筑物,由于缺少創新理念,以至于限制了我國景觀規劃設計學科專業的發展與完善。
(三)景觀規劃設計中場地意識淡薄
由于人口眾多,千百年來我國城市戶外環境一直十分匱乏,以至于盡管設計中缺少場地設計意識,園林中往往沒有為居民提供足夠的活動場所,滿足人們的游憩需要。我國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發展至今,有著三方面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視覺形象,二是具有優美自然的綠化環境,三是滿足人們日常休閑活動健身的適當場地。這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基礎,對其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重視“硬質景觀”,輕視“軟質景觀”
我國大多園林規劃設計中比較重視構成景觀環境的“硬質景觀”,輕視綠地、林蔭這一類“軟質景觀”,導致園路、園林建筑、石料、金屬材料等硬質景觀所占比例過大,人工營造的氣氛過于明顯,有的項目硬質景觀工程造價甚至超過65%;而綠地、林蔭、水系等經常處于從屬地位,自然的氣氛被大大弱化,有點“本末倒置”的感覺。
二、觀念創新應用于我國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雖然我國古典園林設計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可是景觀規劃設計在我國仍然處于萌芽起步階段,許多領域還須相關專業人士一一進行鉆研與探索,才能促進我國現代園林規劃設計日漸完善。環境生態、景觀形態與游憩行為作為景觀規劃設計三大理念,不同學科專業、不同背景的人對其理解不甚相同。為此,人們應該跳出學科、專業、背景等各方面的限制,以景觀規劃設計實踐檢驗、城市現代化需求為出發點,使古典園林設計理念與西方現代園林設計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規劃設計觀念的創新。
(二)園林規劃設計的本質要求
規劃設計的本質在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人居環境質量有著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有更高的要求;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城鄉二元化矛盾日益突出;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對環境質量和生態平衡的破壞日益嚴重;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的不斷減少,人地矛盾突出。上述這些問題不是傳統園林設計能獨立夠解決的,也不是西方景觀設計能夠獨立解決的,它需要園林設計師站在時代的高度上,超越城市的限制,以跨學科的視野來考慮新時代園林規劃設計問題。唯有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可能解決這一系列的宗錯復雜的難題。
創新能夠為其來到更大的價值、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園林景觀建設也是如此。園林規劃設計除了要打破時間、空間布局與形態設計的局限。優秀園林規劃設計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規劃設計要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理性思維;二是,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做到靈活應變、始終創新,真正做到獨具匠心、別樹一幟。
篇10
關鍵詞:置石;中式古典園林;枯山水;西方園林
中圖分類號:TU986.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1-0032-02
1 引 言
園不可無石,置石是園林造景的一種重要手法。人類園林的發展史中,無論是東方園林,還是西方園林,都大量運用了石材造景,特別是東方式傳統園林,作為世界園林的代表,造園家們尤其熱衷于置石。但由于東西方文化背景、園林布局等不同因素,置石的手法也存在很大差異。本文就置石在東西方園林中的不同運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簡單闡述。
2 置石與東方園林
2.1 置石與中式園林
中式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目的,但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這一思想在造園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善于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條件,體現出人工建造對自然的尊重與利用。石頭作為大自然的產物,自然得到造園家的青睞。
2.1.1 有園必有石
中式園林的設計手法千變萬化,這里僅淺談中式造園中的置石藝術。中式園林不論南北、大小,幾乎是有園必有山石。與自然山石不同,園林中的山石除兼備自然的形神外,還要具有傳情的作用。《園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
《園冶》綴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幾大類:一種是“廳山”,顧名思義,就是在廳堂的前院中點綴山石。按《園冶》所說,廳山一般要“稍點玲瓏石塊”,而不宜復雜。這就是說,要少而精,要突出重點、主題,要以一兩塊形制優美的石峰作為主體來點綴庭園空間。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皺的美學原則。如留園的冠云峰。用現在的眼光看,“廳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一種是墻中嵌埋壁巖,有的嵌入墻內,有的雖與墻面脫離,但效果與前者同,均以粉墻為背景,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正如《園冶》所云:“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以上兩種均適用于規模較小的庭園空間,而對于某些較大的庭園空間來講,則喜用大規模堆山疊石。山石多峰巖嶙峋,溝壑縱橫,脈絡分明,深得山林野趣。如蘇州的獅子林。
2.1.2 置石形式有所發展
山石除可以作為景觀的主題點綴空間外,還可分隔空間,被分隔的空間多相互連綿、延伸、滲透,而不流于空曠、單調。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擋視線和圍合空間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還可以堆疊成各種形式的蹬道,這也是古典園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種創造。
從現存的中式古典園林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北方氣勢磅礴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秀氣玲瓏的私人園林,山石布置無處不在。而現代園林中同樣少不了置石,或堆疊假山,或單獨造景,或設置駁岸,或砌筑花壇,無論是石材的種類,還是置石的形式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2.1.3 中式園林追求“天人合一”
現在我們普遍見到的各類假山、石材種類繁多。除近代所作之水泥或GRC玻璃纖維假山外,常見的有湖石、黃石、英石、斧劈石、石筍石、千層石、水石、臘石、花崗石等。這些石頭各有特色各有其審美價值。因其各自形狀不同,在園林中的運用也不同,最終所展示出來的效果亦不同。
中式園林總是以一種近似山水畫的形式呈現人們印象中,這也是我們為何將其稱為山水園林的原因。我們的造園家們總是竭盡所能的將我們的居住環境還原于自然之中,這也符合了中國古典園林力爭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2.2 置石與日式園林
在置石上,日式園林多用伏石,表明臣服于天的思想。尤其從代表日本最高峰的庭院藝術――枯山水園林中,我們可以了解日式園林中石材的應用。
《造園記》中規定“在沒有池子、沒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謂枯山水就是用石頭、石子造成偏僻的山莊,緩慢起伏的山巒,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紋,通過人的聯想、頓悟賦予景物以意義,它的美更多地需要靠禪宗冥想的精神構思。因而具有禪的簡樸、枯高、自然、幽玄、脫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單是一種表現藝術,更是一種象征的藝術和聯想的藝術。如京都龍安寺,在無一樹一草的庭園內,經過巧妙的構思,通過塊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陳,加上苔蘚的點綴,抽象化為海、島、林,幻化出另一種境界,所以龍安寺也稱“空庭”,使人從小空間進入大空間,由有限進入無限,達到一種“空寂”的情趣。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頭,氣勢渾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線,好似萬重波瀾,塊石根部,耙成環形,好似驚濤拍岸。
由此可見,在日本的枯山水園林中,置石的運用絕不僅限于點綴,而是作為園林景觀的主體代替了真實山水。
3 置石與西方園林
西方的古典園林以法國園林為代表,多為規則式,并以突出建筑為主,而建筑材料大多都是石質。建筑與雕塑連為一體,追求一種雕塑性的美,凡是石頭都經過加工,不管是作房子的石頭還是作雕像的石頭。現在西方的園林中仍舊延續了這一特點。歐洲的園林,常常在樹叢中或是有一個希臘式的石頭房子,或有幾根石頭柱子。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西方園林中,石材大多用于建筑和做柱子,或者作為雕塑。而建筑又構成了西方園林的主體,其它的造園要素都要服從于主體,比如在西方園林中對植物的布置和修剪。可見石材的運用在西方造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造成東西方園林置石運用不同的因素
4.1 東西方文化因素
中國的園林是中國文人的園林,是以中國文人的主張而造的園林,也是代表著文人們某種思想境界的園林,就是說,中國園林像中國文人!那么,中國園林中的假山置石,就自然成了文人們表達自己各種思想內容的符號。
而西方園林,大多出自建筑家之手,加上其本身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自自然然也就有別于中國園林。也就是說,西方園林象西方建筑師。所以,在西方園林里,處處透露著各種建筑符號。以建筑符號出現的假山,注重的是其結構與人文,讓人感覺到的是其本體的構成組合,是一種極端個性的張揚,是不可能傳遞某種情感信息的。
4.2 東西方園林布局
東方園林多為自然式布局,目的是突出自然景觀,所以在置石手法上按照自然界山石布局,而西方園林布局多為規則式,重在突出建筑元素,因此石材常常被加工為規則的形狀,作為建筑成為園林的主體。
有人這樣形容山石與造園的關系:“水是造園的血,石為造園的骨,植物花草是造園的衣,無水的園是沒有生命的園,無花草的園是不堪入目的骯臟的或是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園,而沒有山石的園,卻是軟柔如蠕蟲的園。”其實我們細想就會發現置石與園林的確是分不開的。
5 結 語
綜上所述,置石作為一種造園手法,是園林設計中不可少的造景要素,只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園林形式下具體表現不同,而我們應該積極探究這種造園手法,與時俱進,合理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從周.中國園林鑒賞辭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莊樹淵.園林置石選石及布局初探[J].中國園林,2002,18(1).
[3] 張十慶.從日本《作庭記》論中國古石藝術[J].中國園林,1996(3).
[4] 封云.試論中國園林的山石之美[J].中國園林,1996(3).
[5] 章怡維.園林中的假山[J].園林,2000(8).
[6]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