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跟拆遷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中村改造跟拆遷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中村改造跟拆遷的區別

篇1

關鍵詞: 城中村改造 圃田列子故里文化建筑 保護 開發

現階段中國旅游經濟收入是很多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之一,甚至是某些地方的經濟支柱。在這種大背景下各省市都在結合本地情況爭上項目,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河南省政府提出要在2013年躋身全國旅游前五強的行列,要求一村一個旅游項目。鄭州市圃田村結合自身特點,以列子文化為根基,大搞文化旅游項目,但是經濟的無序發展使得文化建筑頻頻“退讓”,“生存艱難”。在城中村改造的浪潮中文化建筑該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1.列子故里建設現狀

1.1文化發展鏈條的斷裂

圃田村宣揚列子文化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列子畢竟是距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人物了,他埋葬的地方眾說紛紜,圃田村和大孫莊都說列子墓在各自的村落。因年代久遠,村內基本不存在什么歷史遺跡,圃田村列子故里大量為現代重建的仿古建筑群,人們去懷古憑吊,只能看看石碑上列子事跡和那些仿古的建筑了。

1.2建設現狀對列子故里面貌的破壞

因年代久遠,列子故里所留下來的遺跡已經依稀難辨,很多仿古建筑都是后來新建的,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滄桑感和歷史感。最早的列子祠建造年代及具置無法考證,后來曾變成佛寺,直到萬歷年間才被官員組織重建,目前遺址東側在2006年建立的新祠,完全是一種無奈之舉,而且新祠周圍遍布了違章建筑和水泥居民樓。列子墓和碑林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周圍都是一些廠房,混亂的環境及嘈雜的聲音到此憑吊很難感受到列子故里的文化氣息。

圃田村整體文化氛圍破壞嚴重,去除掉那些假古董,跟一般的城中村沒有什么區別。圃田村周圍遍布大型的建材市場和加工基地,同時并存著各種餐飲洗浴等服務行業。主要的仿古建筑場所都集中在村子南北主街上,這是村子最有特色的一條重要軸線。但是目前這條文化主軸并沒有保護好,沿街分布了大量毫無特色的水泥筒子樓。底商經營項目雜亂,占道經營嚴重,到處是臟亂差的景象。[1]

雖然村子建設了一些的仿古文化建筑場所,但是仍然面臨著村民活動場所不足,活動對現有場所產生負面影響等情況。在這條主軸線上,兩側密布筒子樓,到主軸盡端才出現一個廣場,其中一半用于交易,另一半空地用于村民舉辦各種活動,這條主街在空間上很難找到透氣的地方。而新建的列子祠本來也是舉辦祭祖活動的重要場所,但整個院落經常成為村里辦事集體吃飯的地方,飯后整個院落一片狼藉。

1.3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

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一個文化村落的保護來說同樣重要,不僅要保留古代遺跡,與此相關的活生生的文化生活的保護及恢復應同樣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這個方面圃田村新的經濟模式幾乎湮滅了所有的以前值得保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看不到關于列子文化和這個鄉村屬于自身的文化生活了,雖然當地政府每年都組織祭祖活動,但是村子仍然經常被一些外來文化和城市文化所沖擊,已經沒有太多的特色和個性了。[2]

2.村落的文化發展的困境和機遇

2.1區位對文化的影響

圃田村的位置處于鄭州和中牟縣中間地段,南鄰鄭汴大道是鄭汴一體化的大動脈,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非常便利。鄭汴一體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連接旅游文化走廊,在鄭州到中牟之間列子故里可以形成一個重要的文化節點,更加加強鄭汴之間的文化聯系。大力建設列子故里,一方面可以弘揚傳承列子文化,另一方面會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客源和收益。

2.2經濟對文化的影響

建材市場及房屋租賃等非公有制經濟的搞活也給村子旅游文化建設方面帶來了契機,積累大量資金對列子故里文化的保護及建設提供了前提保障。但是,仍然要認識到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列子文化建筑與工廠,居民筒子樓混雜的局面,就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對于文化方面的巨大沖擊,在金錢利益面前,文化的保護及傳承是多么的脆弱。

2.3村民自身素養對文化保護工作的影響

村里居住的人口組成除了少量村民外,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本村居民學歷較高者大多數都會去外面發展,本村居民老齡化嚴重,整個村子教育程度偏低。而隨著經濟活動逐漸占據村民大部分生活時間,很多人平均每天用于精神文化活動的時間不足一小時,遠遠低于城市居民。同時,應該看到的是村民對列子文化的保護意識淡薄,經濟雖然搞得不錯,但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投入甚少。除了列子祠、列子墓、列子碑林等旅游景點,并無太多與列子文化相關的建筑或場所,而這些旅游景點也經常大門虛掩,旅游參觀學習人數甚少。

2.4政策對文化保護工作的影響

為推動列子故里特色文化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政府每逢節日必舉辦各種祭祖活動,特別是農歷正月十五舉辦的“列子文化藝術節”,各個景點都向游客免費開放,有時還表演腰鼓、秧歌、舞獅等節目,這些都是對列子文化保護工作進行積極扶植的有利因素。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外來文化和其他活動經常夾雜其中,使得列子文化在變味,村子的特色已經不再鮮明。所以政府的態度及相關政策在文化保護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在目前的發展大形勢,使得政府更加重視列子文化的價值,各村也在爭建旅游資源,但具體怎么做,保護和建設的力度有多大,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3.針對現狀圃田村改造的方法

鄭州將在三年內逐步完成對于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圃田村作為一個靠近交通要道的城中村,對其改造工作也不再遙遠。在今后的改造工作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護列子文化,其實就是保護那些現有的文化建筑,包括村口的牌坊,列子祠和碑林,等等。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內南北的一條主街上,形成了文化線性走廊,對這條街的改造關系到整個列子故里的風貌,所以成為重中之重,應受到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3.1區分各功能分區,做到既互不干擾,又相互聯系。

圃田村文化建筑生存困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的無序發展,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導致文化一次次在經濟面前低頭讓位。所以要保護好圃田村這條文化主軸,必須在村子改造的時候有一個整體思維,然后進行明確的功能分區,使得各功能之間既互不干擾,又相互聯系。

3.2營造特色文化建筑空間,整合沿街立面。

這條文化軸線目前在視覺效果上非常混亂,因此應在改造時對兩側建筑進行重新設計,加入特色建筑空間及文化符號,使之從每一個細節都傳承著深厚的列子文化。同時,應注意沿街建筑立面,從高度、比例尺度、空間、符號風格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設計,將建筑與各種功能有機結合,營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氛圍的歷史街區。[3]

3.3開辟文化性公共空間。

對于文化軸線上原有的重要活動空間如祭祖用的廣場,應該予以保留,因為這里承載了曾經的記憶,同時,目前沿街的建筑密度過大,應在軸線改造時根據需要分散開辟新的面狀空間,從而讓空間透氣,給予人們活動交往的場所,并恢復一些傳統文化活動,保留村鎮特色。

4.結語

圃田村的文化建筑及旅游開發現狀,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深省和反思的問題。在各地的城中村中其實還保留有大量的文化建筑,這些建筑的保留在面對經濟利益的時候常常是非常無奈的。也有一部分在拆遷后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如何讓這些文化建筑融入到新村的建筑中去,使之煥發青春和活力,更好地傳承下來,是整個社會都應擔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過偉敏,史明編.城市景觀形象的視覺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齊康.城市建筑.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