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課堂范文

時間:2023-03-24 05:1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聽力課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聽力課堂

篇1

關鍵詞:英語聽力;聽力材料;聽力原因;調查結果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感受,我曾經對學生做過調查,調查結果中有很多學生反復提到的幾點總結如下:

一、調查結果

1.聽力的語速過快,聽不全,跟不上,希望多聽幾遍。而有些同學是很多單詞聽不懂或是關鍵詞沒聽懂,不知道該怎么抓住這些詞。有的同學甚至給我提意見說為什么不把聽力材料先看一遍再聽,或是直接把聽力材料解析一遍再聽。

2.聽力材料的內容無聊,容易在聽的過程中走神,聽聽就沒有興趣了。很多同學都希望聽力材料的內容或形式多樣化,要求上課聽聽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或是有趣的英文對話。

3.有些水平較好的同學,大部分內容好像能聽懂,但是在聽完后卻找不出正確的選項。碰上稍微有點難度的聽力,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不自信,有些剛聽了開頭發現聽不懂,就直接放棄。

4.每次聽完材料后直接對答案,對完后,不論對錯,不回顧不總結,長久聽下來發現聽力仍然毫無進步。

二、感受

對于學生中存在的這幾點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摸索改進,總結出自己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幾點感受。

1.做好聽力前的準備工作

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是決定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老師只有了解目標和任務,了解學生在聽力中可能碰到的困難,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并不是讓學生拿到題目就直接做,而是帶著學生把聽力任務先讀一遍,然后帶著他們分析一下題目,提前看一下要注意的重點和要完成的任務。例如,任務是否是缺少地點的詞(where),那么聽的過程中要著重找和地點相關的詞;是否是問時間的(time),那么在聽的過程中要時刻留意與時間相關的任何詞匯;是否是詢問兩人關系的(relationship),那么聽的過程中就要找出能說明兩人關系的關鍵詞。對于有時高中教材中出現的信息量較大、生詞較多的聽力材料,很有必要先幫助學生熟悉新單詞。對于有些學生背景比較生疏的材料,我認為也應該提前介紹一下背景。

對于有些同學提出的做聽力材料前能不能把材料看一遍再聽,我認為這個方法并不可取。因為英語,包括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好學習效果的,聽力練習是一個很好的既有輸入也有輸出的過程,是體驗綜合分析能力的項目,如果提前看了或是分析聽力材料了,就會失去一個綜合分析和思維的過程。這也會讓學生在以后的聽力考試中形成一種依賴,不先看就沒有信心聽懂材料,不利于以后他們在考試中的發揮。

2.聽力材料的多樣性和聽力方式的靈活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聽力的課堂教學中也是亦然。只有當學生們對一門課程產生一定的興趣時,才能主動、積極地投入進去。所以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對聽力課感興趣呢?

(1)聽力材料的選取多樣化

課本上的有些聽力材料過長過于復雜,可以選聽或是跳過,選取一些學生容易感興趣的話題來聽,并且幫助學生來明確聽力任務。例如,選取一些讓學生判斷T or F方面的題目,或是選取一些判斷某句話是誰說的題目。至于學生建議的聽聽英文歌曲和電影片段也是可以的,畢竟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2)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英語聽力課堂氣氛調節主要在于教師,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來改變學生對于聽力課的一些固有觀念。教師在聽力課上多發揮自己的幽默感,讓學生感到聽力課很輕松自在,這樣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增加他們的自信,使學生覺得聽力課不再是一門單純聽材料的枯燥的課程。

3.注意聽力材料的難易,創造良好的聽力氛圍

在聽力材料的選取上一定要注意難易適中。難易適中的材料才能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動機,太難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太容易也就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教師選用的聽力材料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并且有一定的照顧面,符合大部分人的水平,也可以是由淺入深的階梯式。一般說來,選用的聽力材料應比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略難一點。這樣,學生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成績,而且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聽力活動,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聽力技能。另外一點在選取聽力材料時也要注意選取學生較為熟悉的話題,過于陌生的話題也會對學生的聽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礙。在聽力過程中涉及某些重點單詞,教師也可以暫停來讓學生抓住重點。

在做聽力時也要注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力環境,遠離各種噪音與干擾。有些同學即使聽力水平還不錯,但是在做聽力題目時會產生異于一般題目的緊張和焦慮,要保證他們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完成各項任務。

4.聽力練習后要及時總結和評講

對于很多學生都提到的講評,我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并沒注意到,但是在后來的教學摸索中我意識到這點很重要。一般情況下,教師在上完聽力課時,做完練習,對完答案后就沒事了。我認為在上完后應該做一個講評,哪怕是簡單的、短暫的。講評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漏掉的重點,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聽力試題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辨別說話者的語氣,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態度等方面。而且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積極中肯的總結,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向指引,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任務的興趣,提升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在評講結束后我也會經常鼓勵學生課后把聽力材料讀一讀,自己做一遍復習和總結。

英語聽力課是一門相對比較難把握的課程,而聽又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實現教學目標。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于各種繁雜的聽力材料,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做出最合適的安排,給學生創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長期堅持,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2

一、合理選材,循序漸進

教無定法,選用訓練學生聽力的材料是靈活的,作為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首先聽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和趣味性強的短文。從聽單詞、單句入手,逐漸過渡到聽較長的復合句、段落以至完整的文章或對話,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再要求學生多聽和模仿課文配套磁帶的較難部分,促使他們慢慢地對聽力產生興趣。

隨著電視數字化的普及,不同程度的廣播英語和電視英語較多,筆者平時鼓勵學生要利用良好條件,多聽廣播英語,如bbc,voa和cri等;適當多看一些原文英語經典影片;有時還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the sound of music、the brave heart、gladiator等。通過以上訓練,大量擴充了學生們的語言背景知識,聽力能力潛移默化地的得到了提高。

二、靈活訓練,突破難關

受高考成績“定終生”的影響,許多教師經常指導學生利用很短的時間在多個選項中選擇正確答案,其課堂教學模式還是“聽錄音——答題——核對答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一般不會有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聽,他們只是擔憂自己完成的答案錯了,這種緊張焦慮情緒阻礙了他們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采用“精聽”與“泛聽”有機結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所謂“精聽”就是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盡量把所聽到的語言材料完全聽清,從讀音、單詞到句、段和篇的領會理解直至聽寫下來都能與原文保持一致,并根據標準的聽音材料模仿其語音語調。“泛聽”就是指讓學生在聽不同類型的聲音材料時主要抓住其大意,使學生熟悉各種語境,從而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一般適合“泛聽”的材料適合不同場合、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獨白、講故事、新聞和戲劇臺詞等。但是,兩者只有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突破英語聽力難關。正如我國逆向英語創始人鐘道隆教授在其“逆向法學英語”中的做法為我們樹立了典范,他通過精聽的方式不但突破了英語聽力難關,讀、寫和說的能力也隨之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聽說結合,確保效率

聽和說是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兩大環節,不僅與其他教學環節密切相連,而且也能決定著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教師務必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說的同時又提高了聽力水平。譬如,筆者首先利用每節課前五分鐘讓部分學生自由試說,形式和體裁不限,其他學生邊聽邊注意其中的關鍵問題,并指出試說者出現的語音和語法的錯誤;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師生對話、師生間質疑式問答、學生間對話等形式培養學生聽力和口語水平;第三,先讓學生背誦或復述上一節課的內容,然后用英語介紹本節課的內容,用所學的句型導入新課,介紹課文背景和人物生平等。長此下去,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口語能力可得到雙豐收。

其實,教師在每個單元中對于dialogue部分,還可以先就整體內容編若干問題,并讓他們聽一兩遍回答,這樣,學生在聽時能目標明確,抓住重點信息。最后,打開課本讓學生齊讀和采用practise in pairs的形式練習口語,或者讓部分學生到講臺前act,加深對dialogue的掌握和理解。

四、隨聽隨記,把握重點

篇3

一、英語課堂中聽力教學優化的重要意義

(一)聽力教學優化將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在英語課堂聽力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對相應的策略進行策劃,盡量做到最優化。而在課堂中,則需要對所策劃的策略進行靈活運用,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標與目的。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前能夠對英語課堂聽力教學的內容、目標、過程以及步驟做出合理的安排,進一步明確學習的針對性。只有通過優化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及時對英語課堂聽力相關內容及知識進行提前準備、預習,進而了解掌握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并針對這些重難點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采取相應的學習方式,達到不斷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聽力教學的優化,必然使得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自覺地參與英語課堂聽力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提前給學生瀏覽教學計劃,并對有關教學內容有大致的了解與掌握,使得在聽力過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此外,建立與學生英語課堂聽力相匹配的課堂教學模式,包括一些常用的英語聽力詞匯、背景知識的掌握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英語課堂聽力教學上減少了聽力等方面的障礙,利于抓住重點,分清主次,進而提高了學生英語課堂聽力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二)聽力教學優化能有效地管理學生學習過程

在英語課堂聽力教學過程中,有效地管理學生極為關鍵。而積極對課堂聽力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來,也比較便于老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輔導。這樣一來,老師就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過程、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等進行科學合理監督與管理,進而針對學生自身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輔導和教育。我們知道,聽力一般表明人們感知過程中的注意力理解的最基本因素,具體包括感知、解析與應用三個部分。而且人的注意力是否合理集中與學生自身的因素本身具有很大的關系,學生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語課堂聽力教學中,甚至期望出現某種的強烈的需求,對聽力教學的具體內容有著極為緊密的必然聯系。學生注意力的相對集中,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要進行的聽力教學內容進行初步選擇,也有利于減輕學生大腦對信息處理的負擔。因此,在英語課堂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要認真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外,還必然合理引導學生把注意力與時間進行科學分配,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上來,及時采用選擇性的教學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對英語課堂聽力教學進行優化,應該以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真正讓學生有選擇性地把學習注意力放到聽力教學內容中來,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和信息諸如名詞、動詞、數詞、概念、語凋等提前透露給學生。讓他們在聽的時候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中心,抓住要點,分清主次,而不用分散其注意力。而且教學策略的優化可以使我們很好地監督學生參與聽力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促使學生更為主動地自覺參與英語課堂聽力教學活動中來,并隨時檢測他們的學習情況與效果。

二、英語課堂聽力教學優化的策略探究

(一)注重學生的模仿,弱化學生的語音障礙

在開展英語課堂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語音障礙是阻礙學生聽力能力發展和水平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很多學生因為語音障礙,恐懼參與英語課堂聽力教學活動,嚴重影響和制約著英語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對此,我們必須要善于注重和發展學生的模仿能力,逐步弱化學生的語音障礙,進一步消除恐懼心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督促其對有關聽力內容進行仿讀、背誦等,并合理引導學生對單詞、句子、語音、篇章等進行預習,使他們善于對發音技巧進行充分了解和模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進行仿讀與訓練,進而達到促進英語課堂聽力教學的穩步開展。

(二)創設輕松的環境,掃除學生的心理恐懼

篇4

【關鍵詞】課堂情境;學生聽力;影響分析

《優化課堂情境提高學生英語課堂聽力的研究》是如東縣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之立項課題。2016年被批準立項后,筆者就對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培養之影響進行著比較具體的分析,分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現將分析結果闡述于下,期求行家予以教正。

一、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是充分的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課堂,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小學生學習英語應當說都是比較同步的。作為我們的一般農村小學,學生英語學習的教育背景其區別也不是很大,但似乎從一開始學生的英語學習就產生著一定的差距,而且還就是差距的越來越是明顯,或者就是越來越是很大。為什么學生學習都是“學之初”,且不長的時間就是那樣的“習相遠”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與所教的學生進行交流。在與學生的促膝談心中,看到形成如此之原因的當與課堂聆聽的效度有關。如果平時的課堂注意去專心地聽著,那無論是讀還是思考都顯得較有進步。如果學生能夠認真聆聽著,那一個個學生的英語學習當有比較長足的發展。為了比較具體地了解到學生的聆聽情形和聆聽能力表現,通過平時課堂教學之觀察以及學生大膽表達、自如表達、有效表達、有序表達甚至就是一定意義上的有情表達,一些學生的表達之不足,不一定就是某些方面的智力問題,而且就是十足的課堂聆聽之不夠集中。小學生之所以這樣的聆聽不夠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屬于一個方面,課堂教學的相關情境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是一個比較根本的方面。由此,我們應當得出的最為基本結論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聽力習慣和能力培養與課堂情境是相關聯的,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也是相當充分的。

二、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是可能高效的

一個教學課堂是否能夠獲取課堂教學的有效甚至就是某些意義上的高效,就新課程教學的理念看,不完全就是我們教師去講授就完全可以獲取的。從具體的教學情境看,教師就是百般投入且聲嘶力竭地進行講授,但學生在課堂上還是那樣的心不在焉,有學生甚至還就是在做著他的木頭邪兒。但就在有效課堂甚至就是高效課堂乃至就是高效課堂攻堅年的實施中,如果我們足以進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的嘗試,那一個個學生不僅僅就學得那樣的主動積極,而且多學得那樣的生動活潑。因為這樣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去主動學習,也促使學生去學得主動。因此,思考著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尤其思考著課堂教學情境的優化,那學生的學習則完全可以去如虎添翼。平時,曾對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教學和情境教育理論進行學習,并將情境教育的相關理論運用于英Z課堂教學,凡所能夠涉及到的教學領域都可獲取著比較甚至相當理想的教學效果。從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中,利用著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相關的畫面、圖片和文字呈現出來,教學內容變得那樣的栩栩如生,再不是比較枯燥、呆板的字母、單詞和句式。教學內容是那樣的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也是那樣的吸引著孩子們的心靈。如教學相關的英語課文時,建立起學生能夠表演的教學情境,學生不僅僅就是自身去思考著怎樣表演,還去欣賞和聆聽著其他伙伴所表演的效果,一切都是在引領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角色。

三、現實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是不夠看好的

應當說,經過多方面的觀察和分析,自感小學生英語學習之聽力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課堂學習的影響其正反兩方面都是存有著的。由此,竊以為英語課堂教學必須著力利用研究課堂情境形成學生閱讀感悟的正能量,讓一個個學生去以自己的情感予以高度的聽力投入。但英語課堂教學學生聽力現狀如何?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情境是否利于學生良好聆聽習慣的形成,乃至良好聽力能力的培養?其回答是不可予以高度肯定的,而且就完全可以肯定地這樣去說:現實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是不夠看好的。經過比較具體的分析,現實課堂情境對學生聽力影響不夠看好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少關注課堂情境的優化組合

優質均衡教育實施以來,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們所施教的范圍內得以普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得以廣泛的運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人們只要按下按鍵,其教學課堂就能夠呈現出許許多多且內容極為豐富的情境來,一個個學生就在如此之眼花繚亂的情境中,進行著學習。不少的課堂將傳統媒體就是那樣的置在一旁,甚至就是置之不理,更談不上某些意義上的青睞了。如此情境的課堂,學生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積累不能比較理想地運用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少關注學生開竅性學習情境建設

小學生進行學習需要學習的開心,但更需要其學習的開竅。平時的教學,相關情境是促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熱鬧,而在一些熱鬧的場面里,學生是很難進行相關的意義性聆聽的,也不能引起學生對所學英語內容的深思。學生的開心并不能代表著學生學習的開竅,開心也永遠≠開竅。如果光關注學生的開心,不關注學生的開竅,那學生的發展也就很值問題。

(三)少關注學生多元性學習情境建設

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相關意義上的多元化,尤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當下。縱觀現在的課堂教學,相關課堂情境的建設,在學生多元性學習上還是具有一定缺失的。光關注學習的過程,不考慮其情感目標,不實現著三維目標統一的課堂情境,在某些意義上也是得不償失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篇5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摘 要】由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長期過程過多重視讀寫的能力,從而忽視了聽說的基本能力。本文針對當前的學生學習英語狀況,分析了學生聽力水平難以提高的內外在原因,結合這些影響的因素,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聽力教學策略改進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聽力;影響因素;教學策略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語言的輸入是語言習得最基本的條件,聽力作為一種輸入型技能在學生的語言習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無疑,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聽力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從2005年6月起,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開始采用滿分為710分的計分體系,聽力部分分值占試卷總分的比例也從原來的20%提高到了35%,題材涉獵更加寬泛,題型設計更加多樣,在題量、分值和難度系數上都有較大地提高,更加強調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無論是從語言習得的角度還是應試要求提高的角度來說,我們都需要重視聽力課堂的教學。但是在實際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聽力卻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重視。課堂上聽力訓練時間有限,課后又沒有足夠的語言環境來促進學生的聽力水平。

1 影響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主要因素

1.1 聽力要求不同

學生經歷了初高中長久以來單一的英語學習方式——做題,背單詞,對聽說兩項技能不夠重視。于是出現了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上有所偏頗。另外初高中的聽力材料相對淺顯,基本上聽到的單詞就是答案所在,而大學英語的聽力深度不再停留在表面,更加考察學生對聽力內容理解的程度。

1.2 語音與詞匯

在聽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由于之前注重讀寫兩項技能,導致部分單詞會寫但不會讀或者讀錯的現象,進而也無法在聽力過程中將其識別出來。另外由于詞匯量的缺乏,對生單詞的意思理解就更差強人意了。這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因此,結合這兩個因素,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音標、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篇章一步步來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教給學生英語的發音規則,幫助學生發現發音錯誤,讓學生跟讀、模仿正確的發音,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做到發音標準。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音知識。并且加強單詞的學習。

1.3 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直接影響學生做聽力理解時的思維方式。在做聽力時,當聽到英語一些俚語和慣用語的表達方式時,學生往往用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分析句子,結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性使得他們對句子真正表達的意思理解有誤。例如,有這樣的對話:

A: Then he went on to show me some test results which proved—so he claimed—that Chinese students think differently from Western students.

B: In my opinion it just doesn’t add up.

當學生聽到add up 這個短語時,都認為是增加的意思,但是又與上下文語境不符,如果他們知道it just doesn’t add up 這句話是俚語表示不正確或者某事沒有道理的時候,就能快速地選出正確的答案。

1.4 心理因素

前文提到,學生在聽說這兩方面的技能較為薄弱,所以在做聽力時,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緊張情緒。學生的緊張焦慮阻礙了聽力信息的正常輸入,干擾了大腦的有效工作,抑制了他們的聽力學習,影響了他們聽力理解的提高。加上詞匯量較小,對聽力內容的

關鍵詞 或句子聽不懂時容易走神,甚至產生煩躁情緒。這樣就會有部分學生一旦沒聽懂材料前面的內容,心理上就造成一種挫敗感,放棄了后面的聽力內容。

2 改進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

2.1 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平時根據自身聽力水平選擇符合自己的聽力材料,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聽力水平。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細心觀察學生對每次聽力內容難易程度的反饋,摸清學生整體的聽力水平,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合理地選擇恰當的聽力材料。課堂的聽力教學內容也可多樣化,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是簡單地播放聽力材料,適當增加具有課堂互動性的教學內容,如讓學生學唱經典英文歌曲,模仿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進行情景對話等教學活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同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2.2 聽力課堂中技能訓練

教師應培養學生提前預覽題目的習慣:即結合聽力材料的題目對聽力材料進行預判的能力,根據語境線索猜測含義,然后預測后面的內容,評估自己預測的準確性,并在發現預測錯誤后作出調整。這一過程同時還需要學生養成有邊看選項時邊劃

關鍵詞 的習慣。因為真正考試中能夠預覽選項的時間有限,大腦在此時高度緊張,只看不動手劃

關鍵詞 沒有更加積極地調動大腦的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加上大腦還要儲存后面聽力題目的內容,前面看到的信息很容易丟失,所以通過劃

關鍵詞 或者符號的方式可以縮短之后在聽力過程中對答案的反應時間。這樣可降低學生在聽力內容開始時的慌張情緒。在聽力過程中,學生要快速記下有關時間、地點、人物、數字、因果、轉折、態度等

關鍵詞 句,如果選項內容正好被聽到時,應記下與之相關的關鍵信息,速記時可以采用縮寫、首字母、數字、符號等簡單且自己看得懂的語言來記錄,甚至漢字圖形各種簡單易懂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可以提高記錄速度,避免由于記筆記而分散注意力,影響整個聽力的連貫性。除了做記錄這一方式的培養外,還可指導學生通過聽力材料的上下文或者說話人的語音語調推論出說話人的態度,如說話人表示驚訝時的聲調提高。

2.3 文化背景的介紹

以往的英語教學更多地以英語知識的教授為重點,往往忽視了文化導入和文化的交融,在聽力理解中勢必出現障礙。因而通過分析對比不同文化的異同來激發學生對聽力訓練的興趣,當教學內容涉及文化時,教師應多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背景,同時,教師應當讓學生課外多閱讀英語文章、報紙、雜志,從中了解英美語言文化知識,擴大文化背景方面的詞匯量,這樣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才能在消除文化理解的障礙和擴大學生學習視野上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和快速理解的能力,熟悉中西方文化思維的差異性,慢慢地接受和習慣英語思考模式。

總之,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應多關注學生對聽力內容難易程度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掌握提高聽力的正確、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鼓勵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能自主性地在課后創造一個耳濡目染英語的有利環境,將課堂和課后有效結合起來,這也將有助于改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淑平.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探析[J].讀與寫雜志,2011,4.

[2]竇麗麗.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問題及策略[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28.

[3]楊淑梅.試論影響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的障礙及其應對策略[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3,6.

篇6

一、當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根據多年對英語聽力教學的觀察及調查,我發現聽力課堂大多教學形式單一,師生缺乏互動,更不用說學生間的合作探究了。學生往往聽過后一片茫然,導致聽力考試屢屢嚴重失分,學生們談“聽”色變,教師們也視若畏途,于是很多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聾子英語”的現象。

二、英語聽力高效互動課堂的組織形式及方法

(一)互動式聽力教學的組織形式

1.師生互動。在互動式聽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探討、構思、辯論和對話。通過這種人際互動,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激發,從而提升他們的聽、說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2.師組互動。在互動式聽力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到6人,相向而坐。每個成員都有指定的任務,相互之間可以討論。教師在各組學生聽、說過程中巡視教室,哪個小組需要教師的幫忙,教師就給予指點。實際上,教師在整個聽、說過程中充分發揮輔導者的作用。

3.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全班之間的互動等。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具體形式有同桌討論、自編自演、互相點評等。每次上課都應該根據聽力內容、所授班級學生的特長、教學計劃等因素對各種課堂互動活動進行新的排列組合。

(二)互動式聽力教學方法

1.座位設置。學生的座位可排成同桌、小組、橢圓三種形式。

2.聽力材料的選擇。聽力材料的選用要非常重視

語言真實性和交際性的原則。語言材料一般來源于實際生活,圍繞一個日常生活話題展開,涉及文化教育、人物、科普、時事等。對話的內容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工作、學習、天氣、生活環境等話題,如shopping, finding the way,doing one’s homework,seeing a doctor,making a phone call, weather report,ask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等。對話場景可分為家、學校、醫院、商店、餐旅館、銀行、機場等等。我們可以對這些材料做一個科學、合理的安排,每一節課有側重地訓練不同的內容。

3.聽力指導。以師生互動和師組互動的形式為主,分四步進行指導。第一步:確定主題。教師可提前一周與學生確定將要聽的話題,要求他們準備好與話題有關的詞、句、常見對話以及與話題有關的其他信息。 如Relationships這個話題,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找出與Relationships相關的內容。如相關的單詞、詞組: doctor―patient; waiter/waitress―customer; secretary―boss;shop assistant―customer;teacher/professor―student;husband―wife;salesperson―customer;colleagues;friends;classmates...然后思考問題:判斷某relationship的關鍵詞是什么?如材料中出現 term, exam,就有可能有 teacher, professor出現,或者人物間有 teacher/professor―student的關系;對話中提到 buy, change,就該有 salesman或 salesgirl;夫妻對話會用 dear或darling等。結合一定的情景,學生通過相互探討,準備一個與該內容相對應的短對話。第二步:內容檢查。短對話內容可以是學生在資料中找的,也可以是他們改編或自編的。檢查所選短對話內容情景是否符合當前話題,所改編或自編的對話是否合理,語言是否通順、得體、地道,單詞拼寫是否正確等。教師與學生共同斟酌,共同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學生做出相應的調整。第三步:對話表演。可以由小組中的學生配合進行,讓他們有感情地對他們所選或所編的對話進行角色表演。第四步:綜合評價。師生一起對這些對話進行打分。從用詞是否具有代表性、句子表達、語音語調、感彩等方面進行評判。肯定好的,委婉地指出不足之處。

4. 互動聽力訓練。第一步:題目分析與預判。教師把預先準備好的聽力題目分發給學生。題目要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可以是歷年高考真題、高考模擬題,也可以是自編試題。通過組內討論,讓學生熟悉題目,討論確定題目關鍵詞,理解題意,為下一步聽音時準確把握解題需要的關鍵信息做好準備。第二步:師組交流。教師把自己如何解聽力題的方法和步驟講授給學生,就聽力材料中豐富多彩的詞語和句式充分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不但學會解聽力題,而且會欣賞聽力材料中精彩的日常用語,從而激起他們“聽”的熱情。第三步:課堂總結。教師指出本次聽力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提醒學生吸取教訓,并重點把聽力材料中出現的典型的表達方法通過投影展示出來,然后進行評講。最后歸納出該話題典型詞語。例如,圖書館話題用語:library card, book, due, return, renew等。典型例題:

M: Excuse me, Madam?

W: Yes?

M: 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

W: For one month. Please make sure you return the book before it’s due.

Q: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 2012全國卷)

A.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答案】C。

5.能力升華。能力升華也是聽力訓練中重要的環節。教師綜合全班歸納出的詞、短語、對話,通過師組互動,得出完善的一份有關該話題的材料,讓全班學生熟讀、熟記,以便進一步熟練運用。例如,在學習“數字記錄與計算”的話題時,除了要快速記錄多個數字,并用加、減、乘、除計算一些數據外,我們還歸納出該話題典型的好詞及短語是:half,double,twice,one third,percent,a pair,dozen,score,dollar,at a 30% discount,less than等。典型例題:

W:How much is the red skirt?

M:These skirts sell for six dollars each,but it’s ten if you buy two.

Q:How much does the woman have to pay if she wants to buy just one?

A. 3. B. 6. C. 10.

篇7

一 激發興趣,樹立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于聽力技能的培養與提高十分重要。激發興趣是保持良好心態的手段之一。學生有了興趣,一切困難都是如“走泥丸”一樣容易。在課余播放一些經典的英語歌曲、影片、動畫片,并與之討論;聽一些英語新聞,了解現實社會,讓學生在聽說中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成長,就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地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習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就樹立起來了。同時也明確告訴學生,“聽”是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加以重視,但不要畏懼。對于較難的聽力材料,只要正視它,經過持之以恒的訓練是可以征服的,若有必要,可以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聽的興趣。

二 狠抓語音知識的習得,打牢語音基礎

語音知識是英語老師的基本功。在提高自身的前提下,教師首先要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音標基礎的好壞,決定了語言、語調的優劣。學生從一開始就打好語音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傳授語句、音、節奏、音變、連讀以及語調等知識,加強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第三,要讓學生經常聽并跟讀英語磁帶,模仿磁帶上英美人士的標準讀音。這些語音知識的習得,需要老師與學生、學生與英語磁帶反復地磨煉,在錯誤中糾正,在糾正中反復,在反復中鞏固,在鞏固中養成習慣。

三 加強聽力技巧訓練,養成聽的良好習慣

平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做聽力訓練測試題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放松情緒,集中精力

首先要讓學生樹立信心,克服緊張情緒。在聽力測試題發下前,先讓學生深呼吸或閉目養神等,這些都可以使學生的心情平靜,繼而進入最佳答題狀態。

2.搶讀聽力內容

學生在領到聽力訓練測試題后要抓緊時間瀏覽聽力部分,看看是什么題型,有什么要求及選項的意思等。應充分利用好放錄音前及中間的間歇時間,先看聽力題的題干和選項,根據所給材料,分析猜測錄音中所涉及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是在聽力測試中應該掌握的很重要的應試方法。

3.預測聽力內容

第一,聽前預測。一要根據題干中的語音信息進行預測;二要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預測。語言交際離不開語境。比如:在學校,常出現教師與學生的談話,談論的內容通常為學習、考試、作業等問題;在醫院,常出現醫生和病人的談話,談論的內容多為病情、治療、健康等問題。這樣我們可以從題干中獲取某些方面的信息,預測對話的語境、人物身份及對話的大體內容。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回答詢問對話發生的地點、談話人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職業等。對于一些詢問說話人行為狀態、事件原因以及推斷性的題目來說,所給選項的句子一般較長,預測信息較難。對于這類題目可采用比較選項,分清相同點和不同點,特別要注意選項中重復出現的關鍵詞匯,從關鍵詞入手,對要聽的內容進行預測。

第二,聽中預測。聽時要帶著問題去聽,抓住關鍵信息,分析對話的語言環境、語言表達方式、談話態度以及是否涉及東西方文化差異、風俗和語言習慣,還要注意問與答之間的關系。

第三,聽后預測。預測活動貫穿于聽力理解的全過程。學生在聽完聽力訓練測試題后,應前后聯系,利用后面聽到的信息,補充前面信息中的疑問或漏聽的信息,并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從而提高理解的準確度。

4.把握細節,準確答題

第一,在聽力訓練測試中,遇到聽不懂的地方,不必驚慌,不能只考慮此題,應隨著錄音聽下去,聽好后面的內容,集中精力捕捉后面的信息,不可顧此失彼。

第二,隨聽隨記,把握信息。聽力材料中的一些日期、數字、地名、人名等細節,應隨聽隨用筆記錄下來,只憑大腦記憶是遠遠不夠的。記錄時應提綱挈領,關鍵詞、句可用一些自己認得的符號代替,這樣可以提高記錄的速度,及時把握信息,節省時間和精力。

第三,聽透材料。聽力題材料聽完之后,一定要回顧全文,認真核對答案,看用詞是否有誤,還應注意大小寫、單復數、時態等。對于難點、疑點材料中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語言現象等,如果沒弄懂,就要再繼續聽,直到聽懂為止。

篇8

〔關鍵詞〕訓練過程 知識障礙

聽是人們語言交際活動的重要方面,是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手段。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英語聽力學習,各類考試將聽力作為考試項目之一,然而聽力往往又是學生們的薄弱環節,他們在聽力過程中感到無助;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也忽略了英語聽力教學,使之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個弱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正視和探索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進而提高學生們的聽力水平。

1 影響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兩大因素

1.1 學生方面。

1.1.1 語言知識和詞匯方面障礙。在英語發音過程中,學生對地道的英語接觸少,發音不正確,出現聽力理解方面上的困難,例如:連貫發音,爆破音,以及聽力中語速往往也造成學生聽力上的障礙。在英語連貫發音過程中,很過單詞說出后,發音常常會發生一些變化,與原來的音標不太一致,造成學生聽力方面困難。詞匯的缺乏也是導致學生聽力障礙的因素之一,當學生聽聽力的時候因為許多掌握的詞匯量不足和對詞匯用法掌握不夠全面,無法聽懂英語句子。現在教材趨近美式發音,主要有音的弱讀、同化、連續、因素的省略、失去爆破等,然而在英語教學中往往不重視此方面的問題,加上學生漢語味較重,因而學生朗讀或說英語不夠自然,所以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難免感到困難。

1.1.2 非知識。在英語聽力中語速是對學生所聽內容的理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認為語音速度太快是造成聽力難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學生的聽力習慣也是影響聽力效果的因素,他們總是力圖聽懂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在聽力過程中不斷地思索遇到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這都是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大敵。聽懂每一個詞和句子,一方面又相當大的難度,另一方面也不是必須的。在聽力過程中,領會說話者的態度和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如果想跟上語速并譯成漢語,其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一種語言體現一定的社會文化,包含特定的文化信息,所以理解一種語言就需要了解該語言所蘊含的文化材料。如果我們對歐美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加上平時不注重積累,對文章中涉及歷史背景了解甚少,影響聽力效果。

學生的心理因素對聽力理解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有些學生排斥英語學習,對英語信心不足,英語學習不成功。因為對自己能力的不確定,對英語沒有興趣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敢開口,怕其他同學笑話,心理素質差,在沒有聽到內容之前,就已經對聽力產生了恐懼。真正聽力開始之后,發現生詞聽不懂,語音難辨,語速太快,跟不上聽力的節奏,造成心里的緊張和著急。大大降低了大腦對語言信息認知理解的速度,因此越著急越聽不懂,導致最后徹底放棄。

1.2 教師方面。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大部分英語聽力課堂中一遍一遍地播放聽力材料,只要求學生做練習,就算完成了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學生聽不懂的情況下,采取的是直接公布答案,而不是使學生反復練習,這就使得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過分的依賴老師,從根本上就沒起到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的目的。

2 提高英語聽力的策略

2.1 強化語言知識訓練,多聽多模仿,提高聽辨能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加工語言的過程包括語音聽辨和語音理解。只有正確理解說話人所發出的語音,辨別相似因素,才能理解這個語音形式的內在含義。對于提高英語聽力的有效辦法最直接的就是多聽,沒有別的快捷方法,在語音起始階段,要多聽一些簡單的英語。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不同的材料和語境,從根本上加強學生對于辨別輔音同化、連續、同化、完全爆破、弱讀、重讀、升調、降調等一些語音語調變化的敏感性和語速的適應性和敏感性,提高學生對所聽內容的信息處理速度。同時,選用英美人士對話的聽力材料,提高學生辯音能力,通過模仿,糾正自己的語音錯誤。從語調來看,大多數句型使用降調,一般疑問句使用升調。說話人在語言實際運用中,在特定的環境或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常使用不合常規的語調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緒。例如:“OK”這個詞表示同意做某事時,使用降調表示;一般的同意,不具備某種感彩:使用升調時可能表示說話人心情愉快,樂意接受:如將語音拉長則可能表示說話人無可奈何而被迫接受。所以在學習實踐中逐漸掌握語音、語調,有利于語音技巧和聽力的提高。

2.2 聽力教學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都要有合理的聽力材料,不求多,但要求精,求實效。教師要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估計學生會碰到的問題和困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了解學生的需求。我們通過教學實踐知道,越貼近學生的教學設計,主導作用越發揮的充分,學生收獲越大。

2.3 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情緒。排除心理障礙,優化心理狀態是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環節。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習慣將所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譯成漢語,如果是看材料時,這種習慣盡管會影響閱讀速度,但只要抓緊,時間還可能夠用,但在聽的過程中,聽和說是同步進行的,沒有時間讓聽者對于所聽內容先翻譯再理解,這樣聽者會精神緊張,產生焦慮感,嚴重的甚至喪失信心,放棄處理聽力信息的努力。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聽力練習成功的保障,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學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完成,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增強對聽力的興趣。學會養成直接用英語去思維的習慣,克服心譯活動,聽力的提高就會異常顯著,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聽力方式,為聽力訓練打好良好的心理基礎。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影響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讓學生突破聽力障礙,提高聽力水平,教師應針對影響學生聽力提高的各種因素,更多地引導學生掌握提高聽力的有效方法和技巧,還需要對他們進行長期的、堅持不懈的訓練。在英語聽力理解中英語基礎知識、語言文化知識和思維模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它需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學習技巧,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紅霞.淺談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35)

[2]陳福蓮.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情感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5)

篇9

【關鍵詞】高職;英語聽力;元認知策略訓練

一、元認知和元認知策略概述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的許多語言習得研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學習策略都進行了定義,其中O'Malley&Chamot依據信息加工理論把學習策略劃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而元認知的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FIavell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其核心意義是人對于自己認知活動的認知,一般認為元認知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三種成分。[1]三者相互聯系,又相互依存。元認知知識是進行自我監控活動的基礎,元認知體驗是學習成功的動力,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水平的外在表現,制約著元認知知識的獲得程度。三者相互作用,構成―個整體,從而保證認知活動的順利完成。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自己、學習任務與學習方法的認識,來準確地體驗和自覺地控制自己的學習活動,從而主動地有效地發展自己。而元認知能力也就是在學習活動中,自我認識、自我控制,以求得自我發展的能力。大量的心理學研究結果證實,元認知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有著密切的聯系,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效率高,學業成績好,反之亦然。[2]

元認知策略就是從元認知活動衍生出來的,是學習者整合自身語言學習的策略,是學習者對于自己所采用的學習策略的意識,是超過認知并能幫助學習者調整學習過程的方法,同時也是間接作用于并促進學習的策略。[3]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核心,大致可分為三種: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評估策略。計劃是指提前了解學習任務的具體狀況、組織學習任務,為成功的語言學習做好準備;監控是指監控執行任務的過程、監控策略的運用、監控信息的理解;評估即可以指監控過程中對信息理解正誤的評估并隨時做好管理與自我調節,也可指聽的任務結束后對聽力理解的自我檢查、信息反饋和概括總結。[4]學習者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元認知策略使用的成敗。

二、元認知策略在聽力課堂中的訓練

一節完整的聽力課堂可以分為聽前、聽中和聽后三個階段,而根據元認知策略的分類和特性,又可以將元認知策略分為課前策略、課堂策略和課后策略。

(一)課前策略

上聽力課之前所用到的策略就是課前策略。首先,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英語聽力的特點,即英語聽力理解不僅是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而且是元認知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音、字、詞、義的辨析和意義的重新建構。聽者只有對聽力理解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監控和評價,才能較為順利地完成這個過程。

其次,教師要向學生講授關于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使他們意識到元認知策略在聽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培養其元認知意識。

再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聽力教學的目標和要求。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針對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對英語聽力提出了要求,A級是能聽懂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使用的結構簡單、發音清楚、語速較慢(每分鐘120詞左右)的英語對話和不太復雜的陳述,理解基本正確。B級是能聽懂涉及日常交際的結構簡單、發音清楚、語速較慢(每分鐘110詞左右)的英語簡短對話和陳述,理解基本正確。需要學生掌握預測、推斷、聽關鍵詞、聽主旨大意等聽力技能。

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計劃和安排學習,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水平來確立學習目標和制定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學習計劃,并督促學生要持之以恒。向學生講解生詞、短語、特殊句型并介紹與聽力材料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指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認知準備。在聽前,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所聽內容的主題有所了解,讓學生借助于標題、題干和選項預測要聽內容的主題,訓練學生對各種提示信息的敏感度。

(二)課堂策略

聽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尤其是對于所聽內容的重要信息,如:段首句、因果關系提示語、重讀單詞、數字等。如果發現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停下來在想某一個單詞的意思時,聽力材料的一句一句話就過去了,會因小失大。因此,一定要及時調整自身注意力,跟上聽力材料的步伐和思路。

聽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指在實施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學生根據學習計劃,有意識地自行監控自己對學習計劃的執行情況、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學習效果等,并對其不斷進行分析和調整。除此,教師要時時督促學生按照事先制定的學習計劃來監控自我聽力訓練,了解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進程,完成預定任務。

聽后,教師要總結并評價聽力過程中所運用的技巧和策略。聽力練習結束后,聽者應認真總結自己在聽前和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和策略,尤其應重點歸納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策略運用的失誤所在,以加深對這些技巧的印象,并不斷改進聽力策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比如:這次的聽力理解難度怎么樣?自己所運用的聽力策略哪些是有效果的,哪些是無效果的?在今后的聽力理解中再碰到相同情況,應該怎么辦?

(三)課后策略

課后策略是學生評估自己的聽力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聽后評估的一種延續。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作自我評估,指導學生對聽力任務的完成情況、策略的使用情況、策略的使用效果進行評價、反省和總結。對學生聽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以及通過有步驟、有計劃的訓練來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的策略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交流他們不同的聽力策略和成功的經驗以進行反思。

三、結語

依據元認知策略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聽力教學,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加強學生的元認知監控能力,加強學生的自我評估,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聽力技能,提高其聽力理解水平。同時,教師應在調查了解學生的元認知策略運用的現狀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認真備課,把云認知策略訓練落實到一節課的聽前、聽中和聽后階段以及各項具體任務中,并運用學習策略培訓的交叉模式,長期性地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培養,相信英語聽力教學會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竇洪庚.發展元認知與實施自我評價[J].化學教育,2004(11):10.

[2]丁桂紅.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培訓[J].長春鐵道學院報,2008(2):181-182.

篇10

[關鍵詞]交際 中心 英語聽力課堂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04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已經成為世界最通用的語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由此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的聽力課堂教學自然也顯得尤為重要。“聽”的目的是交際,學習英語聽力的過程自然是與交際分不開的。如何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交際,在交際中學習就是我們大學英語教師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交際與英語聽力教學

傳統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往往是學生看著教材“聽”錄音完成填空、選擇等一系列基本題型,教師在學生聽完之后核對答案、講解其中疑難的單詞、語法以及相關的知識點。簡單的問答、固定的內容、標準的答案很容易使學生思想禁錮,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生為了聽而聽,難以真正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難以從心底里主動地去學習英語,這種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

人要憑借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意思,也要憑借語言去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意思,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際。交際是人的本能,人生存的必需。語言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英語教學乃至聽力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流利、有效地運用英語來實現語言的本質交際。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學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渴望教師用引導和幫助的方式來指導自己的英語學習,真正做到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二、以交際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

(一)學生的中心地位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地把聽、說、讀、寫各方面融合起來,真正實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建立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中心,希望主動地去“聽”,主動地去了解課程,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自主的交際。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協調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應該對課堂所要講授內容進行精心安排,真正指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更好地進行交際。

(二)充分利用現有的聽力教材和設備

現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教材主要以單元為單位,每個學期需要完成若干單元的講授。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對課本材料進行重新分類,每節課講授一個模塊,讓學生有興趣去聽、去交際。隨著各個學校教學設備的改進,英語聽力課多在多媒體教室完成,教師可以在課外找到一些與此相關的有聲教學資料,比如看一些英語的短片、電影,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給學生生動的視角去解讀、分析、交際,在母語為英語的本土人對話中使用的詞匯、習語以及俚語中學習英語,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英美社會、經濟和文化。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聽力理解是大腦對所聽到的信息進行有意識的加工整理的過程,它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英語聽力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的機會可以促進學生掌握該語言。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教師設計課堂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際和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英語,感受聽力。

(四)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

語言的交際離不開情景、環境。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教材內容場景涉及文化、道德、婚姻、政治和天氣等很多方面,教師應該根據所要講授的內容設計特定的場景,從學習者的興趣、愛好出發,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通過提問、講故事、介紹場景、總結所聽內容、利用所聽內容編對話、角色表演、討論等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輕松地交流。

三、結語

中國的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中學習英語的,課堂是他們主要的學習場所。作為教師,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現有的聽力教材和設備,設計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讓自己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地互動,真正讓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以交際為中心,讓學生們在一種愉快、輕松的氣氛中熱愛英語、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