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與林地的賠償標準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耕地與林地的賠償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電網建設工程何以屢屢遭受占地、樹木砍伐、經濟作物、礦產賠償等問題的阻擾?電網建設的占地、樹木砍伐、經濟作物賠償等與相關村民的矛盾焦點究竟何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于村民對電網建設工程占地、房屋拆遷、樹木砍伐、經濟作物等賠償漫天要價,電力企業難承受賠償之累。以通化地區為舉例,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實施以來,得到了省公司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保證電網建設的順利進行,結合通化地區的實際情況,通化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通化市區農用地轉用征收拆遷安置補償暫行辦法》(2008年4月29日),在 2011年通化市政府制定了《通化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實施全市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的通知》(通市政函【2011】12號)。過去沿線村民都比較支持電網建設,他們認為電力工程建設是造福一方的好事,很少出現因征地和經濟作物賠償等問題與施工單位發生糾紛的事情。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建設項目的增多,村民思想意識的變化,也有了多爭取占地及經濟作物賠償的經驗,也有些人想在占地及經濟作物等賠償問題上多撈一點。一些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勘察測量時還是荒地、荒坡,當施工進場時,這些地方一夜之間已變成了苗圃場,經濟果樹、 林下參和五味子等貴重中藥材林,就是一些村民為了獲取更多的賠償進行搶栽,搶種的結果。在桿塔占地、經濟作物等賠償時有些村民提出了超過政府補償標準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要求,尤其是在沒有參考賠償標準的情況下,談判更加困難,不滿足其要求就肆意阻擾施工。有的工程由于受到工期的及投產時間的限制,電力企業只得委曲求全,對個別農戶提高標準進行了賠償,并與之達成協議,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該戶拿錢到后,其他相關戶共同要求提高賠償標準,搞得十分被動,使電力建設企業實在難承受賠償之累。
簡單舉例(無參考賠償標準):
(1)2006年在220千伏桃源變電站建設過程中,輸電線路經過山區時,距線路100余米遠有一處很小長時間廢棄的石灰礦,建設過程中受阻,影響工期,經過多次協商,最終以25萬高價格委屈解決此事。
(2)2007年在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接入系統新建工程施工中,由于該線路路徑在林區,工程初設時線路通道內林下沒有經濟作物,待施工過程中,線路放線通道和塔位播種了林下參籽,參主要求高額賠償,并雇傭幾十人到施工現場阻撓工程施工。縣公安局立即派干警到達現場維持自序,最終經縣法院審理后以10萬元解決此事。
二是由于電力工程物資、機具的運輸使用鄉、村公路被強行收取過路費引發的矛盾。近幾年、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各地由政府補助部分、當地村民自籌部分資金,村民籌工籌勞建設了一些鄉村公路和橋梁。當電力工程施工設備、材料的運輸車輛經過這些公路和橋梁時,村民以公路橋梁被損壞為由,逼迫施工單位支付較高的過路費,否則不讓通行。而工程預算中又沒有這部分費用,施工單位難以承受。
三是由于各行業工程建設的賠償標準不統一引發的矛盾。近幾年來通化地區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通訊工程建設、招商項目的建設、電力建設頻繁,而有關賠償的標準各行業并不統一。如 2009年,梅河口市某礦業公司自行維護66千伏梅采線路進行改造,由于急需用電,占用耕地補償費在每基6000元-10000元之間,賠償額非常高。2010年通化供電公司建設66千伏梅山乙線時,村民以上述標準為依據要求該工程按此標準執行,各地村民堅決不再接受政府的補償文件,后期建設工程的賠償工作十分艱難。
四是由于施工單位自身賠償工作不細和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引發的矛盾。有的施工單位在工程開工前對賠償問題的復雜性及難度認識不足,沒有做深入細致的前期工作(主要是線路工程)便進行基礎開挖,有的甚至還未通知到桿、塔占地的農戶施工已進行,土地原貌已被破壞,給人要求高額賠償的口實,使協調工作難度增加。再者是在實際賠償過程由于工作人員對賠償標準難以準確把握,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為了工程進度,給一些難纏的農戶賠償高一些,村民間相互攀比,反而造成被動局面。還有的由于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坑洞的爆破作業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石頭亂飛,損壞房屋、農作物等,開挖的土、石亂堆亂放以及設備、 材料的人力運輸的過程中對沿線農作物的損壞都增加了賠償工作的矛盾。
五是由于電網建設企業與村民雙方對賠償范圍的分歧而引發的矛盾。現在,多數村民以電桿拉線范圍內的土地和塔位抹犁地不好耕作為由要求電力企業征地以求獲得更高的賠償,不滿足要求就堵工。而全部按照征地賠償遠超出工程預算,施工企業無力承擔引發的賠償矛盾。再者線路通道范圍內補償問題也已被許多地方提出,甚至要求線路通道范圍內全部按征地標準進行賠償引發的矛盾。還有線路跨越房屋、畜舍時(安全距離滿足規程、規范要求,按規定不用拆遷)村民以威脅安全和輻射為由要求拆遷,否則不讓放線,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賠償。
六是由于電網建設的法律保障體系欠缺也使工程賠償問題難以解決。《電力法》(1996年4月1日施行)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 (2004年2月25日)已頒布多年,其中對電力建設方面的規定, 隨著社會經濟和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已遠遠滯后于實際工作,特別是針對電網建設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特點,它們權威性、指導性和實用性發生了很大變化,電網建設的法律保障欠缺問題已經十分突出。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遭受嚴重阻擾,甚至施工機、器具被阻工村民搶走,施工單位報警,警察到現場后,認為賠償問題是經濟糾紛,也只能維持秩序以免發生過急沖突,對賠償問題也是無能為力。即使迫不得已將施工賠償問題訴助法律程序(如 220千伏靖通線94-95號塔位的賠償問題),但成本和時間代價都非常大。
為搞好電網建設施工中賠償工作,促進工程的順利實施, 結合自己這幾年在工程建設賠償工作的一些心得,就如何做好電網建設的賠償作幾點建議。
(1)從做好電網規劃出發,把電網規劃納入各級政府的總體規劃,使工程項目的用地和線路廊道列人政府的用地總體規劃,做到征占、地有法可依。建設單位應積極與政府各相關部門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特別是在可研階段,要做好工程所在地和線路沿線影響工程的不確定因素,如軍事設施、地礦調查、文物保護等。否則,該項費用將不能進入工程概算當中,賠償問題不能解決,還會影響工期。同時電網建設單位(發展策劃部)要在項目可研規劃時把工程施工賠償預算做到位,施工賠償是影響電建工程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而工程概預算又是賠償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工程概預算既要考慮施工賠償實際操作的復雜性,又要有預見性,留有余地,便于操作。
(2)電網建設參加各方要充分認識賠償工作的政策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現場賠償人員要認真、細致地做好賠償各環節的工作(如在施工測量時就做好每基桿塔占地范圍內的樹木、經濟作物檔案記錄,有條件時可拍攝數碼照片,并得到村政府和相關方的簽字認可,為賠償工作提供依據,以免在數量上引起糾紛。施工單位要做好文明施工,避免引發矛盾),避免工作方式簡單,態度急躁等。電力施工賠償工作政策性強,施工賠償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政府出臺的賠償政策和標準,必須堅持和強化陽光操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力戒親疏有別,更不得雁過拔毛,截留工程賠償資金。
(3)供電企業要向各級政府匯報,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使其充分認識電網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讓政府重視和加強對電網建設的領導,逐級成立由公檢法、土地、城建、林業、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綜合協作體系,積極支持配合電網建設的征地和施工賠償等工作,為電網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旦工程建設發生惡意受阻時,即可實施從現場取證、司法受理、強制執行等法律程序,嚴厲打擊少數借工程施工賠償之機進行敲詐,惡意阻撓、破壞電力建設的人和事,以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其次,建設單位要積極促成政府制定既符合國家“三農”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又便于工程施工賠償實際操作的賠償政策和補償標準,以便統一各類工程賠償標準,減少因各行業賠償標準不一引發的矛盾。
篇2
長慶油田位于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內,主力油區位于陜甘寧三省境內,主要產油區屬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受流水、重力、風力等作用,逐步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密布,高差大為特點,形成高原、溝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巒、斜坡兼有,地形支離破碎的復雜地貌。油區內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與道路交通情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油區公路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以及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較高。而正是由于這些差異,導致道路工程造價差異很大,投資控制難度大。
1長慶油區道路設計等級與標準
長慶油區道路工程設計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長慶油田專用道路設計規范》等設計標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油區道路設計標準、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措施。根據油田管網及集輸發展需要、場站建設的等級標準等實際情況,規劃設計油區道路的標準和等級,油區道路設計分為主干線、干線、支線三個等級標準。主干瀝青道路:設計時速20km/h,路基寬度6.5m,路面寬度4.5m,路基橫斷面布置為1m硬路肩+4.5m行車道+1m硬路肩。面層采用5cm瀝青碎石、20cm石灰土碎石(重量比6∶14∶80),16cm天然砂礫石底基層,20cm石灰土碎石路肩,機磚道牙路邊石。彎沉值、碎石壓碎值、吸水率、瀝青黏附性等均要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部分在原鉆前路、鄉村路基礎上施工,部分需新征地。砂石道路大多在鉆前路、鄉村土路基礎上設計實施施工,設計時速20km/h,按干線、支線兩個標準設計。干線砂石道路:路基寬度6.5m,路面寬度4.5m,路基橫斷面布置為1m土路肩+4.5m行車道+1m土路肩。支線砂石道路:路基寬度4.5m,路面寬度3.5m,路基橫斷面布置為0.5m土路肩+3.5m行車道+0.5m土路肩。面層采用16cm泥結碎石、16cm培土路肩。油區道路路基土石方常見為松土、普通土、軟石和次堅石,因地形限制多考慮就近運土(買土)或棄土。排水設施一般考慮設置鋼筋砼圓管涵和梯形砼邊溝。另外還需要結合工程實際設置草袋護坡、石砌護坡、邊坡種草、柴草防護、急流槽等邊坡防護措施,以及道路安全指示牌、彎道防護支墩、防撞連續墻等安全防護設施。
2影響油區道路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
2.1道路征地、賠償等程序環節多,名目多,可變因素大
道路征地、賠償手續、路由選擇等受當地國土、林業、交通部門制約,對道路邊坡排水、水土保持措施、環境保護方案等要求較高。受當地居民干擾因素大,易導致道路改線、無法及時審批、甚至無法審批等。橋梁工程還需要經過環境保護部門、河道管理部門審批。可變因素較大,不可預見費用較多。
2.2道路工程易受油區其他工程影響和干擾,增加額外工程量
油區道路線多面廣、受地形限制原因,油區道路周邊往往有油水管線、電力線路、通信光纜等穿越或者伴行敷設。這些在設計階段很難考慮周全,往往在道路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其他已建或在建工程的影響和干擾,而油水管線、電力通信線路改線等必然會造成額外增加工作量,增加工程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
2.3受地理及自然因素影響,路基土石方工程難以準確計量
油區站場大多遠離居民居住區和基本農田、耕地,位于高山丘陵之上,部分道路施工需要進行山體削坡,余土外運;溝壑地區需要大量填方,遠土利用。路塹施工中遭遇基巖、邊坡削方難度系數大,施工困難等。動輒幾萬方、十幾萬方的土方量,前期勘測及后期施工難以準確計量和有效控制。
2.4自然災害導致道路毀損,工程量難以預計和有效預防
長慶油區屬于半干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旱澇相間,濕陷性黃土地質,易誘發自然災害,易導致山體滑坡,毀損路基、路堤邊坡沖毀、過水路基塌陷等,自然災害導致道路毀損,工程量難以預計和有效預防。進而導致道路搶修工程、草袋護坡、石砌護坡、急流槽等邊坡防護措施工程量增加。
2.5行車干擾頻繁,施工組織措施難以保障
由于油區道路的單一性和較多條件限制,在油區道路施工過程中,往往還有生產運輸車輛、重型機械、鉆采機具搬家等各類型車輛往返各個油田井站,行車干擾頻繁。施工便道、施工便橋修筑有限,部分路段需要挖除舊路面,導致道路擁堵、癱瘓等狀況,甚至導致窩工、停工等費用索賠。
3油區道路工程造價控制的對策建議
正是基于以上主要因素,加上油區生產管理現狀、地方居民及行政因素制約、外協等各種因素,工程勘察設計階段難以準確計算工程量,前期施工報批階段易受地方因素干擾,施工過程中易受油區生產、已有道路現狀以及地理因素制約,油區道路造價控制存在很大困難。針對以上主要影響因素,提出如下幾點對策建議。
3.1統一賠償標準,確保賠償到位
道路征地賠償,針對拆遷窯洞果窖,穿越果園、農田、林地等賠償,同類地區統一賠償標準,做到公平、合規,確保賠償款及時有效到達補償者手中,減少外協阻力,盡量一次性賠付到位,避免二次賠付。
3.2對已明確的工作量實行總價招投標
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于已經確認無誤的工作量,采用總價招投標,針對圖紙列明的工程量,采用總價合同,將工作量包死。在施工階段,嚴格建設單位、監理公司責任,監督施工單位按圖施工,履行合同。如有減少的工程量,則在原合同價款基礎上按照原合同價格水平相應扣減。
3.3合同協議條款部分采用中標價+預留費用模式
在招投標階段,對道路實地踏勘,考慮部分水工保護、土方邊坡防護、拆遷改線等潛在可能發生的工作量,并在合同約定中采用中標價+預留費用合同,在約定中標標的金額的同時,預留部分單價費用,結算時依據實際發生工作量據實結算。
3.4難以計量的土石方工程量在報總價的同時報單價
針對設計圖紙中已明確的土石方工程量,投標報總價的同時,要求投標單位報土方、石方的挖方、填方、削方、外購土方單價。投標單位中標后,難以準確計量的土石方工程量,依據其上報單價核算。
3.5工程取費及措施項目等依據工程實際計取
依據道路所在地及施工組織情況決定是否計取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高原施工、風沙影響施工、行車干擾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費、工地轉移費等費用,合理考慮施工綜合里程。施工便道、施工便橋的核定要以實際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為計算依據。
3.6依據道路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控制道路單公里造價
精品范文
10耕地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