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改革新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04 18:26: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保改革新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醫療體制改革;“利”;“弊”
自2006年以來,經各方討論和修訂,媒體先后公布了三種醫改方案:06年12月由科技部批準立項的國家軟科學“四一三”醫保幫困課題組,響應國家發改委“我為醫改建言獻策”的號召,在《中國經濟網》上,以《創建中國醫改模式的基本思路》為題,了中國第一個醫改方案;07年元月眾多媒體通過報道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公布了衛生部的醫改方案內容;07年2月《21世紀環球報》報道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改方案的主要內容。中國醫改應走什么樣的路?隨著國家醫改方案正式確定日期的臨近,尤其是隨著2008全國“兩會”的召開,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醫改方案的研究和討論[2]。下面就醫改方案的利與弊進行一下簡單的闡述。
1關于國家衛生部的“先保預防、投資供方”的政府主導模式
1.1該方案的優點:一是由于政府重點投資預防保健和小病治療,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民國對疾病抵抗能力,讓更多的人少生病、不生病;另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的早診斷、早治療,防止小病拖大、短病拖長。這樣,不僅能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減少患者的痛苦,還能降低國民健康成本,減輕政府、單位和個人的經濟負擔。二是如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即疾病預防和小病治療),由政府投資供方,并由政府主導,更能充分利用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組織制度優勢,實現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1.2該方案的缺陷:
一是由于政府優先保預防保健和小病治療,而一般大病靠社會醫療保險,重大疾病求助商業醫療保險,如果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預防保健和小病治療,就會削弱政府對社會醫療保險的投資力度,那么就會有大量普通百姓,因個人和所在單位經濟條件所限,買不起社會醫療保險或保障水平不高而病無所醫。眾所周知,讓百姓因貧致貧,因病返貧,甚至傾家蕩產和家破人亡,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風險的并不是小病,而是大病。二是如果政府將大量的資金投向供方(即完全由政府包辦的醫療衛生機構),由于資源的高度壟斷和計劃體制下根本無法克服的“大鍋飯”機制,必然會嚴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同時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必然導致醫療衛生資源供不應求,到時看病就得排長隊,有權、有關系的可以無病開藥、小病大治(即指過度動用醫療資源),而普通百姓依然是看病難。最終“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又會成為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2關于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先保大病、投資需方“的市場主導模式
2.1該方案的優點:居民為了應對大病醫療風險而儲蓄,這對啟動國內消費產生嚴重影響。如果優先保大病,更有利于化解大病給家庭和社會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二是如果政府將資金投向需方,用于幫助城鄉居民建立全民醫保制度和公共衛生服務制度,并將政府的投資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傾斜,可以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可及性。
2.2該方案的缺陷:一是因政府投入醫療衛生的資金有限,如果政府投資重點放在大病保險上,必然會減少對預防保健和小病治療的投資,那么就會影響醫療衛生機構對做好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小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能將小病拖大。二是由于醫療行業與其它普通行業不同,具有供(醫)、需(患)信息高度不對稱的特殊性,如果繼續采用簡單的市場化運作方式,醫療機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不僅會向患者提供過度服務,而且會通過醫患合謀違規套取醫保基金獲利。其結果:要么讓醫療保險水平和質量大打折扣,要么讓政府或企業不堪重負而最終使醫療保險難以為繼。
3關于國家軟科學課題組的防病與治病融為一體、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的創新型市場主導模式
3.1該方案的優點:一是能通過理論創新和措施創新,實現節約資源和整合資源的雙重效果。由于該方案應用了已經科技部評審鑒定的國家軟學研究成果:“四一三”健康保險模式中關于“用誰點‘菜’誰買單緩解看病貴理論”和“讓更多的醫療機構成為‘一家人’緩解看病難理論”(統稱“四一三”醫改理論)。該理論還認為,百姓看病難的原因并不是我國醫療衛生資源不足,而是醫療衛生資源和病人資源分布不合理,而且無法合理、有效流動。如果讓醫療衛生資源和病人資源在城鄉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和城市大小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合理、有效流動,就可盤活現有大量閑置的醫療衛生資源。所以,如果能通過醫療衛生資源的大量節約和整合,再加上增加政府投資力度,這種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的作法,更有助于提高國民健康保障水平和降低政府財政風險。二是如果將預防保健和大小病治療融為一體,就能實現降低國民健康成本、提高醫療效果和質量、防止推諉病人的三重效果。
3.2該方案的缺陷:因超大型醫院集團規模大,網點多,與普通醫院相比,操作必然更復雜,管理難度必然更大。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醫改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公布。包括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公共服務均等化、公立醫院改革在內的五個配套方案也將同時“亮相”。
被稱為“新醫改方案”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這一方案能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是重點。
新方案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確定品種和數量,建立相應生產體系,制定統一價格,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按比例規定醫院使用。公立醫院改革的指導原則是“政事分開、管辦分開”。
與此同時,在農村普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已覆蓋全國二千四百五十一個縣,超過七點三億農民看病可以報銷,全國累計已有九點二億人次享受到醫療補償,總金額五百九十一億元人民幣。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實現全面覆蓋,并將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五十元人民幣提高到一百元,其中政府提供的補助標準由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
有專家稱,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已實現了對城鄉居民的全覆蓋,形成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基本框架,但全國仍還有二點五億人沒有納入其中,尚未有到任何醫療保障。
此外,改善醫療衛生資源布局,縮小城鄉醫療設施技術水平差距,加強醫療質量的監管都仍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3]。
5討論:
5.1中國醫改究竟采用何種方案?這是一個涉及13億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需要進行慎重思考:我們不能只看醫改方案的未來目標是否激動人心,更要看其實現目標的措施是否科學、可行?我們也不能只想醫改方案一經實施效果就立竿見影,更要想到其效果是否具有持久性?新醫改背景下,政府增加衛生投入、醫保覆蓋面擴大、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等眾多因素,將拉動醫藥經濟快速增長,醫藥市場擴容基本已成定局[4]。
5.2我國政府衛生支出體系現存問題分析 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兩個方面,這包括政府衛生支出總量不足、中央政府衛生支出比例過小、政府衛生支出各項目間比例失衡、區域以及城鄉之間衛生支出差異過大等[5]。
5.3“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也有所提及。”對此問題,人們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某些人一直享受的是公費醫療,由于看病幾乎不用自己“掏腰包”,周女士一直以來生病光顧的都是三甲大醫院。聽說新醫改實施后可能會實行社區首診,無論享受的是哪種醫療保障都必須先到社區醫院看病。對于這一點她特別擔心:“現在很多社區醫生的技術水平都不怎么樣,如果政府不想辦法把他們的水平提高就強制要求我們看病得先過他們那一關,那萬一發生誤診、漏診又誰來對我們負責呢?”有著這樣想法的人為數不少,所以再次征求公眾意見,也就有著重要的意義了。總之,醫療衛生領域是一個利益關系尤為復雜的領域,實現所有人都認同的“最優”幾乎不可能,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不斷深化,其對醫療服務需求也必然會發生較大的變化,與之相對應,醫療服務提供體系也必然要隨之變化。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采取提高報銷比例等措施,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 5.4新醫改的另一個重點改革目標是:藥品供應體系也將面臨重大政策調整。對此,方案用“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來引擎此領域改革。目前,我國藥物80%是由醫院“開”出去的,因此,為了保證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醫改方案提出了解決辦法,即規定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全部使用,其他各級醫院如三甲醫院按一定比例使用。對于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王先生來說:“目前一些新出的藥物、治療技術沒納入醫保的報銷范疇,有些新藥的療效比傳統藥要好,但醫保只能保障最基本的治療,我們這些參保人想要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得看個人經濟條件能否負擔新藥的費用了。”聽說新醫改方案要建立一個“國家基本藥品目錄”,他希望這個目錄能納入更多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又公道的新藥.“基本藥物全部要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并且報銷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藥物。”這次醫保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看來任重而道遠了。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其成本。通過提高報銷比例和規定醫院用藥范圍促進基本藥物使用。
歷史的發展是在螺旋式上升的。20多年前,我國政府由于財力有限,整個國家缺醫少藥,而漸漸地把醫療衛生的責任推向個人和市場。20年來,經濟發展和市場的力量促進了醫療事業的極大發展和醫療資源的極大豐富。整體上缺醫少藥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從這個角度上說,市場化功不可沒,市場化帶來的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張,為今后進一步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了應對市場缺陷帶來的問題,新醫改的方向鎖定“強化政府責任”,這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式的前進。我們不必擔心再回到計劃經濟時期效率低下的僵化和短缺體制,歷史已經前進了一個周期。我國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擁有更加成熟的執政理念和能力、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今非昔比的醫療資源和財力以及更加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我國一定能建立一個效率和公平兼顧的、可持續發展的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系。
參考文獻:
[1]戴偉,.淺談集中采購的利與弊.中國醫藥指南.2010,08(16).
[2]張磊.優化我國政府衛生支出休系策略研究――對新醫改方案的分析與展望.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3).
[3]李迎生,張瑞凱,乜琪.公益?公平?多元?整合“新醫改"的社會政策的內涵.江海學刊,2009,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