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才造句范文

時間:2023-03-14 15:1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只有才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只有才造句

篇1

1、只有拼盡全力,才有機會成功。

2、只有同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

3、只有感受過風雨,才能領略風雨的恢弘與氣勢。

4、只有感受過風雨,才有挑戰下一次風雨的經驗和信心。

5、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可以考上好大學。

6、只有認真的去愛才能體會愛的真諦。

7、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8、只有努力工作你才可以實現你的目標。

9、只有真理,才能通行天下。

10、我只有在周末時才做家事。

11、我知道只有教育才能夠增強我的興趣,充盈我的靈魂。

12、只有感受過風雨,才有雨過天晴。

篇2

在當前詞匯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實物圖畫呈現法。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范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后再跟說。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后,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重交流。在語境中強化交際是不可忽視的。因為英語詞匯和英、美國家的文化息息相關。英語詞匯中有很多用法已約定俗成, 如一些成語( idioms) 、比喻(metaphors) 和幽默( humors) 等。只有依據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知識才能正確理解詞義, 切忌望文生義或逐詞對譯。所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常用的特殊用法, 掌握一些成語、典故很有必要, 這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詞匯。

重自學。教師應自主學習新詞匯,難詞匯。如果一個教師自己都不認識生僻詞匯,學生更不會信服,這也是當下教師們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書本的所有詞匯,沒必要再去多學習,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學習的真諦。

利用英文歌曲呈現。初中學生大多喜歡唱歌,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歡快的節奏可以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有效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唱一首首英文歌曲,就象給學生介紹了一位位外國好朋友。它充分迎合了兒童的心理需求,從而促使他們在輕松自如的狀態下,主動學習詞匯。甚至有一些詞匯放在歌曲中,即使老師不作解釋,學生也能猜出詞義,學得有模有樣。如在教授顏色類詞匯時,可以讓學生唱一唱,邊唱邊學,以唱促學,事半功倍,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詞匯的識記。

篇3

一、用“興高采烈”來追求語文課堂教學利益的最大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了,其情趣往往趨于激越狀態。此時,教師可打破常規,不受教學環節、容量、方法的局限,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以豐富的閱歷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從而彈奏出課堂教學的美妙樂章。如筆者在講《消逝的仙湖――羅布泊》一文談及生態環境時,問學生們是否了解古樓蘭的歷史,一位學生竟唱起了《樓蘭姑娘》,同學們頓時來了精神,課堂氣氛隨之生動起來。筆者臨時調整了教學內容和順序,先讓這位學生唱了《樓蘭姑娘》,然后向同學們介紹了樓蘭古國的文明及其衰落史,“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卻又毀滅了自己的文明,有誰能想象到西部大漠下面竟埋葬了顯赫一時的樓蘭文明呢?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沒有重視環境保護。如果我們今天不重視環保,明天我們就是第二個樓蘭!”悠遠的歷史,現實的教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歷史知識演變成了語文課堂教學宣傳環保的附加值。

二、用“即景生情”來追求語文課堂教學利益的最大化

有些教學話題往往不是備課時所能預見的,具有一定的偶發性,這就要求教師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及時捕捉教學信息,挖掘教學資源,能動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得到心靈洗禮的“及時雨”。一次,筆者提前幾分鐘走進課堂,只見黑板上有這樣一句話:“×××,你不是人!”不用說,這是一位調皮鬼的“杰作”。筆者看了后本來想發火,但后來一想,倒不如借此機會去挖掘教學資源,于是筆者就決定放下備好的課,做出臨時安排。筆者以“即景生情”的方式笑著說:“×××,怎么就不是人呢?明明和同學們坐在同一個教室里聽課,怎么就不是人呢?你說他不是人是什么呢?喔!他不是人是神?!睂W生們隨即哈哈大笑起來。筆者接著又說:“‘生活處處皆語文’,你們太有才了。我教了一群神仙?!惫P者接著按照既定的內容進行教學,那堂課的紀律出奇的好。事后那位寫此話的學生主動承認了錯誤。一個“即景生情”的課堂設計,讓課堂生動有趣,并且學生們的糾紛也順利解決了。一段“即景生情”式的教育,獲得了較高的思想教育的附加值,比空洞說教要有用得多。

三、用“節外生枝”來追求語文課堂教學利益的最大化

課堂教學有時會跳進一兩個不和諧的音符,使教學走音變調,學生注意力發生轉移。這時,教師要有應變機智,變不利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以高超嫻熟的教學技巧,靈活地駕馭課堂。這樣,不僅不影響后續教學主值的取得,反而會創造出高附加值。在教授《藤野先生》時,當講到日本人不相信魯迅先生的成績還污蔑說是得到藤野先生的泄漏題目,一位學生失口喊道:“落后就要挨打!”引起全班同學的一陣哄笑。筆者接著說:“落后是要挨打。同學們,回去找一找書,看看在過去的歷史中,我們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些落后被打的事例。今天我們該怎么辦?”不用說,第二節課時,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袄蠋?,歷史不能忘記。今天,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振興中華。只有這樣,才不會挨打!”望著一張張稚嫩的臉,我感到這是一次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只有讀書,才能掌握更多知識的道理。想起上一節課的“節外生枝”,由于做到了適時調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教學利益最大化嗎?

四、在“旁伸斜逸”中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附加值

學科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著必然聯系的,享受思維也不是單向的,而是有關聯的自然復合。教師不能就學科教學科,盡可能多學科地“旁伸斜逸”,使學生所接受的東西不是孤零零的小島,而是一組鬼斧神工的群島。筆者在講述《出師表》陳述諸葛亮對劉氏父子忠貞不二的情感時,有位學生認為這是“愚忠”,筆者說:“你能不能說說你的理由呢?”他的觀點得到不少同學的支持,但他的理由大多數同學并不認同,看來講清楚“盡忠”、“愚忠”很有必要,它不僅關系到對諸葛亮的評價,而且關系到學生的正確人生觀的形成。筆者要求學生從當時的社會狀況、地理情況和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等角度認識這個問題。學生依據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有的談及了諸葛亮的出身,劉備的“三顧茅廬”、“臨終托孤”,中國幾千年傳統的正統思想的角度,認為諸葛亮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千古名相,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楷模。順著學生的熱情,筆者窮追不舍:諸葛亮的做法給了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于是,學生們各抒己見:要知恩圖報,要盡忠愛國,要明辨是非……看來,學生們已懂得了“盡忠”、“愚忠”的區分,更懂得了為什么去“盡忠”。這種“旁伸斜逸”所取得的教學利益最大化真是不菲。

五、在“見縫插針”中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附加值

篇4

關鍵詞:水滸傳;評點;理論;經典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001-02

一、從“稗史”到“至文”

《水滸傳》等章回小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被看作“體卑”的“稗官野史”、“不經之談”。自桓譚、班固為小說“定名”以來,小說就一直受到上層貴族,正統文人的褻慢貶損,被視為小道。晚明以來,小說話語隨著《水滸傳》等文本的廣泛流傳而產生新變。林崗先生指出:

晚明評點家的小說話語,相對于傳統小說話語,是另起爐灶的。雙方淵源各自不同,不存在承傳繼往的關系?,F存的批評資料告訴我們,晚明年間的文人文化圈內出現了宣揚、議論、探究小說、傳奇等非傳統文體的“文學自覺”。他們從另一角度看待這些以往被所謂“陋儒”看不起的文體,將它們抬至傳統詩文,甚至經史一樣的地位。①

這種對于小說話語的突破,首先是從李贄開始的: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也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記》,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后論也。故吾因時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甚么《六經》,更說甚么《語》、《孟》乎?②

一方面,李贄不以尊卑論文體,無論稗史、傳奇、詩文、時文,都可以成為“至文”、“妙文”、“劣文”。文之優劣另有標準,而不在于體之尊卑。在議論實際作品的時候,他常把所謂“體卑”的稗史小說、傳奇、俚野小品看得比正統文人的詩文更高。李贄破除文體有尊卑的俗念而自倡新說,在晚明文人中影響廣泛。周暉《金陵瑣事》載,李贄“嘗云:宇宙內有五大部文章,漢有司馬子長《史記》、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蘇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滸傳》、明有李獻吉集?!雹邸坝钪鎯扔形宕蟛课恼隆钡拇竽懻摂?,已經將《水滸傳》推為中國文學史中經典的地位。

另一方面,他引司馬遷“發憤著書”說來闡明《水滸傳》作者的創作心理和創作動機。

太史公曰:《說難》《孤憤》,賢圣發憤之所作也。由此觀之,古之圣賢,不憤則不作矣。不憤而作,譬如不寒而如,不病而也。雖作何觀乎!

李贄將《水滸傳》的創作目的指向“言志”,將《水滸傳》與《史記》并列,提出了“發憤”著《水滸傳》?!端疂G傳》文字就不僅只是故事,而具有了針砭、指斥、言志、抒“憤”的功用。

二、從“至文”到“才子書”

在李贄用“至文”說的基礎上,金圣嘆更進一步,將水滸列為具有才子文心的“六才子書”之一。金圣嘆對小說在世俗間的“位卑”的文類地位,根本不屑一顧。在寫給友人王斫山的信中,金圣嘆曰:“前云衛聞予批點《水滸傳》,以為不足浪費筆墨而批稗史,其見恰左,圣嘆不問其書之為正史,只問其書之文章,文章好,即稗史亦不必不批,文章不好,即正史亦必不批。”④金圣嘆以文章做得好不好為批評的尺度,所以他對經學傳統采取敬而遠之的姿態,并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經典標準――“才子書”。

他以“才子”來衡量作者,并給作品正名,從而提出了對小說文體地位的認識。在《水滸傳?序一》中,金圣嘆提出了自己對“才子”的理解:

然圣人之德,實非夫人之能事;非夫人之能事,則非予小子今日之所敢及也。彼古人之才,或猶夫人之能事;猶夫人之能事,則庶幾予小子不揣之所得及也。夫古人之才也者,世不相延,人不相及。莊周有莊周之才,屈平有屈平之才,馬遷有馬遷之才,杜甫有杜甫之才,降而至于施耐庵有施耐庵之才,董解元有董解元之才。故依世人之所謂才,則是文成于易者,才子也;依古人之所謂才,則必文成于難者,才子也。依文成于難之說,則必心絕氣盡,面猶死人者,才子也。故若莊周、屈平、馬遷、杜甫,以及施耐庵、董解元之書,是皆所謂心絕氣盡,面猶死人,然后其才前后繚繞,得成一書者也。⑤

在他看來,有資格著書的人只有“圣人”和“才子”。圣人作書是為了“立德載道”,古人(才子)作書,則“不過欲成絕世奇文以自娛樂”。他聲稱,“作書,圣人之事也,非圣人而作書,其書可燒也。”于是,他效法孔子“述而不作”,取《水滸傳》“條分而借解之”,而“令未作之書不敢復作,已作之書一旦盡廢”?!爸ト酥鲿缘拢瑒t知六經皆圣人之糟粕,讀者貴乎神而明之,而不得櫛比字句,以為從事于經學也?!我??誠愧其德不合,而章句之未安,皆當大拂于圣人之心也?!雹藿鹗@申明:既有的經典文本不過是“糟粕”,不可能傳承“圣人之言”,“君讀之而旁皇于上,民讀之而惑亂于下”。這種有意識的拆解,抹去了傳統經典的神圣,是為了讓“文”和“道”,“才”和“德”平起平坐。

金圣嘆將“才”提高到和“德”一樣對作文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來。他所理解的“才”并不僅僅是寫作的才華:

才子之為言才也。凌云蔽日之姿,其初本于破核分莢之時,于破核分莢之時,具凌云蔽日之勢,此所謂材之說也。又才之為言裁也。有全錦在手,無全錦在目;無全衣在目,有全衣在心;見其領,知其袖;見其襟,知其披也。夫領則非袖,而襟則非披,然左右相就,前后相合,離然各異,而宛然共成者,此所謂裁之說也?!拦湃酥^才,則是文成于難者,才子也。依文成于難之說,則必心絕氣盡,面猶死人者,才子也?!蚨笾湃俗鲿娣瞧埱乙舱?。⑦

在金圣嘆的理解中,“才”是構成“至文”的根本依據,這個“才”并不能簡單理解為才華、才能。他“拈出‘裁’、‘材’兩字,取種子的萌芽、成長和剪裁做譬,說明的卻是一種先驗的、普遍的和形而上之物”,“才”是“一種決定物種性狀的基因或成衣之初的理念”⑧。以這種形而上性質的“才”為前提,金圣嘆認為才子便是秉有此“才”的人。真正的才子,就要有天將加大任于斯人的自覺,其創作是心絕氣盡,面猶死人的慘淡經營。中國傳統文化講立言,君子立言是與立德、立行相一致的道德和修養的追求。但金圣嘆將“才”從“德”中剝離出來,他所言并不是道德的完善,也不在于載道,傳達倫理道德的善,而是宣揚文本的美。

進而,金圣嘆標榜“焚書”論,認為圣人書“不過是迎合積久的社會心理”,在懸擱儒家經典的同時,他“為‘純文學’,尤其是‘俗文學’開辟領地”。事實上,才子書“糾正了正統文人正經史輕文藝的偏頗,引導文學批評從關注社會,轉向關注藝術,從而推動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構獲得了本體論的意義?!雹?/p>

無論是“宇宙間五大部文章”,還是 “六才子書”系列,都以宇宙天地一類大詞來命名,并賦予他們天下文章無出其右的天地“至文”品格。李贄所提僅是標舉出一種突破傳統的態度,到金圣嘆則不僅成為了與圣人平起平坐的對等的地位,更成了出版時的文化符號。金圣嘆“才子書”的經典世界的命名,為《水滸傳》的傳播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文化空間。隨著金本的流傳,他的標準逐漸成為衡量藝術價值的標準,作品的經典性也就永恒了。

三、“童心”與“文心”說

金圣嘆“才子說”的核心,是才子之“才”,體現在文本當中,則是一種千古共通的“文心”。杜甫說:“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就是金圣嘆所指的“才子文心”?!按缧摹敝g,可見文章“得失”,即是衡量文章好壞的一種本質的標準,所以“文心”既是衡量文章是否可以成為經典的本質尺度。

金圣嘆在發掘《水滸傳》文學價值的時候,始終采用一種純以“文”,即文學本質為考察對象的視角,剝離了故事和話語。金圣嘆認為,故事是因“美”的原則而存在的,提出了“事為文料”:

夫修史者,國家之事也;下筆者,文人之事也。國家之事,止于敘事而止,文非其所務也。若文人之事,固當不止敘事而已,必且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焉。……馬遷書中所敘之事,則馬遷之文之料也,以一代之大事,如朝會之嚴,禮樂之重,戰陳之危,祭祀之慎,會計之繁,刑獄之恤,供其為絕世奇文之料,而君相不得問者。(第二十八回)⑩

何為“文”?人物、事件進入文本,不過是構成文的材料而已,“文”才是制約他們以故事的形態存在的深層原因。在第三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之后,逃到代州雁門縣,金老把他接到家中,小說寫:“請到樓上坐定。老兒吩咐道:‘我兒陪侍恩人坐坐,我去安排飯來?!苯鹪u夾批道:“此句有三妙在內,不可不悉。一是視魯猶父,一是女兒嬌養慣,老二燒火慣,一是語中明明露出嫌疑,為員外來捉之線?!苯鹗@所說的三妙,離開上下文是完全讀不出來的,他通過前后文本的貫通,將金老的一句話解讀了更多、更豐富的內涵。金圣嘆以“模范讀者”的姿態,細細發掘作者在文本中這些著意之處,讓世人對《水滸傳》的理解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這種對“文”的解析,最終指向的是“才子”及“才子書”的“文心”。

金圣嘆從話語層面理解文本,并且評點《水滸傳》,對其進行分解式的細讀,讓此前局限于情節、思想、人物的小說評點,進入了“文心”的領域。他反對傳統以“事”為討論中心和根據直覺感悟品評作品的方式,他抽離出一種類似于西方文論中提出的“文學性”的理解范疇,認為精嚴的“文法”是文學共同的本質。他的這種美學眼光,高于李贄純然自娛的聲明,而在其評點文本中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在評點中,他對作品的遣詞、造句、修辭、構思以及結構等等都有細致入微的剖析,他的這種評點,類似于英美新批評的“細讀”。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學”第一次跳出經學的藩籬是在魏晉時期■。魯迅先生就曾指出,“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晚明一代,自李贄標榜“宇宙間五大部文章”到金圣嘆的《水滸傳》評點本所構成的“才子文心”的理論體系,可以說章回小說評點完成了又一次“文學的自覺”。

注釋:

①林崗.明清之際的小說評點學研究.第79頁.

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水滸傳會評本,第13頁.

③[明]周暉.金陵瑣事.南京出版社,2007,第75頁.

④孫中旺.金圣嘆研究資料匯編.廣陵書社,2007,第145頁.

⑤金圣嘆.水滸傳?序一.水滸傳會評本,第15-20頁.

⑥金圣嘆.水滸傳?序一.水滸傳會評本,第15-20頁.

⑦金圣嘆.水滸傳?序一.水滸傳會評本,第15-20頁.

⑧吳子林.經典再生產――金圣嘆小說批評的文化透視.第52頁.

⑨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第217頁.

⑩陳曦中、侯忠義、魯玉川編.水滸傳會評本.第77頁.

篇5

2016年9月22日,張譯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作為演員,演電影和電視劇有什么不同?”那天發生了什么?在第四屆知乎“鹽club”頒獎禮之前,本刊記者專訪了張譯?!澳翘煳沂展ち耍陲L里,大理的景色很美,我的朋友奶豬給我發了個微信:您丫為什么不去知乎看一看,回答一坨問題。然后我丫就跑到知乎看了一下,回答了一坨問題?!北究浾吣弥鴱堊g的回答去找南瓜視業總經理、著名文化記者奶豬,她在電話那頭連發“哈哈哈”。在她看來,表演是一個神秘的專業領域,大部分能講的不能演,能演的不能講。“張譯是編劇出身,有很好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而且經常對各種表演復盤?!?/p>

“始作俑者”奶豬并沒有料到張譯會變成知乎網癮患者。張譯至今在知乎上回答了17個問題,已經獲得近40萬的關注。他透露,每篇短則一小時,長則寫了兩三個月還沒寫完。“表演流派的問題還在寫,越研究越發現自己真的是學識淺薄?!彼荒槍W究氣,同時還在盤算著修正“貓為什么只吃貓糧”的回答。

回答問題讓張譯覺得“很爽”,不管是讓吃瓜群眾了解表演行業,因公眾問題幫助到很多人,還是跟各種“鏟屎官”切磋交流愛貓心得,都讓他開心。可貴的是,他還是個知輕重的碼字“老司機”。比如霧霾之類的問題,他在遣詞造句上慎之又慎。為了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他花了數千元購置民用范圍內較好的檢測儀,在機場、商場、影院等公共環境四處檢測。“檢測完之后我把它退了,因為我發現這臺非常貴的檢測儀和一臺幾百塊錢的檢測儀數據很相近?!蓖嫘^后他又秒變正經臉:“其實都不是我想要的最終的數據,因為真正的檢測霧霾的儀器非常非常貴,那不是我們老百姓能拿得到的。”他展露出的“技術宅龜毛”特質,正經得像是在飾演一位數學天才。

很多人以為張譯只不過在玩票,甚至有人懷疑這是團隊包裝的結果。但張譯卻實實在在地在文字世界享受著大俠般的自在。奶豬透露,生活里的張譯是個“好奇心非常強的小孩”:“我們經常會討論為什么飛機從東飛往西要7個小時,回程只要6個半小時之類的無聊問題,而且樂此不疲,還會插入很多情節、人物、故事線。”張譯也聲稱自己“字比戲好”?!耙驗槲覍懽值馁Y歷要久得多,我小學二年級就拿過全國看圖說話比賽二等獎,是一個小孩逛動物園看到了大熊貓的體會。”不實名制是不是更自在?“一開始并不知道可以匿名!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深入研究一下問題再做決定。”他樂呵地表演著“痛心疾首”。 “我不具備明星屬性,但我沒有離開世俗”

張譯可以在鍵盤上揮斥方遒,但作為演員,他仍必須到臺前面對看臉的世界。張譯帥嗎?即便他身邊的好友,回答這個問題都十分藝術:“他不是一個靠外貌接戲的人,但他塑造角色之后,你會反復回憶這張臉。”“看得久了,再好看的也一般,再難看的也還湊合?!?/p>

非典型帥、不會演戲的評價,伴隨了張譯漫長的蟄伏期。史航認識他時,張譯還是戰友話劇團的編劇,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在部隊寫了十年的公文?!拔液吞m曉龍給他的本子提了很多對他毫無幫助但讓他頭昏腦漲的意見,從此他對我們心存畏懼?!边@段趣事被張譯收錄在《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一書中。從文書到編劇到劇務到演員,大器晚成的張譯不得不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實現自己對表演的熱愛。萬幸,《士兵突擊》成就了他。

沒有“戲癡”精神,就沒有如今演誰像誰的張譯。奶豬透露:“張譯沒有生活,只有戲。我認識他有五六年了,他只休假過一次,為期3天,在海南。他第二天就開始想工作了,想到假期還有足足兩天,估計已經快崩潰了?!毙聭颉峨u毛飛上天》被贊為“開年最佳國劇”,講述了張譯飾演的陳江河和殷桃飾演的駱玉珠,裹挾在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歷程中的個人命運。他依照習慣在心里給陳江河這個人物畫情緒波譜:“整個曲線是優美的,而且是不斷迭代、上升的,有大起大落的,而且它的波峰波谷是圓潤的,不是噪音是樂音?!睆堊g和殷桃每晚十點收工后,會繼續工作到半夜三點,跟導演余丁和編劇申捷討論橋段、修改臺詞,甚至連一副眼鏡、一副手套、一個袖套都要有所設計。

很多人愛他和世俗相對疏離的樣子,他承認自己不具備“明星屬性”:“如果有辦法,我一定不去參加任何的宣傳和采訪,我喜歡宅在家里,喜歡工作時沉浸在工作環境中。”誰曾想,他一本正經描述的“沉浸”,還包括了“整蠱別人”。不止一個人向本刊記者爆料,“張譯肆無忌憚地拿著小噴壺噴組里的朋友們,還趁人家睡覺的時候,被人追得滿場跑”;“化妝師、攝影師、劇照師目測是被他調戲得最慘烈的工種”。這種童心,被視作是內心善意無從發泄的表現。

史航想把某個民國作家寫給張譯:“有趣的、瘋瘋癲癲的作家,讓他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做案頭工作?!睆堊g確實帶著文人的風骨和雅痞。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沒有離開世俗。只不過,如果把世俗定位為繁華的場合、頻繁的采訪,我還是覺得那是另外一個行當的事情?!?那要如何評價張譯?“演員張譯,這是最好的評價?!?“演員和明星是兩個行業,他這樣的行為在我這個行業中是不被允許的”

南都娛樂: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如何評價演員張譯的演技”,你會如何回答?

張譯:我看到這道題了,但是我沒有辦法回答,是因為別說評價自己的演技,我連評價我這個人的本性都很難做到。我這輩子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可能需要我在最后臨秋末了的時候有一個蓋棺定論,當然這太過久遠,我還太年輕。

南都娛樂:“努力”這個詞肯定是稱得上的吧?

張譯:我是一個耍小聰明的人(自嘲狀)。

南都娛樂:哪些方面耍小聰明?

張譯:有好多事情偷懶,演戲、寫字,這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完成的。我曾經是一個努力過的人,但是最近好多年我已經不努力了,好累的。

南都娛樂:什么叫“不努力”了?

張譯:我承認我是一個認真的人,但我不是一個努力的人。過去比如我拍電視劇,30集的劇本,我會在拍攝之前就把它翻爛,要詳細的大數據,給這個人物設置坐標軸,他情緒的曲線,波峰是在哪里,為什么到達波谷,是因為他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是用這種大數據來導演的,這是我的^去。

南都娛樂:現在這么累,那你拍戲會用替身嗎?

張譯:是這樣,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戲,比如我現在正在拍的動作場面偏多的一些戲,我自己的力量確實達不到,第一我不是武行出身,第二我已經是一個這樣的人了(指自己的傷腿,笑),有些動作確實達不到。這種情況下我必須懇請武行兄弟們幫我執行一些相對危險的動作。但我骨折三塊第二天就開始拍戲,所有我能演的、包括我勉強能演的,導演說跳的動作你做不了,我說如果這么簡單的一個跳坑的動作做不了,那所有的戲都不要做了,懇請他換人吧。不是說使用替身是一個丟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泛濫地使用替身,能演的都讓替身來演,這我沒法兒評價。

南都娛樂:最近對“小鮮肉”的演技和替身問題的熱議,你是如何看待的?

張譯:演員和明星是兩個行業,所以我不對外行業的人施加評論。如果在他的行業范疇當中這樣是允許的、是正確的,那我就覺得他這樣是沒有錯的。但是他這樣的行為在我這個行業當中是不被允許的。 貓奴の日常

南都娛樂:你的知乎簽名是貓和觀眾的侍者,貓在你的生活中占據什么地位?

張譯:祖宗。如果這個世界沒有貓我寧愿死去。

南都娛樂:你平時怎么對“祖宗”?

張譯:奴顏媚骨,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點頭哈腰。

南都娛樂:你生活里和貓的相處方式是什么樣的?

張譯:我私下沒事兒就跟著貓屁股后面研究人家尿尿,把貓弄煩了,自己在那兒樂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