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范文
時間:2023-03-16 07:1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程門立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天下大雪,楊時和朋友去拜見老師程頤。他們到時,程頤正在休息。他們不敢驚擾,在門外等候。過了很久,程頤醒來,發現楊時全身披雪,腳下的積雪有一尺多厚,于是他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窯頭小學三年級:戴依琳
作文 zuowenku.net
篇3
早上好!
德國哲學家海德說過: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會生長,秋天就不會有收獲,冬天就不能有品嘗。 上兩個星期進行了高考、中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高三級、初三級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期待著慶功的一刻!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成功離我們并不遠遙>>。
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習!那么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習走向成功呢?
首先,我們要有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準備。
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容易成功?其實,人與人之間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為什么有許多人能夠獲得成功,而有些人卻不行呢?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 “ 心態 ” 。一位哲人說: “ 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 一位偉人說: “ 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
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制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成就和動力。
有兩位年紀 70 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怎么個想法。于是,她在 70 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不久前還以 95 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富士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 · 克 魯斯老太太。
70 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是他思考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實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達 · 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正驗證了這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看他的態度!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他們的習慣想改也改變不了!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這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在我們的同學當中,學習成績暫時差的同學千萬不要自卑,只要你人做的正,其他方面突出,將來生活的照樣很好;然而,學生嘛,當然學習是你的本職,因此決不要放棄,豈不知:試試能行,拼拼就贏。基礎不是最主要的,用心與否才是最關鍵的,你當然有機會趕上來;學習成績突出的同學,要戒驕戒躁,虛心向上,努力拼搏,奮勇爭先。
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學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朝著既定的目標出發。“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路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命運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能成為太陽,我們就不做月亮;能成為月亮,就不做星星!能成為大樹,就不做灌木;能成為灌木,就不做小草!能成為龍,就不做馬;能成為馬,就不做蟲。
使自己的學習走向成功,我們還要腳踏實地地學習。腳踏實地地學習是走向成功的關鍵。我們經常說,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人不會隨隨便便成功。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人,在寶貴的黃金時間,除了拼搏,你還能做什么呢?作為學生就應該具有腳踏實地的學風,要有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一滴不漏的學習要求,始終如一的學習習慣。我們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挑剔自我;跳出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不斷的走向成功。在中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和時間賽跑。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寫道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中學的時間是經不起一分一秒的浪費的。于是大家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加快了走路的步伐,自覺地利用起寶貴的課余時間。為了將來的高考、中考,臺上一分鐘,臺下幾年功。要在高考、中考中取得成功離不開平時的刻苦。有一首冰心的詩,在這里贈給全體同學:命運如同海風—— 吹著青春的舟,飄搖的,曲折的,渡過了時光的海。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此言極是!同學們!你們風華正茂、血氣方剛、青春年少、來日方長,我們堅信:只要沿著認清自我、鍛造自我、提升自我這一健康有序的虹橋,天塹便會變通途。在學習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伴隨成功的只有認真、刻苦、奮斗、拼搏 ………… ,別無他法。
同學們,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人,都應該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人,都應該掌握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命運。人,應該主宰自己。今天,我們朝著高考的方向正在奔跑,對我們每一個同學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應當抓住這人生的黃金時間,從一節課、一節自習、一個單詞、一道題開始吧,因為只有這樣,成功才離我們越來越近!
篇4
農田水利專業主要學習的課程:
工程水文學、工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壤農作學、水利工程施工、灌溉與排水工程學、水資源規劃利用與管理、水工建筑物、水泵與泵站。
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是以水文學和水力學及工程力學為基礎,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調節農田水分狀況和改變區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災害,科學利用水資源,為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服務的綜合性學科。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有很多故事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禮儀,比如說有程門立雪,孔融讓梨,千里送鵝毛等等。可是最令我有感悟的是程門立雪。因為它是一個積極上進的故事。
程門立雪主要是說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有一次去書院拜見程頤,程頤裝作在睡覺,兩個人就站在門口等著程頤醒來,這樣等了好長時間,程頤像剛剛醒來一樣,裝作驚訝的說:“你們什么時候來的!”那天是冬天最冷的一天,雪已經沒過了他們的膝蓋。
這個故事寫了關于兩個人為了尊敬老師不吵醒他在門外站著,雪都到了很高。這個故事是說了中國民族禮儀的故事,我們需要中國民族禮儀,因為它是中國的特色和代表。
初一:顧宇斌
篇6
大家好。
今天我升旗演講題目是:《讓我們學會成長》,當看著我們的弟弟妹妹一天天長高、長大,由小學一年級升上初中一年級,這意味著什么?我們的爸爸媽媽,額頭上的皺紋也明顯的增多,這又意味著什么?從這些平凡事,我們可以發現:時間一去不復返。那么在這時光里,我們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學會了什么呢?
當然,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也長大了不少,長大了不少,在人生旅途中也嘗盡酸甜苦辣。
先不說同學們是怎樣成長和長大!首先,我覺得在這人海茫茫的人群中,我們大家能相聚于中英文學校就是緣分,我們應該要懂得珍惜,學會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師生之間的感情,那么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和諧校園。在這種融洽的環境下,我們也才能健康成長。
那我們又為什么能在學校這種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呢?是爸爸媽媽含莘茹苦,為了家庭,不惜在外奔波勞累,辛苦賺錢,因此我們必須不辜負爸爸媽媽的一番苦心,不要和父母之間有一點小事就斗嘴就吵翻了那了天,我們要學會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理解父母,要以報恩心態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更何況是生我們的父母呢?
在學習生活上,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當我們還年幼時,總是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才能得以解決,那我們現在長大了,我們應該不能再以以前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了,我們首先要學會自信和堅強、自勉和自勵。面對困難與問題,要堅強,不能脆弱,鼓足勇氣向前奮斗;取得成功了,也不能驕傲自滿,要不斷攀上巔峰。
篇7
關鍵詞:城市山嶺隧道;數值分析;支護力學行為
1 背景
1.1 廈門文興路道路工程起點位于縣黃路與文興路一期的交叉口處,通過隧道穿越無尾塔山及龍舌山中部,終點與文興路浦南小學相接,為城市II級次干道,道路全長3.39Km。其中,左線隧道全長2021米,右線隧道全長1993米。文興路隧道工程地質狀況極其復雜,在左線隧道ZK1+200~+600段東側臨近水庫,平面最小距離20m左右,隧道頂距離水庫底部40多米,隧道與水庫的平面關系如圖.1;隧道洞身穿越F3斷層破碎帶(ZK1+309~328,YK1+335~+390),斷層破碎帶與東山水庫相連,屬于壓扭性斷裂帶。該地區構造裂隙發育,不排除其它地段裂隙水與東山水庫地表水有連貫的可能性等狀況。隧道施工方式以臺階法為主,在靠近水庫的停車帶大斷面采用CD法施工。
1.2 城市山嶺隧道的設計、施工往往由于其所處的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而有別于現階段廣泛的城市淺埋暗挖隧道。一般情況下城市山嶺隧道都處于地層深處,與城市淺埋隧道有著本質的不同,導致了兩者的預加固措施和開挖方式的不同,前者強調根據圍巖條件,決定是否采取預加固措施,使隧道周邊的圍巖成為整體支護體系的一部分,常規的開挖方法有臺階法、CD法、CRD法等[1];而后者一般屬于淺埋、軟弱的圍巖條件,要求采取各種措施預加固地層,從而近可能得減少松散壓力,常規的開挖方法有CRD法、眼睛工法、洞樁法等等[2]。本文以廈門文興路隧道為例,重點分析了城市山嶺隧道的開挖、支護過程中的支護力學行為的變化規律。
圖1 水庫與隧道的平面關系
2 隧道開挖、支護的數值模擬
為了詳細了解隧道施工過程的支護力學行為變化,以靠近水庫段為例,進行了三維數值模擬。本次數值模擬基于大型巖土工程有限差分軟件FLAC3D,由于三維模型計算分析相當耗時,為了節約計算時間,提高計算效率,考慮到各種最不利的因素,僅取ZK1+250~ZK1+300段做分析(對應計算模型的里程為ZK0~ZK-50),如圖2。
圖2 整體三維有限差分模型
2.1 計算模型
此段里程含有構造裂隙發育帶、緊急停車帶,隧道施工為短臺階法和CD法。弱風化花崗巖巖層和支護混凝土采用線彈性的本構模型,強風化花崗巖和裂隙發育帶采用m-c理想彈塑性本構模型,各巖層和混凝土參數分別如表.1、表.2,三維有限差分模型如圖.2,總共155100個單元,161874個節點。水庫的邊界條件比較復雜,本次計算僅對水庫的水壓作等效水壓力處理,水庫水的滲流問題以及相應的流固耦合暫未考慮。
2.2 計算結果分析
三維模型中隧道里程方向前10m采用短臺階法開挖,中間30m采用CD法開挖,后10m采用短臺階法開挖,考慮最不利施工工況,模型中的隧道斷面全部采用緊急停車帶的大斷面。計算過程中開挖階段考慮荷載釋放30%,初期支護階段荷載釋放60%,二次襯砌階段荷載釋放10%,對于坐標軸的Y向對應為豎直方向,X向對應為隧道橫斷面方向,Z向對應為隧道里程方向。
2.2.1 左側隧道0~-10m臺階法開挖完后初期支護結果
圖3 初期支護Y向位移
從圖3~圖4可以看出隧道的最大拱頂沉降為-0.7mm,初期支護的最大壓應力為0.5Mpa,最大拉應力為0.8Mpa。因此,隧道在弱風化的花崗巖中掘進時,圍巖、初期支護的位移、應力都處于可控范圍之內,隧道施工安全。
圖4 初期支護第一主應力
2.2.2 左側隧道CD法開挖-10~-40m&右側隧道臺階法開挖0~-5m
基于隧道施工最不利的力學影響因素以及模型簡化的考慮,計算過程中假設模型中的隧道里程-10~-40m段全部穿越裂隙發育帶,并且左、右隧道掌子面拉開35m的間距。
從圖5可以看出隧道的初期支護施作完后,初期支護的最大拱頂沉降為5.5mm。另一方面,隧道在此推進過程中遭遇構造裂隙發育帶,所以,在此過程中,開挖引起的位移較隧道在弱風化巖層中推進工況的大,并且該區與水庫之間存在水力聯系的可能性,一旦水力聯系存在,勢必進一步引起隧道圍巖的弱化,并進一步加速開挖后圍巖位移的發展。從應力云圖6可以得出初期支護的最大壓應力為10MPa。
圖5 初期支護Y向位移
圖6 初期支護的第三主應力
2.2.3 左、右隧道施工完成后的結果
從圖7可見隧道施工完畢后,初期支護的Y向最大位移發生在穿越-10~-40m的構造裂隙發育帶里程段,最大Y向沉降位移為6.7mm,并且在此里程段,隧道底部有一定的隆起現象,最大的隆起位移為6mm,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仰拱緊跟,盡早使襯砌封閉成環。由圖.8可以得出在隧道的仰拱部位出現約為2MPa左右的拉應力,因此,仰拱部分不應單純采用素混凝土,同時,應力云圖還顯示局部拉應力出現在仰拱與邊墻的相接處,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仰拱鋼筋與邊墻鋼筋的搭接質量,并嚴格按設計控制混凝土強度等級。
圖8 二次襯砌的第三主應力
3 結論
3.1 隧道在推進過程中遭遇構造裂隙發育帶,在此階段,開挖引起的位移較隧道在弱風化巖層中推進的大,并且該區與水庫之間存在水力聯系的可能性,一旦水力聯系存在,勢必進一步引起隧道圍巖的弱化,并進一步加速開挖后圍巖位移的發展,應采取注漿及超前錨桿等必要的預加固措施。
3.2 隧道施工完畢后,初期支護的Y向最大沉降位移發生在穿越-10~-40m的構造裂隙發育帶的里程段,并且在此里程段,隧道底部有一定的隆起現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仰拱緊跟,盡早使襯砌封閉成環,邊墻的最大收斂約為2mm,屬于可控狀態。
3.3 隧道的仰拱局部部位出現約為2MPa左右的拉應力,因此,仰拱部分不應單純采用素混凝土,同時,由應力云圖可以得出局部拉應力出現在仰拱與邊墻的相接處,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仰拱鋼筋與邊墻鋼筋的搭接質量,并按設計控制混凝土強度等級。
參考文獻
篇8
學生的出口成“臟”,問路者的“冰冰”有禮,道路的垃圾遍地,公交車上的爭奪擁擠等等的一切都在述說著我們所丟失的寶貴。古人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古代的一個小故事:孔融讓梨,就告訴我們禮儀的重要性。
孔融,魯國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而另一個故事:程門立雪,則告訴我們尊敬師長的重要性。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后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篇9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誰把調皮的我們 教育成能體貼幫助別人的人?
是您!老師! 您的關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 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誰把幼小的我們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師!您的保護讓我們健康成長。
金秋的九月,原本是平凡的日子,卻有著輝煌的內涵和五彩繽紛的色彩!“9月10日”,這個普通的日子,正是因為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變得偉大而神圣!
20xx年9月10日是全國第二十六個教師節,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是不是該組織一下活動來紀念這個教師節,來感謝我們的教師呢?
初三(13)班在臨時班委會的策劃下,組織了 “師恩難忘” 教師節主題班會。把所有的情懷都在這里釋放 ,一起感謝,一起祝福!為自己崇敬的他們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敬意——老師,您辛苦了!
主題班會由梁辛成和劉菲同學主持,活動分四個流程進行。
第一個流程是“祝福你老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拿到由宣傳委員李嘉莉、朱艷芳、梁韻莉準備的精美紙片。大家把最真的最深的祝福寫在紙片上,深深的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崇高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最后,把精美的紙片貼在課室后面的黑板上,讓祝福隨著黑板報傳遞得更久更遠。
接下來的活動是小品“現代版‘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比喻尊敬師長,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榮幸地邀請了我們班的頂級影星,他們分別是利建君和姚振昌演學生;李嘉莉旁白;陳淑瑤演門衛;陳韻珊演老師。在過程中,利建君的演得非常搞笑,新一代“蠟筆小新哥”就這么誕生了,全班同學包括老師都笑得彎下了腰,大家融在快樂的氛圍里。
最精彩的是“揭曉老師”,就是讓一位同學扮演其中一位老師的特征,讓其它同學們來猜。我們的歷史老師也就是“周公”,他的特征實在是不可勝數,所以馮樂堂同學來了一句:“我上課習慣渴了就喝茶,累了就坐下,你們不要去打小報告……”一說完大家都知道他演的是“周公”。姚振昌演的物理老師也十分相似,那句口頭禪真的很經典。當然,其他同學都演得很不錯。
最后一個活動就是歌頌教師節,主唱劉菲同學,她那甜如浸蜜,讓人倍感舒適,心曠神怡的聲音,讓人難以忘懷,堪稱小歌后“小王菲”而不為過啊!
篇10
《中國教師》:崔校長,您好。您能跟我們簡單介紹下貴校開設大學先修課程的基本情況嗎?
崔楚民:我校嘗試與高校開展合作,希望在生源基地校建設的基礎上逐步深入,更多地開發教育資源領域的合作交流。目前已經開始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高校自主為我校高中生開發的選修課程,目前已開設生命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3門,小語種法語、西班牙語2門,媒介素養課程1門等共計8門課程。二是開設“翱翔論壇”講座課程,即五所合作大學依據我校學生的基礎,為學生定期開設科技與人文論壇。三是開設“翱翔課程”,即由高校利用寒暑假時間,選擇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走進高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感受大學學習生活,了解大學專業及相關科技前沿發展情況,培養創新思維和基本的科研興趣,從而實現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的愿望。
二、自選課程,拓寬視野,提升素養
《中國教師》:貴校是如何開展和實行這些大學先修課程的?
崔楚民:嚴格意義上講,我校開設的大學課程還只能稱之為準先修課程,是開設大學先修課程的一次探索、預熱和前期準備。我們在高中階段開設大學先修課程,開設方式主要采取與高中校本選修課程進行融合,與校本選修課程同步開設,大學課程進入校本選修課程目錄清單,學生自主選擇,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該類課程。目前課程門類主要包括語言類、人文類、理科類三大類別。語言類開設了西班牙語和法語兩門,課時為180課時,分別開設語音課、語法課以及閱讀與寫作;人文類主要開設了媒體素養課程,課時設計為32課時,該門課程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媒體、了解媒體、了解大眾傳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樹立正確使用媒體為學習、生活、工作以及成長服務的意識。另外在高二年級開設了生命科學課程,總課時為32課時,主要內容涉及生命科學的前沿發展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重點是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和培養學科素養。
以上所開設的全部課程的師資都是由大學提供。在開設前期,我們進行了為期半年時間的溝通與協商,主要是圍繞課程門類、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課時安排及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磋商。每門課程結課時都有較為科學的考核評價,有開放式考查,也有論文作品考核,同時也將學生的課堂表現納入了學分評價。
三、加強溝通,落實科研,勇于改革
《中國教師》:崔校長,貴校在開設大學先修課程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崔楚民:經過將近兩年的嘗試,與大學合作開設先修課程我們有深刻體會。首先,我們認為這種探索代表了我國基礎教育未來改革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目前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重重阻力和困擾。
第一,大學沒有相應的部門與中學對接,落實這項工作,我們是通過大學招生部門來與大學的院系進行溝通實施的。由于大學的教學管理機制是學校與院系的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院系的教學自較大,而中學的內部教學管理完全是直線式的條狀管理,溝通方便。但是要真正意義上實現大學先修課程,大學必須有一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牽頭,來整合多院系的資源,與中學直接對話,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要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必須有相應的教科研機構參與,行政部門牽頭,開展聯合攻關,進行課程設置、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一系列的調研,并且要出臺相應的制度承諾,確保選修大學課程的高中生的權益,調動他們的興趣。
第三,我們在運作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歷時兩年,從開會、研討、組織活動到課程的實施,應該說成本不低。單就課程實施為例,一年下來,我們開設了8門課程、8次講座,累計400個課時,共計花費將近20萬元,課時費由雙方承擔,以中學為主,涉及午餐補貼以及交通費等,每節課課時費平均達到了500元。
第四,高中教育改革已經進行到了深水區,如果沒有來自于高中內部強大的改革動力,以及來自上游的政策支持,要想在高中教育改革上有大動作、大作為,是很難設想的。尤其是要實現高中自主辦學、高校自主招生,高中與高校實現有效對接方面的突破性的跨越,必須要有超常規的思維和辦法來破題、解題,才有可能獲得一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