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的癥狀和危害范文
時間:2024-04-09 16:3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妊娠高血壓的癥狀和危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88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1], 孕婦在妊娠期間伴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幾率達到了9.4%~10.4%, 在臨床上發病率相對較高, 甚至還會伴發相關并發癥, 病情發展危急, 對孕產婦的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使得胎兒生長受到限制, 導致胎兒宮內窘迫, 降低了圍生兒的存活率, 受到了臨床相關醫師的廣泛關注。現對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高血壓伴隨并發癥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80例, 年齡24~39歲, 平均年齡(28.9±3.4)歲;其中初產婦141例, 經產婦39例;孕周29~43周, 平均孕周(35.6±4.3)周。
1. 2 診斷標準 180例孕產婦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孕婦在懷孕期間存在血壓升高現象, 每隔2小時測量1次, 血壓值均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 并且尿蛋白為陰性。子癇前期主要分為輕度子癇前期和重度子癇前期。另外, 對圍生兒的影響主要包括三類, 分別是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以及新生兒死亡。產婦并發癥主要包括DIC、HELLP綜合征、胎盤早剝、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2 結果
18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27.78% (50/180), 主要包括重度子癇前期、胎盤早剝、DIC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癥, 見表1。另外新生兒死亡率為4.44%, 具體見表2。
表1 妊娠期高血壓伴隨并發癥發生情況(n, %)
項目 重度子癇前期 胎盤早剝 DIC 急性心力衰竭
例數 35 8 4 3
百分比 19.44 4.44 2.22 1.67
表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圍生兒結果(n, %)
項目 新生兒窒息 低出生體質量 胎兒發育遲緩 早產 死亡
例數 55 58 25 30 8
百分比 30.56 32.22 13.89 16.67 4.44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產婦在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種病癥, 該病發展迅速, 一旦其發展到重癥階段, 常常會伴隨出現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方面的疾病, 極大的威脅到了母兒的生命健康, 增加了母兒的死亡率, 目前已經受到了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高血壓、水腫、頭暈、蛋白尿、頭痛以及眼花等癥狀, 是產科中一種常見的并發癥狀, 嚴重威脅到了產婦的生命安全, 將會造成胎兒生長受到限制、胎兒在宮內出現生長窘迫甚至導致圍生兒死亡等后果。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特別是重度子癇前期和子癇的發病機制, 跟腦卒中癥狀的病理機制相類似, 常見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血脂異常、血管舒縮反應異常、內皮功能紊亂、高凝狀態異常以及高血壓癥狀等, 這就增大了并發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幾率[3]。其中子癇前期和子癇伴發的相關神經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子癇腦病甚至腦梗死等癥狀。作者在研究中通過調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流行病學數據發現,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目前在臨床上的發病率達到了9.4%~10.4%, 在這當中輕度子癇前期癥狀的發病率占77.7%, 重度子癇前期發病率占22.3%, 孕產婦在臨床上的病死例數在我國達到了18.9/10萬, 圍生兒的病死率達到了2.68%, 這些數據足以證明其病情危害程度之高[4]。
現階段,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主要并發癥包括DIC、HELLP綜合征、胎盤早剝、心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通常情況下, 妊娠晚期產婦機體已經處于高凝狀態下, 但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存在凝血及纖溶功能異常癥狀, 血管存在痙攣現象, 增大了高凝亢進以及血栓的發生率, 使得患者處于亞臨床DIC狀態, 如果臨床上沒有給予及時的針對性治療, 將會導致病情持續惡化, 容易造成子癇以及胎盤早剝等后果, 而這些癥狀還會繼續成為誘發因素, 導致亞臨床DIC狀態進一步轉化為急性DIC狀態。另外, HELLP綜合征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血小板顯著減少、肝酶明顯升高以及溶血等, 臨床上妊娠合并HELLP的發病率雖然較低, 但是其發病卻很突然, 病情發展迅速, 嚴重危害到孕產婦及圍生兒的生命安全, 極大的增加了其病死率。針對重度子癇前期患者, 臨床上普遍采用剖宮產術終止妊娠, 這也成為重度子癇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大多能夠自然好轉, 治愈率較高。
本組研究中, 妊娠高血壓患者經過治療后均得到好轉, 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27.78%(50/180), 主要包括重度子癇前期、胎盤早剝、DIC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癥, 圍生兒的病死率為4.44%, 與全國圍生兒的死亡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性。這主要是由于產科技術水平的提高, 急診科、麻醉科以及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協同合作, 極大的提高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救治成功率。
有研究顯示[5], 妊娠期子癇前期患者出現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質量兒、胎兒窘迫等情況要比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少很多。這主要是由于孕產婦在自然早產或者干預性早產的情況下, 使分娩孕周較早于子癇前期患者, 再加上妊娠期高血壓會造成小動脈出現痙攣現象, 胎盤血流灌注出現顯著下降, 導致胎兒長期間處在缺氧狀態, 造成胎兒發育緩慢、體質量較低等問題, 除此之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會影響到新生兒出生的體質量。所以在臨床治療中, 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較為嚴重的患者, 通常會對孕婦的生命安全進行考慮, 采取終止妊娠措施來降低孕婦的病死率。
總之, 妊娠期高血壓及并發癥會對妊娠結局產生較大影響, 而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預防措施。首先要讓孕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 根據自身肥胖情況、營養狀況及原發疾病等進行積極治療。妊娠期間還應多攝入高蛋白食物, 防止孕產婦出現缺少微量元素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另外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的治療, 要對該疾病及其并發癥有科學全面的認識, 采取有效的孕期規范管理措施、常規監測手段和合理的治療方法, 盡可能的消除疾病對孕產婦及圍生兒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駱碩, 胡雪英, 馬艷芬, 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母嬰結局不良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實用預防醫學, 2014, 21(5):541-542.
[2] 黃麗梅, 郝晶杰. 16例妊娠期高血壓致孕產婦死亡原因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0, 24(7):41-42.
[3] 楊春芬, 羅靖, 羅桂芳. 216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回顧性調查分析.實用預防醫學, 2012, 19(7):1045-1046.
[4] 陸瑩甘.舒適護理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4, 29(6):273-274.
篇2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護理途徑
任高征是在妊娠期孕婦有的一種癥候群,大部分主要發生于妊娠20 w至產后48 h內,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在孕產婦死亡的病因中,任高征的排位是第三位,也是孕婦與圍生兒重要的死亡原因[1]。而任高征是致使胎盤早剝的常見誘因,是一種嚴重的妊娠晚期并發癥,有著起病急和發展快特點,若任高征孕婦合并胎盤早剝就會給母嬰的生命帶來重大威脅,所以加強對任高征合并胎盤早剝的護理,對改善母嬰預后意義重大。本文主要探討綜合護理對任高征合并胎盤早剝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任高征孕婦60例,年齡為21~39歲,平均(29.8±1.4)歲;孕周為25~40 w,平均(31.5±2.8)w;初產婦共35例,經產婦共35例;有23例為輕度高血壓,26例為中度高血壓,11例為重度高血壓;入院時孕婦皆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腹痛、貧血、陰道流血等癥狀,B超檢查發現有胎盤增厚、胎盤后形成血腫等癥狀;按其有無合并胎盤早剝分成胎盤早剝組與無胎盤早剝組各30例,其一般資料沒有明顯對比差異(P>0.05)。
1.2方法 ①急救護理:一般收治的任高征與胎盤早剝合并癥者都會因失血過多而發生失血性休克,出現體液不足、氣體交換損傷、心輸出量下降及潛在并發癥等問題[2]。因此,對孕婦要采取適當的休克,立即給氧,建立靜脈通道至少兩條,及時給予吸痰和清除分泌物處理,實施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術。②觀察與記錄:主要觀察記錄孕婦的生命體征、產程情況、病情變化、并發癥情況、腎功能與凝血功能情況及休克情況等;③用藥護理:因對孕婦所使用藥物比較多,因此除三查七對,還要注意用藥要求,進行規范護理;④產前護理:護理人員要做好妊娠手術終止的術前準備,進行術前宣教,以穩定孕婦的情緒,并完善各種檢查,執行必要的插管與皮試;⑤產后護理:?K是產后的生命體征與意識形態的護理,嚴密觀察孕婦產后的生命體征與意識形態情況,觀察引流情況、尿量情況、肺部情況、呼吸情況、產褥期的惡露情況及休克情況等,特別要注意孕婦產后失血情況的觀察與記錄,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關處理措施;?L是對產后的其他并發癥進行相關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安排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孕婦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睡眠質量不好的則適當的使用鎮靜劑;?M是通過心理誘導與傳播相關知識來實施疼痛護理,緩解孕婦的疼痛感,若疼痛較嚴重可適當使用鎮痛藥物來緩解疼痛;?N是營養支持,鼓勵孕婦食用高蛋白、高熱量及高纖維素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預防褥瘡,加強口腔與皮膚、泌乳護理等,加強新生兒護理,準備充分搶救藥物,對孕婦實施心理護理,緩解孕婦不良情緒。
1.3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用SPSS 13.0軟件施加統計分析,組件計數資料用%表示,并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對兩組孕婦實施相同的護理手段,觀察兩組孕婦護理后的對比情況,胎盤早剝組的胎兒窘迫、死胎及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明顯比無胎盤早剝組高(P
3 討論
任高征是孕婦在妊娠20周至產后48小時內所出現的一種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甚至發生抽搐、昏迷及母嬰死亡等癥狀的疾病,該病發病率大約是9.4%,是造成孕婦和圍生兒死亡的關鍵因素。當前,對于任高征的病因還沒有明確,通常認為其大致為全身小學管發生痙攣改變,各器官組織由于缺氧缺血而遭受損傷,從而致使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引發管壁的破裂與出血,進而最終致使胎盤早剝的出現,嚴重危害孕婦及圍產兒的生命健康[4]。
綜合護理是一種針對任高征合并胎盤早剝的護理手段,本研究結果發現,無胎盤早剝的孕婦在胎兒窘迫、死胎及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明顯比胎盤早剝組低(P
綜上,任高征合并胎盤早剝給母嬰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一旦血液浸入到子宮肌層,引發子宮胎盤卒中,就會使胎兒在宮內發生窘迫而致使新生兒窒息等,嚴重者甚至危害母嬰生命、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加強對孕婦的產前檢查,盡早診斷和盡早處理,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對胎盤早剝比較嚴重的孕婦,要正確的評估其是否可以繼續妊娠,以免危害自身性命。
參考文獻:
[1]孟利,孫婷婷.綜合護理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產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06):138-140.
[2]陳秀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胎盤早剝50例臨床特征分析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76-77.
篇3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疾病;孕期保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145-03
妊娠高血壓疾病(下簡稱“妊高征”)為妊娠期的特發疾病,表現為妊娠20周后發生的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癥候群。嚴重時發生頭疼、頭暈、眼花、胸悶甚至抽搐和死亡。對孕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加強對妊高征的防治和護理可大大降低此病的危害。我院婦產科護理人員在對妊高征的護理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妊高征98例,年齡22~31歲,其中初產婦82例,經產婦16例,孕周37~41之間86例,37周以下12例;發生產前子癇12例,產后子癇5例,產時子癇3例。待產過程中胎心異常16例,羊水混濁8例,新生兒窒息15例。分娩方式:胎吸12例,剖宮術27例,產鉗2例。產后出血12例,產道血腫6例。
2 護理體會
2.1 加強基層婦幼保健組織,普遍實行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妊娠早期需測量一次血壓,以便了解孕婦的基礎血壓,以后定期檢查,尤其是36周以后,更應每周測量血壓、體重的改變,同時應化驗蛋白尿及詢問有無頭暈、眼花等自覺癥狀。我院收治的20例子癇患者中,有60%的患者無產前檢查,25%只做1~2次產前檢查或產檢時未常規測量血壓及體重。這些病人都來自貧困農村和邊遠地區,由此可以看出定期產前檢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深入基層宣教對預防子癇發生的重要性。
2.2 注意孕期營養與休息:特別是中、晚期的營養補充,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及葉酸的攝入對于妊娠高血壓病的預防有一定作用。我院98例妊娠高血壓病中,大部分是農村貧困地區的孕婦,營養狀態差,絕大部分貧血較嚴重及低蛋白血癥,由此可見營養不良妊娠高血壓病的發生率升高。妊娠中、晚期的適當休息也屬必要,因此,在產前檢查時應指導孕婦如何注意營養及休息。
2.3 做好心理護理:妊高征好發于初產婦,大多數初產婦缺乏生產經驗,對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其心理表現為:對嬰兒的期待,想象中分娩的痛苦,怕意外,怕難產,還有臨產時陣發性宮縮帶來的腰酸、墜痛不適和由于子宮壓迫癥狀的出現,如尿頻、排便感等,容易形成焦慮與恐懼情緒,使有些孕婦入院時僅有的輕微癥狀(頭暈血壓增高)隨著產程進展逐漸加重并影響子宮的協調收縮,使產程進展緩慢,進而加重產婦情緒緊張而導致血管痙攣,影響腎血流而加重高血壓,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難產和癥狀加重,甚至出現抽搐。因此做好心理護理特別重要,護理人員要以熱情親切的態度與產婦接觸,解除其懼怕心理。各種操作盡量集中,力求又輕又快,多用安慰性、鼓勵性語言,配合藥物治療,大部分產婦的病情多能得到控制或血壓逐漸恢復正常[1]。
2.4住院期間保證孕婦的休息:保持病室安靜、通風、避光。左側臥位,吸氧。指導孕婦掌握自測胎動計數的方法。觀察血壓變化,遇產婦血壓再升或治療無好轉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如有血壓增高伴頭暈眼花、胸悶嘔吐、視覺障礙,就高度重視積極處理,并準備好子癇的急救用品。對血壓已降至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在誘因持續存在下,防止血壓突然回升而出現抽搐。本組1例經治療后血壓已降至正常120/58mmHg,宮口開全時突然抽搐而血壓突升至166/136mmHg。預防感染,應講究衛生,加強衛生宣教,增強機體抵抗力,一切操作注意無菌技術[2]。
2.5 加強產程觀察,認真畫好產程圖:了解宮縮和宮口進展情況,保持良好宮縮,盡量縮短產程,避免產婦過分疲勞,選擇合理分娩方式。指導產婦正確飲食,保持良好心境。第二產程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防止過度用腹壓而引起產時抽搐。當胎兒娩出后常規給催產素以促進宮縮,當胎盤娩出后,用手按摩宮底壓出宮腔積血并準確測量出血量,同時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等變化。妊高征是引起產后出血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產后2小時內,應密切觀察,預防產后出血,做好配血輸血準備。對產程進展緩慢,血壓升高,估計在短時間內無法結束分娩,做好剖宮產準備,并報告醫生。
2.6 妊高征由于胎盤功能不全易致胎兒宮內缺氧。因此在待產過程中要勤聽胎心,注意破膜后羊水的顏色和性質,發現胎兒宮內窘迫及時處理,可靜推50%GS40ml加維生素C0.5或靜滴碳酸氫鈉100ml或兩種聯合應用,吸氧。尋找原因,選擇合理分娩方式結束分娩,同時備好新生兒搶救用具和藥品。
2.7 注意藥物對產程的影響:安定、冬眠靈、硫酸鎂是妊高征常用藥,具有鎮靜、鎮痛、解痙作用。安定靜脈給藥可選擇性作用于子宮頸平滑肌使之松弛,加速產程進展;硫酸鎂可使子宮肌纖維張力降低,注意其對宮縮的抑制作用,在產程中必要時可適當采用催產素靜滴以調整宮縮。
2.8 妊高征產婦因組織水腫,擴張性差,脆性增高是產道血腫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會陰保護不當,縫合不良及產后軟產道檢查不仔細,忽略粘膜損傷或產程處理不當使產程進展過速易造成軟產道血腫,因此在保護會陰時,用力要適度,讓胎頭在宮縮間隙徐徐娩出。產后認真縫合,第一針在切口頂端1cm處,對較深傷口縫合應全層,術畢注意切口有無活動性出血,如果產婦訴墜脹感,應仔細復查。妊高征會陰感染率相對高,除了常規護理外,每天2次,用紅外線燈烤會陰。水腫厲害者用50%硫酸鎂濕熱敷,以及應用必要的抗生素[3]。
2.9 產后期:產后24~72小時內,尤其24小時內,仍需注意防止子癇發生,需繼續治療,嚴密監護,定時測血壓直至血壓基本恢復正常。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對孕產婦的危害甚大,因此有效地做好產前檢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十分重要。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正確處理,預防病情加重,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對于子癇患者要給予特殊的護理,對搶救成功與否相當重要。據文獻報道,在子癇病例中,發生產時子癇的產婦多為初產婦[4]。本研究患者與文獻的報道相符。因為初產婦由于缺乏生產經驗和醫學知識,加上對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和擔心,臨產后易產生精神緊張,導致血壓進一步上升而加重病情。因此我們應多給予關心,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解除其思想顧慮,認真解答各種問題,指導她們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不僅與生物因素有關,而且與心理和社會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妊高征患者可因心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加重病情,影響轉歸效果。對此類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和干預,使其心理與社會環境達到統一,保健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與常規醫療相結合而達到心理寬松與環境寬松相一致,最終達到心理穩定與軀體內環境相對穩定,實現順利生產,不失為提高妊高征保健與產科護理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
通過對本組病例的護理,我們體會到,重度妊高征是嚴重危害母嬰健康的妊娠并發癥,因此,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加強圍產期保健及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阻止病情發展,對保證產婦和胎兒生命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總之,妊高征的護理應根據病情特點,加強孕婦的保健工作,預防為主,認真做好護理中的每一環節,有的放矢,有條不紊,才能保證母嬰安全,順利度過分娩期。
參考文獻
[1] 鄭修霞,主編.婦產科護理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1~105.
[2] 劉國莉,王山米,張曉紅.42例子癇臨床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 2002,3(3):141~144.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66
妊娠期所患有的高血壓病統稱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983年全國妊高征協作組將妊娠20周以后出現的血壓升高、蛋白尿、全身水腫等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目前,妊高征仍然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危害母兒生命。因此,及時診斷、預防和治療,根據病情輕重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對減少母兒危害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孕婦15 00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1200例,年齡17~41歲,平均29歲,孕周26~41周。輕度妊娠期高血壓800例,輕度先兆子癇320例,中、重度妊高征(PIH)40例,合并有肝內膽汁瘀積癥40例。診斷標準及分類采用第2版“中華婦產科學”國際分類法。
實驗室檢查:紅細胞壓積(HCT)>0.35 800例,血小板計數(PLH)<100<109/L 150例,血紅蛋白(HB)90~110g/L 800例,60~90g/L 160例,尿比重>1.020者10例。
處理方法:400例孕婦直接收住院治療,800例孕婦門診定期檢查,嚴密觀察。
結 果
400例中、重度妊高征孕婦剖宮產280例,人工助產120例。剖宮產原因:要求手術160例,胎兒室內窘迫80例,活躍期停滯6例,相對頭盆不稱8例,重度妊高征10例,合并妊娠期肝內膽汁瘀積癥16例。術中出血>500ml 20例,>1000ml 8例,術中發生子癇6例,新生兒窒息4例,無重度窒息兒。800例門診孕婦接受預防性治療的780例,拒絕治療的20例。
討 論
預防性治療:對780例門診接受治療的孕婦,小劑量阿司匹林50mg/日自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之日起口服至足月,同時口服鈣劑1~2g/日,維生素E100~200mg/日,有效地預防妊娠高征的進一步惡化,確保母子平安。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妊高征的機制為促進前列環素(PGI2)合成,使血管擴張,使血流增加,并對抗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素(TXA2)及纖維蛋白的合成,抑制抗凝血酶-Ⅲ(ATⅢ)的消耗。對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均無不良影響,是簡易、安全、有效的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方法。
輕度妊高征一般在門診治療,中、重度妊高征則應住院治療。休息對妊高征患者極為重要,左側臥位休息更為重要,其原因為糾正子宮的右旋狀態,解除子宮對腹主動脈、髂動脈及右腎血管的壓迫,有利于改善胎盤的血液循環,預防胎兒宮內窘迫,使下腔靜脈受壓減輕,回心血量增加,從而使腎血流增多,尿量增加;腦血流改善后,腦水腫逐漸消退,預防抽搐發生。
加強基層婦幼保健組織,普通進行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妊娠早期需測量血壓1次,以了解孕婦的基礎血壓,以后定期檢查,尤其是孕36周開始,每周測血壓、體重、化驗有無蛋白尿、并詢問有無頭暈等癥狀,定期產前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降低子癇的發生率。
加強對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預測,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發生于初產婦,特別是年齡>35歲或<20歲的初孕婦,雙胎妊娠,體態矮胖,精神較易緊張及工作強度大或貧血等因素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疾病。有下列情況者:①平均動脈在(MAP),孕中期(20~24周)MAP≥85mmHg或≥90mmHg為篩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界線,試驗敏感性為0~92%,特異性為53.0%~97.0%;②翻身試驗,在妊娠28~32周的初孕婦,左側臥位時測血壓,至舒張壓穩定后,翻身仰臥5分鐘再測,若舒張壓上升≥20mmHg為陽性,妊娠24~27周陽性預測率達93.0%,陰性預測率83.3%;③體重指數測定,孕中期的體重指數<0.24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可高達20.8%,而<0~24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僅為4.4%。
注重加強孕婦的適當營養與休息,在孕期中適當加強營養,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及葉酸的攝入,對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指導孕婦從飲食方減少脂肪和鹽的攝入,并加強鈣、鐵、鋅及其他元素食品的攝入,均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血管和神經細胞肉敏感性的作用。從妊娠20~24周開始,每天補充鈣劑2g,維生素E100~200mg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54
妊娠期高血壓是在妊娠期獨有的病癥, 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等病癥。病因由多種因素構成, 如免疫功能缺失、胎盤缺血、遺傳因素等。妊娠期高血壓病狀表現為孕婦20周以后出現水腫和高血壓等, 輕度表現在頭暈或血壓稍微升高, 重度則會發生頭痛、惡性、嘔吐、血壓上升增強、水腫明顯、昏迷等情況。孕婦產后出血是一種容易發生的妊娠后并發癥, 發生率占5%~10%, 致死率占16%~32%, 嚴重的威脅著孕婦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各種并發癥中又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最為突出[1]。所以, 一個安全而科學的護理方法對于患者非常的重要。本院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孕婦共107例, 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 通過護理后的療效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來進行比較, 實驗證明采用綜合護理方法更加優異,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接收的107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孕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54歲)與對照組(53例)。對照組年齡20~44歲, 平均年齡32歲;對照組年齡21~41歲, 平均年齡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有針對性綜合護理,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有限, 懷有恐懼感, 護理人員要主動的和患者溝通, 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性和護理的必要性, 讓患者對痊愈充滿信心, 減輕患者對病癥的疑慮和恐懼, 讓其在心理和身體都處于最佳狀態, 有助于身體恢復。②子宮護理:對患者的宮腔進行按壓, 使腔內積血得以排出;如宮縮不正常, 則需要按摩直到恢復正常。新生兒出生后, 對產婦的進行吮吸, 能增強患者子宮的收縮和出血減少。盡量讓患者排尿, 加強子宮收縮。③陰道護理:由于患者陰道和外有血液粘存, 易發生細菌感染, 所以要及時的清理消毒, 確保患者陰道清潔。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滿意度。護理效果:顯效:臨床癥狀已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得以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毫無改善或更加嚴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稱為妊高癥, 它是妊娠期才會發生的疾病[2]。而引發產后大出血的原因較為常見的是宮縮乏力。臨床醫學證明產后的宮縮乏力會導致陰道的大出血, 因為胎盤的剝離面會出現血竇, 而宮縮乏力會導致血竇的開放, 讓血竇大量的出血。因此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3]。采用綜合護理可以在早期通過患者的一些身體癥狀發現, 有助于對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 有效的控制出血誘因, 控制了產后出血的發生。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 在臨床上易會出現諸如視力不清晰、頭痛、出現高血壓、身體發生抽搐或者身體功能衰竭等情況。所以需要及時的對妊娠高血壓產婦進行護理, 幫助產婦在妊娠后身體的健康恢復[4]。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 給予一種有效的護理能促進患者臨床的治療和恢復效果[5]。
篇6
關鍵詞早產危險因素干預措施
早產是指妊娠滿8周至不足7周分娩者。早產兒各器官發育尚不夠健全出生孕周越小體重越輕其預后越差。國內早產兒占分娩總數的5~15約15的早產兒在新生兒期死亡。目前臨床上一旦診斷為早產幾乎無法治療。因此探索影響早產發生的高危因素以提高對影響早產的危險因素的認識在孕產期加強監護及時采用對應處理辦法減少早產的發生降低圍生兒患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對8年在我院分娩的16例早產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探討影響早產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對應的干預措施。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8年在我院分娩的產婦891例其中早產16例均為早產臨產或先兆早產入院早產率為119,其中單胎9例雙胎1例胎膜早破5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例前置胎盤1例多胎及雙胎妊娠1例。產婦年齡18~8歲平均1歲。
診斷標準:早產是指孕齡滿8周至不足7周分娩者。有規律宮縮宮口持續擴張為早產臨產有不規律宮縮或伴有破膜或陰道流血為先兆早產。
結果
早產發生原因分析:影響早產發生的高危因素分別為胎膜早破5例(7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例(8)前置胎盤1例(1)多胎及雙胎妊娠1例(11)胎位異常例(8)胎盤早剝例(19)習慣性流產例(19)創傷史例(19)。前四位分別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多胎及雙胎妊娠。
討論
早產是產科常見的重要而又復雜的妊娠并發癥之一也是引起圍生兒患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早產也是多個高危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胎膜早破是引起早產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它使早產成為不可避免。本資料胎膜早破的發生率為71占高危因素的首位所以降低早產的發生率防治胎膜早破是關鍵。引起胎膜早破的常見原因有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妊娠期合并癥使子宮過度膨脹的情況(如多胎及雙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子宮畸形宮頸內口松弛吸煙、酗酒有早產史社會經濟狀況等。因此應加強孕產期保健及時發現高危因素及時處理降低孕期合并癥對母兒的危害。同時應做好健康教育讓孕婦了解孕期基本衛生知識做好自我保健糾正胎位防止外傷在妊娠晚期減少性生活次數預防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發生。避免重體力活動特別是高勞動強度崗位上的孕婦由于體力和能量消耗大容易發生早產。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營養保證睡眠減少酗酒吸煙及二手煙對胎兒的傷害。對先兆早產孕婦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使用宮縮抑制劑延長孕齡使用促進胎兒肺部成熟促進胎兒生長發育等治療方法降低早產兒的發生率提高早產兒的存活質量。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也是引起早產的常見并發癥其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血管痙攣全身各系統各器官灌注減少從而對母兒造成危害。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尤為重要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及休息補充鈣質及微量元素監測血壓、水腫及蛋白尿及時篩查高危孕婦進行專案管理降低并減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發展。
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都易引起孕婦妊娠晚期急性出血為保護母兒健康常采取及時終止妊娠它們的愈后與是否及時采取治療密切相關。因此做好產前檢查加強孕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讓孕婦了解這些疾病的常見癥狀及時發現高危因素及時采取相關處理措施可減輕妊娠晚期出血對母兒的損傷大大降低早產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早產是引發圍生兒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良好的產前保健是預防早產的重要干預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大婦幼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強化完善婦幼保健三級網絡管理使盡可能多的孕婦都能得到孕產期保健服務使妊娠婦女做到早建卡早檢測早治療。規律的產前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并防治妊娠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篩選出高危孕婦進行高危評分及特殊標記并將高危孕婦轉入高危專案管理減輕并降低了妊娠期并發癥對母兒的危害。同時應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工作使孕婦了解孕期基本衛生知識和常見不適癥狀及時發現合并癥提高孕婦自我保健意識指導孕婦合理營養及休息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引起早產的高危因素發生從而降低早產兒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篇7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 本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50例。其中有31例血壓是140mmHg―90mmHg,有19例血壓是145mmHg―95mmHg。孕產婦年齡均在20~38歲之間。其中:20歲的有2例、22歲的有3例、24歲的有2例、27歲的有8例、29歲的有9例、30歲的有5例、31歲的有4例、32歲的有10例、34歲的有4例、36歲的有2例、38歲的有1例。
1.2 護理方法 1、加強對孕婦的早期健康教育,指導孕婦要合理飲食。要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及鈣。尤其是補鈣,可從妊娠20周開始,每日補充鈣劑不少于2g,少吃鹽,食物要清淡。躺著休息時,孕婦要盡量采取左側位休息,以增加血供,經常保持心情舒暢。如發現孕婦有頭暈眼花時應立即休息,減少活動。2、要保持室內地面清潔干燥,防止孕婦滑到。
1.3 要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適當減輕工作,少干些家務活,保持生活在安靜清潔的環境中,保證足夠的睡眠,要保證10小時以上的睡眠,適當調理飲食。
1.4 加強產前健康保健,要經常進行產前檢查,孕婦每天要堅持查數胎動次數。要檢測體重,進一步提高孕婦自我保健意識。
1.5 每天保持2次血壓測定,每周要測尿蛋白一次。
2 討論
1、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精心護理,可以使患者正確認識到妊娠期高血壓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2、孕婦進行心理疏導及各方面指導,可使患者對自己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要及時進行干預和治療。這對本病的發展,降低本病的并發癥均起到重要作用。3、做好產前健康教育與產前檢查,減少并發癥是提高母嬰生存質量的關鍵所在[3]。4、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和控制本病的關鍵環節。5、加強產前精心護理,及時了解掌握孕婦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疏導,可使孕婦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明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總之,除了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進行有效治療同時,對其進行心理、休息、飲食以及加強保健方面的宣教等各方面的護理,可明顯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病情,從而達到提高產前護理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莉.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影響。 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199.
篇8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產后子癇16例,初產婦10例,經產婦6例。16例子癇患者發病年齡16~38歲,平均年齡25歲。發病孕周(3242+2)周,平均孕周(37±4)周。13例無系統產前檢查,3例規律產前檢查。12例發生于剖宮產術后,4例發生于陰道分娩后,其中合并產前子癇2例,產時子癇1例,有11例子癇發生在產后48h內,有2例發生在產后48 h后,有1例發生在產后5 d。8例患者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等前軀癥狀,產前尿蛋白(+~++++),其中(+++)以上患者12例。13例血壓≥140/90 mm Hg,3例血壓
1.2 治療方法 16例患者發生產后子癇后立即置開口器以防舌咬傷,采用硫酸鎂、甘露醇、安定、嗎啡或冬眠合劑,血壓控制不理想者加用酚妥拉明降壓治療,血壓降至140~150/90~10 mm Hg后改為口服硝苯地平等降壓藥。
2 結果
16例患者經過上述治療后全部痊愈出院。復查尿蛋白+3例,++6例,無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3.1 產后子癇的原因
3.1.1 子癇前期患者產后24 h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先因腹內壓驟降回心血量減少,后因胎盤循環阻斷組織間液回流回心血量增加,基于上述病理生理血壓先降后升,如不認真監測血壓,積極調整降壓、解痙鎮靜藥物用量,病情仍會加重。一些常見的誘因如忽略子癇前期患者產后疼痛的刺激,產婦分娩后過度興奮,以及醫護人員對產后一過性血壓下降至正常的重度子癇前期產婦放松警惕,不重視輕、中度妊高征的產后管理,均為產后子癇的原因。本組病例有9例重度子癇前期產后一過性血壓下降至正常,未應用硫酸鎂及鎮靜劑,發生產后子癇。
3.1.2 本文資料主要來源于農村患者,大部分孕婦缺乏系統孕期保健臨產后入院,醫務人員不能在很短時間內對其病情作出正確評估,從而延誤治療導致產后子癇的發生。本研究中有3例合并妊娠期蛋白尿患者,入院時尿蛋白+++,血壓正常,未加強產后監測,而導致產后子癇的發生。
篇9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4.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515-0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生率我國9.4%~10.4%,常發生于妊娠22周后妊娠婦女中,嚴重者可引起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1〕。因此應當選擇最佳的治療時機、最佳的方式來終止妊娠,以及時有效地控制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病情發展。現就我院近3年來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168 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168例,其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第七版《婦產科學》[2]。其中妊娠期高血壓32例,子癇前期112例(輕度118例,重度87例),子癇9例(產前15例,產后2例),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7例,年齡22~41歲,平均29歲,初產婦129例,經產婦40例,雙胎15例,單胎153例,發病孕周28+1~41+5周,平均34+5周。
1.2 臨床表現
典型臨床表現為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視病變程度不同,輕者可元癥狀或有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輕微蛋白尿;重者出現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持續性右上腹疼痛等,血壓明顯升高,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8例患者有抽搐后住院,2例于入院24h后發生抽搐,1例于產后48h發生抽搐,1例于產后5d出院后在家發生抽搐而再次入院。合并HELLP綜合征4例。
1.3 治療方法
輕度子癇前期可以在門診治療,注意休息,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密切注意病情變化,重度子癇前期應立即住院治療,防止子癇及并發癥的發生。治療遵循在解痙的基礎上擴容,在擴容的基礎上利尿。用藥方案:肌內注射與靜脈給藥相結合。靜脈給藥:首次用藥劑量為10%葡萄糖20ml 加25%硫酸鎂20ml,靜脈推注,時間為5~10min;繼予5%葡萄糖500ml加25%硫酸鎂60ml,靜脈滴注,滴速1~2g/h。根據血壓的情況來決定是否用肌內注射,其用法為2%利多卡因2ml加25%硫酸鎂20ml,臀肌注射,每日用量為20~25g,密切監測血清鎂離子濃度及呼吸、膝腱反射、尿量的變化,警惕鎂中毒。血壓≥160/110mmHg的患者,應給予拉貝洛爾降壓;應用速尿治療全身性水腫;輸入血漿白蛋白治療低蛋白血癥;子癇抽搐者,在應用硫酸鎂的同時,給予鎮靜藥物,有效控制抽搐;顱內壓升高者給予甘露醇等藥物。對于經過積極治療血壓仍不能控制在穩定狀態,有先兆子癇或伴有產科指征的患者,應適時終止妊娠,時間及方式視孕婦病情及產科指征而定。168例病例中剖宮產116例,占68.75%。順產53例,占31.25%。
2 結果
161例產婦痊愈出院,7例遺留高血壓疾病,給予帶藥出院,在門診規范治療,無一例孕產婦死亡,圍生兒死亡5例,其中死胎2例,死產1例,新生兒死亡2例。
3 討論
3.1 病因
到目前為止,妊高征的病因公認的是由于遺傳缺陷所導致的母體免疫失衡,引起胎盤缺血缺氧;或是免疫病理反應產生的毒性因子,損傷血管內皮,引起全身的小動脈痙攣而發病;病情發展,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大量的白蛋白遺漏,血液中的膠體滲透壓下降,血管內外液體失衡,血液濃縮,使母體的重要臟器如心、腦、肺、肝、腎等缺血缺氧,發生嚴重的功能障礙。而低蛋白血癥與死胎等,常常發生在妊娠20 周后,成為我國孕產婦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影響圍生兒死亡率的主要原因〔3〕。據有關文獻報道,5%~7%的母兒發病率及病死率是由于重度妊高征所導致〔4〕。臨床上處理主要是以對癥治療和終止妊娠為主,常常導致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臨床療效差,孕產婦和圍生兒的死亡風險增加〔5〕。
3.2 預防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病理過程中血流的變化優先于血壓的變化,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患者的微循環已開始出現程度不同的異常改變,如能在早期發現異常,識別妊娠高血壓疾病的亞臨床階段,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及干預性治療,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及病情嚴重程度,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6]。目前我們除加強產前檢查、重點篩查外,還對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高危孕婦予以小劑量的藥物預防,如小劑量阿司匹林和鈣劑。有資料顯示補充鈣劑可使孕婦血壓降低,缺鈣癥狀減輕,妊娠高血壓發生率下降[7]。
3.3 治療
緩解患者緊張情緒,讓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有一定了解。放下思想包袱,解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處理原則是休息、鎮靜、解痙、降壓,改善微循環,保護臟器功能,有指征的擴容,必要時利尿,密切監測母胎狀態,適時終止妊娠。適時終止妊娠可以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率。合并HELLP綜合征、合并DIC者及孕周32周以下者應以剖宮產終止妊娠,而對輕、中度HELLP綜合征、宮頸條件較好,孕周達32周者可行陰道試產[8]。
總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應認真做好產前檢查,在以解痙、鎮靜、降壓等原則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治療。適時采用剖宮產等措施終止妊娠,是搶救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有效手段,對保護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降低圍生期病死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1
[2]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2―98.
[3]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1
[4] 李寧.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09,4(08):198
[5] 萬淑梅,余艷紅,黃鶯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規律及其對母兒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3(08):510
[6] 胡萍,王斌.動態監測孕婦甲襞微循環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10):632.
篇10
臨床資料
2008~2009年我院收治先兆子癇患者70例,平均年齡33.4歲。初產婦14例,經產婦56例;自然分娩6例,剖宮產64例;早產18例,足月產52例。經過正確治療和及時有效的護理,患者焦慮情緒減輕或緩解;掌握本病的危害性及有關治療和護理的知識,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病情得到及時控制,無因護理不當而發生抽搐、窒息、墜床,咬傷及藥物中毒;未發生母嬰并發癥;水腫減輕或完全消退;產后子宮收縮良好,陰道流血不多,無子癇發生,出院時母嬰健康狀況良好。
護理及預防
護理評估:①詳細詢問患者孕前及妊娠20周前有無高血壓、蛋白尿和(或)水腫及抽搐等征象;既往有無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及糖尿病;有無家族史;此次妊娠經過;出現異常現象的時間及治療過程;②除評估患者一般健康狀況外,護士需重點評估患者的血壓、尿蛋白、水腫、自覺癥狀以及抽搐、昏迷等情況。
護理措施:①將患者安排于安靜的光線較暗的病室,盡量集中進行醫護活動,避免因外部刺激誘發抽搐。保證其有足夠的休息睡眠時間。休息與睡眠時宜取左側臥位,可減輕下腔靜脈受壓,增加回心血量,解散腎血流量,增加尿量,并有利于維持正常的子宮胎盤血液循環,臥床休息可防止因活動使血壓升高而加重病情;②指導患者攝取足夠的水和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除非全身水腫,否則不宜限制鹽的攝入。將有關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的癥狀、體征告訴患者,便于在病情發展時患者能及時匯報,督促患者堅持計數胎動,以判斷胎兒宮內的情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適當的安慰,告訴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此病的預后是比較理想的;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適當的信息,使其對病情有所了解,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③測體重;記24小時出入水量;正確留取尿標本,監測尿量、尿蛋白定性定量及尿比重等;監測血壓變化及水腫減輕的程度;注意詢問患者的主訴,定時聽胎心音,加強胎兒監護,注意產兆,在觀察過程中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盡快處理;④硫酸鎂治療時應嚴密觀察其毒性作用,并認真控制其入量。毒性作用首先表現為膝腱反射消失,隨濃度的增加進而發展全身肌張力減退和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心跳突然停止[1];靜脈使用降壓藥應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使用冬眠合劑時也需要嚴密觀察血壓變化;用藥過程中應嚴密監測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情況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擴容需在解痙的基礎上進行,擴容時應嚴密觀察血壓、脈博、呼吸和尿量,防止發生肺水腫和心力衰竭;⑤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是孕婦特有的疾病,終止妊娠后病情可自行好轉,故適時結束妊娠對母兒均有利;⑥經陰道分娩:第一產程中應注意患者的自覺癥狀、血壓、脈博、尿量、胎心、宮縮及產程進展的情況;第二產程中盡量縮短產程,避免產婦用力,可行會陰側切并用產鉗或吸引器助產;第三產程中需預防產后出血,在胎兒娩出前肩后立即靜脈推注縮宮素,及時娩出胎盤并按摩子宮,觀察血壓變化,重視患者的主訴;⑦產后24小時~5天仍有發生子癇的可能,故不可放松治療和護理。
討論
先兆子癇是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分度中較嚴重的一類,也是孕婦特有的疾病,終止妊娠后病情可自行好轉,但產前、產時、產后24小時~產后5天內均有發生子癇的可能。因此,護士要認真仔細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血壓變化,注意患者主訴,予以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持,人文關懷,嚴格按醫囑使用止痛、降壓、利尿等藥物,并根據血壓情況調整滴數,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特別是中毒反應,備好搶救藥品物品及器械、氧氣等,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協作處理[2]。對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減少母嬰并發癥,提高患兒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