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活動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8:0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拉手活動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上了車,在車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到了!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下了車,“啊,好大的太陽啊!”我對媽媽說。說完,我戴著帽子走下了車。
這時,我看到睦群村小學的同學們在烈日下站成兩排,當我們走進校門時,排列的整整齊齊的兩排同學都在大聲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我和我的同學都被他們感染了。接下來,我們和睦群村小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有趣的活動,我們有感情的朗誦的詩歌《我仰望五星紅旗》,睦群村小學的同學們都投來了一雙雙羨慕的眼光。最激動人心的是拔河比賽,第一場是一、二、三組比賽,我聽到后像泄氣的皮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小。家長們和老師們都在為他們加油。“加油,加油——”我聽見他們在喊我也跟著喊,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二、三組果然贏了!輪到我們四、五、六組了,我又像剛剛充完氣的氣球,活力十足!趙老師一直在為我們加油打氣!最后我們一不小心,誒,繩子被他他們一拉,就過了紅線。“一比一平。”校長說。我向后一看,我們班的同學和睦群村小學的同學都滿臉通紅。我對大家說:“不要灰心,我們已經盡力了!”說完我們就上去交朋友了。我走到三年級一看,發現有一個小女孩特別愛笑,我就過去對她說:“你好,我叫張藝飛,我想跟你交朋友!”于是,我就把一張我填完的友情卡給她,又把一張空白的友情卡給她,她填完卡后我知道她叫藍艷嫦。我又對她旁邊的一個大姐姐說:“我們交朋友吧!”她也和我交了朋友,真高興啊!
我們開始吃午飯了,那里很熱我只吃了一碗玉米糊。下午我們上山到黃小北、黃月營家里慰問,我們先到了黃小北家里發現她家有個小弟弟在睡覺,于是把慰問品給她后就去到黃月營家里。到了她家,我發現她很可愛頭發卷卷的,眼睛大大的!看完她家后,我們回到睦群村小學,等大巴來接我們,一轉眼大巴就到了睦群村小學門口,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睦群村小學,回到了家。
篇2
你好!
近來學習好嗎?你們那兒的天氣熱不熱?
很高興寫信給你,雖然我們還不認識,但我似乎想象到你們那兒學習環境和條件。這次我們班主任老師為了讓大家了解你們那兒的情況,十分動情地介紹了你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讓我們很受感動,十分欽佩你們克服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我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女孩,在家里我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小公主,也是家里的開心寶。家里再有不開心的事,只要我一出馬,立刻就會陰轉多云,多云轉晴。我的眼睛比較大,又是雙眼皮,媽媽經常自豪地向別人介紹我的眼睛像她,可惜因為自己用眼不注意,如今已經戴上了眼鏡。我可喜歡看書了,從最初的童話,到現在的各種名著……當然電影、電視也是我必不可少的愛好。批注:劃橫線的語句十分生動、形象,抓住了自己的主要特征來介紹。
最近我有一些苦惱:我們班的一些同學總是叫我的外號,雖然他們并不是惡意的,但我還是很傷心。告訴老師,告訴家長,都沒有奏效。唉!我該怎么辦才好呢?你能不能給我出出主意?批注:這一段話作為剛認識的朋友,最好不要提到。
我們蕪湖很美。赭山公園是我常去的一所公園,赭山公園的山上到處都是一棵棵翠綠的樹。鏡湖真得像一面鏡子一般,倒映著天上的朵朵白云,一陣風吹來,鏡湖的湖面上碧波蕩漾,湖邊垂柳的也仿佛在舞蹈著,一根根枝條垂在了湖面上……鏡湖很美吧?有機會一定要來哦!批注:對家鄉的介紹意思是好的,但要注意寫好后多讀幾遍,改出不當處。
今天我寫信給你,還有一個主要任務,我們小組商量了一下,希望我們能夠長期地保持聯系,并且能夠開展一些手拉手活動。比如我們可以一個月通一次信,在重大節日進行自制賀卡交流活動,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可以一個學期開展一次互訪活動,你們可以到我們學校參觀,還可以到我們家里做客,我會把我最喜歡的玩具給你玩,把最喜歡的書給你看。不知道這樣的活動你是否喜歡?批注:作為這次習作的重點要求,雖然也寫的較清楚,但還需再具體一些。
就寫到這兒吧,我還要做作業呢,你一定要回信哦!
祝你
學習進步!
篇3
一、自身做示范
德高為范。教師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有這樣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教師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的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在學生面前樹起一座做人的豐碑。
二、待生要誠
對學生真誠、坦誠和熱誠,核心一個“愛”字,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也談不上師德。用博愛之心與學生真誠互待,坦誠相處,熱誠幫助,在深愛著全體學生的同時,更格外關注著個別學生,多給他們愛的陽光雨露,滋潤他們茁壯成長.
三、公平待生
對人公道,公道是做人的公德,也是為師的美德.對待學生首先看的要公,不夸大,不縮小,不偏不倚.說的要公,做到情之殷殷,言之鑿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學生,一視同仁.不管對那位學生都獻上熾熱的心,傾注滿腔的愛,對差生做到不記前嫌,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鼓勵他們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四、基本工作要點
1、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2、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為祖國培養創新性人才。
3、向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成為有禮貌、講文明、守紀律、講衛生的好學生。
4、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5、健全班委會,明確分工,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
五、主要措施
1、規范早讀,午休,自習課的紀律。
2、發揮小干部的作用,師生共同管理班級。
3、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向學生進行教育。
4、充分利用班會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5、狠抓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力爭在升旗,做早操和學校的各種大型活動中表現突出。
7、走進學生,和每一個學生成為朋友,讓他們尊重我,喜歡我,理解我。
六、本學期班級主要工作內容如表
周序
具 體 工 作 安 排
1
組織學生報到,了解學生假期活動情況,排位,選班委,進行教育。
2
“教師節”尊師重教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節”專題廣播。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開展義務勞動。
4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并嚴格上課紀律要求。
5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辦“國慶”專刊、演講比賽。
6
召開主題為“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班會。
7
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召開“美化校園,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
8
對學生進行“安全與法紀教育”的主題班會。
9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并參加小學部作文競賽。
10
考風考紀
教育、期中考試、參加首屆藝術節。
11
期中小結,召開家長會。
12
與外校聯歡,舉行手拉手活動。
13
開展愛國愛廠愛校教育,參加廠慶活動。
14
準備和參加學校的書法和繪畫展覽。
15
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并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考核和討論。
16
組織和參加小學部的各科作業展覽與評比。
17
在班上開展行為規范的互查活動,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
18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參加迎新春美化校園義務勞動。
19
參加廣播宣傳評比,并備戰期末考試。
20
對學生進行考風考紀教育,并作期末考試安排。
21
進行期末考試,做好假期安排工作。
篇4
一、智慧定位自主開發校本課程
鄭州市金水區南陽路第三小學是由一所村辦小學改制的,位于金水區、惠濟區兩區交界處,由于特殊的建校背景、師資、生源、周邊環境等原因,曾一度成為一所不被人關注的薄弱校。
2006年8月,新的學校領導班子成立后,在對學校現狀進行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把校本課程開發定位為發展學校的突破口,目標確定為:立足學校,滿足學生,發展教師。
經幾番研討,依據新課程理念及育人目標,針對學校實際,最后決定以傳承民族文化為紅線,創建和諧校園;以提高師生素養為目標,探索開發校本課程——《中國結·龍蒂花編制》。原因有三:一是授課老師即使無先天優勢,下功夫鉆研即可;二是對學生無先天條件的制約,經過努力人人都能學會;三是經濟實用,學生感興趣,家長也能負擔得起;四是本區還沒有其他學校將此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二、校本課程在常態實施中彰顯特色
(一)確保課程常態實施
1.成立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為使《中國結·龍蒂花編制》課程常態實施,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規劃實施領導小組,帶頭學習,積極參與研究,指導開發;深入教學一線,加強課堂教學有效監督與指導,對實施中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2.解決教材和師資問題。沒有現成的教材,老師們就到書店購買參考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邊開發實施邊思索整理。2007年暑假,我們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分年級完成了教材初稿的選編工作。校本課程開發團隊每學期末都會結合實施情況再次對教材進行修訂、充實和完善,教材逐漸由選編走向自編,形成了一套可供1~6年級學生使用的《中國結·龍蒂花編制》系列校本教材。
3.社團活動促進教學。為鞏固教學效果,保障學科質量,我們成立了“結藝樂園、花藝樂園”社團,為學生特長發展提供了沃土,為其才華展示搭建了舞臺。每天課外活動時間,校本制作室就成了學生舞花弄結的天地,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學習編制技藝,大家創作著、欣賞著,在忙碌中感受幸福,體驗快樂。學校還投資買來畫框、花瓶,讓師生共同研究編織、整形、修飾、裝框、插花、包裝等技術,并且用他們親手制作的中國結、龍蒂花作品裝飾校園,營造優雅的育人環境。
(二)校本課程彰顯特色
經過艱難的探索實踐,校本課程開發已初顯成效:教師參與研究、開發課程的能力不斷提高;教材由選編逐步走向自編;學校的文化櫥窗里、走廊上、辦公室及教室里,都能看到學生的作品。紅紅的中國結、五彩繽紛的龍蒂花已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校園里可謂是“結飄滿園紅,花開萬里香”。
在歷年的校園文化周活動中,學生的現場制作都會成為亮點。社團隊員還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一些活動。特別是2009年5月舉辦的鄭州市首屆教育服務大會上,學校展出的精美作品以及同學們嫻熟的編制技藝受到了與會領導及市民的好評,學校被評為本次會展評比一等獎;在河南省第五屆“少代會”外場,學校“結藝、花藝樂園小社團”的現場展示受到了河南省委原部長孔玉芳等多位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三、以校本課程開發促學校文化重建
(一)挖掘課程文化內涵
中國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起源于上古時代的“繩結記事”,作為結飾形成于周代,興盛于唐代,廣泛使用于明清時代。
隨著課程的深度開發,我們逐步挖掘出中國結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結是由一根繩子編織下來的,其中每一個小結緊弛銜接的好壞,都將直接影響中國結的質量。而每一個師生,就像一個小小的結,只有大家都立足本職,齊心協力,勇于創新,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才會像一個完美的中國結,南三小才會出成績、發展好,才會不斷開花結果,香飄萬里!“結飄滿園紅 花開萬里香”現已成為學校的一種精神,為全體師生所認同。
為深化廣大師生對中國結文化內涵的認識,讓“結文化”不僅寫在墻上、掛在嘴上,而且內化為全體南三人的靈魂,學校還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讓“結文化”根植于師生的心靈深處。
(二)以“結文化”為核心,全面構思、豐富學校文化
1.在傳承中發展校訓。我們將原有的校訓“誠、勤、信”修改為“結、勤、信”,并重新釋義。結:即中國結,代表一種團結進取的精神;勤:即勤奮,指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是一種踏踏實實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態度;信:即樹信心,講誠信,獲信譽,是一種奮斗的目標。“結、勤、信”釋義:我們南三人正以團結進取的精神,踏踏實實的態度,追求令社會滿意的信譽!為使師生銘記校訓,我們還編寫了校訓三字歌。
2.在參與中體現文化。我們以“結文化”為核心,號召師生共同參與“我的校徽我設計”等系列活動,主教樓外墻上懸掛的由大家共同設計的寓意深刻的校徽格外引人注目;聚全校師生智慧,集體創作譜寫的體現學校精神、學校特色的校歌也廣受大家喜愛。
集教師智慧,不同學科教師開設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結文化”的特色校本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學科的教學中感受“結文化”。
體育、音樂老師更是集思廣益,圍繞學校精神、結合校本課程特色,自編結藝操。學生手拿紅色的皮筋象征著編制中國結使用的紅色絲繩,隨著音樂的節奏,師生共同舞動紅繩,吟誦校訓三字歌,既鍛煉了身體,又展現了同學們熱愛學校、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以“結文化”為核心整體規劃,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1.構建以“特色育人,師生發展”為主題的辦學思想教育模式。內容包括校訓、教風、文化墻、中國結標志等,主要分布在教學樓、綜合樓的醒目位置,展示了學校“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教師創設發展的空間”的辦學理念,集中反映了學校近年來發展、變化的足跡,師生置身其中,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激勵和鞭策,促使大家團結奮發,積極進取,勇爭一流。
2.構建以“學會感恩 學會感動”為主題的人格教育模式。當你走進校園,西邊文化墻上張貼著表現孩子們學習中國結編織過程中勤學苦練編織技藝的小作文,以及同學們之間互助合作的感人故事的文章,這些都是“中國結在我心中”、“中國結情緣”主題征文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表達了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和獨特體驗,抒發了對老師精心培育、同學熱心幫助的感激之情。
每年六年級學生畢業前夕,同學們都會以“結”元素精心設計畢業作品,以表達對母校的深深感恩和眷戀。2009年,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將他們親手用龍蒂花編制的“雀之靈”——一只昂首開屏的孔雀作為對母校的獻禮,抒發了在六年時間里他們與母校同成長、共發展的自豪情懷;2011年,畢業班(共215人)學生精心制作了一個大 “同心結”獻給了母校,這個由215個小中國結組成的“同心結”,寄托著每一名畢業生對母校的眷戀與情結。
3.構建以“動手實踐,弘揚文化”為主題的藝術教育模式。步入教學樓,映入眼簾的是位于樓道和走廊墻壁上的一幅幅造型獨特、色彩絢麗、內涵豐富的中國結、龍蒂花作品,如“豐收的果實”、“荷塘月色”、“花樣年華”、“朵朵葵花向太陽”等。在這里,師生不僅能感受到高雅的文化氣息,還能體驗成功的幸福、品味實踐的樂趣、暢談人生的理想、憧憬未來的美好。
(四)以多彩活動為載體,使“結文化”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
1.主題活動,促進發展。學校德育處將校本課程、重大節日整合,每學期組織各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先隊系列主題活動,如“編織友誼結”手拉手活動、“我為媽媽送祝福”、“勞動創造美”技能大賽等。
2.愛心接力,屆屆相傳。每年新生入校,高年級的同學都會親手制作中國結贈送給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一方面,表示對一年級新同學的歡迎,使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一種關愛,在初步感知中國結的同時與同學們很快結為好朋友;另一方面,也寓意祖國傳統文化和學校精神屆屆相傳。
篇5
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以堅定的信念,虛心接受黨的教育,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職業教育工作,嚴格按照教師素質要求自己,為人師表做好十六字方針,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始終與學校辦學思想保持一致高度,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牢固樹立一切為教育事業、為學校、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意識。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自己的研究水平,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努力完成好每一節課的教育教學任務。
二、倡導做終身學習的教師
回顧自己14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所走過的足跡,是在我人生計劃的之旅上的。我始終抓住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這一契機,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工作,這樣的態度使我逐步擁有了較好的教育理念、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熟練的專業業務能力、較強的研究意識等。為了學生的一切,也一切為了學生。我不斷地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也能熟練地從事網絡教研工作。我還找時間,找機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增強自己的知識結構,01年就實現了本科學歷、市級骨干教師的計劃。
三、以教育理念和學科經驗做好教研組長的工作。
作為一名教研組長。我不僅認真學習《怎么做好教研組長》的相關文章并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還認真做好學期計劃和總結,配合教導處做好出卷及各種檢查、統計等工作。我深知作為一名每周帶15節課的一年級班主任來說,再去從事組織語文組教育教學活動、有效的開展教研工作是有難度的,但我也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項新挑戰。于是,我每天早到校做個嘴勤、腿勤的班主任,班務工作扎實、學生習慣較好。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注重了提高學生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潛能等教學方法,并把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作為增加課堂的藝術條件。所獲的獎勵有年月論文《以情認知,以講促寫》獲市級二等獎。《談小學作文的批改和講評》獲教研室二等獎。年3月在全國教師的論文比賽中獲二等獎。年月論文《引導低年級學生運用金鑰匙開啟識字的大門》獲教育出版社一等獎等。因為個人課堂教學中有獨自見解,曾在年層層選拔并獲得《市青年教師優質課》選拔賽的一等獎;在區教研室主辦的優質課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年非典期間曾在教育電視臺開設的《空中課堂》欄目授課;年參與口語交際觀摩課的評選活動等。獲得市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年在市經驗交流會上做經驗介紹。教學設計也曾多次獲獎。如:《在情境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獲教育學會的二等獎。《該怎么辦》獲得中國教育會的三等獎。年參加了教師基本功大賽等。
我深知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領導給予自己鍛煉機會和自身的努力。要想有自身的新突破,就在學習與積累的同時,注重網絡的交流。于是,我以綠色課堂和青年教師比武為主題活動,先后開展了新老師的見面課、一年級老師的新理念課、青年教師的匯報課等多項教研活動,提倡課題組教師借鑒名師課例以及報刊雜志中的成功經驗,學會利用網絡平臺,多次《教研網》和《教育信息網》了《讓綠色灑滿語文課堂》等文章,要求青年教師認真備好觀摩課,讓講堂真正變為學堂。與此同時,語文教研組還啟動了此主題的網絡教研活動。要求本校教師于以實名在《教育信息網》社區交流里上傳教學設計或案例反思,50歲以下的老師積極參與評課活動,在網絡上大家傾聽來自不同老師的誠懇建議,青年教師也由衷地回帖表示感謝。正如有位老師在個人的《教學細語》里說:這質樸的綠色不僅灑滿了語文課堂,還深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是網絡搭起的綠色平臺真正成為教師活動、交流的舞臺,我們的網絡常規化活動將自己的瑣碎時間利用了,雖然我們忙碌著,但是我們的心是快樂的!
是的,作為教研組長的我能通過網絡主動談心得體會、交流思想,并主動向同行學習、請教,和同事深入探討交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在溝通交流中逐步達到知識的不斷更新,正因為我校教研活動已做到網絡常規化,所以教研室也授予了我網絡先進個人的稱號。
在常規教研活動中,我還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的教學研討活動,在組內進行集體備課、說課、評課、同課異構、教學反思與交流、案例分析、問題會診等,在觀念的碰撞與交流中達成新的共識,在實踐的摸索與總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學校教研活動中,我還非常注重教研實效,經常向組里提出一些積極的想法和感受,嘗試了電子備課的形式,研究并開展二次備課的研討活動。教研組還通過常規的教案、作業檢查,以打分形式將檢查結果量化在優秀團體的分值里,讓年級組長為帶頭人把好年級的教案關,在教研組的整體工作小結后,組長還會及時地給有缺憾的地方提出改進建議。
在四月初,響應教研室的精神,本人又承擔了教研活動的錄像評選工作,設計并主持了題為《綻放家庭作業爭鳴的價值》的教研活動。活動分低、中、高年級段,讓老師們由七嘴八舌談話題到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再上升到辯證的理論指導上最后落實于有效特色作業布置的經驗交流上。這些活動,能讓老師們在爭辯中各抒己見。正如老師們在活動后的感言中說:這次活動使我們頭腦更清楚了,我們一定會把握好布置作業的尺度,把學到的有效布置經驗的運用到學科中去。我個人也覺得:這次活動,花樣雖少,但設計有層次也有實效性。我覺得獲不獲獎是其次的,重要的是組織一次活動,就要讓大家收獲一次。
上學期,我還組織開展過許多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1)教研組圍繞《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這一主題開展了低、中、高年級的研討活動,氣氛熱烈各有所思和所得。(2)按照《語文教研組長工作備忘錄》的要求,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苗星和王麗峰老師精心選拔十七位同學精心導演了學生課本劇《海鷗與老人》,取得區一等獎的好成績。指導鐵國芳和孫春梅老師參加區優質課的評選活動,分別取得第2名的成績。(3)骨干教師是領頭羊,在講課中有亮麗的風景線。在青銅峽學校與我校的手拉手活動中骨干教師能勇挑重擔,起到示范課的作用,并每學期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做了專題報告。
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上我們教研組年段組長有耐人尋味的小專題發言。我還帶領顧金枝老師去大武口聽專家講座、看全區的觀摩課;帶領孫春梅老師參加新一中的名師團講座參與觀摩活動;在本校開展青藍結隊的拜師活動,加大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因為我深知只擁有個人榮譽的組長不是稱職的,要讓學校有新氣氛就得下大力度培養新人,我會再接再厲讓他們更上一層樓。
四、重視校本教研,把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
現代的教師正在從傳道授業型向科研型轉變,一名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我校以班級特點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契機,結合校本課程的理念,由各年級老師指導,開展了不同特色的以活頁展示作業。如:一年級的《金色童謠》、二年級的《我和成語交朋友》、三年級的《詩配畫》四年級的《名言伴我行》五年級的《精彩名段節選》六年級的《走進名著》。這些校本作業是學生獨特個性和綜合能力的實踐,更是教研組活動成功開展后,老師們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