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風光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11:56: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田園風光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田園風光作文

篇1

周末,爸爸約朋友及全家一起到農家樂去鉤魚。。我們一行人開了兩個車,來到郊外的農家樂。下了車,映入我眼簾的是五彩繽紛的野花、及綠油油的秧苗、清澈見底的魚塘。真美呀!

我們直接奔向魚塘,看見藍藍的天,太陽照在水面上,清波蕩漾。魚塘四周栽滿了柳樹,一陣風兒吹來柳樹枝在空中翩翩起舞,倒映在河面上,美麗極了。我和爸爸用蚯蚓做成的魚餌套上魚鉤,然后甩起魚竿向魚塘扔去。突然,有一條魚上鉤了。我立刻拉住魚竿,爸爸看見這條魚力氣很大,就來幫我拉,爸爸的力氣真大!哇!!這條魚真大!我和爸爸把它放到桶里,一放進去,這條魚就把水濺了我一頭一臉,弄得我哭笑不得。叔叔們鉤上魚后,叫我和青浩揚小朋友去網魚,把我們兩個累得滿頭打汗,但玩得非常開心。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勝利品是14條1斤多重的魚。爸爸說可以收工了,我們才告別了農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的景色更美了綠油油的秧苗,黃花花的油菜,還看見牛扭動著它那笨重的身軀,尾巴一甩一甩的,慢步朝前走著,真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啊!

回到城里,我們把魚帶到餐館去加工,吃得我們津津有味。

南充市順慶區西華師大付屬小學四年級:楊睿健

篇2

迷人的春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鵝黃嫩綠,芽苞初放,柳樹的小嫩芽不再膽怯,慢慢的彈出了他們尖尖的小腦袋,左看看,右望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小花妹妹一個個地舒展了他們優美的胳膊,伸了伸彎曲的身子,打了個哈欠;小草弟弟也換上了鮮艷的淺綠色新裝,互相聊著天;大雁和小燕子也飛回到了北方,抓緊時間筑新巢……

夏弟弟乘著溫暖的熱風來到了田園,頑皮地把暖烘烘的太陽掛在了高空,瘋狂的烈日烤著大地,麥子顯得金燦燦的,在陽光下隨風起舞,像一塊塊金條;小溪旁,兩位老人坐在河沿邊上,興致勃勃地聊著天,三四個孩子在打水仗、翻跟頭、豎蜻蜓、吹麥哨;在溪中,有一群鴨子游戲水中,可以說是“群鴨戲水”……

輕柔的秋姐姐踏著優美的步伐來到了田園。農民伯伯在自己家門前看著今年的好收成,笑了;紅蘋果好似膽怯、害羞的小姑娘,脹紅了臉,不肯離開大樹媽媽;一個個黃澄澄的大鴨梨像燈籠似的掛在樹上,又像一個個傳說中的寶葫蘆;水靈靈的大葡萄飽滿地像是要炸了一樣地依靠在大樹葉上,紅的、白的、綠的、紫的……麥田被秋姐姐的水彩筆染得金燦燦的,炫耀著自己漂亮的新衣裳。

冬爺爺慢悠悠地開著雪花汽車來到了可愛的田野,迫不及待地下了一場今年最大的瑞雪,大樹、小草、麥田、小河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安詳地過了冬;小孩子們不怕寒冷,穿上媽媽做的小棉襖,歡歡喜喜地在大地上堆了一個個雪人,瞧!那么多,好像都活了一般,想和小朋友們跳舞呢!

這樣的季節,這樣的風景,每一外風景都比不上這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篇3

你看過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嗎?沒看過就跟我來吧!

平整的山坡上鑲嵌著一塊塊粉紅色的蕎麥田,路邊鋪著碧綠的青棵地,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遠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腳樓座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的淡藍色煙霧中,牛群、羊群時隱時現……整個氣氛呈現出一種中世紀鄉土蘊味。

幽幽湖邊,風車,綠草,小房,多愜意。紅紅火火郁金香花田,陣陣芳香,風車悠悠轉!這一切是夢嗎?高高的建筑也是一種藝術品,古典、優雅,像一幅濃郁的油漆彩畫。到處彌漫著綠色,連空氣也飄著青草味。四周一片綠油油,綠得驚艷,風車也停下來,陶醉在美景中……

在村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它從農田中由南往西緩緩而流,像一根游線,把依河而偎的幾個布依族村寨像珍珠般串起來;也像一根晾繩,掛起了一幅奇峰似林,田壩勝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的巨幅畫卷。

啊!美麗的田園風光。

篇4

去年暑假期間,媽媽帶我去了順義區的家鄉玩了玩。

早上到了佳佳姐家,我看到了一個農家大院,院子的南面種著瓜果蔬菜,紫紅的葡萄、嫩綠的黃瓜、青色的蘋果、粉紅的桃子和青一色的蘿卜……,看了就讓人垂涎欲滴。院北側是三舅家的房屋。走進屋門,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大臺子,下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小洞,洞里面裝滿了燒過的柴禾,聽佳佳姐說,這叫灶臺。掀開門簾,右邊的大炕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鄉下人家的炕真大呀,足足長五米,寬兩米;鄉下人家的炕真高呀,小小的我爬都爬不上去;鄉下人家的炕真涼呀,每一處都是用水泥和磚頭砌成的。聽佳佳姐介紹,冬天燒炕,炕就能變得特別暖和。她還帶我去了二舅承包的林區參觀,一棵棵桃樹、蘋果樹、梨樹……絕不亞于一片森林。到了7點左右,我們看到了所謂的農忙,農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勞動,有鋤草的、摘果的、噴藥的、裝箱的……真是“鄉村七月閑人少,才了噴藥又鋤草。”到了中午,各家各戶生火做飯,佳佳姐邀請我去她家做客,就在這一天中午,我吃到了真正的農家飯:一盤炒土豆絲、一盤炒茄子和一鍋饅頭,三舅媽特意做了一盤“大豐收”:有黃瓜、番茄、小蔥……來招待我,這些菜天然簡便,卻能讓一個農民家庭吃得很開心。

下午,佳佳姐姐帶我去了一個地方,這地方很美,有小溪、草地、花叢、山坡,佳佳姐告訴我,一會兒就會看到一群小孩來這里玩。果然,過了一兩分鐘,他們真的赴約來了,男孩們有的倒立、有的摔跤……而女孩們卻躲在一邊說悄悄話,佳佳姐把我介紹給了他們。當說到我以后教他們繪畫、語文和英語時,我對他們友好的笑了一笑,沒想到,換來的是那群小孩露出門牙的笑。后來,我才聽佳佳姐說,這群孩子很熱情,可自己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出這種心情,所以就只能這樣笑。

愉快的假期很快過去了,我要回北京了,坐在回家的車上,滿腦都是農家院兒、大炕、農忙之時和小孩們露出大門牙的笑。

篇5

崔文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那和諧、優美的農家風光。

清晨,我走進那美麗的小院里。啊!碧綠的藤蔓,紅的瓜果,在小院里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景觀,給人們帶來一種清新感。

到小院外面去走走,你會見到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里面有時會有幾只鴨子不時地把頭鉆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有婦女在河邊洗衣服,它們也從不吃驚。

到了中午,村外的小河被陽光照得閃閃發光,如同金子一般。

黃昏時節,忙了一天的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收工回來。一路上,他們說說笑笑,似乎忘記了一天的疲憊。

夜幕降臨,偶爾從村中傳來一兩聲狗叫,但不一會兒就消失了。漸漸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彌漫的夜色所籠罩。

篇6

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田地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片果林,大多都是梨樹梨樹綴滿了一個個努這小嘴的梨子,別看它們羽翼未滿,顏色還是翠生生的,但它們擠滿枝頭,你推我搡,把枝條壓在了地上。這真是‘‘千果萬果壓枝’’。

走出果林來到麥地

聽到‘‘沙沙’’的聲音,好像在演奏交響樂。我想這附近一定有麥田,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兒有一片金燦燦的麥田。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兒有一片金燦燦的麥田。遠看,微風吹過,金色的麥浪滾滾,像洶涌澎湃的妄色大海。近看,麥子一個個低著頭,好像很害羞不敢見人似的。風孓吹過來了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在說"我熟了,我熟了,農民伯伯快來收我呀!"不遠處幾個農民正在收麥呢,他們不用鐮刀割,而是用手拔,好像擔心它們會痛。

離開麥地,我們來到一大片玉米地旁。

玉米可不像來子那樣嬌氣,反而有一些王者凡度,它們像一名名的武士,昂首挺胸,腰里佩著它們的寶劍,寶劍是一個個豐滿的玉米棒。它們長著紅色、金色的頭發,好像是外進口的武器!這時陽光正耀眼呢,陽光灑在玉米田上,碧綠的葉子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像揮動著強勁的手臂,在指揮著豐收的戰爭。

‘‘咩咩”這是羊的叫聲。羊在哪呢?只見到處都是草,哪里有綿羊啊?一陣風吹過才看見雪白的綿羊。這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什么叫“風吹草低見牛羊”。

篇7

在屋子后邊的一片空地上,還有幾種花,鳳仙、月季、映山紅、大麗菊、雞冠花,各種各樣,依著季節順序,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樸素中擁有著非凡氣質。在這些花的旁邊,還有一叢竹。青嫩的葉,筆挺的竿,互相交錯著,投下一片翠綠的濃蔭。這時候,還有幾株小小的筍,露出尖尖的腦袋,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從地底下探出頭來。

雞,農村人家中總要養幾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壘上一個雞窩,養了幾只雞。從院子里走過,肯定會看見一只母雞和小雞們奔跑。雄雞高傲的挺著身子,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斗志昂揚;又如同一個盡職的大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離房子不遠處,有一條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幾只鴨子,在歡快地嬉戲。時不時地把頭伸進水里覓食,或是與同伴們嬉鬧“嘎嘎——嘎嘎——”的叫聲在水上回蕩,即使旁邊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擋不了它們的歡樂。有幾只蜻蜓也愛湊熱鬧,在水面上飛行著。河旁的葦絮飄飄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籠罩在了一起。陽光下的小河,顯得格外清澈,一陣微風拂過,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齊。種

著些青菜、油菜、豌豆、羅漢豆等。遠處還有一畝畝水田,可以看見一些農民們正在種秧苗,一排排秧苗隨著微風慢慢飄拂。

篇8

關鍵詞:作文教學;鄉土資源;鄉土情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每每讀到朱老先生的這兩句詩,我便思考我們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在哪里。在作文創新的今天,我們要求學生的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實”、求“活”、求“新”,而作為一些生活在農村中學的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寫作題材比較狹窄,他們在寫作文時,總會覺得無話可寫,內容空洞,缺乏真情表現,有時只有假情假意,語言干巴巴,情思不見影,進而害怕寫作文。這是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學生手頭題材匱乏,沒有“真事”,也缺乏發現,就很難抒發真情。其次是他們不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其實,他們生長在農村,接觸的是一個廣闊的農村天地,從小就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藍天白云、落日晚霞、綠水青山、村落炊煙、花草樹木……這些都能帶給他們美的熏陶,并為他們描寫優美的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只要讓他們從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農村事物入手,他們就不會感到沒有東西可寫了,也就樂于寫作了。因此,我認為,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農村教學的特定優勢――鄉土性,努力地培養他們的鄉土情結,在指導思路上能始終貫穿“鄉土”二字,農村作文教學就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新課程標準》指出:當今之急就是要強化課程資源和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在這里,“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主要指鄉土資源。

鄉土資源就是指我們出生、成長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變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秩事、語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展資源等,這是狹義的理解,廣義的鄉土資源還包括學生所在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狀況、校風學風、學生特長以及學生的家庭環境、家庭生活等。因此,要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合理充分地利用鄉土資源,實行一套切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欣賞自然風光,激發鄉土情感

農村是個廣闊天地,田園風光美,自然景觀美,農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學生寫作的好素材。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羅丹論藝術》)。因此,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引導學生寫作時,要讓他們學會多角度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在自然風光中尋找美。例如:水稻、油茶、小麥、桑田、菜地……,無論哪景哪物,均能各見風韻,隨著農村四時變化,何時都能組成了一幅幅美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去發現美,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因此,我在作文命題時,讓學生能從自己的家鄉,從農村中最熟悉的、有興趣的題材入手,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后抒發所感。例如:我在教學生寫《故鄉的春天》時,我便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家鄉有的,也能觀察到的事物,并且不怕失誤,于是學生們便在作文中寫進了綠芽、綠葉、柳枝、春花、春草,有些學生甚至把春水和蝌蚪帶進了作文中,這些實物也就造就了作文的素材,他們的作文寫出非常形象生動,不失為成功的作文,這樣就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領略民俗風情,增進鄉土情結

孩子們出生在鄉村,自有鄉村的風俗,成長在農家,自有農家的歡樂。農村情濃、趣濃的題材,很多鄰里的、交往樂、純情美、婚俗壽禮、買船造屋、慶賀開業的規矩等等,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清明掛清”、 “冬至祭祖”、 “做壽慶禮”、“母女哭嫁”、“上梁唱彩詞”。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有其它獨特的風格,富有強勁的生命力,這些都在學生的作文中閃爍著獨特的光芒,增進了他們對家鄉文化的深厚情感。例如要求介紹學生寫作家鄉風俗的文章時,可以先讓學生深入農村或家庭,實際體會家鄉風俗活動,然后請長輩介紹風俗的源由,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字既有內容,也貼近生活和實際。如果教師加以點拔和引導,學生定會興味盎然,寫作水平會有所提高。

三、搜集民間故事,深化鄉土情結

篇9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習作”: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對鄉村生活和田園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學習的收獲。可以說說對田園風光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還可以談談活動過程中的見聞或趣事,等等。先在小組里交流,再選出代表在全班介紹,然后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可以寫自己經歷的,也可以寫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寫的時候,把要想寫的內容表達清楚,還要注意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寫完后認真讀一讀,改一改。

拓展思路

只要深入鄉村,你就可以看到,多美的田園生活呀――空氣清新,禾苗茂盛,雞鴨成群,豬肥羊胖,老農在樹下悠閑地聊天兒,伙伴們在原野上快樂地玩耍……即使不能親自體驗,各種報刊、書籍、網絡介紹的鄉村生活、田園美景、奇聞趣事,也數不勝數。選擇自己最想寫的內容來寫吧!

習作提示

1.感受生活。有了田園生活的親身體驗,你的作文就容易出彩。所以,你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深入到鄉村、田園,細心觀察,和鄉親們一起勞動、生活,和伙伴們一起玩耍、交流。如某同學寫《抓蝦》:“據說蝦的‘大本營’在石頭縫。于是,我把手伸進石頭縫里。忽然,一個滑溜溜的東西從指縫溜過。八九不離十,一定是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一把便興高采烈地嚷道:‘我抓到了,我抓到了!’――仔細一看,是水草!”試想,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這位同學能寫得如此活靈活現嗎?

2.有序表達。你可以按觀察順序來寫,如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寫,如某景物早晨、中午、晚上各是什么狀態;可以按內容分類來寫,如先寫植物,再寫動物,最后寫人……思路清晰,文章就有條理,讀起來也清楚明白。

篇10

作文風向標:走進鄉村田野,感受獨特韻味。

審題指南針:1.本次習作可選擇寫作的角度比較靈活,但都要建立在對鄉村生活和田園景物了解的基礎之上,否則,脫離現實的見聞感受都是虛無縹緲的。2.行文時可以將所見所聞與所感所想融在一起寫,可以寫田園美麗的景物,也可以寫鄉村生活的趣事……3.無論選擇哪個角度寫,都不要脫離鄉村生活和田園景物。此外,在詳略的安排上要恰當把握。

佳作展示臺:

鄉村夜唱

福建省安溪縣無痛中學附小 林紫欣 指導老師:劉文良

喝醉酒的夕陽把云朵染成了一張張大紅臉,大地也變得金燦燦了,鄉村夜唱就此開場了。

媽媽把雞鴨從雞籠、鴨圈里放出來,它們就像獲釋的囚犯,迫不及待地沖到門前的草地上,放開歌喉。母雞高興地伸伸腿,“咯咯”地招呼著兒女們;驕傲的雄雞昂著頭,一邊踱著方步,一邊喔喔地引吭高歌;美麗的大白鴨伸伸脖頸,興奮地拍動著翅膀,“嘎嘎”地叫著,像在自娛自樂;狗也來大顯身手,“汪汪”叫個不停。母雞趕緊帶著兒女們躲開了,大白鴨也到一旁戲水了。

這一幕剛剛落下,另一幕大戲又開演了。歸巢的鳥兒不愿放過表現自己的機會,它們也跟著起勁。房前屋后,樹上、電線上、鳥兒在盡情演奏,這邊嘰嘰,那邊喳喳……腔調各異。你瞧,一只畫眉鳥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聽,圈里的豬兒不甘示弱,來湊熱鬧了。它們“哼哼”地拱著欄桿,像在催促主人快來喂食。

夜幕悄悄地降臨了,不遠處的稻田里、菜地上、草叢中,青蛙大哥用雄渾的男高音,“呱呱”地唱著。也許它們要一直唱到收獲的季節,與農民伯伯同樂吧!

雞鴨歸巢了,小鳥偶爾撲鬧幾聲,但鄉村夜唱的大幕剛剛開啟。和著青蛙的獨奏,草叢中,蟲兒們正在開演唱會呢:蟬兒倚在大樹上,“知了知了”叫個不停。螢火蟲提著小燈籠,為演唱會增加了燈光效應。蛐蛐與蟈蟈正在比賽著誰唱得更動聽。其他的小蟲子也躍躍欲試:紡織娘拉著優美的小提琴,油葫蘆吹起了長號。這賽過催眠曲的歌聲,讓那些辛苦了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了夢鄉。

蟲兒們是唱得歡了,卻惹惱了那些狗兒們。“汪汪!別唱了,別唱了。太鬧了!”狗兒們仿佛在抗議著,真是有趣呵!

孩子們早已不在母親的懷抱里了,他們借著微弱的月光玩起了捉迷藏。如果你正好路過,一定會被嚇得魂飛魄散。因為在你的四面八方都有晃動的黑影,不時還有一兩聲怪叫,緊接著便是一陣哄鬧和嬉笑。等你一抬頭,除了嫦娥在廣寒宮朝你嫵媚地一笑,便什么都沒了。你一定不會怪罪他們,這些孩子是那樣淘氣,那樣生機勃勃。

我喜歡鄉村夜唱。

彩筆頭點睛: 小作者選材匠心獨具,巧妙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讓夜唱一曲比一曲動聽。歸納起來,夜唱的演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序曲:雞鴨出籠奏鳴曲――歸巢鳥兒腔調各異曲――圈里豬兒催食曲――青蛙大哥高音曲――樹上蟲兒交響曲――孩兒捉迷藏嬉鬧曲。本文結構嚴謹,段與段之間過渡自然,首尾相互照應,字里行間無不流露著對鄉村夜唱的喜愛。 (姜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