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總是我范文
時間:2023-03-13 23:5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受傷的總是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古人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我的親身體驗告訴我,這話準沒錯。
早餐事件“鈴”久違的下課鈴終于響了,我超音速般沖出了教室,火箭一樣直奔食堂。大堂里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于是,我的慧眼便開始掃射,終于,發現了一個位置。一切準備就緒,開飯啦,我拿起勺子大口大口的將飯菜往口里送。心里樂滋滋的,想:往日這個時候總會有幾個混混來強搶我的位置,今天怎么沒來,一定是被老師罵得不敢來了吧!呵呵。正在我得意的時候,不知不覺,他們已經站到了我的面前,真實說曹操曹操到。只見他們瞪大了眼睛,惡狠狠的叫道:“小子,活得不耐煩了吧,連我們也敢告,也不去打聽打聽我是什么來頭。說,讓不讓?”我立刻感到毛骨悚然,盡量躲避他們那兇狠的眼光,渾身直發抖,一個勁的點頭。“還不快走。”我立刻端起碗溜走了。哎!又是一頓不平的早餐。
借書事件一節無聊的美術課終于結束了,下一節應該是老班的English。我從抽屜里摸出一本嶄新的英語書,擺在了桌上。“誰有英語書?快快報上名來。”班上有名的土匪問道。我立即抓住英語書,想往抽屜里放,可我的手最終還是沒有他的眼快,顯然,我的書成為了他眼中的最佳獵物,便一手搶過書,問:“噢!我就知道你會借給我的,對吧!”看著他那張魔鬼般的臉,我無奈的點了點頭。“鈴”上課了,我隨手抓過一本書,包上英語書的外殼,擺在了桌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眼看就要下課了,我正為沒被老班發現而感到慶幸,“小周同學,請回答我的問題?”我立即站了起來,一股涼意從頭頂沁到腳跟。“下午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老師說完轉身便離開了。
后來,我被老班罵得狗血淋頭,而我那嶄新的英語書也變的破爛不堪。哎!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篇2
關鍵詞: 學生作業 拖沓 思考
作業是學生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昂脤W生”的作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中等生”的作業給人“孺子尚可教也”的感慨;“差生”的作業給人“朽目不可雕也”的感嘆。而個別拖沓作業的學生面對老師的批評,卻總是虛心接受、屢教不改。這幾年本人一直擔任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由少數學生拖沓作業的行為引發了幾點思考。
一、學生拖寫作業映射出老師自身魅力不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聲的教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教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學生的相處中樹立起來的。學生把老師當做可親可敬的師者,才會把作業當做“自己”的事做;相反,學生感覺寫作業是件“額外”的事,能拖則拖,能賴則賴。
總以為學生拖沓作業都是學生的錯,“受傷”的總是學生??墒?,老師從自身找過原因嗎?
1.可曾俯下身來,換位思考?
老師做久了,面對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然而然擺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態,對于個別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是缺乏耐心,老師可曾顧及學生的內心感受?
2.可曾“花言巧語”,耐心開導?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老師的人格魅力同樣體現在“花言巧語”上。
在學校,老師是與學生親密接觸的人,老師無意間的一言一行都會或好或壞地影響學生,某一句話會讓學生刻骨銘心??墒?,老師有時候往往會放大孩子小的過錯,面對那幾個缺乏自覺性、缺少自控力、拖沓作業的學生往往只是義正詞嚴地數落與訓斥,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產生較強的排斥性。老師可曾想過是否真心開導過他們的過錯?
二、學生拖寫作業折射出孩子個性的多元化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不盡相同,導致其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必然不同,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人的“多元性”才折射出人性的多姿多彩:或活潑聰明、或少年老沉、或貪玩調皮,或慢條斯理……即便是同一學生,他的智力水平在不同方面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老師可曾仔細分析過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過不同對策?
1.學生不會做,怎么辦?
有些學生思維稍慢,做事不急不躁、左顧右盼,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是否急著批評過?拖沓作業縱然是學生的錯,但老師可以告訴他:只要你好好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完成。假如學生真的有難題,不妨當面輔導,這樣雖然花費了老師一定的時間與精力,但可以更好地改進老師自身的教法,為今后課堂教學提供借鑒,教學相長。
2.學生敷衍著寫,怎么辦?
有的孩子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敷衍了事,因為他覺得作業很簡單,做與不做一個樣。此時,老師是否給他設置過一個更高的臺階?作業可以因人而異,讓學生以作業的“質”換“量”,滿足他的求知欲。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老師只有洞察學生,才能“因材施教”。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雖已人到中年,卻始終不能忘懷小學老師,甚至對某一堂課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
三、學生拖沓作業顯現出數學的趣味性不夠
數學是小學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學科之一,尤其低年級數學有較強的故事性,富有童話色彩,又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作業形式自然可以豐富多樣。
1.可曾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老師可曾嘗試布置過邊玩邊做的作業?如學習了簡單的四則運算,可讓學生與家長一起玩撲克牌,算“24點”,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感受數學的無窮趣味;“比高矮、輕重、大小”,可讓學生互相參與體驗,在與同伴的比較中輕松完成數學作業。
2.可曾“說”過、“畫”過數學作業?
老師有一個誤區,即作業都是靠寫的,可曾讓學生“說”過、“畫”過數學作業?如二年級下冊“認數”,可讓學生運用認識的“數”說一句話,也可以讓學生“畫”作業,從畫畫中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如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不妨讓學生畫一畫這樣的題目:“一串珠子按紅、黃、藍、黑的順序依次排列,第11顆是什么顏色?”畫好后再列算式,在畫中既感受到數學作業的“趣”與“美”,又增強作業的有效性,何樂而不為?
四、學生拖沓作業顯示出作業評價的“不給力”
“人性最深刻的稟賦就是賞識的渴望”。寫了作業渴望得到老師的賞識,是學生寫作業的最單純動機,也是最直接的動力。
1.可曾在作業中找出閃光點?
老師是否留意一些學生拿到作業本的第一反應是看自己作業本上的批語,可見老師留給學生的批語對其而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優”或“良”的等級,他們期望老師更多的鼓勵。而拖沓作業的學生如果習慣在老師的批評聲中完成作業,則他們也就不敢奢望老師會給他什么表揚。其實每位學生都有可取之處,只是他的閃光點沒有發現而已。
2.可曾讓學生參與過自評與互評?
篇3
我像瘋子般控制不住自己,瘋狂地打著塑料瓶,借此發泄心中的不快。媽媽的訓罵聲還在耳邊時起時伏,無辜的塑料瓶靜靜地躺在我手心里,它身上滿是傷痕累累。我的眼里沒有一絲同情,依舊殘忍地摧毀它,我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只覺得自己理智不清,舉動瘋狂。
媽媽在一旁沉默著。冷冷地看著我摧毀塑料瓶,只有在一旁的奶奶看到了——我的右手已被打腫。我卻感覺不到絲毫的痛楚,只是一味的做出不理智的舉動。終于,奶奶忍不住了,她上前阻止了我。奶奶心疼的拿起我的手,苦苦哀求:“別打了,手都打腫了?!蔽也宦爠窀?,繼續用手毆打塑料瓶,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絕情,極具殺傷力。
我心里還是有點明白的,畢竟我還有那么一點理智,我知道,在我最無助時,我除了發泄還是發泄。我在發泄中成長,在發泄中懂得殘酷。每一次的發泄過后,我都會對世間的真情,看得更淡一些,覺得自己對世間的留念更少一份。
發泄過后,我坐在窗前,望著皎潔明亮的月亮,思緒萬千:為什么?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為什么?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不就因為考試沒考好嘛,需要這樣一直訓罵我嗎?我到底做錯了什么啊?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有理?我總是無理的一方?
我用手指輕輕地擦拭著受傷的手,霎那間,我覺得自己擦拭的不是受傷的手,而是受傷的心靈,我不敢用力,我怕!我怕!我怕自己一用力,就會弄碎那顆脆弱的心,我最后的希望的也會破滅``````
篇4
1、明明知道會受傷,還是義無返顧。
2、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可我也想當一回小女人,我是真的累了。
3、你走了,丟下那句話,在我這泓平靜的心湖中,泛起繚亂的漣漪,神秘的夢境。
4、然而,在受傷后說,我沒事,的確是很難的一件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在與人交往中,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不友好的眼神都會讓他思慮再三。因為不時受著心靈的煎熬,所以他經常受傷。他也不愿意經常待在家里,因為父親想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或者公務員,而他接連讓父親失望。在父親眼里,他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十足的無用之物,所以父親見到他,經常咆哮著罵他。
因此,他對祖父的農場很感興趣,甚至有段時間他想成為一個農夫。在祖父的農場,他向祖父不斷抱怨,為什么我的性格是這樣的?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老人家并未言語,而是帶他去蘋果園轉轉。
在一棵倒下的高大蘋果樹前,他們停下了。祖父問:你看這棵樹和周圍的蘋果樹相比有何特別?他答:這棵樹比周圍的蘋果樹高多了,但主干較細,枝葉也較密,小枝條多,而且結出的果實又少又小。
老人呵呵一笑:不錯,你的觀察很細膩也很正確。它是6年前種的,那時心太軟,不忍讓它受傷,總舍不得折斷它的主干,清理它多余的枝條,結果它只知空洞地生長而不結果。兩年前我開始為它剪枝。這兩年結了些果實,零零星星就那么幾個,但昨夜一場暴風雨又把它給折斷了。接著,祖父又感嘆說:沒有經歷過挫折傷痛,一碰到真正的打擊就會很輕易地被毀滅。
又走到一棵枯樹前,祖父問道:你看這棵樹和周圍的蘋果樹有什么不同?他答:死樹,主干粗,有許多樹枝折斷的痕跡,樹身有疤痕。祖父說:我種下它的第一年就把它的主干給折斷了,并且每年剪枝壓枝,于是它第三年就結果了。可是去年,我剪枝剪得多了些,還在其枝干上砍了幾刀,沒想到,它竟不發芽了,現在已逐漸枯死了。稍稍一頓,祖父又指了指旁邊的那棵蘋果樹,說:它和那棵枯死的樹遭受了同樣的傷害,卻堅強地活了下來,它把營養及力量都用在了果實上。你看它現在,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接著,祖父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祖父仿佛喃喃自語地說: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傷害,看似很快樂健康地生長,其實很脆弱,在真正的風雨面前便會遭遇滅頂之災。而遭受了傷害后就自暴自棄,任傷口散發出糜爛的氣息,就只會讓自己成為一塊朽木。所以,別總抱怨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只有經歷了挫折和傷害,激發了生命深層次的東西,把力量及營養集中在開花結果上,才能綻放出燦爛的花,結出碩大的果,散發出迷人的生命的馨香!
他若有所悟。
篇6
不要總是愛得太深
這樣會受傷害
但因為愛所以愛
我不懂,我不懂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大概,也許
無奈只是因果
默默地,默默地
只能這樣難過
篇7
---------------------------------------------------------
記得,我們是在作文漫談里認識的吧!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朋友----離。是離讓我們認識,現在記起還真的該謝謝離呢。
這篇賀文,也許我并不能寫得像給離的那么長,因為我不能把你放在我心中的第一位,因為,我對離說的話,太多太多,而對姐你,卻不知從何說起。離,我真的很喜歡她,她是我在小荷的第一個好朋友,我真的很喜歡離,對不起,我無法將你排在我心中的第一位。
-------------------------------------------------------
我走了5天,不知你們感覺到沒有。呵!我真的發現了,沒人在乎我的存在,真的沒有。
--------------------------------------------------------
難到我一直都是多余的嗎?
為什么我總是被人遺忘?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我不堅強
我只是一個受傷的孩子
被世界遺忘在某個黑暗的角落
不為人知
這個是從你的留言摘錄下來的,不知道姐你為什么要這么憂愁。
其實我只想說,為什么我們這么相似。
只想說:為什么沒有人在乎我存在!
我在乎你們啊……!
--------------------------------------------------------
用一句經典一點的話結尾:
愛你一萬年!
篇8
1、愛情將兩個人由陌生變成熟悉,又由熟悉變成陌生。愛情正是一個將一對陌生人變成情侶,又將一對情侶變成陌生人的游戲。
2、相信愛情可以令一個人改變,是年輕的好處,也是年輕的悲哀。浪子永遠是浪子。令男人改變的,也許是上帝的愛或者佛祖的慈悲,但絕對不會是女人。
3、受傷了又怎樣到最后還不是一個人,你,我不敢想了,希望你快樂,你聽到了嗎?對不起!
4、愛的越深傷的越也深,愛一個人難,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更難,忘記一個自己的愛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5、我們一生之中,要牢記和要忘記的東西一樣多。記憶存在細胞里,在身體里面,與肉體永不分離,要摧毀它,等于玉石俱焚。然而,有些事情必須忘記,忘記痛苦,忘記最愛的人對你的傷害,只好如此。
6、一個你愛的人,不如選擇一個愛你的人,執著最后受傷的是你自己。
7、愛情中最傷感的時刻是后期的冷淡,一個曾經愛過你的人,忽然離你很遠,咫尺之隔,卻是天涯。曾經轟轟烈烈,曾經千回百轉,曾經沾沾自喜,曾經柔腸寸斷。到了最后,最悲哀的分手竟然是悄無聲息。
8、愛情總是想象比現實美麗,相逢如是,告別亦如是。我們以為愛得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最深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因為愛情的緣故,兩個陌生人可以突然熟絡到睡在同一張床上。然而,相同的兩個人,在分手時卻說,我覺得你越來越陌生。
9、如果時間不可以令你忘記那些不該記住的人,我們失去的歲月又有什么意義?
10、心碎了無痕,我感動天感動地,就是感動不了你。
11、既然愛她何必要選擇我。
12、我怯懦,害怕再度受傷。
13、或許是我怕了受傷的感覺我不感再去惹它了就把心門關上了就不會有受傷的感覺了。
14、要常常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當你覺得,這樣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對方可能早已經受傷了。
15、最痛苦的事,就是自己期待的事,最后伴隨著的是痛苦的結局,期待了那么久,還是輸掉了這場感情賽,為什么總是這樣莫名其妙地受傷。
16、時間會讓你了解愛情,時間能夠證明愛情,也能夠把愛推翻。沒有一種悲傷是不能被時間減輕的。
17、從此我的世界不再有你。
18、誰愿意孤單度日,誰愿意孤苦一生: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熱血柔腸冷如霜!
19、男人的一生,不過對女人做兩件事:超乎她想象的好和超乎她想象的壞。女人用他的好來原諒他的壞。如果有一天他們不能在一起,不是他太壞,而是她太好。
20、所謂緣分,也和發明一樣吧,都是源于偶然。愛情也是一種發明,需要不斷改良。只是,這種發明跟其他發明不一樣,它沒有專利權,隨時會給人搶走。
21、食物可以有標簽,說明“請在此之前食用”。女人不是食物,青春是有期限的,忍耐也是有期限的,請在期限期滿之前好好愛她,好好照顧她,因為她是逾時不候的。
篇9
很久很久的日子里我需要抬頭看著天,順便帶上我的眼鏡。
我的眼底是虛幻的。我看到了一個朦朧的世界。
我看不到最最清晰的天。最最清晰的陽。
希望在我取下眼鏡之后,那久久的虛幻,希望,不會是海市蜃樓。
我很害怕窗外還是很暖的斜陽和浮云,不要是我們莽撞且受傷的花季譜下的痛惜歲月。
一種名為行板和詠嘆調的讓我流淚的東西。
我是不是應該倔強地把它命名為,夢想。
我需要帶上它嗎?
繼續期待我的吉普賽夢想。
穿上烈焰的紅裙,把黑發燙到爆,坐上吉普賽車踏進沙漠。
讓我們唱響一首屬于我們的季節的歌。
我不苛求我的聲音是不是嘹亮豪放。
但我苛求你明白。
我有投票。
我認為最令我感動的兩個字是:我懂。
你懂什么?懂我的一切,懂我的世界,懂我的傷,懂我的殤。
我要你懂我的所有,即使我是否抗拒,是否不用一顆愛的心來面對你。
我就是這樣的固執,任性。
我可以不愛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不愛我。
你我都知道,我們的世界大的很有限,快樂的很有限。
可是,我已經在努力了。努力著讓自己在這個不快樂的世界里變得快樂一絲絲,一點點。
你明白嗎?
我希望你明白。甚至希望到歇斯底里地苛求。
我用完全紅色的字體。
我用紅色寫下我所有的愛,恨,傷。
好像在麻木了紅色以后一切都不重要了。
只希望背著一個重重的背包,帶上耳機,聽著不算安靜的歌,和不知道是什么的人事物去和自己去旅行。
痛的地方流流淚,喜歡的地方可以坐在地上淘氣地拍拍手,錘錘地。
順便想想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是啊。
我們的日子中,懷念的,就是那些,笑過的,痛過的。
是不是只要受傷,就不會難忘?
可是我是一個本本的天蝎座。
我會固執地認為,即使我不說出,你一定會懂。
我沒有雙魚的甜美可人,也沒有射手的激情似火。
仿佛我想去沙漠的dream就是再自我療慰。
雖然沒有人這樣說過。
沒有關系。
我懂,就OK。
誰都可以用無數褒貶不一的詞語,短句來把我拒之于外。
但是無論怎樣變,我還是我,一成不變的我。
喜歡流淚,喜歡音樂,喜歡文字。
呵呵,簡單,蕓蕓眾生的就如我一直作嘔的KFC?
仿佛任何一個想要讓別人了解的人都會說這樣。
文藝,不想受傷。
可是你告訴所有的人你不想受傷,你還是會受傷。
不會錯的。
你是。
我亦。
所以我們與其抱怨,還不如你喝杯酒,我喝著我的速溶咖啡。
開心了唱首歌,管它是不是破音,是不是走調。
我堅信我的,你不必懷疑你的。
夏天總是讓人想要哭泣,就像深秋總會讓人覺得落寞,凄涼。
今年熱到我都想要抓狂。
沒有那些蓋著棉被,穿著厚厚的板鞋炫耀的日子。
我喜歡看別人笑,看你笑。
可是不愿意看自己笑。
我們說到的夢想,dream,所有人說的那么蒼白,無力。
就像在驕陽底下被烤的軟趴趴的劣質口香糖。
已經不能用我大腦里所有的詞語來論述。
世界不在我們手中。
好像,說到這里,自己都覺得像是一些些無聊又矛盾的短句。
結尾是要勵志,還是要彷徨。
我想我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迷茫。
迷茫什么?
自己都不知道。
你是誰呢?
說實話,我想知道,無路知道。
好像我自己也特別喜歡用一個月朦朧鳥朦朧的特定的一個“你”來讓所有人都朦朧。
這是我的style,我喜歡,就夠了。
眼睛已經捅到再也不能看清楚電腦屏幕了。
我很害怕自己所寫出來的東西,讓所有人都看不清。
我希望的。
是所有人都懂得。
不是懂我的字句。而是懂我。
你會懂我嗎?
呵呵,你又是誰呢?
你不知道。
篇10
在一組題為“準更難渡過生活難關”的調查中,加拿大學者發現,生活中,原來英雄式人物最難渡過難關。面對失敗,具有英雄心理的人,會更加沮喪和失落,也就更容易受到打擊。這一研究曾使許多人驚詫,但事實就是這樣。
同樣,在對一組精神病患者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精神病患者都具有英雄人物的性格。他們爭強好勝,占有欲極強,內心樹立起來的自我高大形象完美無瑕。他們在一次次打擊中,就像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戰士,往往在第一批槍彈襲來時就會倒下。而生活中那些看似軟弱無能的人,卻不大在乎失敗。失敗給他們帶來的打擊要比英雄式人物輕了許多,甚至是零。
加拿大學者在對具有英雄性格的人和其他人做同等測驗時發現,前者身上所產生的荷爾蒙和消耗的熱量,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這是由于他們的某種微妙心理。而他們的占有欲是其他人的五倍。因此,在許多看似平常的事物中,英雄式人物卻會生出許多不滿,甚至感到不幸。在生活中,一個頑強的人有時反而遍體鱗傷,而其他人卻感覺不到事物中埋藏的那些挫折。英雄式人物在平常的生活里,也會時時感到潛在的風暴,生活得很不幸。因此,當他們一旦處于某種漩渦時,就會感到巨大壓力,難以承受,總是企圖以幾倍的力量戰勝困境,取得成功,這從本質上與自然平和的生活相悖。他們總是不能客觀地估計自己,總認為自己是戰無不勝的,一旦被打敗,就會懊惱沮喪,對損失的程度深感負疚。而軟弱的人,卻總是有意無意中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失去什么,面對什么,感覺不是很強烈。因此,他們反而更能適應和接受現實生活。
英雄式人物,內在的筋骨往往已經被生活的重錘敲打得四分五裂,而軟弱的人因為不去磕碰,反而保持著健全的身心。從一些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身上看,這一點相當明顯。精神上受打擊的人,多數是那些英雄式人物,而少有軟弱者。
研究者甚至直截了當地指出:你受傷的程度取決于你是“狼”還是“羊”。如果你是“狼”,那么你的受傷程度就會更重。如果你是“羊”,那么你就相對安全一些。而英雄式人物更像“狼”。
從人生的大致方向來看,提倡的是勇于奮斗。不怕犧牲,也就是具有英雄性格的人。這同時也提倡了另一面:面對失敗和打擊要承受更多的創痛。而一個遍體鱗傷的人,到底還有多大的力氣去把握生活?